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范文1
【关键词】人力资源;区域经济
一、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
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向人们清晰地展现出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依次递进规律。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区域竞争优势的形成,将更多的来源于区域内的企业文化等以人力资源为载体的激励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由于内在的基础差异会随着显现和扩大,对各地区发展水平、企业态势、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的差异产生影响。区域经济得以发展的前提,就在于区域内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这种合理配置包括很多方面,不仅是指各类自然资源、公共设施、配套政策、投资环境、产业链条等等这些所谓“硬件”,而且包括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等等这些“软件”,并且越来越多的发展时间正在日渐表明――这些“软件”的重要性逐步上升,正引起广泛关注。
在区域经济达到一种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之后,会出现一种现象是上列“硬件”对区域经济的边际效用逐渐弱化,或者逐渐递减。此时的区域经济往往会陷入所谓“囚徒困境”――区域经济内部各个行政主体或者构成要素,都对整个经济圈进一步的扩充发展充满期待、跃跃欲试,而在制定区域经济具体发展规划的时候,这些区域经济行政主体或者构成要素往往最后放弃或者忽略考虑其他区域经济的利益,而选择对各自区域最有利的策略。这种状况的出现甚至会阻碍区域经济科学化可持续之路。
二、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模型
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yit=αit+xitβit+εiti=1,2,…,Nt=1,2,…,T
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范文2
摘要:我国水利风景资源的开发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并不能与景区的快速发展完全同步。本文论述了我国水利风景资源开发保护与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了完善水利风景资源开发保护的建议以及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水利风景区;现状;问题;建议
1. 前言
水利工程是水利风景区的重要基础,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水利风景区的整体规划与运营。在水利工程基础上结合相关风景资源及环境可构建出综合型旅游区域从而供游人进行观光活动,同时也可进行休闲娱乐活动。上世纪80年代初,水管单位着手开发水利风景区并取得一定成效。截止2012年,水利景区已发展到518个国家级风景区,上千个省级及一般风景区。在相关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于2020年之前应达到1000家上下。当然完成上述过程需要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在水利风景区资源不断完善开发过程中,对于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经济及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一些景区也带来不容忽视的问题。
2. 水利风景区资源及水利风景区的现状
水利资源现正以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和水利生态环境平衡为前提,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开发。在水利工程规划或新建之时,注重环境保护,把生态景观设计植入其中。将水利风景区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相结合,将旅游产品不断丰富,实现水利风景区的规模效益。水利风景区的管理不断加强,同时通过成立专门机构,强化进取服务质量,许多风景区还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针对性地进行广告宣传,提高景区的知名度。
3. 水利风景资源开发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水利风景资源开发保护的问题
经历数十年水利风景资源开发利用的经验,景区的开发规划让水利风景区从思想和良性循环上做到全面可持续发展;同时与水利工程的建设相结合,节省投资,各个景区都能高效、有序的规划、建设。然而目前水利风景区存在突出的问题是:景区雷同现象严重,新开发的水利风景区形式单一、缺乏特色,使得游客“窥一斑可知全豹”;其二则是水利风景资源的盲目开发、过度开发、管理不善,致使一些水库水体遭受污染,加重了水库的病害;对河湖、湿地的过度开发,造成水质下降,湿地面积缩小,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现目前还在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开发,是严重缺乏可持续性的。
3.2水利风景资源开发保护的建议
3.2.1水利风景资源的调研及评价
风景资源是风景区开发的依托和根本,是其内在品质的基础,在景区开发前,应做好深入的调研工作,从而获得风景区开发决策的依据。
相对于其他类型景区水利风景资源构成较为复杂,其核心价值体现与其密度性、整体质量以及多样性方面,因此在对景观评价过程中需对水域风景构成进行细致分析,同时还要结合工程景观以及周边人文景观进行综合考评。其次要把握风景中的美感、文化底蕴以及景观的功能性从而全面、客观地将其开发价值反映出来。在多元化因素作用下应科学、合理审视开发目标,以规范化方向去进行价值发掘,且不能随意、盲目操作。
3.2.2水利风景资源开发中注重文化的作用
景观和文化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只有景观与文化相得益彰才能使景观得于延续。景观是水文化的具体体现,通过景观可更为直接地将文化这种抽象性艺术表现出来,同时景观的多样化呈现也使得景观区整体结构更富有层次化,其内涵也得到了扩充。水文化需要载体才能彰显,而景观正是良好的载体。为了让载体更具表达张力就需要保持选材与主体以及周围环境相呼应,将特征性元素反应出来。以和谐为导向,以水文化反映出“天人合一”的思想,让人与自然保持协调,以此来突出人与环境的亲和力。在水利风景区的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水利风景区。缺乏文化要素的景观就是缺乏生命意义的景观。
