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与健康教学重难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与健康教学重难点范文1
关键词:小学体育;加速跑;教学
小学体育加速跑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全脚掌着地”、“坐着跑”的典型错误技术动作。针对“前脚掌蹬地”这一快速跑教学重难点进行有效指导的教师不多,学生们依旧重复错误动作。细细想来,类似现象在平时体育教学中常常存在。把握不准教材和学情,抓不住教学重难点,有形无神的课堂教学需要改变。笔者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于准确提炼教材重点,在于巧妙突破教学难点,在于重视运动技能,简约体育教学。下面以《50米加速跑》为例,谈一谈自己的做法与思考。
一、把脉学情,做到多观察、勤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一堂好课始于把脉学情。把脉学情是从横向和纵向更广泛深入地了解学情。把脉学情除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年级和这一学习水平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外,还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
1.兴趣爱好
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能与教材创造性的融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敲门砖”。小学生爱听故事,易被故事情节吸引,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将技术动作教学寓于情境教学之中;小学生爱游戏,教师可以对运动技术进行游戏化改编,引导学生乐中学、学中乐,创设快乐体育课堂。
2.能力水平
根据学生运动技能水平,教师充分挖掘学生已有体育知识和技能,依循教学规律,引导学生进行旧知到新知自然地衔接与转化,避免生硬地灌输,促进学生新知识和技能的接受与消化,提高学习效率,创设高效体育课堂。
3.身体素质
发展学生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五项身体素质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清楚学生身体素质情况,课堂教学中做到有目标,有计划,科学持续地进行学生体质升级干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创设实效体育课堂。如此把脉学情,我们的体育教学将更科学,更合理。
小学生的注意力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伴随的就是热情过后的怠慢,课堂气氛的冷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活动中用游戏贯穿始终,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研究教材,做到敏于学,笃于行
要提高教学质量,就不能走马观花式的浏览教材,一些教师拿到教材浏览一遍,感觉技术动作简单,随手将教材搁置一旁,凭自己的感觉和理解进行教学设计,殊不知漏洞百出,毫不严谨,如不及时纠正就会误导学生。例如本课加速跑教学就容易忽略“前脚掌蹬地”这一教学难点;再如站立式起跑中的口令教学,“各就位”容易被粗心老师呼成“各就各位”等。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出最重要的来讲。”想一想,如果体育教师对所要教授的技术动作掌握都不熟练和细致,那么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学习的可能性就不大。
我认为新授教学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这个过程。为达到此目的,教学中我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正确的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在新课教学中,改变班级只是作为制约学生课堂行为的一种"静态的集体背景"而存在的现象,使班级、小组等学生集体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因此,在教学时,我并不急于讲解新授知识的动作要领,而是要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让学生进行自学积极地思维,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边整理、边删改、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最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正确的动作要领,使学生在充满热烈探讨的交谈气氛中和积极参与思维的过程中,自然的掌握了新授知识的内容。如我在新授"快速跑"内容时,场地安排是方块站队,在带着学生来到布置好的场地前时,用直问与曲问相结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进入学习角色;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再用重问与轻问相互交替的方法,来抓住重点、引出关键问题,使学生能分清主次;最后再运用近问与远问的相互配合,把知识和技能进行纵向连贯。不仅促进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思维、公平竞争、彼此交流的活动过程,而且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评价能力等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象;同时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堂好课,必定是“绝知此事要躬行”,即教师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亲身反复地实践技术动作并不断思考,最终找出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做到简约而不简单
体育与健康教学重难点范文2
关键词:运动技术;案例分析;技能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09-0022-03
