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供应链管理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供应链管理重要性范文1
由于柳市的低压电器产业群内大部分企业的产品面向低端用户,并采取低价策略参与市场竞争,使得产业集群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集群内企业数量过多,内部竞争激烈,原来享有的集群经济优势逐渐减弱。同施耐德、ABB和西门子等跨国企业相比集群内企业生产的产品存在数量多,单价低,利润薄,以及产值低等特点。原因是始终跟在人家后面跑:当集群内的企业在完善第2代产品的时候,跨国企业以第3代产品占领高端市场,当第3代产品日趋成熟的时候,跨国企业已经开始在开发新一代产品。为了减小差距,突破发展瓶颈,如何从新一代低压电器产品上取得突破,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集群内企业普遍思考的问题。
一、新一代低压电器产品的特点
我国低压电器产品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3个阶段:20世纪60~70年代,以模仿设计为基础研制的第1代标准化的产品;20世纪70~80年代,以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为基础制造的第2代产品;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跟踪国外新产品技术自行研发的第3代产品。如今我国的低压电器研发正在向新一代迈进。新一代产品具有如下特点:
(一)高性能
即对不同产品主要技术指标确定重点突破的目标,这些指标较第三代产品有显著提高。
(二)高可靠性
即从产品设计、材料选用、制造工艺、产品检测等方面综合考虑,提高产品可维护性,方便用户使用。
(三)电子智能化
由于计算机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体积越来越小、处理速度越来越快、而价格越来越低,使得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商将智能芯片集成到低压电器产品中,形成智能化的低压电器。如智能断路器、智能热继电器、智能接触器、智能电动机保护器等。与此同时,计算机芯片控制系统代替由电气—机械元件组成的系统,已是机械电气控制系统的主流。
(四)模块组合化
将不同功能的模块按不同的需求组合成模块化组合电器,是当今低压电器行业的发展方向。新一代低压电器模块化程度大幅提高。主要表现在产品模块化部件将越来越多,产品功能不断扩展,模块安装与调换更为方便,各类模块标准化、通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某些模块从不同电流等级到不同产品均可以通用。
(五)可通信网络化
新一代产品除实现多总线通信外,还能直接与工业以太网连接。在某些特殊场合可采用无线通信。产品通信协议、产品描述将更加透明,更加规范,不同公司产品在网络中互换更为方便。
(六)绿色环保
一方面,新一代低压电器主要材料的选用应满足环保要求,并符合欧盟二个指令要求。另一方面,电器寿命终了时大部分材料能回收,要求电器产品从设计、生产、使用、回收都要考虑是否影响生态环境。
从以上的特点可以看出:高性能、高可靠性和模块化需要加大行业内技术投入得以实现。产品的电子智能化、可通信和绿色化需要行业间的大力协助才能得以实现。
二、基于产业集群实行供应链管理势在必行
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产业集群由一大批相互竞争和相互联系的产业和企业实体成员组成。产业集群的结构还向上下两个方向延伸至供应商和销售渠道以及终端客户。产业集群具有网络化、文化同一性、地域性、明确分工等显著特征。即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拥有相同历史、文化和传统的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不仅包括上游的原材料、零部件生产服务供应的企业,而且包括下游的销售商及其网络、客户等。同时,侧面可延伸到互补产品的制造商、技能与技术培训机构、行业中介组织以及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的生产企业,从而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与产业相联系的网络体。
供应链管理重要性范文2
10月29日,甲骨文公司大中华区供应链管理咨询总监叶浩霖在北京表示,由于中国参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供应链网络管理零散化正成为一个新的趋势,这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ERP之后的亮点
企业信息化进程持续深入,当最基本的ERP系统在大部分企业中实施和应用后,更多的应用系统开始进入企业的视野,供应链管理即是其中之一。
市场调查公司AMR一份关于消费产品行业IT花费的调查报告显示,相较于2006年,2007年ERP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和支出比例都大幅下降,而供应链管理取代ERP成为企业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支出比例也升为第一。供应链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和支出比例分别从22%和17%上升到了30%和32%。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变化,叶浩霖解释道,ERP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而企业的活动不仅限于内部,从材料来源一直到产品到达最终消费者,这中间有许多环节需要与外部进行协调,而这正是供应链管理要做的事情。特别是制造业、零售、物流等行业,在ERP应用系统建立并应用起来后,他们对于供应链管理的需求就会凸现出来。
另外,“在中国,一吨钢铁的制造成本是80美金,而运输成本是88美金,物流成本之高令人震惊。”因此,从供应链管理入手,降低物流成本已经成为企业迫在眉睫的任务之一。
零散化
上个世纪60年代,大企业的整条供应链都是自己操办,后来先是将制造环节外包出去,之后就只做核心业务,大致经历了一个从什么都做,到做大部分,到只做小部分即设计和研发的过程。