3.2.3 科学创新的方法规划水利景区
风景资源不仅仅依赖于自然的景观,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赏者的主观评定,相对于自然资源,景观较难通过客观、定量的方法进行评价;随着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推广,使得风景资源评价和规划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从感性到理性、从孤立性到系统性、从定性化到定量化不断演进发展。大量的数学方法和基础理论不断应用可以选择最佳的区域和类型配置,体现通用性、灵活性和包容性,同时完善水利工程形象及局部构造,丰富景观细节的表现力,达到自然风景和人工景观的高度和谐。
3.2.4 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以及资源保护的新技术新理论
风景区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和无法仿制性,在水利风景区建设中应处理好风景区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关系,资源保护是相对于开发而提出的,开发应服从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开发,实现水利风景区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开发和保护中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通过资源的开发应该让环境更加优美,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吸收环境保护的新技术新理论,通过人工措施促进森林群落自然演替,采用物种更新、景观抚育相结合,利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塑造一个多类型的风景线。
4. 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 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水利工程建设之初,能较好地实行建设与管理的有机结合。能够较好利用和发挥自身已有的优势和条件,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认真分析,寻求改进之处,同时能较好发挥市场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景区旅游资源的整合程度不高;建设中的个体间关系以及管理中的各层关系把握不够清晰;管理模式相对单一,不能针对自身特有的情况制定适用于当地的水利风景区管理体系。
4.2 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存在问题的建议
4.2.1 处理好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中多个关系
正确处理好水利工程主体功能和风景化管理的关系,水利风景区建设是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进一步优化和补充,通过整治环境可进一步促使水利工程环境保护工作开展,同时可增强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性,这有利于综合服务水平提升。将风景区建设、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发展进行相互协调来扩大社会经济发展效益,而在这种要求下让上述元素彼此间产生相互作用,达到共同发展目标。最终让整个社会以及社会群体受益。水利风景区是永恒的公益事业,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应当提倡政府主导,并要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对工程建设、相关规划工作把握其脉络、层次,理清相互关系,让水利整体水平得以提升,完成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4.2.2 将文化注入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和管理中
在水利风景区中,自然景观可能由于受到水利工程建设的干扰,但经过大自然若干年的调整后,再次形成自然景观,这些自然景观通过开发利用成为水利风景区,其中极为重要的一条是能启迪人们与水产生感应的通道,即精神资源,这就是文化,因此,水文化是水利风景区建设的灵魂。水利风景区与水文化的关系是:水利风景区既是水文化的重要内容,又是传承、弘扬水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水文化可以提升水利风景区的品位。在建设中,要根据当地的名族风俗、文化,突显其特有的文化和历史;在水利风景区的管理中,始终把握文化对于景区的重要性,在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坚守文化这一重要的底线。
4.2.3 利用创新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来建设和管理水利风景区
随着水利风景区建设的不断发展,各地在水利风景区管理模式上结合实际,进行摸索和探讨,不断提出新的理论和模式。在探索的过程中,要勇于创新,充分利用区域和体制优势,实现景区管理和工程管理的有机结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水利风景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益最大化,任何模式都只能针对某一特定的管理单体起作用,创新永远是提高水利风景区管理水平的源泉和动力。在水利风景区的建设管理中,要做到:转变观念,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利风景区建设;统筹规划,实现水利工程与风景区建设的有机结合;拓宽渠道,实行水利风景区建设多元化市场投入机制;规范管理,不断提高水利风景区的管理水平。
5. 结论
综上,对水利风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非常的意义,在规划中做好水利风景资源的评价,高度重视文化对水利风景区的作用,科学的方法和创新的理论应贯穿整个规划;我们必须用可持续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对待其建设和管理中的问题,正确处理各种关系,面对问题,积极的提出解决措施,才能实现水利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四川省都江堰东风渠管理处)
参考文献:
[1]关于水利风景区建设开发与管理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魏传俊. 水利工程[J]. 2011(5):153.
