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基金盈利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债券基金盈利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债券基金盈利模式范文1

在他的感受中,2011年下半年以来的基金发行市场,甚至比2008年A股大熊市时还要冷清。“那时候至少还有人去买,现在,很少会有客户主动询问买基金。”

记者注意到,尽管10月以来股市和债市双双结束了此前的下跌格局,多家在发行新基金产品的基金公司依然表示,当下新基金的募集情况并不理想。但即便如此,新基金依然不得不发,否则,对于不少基金公司而言,只能被动面对老基金规模不断缩水的尴尬。

基金公司所管理的资产规模大小与他们的盈利直接关联,如何改变基金发行的冷清困局?《投资者报》记者调查发现,受国债指数创新高和分级债基大涨刺激,债券基金成为近期银行渠道发行档期主力,这或许是年底基金发行市场仅有的亮光。

基金募集规模创五年新低

新基金发行江河日下,统计数据也印证了上述银行客户经理的分析。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2011年以来新基金平均募集份额持续创新低,今年前9个月平均募集份额为13亿份,8、9月平均募集份额均不足10亿份,创下近5年来募集份额的新低。

实际上,2011年基金投资者的情绪,延续了2009年、2010年两年的表现,赎回金额都大大超过了申购金额。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07年至2010年,开放式基金申购金额连续下降,申购金额分别为29947亿元、19235亿元、16476亿元和13392亿元。

不过,赎回金额却居高不下,四个年份赎回金额分别为21721亿元、17910亿元、21818亿元和17380亿元。

这也导致了基金行业总规模不断“瘦身”。刚刚过去的三季度末,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为21128亿元,比前一季度度缩水2191亿元,缩水比例达到9.4%。包括开放式股票基金、封闭式股票基金、债券基金、保本基金和QDII在内的几乎所有品种,在三季度规模全部缩水。

其结果是,基金行业的总规模水平,相比2008年底大熊市时的低点1.94万亿,仅多出0.17亿。

导致规模不断丢失的本因,是不少基金投资者选择离开了这个行业。截至2010年底,开放式基金投资者有效账户总数为7495万户,比2009年底下降598万户,自2008年开始,基金有效账户数已经连续三年下降。

有效账户数,即账户总数中保有基金份额的账户,账户数减少表明基金持有人赎回了基金份额。

与此同时,在公募基金不断黯然的过程中,其他产品类型没有停止扩容脚步。

今年前三季度,个人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超13万亿元;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到2011年10月底,信托行业资产总规模已超过4万亿元,信托资产总规模从3万亿跨入4万亿,只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阳光私募基金的规模也从2010年三季度时的1000亿元,目前接近2000亿元。

创新债基成在售新品主力

但基金发行市场上的一些亮点正在陆续显现。10月以来,债市展开强劲反弹,分级债基杠杆份额最高涨幅超过30%。

在上半年,证监会一度暂停了分级基金的审批,但随着9月底《分级基金产品审核指引》下发,新分级基金开始接踵发行。

统计显示,目前在售的20多只基金中,有8只为债券型。其中,鹏华丰泽、长盛同禧、天弘丰利、浦银安盛增利四只产品均为分级债券基金。

不少品种在投资标的上,比之前的债基更为细分。如鹏华丰泽明确以较低信用评级、高息债券品种为主要投资标的。该基金80%以上的债券资产,投资于主体信用评级为AA+、AA、AA-级别的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可转债等。

其他在发的债基,都是主要投资可转债的产品,这与近期该类品种的表现也不无关系。统计显示,截至11月8日,209只债券基金近最近一月都取得了正收益。其中宝盈增强收益涨幅约9.3%,博时转债、华宝兴业可转债各上涨8.7%、8.6%,博时信用债涨幅为8.5%。

上述四只基金可转债配置比例均较高。除两只可转债基金外,宝盈增强收益三季度末持有可转债占净值比例接近70%,博时信用债持有可转债比例也超过52%。而在2011年前三季度,156只债券基金仅三只获得正收益,有26只债基的亏损幅度超过10%。

新发债基中,除申万菱信可转债、大成可转债增强两只可转债基金外,易方达双债增强也规定“信用债和可转债合计投资比例不低于债券资产的80%。”在发的债券基金中,没有一只是传统的一、二级债基。

此外,另一项创新是富国还将发行一只产业债基金。招商基金11月7日也提交了一只产业债券型基金的申请。产业债是信用产品中剔除了城投债的部分。目前,国内产业债总额已达到3.7万亿元的规模,其主力品种为中期票据。

相比之下,新发股票基金中分级基金较少,只有银华中证内地资源主题指数分级基金、泰达宏利中证500指数分级基金两只。其他在发的股票基金并无太多创新类品种。

新基金发行依旧疲弱

记者注意到,从创新债基的发行频率上看,目前监管层有意将更多行政资源配置到创新型基金产品审核上,鼓励在盈利模式、投资理念和投资策略方面有创新的基金产品优先发行。

但创新,加上10月以来市场的回暖,并未让基金发行市场有明显的升温。

“一般般吧”、“不好、不好”,多家基金公司谈到新基金发行境况时形容道。

尽管目前不少品种如债券基金遇到了不错的发行时机,国债收益率高水平创历史新高,但依旧延续了前几个月的销售乏力。在上述客户经理看来,部分原因是投资者对市场趋势仍偏谨慎。“从短期看,市场仍有波动或反复的可能。年内资金面宽松程度仍存在不确定性,在还没有看到货币政策实质性放松的情况下,市场持续快速上涨的行情将难以持续。”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基金募集申请核准情况,下半年以来基金公司向监管部门提交基金募集申请的数量也在下降,从7月份的24只、8月份20只、9月份16只,到了10月份,仅有7只拟发基金向监管部门递交了募集申请。