如今,世界供应链的这种演变和趋势也在中国上演。一方面,为提高市场竞争力,知名大企业越来越重视自身“品牌”形象,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因此,他们将许多环节都外包出去,集中精力于研发设计,以加速新产品推出。另一方面,中国企业日益成为全球企业,其供应链由此可能延伸出国门,范围和网络都大大扩展,环节增多并更加分化。
专注于核心业务,能外包的尽量外包,看起来企业是轻松了,但却是对企业运筹帷幄能力的考验。面对日益分散的供应链网络,企业就要像音乐指挥家那样来协调供应商、渠道商、第三方物流商等各方,以确保整个供应链的畅通和紧密衔接,并减少整体运行成本。更重要的是,企业能否对市场做出敏捷的响应,是需要整个供应链来支撑的,这对于今天快速变化的市场显得尤为重要。
网络的分散化必然会增加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难度,而法规遵从和质量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越是分散,企业越需要加强法规遵从和质量管理,以确保最终产品不仅符合自身要求,也符合最终消费者利益,确保企业形象不受损害。
供应链管理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SCM沙盘;管理教学研究;沙盘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9-0133-02
1引言
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案例分析和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对于抽象性的管理理论,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无法获得切身的实践体会。SCM沙盘(Supply Chain Management的简称,即供应链管理沙盘)的诞生,使上课学生切身感受了系统管理过程,体验了实际岗位的角色和职能,有效地掌握了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实践运用和科学管理理念,实现了实践中求得真知的目的。
2SCM(供应链管理)沙盘简介
SCM理论是当代管理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竞争的加剧和虚拟企业的出现,传统管理理论已经不能有效地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于是研究全过程系统化的SCM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诞生了。所谓供应链管理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SCM是研究现代流通方式的创新,是管理理念的革命。SCM沙盘通过手工操作和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将整条供应链整体战略、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生产、市场、销售、物流、库存、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置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组织生产,整体协作等一系列活动中,认识到渠道上下游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深刻理解供应链管理思想,掌握横向一体化、核心竞争力、虚拟企业、服务外包、供应商管理库存等理论观点和方法,提升学生供应链管理能力。
3SCM沙盘教学主要内容
3.1SCM沙盘组织设计
该沙盘主要介绍供应链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加强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经营的重要性;介绍供应链状况;组建团队并分配角色。使学员了解供应链,并完成团队组建。
3.2SCM沙盘模拟企业运营规则
明确角色定位和职责分工;掌握企业初始状态;熟悉竞争的筹资策略、投资规划、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的相关规则。
3.3SCM沙盘世界盘面初始化
恢复供应链的初始状态,让学员在恢复供应链初始状态的过程中,更加熟悉沙盘的运营规则。
3.4SCM沙盘企业引导季度经营
在讲师的引导下,完成供应链引导季度的经营过程。通过引导季度的练习,使学员更加熟悉沙盘的运营流程、经营规则。
3.5SCM经营年度学习要点
(1)第一年经营与知识点评(感性认知阶段)。介绍沙盘企业中整体供应链的流程理论、各供应链环节企业的职能、供应链的动态系统、提升业绩应关注的点以及市场预测的重要性、规划的重要性。目的是使学员充分了解供应链的整体流程,明确各节点企业的职能,掌握提升业绩的途径,理解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市场预测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重要性。
(2)SCM沙盘第二年经营与知识点评(理性认识阶段)。主要介绍供应链失调的原因及危害、如何进行供应链的协调与管理、如何进行供应链规划。目的是使学员具有从供应链最优的角度做决策,经营企业的意识,掌握供应链协调的基本方法。
(3)SCM沙盘第三年经营与知识点评(科学管理阶段)。主要介绍市场开拓战略、产品组合策略、快速反应的供应链管理策略、库存管理与控制方法。目的是使学员充分掌握企业市场开拓战略方法,学会运用波士顿矩阵工具进行产品组合决策;了解快速反应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在掌握安全库存、经济订货批量和供应商管理库存等方法的基础上,实现科学的库存管理与控制,最终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性。
(4)SCM沙盘第四年经营与知识点评(信息管理阶段)。主要介绍常见的信息技术、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以及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如何在实践中应用。目的是使学员了解供应链中常见的信息技术,熟识常用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了解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的实践。