[2]对水库型风景区过渡开发现象的几点思考. 张学俭. 水利发展研究. 2013.09:33-34
[3]水利风景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 廉堰萍,傅华,李贵宝.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J]. 2007(01):75-77.
[4]基于风景资源特色的水利风景开发. 刘晓惠,俞锋. 水环境治理[J]. 2009(02):52-53.
[5]开发水利风景资源,促进水库可持续发展. 杨卫坤. 决策探索[J].2010(7):76-77.
[6]水利风景区的旅游开发和规划若干问题. 吴殿廷,周伟,戎鑫等. 水利经济[J]. 2006,24(5):4-6.
[7]水利风景区的水文化内涵探索. 庄晓敏.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院报(社科版)[J]. 2012, 28(5):28-30.
[8]水利风景区建设与河道治理开发新理念研究. 朱涛.. 水利规划与设计[J]. 2013,9:11-13.
[9]水利风景区经济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骆彬. 湖南水利水电[J].2013,2:83-85.
[10]水利风景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钟林生,王婧,詹卫华,向宝惠.中国水利[J],2013,16:55-58
[11]水利工程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黄金文,张阳. 水利经济[J],2009,27(4):51-54.
[12]关于水利风景区发展的几点思考. 祁正卫,张淑华,黄河. 中国水利[J].0 2012,2:63-64.
[13]关于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的思考.马承新.水与社会[J]. 2006,6:56-58
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范文3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产业集群;园区模式;对策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 Kash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proportion of the industrial economy and the growth rate as an indicator, analyzes its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based on classic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building theory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at home and abroad, to build Kashgar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the new industrialization path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clusters rely on logical relationships; propose specific measures to change this situation.Key words: new industrialization; industrial clusters; park model;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喀什经济开发区的城市功能定位是中亚南亚区域性商贸旅游中心城市。中长期(2010-2030)发展规划城市用地面积大于15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大于100万。所以,根据国家的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战略,除了正在实施的快速改善新疆与内地的交通、通讯规划外,为了切实加快南疆地区的工业化进程,改变其工业化水平落后的现状,国家应该从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土资源治理规划的角度出发,大力投资新疆南疆地区的水利工程:尽快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采用国际先进的地下“管引导流”技术,自主开发北部地区、国际合作开发帕米尔高原与克什米尔地区的水利资源――“引水入疆”,在新疆南疆地区建设喀什葛尔河、叶尔羌河、和田梯级水利枢纽系统。从而从根本上改善新疆南疆地区的生产、生活、居住环境。在上述前提下,结合唐靖廷《工业经济增长、经济总量与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研究》一文中的观点,喀什经济开发区的新型工业化还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对策。
