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范文1
关键词: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设计原则;技术要点
1.1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共生性原则
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共生性原则是指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该通过各种表现实现控制城市生态景观与自然的结合,实现与自然景观和自然物体的融合,使城市生态景观协调、共生于城市环境。
1.2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功能原则
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该坚持强化城市生态景观的基本功能,着重开发城市生态景观的环境服务和文化支持等功能,在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中通过体现空间、结构和功能的正常实现。
1.3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整体性原则
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将各种设计意图和设计功能完美结合实现城市生态景观的美观、功能和意图的高度整合。
1.4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多样性原则
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体现景观的多样性,以此来展示生物和环境的多样性,通过城市生态景观体现综合、多样、美学和功能的特点。
2.完善城市生态景观结构的设计
完善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体现生态景观的基本元素和基本结构,通过串联和交叉的方法系统地体现城市生态景观的各个环境,将城市生态景观的生态性和人文性融合成一个稳定的表达系统。城市生态景观规划的结构设计应该体现物质和生态的循环,能量在城市生态景观中的流动,信息在城市生态景观中的体现,高效发挥城市生态景观结构的重要作用。城市生态景观应该强化对区域、廊亭、道路的设计和规划,将结构的创意始终纳入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之中,完成—个具有生态意义的结构设计,体现动态的城市生态景观结构体系。
3.完善城市景观生态工程的设计方法
在传统的城市景观设计中,过分强调人工对环境的改造和变化,这样的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虽然能短期实现设计的部分目标,方便获得城市景观的外形,但是往往出现人力、资金和能源的大量浪费,因此需要改变城市景观的设计思想,通过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体现环保、节能和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等观念。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该体现生态的多样性,使各种城市生态景观生物在自然的环境中能自行生长、成熟、演化、通过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建立生物栖息环境,获得独具生态特征城市景观设计能力。应该坚持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整齐划一,对城市生态景观进行精心修饰的以视觉观赏为主,采用精细的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应用多元化和多层面的措施体现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意图和目的。
4.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人文特色
4.1提高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亲和性
首先,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该把握人性的尺度,将人性化的城市生态景观作为营造亲和性景观重要的一方面。其次,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具有模糊的功能,一般实现城市生态景观功能的多样性。最后,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该坚持多功能性,将城市生态景观转化为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
4.2提高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
首先,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该体现对地形的多变性,建立城市园林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形成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生态资源,用设计体现城市园林具有生动富有活力。其次,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该将设计意图渗透到的景观的基面,用细节和结构的设计体现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最后,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该体现对自然环境的融合,通过对城市生态景观中各主要组成部分的设计将园林和自然融合在一起。