4SCM沙盘教学优势
4.1实施弹性教育,简化业务流程
SCM沙盘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育的弹性、灵活性和多元化,注重对学生学习潜能开发和客观环境变化应对能力培养。沙盘引入实际流通模型,简化操作流程,只要求对管理过程进行全局规律性把握,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以就业为导向的互动式教学方法便于学生更好掌握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4.2运用游戏寓教于乐,改变知识传授方法
SCM沙盘教学不仅是掌握专业技能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游戏。在这个游戏中任务分工明确,操作生动形象,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重点的单向知识填鸭模式。沙盘模拟以竞赛的形式,教师与学生展开双向互动,扮演不同角色。不同团队间争锋博弈研究制胜方案,团队内部紧密团结,激烈讨论,寻求最优方案。在竞争中通过实际操作巩固专业知识,在游戏中将繁杂的表单数据体现在沙盘这一实体中,将资金和资源的流向直观地反映在沙盘上;完整生动的视觉感受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3实施团队合作,体验实战过程
SCM沙盘模拟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要想获得好的模拟效果,必须提高团队意识,实施团队合作;通过沙盘盘面、币子、卡片反映工程进展情况,在动手操作中化抽象为具体,体验供应链管理实战全过程。
5SCM沙盘模拟教学的改进
5.1SCM沙盘模拟存在的不足
通过总结部分高校供应链管理沙盘教学的情况,高校供应链沙盘教学存在以下问题或不足。
(1)沙盘模拟的可变环境因素较少。SCM沙盘模拟虽然接近现实过程,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生动性,但不可能完全模拟现实情况。沙盘模拟忽略了部分风险因素和突变因素,因此学员在模拟学习的基础上,应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不断充实自己。
(2)学生容易违反游戏规则,模拟结果失真。SCM沙盘模拟拥有特定的一套游戏规则,但一旦进入操作过程,学生会遇到一些因操作失误而造成的不利,难免会出现违反周期和违反约束关系的情况,导致模拟结果失真。因此学员应秉承诚实守信原则,遵守沙盘规则,发展自我基本素质,做到诚信经营。
(3)成绩评定标准有待提高。目前,大多数高校进行沙盘教学时,只靠模拟结果评定成绩,没有形成有效的学生成绩评价方式。由于沙盘教学是团队配合完成的教学项目,最终权益是团队总成绩,无法反映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效果,混淆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同时,通过一次实验就决定学生成绩,有悖于管理才能评定的客观性。
5.2SCM沙盘模拟教学的改进
(1)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是保障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基础,要想顺利实施SCM沙盘教学,就必须有一支高水平、专业性强的队伍,各校应建立SCM沙盘课题组。从相关专业抽调教师,负责讲授SCM沙盘相应模块的课程。同时,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积极开展教学研讨和教学观摩;参加SCM沙盘模拟对抗竞赛;鼓励教师到企业中实践和调研;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和教学文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探索教学体系改革,建设规范化课程体系。SCM是适应新经济时代的重要管理理念和管理思路,在经济管理专业中应广泛开设,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应逐步将SCM设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将SCM沙盘模拟开设开放性试验。建立基于自主学习的专业网站,构建 SCM原理与实践课程网络信息平台,使教师和学生获得实时更新的信息和知识;使得经过授权的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远程访问该系统,实现远程学习。
(3)成绩考核。SCM 沙盘模拟课程的考核不同于工科实验考核。由于其带有对抗性,受参加模拟对手水平的影响,考核成绩的不确定性较高。对学生最终能力进行评价时,要综合评价,避免由于学生偶然性决策及操作失误,造成成绩评定以偏概全现象产生。考核成绩一般由 3 部分构成,包括:实训日志和报告,即经营者工作过程与总结,占40%;团队的经营权益和经营结果,占 40%;历史实训成绩累计,占 20%。通过对 3 个部分适当分配权重,最后得出学生的最终能力评价结果。
参考文献:
[1]陈玲玲.供应链管理体验式教学探析——浅谈ERP沙盘模拟在供应链管理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5):72-73.
[2]陈勇.《供应链管理》桌面实训实例分析——商丘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实训新方式[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4):57-58.
供应链管理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控制;有效措施
为有效的帮助制造企业对自身的供应商管理风险的控制进行正确的认识,亩提高供应商管理质量,推动制造企业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对供应商供应链风险的管理控制,完善供应商管理工作,充分保障企业供应商队伍的稳定和可靠,促进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笔者将从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分析、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等几个部分进行阐述。结合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的特点,提出了对制造企业不同类型供应商的定量化分类方法,并指出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