一、精心规划产业集群,快速形成规模效应
目前,喀什经济开发区工业产业体系十分弱小,其中有些几乎为空白,应该利用产业集群效应理论来指导工业产业体系的规划布局与实施。理论研究表明:产业集群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战略、文化、管理、技术研发和市场规模、市场环境适应等方面。唐靖廷,肖柏诗(2006)提出了相对完整的区域技术创新视角下产业集群效应的机理,其主要理论架构如下:一是区域产业集群能够为集群内企业
――――――――――
【 作者简介】唐靖廷(1966―),湖南沅江人,广东科技学院经济学副教授,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学硕士;
【 作者简介】王剑(1983―),四川南充人,澳门科技大学行政与管理学院博士生;
提供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是培育创新能力的最有利场所。二是区域产业集群可以大幅度降低集群内企业的创新成本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三是产业集群可以诱发产业聚集,并且使区域内技术创新的各类要素在产业关联、产业演化上产生协同效应,使成员企业同时获得外部经济和实现内部经济,大幅度提高企业的收益水平,最终使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倍增效应。以纺织工业产业集群为例,可以用图1与图2来概括区域技术创新视角下产业集群效应的机理:
二、启动产业援建引擎,吸引高新企业入驻。
由于建国初期国防战略布局的需要与改革开放初期到“十五”时期制定的“从东到西”的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优先发展战略,从1949年建国至今,新疆南疆三地州工业经济的人均国有投资量较其他区域严重偏低,导致这一区域的工业经济计总量在区域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严重失调。2004-2011年的国家统计数据表明,“十一五”时期,国有资本在新疆投资主要集中在新疆北疆地区。这种工业产业规划布局的缺失,直接导致该地区的工业化水平低下―工业化水平指数只有16 ,工业化进程缓慢―处于工业化初期(二)前半阶段(见表5)。这是导致喀什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畸形,经济总量难以突破瓶颈的根本原因。这一不合理现状,延缓了该区域农业经济社会向工业经济社会过渡的进程,由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几乎内没有工业经济的支撑,该区域的经济总量一方面难以突破瓶颈,另一方面也难以发展和提升第三产业的总量与质量。
按照国家实施的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战略方针,在喀什经济开发区建设中,国家部委和国有上市公司、援建省市对喀什经济开发区的产业援建、集中投资是对该区域以往工业经济的人均国有投资量较其他区域严重偏低进行的必要“补课”。因此, 喀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除了充分利用好援建省市的产业援建资金外,还应该利用2010年5月以来的中央新疆工作会议精神,组织专家团队,科学规划论证,向上述国务院的22家中央部委机构申请:在“十二五”期间组织资金和项目支援建设喀什经济开发区。
三、整合内外优势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喀什经济开发区建设,必须充分整合利用当地与援建省市,特别是上海、山东、广东、深圳四省市的援建资源(包括人才、技术、资金),充分发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集群聚集效应,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喀什经济开发区工业产业。通过对新疆南疆三地州进行充分调研后,建议按以下方案分工规划布局:
1、喀什地区的东北部伽师县、东南部叶城县、西南部塔县及与塔什库尔干县临近的克州阿克陶县三地相互距离大于300公里,探明都有储藏量超大型的铁矿石和有色金属矿石资源。根据产品服务半径,可以规划布局三个规模以上的大中型冶金企业,以便形成现有技术的完整产业链,产业工人总数可以达到10万人;上海、山东、广东各援建一个。
2、喀什地区的东北部伽师县、东南部叶城县、西南部塔县及与塔县临近的克州的阿克陶县三地还探明有丰富的硅酸盐矿物资源。钢铁、水泥与陶瓷生产新技术、新工艺可以使三者利用产业聚集、循环经济原理,充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规划三个大中型水泥生产厂,若干个瓷砖、卫生器具、涂料生产企业,产业工人可以达到3万人;上海、山东、广东各援建一个。
3、随着新疆南疆区域人口总量增长,区域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区域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的普及,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国家开放程度的提高;家电、机电、机械产品的区域市场资源潜力巨大。规划1和规划2中的产业规划布局实施可以保证规划3的产品原材料供应。规划布局若干家电、机电、机械产业企业;上海、山东、广东各援建一个。
