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案例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案例范文1

关键词: 股份制银行 上市银行 评价指标 市值管理

中图分类号: F830.4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1770(2009)010-033-04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步入了“股票全流通”阶段。市值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本市场评价指标,对上市公司的股东价值实现、资本经营、品牌和社会形象等方面的影响作用越发突出。上市银行作为A 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树立市值管理理念,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一、市值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在我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市值管理作为一个全新的管理理念逐步被提出,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市值管理问题的认识还不够统一。我们认为,市值管理是以持续、稳定、合理、有效地提高总市值为发展目标, 努力实现公司价值和股东价值持续最大化的战略管理行为。在市值管理的理念下,上市公司的管理理念、经营活动、投融资以及制定红利政策等一切经营行为,都应围绕市值最大化这个核心目标来进行,但由于上市公司的股价和市值通常会受到公司基本面、宏观经济环境、监管政策、市场估值水平、投资者风格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决定了市值管理并不是管理股价或市值,而是管理决定公司市值高低和影响公司市值变化的各种因素。

市值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从根本上讲,市值管理工作的内涵包括“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三个方面,其中:价值创造是市值管理的“基本分”,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则可以为市值管理“加分”。在具体工作实践中,“价值创造”就是要努力创造一流经营业绩,创造良好的价值基本面;“价值实现”就是通过公司治理、品牌建设和营销管理等工作,提升市场认同度,促使股价充分反映内在价值;“价值经营”就是利用市值资源,在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同时,改善融资环境、提高融资效率,加强产业整合力度、增强核心竞争优势,抬高防范敌意收购的门槛、营造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环境。

二、国内外市值管理的实践

在国外,并没有“市值管理”这一直接叫法,而是以“价值管理”(Value Management)的概念出现1。价值管理强调公司的终极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实现对股东的最大回报。从定义上看,二者对企业经营目标具有一致性,都是实现对股东的最大回报。但“价值管理”强调企业经营中的财务价值创造(通常以经济增加值EVA衡量),市值管理则增加了“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两个方面内容。从实践来看,尽管没有直接提出“市值管理”概念,但国外上市公司很早就开展了“市值管理”。比如,市值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投资者关系管理在欧美发达国家证券市场有三十多年发展历史;美国《财富》1000强上市公司的90%以上都实施了高管股权激励,其中部分股权激励与市值相挂钩。

汇丰控股和GE是成功实施市值管理的代表性企业。汇控自上市以来,没有采取送股、拆股等方式降低股价和提高流动性迎合中小股东,而是将股本基本保持不变(股价保持在较高水平),这实际上是汇控市值管理的策略――通过优化股东结构(吸引长期投资的机构投资者而非普通投资者)来稳定股价。GE前CEO韦尔奇指出,“公司文化和市值管理对企业具有决定意义,在GE只存在一种货币,那就是GE股票”2,在这个理念的指引下,GE金融运作取得了极大成功,GE业绩和市值保持持续增长,韦尔奇时代成为GE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在我国,市值管理最近几年才被逐步提出并应用于实践。股权分置问题解决后,监管机构提出了市值管理概念。2005年,国资委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股权分置问题解决后,应当考虑将市值指标引入国有股股东的业绩考核体系”(目前暂时没有推行)。2006年,中国银监会在《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的通知中提出,国有商业银行在完成上市以后,应当密切关注可能影响市值变动的各种因素,建立争取市值最大化的经营理念。2008年,中国证监会在关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备忘录中提出,鼓励公司行权条件的设定采用市值指标,如公司各考核期内的平均市值水平不低于同期市场综合指数或成份股指数。

一些上市公司也陆续尝试引入与市值相挂钩的股权激励方案,这实际上是开始实施市值管理。2006年3月,万科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其基本模式是在达成一定业绩目标的前提下,通过信托管理方式,在特定期间购入其流通A股,经过储备期和等待期,在其股价不低于前一年均价的情况下,才可以将购入的股票奖励给管理层3。2006年12月,宝钢股份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方案首次将公司市值增长作为激励股份解锁条件,开创了央企试水市值考核的先例。2007年1月,鹏博士推出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设置了以业绩指标和公司市值增长率相对比较指标的行权条件,即公司市值的增长率不低于上证综指的增长率或公司市值的降低率不高于上证综指的降低率。但后来,因各种原因,鹏博士终止了该计划4。

三、加强市值管理的必要性

在新形势下,上市公司,特别是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最大主体――上市银行加强市值管理势在必行,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加强市值管理有利于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目前14家银行股市值占A 股总市值超过20%,净利润预计占到上市公司净利润40%以上,银行股已成为A 股市场名符其实的重要主体。上市银行若能够树立市值管理理念, 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提高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树立良好企业文化、建立股权激励机制等多方面的管理,不仅能够实现自身市值和股东利益最大化,还能够对整个市场产生示范效应,从而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整体健康发展5。