1 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分析
经笔者研究,部分制造型企业在供应商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是由于外部环境限制,我国的制造企业起步晚、发展粗放,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供应商管理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入,针对供应商的管理工作还未形成一定制度,各项体系的构建也不够完善,最终限制了供应商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是制造企业协同意识不足,未能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一贯采取高压和竞争的态度,且对供应商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共享平台,无法将供应商与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力有效整合在一起。综上,我们发现制造企业在供应商管理工作开展方面的力度明显不够,不能对供应商管理风险给予有效防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发展,为企业今后的可持续化发展的道路造成不少障碍。
2 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
综上,笔者对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现状和风险进行了简要分析,为了促进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工作的开展,企业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例如,构建合理的供应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采用适宜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加强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等,为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工作的开展给予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一)构建供应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制造企业要想控制供应商管理风险的出现,首要任务是构建一个合理的供应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的建立实际上是对供应商管理工作予以规范,提高供应商管理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制造企业而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供应商管理综合评价模型,还必须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为绩效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奠定重要条件。同时,要控制供应商管理风险,做好供应商评价选择工作是十分关键的,供应商选择的优劣对采购物料的质量和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自身产品的质量,据数据统计,产品质量问题中与供应商责任有关的占比达30%,所以说一个好的供应商合作伙伴能在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采用适宜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综上,通过笔者对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现状进行的分析,发现供应商管理风险主要来源于供应链风险。据此,要想降低供应商供应链风险的出现,制造企业必须构建适合于企业自身发展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由于制造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规划有着各自的特点,因此企业在建立供应链管理模式时必须对企业自身特点有着足够了解。在大多数日资企业里面的做法是,任何一个材料它只选择一家供应商,跟其建立伙伴关系,帮助其提高管理水平,协助供应商建立各种运作体系,以便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和生产成本,当供应商的品质有问题的时候,他们会去协助供应商解决问题,而不是抛弃重新选择另一个供应商。当供应商提供的材料价格没有竞争力的时候,他们会派相关的人员到其供应商工厂对产品的成本进行分析,并协助供应商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法。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只有对企业自身特点充分了解,才能构建相适应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而对于制造企业而言,他们必须根据企业特点,以增强经济实力与竞争力为核心,将信息技术应用在企业核心供应链当中,建立一个范围相对较小的资源共享平台。实际上,核心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立不论是对于制造企业本身还是供应商,都具有一定益处。