但在一位分析师看来,国内基金市场新基金发行逐渐平淡,并不值得奇怪。

“在海外市场比如美国,共同基金市场已经成为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新基金面世,但伴随着的是大量基金的消亡、清算和合并;此外,新基金公司进入的同时也有很多公司不断被淘汰。”

债券基金盈利模式范文2

宏观敏感期

持续的单边下跌,有些超越市场预期。在这一阶段,市场对于宏观经济转型的忧虑占据了主要方面,这可能也是导致市场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近期召开的汇添富基金投资策略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杨建龙副部长表示,金融危机加大了短期波动。在延续2009年景气扩张趋势基础上,2010年经济反弹式扩张力量减弱,经济回升趋势有所放缓。特别是政策处于“保障持续性和稳定性同时,逐步退出”的阶段,预计2010年经济持续复苏将呈现出“前高后低”。

他同时认为,在2011年,工业产出包括中游和上游的逐步复苏,将进人全面展开时期,此后几年经济会处在长周期扩张背景和短周期的扩张进程之中,可以肯定地判断2011年、2012年甚至到2013年,整个中国经济上行的态势是周期运行的一个必然结果。

不过更长期看,杨建龙认为,当前我国经济的结构优化进入新的阶段,在长周期扩张与第三轮景气周期启动重叠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有望进入新的“黄金十年”。他认为,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化和城市结构升级加快、全球产业转移和出口竞争力提升、投资增长的“加速”驱动将成为“黄金十年”的经济高增长的主要动力。

汇添富基金研究总监韩贤旺认为,A股市场到现在这个时期,实际已进入一个比较敏感的时点。韩贤旺认为,自去年A股市场启动以来,投资机会主要是从主题投资、估值恢复、业绩驱动三个层面展开,但在后4万亿元计划阶段,投资者需要认真考量经济周期、经济增长模式以及货币政策周期。

他认为,经济总量开始向温向合理化的水平接近,流动性也不像去年那样泛滥,在这种背景下,投资缺少趋势性机会,更多要去把握结构性机会。具体而言,他表示下半年仍然基于上半年整体的投资策略,坚持以相对均衡配置,保持低估值的大类资产的配置,等待政策放松和第三轮经济刺激计划。

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的投资机会:一是稳定增长行业,相对而言确定性较强。二是周期性大类资产的盈利前景不乐观。在投资出口预期未改变之前,中上游强周期行业难有趋势性的机会,需要密切关注四季度政府的经济政策走势,再预判下半年可能出现的投资时机。此类资产中,建议以基本面明确的银行、保险、煤炭为主。三是中盘成长股,主要关注消费、铁路、医药、节能减排等行业中的优质个股,密切关注盈利模式优秀的中小盘成长股的投资机会。

另外,汇添富基金专户负责人袁建军认为,考虑到宏观经济调控压力,将适度提高持股集中度,在这一过程中,行业龙头和优势企业有必要作为基本配置。自上而下的角度,优先选择受益于经济增长和不受宏观调控影响的行业中的公司。自下而上的角度,关注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成长股,以具有可复制性、可扩张性的盈利模式和较强进入壁垒的上市公司为重点,特别是轻资产扩张、对外部融资依赖程度低、高净资产收益率的成长性企业,优先选择处于产业链上战略核心地位的上市公司。

下半年有转机?

不过也有些基金认为,下半年市场可能面临转机。

上投摩根基金在日前的下半年投资策略报告中认为,中国经济在内外诸多因素制约和推动下将加速转型,经济复苏高点已过,未来增速逐步下移,对市场形成压力。但由于目前市场已在很大程度上预期了经济下行,同时政策取向也逐渐转向中性,下半年A股市场有望出现转机,而且结构性亮点依然突出,医药、商贸零售、旅游和品牌消费行业等收入分配改革和消费升级共同推动的大消费行业,以及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和软件等新兴产业,依然是自下而上选股的两大主线。同时大型周期股也存在估值修复的阶段性投资机会。

上投摩根认为,下半年宏观面的不确定性仍来自房地产,销量同比大幅下滑,但短期投资增速仍在走高。短期补库存推动地产投资高增长,四季度可能出现明显下滑风险,但保障性住房计划提供了缓冲。

下半年A股市场,从估值角度来看,A股市场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与H股相比溢价率很低,系统性风险大多释放。但从结构上来看,中小盘指数和上证50指数的PE估值比率在不断抬高,存在一定的结构性风险。从流动性角度来看,下半年流动性依然偏紧,新股发行及大小非压力不断。企业盈利方面,三季度企业盈利有所下降,但结构性亮点依然突出。医药、食品饮料等大消费行业受益于收入分配和消费升级维持高景气度,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行业受益政策盈利向上。另外,新兴产业将受到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

在行业配置方面,上投摩根将采取“核心+卫星”的方式,核心配置收入分配改革和消费升级共同推动的大消费行业,如医药、商贸零售、旅游和品牌消费行业,以及新兴产业,如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和软件等。同时,关注区域振兴、改革深化等事件驱动中的投资机会,以及估值恢复中的周期性行业反弹机会。

同时,中海基金认为,未来A股市场已迎来难得的买人机会。中海基金认为,震荡上行将是下半年市场主基调,原因在于,2010年中国经济目前处于金融危机过后的经济复苏初期,经济增长,温和通胀,企业业绩仍在成长;政府出于拉长经济周期、防止经济过热的目的而采取的政策退出与紧缩,虽然导致了前期市场疲弱和估值回归,但却为未来两年带来了难得的买人机会。

中海基金认为,从2010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将经历第二次去库存后的筑底回升,中国股票市场也将迎来新的投资周期。