体育课堂运动技术教法实施技能是体育教师教学技能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也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技能,其中包含了教师教法安排与实施技能、学生学练法安排与实施技能。在讨论该教学技能时,首先涉及了理论层面某些概念的混淆,如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法与学法,教学步骤与练习步骤等;其次涉及了教学实践层面运动技术教法与学法实施之间的混淆。本文通过实例与分析,探讨体育教师课堂运动技术教法实施技能的问题与技能发展建议。
一、运动技术教法实施案例
地点:×××田径场
时间:2011年×月×日
授课教师:黄××
教学内容:蹲踞式跳远
教学单元:第2次课,共5次课
教学对象:初一学生(男女混合班共50人)
教学重难点:重点——空中姿势;难点——助跑与起跳结合
教学目标:
(1)运用游戏法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了解蹲踞式跳远技术的基础上,乐于参与各项练习,提高学生的参与态度。
(2)通过本课教学,使80%左右的学生掌握蹲踞式跳远的动作技术。
(3)加强合作学习,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与心理健康水平。
(4)发展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与身体技巧。
主要教法:
(1)复习助跑练习(由慢到快)。(3分钟)
(2)复习滚动式原地起跳练习、滚动式助跑起跳练习。(3分钟)
(3)复习腾空步练习。(3分钟)
(4)学习空中动作:高处跳下做空中动作、3-5步助跑起跳做空中动作、3-5步助跑起跳越过一定高度做空中动作。(21分钟)
(5)素质练习:蛙跳。(2分钟)
二、运动技术教法实施技能研判与分析
(一)教法实施技能研判
该教师在教案中提供了较为完整的课堂教学信息:教学内容、授课教师、授课学生、单元课次、授课时间等。从基础上,确定了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安排了“教法”,是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说明该教师基本了解体育课堂教学的流程与步骤、内容与方法,对于完成课堂教学过程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理论层面与实践操作水平上的问题,影响了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问题分析
1.教法实施与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的衔接问题
运动技术教法安排与实施存在着一个如何处理体育课堂重要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问题,为什么要安排与实施教法,其主要的目的是解决“课堂教学问题”,从而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因此,不同的课堂教学问题、不同的课堂教学目标,安排的教法是各异的。那么本课的教学问题是什么?从案例来看,要解决的教学重点问题是“空中腾空动作”,而这个教学问题是从何而来?从理论层面分析,课堂教学问题就是教学重点,而教学重点应根据教材的性质、教材的重点、本课的课次、学生前期基础等因素综合考虑而定。首先,蹲踞式跳远教学内容来自于田径教材,它主要是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从单元教学角度来看,蹲踞式跳远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环节组成,这四个环节的主要目的为:助跑技术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水平速度;起跳技术的目的是把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最后合成一个向前上方的速度,这个速度决定了跳跃的远度;而腾空技术的目的是采用合理的方式使学生的身体尽量前伸,以达到最大的远度;落地技术的目的是使学生的身体得到一定的缓冲,防止身体受伤、防止身体后倒影响远度。因此,在几个环节中,起跳技术是蹲踞式跳远单元教学的重点。但这只是单元教学层面的重点,并不是课堂教学重点。课堂教学也有其教学重点,这个教学重点与单元教学重点可能是一致的,但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一致的,因为课次不同,教学重点也不尽相同。就本课次而言,属于单元教学共5课次中的第2次课,那么第2次课的重点是什么呢?这是必须考虑而且明确的问题,从单元教学角度考虑,第2次课应该安排“起跳技术”,即助跑与起跳的有机结合技术。但问题是,“起跳技术”还是过于抽象,教师难以观察与评价,如无法仔细观察与评价学生是否采用滚动式起跳、最后一步是否快速起跳等细节,教师是无法运用肉眼观察和评判的。因此,必须转换角度,运用可观察指标来判断学生的“起跳技术”,根据这个思路,笔者认为宜用“腾空步”的效果来判断“起跳技术”水平,其原因有二:一是“腾空步”的效果可以被教师观察;二是“腾空步”与起跳技术存在因果相关性,即如果学生腾空步做得很好,那么其起跳技术必然很完整。这样,我们就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指向了“腾空步”的效果,进一步追问与细化,本课的教学重点拟定为:“腾空时间与高度。”
根据该课堂教学重点,我们就可以相对容易地把运动技能目标确定下来,即加上“条件”“程度”与“范围”:条件——“在踏跳板的协助下”;程度——“获得较为明显的腾空时间与高度”;范围——学生成功的比例达多少。把这几个内容集合起来,运动技能目标就是:使15%的学生获得腾空步“明显的腾空时间与高度”、70%的学生获得腾空步“较为明显的腾空时间与高度”、15%的学生初步体验腾空步的“腾空时间与高度”。
在寻找课堂教学重点、制定课堂教学目标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安排合理的教法,即安排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运动技术教法与课堂教学重难点、课堂教学目标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没有课堂教学重点与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就失去了意义。
2.教学重难点与教学目标的合理性问题
从本课呈现的教学重难点来看,有几个不合理之处:一是“空中姿势”安排在第二次太早;二是重点——“空中姿势”与难点——“助跑与起跳结合”不统一,不是处于同一个层面上,“难点”应该与“重点”相对应,“难点”是学生学习“重点”时比较困难的几个点。
