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各国数字经济战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各国数字经济战略范文1
2016年9月在G20峰会上,关于世界经济“正处于新旧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提供的动能面临消退,新一轮增长动能尚在孕育”,这些判断引起了与会各国的强烈共鸣。
作为“中国方案”里的重要内容,《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的出炉,让数字经济成为与会各国创新增长方式、注入经济新动力的共识。面对起伏不定的世界经济形势,网络信息技术等产业再一次提供了发展的风口。时隔半年,新华三于日前在G20峰会会场上举办了一场以“新IT 新经济”为主题的Navigate 2017领航者峰会。
新IT 新经济
如今以互联网为依托,数据资源为核心要素,信息技术为内生动力,融合创新为典型特征的数字经济革故鼎新、大势已现,自身发展及其对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均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以及信息安全则成为关涉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此时新华三提出的“新IT”无疑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在新华三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于英涛看来,新IT+新经济的组合,不仅促进各行各业的进步,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也潜移默化地推动着社会制度建设与行业形态的重大变革。
数字经济的本质,是在信息数字化的基础上,实现信息加工处理的专业化与产业化。数字经济的规模包括了“数字经济基础部分”,即信息产业本身;以及信息技术对其他产业带来的产出增加与效率提升的“数字经济融合部分”。在数字经济的发展态势下,新华三提出“应用驱动 云领未来”全新IT战略,将数字化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的生产要素,以信息化的手段为载体,利用信息化的技术去实现社会的进步和产业的升级。
数字经济的发展
对于中国来说,数字经济既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变量,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增长的新蓝海。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0万亿元,网民7.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数字经济占GDP的10.5%……这些激发人们想象力的数字,反映着中国数字经济带来的效应,数字经济,正为中国经济营造出热气腾腾的发展场景。
数字经济对中国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宏观的经济规模上,也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各个角落。站在城市的街头,串街走巷的外卖小哥、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甚至连路边的煎饼果子都可以扫二维码支付,明显能感受到数字浪潮带来的冲击。
人们的生活围绕着四个主要的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移动。新IT带来新的数据,数字经济已经实际出现,改革是非常重要的,转型是必须的。
一轮新的技术革命和制度变革,正以数字化的形式发挥作用,当实体经济搭上数字化的顺风车,一场以数字化为形式、以技术进步为手段、以经济转型升级为目标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第三方研究机构IDC中国区总裁霍锦洁认为:“未来,企业IT基础设施和软件支出有三分之二以上将用于基于云的产品,全球每5个互联‘事物’就有1个在中国。”
数字化经济的六大特点
IDC的数据显示,第三平台和解决方案支配IT支出,年度复合增长率达到11.8%,到2020年将达到4万亿美元。在中国,数字化转型经济时代来临,政府将大力支持数字经济的发展。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第三平台市场,信息和通信技术花费将达到8440亿美元。
IDC从互联“事物”、巨型云平台、DX开发人员/数字化供应链、数据提供商、渠道/数字化GTM合作伙伴、客户/DX使用案例这6大维度,全面阐释当今的数字化经济,评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程度。
“互联”事物: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和物联网的逐步成熟,万物互联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简言之,现在主要处于人与人连接的时代,以后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将会普及,万物互联是最终目标。
根据IDC的数据,2016年互联的物联网端点达到150亿,到2020年将达到300亿,2025年更是达到800亿。而包括农业、公路、金融等各行各业的物联网支出将达到1.3万亿美元。
巨型云平台:云已经成为IT发展的主流。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云计算都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技术驱动力。而云2.0的到来,分布式架构的采用,到2019年,43%的互联网数据将在云边缘地带得到处理。
云的普及让安全成为一切的基础。根据IDC预测,到2020年,IT领域顶级安全服务将从云端提供:云驱动加密、威胁分析、区块链和合规性。同时,值得信任的云或者“可信云”成为企业上云的重要考量因素。
DX开发人员/数字化供应链:到2020年,DX团队将从外部开发者社区(通常为开源社区)采购80%以上的解决方案组件。
数据提供商:在大数据时代,数据能够创造价值,发现新东西。但是现在各行各业的数据不流通,企业数据源依然有限。然而到2018年,拥有DX战略的企业将把外部数据源扩大至少3到5倍。
渠道/数字化GTM合作伙伴:到2020年,云服务提供商70%以上的收入将借由渠道合作伙伴/经纪人产生。
客户/DX使用案例:IDC预计,2019年,全球企业将在技术和相关服务上支出2.1万亿美元来实施和管理DX举措。
信息技术走向融合
数字化成为企业关注的重中之重,从流程、业务和运营都在走向数字化。数字经济已成为新一波浪潮,技术成为企业转型、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企业正迎来新技术产业的黎明。
数字经济的发展,依靠的是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的创新交替引领、彼此促进。新IT则是数字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信息化技术变革的聚合,它从IT基础设施的虚拟化、资源池化开始,融合了大数据、大互联平台、大安全防护以及创新的服务与模式,为应用的创新提供支撑。