4、规划布局若干家汽车产业企业,上海、山东、广东各援建一个。汽车产业不仅作为钢铁、冶金产业的下游产业链可以就地消耗规划1中企业的产品,而且同时作为机电、机械产业同级配套产业,可以把规划3中企业的部分产品作为零部件,形成整车生产线。
5、规划布局10万产业工人的纺织、印染、服装上下游产业链;上海和山东援建。规划3中的纺织机械产品可以为整个产业链提供生产设备;在上海援建的巴楚县、山东援建的岳普湖县有丰富的棉花资源,而且有交好的水资源保障。长久以来,新疆南疆的大量棉花只经过粗加工,形成皮棉后便销往全国各地,经济效益低下;新疆南疆三地州区域630万人口的服饰布料大多数却要从1000公里以外采购,要耗费大量能源用于运输,经济成本高昂。有悖与循环经济的理念。根据国家循环经济政策的产业规划与调整要求,在喀什经济开发区建设中应该规划这一产业链。
6、规划布局三个日用化工企业(生产肥皂、洗衣粉、洗涤剂、牙膏牙刷),产业工人可以达到1万5千人(上海、山东、广东各援建一个);建一个);7、规划布局若干食品加工、果汁饮料生产企业(上海、山东、广东各援建一个);8、规划布局两家皮革制品企业(山东、广东各援建一个);9、规划布局一家文具生产企业(上海援建)。规划6―9的产业是喀什经济开发区未来作为一个国际区域性的现代化城市必须具备的基本产业体系,符合城市规划功能定位与选址要求。
上述工业产业布局必须在规划选址上进行科学论证。在发展前期,冶金、水泥、纺织三类企业必须考虑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服务半径,应该分散布局,但企业登记注册必须在开发区内;其他产业应优先考虑集中布局在喀什经济开发区的40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内,以便于快速形成产业的集聚和规模效应。
四、园区模式,组团规划
按照城市发展的有序性,产业集群聚集的规模效应性,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性,采用新型工业化的园区模式,组团规划。这样一方面可以大量节省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快速形成人流、物流的市场规模。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建议喀什经济开发区建设应该前瞻性地考虑新疆南疆喀什、克州、和田三地州的区域经济协同性来进行规划布局。据此建议按照下面图中的“一区四园”组团规划布局:
五、遵循发展规律,规划循序渐进
必须遵循城市建设与工业经济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的规划布局。根据目前喀什经济开发区方圆800公里内没有规模以上冶金、水泥、电线电缆企业的工业产业现状,这些产业绝大数都在省府乌鲁木齐市及其附近地区;因为,全新疆在西部大开发战略背景下,在未来10年或更长时间内工业化、城镇化会处于加速期,各地级行政区域都将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三大材”――水泥、钢材、木材。按喀什现有城市人口约30万,城市占地面积约50公里推算,要在现有规模上把城市扩容2倍(中期规划:城市人口100万,城市占地面积150公里),需要数十亿万吨的钢材、水泥,大量的电线电缆及电器产品。城市人口增加70万,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轻工业。如果,不在喀什经济开发区内规划建设这些城市建设所需的冶金、水泥类重化工企业和与之相配套的轻工业;就必须从800公里以外长期向喀什经济开发区内运输总计数百亿万吨的物资。这种局面将会带来两方面的高额成本:一方面,时间成本高昂,难以及时保证喀什经济开发区快速建设发展所需要的物资供应;另一方面,资金成本高昂。800公里的距离运输累计数百亿万吨的物资,累计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换算成货币后有数千亿元人民币。因此,从循环经济理念出发,城市开发建设中就必须按工业产业投资发展的先后时序进行,以便最优配置资源。基础设施建设急需的冶金、水泥、电线电缆等工业产业必须先行,再按城市人口增加速度有序规划布局与之配套的轻工业。必须坚决防止急躁冒进的短期功利政绩主义行为。
六、明晰产权,保障就业
上述规划布局实施的工业企业必须以完善的股份制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其中有一点必须特别强调:为了充分保障当地居民就业岗位的增加,受援地政府必须投入一定股份比例的资金。工业经济产业布局实施的资金来源概括起来有五条渠道:一是通过援建省市国有上市公司公开定向或非定向融资。二是中央的政策性财政拨款、地方财政专项投入和世界银行的援助贷款;三是援建省市的援建资金;四是国家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各种形式的贷款;五是国内外各类民营资金联合投资。
[参考文献]
[1]陈佳贵、黄群慧、钟宏武. 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J] . 经济研究,2006,(6).