从本课呈现的教学目标来看,几个不合理之处表现在:(1)运动技能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80%左右学生掌握蹲踞式跳远的动作技术”太抽象,不够具体化。(2)运动参与目标“运用游戏法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了解蹲踞式跳远技术的基础上,乐于参与各项练习,提高学生的参与态度”没有相应的“游戏”教法支撑;(3)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加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与心理健康水平”显得很空洞,也没有相应的“合作学习”学法作为支撑。体能目标“发展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与身体技巧”缺乏与“蹲踞式跳远”所要求的基本素质的一致性。
3.教法(教与学法)安排合理性问题
从教育学理论分析,教学方法包括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即通常所指的“教法”与“学法”,但在教学实践中,单独的“教法”与“学法”是不存在的,因为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双边活动,教师在教的同时,学生必然在学。如教师在讲解课堂内容时,学生一定是在听讲,没有学生的听讲,教师的讲解也就失去了意义。同样,学生的学法也与教师息息相关,如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与参与,那么就会变成“放羊式”教学,因此,教法与学法是相对应的。从学理上分析,教法主要有讲解法、动作示范法、直观演示法、完整与分解法、游戏与竞赛法等,而学法应有观察法、练习法、提问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自主学习法等。从本课呈现的“教法”来看,首先该教师没有提供相应的教法,说明该教案有一定的欠缺;其次,本课所呈现的“教法”主要呈现了学生学法中的“练习方法”,即把一些练习方法组合起来形成了具有一定逻辑的练习步骤;第三,学生的练习方法安排不够合理,主要的问题是:第2次课应以练习腾空步为主,不应过早进行空中姿势的练习。因为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是整个跳远技术的关键;第四,在安排学练法时,没有与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考虑,按本课教学目标的提示,教法中应安排“游戏法”与“合作学习法”,但这“两个教法”却没有在之后的教法步骤中体现,进一步说明该课堂教学目标空洞乏力。
三、运动技术教法实施技能发展建议
(一)在理论层面上提高“教法”认知水平
第一,厘清“教法”的几个概念及其关系。即教法、学法、练习法与教学步骤、练习步骤之间的关系。首先,教学方法可一分为二:教法与学法。教法主要针对教师的教,学法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但教法与学法是体育教学过程同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其次,练习法是学法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具体细节,此处所言的练习法特指由身体直接参与的练习法,这也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本质的特征之一。根据以上思路,教学步骤应一分为二:教法步骤与学法步骤,所谓教法步骤就是按上课的流程,把教师的教法按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有时并不是按时间序列进行排列的,排列的目的在于使课堂教学设计更为清晰。而学法步骤主要由学生的学法与练法组合而成,通常我们用数个身体练习法排列起来构成练习步骤。
第二,用系统论的角度考虑“教法”问题。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要用系统论的方法进行思考,要把课堂教学设计的几个重要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即把教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评价等联系起来。结合体育课程角度分析,“目标引领内容”是体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但它只是一个宏观性的指导思想,在落实到具体的某一节课上,我们更多考虑的是先有教材,再定目标,这与课程标准的理念并不冲突。从课堂教学逻辑关系分析,首先,教材分析表明的是该教材教学单元的技术环节、技术重难点等;其次,学情分析表明的是学生的前期学习基础与身体素质;因此,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是制定某课教学重难点的两个基础条件;第三,根据课堂教学重难点确定运动技术教学目标,加之心理、社会适应、体能方面的要求,共同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第四,教法是解决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论;第五,课堂教学评价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成度进行最后评判。
总之,教法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它的主要目的是解决课堂教学重难点、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而教学评价是检验“教法”实施效果的最后一个环节。
(二)认真钻研教材,提高“教法”实效性
体育教师对于教材有不同的理解,这主要是由不同的运动实践经验、教学经验造成的,有的教师善于思考,经常会发现教学问题并进行反思;而有的教师却视而不见、马马虎虎,不同的教学态度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媒介,教法是课堂教学的方法论,教法运用得当,学生就会加速学习与掌握教材,反之,学生学习与掌握教材就很缓慢,这是一个教学有效性问题,也是防止教学低水平重复现象的有效路径之一。因此,体育教师应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搞好教学本职工作。而认真钻研教材,提高教法的实效性是体育教师良好职业素质的体现。