于英涛表示,新华三一直十分积极参与国民经济建设、推动社会发展,并将“引领新IT,助推新经济”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诉求。通过持续的创新投入、完善的服务以及全面的生态合作,新华三有信心也有能力让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常态”,更好地支撑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与转型升级需求,橹泄新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链接
各国数字经济战略范文2
当前,信息网络技术加速创新,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成为“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引擎。各主要国家纷纷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重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并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取得的创新成果融合于实体经济各个领域,围绕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制高点展开积极竞合。
基于此,中国数字经济百人会依托中国电子学会的专业研究团队,深入分析全球各国数字经济主要战略,调研走访在数字经济领域具备领先水平和突出能力的典型企业,系统梳理了国内外顶尖学者的最新观点,以及权威智库和知名战略咨询公司的公开成果,对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做出十点研判,具体如下:
一、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
人类生产、生活及治理的数据基础和信息环境正在得到大幅加强和显著改善,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持续普及部署,智能终端和传感器加速应用渗透,人、机、物逐步交互融合,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相关的各项活动已启动全面数字化进程,呈现出从被动到主动、从碎片到连续、从单一分离到综合协同的三大转变,源源不断地产生着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的海量数据,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和潜力。数据已成为与资本和土地相并列的关键生产要素,被不断地分析、挖掘、加工和运用,价值持续得到提升、叠加和倍增,有效促进全要素生产率优化提升,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新动能。
图1 新摩尔定律主导下2015-2035年全球数据总量增长态势
数据来源:IDC,中国电子学会整理
二、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是首要战略任务
全球经济仍处于相对稳定的复苏阶段,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将继续作为主要增长点,在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中不断焕发新的动力。下一阶段,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数字经济相关战略会陆续深入实施,普遍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先进制造业作为重要举措,积极推进从生产要素到创新体系,从业态结构到组织形态,从发展理念到商业模式的全方位变革突破,持续催生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形成数字与实体深度交融、物质与信息耦合驱动的新型发展模式,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有效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图2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三、平台化、共享化引领经济发展新特征、新趋势
企业之间的竞争重心正从技术竞争、产品竞争、供应链竞争逐步演进为平台化的生态体系竞争,一批用户基数庞大、技术积累丰富、资金实力雄厚的行业领军企业已率先启动,通过提供开源系统、营造开放环境、促进跨界融合、变革组织架构、重塑商业模式、孵化创新团队等多种方式,持续构建完善资源集聚、合作共赢的生态格局。同时,飞速发展的新一代信息科技,高频泛在的在线社交,以及渐趋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为大量未能得到完全有效配置的资源提供了成本趋近于零的共享平台和渠道,吸引了共享者数量的指数级集聚,弱化了生产生活资料的“所有权”而强调“使用权”,逐步创造出新的供给和需求,促使共享经济快速兴起。
图3 共享经济行业渗透趋势
数据来源:罗兰贝格,中国电子学会整理
四、全球创新体系以开放协同为导向加快重塑
创新仍是推动经济数字化发展的源动力,受技术开源化和组织方式去中心化的双重作用,知识传播壁垒开始显著消除,创新研发成本持续大幅降低,创造发明速度明显加快,群体性、链条化、跨领域创新成果屡见不鲜,颠覆性、革命性创新与迭代式、渐进式创新相并行。创新主体、机制、流程和模式发生重大变革,不再受到既定的组织边界束缚,资源运作方式和成果转化方式更多地依托互联网展开,跨地域、多元化、高效率的众筹、众包、众创、众智平台不断涌现,凸显出全球开放、高度协同的创新特质,支撑构造以数据增值为核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生态系统。
图4 具有典型意义的开放式协同化创新平台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五、基础设施加速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
持续提升数据获取的量级和频率,不断丰富数据传输的渠道和方式,以及扩大数据存储空间,强化数据加工能力,创新数据使用能力,都是数字经济能够得以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万物互联和人机物共融将会成为网络架构的基本形态,各国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与部署都面临着扩域增量、共享协作、智能升级的迫切需求。同时,电网、水利、公路、铁路、港口等传统基础设施也正在逐步开展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向着智能电网、智能水务、智能交通、智能港口转型升级,显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调度能力,支撑数字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图5 基础设施加速转型升级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六、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延伸至信息空间