对于制造企业而言,核心供应链体系的构建加强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交互联系,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欺诈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三)加快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良好的供应链管理基础是供应链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适宜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构建也离不开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因此,如何加快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成为制造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实际上,部分制造企业在供应链管理基础的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些许进展,他们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海尔集团在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选择mySAP供应链管理体系,该体系包括了物料管理、制造计划、销售与订单管理、财务与成本管理等多个信息模块,该系统实施后,海尔集团逐渐完成了信息同步的建设,极大的提高了供应链的反应速度与准确性。海尔集团的成功为其他制造企业也带来了发展契机,部分制造企业开始复制海尔集团的成功之路,加强信息化建设力度,推进了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效率,缩短了工作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上述,笔者提到制造企业可以通过SAP系统来开展供应链管理工作,该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立,也可以协同MES等信息系统共同构建全方位、全流程的信息化应用网络。制造企业要想控制供应链管理风险,还要对自身企业准确定位,充分挖掘自身优点,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互动交流。与此同时,制造企业应注意发展自身的企业文化,努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形成品牌效应。
(四)对供应链管理体制进行长远合理的规划。供应链管理风险的控制离不开供应链管理体制的建立,制造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构建一套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体制,并对其进行合理规划,为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重要基础。以龙岩卷烟厂为例,该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环境变化,有效构建了供应链管理体制,并对其实施长远合理规划,从而达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目的。供应链管理风险的控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制造企业上下的共同参与。制造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对供应链风险加强管理,与供应商之间形成了一种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并依此合理降低采购成本,实现制造企业的长远发展。此外,制造企业还必须吸纳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并实施相关培训,培养其树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为供应链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3 制造企业的供应商分类管理策略
(一)采用供应商关系组合矩阵图对供应商进行分类。据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制造企业的供应商分类管理是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方法。但是,目前国内多数制造企业对供应商基本上还是采取一视同仁的管理方法,即便有的企业认识到供应商分类管理的重要性,可是在判断供应商类别时,往往只是依靠定性的判断和主观经验,因而不能清楚地识别出不同类型的供应商,也就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一般可根据供应商的产品对公司影响力大小(包括供应商物料价值的高低和供货风险的大小),分为战略供应商、一般供应商、瓶颈供应商、辅助供应商。
(二)对各类别的供应商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根据上述对供应商的分类,制造企业可结合自己对供应商的需求实际情况分别给予评分,根据Y轴和X轴的得分在矩阵中可以找到相对应的类型,并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
总之,对于制造企业,供应商的管理是保证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在分析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行的管理措施,也是论述重点。同时,指出供应商分类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供应商的产品对公司影响力大小确定了制造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组合矩阵,并把供应商分为四类,通过评分可以定量化的确定制造企业供应商的类型,并简要说明针对不同类型的供应商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莉立.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控制探讨[J].现代商业,2012(10):162.
[2] 陈海涛.企业对于供应商的选择与战略[J].企业技术开发,2004(7).