在投资行业的配置策略上,中海基金认为,战略上宜看好政府支持的新兴产业、收入分配制度改善受益的消费品行业、技术进步较快的进口替代行业。阶段性可参与周期品种估值修复,尤其是区域特色和兼并重组频繁的行业标的。

关注股债配置

在股票市场向下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债券市场却是表现亮丽,“股弱债强”的格局已经延续了较长时间。随着市场深入调整,股票资产的吸引力在上升。但A股市场能否在下半年迎来逆转,尚存不确定因素。债券类资产仍然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富国天丰基金经理钟智伦认为,上半年“股弱债强”的动力来自于经济过热势头得到缓解,债券市场的配置型需求得到释放。截至6月24日,富国天丰债券今年以来的收益率达9.19%,二级市场涨幅近12%,长期溢价显示了市场对于债券基金的热度。

钟智伦认为,尽管股票资产的吸引力正在上升,股票型基金肯定会有表现好于债券型基金的时候,但这种情况是否会在下半年发生,现在还无法定论。债券市场方面,信用产品仍可关注,可转债产品面临机遇。投资者可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在债券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之间进行适当的配置。适度配置债券类资产,能在一定程度平衡股市波动的风险。

基金动态

南方小康正式发行

中证南方小康ETF及联接基金正在银行、券商等渠道首发。这是国内首只跟踪定制指数的基金,契合机构投资者价值投资的理念,也是国内首只可投资股脂期货的基金。

建信QDII获准募集

建信基金旗下首只QDII产品――建信全球机遇股票型基金已获准募集,并将于近期发行。该基金采取投资境外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的“海外中国组合”,和投资于其他上市公司股票的“全球(中国除外)组合”相结合的投资组合策略。

长信量化基金获批

长信量化先锋股票型基金已通过证监会核准,计划于近期正式发行。该基金的突出特点是用数量化投资策略建立投资模型,贯彻自上而下的资产配置和自下而上的个股选择全程数量化的投资策略。

华商看好信用债可转债

正在发行中的华商稳健双利债基拟任基金经理毛水荣表示,后市看好债市两个方面:一个是信用债市场,包括企业债、公司债等;另外一个是可转债,现在可转债市场的量也在扩大,而且投资标的和估值也比较不错。

债券基金盈利模式范文3

关键词:统一债券市场,亚洲债券基金,监管

一、引 言

亚洲金融危机给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体系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亚洲尤其是东亚各国深刻意识到加快亚洲金融一体化进程、共同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性,开始加强区域内的对话与合作。但由于亚洲各国的经济水平相差悬殊,金融市场及配套设施发展不平衡,加之、宗教、文化及立场上的差异,亚洲的全面金融合作存在较多困难,难以展开。

在全面推进亚洲金融合作尚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债券市场的合作具有客观上的便利条件,相比其他金融工具,债券具有安全性高、流动性强的优势,债券市场也就具备了较强的风险抵抗能力。因此,在包括债券、股票、货币等领域的亚洲金融合作进程中,统一债券市场就成了风险最小的安排。此外,债券市场的区域内合作对各国货币政策的冲击较小,操作起来也较为简单,容易被各国接受。基于上述原因,可以通过设立统一债券市场作为突破口。创造一种长期对话协调机制,推进亚洲的全面金融合作。

二、亚洲统一债券市场的进程

从类似欧洲货币同盟的亚洲货币联盟和类似欧元的亚元设想,亚洲各国政府和专家提出了一系列的区域金融货币合作建议O.基于亚洲地区的现实情况,各项合作建议中有些还不具备付诸实践的条件,并且各国之间还存在较大分歧,但对于尽快建立亚洲统一债券市场已经达成共识。

目前为止,亚洲统一债券市场的主要进展如下:(1)2000年5月,“东盟10+3”财长会议通过了“清迈协议”。这一协议为后来亚洲债券基金的建立打下了基础。(2)2002年6月,泰国在第一届亚洲合作对话(ACD)中首先提出建立亚洲债券市场的倡议。同年8月,泰国在东亚及太平洋中央银行行长会议(EMEAP)上提出建立亚洲债券基金的设想,构建了亚洲债券基金的雏形。(3)2002年9月,香港在第九届APEC财长会议上提出“发展资产证券化和信用担保市场”,以此促进亚洲地区债券市场的发展。(4)2002年11月,韩国在“东盟10+3”非正式会议上建议:采取措施逐步消除各成员国国内资本市场发展所面临的障碍,完善区域性的信用评级、担保、清算等方面的制度和机构建设,促进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5)2003年2月,在“东盟10+3”高层研讨会中,日本提出“亚洲债券市场启动方案”,并提出相应的启动措施。(6)2003年6月2日,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组织(EMEAP)宣布与国际清算银行(BIS)合作建立第一支亚洲债券基金(ABFI,Asia Bond Fund I)。ABFI的成立标志着统一亚洲债券市场进程的正式开端。(7)2004年12月16日,EMEAP宣布亚洲债券基金二期 (ABF2,Asian Bond Fund 2)即将启动。与ABFI相比,ABF2有明显的进步:规模由10亿美元扩大到20亿美元;投资方向由八个经济体的主权和准主权美元债券拓展到主权和准主权本币债券;确定了向私人部门开放的原则。

目前,如何推动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在五个区域合作论坛上已经成为主要的议题,它们分别是东亚及太平洋中央银行行长会议(EMEAP)、APEC金融首脑会议(APEC FMM)、亚洲合作对话 (ACD)、ASEAN+3以及亚欧会议(ASEM)。这五个论坛共同致力于研究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战略及相应的设计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亚洲债券市场的融合与发展。

三、当前的困难与挑战

与欧洲联合相比,亚洲债券市场的统一仍然困难重重,其面临如下主要。

(一)各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缺乏政策协调

与欧盟的实践表明,地区经济的不平衡会阻碍金融市场包括债券市场的统一进程。因此,亚洲各国和地区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过大,被认为是区域合作的最大障碍。此外,亚洲各国在货币、财政、利率、汇率等经济政策的协调方面存在较大问题,缺乏必要的合作机制,成为债券市场统一乃至金融合作的一大桎梏。