(二)加强市值管理是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内在要求

在原股权分置情况下,由于无法以流通价衡量股权价值,非流通股股东倾向于以企业经营利润或者净资产最大化为目标。股权分置改革实现了同股同权同利后,上市公司最主要的财富形式已不再是净资产而是股价,这就要求上市公司经营目标从原来的利润最大化逐步向企业价值最大化转变,即上市公司不仅要追求经营利润,还要能够使股价正确反映企业内在价值,并通过市场溢价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三)市值管理是管理层激励和考核的新标杆

如前所述,近几年国资委、银监会和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先后提出了市值管理评价机制,一些上市公司也开始尝试推行股权等激励机制。可以预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股东利益日益得到重视,市值成为对经营者考核和激励的一项重要内容将是发展趋势,特别是激励机制将使股东利益、高管利益和全体职工利益趋于一致,股价变动关系到管理层的经济利益,这就要求上市公司经营者,甚至全体职工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必须重视市值管理。

(四)市值管理是公司创造价值的重要环节之一

如前所述,市值管理工作的内涵包括“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三个方面6,其中:价值创造取决于企业经营基本面,是市值管理的“基本分”,价值实现和价值创造可以为市值“加分”或者“减分”。根据麦肯锡公司所做的调查研究显示:良好的公司治理,越来越被国际资本市场和全球投资人看作是改善经营业绩、提高投资回报、走向国际化的一个重点。在财务状况类似的情况下,投资者愿意为“治理良好”的亚洲公司多付20%-27%的溢价,愿为“治理良好”的北美公司多付14%的溢价。南开大学学者7也做过类似的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能力越强的公司(或者公司治理水准越高的公司),越是受投资者看好,股价溢价能力就越强,市值就越大,也就是说公司管理水平可以创造市值“溢价”。

在有些时候,价值创造甚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公司市值或者使功能发生彻底变化,而不仅仅是起到“加分”或者“减分”的作用。根据对中信证券的市值管理案例分析8,过去几年中,中信证券在不同时期巧妙运用了不同的市值管理策略,(先是在2001年开始的五年熊市中借助一系列收购行动,确立了其行业龙头地位。从2006年开始的一轮牛市中,中信证券又利用高股价时机通过定向增发等方式连续融资,仅用三年多的时间,中信证券总市值增长近十倍,进入全球前10大券商行列,而同一时期国内很多证券公司或被收购或破产倒闭。与中信证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某保险公司在再融资时没有考虑市场环境以及方案对市值的影响,从其巨额融资公告后,最低股价曾跌幅超过八成,跌幅明显超过同业及大盘,其对应流通市值折损近3500亿元,使其股东遭受了较大的损失。以上两个案例证明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性,好的市值管理可能使企业快速发展壮大,而缺乏市值管理则可能使股东遭受重大损失。

(五)市值管理是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从管理学的发展历程来看,与先前的生产管理、盈利管理和资本运营等管理不同,市值管理或者说价值管理更是一项战略管理工程和系统工程,包括了上市公司经营能力、公司治理、品牌建设、社会声誉、投融资、资本市场运作等影响公司价值的多个因素和环节9,反映了公司的综合竞争实力。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已在经营中运用了市值管理的一些环节,比如上文提到的中信证券,另外还包括苏宁电器、万科等,这些公司通过品牌营销、投融资等策略带动市值增长,市值增长又能够够扩大品牌知名度、降低融资成本等,如此反复循环使企业在短时期内快速发展并成为行业龙头。

对国内银行业而言,市值管理更具重要性。一是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受资本充足率的约束有再融资需要,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经营中有市值管理理念。二是国内银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而市值管理中多个环节能够提升综合竞争力,形成自身经营发展的特色。

四、上市银行如何加强市值管理

基于对市值管理“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三个核心内容的认识,我们认为商业银行市值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一是持续提升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促进公司市值可持续地稳健增长,努力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二是防止股价走势剧烈波动,在使公司市值合理反映公司价值基础上,积极获取公司市值溢价,维护并不断提升公司的资本市场形象和社会形象;三是主动发挥“价值经营”功能,充分发掘资本市场在完善经营管理和公司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认为商业银行在加强市值管理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对市值管理形成统一认识。市值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涵盖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业务经营、投融资活动等多个层面。因此,董事会在进行战略决策、完善公司治理时,要加入市值管理元素;高级管理层在制订经营发展目标、投融资活动时,要将对市值的影响作为重要评判标准之一,同时要进行相应的组织建设和资源配置,将市值管理落到实处,保证市值管理能够长期持续地进行。