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呈现数字化发展趋势,传统产业纷纷面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日益广泛深入。人类社会、物理世界的二元结构正在转变为人类社会、物理世界、信息空间的三元结构,国家和地区之间竞争和博弈的重心逐步从土地、人力、机器的数量质量转移至数字化发展水平,从物理空间延展到信息空间,并将很快呈现出以信息空间的竞争和博弈为主导与引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格局。掌握信息空间核心竞争优势的国家和地区,将在围绕新一轮国际分工态势展开的博弈中抢先占据价值链制高点。
图6 2016年主要国家数字经济规模
资料来源:《数字经济 迈向从量变到质变的新阶段》
七、数字技能和素养推动消费者能力升级
新兴的数字化产品、应用和服务大量涌现,已形成规模巨大的消费市场,不啻于是对消费者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需具备一定的数字化技能和素养,才能更好地发掘数据价值、使用数字化产品和享受数字化服务。消费者所具有的对数字化资源的获取、理解、处理和利用能力,将成为影响数字消费增长速率和水平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数字经济的整体发展质量与效益。全球各主要发达国家将会愈益重视对公民数字素养的挖潜和培养,并将持续提升公民数字素养上升到构建国家新兴战略竞争力的高度,作为推动数字消费、扩大内需市场、强化内生动能的重要举措。
图7 数字经济时代对公民素养提出新要求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八、社会福利水平依托数字化手段得到有效改善
满足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数字经济孕育、诞生、发展的重要动力及目标。大幅提升公共资源供给效率,显著增强公共服务效用,进一步推动教育、医疗、慈善等公共事业的便捷化、普惠化、均等化,是数字经济在创新变革生产方式、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之外的关键着力点和突破口。多种类型、多个领域的网络化、智能化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将被搭建,面向公众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互联网远程诊疗将成为高频次、低门槛、易得可选的常规医疗方式,并引入人工智能助手有效提升诊疗精准度,缓解全球性的医疗资源紧张难题。区块链技术将在慈善资金募集和捐赠过程中得到大规模应用,强化互信关系,减少交易成本,溯源资金去向,保障慈善事业的公正、透明、有效。
图8 数字化手段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九、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启动规划、建设和管理
随着信息基础设施的规模扩张、功能升级和网络构建,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运行管理过程中广泛深入地推广应用,大量完整、连续、系统,具备一致性、关联性、价值性的城市数据将被持续获得,为构建与现实物理城市精准映射、智能交互、虚实融合的数字孪生城市提供了可行基础。全球一批形成技术、人才集聚发展,产业规模与创新能力较为突出,具备主动比特化条件的现代化城市将率先尝试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的同步规划,并逐渐上升为两者的同步建设和同步管理。为匹配真正海量数据的采取、传输、存储和计算,专门用于数字城市运行管理决策的系统级平台将得到持续的开发与完善,并逐渐形成可推广复制的标准体系。
图9 数字孪生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各国数字经济战略范文3
【关键词】智能电网;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统一
1 引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及经济的飞速跨越,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稳步提高,从而资源的使用频率与日俱增。然而资源的开采量已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因此资源的匮乏在各国均有表现,譬如我国的很多重煤矿开采区的煤炭资源已彻底枯竭。电力系统作为为人们提供电能的社会部门也面临着新时期的压力。在各国纷纷对智能电网这一新名词做出肯定并深入研发的同时,我国也在基于基本国情、社会需求及资源分配的基础上对智能电网做出了分析与探究。
2 我国智能电网提出的战略背景
由于新时期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现代化生活设施的使用,导致了能源的消耗骤增。电能作为不可或缺的现代社会资源已成为21世纪信息得以飞速传播的力量,而电力系统部门作为电能的稳定供给者也因此奠定了其不可忽视的社会地位。但频发的电力事故及电能使用率下降等问题的出现为人们敲响了时代的警钟。在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提出背景下,面对资源匮乏的压力,我国迫切的想要改变现有的能源体系,创建与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社会相结合的资源节约体系,以开发新的能源并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快速解决现代社会的能源危机。因此,在各国陆续对智能电网做出积极响应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综合分析了自身的电力系统弊端、资源开发现状、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人们生活与生产方面的电力需求,并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智能电网体系结构,制定了长期的能源发展战略,成功开拓了电力资源在新时期的新局面。
3 智能电网的几个基本特征
3.1 数字化
一般而言,智能电网数字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将电力企业的各种有效信息用数字的形式显示出来,这里的有效信息不仅指的是整个电力系统所处的状态分析结果,而且包括电力企业的各项管理数据及对系统所处外部运行环境状况信息的总结;另一方面指的是此电力系统是以数字仿真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实现在实践中高级运用并引领电力系统快速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可知智能电网数字化前一方面的内容是与信息化联系在一起的,而另一方面的内容则属于自动化的范畴。
3.2 自动化