(二)各国(地区)债券市场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完善

就地区债券市场来看,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韩国在发展债券市场方面卓有成效,成为除日本和中国以外的亚太最大市场。但除了日本、中国、韩国,之外,亚洲其他经济体债券市场规模相对狭小、发展也较为缓慢。这种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必然给亚洲债券市场的联合带来阻力。

除了市场规模的差距较大,亚洲很多国家(地区)的债券市场在结构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突出表现在政府债券占绝对统治地位,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次之,公司债券的比重过小,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债券市场结构相差甚远。此外,各国债券市场的不完善还体现在基础设施的不完备以及投资者的基础薄弱。亚洲金融危机的使得政府参与经济的程度较深,而且亚洲金融市场中的共同基金不发达,保险公司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相对弱小。同时,由于购买程序的复杂并可能涉及一些额外的税收,使海外投资者的参与程度不高。上述种种原因使得各国债券市场的投资者基础十分薄弱。

(三)各国立场存在差异、短期内动力不足

从亚洲金融危机中各国所受的影响来看,泰国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因而在亚洲债券基金的建立过程中也最为积极,新加坡、韩国的积极响应也是深感加强区域合作、协同防范风险的重要性。中国拥有强大的外汇储备,在亚洲乃至世界的地位不断提升,已公开表示积极参与亚洲债券市场的建设,为亚洲的区域合作做出自己的贡献。日本希望通过亚洲债券市场的统一,并逐步发展到以日元为主的区域内货币计值,进一步确立其在亚洲地区的领导地位并加强在世界的地位。

虽然亚洲各国已经充分认识到加强区域金融合作的重要性,但在第一个亚洲债券基金成立之初,各国的不同立场就已显现出来。对于未来亚洲债券基金的发展方向尤其是统一债券市场的记值货币问题,以及下一阶段推进债券市场合作的速度,为此投入多大的资金与力量等问题,各国立场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亚洲债券市场统一的过程中,各国(地区)之间协商对话,相互磨合,最后达成共识尚需要很长的时间。

(四)相关配套制度与机构的缺失

1.缺乏有效的跨国监管协调机制。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政府意识到金融监管不适应金融业的高速发展是造成这场危机的重要原因,因此普遍对监管体制和体系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但是,亚洲统一债券市场的实现,必须建立在有效的跨国监管协调基础之上。而在亚洲国家和地区分别对自身金融体系的监管制度大力改革的同时,却没有形成一个更高层次的统一监管体系,并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

2.区域性的支付清算、评级、担保等配套机构的缺失。一个完善的亚洲统一债券市场需要一个安全高效的多边或双边支付清算体系,一个区域性的评级体系,一个区域性的担保体系。但目前来看,上述配套机构基本处于缺失状态。首先,落后的证券结算系统不仅使交易者面临风险,还可能引起登记结算体系的混乱。目前,香港、日本、韩国、新加坡的清算支付体系发展迅速,但就整个亚洲来看,大部分国家的支付清算体系仍很不完善。其次,由于亚洲本地缺乏权威性的国际性评级机构,导致美国的评级机构基本垄断了亚洲的主权信贷评级业务。考虑到亚洲债券市场的统一进程必然会扩大债券的市场规模,并提高区内货币的计值范围,此时区外评级机构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会更多地暴露出来*.因此,亚洲地区迫切需要区内评级机构的建立,并提高其权威性,这样才能促进亚洲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日本的信用保证协会、韩国的信用保证基金、香港的信用保险局、的中小信用保证基金等本土担保机构的建立,为企业融资和债券交易提供了便利。但是,同支付清算、评级机构一样,亚洲同样缺乏一个亚洲范围的担保机构来促进跨国的债券交易。

3.缺乏有效的避险机制。要实现市场的融合,能够运用诸如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风险规避工具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但在亚洲地区,除了日本、韩国、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地区)的金融衍生产品较好之外,其他国家的衍生市场在规模、品种、制度等方面还很不完善,尚不能起到有效规避风险的作用。在亚洲债券市场成立以后,避险工具的缺乏将使各国的债券市场处于难似衔接到位的尴尬地位。

(五)面临欧荚债券市场的有力竞争

欧美债券市场经过长期发展已日趋成熟,其主导性和吸引力仍在不断强化,成为国际金融领域规避风险的重要场所。在市场的规模、结构、稳定性、流动性和成熟度等各方面考察,欧美债券市场都使得大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望尘莫及。与区内资产相比,大量的亚洲投资者更愿意持有区外资产,亚洲国家依然是美国国债的最大买家之一。因此,对于亚洲债券市场的统一进程而言,来自强大的欧美债券市场的竞争是当今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四、推进亚洲统一债券市场的策略

(一)加强汇率制度和政策的协调

欧洲的经验充分表明,各经济体之间汇率体系的稳定以及有效的经济政策协调机制是实现金融合作的必要条件。因此,在亚洲各国稳定自身经济的同时,应注意发展相关国家货币间汇率的稳定以及汇率制度的协调,并加强经济政策的对话与协作,从而促进亚洲债券市场的统一。

考虑到亚洲地区的多元化特征,以及各种次区域组织和多边、双边自由贸易安排的不断出现,只有由各国政府出面进行经常性地、实质性地沟通和协调,才能使汇率机制的协调和债券市场的统一成为可能。在亚洲地区形成稳定的统一汇率体系之前,可通过逐步扩大亚洲货币互换机制来平抑汇率的异常波动。根据《清迈协议》的安排,日本与韩国、泰国、菲律宾,与泰国和日本,已经分别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其他一些国家也正在积极磋商之中:

(二)加快亚洲各经济体债券市场的发展

首先,发展并完善各国的国债市场,增强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并提供市场基准。当前,各国国债的发行大多是为了平衡财政预算,发行受到较多限制,而其期限也是以短期国债为主,无法为债券市场的发展提供完整的收益率曲线。各国应改革国债发行制度,促进长期品种的推出,改善国债的期限结构,从而为公司债以及其他债券和金融产品提供一个市场基准。其次,扩大公司债券的市场份额。亚洲各国实行的主要是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因此,应积极推进银行系统的改革,完善银行的盈利模式,降低银行对利差收益的依赖程度。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更具活力的公司债券市场,使公司债市场投资者多元化,真正成为国内金融市场进而成为亚洲债券市场的重要部分,从而有效地吸引区域内外的长期资本,促进亚洲债券市场的联合。最后,健全债券市场的基础设施。各国应完善债券市场的制度和监管体系,建立有效的支付清算系统和的评级体系。同时,推进基金市场、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为债券市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培育亚洲债券市场私人部门

统一债券市场的起步阶段需要政府的启动和引导,介入那些市场参与者无法解决的(如合作框架的制定、汇率制度和经济政策的协调等),并可以通过政府的支持提高私人发行者的信用。但长期来看,政府的角色应该是规则制定者和市场管理者,活跃的私人部门才是市场的根本所在。

培育亚洲债券市场私人部门,首先,需要提高债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扩大企业债券的发行和交易,改变当前国债市场比重过高的局面。其次,由于政策对私人部门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应该制定积极的支持性政策提高私人部门的参与程度。再次,改革相关的市场制度,提高区外投资者的参与热情,这样才能使亚洲债券市场真正走向国际化。最后,积极培育的同时要加强对私人部门的管理。私人部门资金流动性较强、容易形成对市场的冲击等缺点,要求我们在放松限制的同时加强对投资者行为的监管,以保证债券市场的稳定运行。

(四)完善相关的制度与配套机构

1.设立亚洲区域债券市场监督系统。为了有效推动亚洲统一债券市场的进程,有必要建立相关制度对亚洲债券市场进行统一的协调和监管。可以考虑首先成立一个机构对亚洲各经济体的债券市场进行监督和观测,在此基础上形成亚洲债券市场的跨国监管协调机制和统一监管体系。今后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在各国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制定一个统一监管条例并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以稳步推动亚洲债券市场的统一。

2.加强制度建设。目前亚洲各国实行的会计制度并未完全统一,在某些具体方面甚至存在冲突,必然给债券的跨境发行、交易、结算、评级带来较大的障碍。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报表体系是亚洲各国制定会计制度的基础,因此应加强并协调各国的会计制度建设,使之符合国际标准。这将有助于提升亚洲债券市场的信用等级,推动亚洲债券市场的统一进程。

3.建立区域性的评级、担保等配套机构。建立地区性的权威评级机构,可以借鉴国际知名机构的评级体系与准则。同时,结合区域内实际情况来制定评级标准,给予亚洲一些国家更加客观和公正的信用评价。此外,区域内的评级机构应该加强合作:一方面推动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以解决金融统一尚未完全达成之前国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加强技术的相互学习和业务的相互交流,更快地促进亚洲评级机构的建立。

地区性担保体系的建立可以在降低市场风险的同时,提高亚洲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亚洲的地区性担保体系应该包含两个层面的,其一是区域担保机构的建立,其二是国际金融机构和区域内金融机构提供的信用担保。建立亚洲担保体系可以首先考虑在多边框架的指导下开展双边合作,在此基础上逐步健全和完善。

4.建立地区支付清算体系。要建立以促进债券市场统一为目标的、安全高效的地区性支付清算体系,成熟市场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例如在欧元区,通过将区内11个国家各自的资金清算系统与原欧洲货币单位的清算系统相联,形成了欧洲中央银行的欧元清算系统。因此,亚洲债券清算体系的建立可以分两步:首先,完善各国和地区自身的清算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强相互间的技术交流,促进各个国家和地区清算体系的协调与合作,以建立能够满足跨境交易要求的地区清算体系。

债券基金盈利模式范文4

10月大盘走势与投资策略分析

股票市场

9月份沪深股市并未打破自6月份以来的调整走势,经过月初的短暂反弹以后,股指继续向下绵绵阴跌。与上月不同的是,下跌过程中,上证指数在1400~1420点之间成交量有所放大,表明在关键点位仍然有多头力量的抵抗,但同时更多的投资者转入空头阵营,这样就导致了1400点一带成为新的多空分水岭。1400点破位以后,9月中旬股指曾出现单日的小幅反抽,在技术上再次确认了空头趋势仍未结束。

经过9月份调整,股指已经运行到了相对低风险区域,不过 10月份还需投资者考虑以下4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第一.新的宏观紧缩政策出台的可能性不大。央行于8月23日公告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从6%上调到7%(从2003年9月21日执行),该项政策作为力度较大的货币政策,显示管理层对未来通胀的担忧和抑制部分过热行业的决心。从中长期分析,本次宏观调控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保持经济的长期稳定持续增长,因此,其调控力度不会改变当前经济增长的基本趋势。此外,货币政策传导至实体经济存在3~6个月的时滞,在政策效果初步显现以前,进一步出台新的紧缩政策的可能性非常小。

第二.股市政策必然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QDII、深圳市场恢复新股发行乃至国有股减持与全流通问题在目前市场状况下推出的可能性不大。根据中国证监会第15号令,《证券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自2003年10月8日起施行,而正式进入修订进程的《证券公司受托投资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将为券商带来更多的希望。对市场来说,允许券商发债与开展集合受托业务,可以为市场带来一定的场外增量资金,有利于改善市场的资金面供给状况。10月份利好政策的实施将成为前期密集利空政策的有效对冲。