[2]陈佳贵、黄群慧、钟宏武. 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报告―1995-2005我国省级区域工业化水平分析与评价 [M]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陈佳贵、黄群慧、王延中等. 中国工业现代化问题研究[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郭克莎. 中国工业化的进程、问题与出路[J] .中国社会科学,2004,(1).
[5]黄群慧. 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问题分析[J].学习与探索,2006,(2).
[6]约翰.科迪. 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政策[M].中译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
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范文4
论文关键词:区域环境评价;新经济开发;reia;污染物预防
一、区域环境评价的概念
从1979年中国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至今,其相关制度在保护自然环境、防治污染、协调开发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就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带动了众多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发展,例如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旅游度假区及边贸开发区等,使多个建设项目在相同地区,相近时间陆续开展。届时,如果对各建设项目进行逐个环境影响评价(eia),就不能准确预测最终的环境变化,不能显示区域开发的总体环境影响,进而导致无法采取合理的环境保护对策,使环境质量目标的实现落空。故而,应当将这类开发建设项目看作一个整体,综合考虑全部区域开发的建设行为,开展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即区域环境影响评价(reia)。从理论上说,reia可归入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seia或sea)的范畴。
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
为了达到即定的目标和要求,依照评价的性质、行政区划、区域类型、环境要素等,可以把reia划分成多种类型,与开发建设项目息息相关的常见类型有:
(一)新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在沿海省市开辟了一系列新经济开发区。这些经济区一般都有各自的经济发展规划,有的制定了区域环境规划,因此,应该开展相应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二)现有城市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
我国发展经济的特点之一是:依托现有工业基地,以骨干企业为主体,利用它们的经济基础和技术优势进行新建、扩建和技术改造,以扩大再生产,从而形成了许多以大型企业为主的老工业开发区(如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些开发区的建设普遍都需制定相应的环境规划,做好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三、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
(一)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环保部门进行区域发展综合决策的有效途径
进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就是在制定区域开发建设决策之前,对区域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现状和目标、区域环境承载力、区域废弃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度以及污染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证和评估。按区域可持续发展要求,调整区域的总体发展规划,为产业的合理布局和环境功能的科学规划提供有效依据,为区域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提供保障,真正将环境保护做为区域开发综合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效控制的重要保证
单一建设项目的eia,使合理确定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成为空谈;因为评价范围小,导致许多单项环评无法对区域大气和地表水环境容量进行估算。而区域环评却能对确定的区域,着眼于整体,根据区域环境规划与保护目标、功能区的划分、区域环境质量和区域污染源状况来研究区域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较准确地制定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为实现总量控制奠定基础。
(三)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为污染物有效集中控制创造了条件
对污染物进行集中控制和综合治理是兼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为一体的污染综合防治措施。单项建设项目环评虽说能把拟建项目的环境污染防治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充分的诠释,但对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和污染集中控制只能提出宏观建议。在这方面,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有其优越性,即可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工业布局和总量控制目标,对区域开发建设活动进行有效的整体规划,应用“工业生态原理”,在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下,使一个项目排出的废物成为另一个项目的原料,实现区域内资源的充分利用;在上述基础上,再提出统筹治理和基础设施规划方案(包括污染集中控制方案),为区域污水集中处理与资源化、以及推行集中供气供热工程创造条件。
(四)有利于识别不良的累积效应并在区域范围采取对策
单个建设项目的eia难以从整体上分析其与区域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开发建设所产生的累积效应。reia有可能比较确切和全面地分辨区域各时段的开发对资源、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可能产生的恶性累积反应,进而提出针对性对策,加以预防和消除。
四、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一般而言,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区域开发规划纲要制定之后和区域开发规划方案实施之前。实际上,区域开发规划设计方案的制定和环境影响报告书(eis)的制定是一个同期,互补的过程,环境影响评价随着区域开发规划的启动就同时介入了,以区域环境特征等因素为基准,综合区域开发性质、布局和规划,进而编制出区域开发规划方案,评价每一个方案,并提出修改意见,分析修改后的方案的环境影响度,最终达到协助形成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环境保护协调的区域开发规划和区域环境管理规划的目标,促进整个区域可持续性开发。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在区域开发规划与区域环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区域开发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
(一)从宏观角度上说,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对区域开发活动的选址、规模、性质的经济技术可行性进行的考虑分析可以避免决策的重大失误,尽可能的减少对区域自然生态资源和环境的损害。
(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区域开发各功能的合理布局、入区项目的优化选择等决策的有效依据。
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范文5
>> 企业总部经济集聚的模型分析 基于总部经济的会计服务业集聚发展策略浅探 省级经济开发区管理模式的发展沿革与创新路径 中国经济发展新路径――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新路径 中原经济区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研究 产业集聚区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问题探究 探索发展县域农村经济新路径 关于区域经济发展新路径的探索 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径:发展县域经济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创新路径探讨 产业集聚激活总部经济链式反应 白洋淀生态经济区芦苇画技艺人才集聚路径研究 发力产业集聚区 麻江脱贫走新路 总部经济推动区域发展 总部经济与产业发展 产业集聚区升级路径研究 总部经济离县(区)有多远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总部经济发展策略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②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2011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EB/OL]. [2012-04-12].http://.cn/csr/ .