作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发展,智能电网中的自动化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自动:自动筛选电力系统中电网的控制策略并确定优先级用户;自动监测并控制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以便在系统运行故障时及时监测出来并加以更正;自主地将处于故障状态的系统加以修复使之运行正常。
3.3 信息化
智能电网之所以称为智能主要指的是其将所有可得信息搜集起来加以数据分析和总结,实现整个电力系统内部的资源共享,并将这些信息运用起来为系统的高速运转做出更多的贡献。
3.4 互动化
互动化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的互动结果:一是电网和发电厂,另一个是电网和用户。在这里发电厂作为电力资源的源头,电网是传输媒介,而用户则为整个电力系统的最终服务对象。三者在智能电网中实现友好、和谐的互动,促进电网更好更快的为用户提供周到妥帖的服务。因此,可以说互动化是智能电网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相结合的根本结果,也是智能电网实现的最终目的。
4 智能电网在现阶段出现的问题及技术进展分析
4.1 电力系统的数字化在现阶段出现的问题及其技术进展分析
在现阶段电力系统的数字化进程出现的主要问题有:电力系统厂站侧与调度侧的数字化程度不同,厂站侧略低于调度侧的数字化程度,这必然使得整个电力系统的数字化程度达不到预计水平,这也是我国的智能电网处于初级阶段的一个主要原因。同时,隶属于调度侧的高级应用系统的功能虽然相比厂站侧的收集并传输信息功能已较为先进,但其缺乏的高度数据集成和模式统一标准却失去了智能电网的主要特色。此外,单纯的数字化的变电站仍处于萌芽时期,其规模之小完全不能满足我国本土人口众多的实际需求。现阶段的电力系统未考虑到其本身以外的外在客观影响因素,如风力,地壳碰撞等。因此,当这些因素发生时必然会影响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状况。
鉴于电力系统数字化的进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我们首先要扩大电力系统厂站侧的数字化程度,促进输电元器件的协调、维护、输电的一体化进程,全面完成电力系统的数字生产、分发与传送过程。其次,增强调度侧高级应用系统的集成与统一功能,便于电力系统监测部门全面的观察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营情况,避免了在功能分散情况下系统与平台的高速切换。最后,全面考虑风力,地壳碰撞等自然因素对电力系统造成的影响,并将其纳入电力系统的运营范畴,尽量避免外在自然因素对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造成的不良影响。
4.2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在现阶段出现的问题及其技术进展分析
在现阶段电力系统自动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存在于调度侧的某些协调控制系统因其多样性缺乏统一的集成运行标准。其次,调度侧仍未实现完全的智能化。同时,各控制系统只是独立分散地控制各自区域,而电力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所以各系统之间的协调合作是其持续运行的前提条件。
为了解决电力系统未实现完全的自动化的问题,电力系统应确立统一的运行标准从而对各控制系统的端口、数据库等进行集成协调控制。加强调度侧的智能化进程,替换人工参与的控制部分为计算机决策。促进各控制系统的团结协作,实现系统的功能优化。
4.3 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在现阶段出现的问题及其技术进展分析
在现阶段电力系统信息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信息分散率高,不利于各控制系统之间协调运作从而影响企业的整体综合经济效益。信息管理系统是区别于生产控制系统的特殊部分。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在生产控制系统的信息采集与集成运用方面投入了大部分精力,但忽略了对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的充分整理,导致信息的遗漏。
为了摆脱智能电网的初级阶段,电力系统应采用统一的标准将分散的信息集中整合,并注重企业的信息管理部门与控制系统的信息互通,尽早实现电力系统的一体化进程。
4.4 电力系统的互动化在现阶段出现的问题及其技术进展分析
在现阶段电力系统互动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发电厂商未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监督下确立电价,从而导致电网与发电厂从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互动。企业缺乏对潮汐等可再生能源挖掘以用来发电技术的深入探究。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化的社会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更深层次的要求,因此,各国相继提出智能电网这一新概念,以更好地发挥电力系统在现代社会服务全体人民的职能。虽然智能电网在各国均没有统一的概念,但我国研发人员根据电力系统在本国的发展国情及低碳经济的要求提出了富有鲜明本土特色的智能电网概念,以期在新时期更好的完善电力系统。本篇文章主要阐述了我国提出智能电网的战略背景,重点分析了其基本特征及其现存问题和发展规划,为新时期实现这一历史跨越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智能电网;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统一
1 引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及经济的飞速跨越,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稳步提高,从而资源的使用频率与日俱增。然而资源的开采量已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因此资源的匮乏在各国均有表现,譬如我国的很多重煤矿开采区的煤炭资源已彻底枯竭。电力系统作为为人们提供电能的社会部门也面临着新时期的压力。在各国纷纷对智能电网这一新名词做出肯定并深入研发的同时,我国也在基于基本国情、社会需求及资源分配的基础上对智能电网做出了分析与探究。
2 我国智能电网提出的战略背景
由于新时期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现代化生活设施的使用,导致了能源的消耗骤增。电能作为不可或缺的现代社会资源已成为21世纪信息得以飞速传播的力量,而电力系统部门作为电能的稳定供给者也因此奠定了其不可忽视的社会地位。但频发的电力事故及电能使用率下降等问题的出现为人们敲响了时代的警钟。在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提出背景下,面对资源匮乏的压力,我国迫切的想要改变现有的能源体系,创建与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社会相结合的资源节约体系,以开发新的能源并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快速解决现代社会的能源危机。因此,在各国陆续对智能电网做出积极响应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综合分析了自身的电力系统弊端、资源开发现状、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人们生活与生产方面的电力需求,并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智能电网体系结构,制定了长期的能源发展战略,成功开拓了电力资源在新时期的新局面。