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范文2
【关键词】城市建设 园林绿化 景观生态学 景观设计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强调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所在。它是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与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之间交叉学科,主体是生态学和地理学。
二.景观生态学的生态建设与生态区位。
景观生态建设是指通过对原有景观要素进行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采取调整或构造的形式,来形成新的景观格局,以增加景观的稳定性和异质性,从而创造立足原有基础而又优于原有景观生态系统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形成高效、和谐的人工-自然景观,构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生态规划中,景观生态学中的区位生态学和生态区位论是重要的理论基础。生态区位本来是一个竞争优势空间或最佳位置的概念,是一种富有方法论意义的空间竞争理论,长期以来一直占据在统治地位的经济地理学主流理论中。现代的生态区位论还包含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发展,在微观方向上,生态区位论和区位生态学就是特殊区位论发展方向。生态区位论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系统性的将生态学、经济学、地理学、系统学等方法统一起来,将生态规划问题的新型区位论作为重点研究的对象;区位生态学是具体研究最佳生态方法、最佳生态区位、最佳生态效益、最佳生态行为的生态规划学和经济地理生态学。
从生态规划角度来说,所谓的生态区位,就是生态单元、景观组分、生活要求和经济要素等方面进行最佳生态利用组合配置;生态规划就是要根据人类利益统一的要求,按照生态规律,采取因地制宜、适地适产、适地适用和适地适生以及合理布局的原则,通过对环境、交通、资源、技术、产业、人口、资金、效益、管理、市场等生态经济要素进行严格生态经济区位分析,综合各类资源和分析结果,来合理进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整治、生产力配置、生活安排。生态规划要遵守区域原则、发展原则、生态原则、优化原则、建设原则、经济原则和持续原则等七项基本原则。在现在景观生态学中,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研究如何深化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分析,如何设计和发展生态区位论以及探讨区位生态学的方法和基本理论,研究如何有效地规划、组织和管理区域生态建设。
三.景观的可持续设计。
景观的可持续设计是一种新的设计思路,是建立在生态景观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设计理念。鉴于景观的可持续设计的发展优势,目前,许多专家和学者对可持续生态景观理论、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一套成功的可持续设计模式还需有待未来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来逐步完善和提高景观的可持续设计。
1.构建较为完善的生态系统。
景观是一个由生物圈和陆圈组成的、具有生物圈和陆圈相互作用的系统。完善的生态系统能要能够保持自然水土、能对局部的气候起到调节作用,能为动物提供一个丰富多样的栖息地,有利于食物生产环境,能实现减缓旱涝灾害的基本功能,拥有较为洁净的环境,能满足感知需求,能成为精神文化的源泉和教育场所等,这就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基础作用。为了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关系,在进行景观的可持续设计时,就需要采取相关手段来保护和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景观系统是一个生态系统或者是多个生态系统的聚合,其可持续性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人的干扰程度大小和生态系统内物种的多样性之间的影响关系等等。
从物种的多样性方面来讲,一个由微生物和复杂动植物构成的生物群落,和一个复杂的能量和物质转化、循环过程所构成的生态系统,仅仅能比单一物种和简单的生态过程所构成的系统更具可持续性。在目前城市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以美化的名义将自然的河道和山野风光进行改造,并以此来取代传统的鲜花和观景树木,采用一些简单的人工群落来代替原生的较为复杂的自然群落,类似的这些现象,极大的降低了景观的可持续性。
在生态景观的建设和维护过程中,既要满足人的使用目的和使用需求,又要尽量将人的干扰范围、干扰程度和强度降低到最小,这也是生态景观设计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和职业伦理。生态景观设计中,所使用的材料和工程技术,要尽可能不对自然系统中的其他物种和生态过程带来毒害和损害。其中较为有名的是香港湿地公园,在该公园建设中,为了避免在景观的施工期间对现有湖泊和水体受到污染,刻意设置了一个双层条板屏障,通过该屏障将游客中心和水体分隔开来,实现隔离污染的作用,该屏障在工程合约完成后才拆除。设置的屏障中的条板入到粘土层中,由于粘土本身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能够保证湖泊系统在施工完成后具有较好的完整性。