体育与健康教学重难点范文3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体育教学 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已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更加体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构建起了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更好的开展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体育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应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具体动作的直观认识,形成动作完整概念,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充分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运动技术要领,接收更多有关的知识。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直观性有利于小学体育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在以往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教学中,抽象的知识往往以语言描述为主,即使使用一些挂图、模型等直观手段也显得较为呆板。多媒体课件可利用二维、三维等空间的设计,全方位地剖析难点,化难为易,使看不见,摸不着的生理现象变得生动形象,加快了学习速度,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因此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它能有效的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是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小学生的直视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条件。例如:跳远教学,过去我们采用“讲解+示范”的形式讲授,以讲解为主、示范为辅。虽然讲解能强调重点,但在示范时,由于示范动作瞬间完成,学生根本不能看清其过程。如果我们利用室内课时间,将“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过程用电教媒体演示出来,就能化动为静,化抽象为形象,增强小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演示之前,可让小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如跳远有哪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有哪些注意点等,请学生看完后回答。这样既能抓住重点,又容易突破难点。这样教学,既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又能帮助小学生建立起协调配合的概念。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的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多媒体这一新生事物在学生的眼中是新鲜好奇的象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实质上是给学生一种新异的刺激,目的在于诱导学生对新异刺激的探究反射,换句话说,就是采用新颖的教法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篮球基础配合前,我先带领学生去多媒体教室观看一段大型的篮球比赛以及球员们一些优秀的配合动作和步伐,这样,同学们的兴趣就一下被激发起来了。我们都知道小孩子的表现欲比较强,每个人都想把看到的动作模仿下来并表演给其他同学看。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笔者还设计了一个篮球基础配合课件,利用声音、图像、动画来表现篮球基础配合的全过程,比较形象的展现了篮球基础配合的动作要点、动作方法、移动路线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使学生快速的掌握此项技术。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方法,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克服了过去老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既符合小学生的求知欲、求新的心理特点,又能创设比较好的情境和情绪体验,引起并保持小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小学体育教材中跨越式跳高的教学中,怎样才能吸引小学生?通过上网下载几位获得世界冠军的跳高运动员整个跨越式跳高动作的完整过程,用在导入课前先给学生放映展示,同学们看到优美的动作,不禁摩拳擦掌,情绪兴奋,禁不住赞叹起来,再配上飘逸的慢动作示范,加上教师的导语配合,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运用多媒体,把涉及的重点内容的有关课件展示出来,既能起到让学生领会动作的作用,又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从中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小学生积极投入体育课教学中。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体育与健康教学重难点范文4
摘 要: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身体反应、心理反应的共同体现;是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认知、体验、反馈的过程;是学生调整动机强度与心理负荷,操作实施,达成目标的过程。这一过程所形成的系统,是由心理活动进行整合,再由肢体动作显示出来的,其整合程度直接影响到显示的效果。这一过程中,心理因素至关重要,它与教学的重点、难点一样不容忽视。因此,笔者将那些对练习产生负面影响的心理情绪归纳为“教学节点”。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教学节点,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也能更高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教学节点;心理反应;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6.000
一、“教学节点”的提出
节点,是指在装修构造中,那些以一种或多种材料组合并通过某种造型所形成的连接点。
解析体育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身体反应、心理反应的共同体现;是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认知、体验、反馈的过程;是学生调整动机强度与心理负荷,操作实施,达成目标的过程。这一过程所形成的系统,是由心理活动进行整合,再由肢体动作显示出来的,其整合程度直接影响到显示的效果。这一过程中,心理因素至关重要,它与教学的重点、难点一样不容忽视。因此,笔者将那些对练习产生负面影响的心理情绪归纳为“教学节点”。
二、“教学节点”的表现