创造良好经营业绩。一流经营业绩与可持续发展潜力既是公司价值创造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公司市值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这要求上市银行,制定清晰的发展战略,尽快树立自身的经营特色和竞争优势,摆脱目前国内银行业同质化经营的局面;加快发展零售业务、中间业务及各类创新型业务,改变过度依赖公司业务、存贷款业务的现状;加强资产负债精细化管理,提升息差水平,为未来利率市场化做好准备;以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良好的公司治理既是有效协调公司各方利益关系的制度保证,也是确保公司市值持续稳定增长的制度基础,这要求上市银行,最好能够明确市值管理的职能分工,编制并组织实施市值管理工作规划;进一步完善股东回报机制,要立足于自身经营情况和外部市场环境,灵活增加利润分配的频次,同时积极探索包括现金分红、送股、公积金转增等多样化的利润分配方式;适时建立健全股权激励机制,激发全员参与市值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持良好的信息透明度。在遵照两地监管规章和上市规则要求披露信息的基础上,要积极主动地开展信息披露,充分保障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投资者关系管理的主要职能是通过有效的对外沟通,提高投资者对公司的认同度和忠诚度,努力使公司价值实现最优化。上市银行要,加强分析师关系管理。要通过举行分析师会议、接待分析师来访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分析师的交流沟通,促使分析师多发表正面的分析报告,并确保分析师的业绩预测基本处于合理范围内;加强与机构投资者的各种形式交流沟通。 提高机构投资者对我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同度,保持合理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完善资本市场评价反馈机制。要跟踪研究股价走势,及时收集总结资本市场投资者和分析师关注的问题,反馈给高级管理层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保持投资者关系管理和经营管理之间的良性互动。

强化品牌建设和营销管理。优质的品牌和良好的形象通常会使资本市场给予上市公司更高水平的市值溢价。上市银行要,不断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管理的组织体系,确保企业品牌在日常传播活动中保持统一、鲜明的形象;密切与境内外主流媒体的合作,积极主动地开展媒体和公共关系管理;做好日常的媒体关系和公共关系维护,完善媒体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密切,关注媒体报道动向,建立股价异常波动的快速反应和处理机制。

有效利用市值资源。资本经营既是公司经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方式,也是使公司市值大幅度提升的有效途径。上市银行应重视并加强对市值资源的研究,密切关注境内外资本市场发展动态,为充分利用市值资源提供决策参考;利用合理时机,通过发行股票、开展兼并、实施股权激励等方式,努力提高资本经营与管理效益,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强资本经营的风险管理,根据境内外同业相关案例的经验教训,在进行兼并收购、再融资等重大事件时,把对市值的影响作为一项重要决策因素。

参考文献:

1.麦肯锡的T.Copeland在90年代率先提出价值管理概念,从而取代了波特提出的曾在80年代风靡一时的战略管理理论。

2.摘自韦尔奇的自传

3.摘自 G万科2005年年报

4.详见2008 年8 月27日鹏博士《关于终止公司首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议案》的公告。

5.张钰 《市值管理与商业银行市值最大化》,理论探索,2007年第6期

6.郭士英,《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与资本运作》

7.《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溢价实证研究―来自沪深两市2002-2005的经验数据》

8.牛丽静,《中信证券的市值管理案例》董事会,2007年11月22日版

9.谭红梅 张小南 《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必要性研究》 西华大学学报, 第28券第1期 2009年2月

作者简介: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案例范文2

市值管理≠股价管理,概念与范畴多元

通过对国内学者的观点汇总,市值管理是指上市公司综合运用多种科学与合规的价值经营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和股东价值最大化的战略管理行为。市值是股价乘以总股本数,而股价等于每股净利与市盈率的乘积,因此净利润和估值水平成为影响上市公司市值的决定因素。内在价值需要公司提升盈利水平,并保证不断增长;而估值水平提高则需要与市场建立有效的对接方式才能实现。只有公司的内在价值充分被市场认同,才会最终实现市值的增长。

科学的市值管理策略主要包括分拆、并购、回购、增发、股权激励、投资者关系管理等。分拆是指将估值较低、盈利状况较差的资产从上市公司中剥离,并购是指上市公司兼并或收购另一公司,以获得目标公司的产权,或者改变其产权结构,成为并购企业的控股子公司或全资子公司。不论是劣质资产的剥离还是优质资产的装入皆旨在提升公司内在价值,因此均属于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管理。如果股票价格被市场低估时,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回购股票来提振股价;如果股价被高估,上市公司可以增发股票支持公司业务战略,例如利用高估的股票作为支付手段进行并购,若并购标的估值较高,也可提提振上市公司股价。股权激励也是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策略之一。选择股权作为激励形式就意味着激励对象不但要实现股东要求的利润考核,还要通过二级市场股价上涨才能兑现收益。这将激励对象与股东的利益绑定,只有同时推动公司业绩增长,并与投资者进行良性互动,才能最好地实现公司市值增长的最终目标。此外,上市公司并购扩张需要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而投资者对公司投资价值的认可则决定了公司能否顺利开展再融资,运用资本杠杆去实现快速发展。由此可见,良好的投资者关系管理一方面可以使投资者充分了解公司的内在价值;另一方面还可获悉投资者对公司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战略的反馈与意见。因此,良性的投资者互动将助力于公司实现合理的资本溢价,提升市值管理绩效。