2.加强对景观材料的合理利用。
生态景观中的硬质景观,如景观设施和景观建筑在材料选择上,要尽量选用绿色环保、可以循环利用和再生的材料。在香港湿地公园中就采用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非常注重对施工物料的选择。
在生态景观的软质景观中,如园林植物的选择上,要尽可能最大程度的保护和应用乡土树种。由于乡土树种造价较为低廉,同时通过长期和当地环境的适应和同步进化,相对于外地物种来讲,更能适应当地环境变化,并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树种的生态功能,合理选择乡土树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城市特色。
3.提高对设计的重视和管理。
为了保证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景观的可持续性,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要与生态管理相结合。在景观规划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复杂的环境问题,一般都需要结合相应的景观管理手段,来解决景观规划中的问题。
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是要能引导变化,以便能维持重要过程和景观系统的持续良好运作。获取规划设计相关资料、对资料进行能分析处理是形成景观生态化可持续规划设计策略的关键所在,在规划设计前期要需要综合考虑景观在自然、人文方面、环境等诸多因素及相关资料,分析其中存在问题的根源;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注重设计策略和设计方法创新,加强对设计各阶段成果的审查和对设计过程的控制,做好各个方面的协调;在景观项目施工的过程中,要注重设计跟踪,做好技术监督工作,要充分发挥景观规划管理的作用,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可持续的景观。
四.结束语
生态规划应该遵守区域原则、生态原则、发展原则、建设原则、优化原则、持续原则、经济原则等7项基本原则。现在景观生态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深化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分析与设计而发展生态区位论和区位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而有效地规划、组织和管理区域生态建设。合理选择施工管理手段,实时调整支配资源应用,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对于管理手段和施工方法的改进,把美化人居环境、美化市容作为一项重大功能,充分发挥保持城市可持续利用功能,为景观生态化创造永续价值。
参考文献:
[1] 朱强,黄丽玲,俞孔坚.设计如何遵从自然――《景观规划的环境学途径》评介[期刊论文].城市环境设计,2007(1)期
[2]肖笃宁,李秀珍,高峻等.景观生态学[期刊论文].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范文3
关键词:生态建筑;景观设计;原则;要点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建筑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建筑景观设计要不断以提高建筑使用群体满意度为前提,加大建设生态建筑景观的力度,从而保证建筑景观规划的效率和效用,从而使居住人员能够充分感受建筑景观的美好,提高人们对建筑的满意度。当前,人们对建筑环境越来越趋于绿色生态的方向,由此生态建筑景观规划设计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打造绿色生态建筑环境是以后建筑景观必然的发展方向。本文就是针对生态建筑景观设计提出一些见解,力图为提高建筑景观设计的有效性提供一些参考思路。
1 建筑景观设计原则
1.1 以人为本原则
建筑景观设计是构建建筑实体周围环境的重要环节,因此建筑景观设计就应该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从而保证建筑景观设计的有效性,发挥建筑景观的功用性。在建筑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把建筑使用群体的需求作为首要出发点,从而增加建筑的满意度,发挥建筑建设的效益水平。所以,建筑景观设计要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把建筑使用群体的需求作为出发点,要发挥以人为建筑核心的根本,要充分了解建筑使用群体的心理,并针对不同年龄的居住人群对建筑景观进行合理规划设计,从而使各个年龄阶层人的需求得以兼顾,只有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切实提高建筑的效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使人们在居住环境中得以放松。
1.2 生态性原则
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绿色建筑景观规划已经成为建筑发展的方向,因此,在进行建筑景观设计时,就要充分遵循生态性的原则,力图把建筑景观设计为绿色低碳生态的居住区,这样就可以保证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把建筑打造成园林化居住园区,提高人们的满意度和舒适度,使建筑使用群体可以充分与自然和平共处,享受自然和生态环境带来的乐趣。因此,在建筑景观规划中,就要合理造景,最大限度的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力图使用建筑周围原有环境要素,使建设与原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1.3 功用性原则