从学生角度出发,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原有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运动经历、性格倾向、兴趣爱好、集体的影响、上一阶段掌握学习内容的程度、考核成绩、新学项目(项目特点、重点、难点)、教师的引导与激发、教学手段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学习效果(甚至会对后续体育学习、健身意识、终身体育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1.身体素质良好、心理素质良好且有一定运动经历、学习兴趣的学生,在教师简单的动员后,即可“开门见山”,经过正常的周期性学习,就能较好的掌握所学,突破重点、难点,顺利通过考核。这批学生通常作为榜样、正确动作示范者出现在课堂上,积极性高、敢于展示、成绩突出。
2.身体素质一般,心理素质较好,在体育运动方面,有参与的愿望且愿意尝试的学生,通常需要教师积极、适时的引导——多鼓励、多表扬、多体验、多对比,方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成绩。但不能忽视的是,这部分学生中也存在着心理素质较薄弱,情绪起伏波动较大,进而影响学习效果的现象。
上述两种学生一般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
(1)哈,新内容,有意思;
(2)有挑战性,刺激;
(3)难度加大了,我试试看;
(4)没人敢做,我来;
(5)老师和同学们做的真好,我要好好学;
(6)要考核了,我一定能考的不错。。。
3.然而,对于身体素质不理想、心理素质(畏难、意志力较弱、不敢展示自我、怕失败)、性格内向或缺乏运动经历及学习兴趣的学生来说,重点、难点、考核甚至是学习内容的本身,都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通常,此类学生往往会被老师,同学们忽视,他们通常会“硬着头皮”顺大溜,躲避练习、一旦被逼无奈需要展示时,会退怯,易被笑话(正误对比时,学生内心产生的赞扬与否定的对比效应),考核成绩往往不理想或不能达标。因此而逐渐丧失学习积极性,自信心、自尊心也将受到极大的挫伤。
通常他们会有下列心理反应,即教学节点:
(1)没意思,还要学;
(2)新内容啊!我没接触过;
(3)这么难,我学不会;
(4)难度又加大了,这次我真不行了;
(5)都比我厉害,我不做了,丢人;
(6)要达标啊,我肯定过不了。
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技能学习的重、难点会在上述不良情绪状态下被“遮蔽”,或被无限放大。学生在心理上会更加关注自身的心理平衡,而忽视当堂的重、难点。这也是出于对自己心理安全的一种自我保护。
三、“教学节点”理论分析
教学节点的出现,是学生所产生的上述不良情绪状态或者是心理上的不平衡,主要是因为——主体现有的心理能力储备、心理调配程度不能达到克服重、难点所需要的动机强度,或是不能以一定的、积极的水平状态来支持主体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原有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性格倾向等诸多因素都会使其对项目的重、难点的认知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处于相对弱势的学生——教学节点出现后,项目的重、难点将会被放大或忽视。学生的注意力将出于“自我保护”转移到——如何平衡个体的心理状态上来。原有的心理稳态(课前)将被打破(由无法实现的任务目标所引起)。学生势必会耗费过多的心理能量来重构心理稳态。
节点,学生会出现畏难、担心、消极、怯懦、逃避等情绪。原本生动活泼、积极向上、健身健心的体育活动,正是由于节点的出现变得索然无味甚至是“可怕”。
直面此问题,课堂教学中,师生需共同合作掌握的动作技能重点,克服难点。同时,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那个我”的准确把握与克服,即节点的有效处理。教师除了使学生掌握重、克服难点,更应当关注学生在项目学习各阶段遇到的“节点”。只有做好克服教学节点的准备,才能更准确的掌握学情,在教学中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四、应对教学节点的建议
1.常规体育课堂教学中,运动技能的学习,教师在因材施教的原则下,分析教材及学情,紧扣重、难点进行教学。然而,在“有的放矢”的备课前提下,统一的重点、难点、考核标准又将存在各种差异的学生拉回到“同一起跑线”。原有的千差万别,将在统一的标准下“一视同仁”。教学节点的出现将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
2.教学节点效应在训练初期尤为突出。处于动作泛化阶段的学生,不论在心理准备和在体能支配上都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在该阶段教师应格外关注节点的出现、特点及其程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巩固提高阶段学生学习兴趣将因难度的加大而渐渐淡化,随之而来的是同学间对比的日益明显、考核的临近,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逐渐加大,课堂上的情绪变化极其微妙。本阶段,必要的沟通交流与不良情绪的疏导应及时介入,在保证练习质量的基础上,逐渐提高练习次数。同时,不单纯的以考核成绩对学生进行比较,多鼓励,多发现亮点。
3.值得关注的是教学节点的出现,不单纯的体现在少部分相对较弱的学生中,对于那些素质优秀的学生来说,在巩固提高及自动化阶段,也将遇到“高原期”阶段的教学节点,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显得尤为重要。
五.小结
教学节点的出现要求教师不论学生运动水平如何,都要对学生当前的运动能力、可能的运动潜力、学习特点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拟定的课堂教学计划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不能忽略学生的运动经历、能力以及生理、心理特征。更不能完全套用某些优秀的训练课程,而不忽视学生在生理或心理上还不具备所需的身体素质、生理基础或心理技巧。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综合了解学生制定出符合学生的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
[1]Tudr O.Bompa著.李少丹,李艳翎 译.周期——训练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2]谢慧松 主编.田径教学文件的制定与范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3]刘致勇,朱立新.运动技能学[M].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9.