参考文献:
[1] 申欣旺,郁玫. 集聚总部经济[J].中国经济周刊,2012,(1).
[2] 郝琴. 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之路——试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与实践[J].大众标准化,2012,(12).
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范文6
××县××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实践,和大多数中部地区县级工业园区的发展一样,经历了一个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也面临着一个如何在更高层次上发展壮大的课题。
一、××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经验及反思
××经济开发区能在短短的几年内迅速形成规模,并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主要经验是:
1、依靠优惠政策吸引,是××经济开发区快速发展的前提。要在××这样一个区位优势不明显的山区小县发展工业园区,政府必须有较强吸引力的政策。对在工业园区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我们在地价、电价、水价、税收及其它收费等方面均提供较大优惠。县财政还拿出300万元设立了园区信贷担保基金,凡符合条件的企业均可享受信贷担保。为了鼓励企业拓展外贸出口,我们设立了外贸出口奖励基金;为了增强园区发展后劲,我们设立了企业技改扶助基金;为了奖励税收贡献大户,我们把企业交纳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用于设立了企业发展奖励基金。这些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迅速吸引了一大批企业落户。
2、坚持优质项目推动,是××经济开发区快速发展的关键。要增强园区实力,关键是要选好项目,以项目促项目、带产业、强支柱。近两年来,我们自我加压,按照省级工业园区的标准建设园区。对意向性入园项目,组织实地考察,严把质量关,做到“三不引”,即有污染的不引、高耗能的不引、低水平的不引。重点引进规模大、技术强、效益好的项目,特别是境外、省外项目。对大项目招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谈判。仅今年1-10月,我县就引进8个投资超亿元的大型工业项目,极大地增强了开发区的实力。
3、打造优良环境保障,是××经济开发区快速发展的动力。新一轮区域经济的竞争,是环境优势的竞争。我们始终对发展环境保持高压态势,下狠心、出硬手、施铁腕,整治环境。同时,重点做好入园企业的服务工作。县四套班子成员每人挂点了2户园区企业,且亿元以上项目均由主要领导担任项目协调领导小组组长;所有入园项目都安排了责任服务单位,对大项目,我们还组织了财贸、农林等八个经济实力较强的系统进行帮扶,专设了项目协调办;凡与企业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和行业都在园区设立了相应的办事服务机构。在完善园区服务体系的同时,我们还把服务工作延伸到为企业破解用工、融资等难题上。通过“无边界”服务,全方位为落户企业解决生产生活上的问题,感动外商,让他们消除顾虑,安心放心地来投资。
经过几年的发展,××经济开发区已完成了初期的规模化建设,并出现了纺织、食品、竹木加工、砂轮、电子、机械制造等几个产业集群的雏形。××经济开发区的一些发展做法,在中部地区县级工业园区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随着工业园区的不断发展壮大,一些深层次的带有普遍性的矛盾也日渐显现:
一是优惠政策的吸引力越来越弱,招商引资难度加大。以××县为例,××曾是全国小水电试点县,拥有大量的富余电力资源,××经济开发区设立初期,一大批企业正是看中了××优惠的水电价格和地价、税收及其它收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所以才选择××投资。但是,随着中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各地的招商引资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优惠政策的吸引力越来越弱,单纯依靠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已变的越来越困难,而且难以为继。
二是自然选择的产业梯度转移,不利于入园项目质量的提升。中部地区县级工业园的落户企业大多来自经济发达的沿海省市,企业周边市场己经接近饱和,竞争激烈。它们需要发展,需要降低生产成本,需要扩大市场。××地处中部,是东西部之间的桥梁,可以起到很好的辐射及连接作用,成了产业梯度转移的最佳地区。许多落户企业把生产重心向内地转移,内地园区企业成为加工基地,利用低廉的生产成本制造产品;原有企业成为销售基地,利用其已经完善的销售网络进行销售,并开发辐射新企业周边的市场。在这样一种形势下,企业不可能把一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规划在内地园区建设,入园项目的整体质量难以大幅度提升。