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人们需求的满足,同时还要保证建筑景观功用性的发挥,要保证建筑景观规划能够满足人们对居住日常的需求,比如说休闲以及运动和娱乐,这就需要在建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考虑相关设施的建立,比如一些运动器材和场所的规划,同时还要设置一些休息的区域,使人们能够有合理的交流场所,增加建筑使用群体的沟通,使建筑居住人员之间能够增加亲密程度。因此,建筑景观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不同阶层和年龄人的需求,合理布置区域,发挥建筑景观的功用性,同时要塑造景观的艺术效果,使建筑景观集功用和形式美感于一体。
1.4 地域性原则
建筑景观设计不能毫无依据,盲目推陈出新,要根据建筑坐落地点的整体风格进行景观的构造和布局,使建筑景观整体色彩风格可以体现地域化的特点,这样可以增强建筑景观的代表性,使建筑景观与周围大环境和谐统一,防止由于过于个性化的设计带来的不协调,使建筑景观、建筑与建筑依托的大环境能够形式一致。
2 建筑景观设计要点
2.1 景观道路设计
建筑景观设计中要特别注意建筑中的道路的规划设计,要充分发挥人行优先的原则,避免车辆使用对居住环境的影响。要充分设计道路的主次,要协调人行到与车道之间的关系,做到人车分流,防止建筑中的交通拥挤和堵塞,避免对建筑使用群体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建筑景观道路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协调道路与周围景观之间的关系,要根据建筑的整体元素及周围布景,设置一些小路,从而增加景观的趣味性,满足人们的欣赏需求,便于人们近距离的接触自然景观,使人们增加美的感觉,增强对建筑及周围景观的热爱程度。
2.2 景观植物规划
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中,植物是景观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因此,做好建筑景观植物设计也是不容忽视的。建筑景观植物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植物的适用性,充分保证种植植物能够成活,并对造景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因此,在植物的选取中,要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特性,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树种、病虫较少、对人体没有危害的树种,这样可以保证树种的有效性。在种植方式上,要特别注意树种的配合,注意乔、灌木、草以及常绿植物的搭配,充分创造建筑景观效果。在植物选择过程中,还要注意层次性,使景观构造能够体现层次性,要充分保证植物的成活率以及植物养护的难以程度,合理配置植物,发挥景观植物的功用性。
2.3 建筑小品设计
在建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建筑小品也能充分发挥造景作用。因此,也要特别注意建筑小品的设计。建筑景观小品能够起到点缀作用,增添园林的色彩和文化底蕴,从而提高建筑整体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人们能够得到更好的视觉享受,同时能够置身生态环境当中获得身心的放松。一些诸如座椅、花架、灯具、水池等建筑小品在设计中要根据建筑整体意境进行合理规划,使建筑小品能够充分融入到建筑环境中去,并且能够使静态的环境得以灵动起来,同时要注意建筑小品设置要突出特色,丰富建筑景观内涵,使建筑使用群体能够自觉喜爱建筑景观,并乐于走出室内,充分感受大自然风光,增加建筑满意度。
3 结语
建筑景观是建筑依托的外部环境及整体布局,建筑景观规划设计要遵循绿色和生态的理念,创造适合人们居住的美好环境,精心设计建筑景观各要素,从而保证建筑景观与建筑实体的协调,创造一种视觉冲击,从而增加人们使用建筑的美感和满意度以及居住的舒适度。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人们对建筑的喜爱程度,使人们能够充分与自然接触,在居住环境中就能享受大自然带来的美感,同时,也能提高建筑的效用,促进建筑景观规划设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瑾.绿色建筑景观设计浅析[J].住宅科技,2012(8)
[2]屈德印.当代建筑景观设计的创新与审美价值取向[J].文艺研究,2009(1)
[3]袁毅.浅析建筑景观设计中人文思想的体现[J].山西建筑,2008(9)
[4]董冰.建筑景观一体化环境设计研究及实践[J].新建筑,2012(2)
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范文4
(一)设计目标和性质定位。本设计以“烟波浩渺”和“生态之湖”作为规划的目标。形成以水体景观为主,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生态公园,力求将其打造成“清新自然、水绿相融”的生态之湖。充分利用“两湖”这一绿色自然的元素,将自然带回城市中来。
(二)设计理念和原则。“生态设计”是两湖公园设计的总原则。突出“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的原则,达到再现自然地景观效果,并以现状条件和规划场地的周边情况及总体关系确定功能分区布局,以水陆交通流线的组织形成动线连结各景观服务点,和健康娱乐作为吸引城市居民的主要景观特色。