3 智能电网的几个基本特征
3.1 数字化
一般而言,智能电网数字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将电力企业的各种有效信息用数字的形式显示出来,这里的有效信息不仅指的是整个电力系统所处的状态分析结果,而且包括电力企业的各项管理数据及对系统所处外部运行环境状况信息的总结;另一方面指的是此电力系统是以数字仿真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实现在实践中高级运用并引领电力系统快速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可知智能电网数字化前一方面的内容是与信息化联系在一起的,而另一方面的内容则属于自动化的范畴。
3.2 自动化
作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发展,智能电网中的自动化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自动:自动筛选电力系统中电网的控制策略并确定优先级用户;自动监测并控制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以便在系统运行故障时及时监测出来并加以更正;自主地将处于故障状态的系统加以修复使之运行正常。
3.3 信息化
智能电网之所以称为智能主要指的是其将所有可得信息搜集起来加以数据分析和总结,实现整个电力系统内部的资源共享,并将这些信息运用起来为系统的高速运转做出更多的贡献。
3.4 互动化
互动化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的互动结果:一是电网和发电厂,另一个是电网和用户。在这里发电厂作为电力资源的源头,电网是传输媒介,而用户则为整个电力系统的最终服务对象。三者在智能电网中实现友好、和谐的互动,促进电网更好更快的为用户提供周到妥帖的服务。因此,可以说互动化是智能电网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相结合的根本结果,也是智能电网实现的最终目的。
4 智能电网在现阶段出现的问题及技术进展分析
4.1 电力系统的数字化在现阶段出现的问题及其技术进展分析
在现阶段电力系统的数字化进程出现的主要问题有:电力系统厂站侧与调度侧的数字化程度不同,厂站侧略低于调度侧的数字化程度,这必然使得整个电力系统的数字化程度达不到预计水平,这也是我国的智能电网处于初级阶段的一个主要原因。同时,隶属于调度侧的高级应用系统的功能虽然相比厂站侧的收集并传输信息功能已较为先进,但其缺乏的高度数据集成和模式统一标准却失去了智能电网的主要特色。此外,单纯的数字化的变电站仍处于萌芽时期,其规模之小完全不能满足我国本土人口众多的实际需求。现阶段的电力系统未考虑到其本身以外的外在客观影响因素,如风力,地壳碰撞等。因此,当这些因素发生时必然会影响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状况。
鉴于电力系统数字化的进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我们首先要扩大电力系统厂站侧的数字化程度,促进输电元器件的协调、维护、输电的一体化进程,全面完成电力系统的数字生产、分发与传送过程。其次,增强调度侧高级应用系统的集成与统一功能,便于电力系统监测部门全面的观察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营情况,避免了在功能分散情况下系统与平台的高速切换。最后,全面考虑风力,地壳碰撞等自然因素对电力系统造成的影响,并将其纳入电力系统的运营范畴,尽量避免外在自然因素对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造成的不良影响。
4.2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在现阶段出现的问题及其技术进展分析
在现阶段电力系统自动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存在于调度侧的某些协调控制系统因其多样性缺乏统一的集成运行标准。其次,调度侧仍未实现完全的智能化。同时,各控制系统只是独立分散地控制各自区域,而电力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所以各系统之间的协调合作是其持续运行的前提条件。
为了解决电力系统未实现完全的自动化的问题,电力系统应确立统一的运行标准从而对各控制系统的端口、数据库等进行集成协调控制。加强调度侧的智能化进程,替换人工参与的控制部分为计算机决策。促进各控制系统的团结协作,实现系统的功能优化。
4.3 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在现阶段出现的问题及其技术进展分析
在现阶段电力系统信息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信息分散率高,不利于各控制系统之间协调运作从而影响企业的整体综合经济效益。信息管理系统是区别于生产控制系统的特殊部分。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在生产控制系统的信息采集与集成运用方面投入了大部分精力,但忽略了对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的充分整理,导致信息的遗漏。
为了摆脱智能电网的初级阶段,电力系统应采用统一的标准将分散的信息集中整合,并注重企业的信息管理部门与控制系统的信息互通,尽早实现电力系统的一体化进程。
4.4 电力系统的互动化在现阶段出现的问题及其技术进展分析
在现阶段电力系统互动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发电厂商未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监督下确立电价,从而导致电网与发电厂从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互动。企业缺乏对潮汐等可再生能源挖掘以用来发电技术的深入探究。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市场竞价体系,遵守三公原则,加快智能电网的实现进程。同时,加深对可再生能源的技术研究,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智能电网仍处于不成熟阶段,我们既要认识到其在我国国情下发展遇到的特殊问题,又要认识到智能电网对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从而提出可行性方案分析并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刚.中国智能电网基本特征及其技术进展评述[J].科学与财富,2012(12).