并购后如何整合至关重要

并购是上市公司实现快速扩张和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因为内部扩张需要时间较长,而外延式扩张可快速扩大经营规模、获取技术和资源、提高市场份额、实施多元化战略、增强企业竞争力,所以并购重组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并购重组日渐活跃,特别是2013以来,并购重组利好政策密集出台,再加上新股发行暂停,并购重组迎来重要发展契机。以民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一批企业运用并购重组成功进行了市值管理。

在此波并购浪潮中,上市公司跨界并购欣欣向荣,且被并购标的多为影视、传媒、游戏、互联网、医疗、环保等当下资本市场中的热门题材。例如,2013年末以来,知名餐饮业上市公司湘鄂情接连跨界并购,先后收购环保、生物科技企业,7月,湘鄂情更是公告更名为“中科云网”,进军网络新媒体、云服务和大数据领域;4月,彩色钢板制造企业禾盛新材成功受让北京金英马影视文化有限责任公司26.50%股权,作价2.19亿元人民币;5月,房地产公司宝利来斥资9000万元收购掌娱天下10%股权。跨界并购频发主要是因为,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不强,估值较低,股价表现不佳,通过并购热点行业公司,上市公司可以扩展股票概念,推动二级市场股价,或者实现战略转型。对此,清科研究中心认为,通过热门题材炒作而实现的短期股价拉升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市值管理。并购只是开始,整合才是目的,更是难点。如若并购后双方公司业务、资源等不能有效整合,协同效应无法实现,产业效率得不到提升,则公司价值不会被投资者认可,前景不被看好,飙涨的股价也将快速回落。

相反,通过并购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效率从而实现的盈利能力持续增长才是成功的市值管理。以A股市场中通过不断并购重组做大市值的蓝色光标为例。蓝色光标的主营业务主要为公关服务和广告,2008年以来,先后收购了广告、咨询、网络营销、文化传播、软件行业等多家企业。因为诸多并购拓展了公司业务、完善了产业链条,资源、渠道得以共享,竞争优势得以强化,所以2012年除权后,公司股价从14.01元/股一路上涨至最高68.79元/股,涨幅近四倍。蓝色光标201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6.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12%;实现净利润3.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9.31%。增长原因为公司原有业务健康有序运营、公司合并范围扩大及全球化策略的实施,导致品牌形象的提升和行业内竞争优势的增强,因而公司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及净利润稳定增长。

PE探索市值管理淘金机会

随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概念的兴起,各类机构纷纷投身其中,主要包括券商、基金公司、PE机构、财经公关、咨询公司。不同机构参与范畴各有侧重:券商负责帮助上市公司股东盘活存量资产,基金公司侧重联合坐庄及拉升股价,财经公关专注投资者关系和舆情管理,咨询公司协助制定公司战略转型及产业整合规划,而PE帮助上市公司进行战略并购和产业整合。PE参与上市公司并购,不仅能给上市公司带来产业资源,还能利用自身行业背景及财务法律优势为其挑选优质并购标的,协助其进行资产整合,从而助力上市公司内在价值提升。

PE参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形式包括联手上市公司成立并购基金、成长基金、创业基金,上市公司将资金托管于PE,PE协助上市公司寻找、培育、孵化产业链企业,培育成功后将该资产装入上市公司。例如,今年清科创投与姚记扑克成立的清科姚记基金、中科招商和比亚迪成立的香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基金、盛世景投资和全通教育成立的全通盛世景教育基金等。此外,不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举牌进入的PE也在推动上市公司战略并购和产业整合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以“PE+上市公司”并购基金为例。PE联手上市公司成立并购基金,并围绕上市公司产业链进行整合的模式由硅谷天堂探索并创建。在该模式下,PE作为并购基金GP,出资范围一般为1%-10%;上市公司即可部分出资又可负责除GP出资以外的全部出资,在部分出资情况下,剩余资金由PE对外募集。上市公司与PE合作成立的并购基金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上市公司对产业链上下游业务的整合。并购基金完整的业务模式涉及两次收购,控制权由原始股东转移给并购基金为第一次收购,控制权由并购基金转移给上市公司为第二次收购。在该模式下,上市公司可以提前锁定了并购目标,并利用充足时间了解标的公司,以减少未来并购时信息不对称风险,而PE也提前锁定了退出渠道,提高了投资的安全边界和流动性,最后还能分享上市公司重组整合收益。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案例范文3

军工概念在春节后延续了2016年底的势头,继续成为A股市场中颇为热门的板块之一。投资者和市场分析人士对此较为乐观,一是认为随着国力的逐步增强,国防建设力度会进一步加大;二是中央高层再次明确了军民融合的战略,军民融合意味着军工企业在思想、产品乃至资本等多个层面将与“民”结合,无疑为资本市场留足了想象空间。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简称中船重工)旗下的中国重工(601989.SH)是国内第一家真正意义上将军工资产注入的上市公司,如今市值高达1337亿元;而随着2016年完成资产重组,中船重工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中国动力(600482.SH)注入集团7大动力业务后,也已成为全球首屈一指、动力最为齐全的企业。