二、总体布局及专项系统规划
(一)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针对用地的现状情况以及用地区位、外部交通条件等因素,本次规划设计拟将用地大体上分为都市风情景观区、生态园林景观区、滨水景观游乐区、植物科普教育区、儿童游乐场、高尔夫球场、别墅区、柳堤春晓景观区、湿地景观区、水上项目游乐区十个功能区。
(二)功能分区情况及概念阐释。(1)都市风情景观区。该区为整个规划区域的中心景观区,是本次规划的重点,其中的景观重点为园区的主体建筑——景观塔,屹立于西侧的大湖面之上,周围环绕喷泉,每到夜晚,华灯初上,景观塔通体发光,蔚为壮观。(2)生态园林景观区。在这一区域中成片种植高大的乔木,营造森林景观,林下设有曲折自然地小路、木栈道,到处都是生态、自然的植物景观,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3)滨水景观游乐区。该区位于邻水区域,通过对湿地景观、荷塘景观、岸边景观的塑造来丰富两湖公园的总体景观效果,同时对生态环境也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并在水边设置游憩、休闲设施,为人们提供进行亲水活动的条件,充分满足人们的亲水心理。(4)植物科普教育区。植物科普教育区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对色叶植物、荫生植物、地被植物等的展示对人们进行植物科普教育,并设置植物科普管、给植物挂牌标注名称,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对植物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并增强人们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5)儿童游乐场。儿童游乐场是孩子们的乐园。有游乐设施、滨水演艺广场,还有亲水空间和木质广场,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尽情的嬉戏、欢笑,享受无忧无虑的七彩童年。(6)高尔夫球场。该球场为国际标准18道的球场,场地内营造起伏的地形和水池,并种植树木,增强击球的难度和竞技性,并设置停车场、会员俱乐部、新手练习场等配套设施,使人们在这里体验到竞技的和心情的放松。(7)别墅区。将家盖在水边、林中、水天之间,在这里,一座座小楼点缀与碧树绿水之间,优美、安静,这里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空气清新,为人们营造了良好的居住空间。(8)柳堤春晓景观区。通过宽阔的湖面、平缓的堤岸及岸边的茂密的柳树林和水中的睡莲,营造出一派安详的水岸之间;到了春天,水面微波粼粼,再配以鸟儿鸣叫、树影婆娑、暗香浮动,这美妙的景致,足以让那些终日奔忙于繁华都市中的脚步得以片刻的驻足,让人们的心灵获得暂时的安宁与回归。(9)湿地景观区。设计中将水位较浅的区域处理成人工湿地景观,种植各种耐水湿的植物,姿态娟秀、色彩淡雅、野趣尤浓。在湿地内铺设木栈道,引导游人进入湿地的深处,并栽植高大乔木形成湿地水森林,人们可以在林中木栈道上行走,欣赏湿地植物,还可以与湿地内的小动物们近距离接触,体现人与自然共生的主题。(10)水上项目游乐区。本区共设有快艇竞赛项目、水上巴士项目、木船自助游项目、水上航模比赛项目、水上滑板项目等多种丰富的比赛、游乐项目。
(三)道路交通组织。东湖及西湖道路为两处环装游览路线。民生路穿越公园,设计中充分挖掘它的景观文化内涵,将其拓展为一条重要的景观带,并为园区内的交通组织提供便利条件。
(四)绿地、水系生态系统规划。(1)植物规划原则:两湖公园的植物规划以体现景观的生态美为造园基础,充分遵循自然植被景观的原则,尽量减少人工雕琢的痕迹,创造层次分明的林缘乔木、灌木、草坪、花卉景观系统。(2)绿地生态系统:两湖公园规划以水域为核心,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随道路及岛屿分隔形成不同的水面,沿湖设置规划游览路,同时围绕整个湖区种植绿化隔离带,使整个湖区掩映在绿带之中。(3)水系生态系统:在现状水面规划基础上进行整理,营造曲岸、湖光、水影相映的自然景观。同时以种植耐水湿的植物为主,配以灌木和藤本植物,不仅增添水面空间层次,丰富了水面空间的色彩,还吸引鸟类、鱼类、昆虫等生物来生活、栖息,使整个公园沉浸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之中。
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范文5
一、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休息娱乐的主要场所。《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将公园定义为:“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户外科普、文体及健身等活动,向全社会开放,有较完善的设施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城市公园是塑造城市整体形象、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景观环节,作为城市中的主要绿地具有调节城市气候、平衡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城市公园为城市居民提供文化娱乐的游憩空间也是展示城市文化、当地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的窗口,代表了城市文化品位。城市公园也是城市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大批园林绿地的建设,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对局部小气候的改造有明显效果,使粉尘、汽车尾气等得到有效抑制,在改善现代城市生态和居住环境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现。尤其在区域城市发展空间急剧扩张,人口数量急剧膨胀,生态用地遭到侵占;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以森林绿地为主的自然生态系统不断被蚕食,林地面积减少,森林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逐渐丧失等。通过系统的公园规划,在加强绿地资源的保护的同时,能积极改善当地的生态状况,构建持续高效的绿地生态系统,有效的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