各国数字经济战略范文4
(讯)2017年6月12日至13日,IMT-2020(5G)推进组在北京召开了2017年IMT-2020(5G)峰会。大会以“5G标准与产业生态”为主题,邀请工信部领导以及数十家国内外主流移动通信和相关应用单位专家500多人参加了会议讨论,面向业界了《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移动通信每十年出现新一代革命性技术,持续加快信息产业的创新进程,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当前,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正在阔步前行,它将以全新的网络架构,提供至少十倍于4G的峰值速率、毫秒级的传输时延和千亿级的连接能力,开启万物广泛互联、人机深度交互的新时代。作为通用目的技术,5G将全面构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从线上到线下、从消费到生产,从平台到生态,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本报告测算结果显示,2030年,在直接贡献方面,5G将带动的总产出、经济增加值、就业机会分别为6.3万亿元、2.9万亿元和800万个;在间接贡献方面,5G将带动的总产出、经济增加值、就业机会分别为10.6万亿元、3.6万亿元和1150万个。
5G正处于技术标准形成和产业化培育的关键时期,全球各国在国家数字化战略中均把5G作为优先发展领域,强化产业布局,塑造竞争新优势。我国要紧抓这一历史性新机遇,加大统筹推进力度,加快5G产业化进程,超前部署网络基础设施,营造产业生态环境,深化各领域融合应用,全面开创5G发展新局面,为全球5G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来源:信息通信研究院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全文链接:《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
各国数字经济战略范文5
“工业4.0”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德国,它是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概念,它重点描绘了制造业的未来前景,工业4.0是继以蒸汽机的应用、规模化生产和电子信息技术为标志的三次工业革命后,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是与以往历次工业革命相类似的一场产业革命,涌现了出了一大批关键性技术和标志性产品,其中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为代表,这也预示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呼之欲出。
1. 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2008年以雷曼兄弟倒闭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波及和影响深刻,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度和广度的不断延伸,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仍在持续,目前世界经济仍然还处于恢复调整期;随着2009年中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之后,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发达国家纷纷意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尤其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制造业对于带动就业、提高国民收入、增强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世界各国都在不约而同地加大研发投入,巩固和完善创新体系,不遗余力地发展和振兴本国制造业,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如日本、法国、丹麦、芬兰、韩国、瑞士、英国等国家都设立了专门促进产业科技创新的国家机构。
2. 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到来。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到来,涌现出一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主要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等为代表的新科技和新产品。随着信息技术风起云涌,互联网嵌入各行业领域,制造业的智能化程度大大加深。2014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工业4.0”概念备受关注,随着一大批新科技产品和技术的涌现,即预示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在新技术革命的背景下,传统产业在生产技术、管理技术以及要素使用效率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技术逐渐融入传统产业过程,使得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发生变化。
3. 发达国家制造业振兴战略。发达国家意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而制造业是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各国纷纷谋划制造业发展战略,积极制定和实施制造业振兴计划。德国的《工业4.0战略》、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日本的《新机器人战略》,都旨在以国家战略层面推动制造业的发展。世界各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引起了世界制造业格局的重新调整,部分跨国公司纷纷回迁本国,引起了一批世界知名跨国企业回流发达国家,如美国的通用企业、苹果手机、耐克等将生产线回迁美国。由此,新兴经济体的制造业将首当其冲,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也积极应对,如2015年中国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此举为了实现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全面提升中国的制造业水平和质量。
二、 工业4.0发展的总体态势
1. 工业发展阶段的历史演进。人类的发展历史总是伴随着产业革命的演进,梳理工业革命历,把握每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标志性技术和产品对于我们更好地研究和判断工业4.0的进程和演进意义重大,根据产业发展的演进历史,截止目前为止,我们可以将世界工业化的阶段演进划分为:工业1.0、工业2.0、工业3.0和工业4.0,共四个阶段。
工业4.0重点强调的是制造业领域的革命与创新,清晰地把握工业4.0的发展脉络,便于我们认识工业发展的前世今生。按照技术、产品的演进路径和发展规律进行梳理,我们可以人类的工业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以机械化为核心的工业1.0时代,以自动化为核心的工业2.0时代,以信息化为核心的工业3.0时代,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工业4.0时代,工业发展的每一个时代都伴随着技术的革新和产品的创新,每个时代的演进都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全新的面貌。
(1)工业1.0时代。这一时期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重大的技术突破是利用水力和蒸汽机实现机械化生产,机械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人类迈入了工业化时代。标志性的关键技术是:蒸汽机和电报的发明,煤炭等能源大量?_发和使用。
(2)工业2.0时代。这一时期发生于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重大的技术突破是电气,人类迈入了电气化的大规模生产。标志性的关键技术是:内燃机车、电视、电话的普遍应用。
(3)工业3.0时代。这一时期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一直延续到现在,重大技术突破是电子信息技术,人类开启了自动化阶段,部分人工活动被机器操作所取代。标志性的关键技术是: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生物工程。
(4)工业4.0时代。工业4.0概念最早起源于德国,这次工业革命将呈现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三大特点,传统行业界限将消失,传统的生产模式与价值链模式也将发生颠覆性变革,虚拟与实体的活动将逐步融合。
2. 工业4.0的内涵及特征。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是工业4.0的主要特征。根据德国工业4.0战略对这一概念的界定,工业4.0主要是指通过信息通讯技术和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网络系统(CPS)的结合,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控制模式转变,建立高度灵活的个性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服务模式。