根据中国动力最新披露的2016年报显示,公司全年营业收入207.41亿元,同比增长15.54%,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10.73 亿元,同比增长 16.23%,截至发稿前,公司市值规模557.2亿元,市盈率仅为51.92倍,而军工板块平均市盈率约在100倍左右。

因此,有券商研报分析指出,中国动力作为军民融合并持有军工核心制造、研发资产的上市公司,企业估值想象空间较大。不久前,《英才》记者专访中船重工董事长胡问鸣,他认为,虽然目前市值并未完全达到预期,但中国动力成为千亿市值公司也“指日可待”。而中船重工副总经理、中国动力董事长何纪武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也表示,市值突破千亿的目标并不遥远。

管理层的自信与军民融合的大潮相得益彰,中船重工旗下打造出第二家“千亿市值”公司,底气何来? 优质资产注入

中国动力的前身是风帆股份,主营业务为研制、生产、销售军民用汽车蓄电池,其在行业内已处于领先地位。2015年5月,中船重工管理层决定启动风帆股份的重组工作,以发行股份+现金的方式,共计总金额约139.5亿元,从中船重工集团、五家科研院所以及中国重工、中船投资、风帆集团等单位,购买广瀚动力等16家公司的股权、土地等资产。

至2016年7月,此次资产重组正式完成,当时市场将此次重组看作具有历史突破性意义的案例。

彼时资本市场环境并不理想,2015年6月发生“股灾”,大盘指数一落千丈。中国动力5月27日停牌,10月22日复牌,股价并未“补跌”,随后的两个月内却不降反升,从38元左右一路上涨至52元。

“这是超出我们预期的,但这也说明我们在重组过程中给市场传递的信号是非常正面的。”何纪武说。彼时,资本市场分析认为,风帆股份的此次重组在军工企业资产证券化方面做到几个“第一”:最引人关注的便是首次将科研院所的相关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研究所军工资产的证券化,我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何纪武表示。

此次重M涉及到中船重工旗下五家研究所:703所、704所、711所、712所和719所。尽管此次科研院所资产并没有全部注入上市公司,中国动力方面称,产业化的一部分已经进入了。根据重组方案,5家研究所已经注入中国动力的业务收入、利润占研究所对应项目比重情况如下:

中国动力方面介绍称,在现有的政策条件下,预研、试验基本上保留在研究所,保留国防军工研究的原有有效体制,接受国家重大研究项目任务,保留保障条件通道、经费投入的通道,保留研发纲领,这是体制上的优势。

“研究所是上市公司股东,上市公司利用融资平台及资源整合平台的作用,加快产业发展,创造利润后分红‘反哺’研究所,进一步提高研发能力。”在谈到研究所和上市公司协调发展时,对方认为应该在不同阶段提供相应的证券化策略,“研发项目成功后,进入工艺化、产业化的阶段,我们择机注入上市公司,加快科技研发的资产证券化水平,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由于多方面政策的原因,军工科研院所的资产证券化虽非“一帆风顺”,但也已进入清晰化的阶段。

近期,在全国“两会”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张建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各军工集团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已基本确认,但是由于税收、人员处置等配套政策还没落地,所以目前各单位尚未开始操作。他还预计,配套政策完备之后,军工事业单位大概可在两年左右完成改革。

无疑,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科研院所的优质资产将对市值提供最为有利的支撑,其原因在于,背后的技术储备和科研能力将为公司构建最深最宽的护城河。

另外,此次资产重组公司首次结合重组推出了股权激励政策。

天风证券的一份研报统计,中国动力本次激励计划作价每股32.4元,向包括公司部分董事、中高管及核心业务技术骨干共计860人授予1739万份期权(对应占总股本1.0%,已达国资委限制最大比例)。激励计划有效期5年,等待期24个月,等待期过后开始分3次匀速行权。“其中授予对象中核心技术人员与业务骨干占比高达98.19%,体现出公司对于技术研发的高度重视。”

“作为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我们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并且使这些因素在一起提升效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形成不同方的利益共同体,这对企业的利益息息相关。股权激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何纪武评价说。 专业化整合

春节前,何纪武曾与其他央企的高层去德国考察工业4.0,他发现在当地有很多“创新中心”――既不同于研究所也不同于公司,而是能够有效地将这两类机构连接起来,形成应用技术的突破。

“技术的研究到产业化,中间有一个断层,而创新中心就是能够把这个断层填平。”何纪武向《英才》记者介绍说。

反观中国动力的资产整合,研究所相关资产注入意味着有机会将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打通形成更有效地科技创新,而研究所毫无疑问是高度专业化的机构,因此在产业端,进行专业化的整合也在所难免。

“我们利用上市公司平台进行内部资源整合,将科研院所和制造企业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产业结合、厂所结合,整合市场销售、品牌、技术、生产要素,重新布局,实现有机融合。”