二、城市公园设计的景观生态概念原理
1、“斑块一廊道一本底”理论
景观是一个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其组成单元称为景观单元,按照各种要素在景观中的地位和形状景观要素分成三种类型:斑块、廊道与本底。斑块是外貌上与周围地区(本底)有所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其形状、大小、类型、异质性及其边界特征变化较大。景观中的廊道是两边均与本底有显著区别的狭状地带,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是将景观不同部分隔开,对被隔开的景观是一个阻碍:另一方面又将景观中不同部分连接起来,是一个通道。本底在景观要素中本底是占面积最大、连接度最高、对景观控制作用也最大的景观要素。作为背景,它控制影响着生境斑块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强化和缓冲生境斑块的“岛屿化”效应;同时控制整个景观的连接度,从而影响斑块之间物种的迁移。
2、景观连通性与景观连接度
在景观生态学中,景观连接度是指景观中各元素在功能和生态过程上的联系,用来测定景观功能特征。景观连接度要通过斑块之间物种迁徙或其他生态过程发展的顺利程度反映。廊道是景观连接度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生物群体之间的个体交换、迁徙和生存中起着重要作用。
3、景观异质性与景观多样性
景观要素在景观中的不均匀分布构成了景观异质性,景观异质性的存在促进了景观格局的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是指景观单元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多样性,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反映了景观的复杂程度。
三、城市公园的布局规划设计
城市公园布点的影响因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在特定的城市中,既要考虑宏观、中观上的全面布局,又要有具体某类公园选址时的微观因素分析。
1.宏观层面
(1)城市用地布局
城市绿地,特别是公园绿地,是与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密切相关的绿色载体,日常生活及公共娱乐活动有密切关系的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文化娱乐用地等)对公园绿地的互动要求较高,在公园绿地布点时其密度、服务半径应充分这些用地的需求。
此外,结合现有的绿地布局,在调整绿地层次和规模时,往往宜利用现有的小型公园绿地进行拓展。
(2)城市绿地系统结构
布局结构是城市绿地系统的内在结构和外在表现的综合体现,其主要目标是使各类绿地合理分布、紧密联系,组成有机的绿地系统整体。每个城市的自然条件、城市历史和城市演变特点都会形成其独特的地系统结构,公园绿地在绿地结构中主要表现为点状,它的布点必须与整体结构与模式相协调。
(3)城市公园系统布局
公园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公园绿地系统是一个流动的、不稳定的生态系统,景观生态安全就是在景观生态学安全要素的影响下,使公园绿地产生的能量、物质最大程度地满足城市的消耗,保证其在系统范围内顺利流通,从而达到城市生态系统的安全。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其组成部分所没有的特性。景观安全格局在所有尺度上都存在,并且都是由斑块、廊道、基质构成,即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公园绿地也不例外,用生态廊道紧密联结尽量多的圆形斑块,形成生态网络结构,是景观安全格局的最佳布局形式。
表格 1景观生态安全为基础的公园绿地布点
类型 布局形式
斑块 综合公园、社区公园、街旁游园、广场等点状空间 小型围绕大中型均匀分布
廊道 带状绿地、街旁绿地等线状空间 呈网状分布
基质 围绕在各种绿地周围的工业、商业、居住区等 大集中、小分散
2.中观层面
(1)可达性
公园的可达性是指从空间中任意一点到该公园的相对难易程度,它可以衡量绿地给居民提供服务的可能性或潜力,也是评价公园布点合理与否的主要因素之一。可达性实际上反映了景观对某种水平运动过程的景观阻力,考虑可达性的关键因素有两点:一是居民点是否在公园的服务半径内,大型公园绿地往往由于城市的开拓,建设力量不够和用地分配的问题,通常离市中心较远,使用率较低,中小型绿地的布置就必须考虑服务半径;二是居民点与公园之间的交通条件。目前,在公园规划时解决可达性问题的主要依据是服务半径理论,根据不同类型公园的服务半径来均衡布点。
(2)城市避灾、防灾
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的开放空间,在地震、火灾等重大灾害发生时,承担群众紧急避险、疏散转移或临时安置的重要场所。具有“防灾公园”功能的公园绿地布局也应符合防灾公园内的布局要求。
3.微观层面
(1)自然条件