供应链管理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企业 供应链管理 现状
在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稳步发展的今天,我国建筑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城市改造、城市扩建的需求,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经营发展中,施工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是影响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工程施工进度的重要因素。为了保障现代建筑工程施工需求,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加强供应链的管理。通过对供应链管理现状的分析、管理方法的探讨,掌握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供应链管理要点。以此为基础,优化、强化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供应链管理能力,为保障工程顺利施工、保障工程施工进度奠定基础。
一、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供应链管理工作重要性分析
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增加的今天,施工企业供应链管理工作是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影响工程建设施工进度、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工作。供应链管理工作是工程施工企业技术、施工、物料、设备、劳动力供应的管理工作,是保障施工过程中各项内容管理的重要工作。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供应链施工管理工作对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人力资源供应、物料供应、技术供应等因素都将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同时也对工程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力有着极大的影响。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点、是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体现。因此,加强建筑工程供应链管理,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工作。
二、建筑施工中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及问题的分析
(一)建筑施工中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的分析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供应链管理起步较晚,相关理论也多为国外理论。受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上下游企业经营理念影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诸多的不足。首先,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对供应链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同时缺乏完善的管理组织架构及管理体系。另外,供应链管理归属部门缺乏科学性,单纯依靠采购部进行管理影响了工程施工进度及相关施工管理工作。工程施工材料供应市场现状也使得建筑材料市场存在供大于求的局面,进而使得施工企业对材料供应缺乏足够的重视。受市场经济因素影响,多数施工企业会面临物料、劳动力缺乏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加强相关管理工作体系的建立。通过供应链管理认识的提高、管理体系的完善,提高企业供应链管理能力。
(二)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供应链管理应对措施的分析
针对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在正确认识工程施工行业现状。通过劳动力市场、物料市场、设备市场的了解,掌握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各因素供应链的实际情况,为降低供应链断裂事故奠定基础。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提高对供应链管理工作的认识。通过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立、相关岗位职责的完善,保障供应链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此基础上,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还应建立人力资源储备系统,降低人力资源供应链断裂风险。针对建筑工程施工材料供应需求,施工企业应加强采购管理工作。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中各施工材料的需求,建立多渠道采购系统。避免,单一供应渠道断裂对施工进度、施工工作的影响,降低工程建设施工风险。
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还应加强设备供应链的控制。在选择适宜施工设备供应基础上,施工企业还应建立备用设备供应体系。避免施工设备故障对工程施工的影响。例如,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应准备两套混凝土输送泵车,避免混凝土输送泵故障对浇筑施工质量的影响。通过多渠道、多方面的供应链预备体系,降低建筑工程施工风险,保障工程施工进度。
三、强化人力资源建设,预防人力资源供应链的断裂
现代企业经营发展中,人才培养、发展空间、福利待遇是保障人才稳定性的关键,是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重要内容。针对现代建筑市场现状,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通过人才储备、人才培养、薪酬体系的建立,保障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人才体系的稳定性,预防人力资源危机的发生。
四、结论
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供应链管理是提高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是降低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的关键。针对建筑工程施工行业特点,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建立供应链管理体系。针对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管理、物料管理需求,确定供应链管理的重点。以此为基础,保障建筑工程施工供应链的通畅,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供应链管理重要性范文6
1.1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因素