中国动力重组后从单一的化学动力,再加上燃气动力、蒸汽动力、热气机动力、核动力、全电动力、柴油机动力六大动力,形成七大动力的平台级公司。

在专业化整合方面,重组方案中显示,大连船柴、陕柴重工、大隆机器厂、龙江广瀚、潍坊天泽新能源有限公司等存在竞争的业务将在实现相应业绩指标后注入上市公司。

根据公司2016年财报显示,原有的化学动力板块营业收入90.47亿元,占总营收44%,为最主要收入来源;而全电动力营业收入12.39亿元,虽只占6%,但增速为各动力板块之最,达79.76%。

有行业分析师认为,科研院所与产业进行有机整合后,中国动力的七大动力板块将受益于军民融合,在军品民品两端实现增长。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案例范文4

很显然,与央企整合相比,央企注资无疑更加直接,可有效应对资产负债率高且现金流紧张的燃眉之急,拓展了央企整合的范畴,从而成为时下A股市场上的一大新生热点。更为重要的是,在经历了一轮残酷的下跌后,央企整合的明显提速,似乎也在向市场传递某种积极的信号,即在产业资本的眼中,目前的A股市场已经具备了显著的吸引力。

注资与重组拓展企业成长空间

在震荡行情下,资产重组是为数不多的重要投资主题之一,其中又以央企整合背景下的资产注入最具确定性,也最有投资价值。

利润增厚效应

不论从动机还是从能力的角度,央企的资产注入确实能够给上市公司带来一次性的每股收益增厚。首先,从动机上看,央企作为国有资本控股企业,不太可能在资本市场上出现大股东欺压中小股东的情况,因此,无论是注入资产的定价,还是所需支付对价,都会向有利于资本市场稳定的方向倾斜。其次,从注资规模来看,央企可注入资产的潜力还十分巨大。2007年底央企总资产达到14.79万亿元,净资产6.58万亿元,而央企旗下上市公司总资产仅为4.3万亿元,净资产1.3万亿元。第三,从注入资产的盈利能力来看,央企资产注入将提高上市企业盈利能力。2007年底央企的总资产利润率达到6.74%,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5.15%,均高于央企旗下上市公司4.46%和14.54%的水平。并且考虑到资产注入之后的协同效应,拟注入资产未来的盈利能力可能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值得长期投资的协同效应

需要注意的是,资产注入虽然只是上市公司的一种外廷式扩张,但由此引发的协同效应却能够带动上市公司的内生性增长。协同效应首先体现在资产整合之后的产业链延伸以及一体化效应;还表现在减少关联交易,改善公司治理,提升市场对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等诸多方面。

在国外,协同效应提升上市公司价值的案例比比皆是。波音公司1996年12月15日收购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提高了技术竞争力,拓展了产品线,提升了战略地位,虽然1997年由于并购整合产生的摩擦成本使EPS出现一定下降,但其后协同效应不断发挥,EPS得到大幅提高,公司股价也不断走高。

对于央企而言,向上市公司注入的资产往往原先就在同一集团旗下,实际控制人相同,并购产生的摩擦成本远低于国外的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也更大。比如,中国船舶通过定向增发,收购集团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厂,澄西船舶制造厂和广州文冲造船厂之后,成为拥有造船、修船和船用柴油机制造完整产业链的的造船企业,一体化效应突出,协同效应将逐步体现。协同效应对上市公司的正面影响远大于一次性的利润增厚,后者只是静态地估计了资产注入给上市公司带来的收益,而前者是动态地评估了上市公司的良好发展前景。

央企整合――稳定资本市场的额外使命

为什么我们最关注央企的整合?关键在于趋势确定性高。首先,整合央企的集团主业资产、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做大做强企业集团,这是既定的政策方针。其次,央企乃是由国有资本控制,一定程度上被赋予了稳定资本市场的额外使命,可以免受“大小非”减持的过多冲击和恶意圈钱的压力。具体而言,我们格外关注央企,存在以下理由:

1、央企整合进程加速

未来两年将是央企整合的高峰期。到2010年,中央企业缩减到80家到100家是国资委的既定目标,而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共有150家,较06年未仅缩减9家。因此,未来的两年半年间,央企还需减少50-70家,这一数目相当干过去6年缩减数的总和。

央企整合的重要思路是扶优助强,先整合后上市。具体而言,通过强强联合、以强并弱、非主业资产向其他央企集中、科研院所并入产业集团、以及央企的内部整合等措施,培养30-50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支持央企上市,具备条件的实现整体上市;不具备整体上市条件的,逐步把优良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央企整合有利于央企下属上市公司获取各类资源,实现快速的外延性增长,从而带来额外的投资价值。央企集团层面的整合是为了调整央企的布局与结构、实现央企的专业化经营、提高其资产配置效率。

2 大小非解禁的避风港

大小非解禁始终是悬在市场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它导致金融资本与实业资本对市场定价权之争,是使得市场估值重心大幅下移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央企则是另外一种格局。国资委在《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国有股股东连续三个会计年度内转让上市公司股权超过5%(股本规模在10亿股以上的为5千万股或者3%)的,需报国资委审批,未达到这一比例的则需备案。考虑到中央维护证券市场稳定的意愿,央企股权被减持的可能性很小,更何况出于国有经济要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绝对控制力的目标,这些行业与领域完全可以成为大小非解禁的避风港。