第三.扩容速度有望减缓。6月份以来,证券市场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大扩容。南方航空、中原高速和华夏银行的接连发行和上市对原本就缺少资金的市场造成严重影响,大扩容的代价就是两地股指的持续下跌。市场的再度低迷反过来又造成了长江电力发行计划的推迟。长江电力的推迟发行意味着大扩容高峰期的结束,随着扩容压力的释放,市场很有可能出现一波反弹行情。

第四.机构博弈必然引发市场局部反弹。由于1500~1649点之间是今年的成交密集区, 1500点将成为未来行情的重要阻力位,在该点位机构有较高的套现欲望。如果没有新的突发性利好消息,从机构博弈的角度判断,1380~1400点附近成为本次调整底部区域的可能性较小,但场外机构完全可能利用1350~1500点之间10%的空间来发动一波局部反弹行情。

行业比较和板块热点方面,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投资型行业的影响将逐步显现。上半年上游行业的市场表现好于下游行业主要是受益于投资的快速增长,紧缩性政策的出台会降低上游行业,特别是与固定资产投资直接相关行业的基本面预期。其中,银行受到的影响较为直接,其他受投资驱动影响较大的行业,如钢铁、机械、有色金属等行业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政策的传导及效果显现一般会有一个传导期,因此2003 年四季度宏观紧缩政策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从2004 年开始将逐步显现。由于出口退税对国家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作为缓解人民币升值的一种变通手段,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的政策可能于明年推出。从行业角度来看,我国的传统出口优势行业,包括纺织服装、家用电器、机械、电子元器件等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这些行业中出口比重较大公司的效益会明显下降,同时和出口相关的港口、贸易行业也会间接受到影响。

石化行业:四季度有望走强

石化行业是国际定价行业,影响行业效益最重要的因素仍然是国际原油市场价格走势。我国石化行业业绩与国际原油价格水平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据测算,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每桶变动1美元,就会影响国内石化行业的利润56.5亿元人民币。2003年上半年平均油价约为28美元/桶,下半年油价仍可能会高出去年25美元/桶的平均水平。

从石化行业7~9年的周期性特点来看,2002~2004年应该是石化行业周期的繁荣期,但由于世界经济迟迟不能复苏,预计本次周期的高峰期将延迟到2004~2005年左右。

国内石化行业的景气复苏尽管迟于国际市场,但国内汽车、房地产等行业的迅速增长将使石化行业长期受益。由于国内经济的强势增长,而石化行业投资不足,多数大型项目要到2004年底,甚至2005年才能投产,导致国内许多石化产品的进口依存度继续上升。受此影响,上市公司中的中国石化、上海石化、扬子石化等公司由于在去年扩大产能而收益非浅。预计今年石化行业业绩将呈“U”走势,二、三季度将成为全年的最低点,第四季度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总体盈利水平好于去年。

在石油化工行业中,下半年应重点关注石油加工和下游化工产品。6 月份以后化工产品价格出现反弹,稳定在2002 年平均水平附近。考虑到全球以乙烯为代表的化工装置开工率在未来2年内有逐步提高趋势,3、4 季度化工行业盈利将逐步回升,下半年可能略好于上半年,2004 年将进一步复苏。

基金市场

9月份在A股市场持续调整的情况下,基金市场全面下跌,但所有封闭式基金净值的跌幅均小于A股市场。基金整体折价率进一步扩大,9月中旬有7 只基金折价率达到23%之上,其中基金鸿阳、基金丰和和基金天华的折价率超过24%,封闭式基金市场的折价率达到了一个历史的高位。虽然基金的投资价值随着价格的快速下跌而提升,但由于股票市场也在不断下跌,导致投资者难以看到真正的底部,也就不会介入抄底。从4月以来,基金下行时间已经有5个月,跌幅也在加大,特别是近期有加速迹象,前期的历史低点正在面临新的考验。

9月份开放式基金净值也处于下跌状态,其中合丰成长基金下跌幅度较大,而宝康灵活配置基金、银河稳健基金的净值变化较小。债券型基金表现则有所分化。一部分近期新发的债券型基金的净值有所上涨,这些基金由于成立时期较短,因其持有的债券现券仓位较少,在回购利率高涨情况下,更多依靠无风险逆回购来提高基金净值,在目前市场状况下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一些老的债券基金,由于目前债券市场整体较为疲弱,因而净值出现较大幅度调整。我们认为基金市场已经进入低风险区域,可关注具有投资价值的30亿大盘基金,包括基金科瑞、基金银丰等。

债券市场

9月份公布的8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对本月债券市场造成了不利影响。8月份CPI 指数同比上涨0.9%,环比上涨0.7%,1~8 月累计平均CPI比去年同期上涨0.6%。8月末M2余额21.06 万亿元,同比增长21.6%;M1余额为7.70 万亿元,同比增长18.8%;8 月金融机构贷款继续大幅增加,新增人民币贷款突破2.1 万亿元,同比增长23.9%。宏观金融数据和CPI 数据使未来通胀和升息预期进一步增强,并再次打击了债券投资者的信心。

在央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效果完全显现之前,央行再次出台紧缩政策的可能性很小。正如央行在8月份的金融形势报告中所言,主要以局部调整、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为主。在目前市场流动性相对不足、财政部和国开行发行加速的情况下,新券收益率高企的情况将得到延续,老券的吸引力进一步降低。

从收益率曲线调整空间看,9月份交易所7年期和20年期品种收益率全面上行。基本面的走弱和市场短期内流动性不足是造成债券市场收益率上移的主要原因。参照新发行的10年期品种收益率,短期内市场收益率仍有可能调整5-10个基点。债券市场的企稳回暖必须等待长江电力发行、回购利率回落和资金面宽松等多个条件形成,因此,10月份债券投资者继续采取回避观望的策略。