[4] Phillip L.Rice著.石林等译.压力与健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5]张雅云.体育与健康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马展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7]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8] 郭念峰主编.心理咨询师(上下册)[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体育与健康教学重难点范文5
摘 要:从镇江市润州区中小学体育教育现实出发,总结青年体育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所体现出来的功利性、盲目性和投机性,同时从正确树立教师的价值观、人生观,如何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合理规划人生和踏实求学四个方面,提出要加强青年体育教师的自主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师;四会;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3.023
由厦门市教育局、厦门市总工会举办厦门市第三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于2014年4月圆满结束了。笔者作为参加首届教学技能大赛的选手及作为本届评委,对初中十五名体育选手四个比赛项目的现场评分与观摩,有了全程的关注与审视。相比前两届教学技能大赛,第三届的教学技能大赛除了保留学科技能、片断教学两个环节之外,新增了教学研究和评课这两个比赛环节。回想当年参赛的全部和今年观摩打分此次教学技能比赛的过程,笔者深刻认识到初中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看到了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趋势。
本次技能大赛的项目设置和评分方法,反映出体育教师应该具备会研、会看、会说、会做四个方面的技能,进一步从教学实际操作的具体项目上来看,通过归纳,其中“会研”反映在教学研究中能否规范撰写课题设计技能;“会说”反映在片断教学中模拟教学组织驾驭技能;“会看”反映在看课评课中看出门道评出关键技能;“会做”反映在学科技能中熟练操作专项运动技能。具体分析如下:
一、会研——教学研究,规范撰写课题设计技能
1、现状分析
这对于体育教师是一个新而又薄弱的环节。这个项目的推出有利于体育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从选手的答题可以看出整体水平不高,只有两三个选手比较规范地将课题格式填写清楚。而就提供的素材可以看出,选手们对于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概况与评述中只会很干巴巴地大段引用素材,不会灵活变通与动作积累的知识,说明平时对这方面的研究与积累较少。
2、存在问题
从选题上:整体上说具有很浓的论文模式。主题是《保护与帮助如何区别对待》,但很多老师的设计不完整,大、虚,平时积累不够。比如伪命题目:《某某中学开展体操技巧课的可行性研究》,体操技巧课作为必修或选修教材,还用得着进行可行性研究吗?离题目《软器械的运用对提高课堂有效性分析》,且不说选题的对错,就它偏离了所提供的“保护与帮助”这个素材就无法得高分。套题目《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初中体育教学保护与帮助策略探究》,是完全套用“有效教学”理论,它适用于所有课题,全文均是“有效教学”理论,却没有跟初中体育有关的内容,也即无研究目的、无研究内容、无研究结果的套题。较为新颖题目《初中体育小骨干对课堂教学安全作用的实践与研究》。
从研究计划上,对时间跨度设定不清楚,一般是以年度为单位,可以一年、二年等,不是微课题,它也要至少一学期。但选手上交计划有的是七个月,有的时间甚至是倒计时,也即从现在开始研究,回到过去2013年。
课题研究成果:许多人将实践开题报告、实施方案等列入阶段成果。分不清楚什么是阶段成果及最终成果,也不明确每一阶段所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
3、对策研究
选题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选取。那些迫切需要解决的,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重点、难点、热点的问题。新颖性,有独到之处的课题,言人之所未言。对那些已成定论,或已经探讨很深的问题,就不一定从中选题了。实用性,讲实效有实用价值。选题适中,包括难度适中和范围适中,不能贪大求全,研究的面不要过大。
从课题的论证上分析,对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概况、评述,要来源于所给材料又不能局限于此,要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了解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教育研究概况,对相关研究要心里有数,了解别人研究到什么程度了。这样,可以借鉴别人的长处,避免重复人家的研究思路,同时,也能使自己的研究站在别人的基础上进行,比别人高一个层次。
在制定研究计划中,明确该课题研究要分几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的时间,进行什么方面、什么程度的研究,由谁来承担研究,成果是什么,最后的研究成果是什么等,整个研究的思路要清晰、指向性要强。
二、会说——片断教学,模拟教学组织驾驭技能
1、现状分析
本次选题是《跨越式跳高》。这个项目作为厦门体育的一个优势项目,强项,整体水平较好。由于比赛没有时间提示,有3人超时,一人不够时(不到8分钟),这都是属于扣分范围的,这说明选手对于时间的把控不够精准,或心存依赖会倒计时提示。
2、存在问题