已有的研究表明,循环农业中的行为主体包括涉农企业、农户、政府和中介组织。但是,从供应链的角度分析,循环农业的内核是产业链延伸与生产、消费的统一,因此应将消费者纳入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体中。对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产生影响的是链内因素和链外因素的综合作用,链内行为主体包括涉农企业、农户、消费者,链外行为主体包括政府及中介组织,各行为主体参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因素见表1。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过程中,内外因素的影响作用是非常复杂的,任何单一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因素从而影响主体行为的选择,这种相互作用可以使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同时还受到反馈行为的纠正,这些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
1.2ISM模型建立
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ISM模型法利用图形这种直观的方式来描述和阐明问题,这对于理清思路、明确问题,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都极为有用。
1.2.1确定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
基于吴锴对参与循环农业主体行为的分析,并将消费者纳入其中,将表1中细分的17个因素,使用方格图分析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影响因的相互关系。,A表示方格图中行因素影响到列因素,∨表示方格图中列因素影响到行因素,X表示两因素相互影响。
1.2.2根据方格图建立可达矩阵
根据方格图建立邻接矩阵,利用Warshall算法得到可达矩阵M。Warshall算法是一种求二元关系传递闭包的高效算法,其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1)设在n个元素的有限集上关系R的关系矩阵为M(即方格图的邻接矩阵的布尔矩阵),置新矩阵。
(2)置i=1。(3)对所有j,1≤j≤n,执行如果A[j,i]=1,则对每一k=1,2,…,n,置A[j,k]A[j,k]∨A[i,k]。即当第j行第i列为1时,对第j行每个元素重新置值,取当前值与第i行的同列元素之和;否则对下一j值进行同样步骤。(4)i增1。(5)如果i≤n,则转到步骤(3),否则停止。可达矩阵表明了不同因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在矩阵M中,如果2个因素之间有着直接或递推的关系,在矩阵相应位置上规定值为1,否则为0,且默认因素对其自身有影响。
1.2.3对可达矩阵进行划分
对可达矩阵进行级间划分,就是将影响程度不同的因素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这些因素之间有一个轻重先后的框架。其步骤如下:
(1)寻找最高级要素
受要素Si影响的要素集合定义为要素Si的可达集M(Si);影响Ri的要素集合定义为要素Ri的先行集U(Si);如果M(Si)∩U(Si)=M(Si),则Si为第一级最高级要素。
(2)寻找其他各级要素
找出第一级最高级要素后,从可达矩阵中划去该级所有最高级因素所在的行和列;再从余下的可达矩阵中寻找第二级最高级因素;以此类推,可找出每一级所包含的最高级因素集。这样逐步分析就可以将不同的因素划分出层次。根据以上步骤,求出第一级最高级因素集L1={S18},在M中去掉18行和18列,依照上述方法寻找第二级最高级因素集,以此类推,得到各级最高因素集如下:L2={S5,S6,S7,S10};L3={S12};L4={S4};L5={S1,S2,S3,S11,S13,S14,S15,S8};L6={S16,S17};L7={S9}。
(3)建立解释结构模型
由按级顺序排列的可达矩阵去掉单位矩阵后,可清晰看出各因素的层次关系,以此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影响因素的ISM模型。
1.2.4结构模型分析
可直观了解到影响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和结构,这是一个具有多层递阶结构的复杂系统,影响因素主要分为3个层次: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和深层原因。直接因素主要和企业有关,包括技术水平、资金支持和经济绩效。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行为的发生与发展主要根植于系统内部,外部环境的变动和干扰归根结底只有通过系统内因才能起作用,同时内因也有主次之分。对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系统,农业企业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直接实施者,它是管理系统内因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农业企业的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自主行为直接影响到绿色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性质及发展;另一方面,只有当外因转化为内因时,整条供应链才会将环境保护因素纳入系统化、一体化的管理过程中,企业在观念、资金及技术上是否有能力对环境压力(外因)做出积极、有效的反应,也是影响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的关键。因此,企业获得技术指导和经济支持将有助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此外,经济绩效是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原动力”,将环境压力通过供应链管理转化为企业的经济绩效,实现经济与环境的良性循环,这才真正符合了链上各主体的根本利益。间接因素关系到中介组织、农户和消费者3个主体的行为。农户和消费者对绿色市场的反馈行为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行为,这些反馈行为受到认知、市场价格、市场信息、销售渠道等因素的影响。农户、消费者和企业这三者之间关键的链接点就是中介组织。中介组织可以将分散的农户、农户与企业以及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有效链接起来,并在生产、销售等环节为各方提供服务,比如知识、信息的传播、技术指导、物资采购、产品销售、资金服务、监督协调等。作为绿色供应链利益相关者中的重要一员,政府在建立规范公平的市场环境、系统有效的制度环境、公平有效的激励机制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绿色供应链上行为主体自利的存在,如果缺乏外部的规制者,仅仅是通过市场竞争行为协调各利益相关者,会导致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中环境友好的原则与目标不能实现。此外,因为负外部性的存在,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也会导致行为主体之间产生信用危机、逆向选择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政府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提供法制上的规范和保障。与此同时,政府也肩负着引导绿色消费的重任。
2影响因素的影响力分析
间接因素涉及到中介组织、农户及消费者3个行为主体,他们之间行为的协调有助于绿色供应管理的实施。该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间接影响因素重要度进行排序,以利于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政策的提出。AHP方法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决策方法,其特点是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并按照一定规则量化这些因素的重要性、影响力。
3结论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