城市公园绿地的布点也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城市中的自然条件包括原有的植被森林、地形、地质、水系、山脉、气候等因子。不同层次、规模、性质的公园与自然条件的联系程度有差异,特别是第二、三层次的公园联系更紧密;如城市综合公园的布点宜选择在具有水面及河湖沿岸景色优美的地段,或选择在现有树木较多的有古树的地段,充分发挥水和植物的作用,增加公园的特色;郊野公园则应充分结合原有的风景林地和城市的主导风向布置。同时不宜用作城市建设工程的地段,例如某些地质层断裂带,或河滩沙质地,不宜作为建筑用地,可以考虑作为公园绿化用地。
(2)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承载着城市重要的历史信息,是城市文明的见证,也是城市展示自身品位的重要窗口。以人文景观拓展而形成的文化类公园是公园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景观因公园建设而得到保护,而公园绿地因有了人文景观而丰富了活动内容,增加了特色。因此,充分利用人文景观,是公园布点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3)地价与外部性
公园绿地建设与城市整体经济环境、建设投人和周边的地产项目等有着很微妙的关系。公园绿地的布局必须综合研究与公园有直接关联的是地价问题,以及公园绿地建设对周边的外部效应。离市区越近地价越高,建设阻力越大;越靠近居住密集区,正外部性越大。
四、城市公园设计的景观生态规划原则
对城市公园的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自然优先原则
在城市公园中,特别是森林公园,应以保护其自然性为首要坚持的原则。保护自然景观(森林、山脉、湖泊等)的原生态和维持自然景观过程及功能,是保护城市公园中生物多样性及合理开发利用其自然景观资源的前提,也是景观资源持续利用的基础。
2、多样性原则
景观多样性是描述景观中嵌块体复杂性的指标,包含有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它们构成景观空间结构复杂的异质性。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坚持多样性就是维持自然保护区景观生态的异质性,维护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景观的生存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3、景观个性原则
每一景观都有与其他景观不同的个体特征,这些个体特征的差异又反映在景观的结构与功能上。因此在城市公园设计中,要坚持景观个性原则,才能营造出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景观来。
4、持续性原则
城市公园的的景观规划设计同样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立足于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维持与改善。因为景观是由多个生态系统组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是自然与文化的复合载体,这就要求景观生态规划必须从整体出发,对整个景观进行综合分析使城市公园景观结构、格局和比例与城市自然特征和经济发展相适应,以达到景观的整体最优化利用。
5、综合性原则
城市公园景观是自然和人文的结合,是时代文化的载体,因此其生态规划与设计需多种学科知识的结合,综合分析景观各要素才能完成。这就要求在全面和综合分析景观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同时考虑社会经济条件、当地人文风情等。
五、结语
由于城市土地的深度开发使城市景观趋向于破碎化,而城市公园可以重新组织构建城市的景观,组合文化、历史、休闲的要素,使城市重新焕发活力,甚至成为城市的重要节点、标志物,体现空间景观功能。因此,公园绿地的布局与选址应纳人到城市“公共空间”和“景观系统”的整体规划中,从总规划层面上加强公园绿地系统布局的研究。在城市公园在规划设计时应用景观生态规划原则,即自然优先原则、多样性原则、个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综合性原则规划设计城市公园中的斑块、廊道、本底和景观格局以保证城市公园景观生态的高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探析 张毅川 2007年 《浙江林学院学报》
【2】 乡村景观规划中的环境管理评价 陈波 2004年《 地域研究与开发》
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范文6
关键词:生态建筑;景观设计;原则;要点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景观设计原则
1.1以人为本原则
建筑景观设计是构建建筑实体周围环境的重要环节,因此建筑景观设计就应该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从而保证建筑景观设计的有效性,发挥建筑景观的功用性。在建筑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把建筑使用群体的需求作为首要出发点,从而增加建筑的满意度,发挥建筑建设的效益水平。所以,建筑景观设计要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把建筑使用群体的需求作为出发点,要发挥以人为建筑核心的根本,要充分了解建筑使用群体的心理,并针对不同年龄的居住人群对建筑景观进行合理规划设计,从而使各个年龄阶层人的需求得以兼顾,只有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切实提高建筑的效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使人们在居住环境中得以放松。
1.2生态性原则