片断教学主要是考察参赛教师讲解、示范、组织教学的综合技能。教学内容讲述不清,在对学生讲述本课内容时,应点明清楚,具体到到本单元第几课次,因为不同课次其教学内容与重难点是完全不一样的。基本部分中讲述各练习步骤不清晰,只有一个选手进行第几项练习。评委不知练习什么内容,就分组之类的。重难点不是很明确。包括练习次数,很少有选手说练习几次。调动队伍的方法不是随便凌空升降,一会在这,一会在那,在哪个场地分组练习,没有过渡或说明。对于体育骨干的表扬不多,似乎是应该的。尤其是对小组长的表扬少了些,忽视体育骨干的作用。
选手在教态上,眼光应该面对评委。示范时,一些选手甚至背对评委示范。一般以左脚(或右边)起跳为例,不要一会左脚起跳,一会右脚起跳,会造成混乱。教师示范时实步与虚步分不清楚。有练习三步起跳(或五步或七步),应该是实步。空中起跳那一步不算,最简单的记忆法如上步起跳(是实步一步加上起跳)。这与篮球三步上篮动作不一样,它是地上两步加空中一步腾空。
体育规范术语没有规范使用:比如“这一步跑大步了”;“1、2排让一点,来看教师示范”;“排头的注意了,后面的也注意了”;“用力什么”——说不出来,就用什么替代。包括对各个小组展示的评价,或纠错时,言语单一,用词单调,如“好;对;掌声鼓励等”。没有点出要旨:存在问题及纠错。没有学生自我体会,展示的动作有何不一样。选手评价时不敢直视评委,盯角落。其实我们知道这样做是选手为了体现分组分地练习不同方位。其实这种情况只要用手势与言语来表示不同的方位与级别,便可以中间场地继续片断教学。此时可以结合本课的重难点进行阐述与强调。
3、对策研究
片断教学应突出重点部分。开始部分与结束可以简单带过。要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包括几个环节:教师怎样导入课;教学内容分几步走;教师激励语言运用和手势动作运用;教师说出并做出示范动作,指明重、难点;怎样安排小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与锻炼;学生学习评价;学练效果等。
教学中示范动作要正确,使用的体育术语要规范。教态自然面带微笑,把握时间。板书设计要简洁大方,不宜太多,也不可或缺。为体现体育特点,除了常规的课题、教学组织、学练手段外,还应该加上体育简笔画,使动作更形象生动。
三、会看——看课评课,看出门道评出关键技能
1、现状分析
本届选定主题为《篮球行进间传球》。评课是最考验教师基本功的素质,一些选手反映时间不够,这就要求选手做好时间把握,边听边记录要点。具体结合本课实例围绕《课程标准》的理念及教学规律分析不够到位,有些套用格式化。有的教师能够看出明显的优缺点,有的教师看出了较为隐藏的优缺点。另外,有些教师只看出了优缺点,但原因分析不到位;有些教师既能看出优缺点,又能分析原因,还能为缺点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这种不同层次的看课、评课水平,说明一线教师的能力是有一定差异性的。但一线教师需要会看课、会评课,这样将对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2、存在问题
评参赛选手的评课报告时,根据参赛教师所找到的优缺点的数量和准确性、缘由的充分性、改建措施的有效性等三个方面综合。从规范格式上,大多数选手要求能够结合本课特点阐述本课亮点和优点以及本课不足与改进建议。从卷面上看,较多的选手钢笔字写得很差,需要苦练钢笔字。一些选手说的是套话,没有结合本课实际采用的方法,阐述不具体,讲不到点子上。亮点阐述不够,提出本课不足后没有改进建议。有一人画练习行进示意图。以本课为例:没有分层教学,人人一样的运动量;运动后直接下蹲听教师讲解,不利于放松,也不符合运动规律;图示小没派上用场,尤其是画运动路线图。部分选手没有抓住本课的要旨。
3、对策研究
从总体上应该在教学目标上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特点,能够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完成的。从教学现象分析,重点要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了自主学习;是否在老师与同伴的引导下有序地进行了合作学习;是否采用了探究的方法。教师在练习实践中时是否注重了个体差异;是否关注了差生;是否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从教学效果分析,重点要看当堂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要看是少数学生会了还是包括差生在内的学生都会了;要看是仅仅学会了知识与技能还是又有了知识与技能的延伸和拓展。
四、会做——学科技能,熟练操作专项运动技能
技能比赛项目范围有二,一是田径类跑的专门性练习:小步跑10米接高抬腿跑10米,反身,后蹬跑20米。二是队列练习:先做原地队列练习4-6个动作,接着做行进间队列练习2个动作。
1、现状分析
整体上说,选手们大都口令响亮,相对较紧张。自报家门不规范,比如有的喊“报告”、有的说“现在展示的是什么项目”,有的举手示意。
2、存在问题
队列练习中,按我们体操动作要求是要回到起点,这类选手很少。这说明选手组织动作设计不够周密,不美观,步子长短不一。动令与静令的结合与转换不合节拍。向左转走错成向右转弯。教师自身的队列练习很少用,只靠大学体操课仅存的老本在维护着,许多的新教师对于体操“向左转走”动作不明确,动令与静令的结合与转换没有节拍。
小步跑示范中,部分选手弹性不足,各关节紧张与僵硬,后蹬腿不直,摆臂不规范。高抬腿跑时有的坐着跑。后蹬跑后扒动作不明显。田径做为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个选手的基本功,这是学好其他项目的重要基础。
3、对策研究
体育教师学科技能,重点考察动作规范性与正确性、身体的协调性、连接动作的流畅性、动作的力度与幅度、动作节奏感与表现力等,这不仅需要要教师要有良好的素质功底,还要在平时不断的保持与提高中完成。
五、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应该具备会研、会看、会说、会做四个方面的技能,其中“会研”反映在教学研究中能否规范撰写课题设计技能;“会说”反映在片断教学中模拟教学组织驾驭技能;“会看”反映在看课评课中看出门道评出关键技能;“会做”反映在学科技能中熟练操作专项运动技能。基于此,会研、会看、会说、会做是体育教师有效把握体育教学应具备的关键技能。
参考文献:
[1] 庄弼. 从转变理念到教学技能的提升体育教学 [J].体育教学,2011(12).