3. 工业4.0引起的变革。工业4.0是一次全新的产业革命,由于受到新技术、新产品的影响,工业4.0时代的生产方式、经济范式和消费需求方面都发生了重要变革。具体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生产方式的变革。工业4.0时代,导致生产方式由集中化生产向分散生产过渡。传统的生产方式是以规模化、集中型生产为主要方式,产品在工厂内统一生产、组装,然后分销,规模化生产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是传统经典经济学理论中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最好诠释。传统的制造业属于集中生产,全球、全国分销的模式,其中涉及众多产品和原料的来回运输,导致运输成本居高不下,而且在运输过程中容易产生高排放的二氧化碳,从环境、资源运用角度来看是不经济的。随着工业4.0时代到来,新技术涌现,可以实现定制化、互联化,就会转为分散生产,就地分销,可以进行有效率地配置生产,无需运输、库存,不仅提高社会资源配置和企业资金周转率,而且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工业4.0是新的生?a方式,集中生产转变为分散生产成为可能,更为重要的是,3D打印技术的出现,使得个性化、小众化的分散制造成为现实。
(2)经济范式的变革。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强调规模经济、范围经济,通过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实现规模化生产,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工业4.0时代将打破这种经济范式,满足小众化、个性化的私人定制化生产将逐渐成为主流,尤其是支持用户的个人定制模式将逐渐成为重要内容。经济范式的变革将改变商业模式、企业生态价值链,推动企业生态价值链的重塑。
(3)消费需求的变革。人类未来需求有三大变化:第一,个性化需求倾向明显。传统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将收到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冲击。第二,体现在集成化。产品的集成化需求更加旺盛,随着时间成本上升,人们普遍希望需要的东西一次性得到满足;第三,消费便利化。随着互联网技术普遍应用,消费者的分散化的需求得到满足。现代工业发展历史本身就是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过程,技术是为人类服务的,这也符合人类本性和社会本质。
4. 工业4.0对产业的作用机制。
(1)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
①制造业的智能化。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是工业4.0的两大主题。智能工厂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分散工厂之间数据交换与共享。智能生产侧重于生产的自动化,通过人机互动、智能管理的推广与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当前浙江省积极推广与实施“机器换人”战略正是顺应了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也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保障。
②制造业的网络化。传统制造业企业相互间隔离,尽管处于同一价值链上也相对独立,工业4.0将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不同企业在同一价值链上的横向集成,实现资源共享,互通共融。制造业的网络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不同企业在价值链的横向集成;二是制造系统网络化的纵向集成及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端对端集成。
③制造业的多样化。随着智能化技术推广与应用,制造业的个性化与多样化越来越普及。一是体现在制造业技术和流程的多样化方面;二是体现在产品的多样化上,智能产品越来越普及。三是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与小众化的产品需求愈加旺盛,个性化、私人定制产品更加畅销。
④制造业的分散化。以为3D打印技术为代表的先进科技,能够实现产品的分散化与个性化定制,正式由于个性化需求与分散化生产,客户将能够参与产品生产过程,满足定制化要求,未来小规模生产和专业化生产将成为制造业企业发展的新出路。
⑤制造业的信息化。互联网技术嵌入生产的各个领域,大大提升了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制造业企业借助信息技术提高了产品的功能,实现了价值增值,提升了竞争能力。
(2)催生出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工业4.0是一次新的科技革命,它为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基础。当前互联网技术在服务业领域的应用具有较高普及度,应用范围广泛。文化、教育、会展、咨询、广告、餐饮、娱乐等服务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案例层出不穷,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互联网金融方面的P2P网贷、众筹、余额宝等模式;住宿餐饮行业的团购网、大众点评网;贸易领域的跨境电商、网络微商等新的营商模式;便捷的无现金网络支付业务,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等;互联网交通领域的优步打车、快滴快车、神舟快车等等。近些年涌现出的“互联网+服务业”的新模式和新业态,一方面对传统业态形成了很大冲击,逼迫传统企业进行改造升级;另一方面丰富了业态模式,并且极大地便利了大众的生活,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从福利经济学视角看是帕累托改进,提高了社会整体福利水平。
三、 工业4.0引发的企业变革
1. 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创造。工业4.0改变了大规模生产模式,用户就是设计师,用户定制化、个性化的生产模式盛行。一方面智能制造为用户定制化的生产提供了条件,新科技革命为定制化提供了技术条件;二是定制化的需求日益旺盛,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层次提高,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与日俱增。三是企业为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产品差异化的程度不断提高。
2. 扁平化的企业组织架构。工业4.0时代,用户与企业之间关系零距离,它要求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然而,传统的金字塔形组织架构由于层级较多,对外部环境反映迟缓,决策效率不高,无法满足信息时代新型的客户关系,因此,如何构架适应工业4.0的新型组织结构成为工业企业内部建设的重点,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将有利于企业快速响应外部需求。
3. 企业竞争模式的变革。传统机械化、大规模工厂式的封闭式生产模式,目标是以规模经济实现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为特征的工业4.0时代,企业生产模式发生了变革,企业需要快速响应外部环境,必须要实施开放性战略,改变单一封闭的生产模式,积极利用生态价值链,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4. 引起企业价值链重塑。所谓的价值链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包括的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及辅助过程。在信息化与数字化时代,数据、信息逐渐成为企业新的核心资源,传统的劳动力、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等资源逐渐成为次一级的要素。与此同时,工业4.0时代工业领域高度网络化,使得商业生态发生变化,生态型企业由此应运而生。因此,企业必须要突破传统经营思维,以网络化生产模式为手段,重组企业价值链。
四、 工业4.0时代企业的应对策略
经济新常态下,由于受世界经济整体低迷的直接影响,企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困境,诸如:高成本、低利润、同质化竞争、等问题。在工业4.0背景下,企业要想在未来长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实施以下几个方面举措,以应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1. 实施机器人替代战略。我国人口进入刘易斯拐点,面临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素质低下的双重冲击,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加上工业4.0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灵敏度的要求更高,因此,只有实施智能机器人战略,运用机器替代人工,提高人工智能水平才能?[脱双重困境。为了应对老龄化、振兴制造业,日本正在实施机器人战略,值得我国借鉴。
2. 应用智能技术构建智能工厂。标准化、模块化和数字化的产品设计是工业4.0的重要体现,为满足客户的个性化、定制化的市场需求,企业必须通过模块化分工与集成的柔性化生产方式实现。所谓模块化分工与集成,就是先将产品进行分解,然后根据不同功能的需要,将分解的模块进行集成,打造成为集成化的产品。因此,企业要注重智能化战略,强化人的智能与工厂智能的融合,促进人机互动,提高人工智能水平,实现软件与硬件集成。
各国数字经济战略范文6
现将专访内容整理刊登,以飨读者。
记者:作为国家级的战略,日本用u-Japan取代了e-Japan,这将对日本的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带来哪些影响?