实际上,在今年3月份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李荣融就曾表示,要从维护投资者利益的角度出发增持或减持上市公司国有股,并依法合规转让。“中央企业是负责任的企业,明白自己的价位,离开自己价位太高,应提示投资者有泡沫,所以把手中一部分股份转让,这是提示投资者。抛也好、收也好,不是为了捞钱,是希望及时提示投资者。中央企业不炒股,而是要把自己做强做大,为投资者提供持续的良好回报。”据此可以判断,央企并不存在大小非解禁威胁。

3、市值管理猜想

尽管李荣融在3月份曾明确表示,暂时不考虑将市值纳入央企考核指标体系。但随着央企整体上市节奏的加快,市值管理的市场猜想日益强烈。同资产收益率、净利润等财务指标相比,市值不仅能反映企业现在和过去的经营情况,还能反映市场对企业未来的预期,而这种预期很大程度上根源于企业现在和过去的决策,因此,能更直接的体现管理者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的目标。可以预计,市值最终将纳入央企考核指标体系。从长期来看,这有望为央企上市公司带来长期投资价值。

央企整合新动向

央企整合政策新动向――联合重组

12月15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指出:2009年中央企业要抓住当前境内外资本市场调整机遇,加快控股上市公司资源整合,已实现部分资产上市的企业,要加快把优良主业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实现主业板块或集团整体上市。积极探索国资委直接持有整体上市中央企业股权。国资委还将继续推进资产经营公司试点,组建新的资产经营公司。央企要围绕主业,加快推进强强联合、上下游整合等多种形式的联合重组。加大对子企业的清理整合力度,坚决把管理层级压缩到3级以内。

央企整合有望成为2009年并购重组大潮的先行者

2009年很可能出现如同1998年国企改革时期并购重组般的大机会,全流通格局渐成、股票价值低估、政策鼓励,将推动产业资本(上市公司或者非上市公司)利用二级市场进行战略布局、行业整合。

首先,价值低估加强并购的意愿。08年A股市场已初显端倪,比如海螺水泥收购冀东水泥等同业上市公司股权,产业系举牌渤海物流等,这些案例中被举牌的公司具有价值低估及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的特征。

第二,在全流通格局下,通过二级市场并购可能性加大。股权分置改革对价的支付,使得不少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被稀释,有的公司大股东绝对持股比例甚至低于20%,容易成为被收购的目标,同时,出于反收购的目的,大股东回购的动力也在增强,以加强对公司的控制权。

第三,从政策上看,国家正着力推动行业整合。《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为并购贷款开闸,从而,给行业整合者提供资金援助。在近期出台的一些救经济措施中,包括“扩内需、保增长”十项措施,也多次提出,推动行业兼并重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消化过剩产能。

在国资委的积极推动,以及可能的商业银行资源倾斜下,央企整合有望成为2009年并购重组大潮的先行者。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案例范文5

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永恒的主题。近几年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呈现出如火如荼之势。如去年下半年,沪深两市每个交易日停牌的上市公司多达两百余家,其中绝大多数缘于“筹划重大事项”,也就是资产重组。此间,有的上市公司蜕变为重组“专业户”,市场上什么是热点,其重组方向就瞄准什么;有的上市公司出于所谓的“市值管理”需要,频频涉足资产重组,并借助资产重组的利好拉抬股价;有的上市公司利用并购重组,频频向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实施利益输送;还有众多上市公司为转型升级,实施跨界重组,至于是否真的能经营好则没有考虑那么多。

不过,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火爆相对应的,则是后遗症开始不断出现。金利科技即为其中一典型。

2011年金利科技出资3.7亿元收购宇瀚光电100%股权,宇瀚光电股东则对业绩作出承诺,如未达标愿以认购的股份和现金进行补偿。然而,其2013年度的业绩承诺并未实现,2014年三季报则显示,宇瀚光电去年1到9月亏损1058万元。因为2013年度的业绩承诺问题,金利科技不仅提起了法律诉讼,还因为并购重组欲计提1.12亿―1.32亿元的减值准备,上市公司因之预计2014年度业绩同比下降60%―80%。3月2日,金利科技更是公告称,其控股股东SONEM INC.欲转让股权弃壳而逃。

另一家代表性上市公司为威华股份。因未能取得环保设施竣工验收与行业准入批准,威华股份并购重组被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叫停。而在此前,受赣州稀土借壳消息的刺激,威华股份股价最高涨幅曾超过五倍,并且其实际控制人与一致行动人在股价处于高位时大肆减持股份,套现超过8亿元。重组失败导致威华股份股价出现重挫,众多融资盘亏损累累,投资者追逐重组损失异常惨重。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失败,并非其重组被叫停或暂停这么简单,许多投资者为之付出的代价亦是巨大的。纵观重组失败的案例,其原因各不相同。如北斗星通重组失败是由于不熟悉相关政策法规,进而导致可能存在法律纠纷风险;成飞集成重组叫停,则是由于涉嫌垄断;五矿发展重组失败源于标的公司盈利较预期下滑明显;江泉实业重组夭折则主要由于资产出售方业绩承诺根本不靠谱。总体而言,失败的并购重组案例中,标的资产质量不高,盈利能力差强人意是主要因素。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案例范文6