[2] 邵伟德. 论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技能的问题与应对[J].体育教学,2012(2).
体育与健康教学重难点范文6
关键词:“说”;教学;实践和研究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比较重视学生运动、练习,认为学生的运动是掌握和记住动作技能的最好方式,从而忽略了“说”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所以,在体育课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多运动,还要让学生多说,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消化上课内容。
一、“说”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记忆学习内容,起到优化作用
体育教学中很多内容是以专业术语来表述的,对于小学生准确记住教学内容比较困难。在教师没有明确要学生记忆的情况下,交流本课学习内容时,学生往往不能准确说出所学内容。
2.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重难点,起到强化作用
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于一些教学重难点常常很难突破,比如,蹲踞式跳远的三个关节助跑、踏跳、落地,学生比较难以掌握。因为教师的讲解示范,只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一个大概的印象,而到学生做练习的时候,由于无法在短时间内吸收教学重难点,就会导致学生技术动作掌握不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妨让学生说一说教学的环节和各个环节的重难点。先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概念,再让他们进行反复练习,对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有着很好的作用。
3.有利于学生对动作过程更加清晰明确,起到分化作用
在进行体育教学中,很多时候要采用分段式教学方式,就是把一个动作分成几个动作来进行教学。比如,我们在上一、三步跳高教学时,常常把这一技术动作分成助跑、踏跳、落地三个环节,这对学生理解动作有很大帮助。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教师单单让学生记住助跑、踏跳、落地三个环节并进行练习的效果要差于让学生边说三个环节边练习。当然,这三个环节教师要事先向学生明确,用数字1、2、3、跳跳来代替,这样既简洁又清晰,学生说起来也朗朗上口,使学生说到相应的数字就做相应的动作,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技术动作。
4.有利于学生深入体验,谈出感受,具有人性化作用
评价一节体育课好坏,不光要看整节课运动的强度和密度,还要看学生的愉悦度和兴趣度。教师掌握学生的愉悦度和兴趣度,除了通过观察以外,交流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让学生说说今天学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喜不喜欢上课内容,对教师上课有什么要求等,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信息,并且便于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因材施教。同时,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也让师生之间感情融洽,使课堂更具人性化。
二、要让学生多“说”,但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
1.教师要把握总体,引导学生说得精炼
体育课相对于语、数、英等文化课,重视的是学生的实践,强调“动”的能力,讲究“动”的技术。首先,如果教师让学生一直说,压缩学生活动的时间,那么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体育课也就变了味道。因此,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得精炼,不要拖泥带水。可以让学生采用:一句话概括、两个字定义、三个字形容等方式,先把学生的“说”限定在预设的范围内,这样就能很好的节约时间,让学生更多的运动。其次,教师在让学生“说”时,也要讲究一个“精”字,如,突破教学重难点时,可让学生“说一说”,在强调学生记住动作名称时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
2.教师要择机而动,让学生的说变得巧妙
在让学生“说”的时候,教师要掌握一个“巧”字,要适时而动,灵活应用。比如说,看到学生在练习时,有些动作偏离了教学目标,就可以让学生停下来,说一说技术动作的重、难点;发现学生有些开小差了,就让学生说说练习动作有何意义;看到学生队伍不怎么好了,就可以让学生说说排队的要求(静、齐、快)。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说”一下,不仅能巩固、提高学生学习技术动作的效率和质量,还能让学生通过“说”这一环节,主动认识学习的意义,自觉地去改正错误之处,从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3.教师要目光放远,让学生说得多
让学生“说”得“多”,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话多,而是要让学生说出体育课的特点――专业术语要多。体卫艺学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专用术语多,体育课尤甚。比如说:小步跑、后蹬跑、高抬腿跑、低头含胸等等。这些专用术语都比较精炼,能减化学生描述的时间。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说专用术语,不光要会说、多说,而且要熟悉掌握,以便随时能够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