投资策略

由于我们在前几个月建议大幅减仓,并且在8、9月份反复提示投资者不应参与反弹操作,因此到目前为止仍牢牢地掌握着相机投资的主动权。9月份我们继续提高现金比例,并对股票仓位实行较严格的控制。经过月初反弹以后的减仓,以及下跌之后的加仓后,在1380点保守型组合的仓位为40%,保守型组合为50%,积极型组合为60%。我们预计四季度上证指数跌破1311点的概率很大,但1300点以下可能就是中期底部,因此,我们仍然把提高仓位的机会锁定在1300点附近。下表给出了不同点位的大致仓位比例,10月份我们更偏向于中性组合和保守型组合,在下跌过程中逐步增加仓位,但如果10月份反弹行情如期而至,将首先把仓位减小到最低水平,继续轻仓等待中期底部浮出水面。

表 仓位分布

上证指数区间 A股仓位比例(%)

1280点以下 +401280~1300点

+301300~1320点

201320~1350点 +

10基准点位1380点

保守型组合40%

1430~1470点 -20

1470~1500点 -30

注:基准点位1380点的A股仓位比例对应中性组合的50%,保守型组合的40%,积极型组合的60%。

由于前期投资成果的不同,在今年四季度的收官行情中不同机构将采取不同对策。对基金来说,资金性质决定基金投资策略偏向谨慎,局部的进攻策略使核心资产继续呈集中化的趋势。基金在上半年已经实现较好收益的前提下,四季度很可能会选择相对谨慎的策略,以确保超越评价基准和较好的考核期业绩。对基金中报前20大重仓股持股仓位统计表明,中报被20家以上基金共同持有的股票为22只,现增加为38只;被30家以上基金共同持有的股票由9只增加为15只;被40家以上基金共同持有的股票由3只增加为8只,基金核心资产继续收缩。

社保基金更有可能注重投资的安全性,社保基金除重仓持有石化、钢铁、交通运输、电力类等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行业的股票,并积极参与可转债市场,其中国电电力、桂冠电力均以可转债的形式持有。对其他机构投资者来说,尽管在今年的蓝筹股行情中呈边缘化趋势,但目前他们主要考虑是准备明年的行情。由于中国股市适合价值投资的股票数量较少,因此,今年券商可能对手中存量股票进行调整和收缩,部分券商重仓股接连跳水就是淘汰弱势股留强势股的“马太效应”的体现。

行业配置的思路方面,我们着眼于提前在中期行情中获得主动。2003年QFII的正式入场加速了中国股市的结构性调整,QFII的进入带动了大盘蓝筹股市盈率上升,而投机性小盘股市盈率下降。我们认为一方面这种结构性调整仍将延续,“自上而下,以行业景气度持续增长为基准,以价值成长为标志”的“集中行业配置、分散股票投资”将成为目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些机构所推崇的盈利模式。但另外一方面,经过2003年全年调整以后,目前市场股价结构已经初步调整到位,出现类似2003年上半年集中6大主流板块上涨的机会不复存在,由一级行业向细分行业转移,已经成为行业选择的趋势,因此,自下而上、以上市公司价值成长为基础的集中股票投资也将成为主流模式的补充形式而存在。

10月份具体行业和板块选择可从5个方面考虑:第一.有潜质的新股。最近市场上了一些颇具潜质的新股,如中金黄金、国阳新能、南方航空、白云机场、华夏银行等,这些股票或有望成为板块新龙头。8月份以来资金流向也显示新股是场内资金吸引力最大的板块。第二.具有比价空间的个股,包括低价股、超跌股。目前低价股群体不断扩大,多家上市公司股价接近净资产值,在大盘技术性反弹过程中,最有可能表现的就是这些超跌低价股。第三.科技股板块。7月份以来,科技股板块在有线网络、数字电视等概念的带领下屡屡成为市场中为数不多的亮点,在该板块中,应密切关注清华同方这只龙头股的表现。第四.下半年景气度增长的行业。机械制造、发电设备、煤炭、食品等行业将涌现出一批有持续增长能力的上市公司。第五.社保概念股。社保基金的投资优劣关系基金管理公司未来份额,故各基金公司对社保管理相当重视。社保基金在二级市场买进的部分股票值得投资者高度关注。

行业配置

从目前行业运行态势以及各板块二级市场收益表现看,我们认为,下月减少钢铁行业比例,增加能源、交通运输和石化行业比例。具体比例(代表我们对各行业的评级,没有运用到对投资组合的严格限制)如下:

入选行业 能源 交通运输 石化 信息 汽车 发电设备 钢铁 有色金属 医药

比例(%) 20 20 15 10 10 10 5 5 5投资组合:

根据上海证券研发中心选股模型给出的股票池和国债、基金池,经行业配置和风格调整,设定三组高、中、低不同风险特性的投资组合。其中保守型组合在股票、基金、国债和现金的投资比重为0.2、0.1、0.1和0.6,中性组合的比重为0.3、0.1、0.1和0.5,积极型组合的比重为0.4、0.1、0.1和0.4。具体组合如下:

保守型组合

股票代码 股票名称 投资比例

600011 华能国际 0.05

600018 上港集箱 0.05

600028 中国石化 0.05

600019 宝钢股份 0.05

500058 基金银丰 0.1

010215 02国债(15) 0.1

中性组合

股票代码 股票名称 投资比例

600795 国电电力 0.06

600004 白云机场 0.06

000866 扬子石化 0.06

600875 东方电机 0.03

600808 马钢股份 0.03

000016 深康佳A 0.06

500058 基金银丰 0.1

010215 02国债(15) 0.1

积极型组合

股票代码 股票名称 投资比例

000983 西山煤电 0.07

600029 南方航空 0.07

600002 齐鲁石化 0.07

600104 上海汽车 0.045

600019 宝钢股份 0.045

600089 特变电工 0.04

000630 铜都铜业 0.03

600535 天士力 0.03

债券基金盈利模式范文5

关键词:利率自由化;中小企业;融资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石,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却一直存在,甚至在近几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出现了大规模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引发企业倒闭潮。2013年7月20日,央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这无疑是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重要的一部分,为最终的存款利率自由化奠定基础。因此,本文主要分析贷款利率完全放开后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贷款利率自由化对中小企业的积极影响

贷款利率自由化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在要求。无论如何,贷款利率自由化是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贷款利率上限放开,下限管理”使得资金价格仍不能完全反映市场真实需求,金融市场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价格扭曲和效率低下,政策的僵硬制约了我国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转型。因此,现今我国完全放开贷款利率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产物,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

从投资学原理出发,理论上讲贷款利率自由化后,银行能够更好的根据中小企业的风险状况,结合自身以及银行间市场的情况自主地构建出定价模型,制定更为“市场化”的贷款利率,不会像过去受到贷款利率下限的限制,使得贷款市场更具有效率。

从长期来看,本次贷款利率完全放开之后,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作为银行的优质客户,将拥有更大的议价空间,在未来有可能获得比基准利率低更多的优惠贷款,因此,银行在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中的获利将进一步被压缩,相应的,银行将贷款放给贷款利率一般高于基准利率10%至30%的中小企业的可能性就增加了。银行将更多的关注中小企业贷款市场,届时更多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产品将会出台。

贷款利率自由化有助于遏制地下钱庄和影子银行的发展。地下钱庄的出现和存在与借贷市场的利率定价权被垄断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的贷款数量极少,很难满足其发展需求,因此只能转而投向那些非正规融资平台,这也无形中增加了其融资的风险和成本。利率放开后,中小企业从正规渠道获得贷款支持的机会大大增加,对于地下钱庄等非法融资机构的依赖将降低。

二、贷款利率自由化对中小企业的消极影响

我国中小企业,自身资信评价体系不完善,资金实力弱,抵押品缺乏,这一现实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改变,这是由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所决定的,这也就意味着即使银行贷款利率实现自由化,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对于中小企业贷款来说,高于基准利率的贷款利率的现状无法得到改变,并且商业银行有可能会因在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方面的盈利空间压缩,而进一步提高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这无疑加剧了中小企业与国有大型企业融资成本的两极分化。本来融资情况就极为紧张的中小企业有可能会在贷款利率自由化初期受到极大的冲击。

贷款利率自由化有可能破坏市场的稳定性。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发达,相应的配套机制与退出机制也正在深化和细化的过程中,因此在市场资金出现短缺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出现企业争相提高贷款利率的恶性竞争现象,这会极大的冲击资金市场的稳定性,破坏市场的规范与准则。同时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也不可能降低,甚至会加重企业的融资负担。

三、贷款利率自由化后中小企业对策

面对贷款利率自由化所带来的巨大机遇与挑战,笔者认为,立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可以从政府,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自身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1.政府政策层面

(1)放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例。适当放宽创业板市场对中小企业的财务准入标准,建立完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增加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品种。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试点,逐步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发行规模,在创业板、“新三板”、公司债、私募债等市场建立服务中小企业的小额、快速、灵活的融资机制。

(2)增加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和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引导作用,对中小金融机构继续实施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通过这一方式扩大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力度和广度。

2.商业银行层面

贷款利率自由化后银行主动提高自主定价能力的意愿增强,贷款定价模型的建立和优化将成为提高其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商业银行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信贷定位及信贷政策,由原来依靠国企和大型企业巨大存贷差的盈利模式,转向贷款多元化,更多的根据自身制定出的最优贷款利率确定资金价格,更好的服务多元化的企业类型,作为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GDP的60%以上的中小企业便是最佳的对象。并以此增加盈利,分散风险,提高竞争力。

商业银行同时也应建立完善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等级评定办法。过去与国企和大型企业相同的贷款准入条件和审查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融资,使得资金的配置缺乏公平与效率。因此,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出适用于中小企业的风险定价机制,而不是不管企业规模大小,简单套用统一标准“一刀切”。同时,建立科学的中小企业风险数据,通过数据的积累科学地评定信用等级,确定合理的风险溢价。

3.中小企业自身

中小企业首先要完善自身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实力,并在此基础上重视企业信誉,通过健全会计制度,规范财务信息,按时还款等一系列措施向银行传达自身的低风险性和诚信经营的良好企业信誉。规范资金运用,使资金来源与去向透明化,减少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资金配置高成本与无效率。

中小企业同时也要拓宽融资渠道,例如可以集零归整,通过“抱团”提高抗风险能力。通过中小企业集合债,以多家中小企业作为共同发行人,采用“同一冠名、同一担保、分别负债、捆绑发行”的模式,建立“小企业集合信托债券基金”,利用中小企业“抱团”产生的整体信用和偿债能力,减小风险概率,扩大利益的效用。也可以通过融资租赁,因为其对承租人的历史资产负债要求不高,这正好避开了中小企业财务信息不够规范的弊端,使其更易获得融资机会,另外融资租赁还兼具税收优惠,融资费用低廉等优点。

四、总结与启示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即将进入最后一步——存款利率完全放开,随着金融体制的完善,资源配置效率的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在融资问题上也正经受越来越多的考验,在政府出台政策引导扶持,商业银行针对性提供融资服务的基础上,最为关键的还是中小企业自身。只有增强自身经济实力与资信程度,优化资本结构,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并持续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于越.利率市场化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9,(13):31-33.

[2]黄金老.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J].经济研究,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