阪本泰男:首先在经济方面,企业内的生产管理、知识性经营,企业间的有效合作等方面可以通过有效地利用ICT来实现,在各个方面能实现企业的高效率并产生高的附加价值。无处不在的网络工具的利用目前只局限在先进企业,有报告显示,这些企业有的商品生产线效率提高了10%,交货期缩短了一半。
从技术方面看,智能家电、电子标签这类无处不在的网络技术,日本处于领先地位,无处不在的网络技术开发如果更集中的话,发展会更快。
u-Japan政策不注重政治上的考虑,而注重让国民更多地了解无处不在的概念。
记者:我们知道,韩国提出了IT839和u-Korea战略,目标相当具体,即把韩国人均收入从2006年的1万美元提高到2010年的2万或2.2万美元。请问,日本在这方面有具体的目标吗?
阪本泰男:在u-Japan政策中,对于国民收入增长没有明确具体的数字目标。但是,《平成16年度信息通讯白皮书》中是这样描述ICT的:有关支撑未来无处不在社会的网络、信息通讯仪器、商品、应用软件等相关产品的市场规模,2003年为2,682亿美元,2007年将达到5,034亿美元,2010年将发展到7,437亿美元。另外,其相关经济效果到2010年将发展到1兆美元以上。
u-Japan政策核心为:①基础建设方面,2010年让国民100%能使用高速或超高速网络;②ICT高效活用方面,2010年让80%的国民能利用ICT解决需要的课题;③ICT利用环境方面,2010年让80%的国民体验到ICT有安全感。
记者:u-Japan是一个IT方面的发展战略,您认为在今后五年中,日本的IT发展对日本经济的其他方面将产生哪些影响?它对日本经济发展的贡献如何?
阪本泰男:u-Japan政策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将ICT活用于解决日本人口低出生率及高龄化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在经济方面,从宏观上看,2004年GDP的实际增长率中ICT产业高达40%,对日本经济的增长贡献很大。
从微观看,民意调查显示,同没有活用无处不在的网络技术或没进行技术革新的企业相比,活用无处不在的网络技术或进行了技术革新的企业,生产效率提高约2倍。现今活用无处不在的网络技术的企业还不多,我们期待着活用无处不在的网络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的企业越来越多。
记者:RFID等技术是u-Japan战略中的重要内容,会涉及隐私权保护等问题。您认为日本目前对隐私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能适应u-Japan的需要吗?如果不能将如何完善呢?
阪本泰男:我们认为,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中,隐私权保护以及安全性是一大重要课题。对于隐私权保护各国的理解不同,原则上各国应根据各自的国情来制定政策。在日本,个人信息保护法已在2005年4月开始实施,相关的各部门根据该法制定了执行大纲。目前,政府正在汇总该法实施后出现的新问题。今后需要探讨类似信息通讯、医疗、金融等方面敏感信息的应对方法。
记者:据您了解,除日本韩国外,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或地区制定了以“u”为核心的国家或地区性的战略?
阪本泰男:在亚洲,只有日本和韩国推出了以“u”为核心的国家政策。
u-Japan政策的一个特点是,“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方法、任何人”都能很简单的上网,能解决日本“少子高龄化”等面临的问题。各国国情不同,侧重点也不同。“无处不在”来源于拉丁语,其概念亚洲各国很容易接受。如果能发挥各国特点,达到亚洲各国联盟的话,其设想会很壮观的。
记者:中国现在已经公布了“十一五国家信息化发展纲要”,您认为中国是否应把无处不在的概念融入纲要?“无处不在”是否能对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阪本泰男:中国的信息化发展政策是否将“无处不在”融会进去,这得由中国有关部门决定。我个人的看法是:①无处不在,②普遍的,③面向用户,④唯一的。u-Japan政策的概念正如刚才所说,是亚洲式的概念,最好能从战略层面上加以探讨。
日本也是这样,在2001年,政府制定了“e-Japan战略”,向国民提出了明确目标,从而促进日本光缆的发展。在信息万变的时代,政府明确方向性、目标性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中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首先研究以何种基调来推进信息化。如果我们的经验多少能予以借鉴,将不胜荣幸。
后记:
采访结束后,阪本泰男课长表示,作为总务省的官员,这是他第一次向中国介绍日本的u-Japan战略,对此他深感荣幸。并请本刊记者转达他对广大读者的诚挚问候。
阪本泰男简介:
阪本泰男,现任日本总务省情报通信政策局综合政策课课长。
1955年4月生,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1980年进入日本邮政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