有分析人士认为,战略新兴产业板的延后意味着股票供给下降,有利于新兴产业估值提升,同时由于上市渠道受限,借壳将成为上市的捷径,因此大大利好壳资源。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可以对一些优质壳资源保持关注,择机介入。

沪弱深强有望延续

3月15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意见,对《纲要草案》进行了修改完善,共拟修改57处,其中包括删除“设立战略新兴产业板”。

事实上,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板是上交所筹划多年的工作。当时从战略新兴产业板规划的目的考虑,其定位于规模稍大、已越过成长期并且相对成熟的企业,地位处于主板和创业板之间,其被当作是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回归的重要平台。早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战略新兴产业板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但是在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语境中,删除这样的提法,有分析人士认为或许表示战略新兴板短期将暂停。

今年1月以来,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板估值大幅下挫,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担心今年注册制和战略新兴板的推出,将会大大增加股票供给,进而打压估值。此前证监会主席明确表示过当前还不具备注册制实行条件,意味着注册制将推迟,此次战略新兴产业板的延后有利于进一步缓解股票供给增加的担忧,从而新兴产业小市值公司的估值有望修复。

据相关统计显示,从2015年10月1日至今,沪市日均成交额3012亿,流通市值20.9万亿;深市日均成交额4354亿,流通市值12.6万亿,其中中小板日均成交额1893亿,流通市值5.3万亿,创业板日均成交额1164亿,流通市值2.4万亿。通过日均成交额和流通市值的比值可以发现,沪弱深强的格局已然形成,并将随着国家对新兴产业的导向不断深化得以延续。与此同时,中小创有望借此迎来转机。

不过,消息后股指的运行多少有些出乎大家的预料――3月16日,创业板指数以大涨1.77%开盘,但是盘中却出现跳水,跌幅一度达到1.55%,最终以下跌近1%收盘。

壳资源股票受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由于注册制和战略新兴板都暂时搁置,上市渠道受限,使得一些优质的非上市公司想要上市只能通过IPO或者借壳,目前IPO审核制进度较慢,借壳则成为上市的捷径,壳资源理所当然受到市场的重点关注。

上市公司在被借壳之后往往能够收获巨大的涨幅,一方面是因为上市公司被借壳之后基本面将发生变化,公司价值将得到重估;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借壳往往会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容易受到投资者热炒。相关统计显示,被借壳公司复牌之后的股价在短期内净急剧上涨,在十几个交易日内相对市场的累计超额收益平均高达70%以上。

光大证券总结了2009年以来A股借壳案例中壳资源的几个特征,包括:1、壳资源市值较小,以往壳资源的市值平均为26亿左右,市值低于30亿的占比达到70%;2、壳资源业绩较差,以每股EPS为例,壳资源每股EPS均值为-0.19元,每股EPS小于0.1元的比例高达72%;3、壳资源股权较为分散,壳资源第一大股东股权比例在30%以下的比例为64%:4、壳资源偿债压力较大,四分之一的壳资源资产负债率高于80%,近四成的壳资源资产负债率高于60%;5、壳资源大多为民营企业;6、壳资源较多出现在纺织服装、化工、机械、建材、综合等传统行业。

近日有多家券商了关于壳资源的筛选标准。其中,方正证券认为,壳资源具有市值较小、本身盈利能力不强、大股东控制能力不强、行业分布偏向于传统产能过剩行业等特点。结合以上四条,方正证券筛选市值小于或等于30亿,ROE小于等于5%,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于20%,传统行业的个股。

国海证券的筛选标准为:1、市值不超过50亿,超过50亿壳成本过高;2、股权较为分散,第1大股东持股比例不高于25%,持股比例过高会在决策上可能引起争议:3、公司所处行业较差,基本面差,处于微利或者亏损的状态,有被借壳的意愿,暂定净利润不超过2000万:4、在满足以上的条件下,公司需要有一定的净资产可以出售,这样可以降低壳的成本;5、剔除国有企业、次新股、停牌的以及正在重组的公司。

东北证券认为,战略新兴板是由上交所主导,原来计划在战略新兴产业板上市的公司很可能转而寻求到上交所主板上市,因此上交所壳资源价值凸显。其对上证主板壳资源进行梳理,其选取标准为:上交所所有未停牌的ST股,被ST公司为保壳,要么通过改善经营自主脱帽,要么“卖壳”,要么资产注入;市值小的上市公司;对于想借壳上市的公司来说,借壳市值小的公司成本往往更低;实际控制人为个人的公司;国企实际控制人为国资委,被借壳或者资产注入程序更为复杂,时间成本更大;业绩差的公司保“壳”的压力更大,这时,卖“壳”或者资产注入的可能性相应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