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绿色建筑景观规划已经成为建筑发展的方向,因此,在进行建筑景观设计时,就要充分遵循生态性的原则,力图把建筑景观设计为绿色低碳生态的居住区,这样就可以保证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把建筑打造成园林化居住园区,提高人们的满意度和舒适度,使建筑使用群体可以充分与自然和平共处,享受自然和生态环境带来的乐趣。因此,在建筑景观规划中,就要合理造景,最大限度的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力图使用建筑周围原有环境要素,使建设与原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1.3功用性原则
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人们需求的满足,同时还要保证建筑景观功用性的发挥,要保证建筑景观规划能够满足人们对居住日常的需求,比如说休闲以及运动和娱乐。这就需要在建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考虑相关设施的建立。比如一些运动器材和场所的规划,同时还要设置一些休息的区域,使人们能够有合理的交流场所,增加建筑使用群体的沟通,使建筑居住人员之间能够增加亲密程度。有很多居住区设计美轮美奂,但转来转去没有一处可供坐下休息的地方,让人觉得只可远观而不可亲近,因此要强调休息设施的合理配置。建筑景观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不同阶层和年龄人的需求,合理布置区域,发挥建筑景观的功用性,同时要塑造景观的艺术效果,使建筑景观集功用和形式美感于一体。
1.4地域性原则
建筑景观设计不能毫无依据,盲目推陈出新,要根据建筑坐落地点的整体风格进行景观的构造和布局,使建筑景观整体色彩风格可以体现地域化的特点,这样可以增强建筑景观的代表性,使建筑景观与周围大环境和谐统一,防止由于过于个性化的设计带来的不协调,使建筑景观、建筑与建筑依托的大环境能够形式一致。
二、建筑景观设计要点
2.1 景观道路设计
建筑景观设计中要特别注意建筑中的道路的规划设计,要充分发挥人行优先的原则,避免车辆使用对居住环境的影响。要充分设计道路的主次,要协调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的关系,做到人车分流,防止建筑中的交通拥挤和堵塞,避免对建筑使用群体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建筑景观道路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协调道路与周围景观之间的关系,要根据建筑的整体元素及周围布景,设置一些小路,从而增加景观的趣味性,满足人们的欣赏需求,便于人们近距离的接触自然景观,使人们增加美的感觉,增强对建筑及周围景观的关注与喜爱。居住区园路设计还要着力关注方便居住者的进出,防止设计的园路因不方便使用而导致业主自行在景观地上随意踩踏成路。
2.2 景观植物设计
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中,植物是景观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因此做好建筑景观植物设计也是不容忽视的。建筑景观植物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植物的适用性,充分保证种植植物能够成活,并对造景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因此,在植物的选取中,要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特性,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树种、病虫较少、对人体没有危害的树种,这样可以保证树种的有效性。在种植方式上,要特别注意树种的配合,注意乔、灌木、草以及常绿植物的搭配,充分创造建筑景观效果。在植物选择过程中,还要注意层次性,使景观构造能够体现层次性,要充分保证植物的成活率以及植物养护的难以程度,合理配置植物,发挥景观植物的功用性。同时还要避免由于过度追求植物的密度和丰富度和堆坡造景而对低层建筑的视线和采光造成负面影响。
2.3 建筑小品设计
在建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建筑小品也能充分发挥造景作用。因此,也要特别注意建筑小品的设计。建筑景观小品能够起到点缀作用,增添园林的色彩和文化底蕴,从而提高建筑整体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人们能够得到更好的视觉享受,同时能够置身生态环境当中获得身心的放松。一些诸如座椅、花架、灯具、水池等建筑小品在设计中要根据建筑整体意境进行合理规划,使建筑小品能够充分融入到建筑环境中去,并且能够使静态的环境得以灵动起来,同时要注意建筑小品设置要突出特色,丰富建筑景观内涵,使建筑使用群体能够自觉喜爱建筑景观,并乐于走出室内,充分感受大自然风光,增加建筑满意度。
三、结语
建筑景观是建筑依托的外部环境及整体布局,建筑景观规划设计要遵循绿色和生态的理念,创造适合人们居住的美好环境,精心设计建筑景观各要素,从而保证建筑景观与建筑实体的协调,创造一种视觉冲击,从而增加人们使用建筑的美感和满意度以及居住的舒适度。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人们对建筑的喜爱程度,使人们能够充分与自然接触,在居住环境中就能享受大自然带来的美感,同时,也能提高建筑的效用,促进建筑景观规划设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瑾. 绿色建筑景观设计浅析[J]. 住宅科技,2012(8)
[2]屈德印. 当代建筑景观设计的创新与审美价值取向[J].文艺研究,
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