三是产业的过于分散,不利于园区的长远发展。在中部地区县级工业园成立初期,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遵循,摸着石头过河,大多数地区 对入园企业的门槛把握的不够严,造成园区产业过于分散。以××县为例,在××经济开发区投产的58家企业中,纺织类的有4家,食品加工类的有4家,建材类的有8家,机械制造类的有10家,砂轮制造类的有8家,电子类的有6家,金属加工类的有6家,其它类别(化工、包装、橡胶等)的有12家。产业的过度分散,制约了园区产业集群效应的发挥,发展后劲相对不足。
二、中部地区工业园区的发展定位
在完成了初期的规模化之后,中部地区县级工业园区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是继续走目前的规模扩张的路子,还是有选择地引进和发展特定的产业,走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产业集群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模式?这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特定领域中,同时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并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联结。”产业集群的崛起是产业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趋激烈的新趋势,是应对新的国际竞争压力所提出的有效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考察国外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可以发现产业集群现象在西方国家已经非常普遍。例如,美国的半导体研究中心集中在加州硅谷和波士顿的128公路;大型计算机厂家的总部都在明尼波利斯及其附近;跑鞋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俄勒冈。意大利的时装集中在米兰;鞋类集中在马尔凯。德国的钢铁生产集中在多特蒙德、埃森和杜塞多夫;刀具车床集中在雷姆萨伊德,其它国家与地区也都存在这种经济现象。近20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浙江杭嘉湖地区、宁波温州等地区以一个市、一个县甚至一个镇为范围,集中某种产品的社会化生产,也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如海宁的皮革,绍兴的轻纺,嵊州的领带,诸暨的袜子,温州的皮鞋、打火机,柳市的低压电器等等。这些地区表现出极强的活力和竞争力,源泉也在于产业集群。
理论与实践都表明了产业集群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和区域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理想模式。由于产业集群具有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促进专业化、促进竞争与创新等竞争优势,使得产业集群对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中部地区县级工业园区的不断发展,园区的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大,而且有限的土地资源和能源、劳动力供给也不可能支持这种不加选择地无限扩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提高入园企业门槛,不断调整入园企业构成,加大政府选择和引导力度,促使园区各类生产要素向支柱产业聚集,经过3-5年的努力,形成一个或几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三、中部地区县级工业园区的发展方向及举措
毋庸置疑,××经济开发区和大多数中部地区县级工业园区的发展一样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产业集群还只是一个雏形,今后一段时间,中部地区应进一步坚持工业强县的方针不动摇,按照大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加快培育富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进而全面提高县域经济的竞争力。
1、抢抓机遇,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就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来看,绝大多数都是市场力量驱动下自发形成的,当地政府只是在产业集群的雏形出现以后才加以引导,它属于自下而上的产业集群形成方式。按照这一发展规律,我们要紧紧抓住各地产业集群的雏形出现这个难得的机会,实施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搞好发展规划,明确每个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和办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产业集群推进步伐。在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形成过程中,因势利导,不急于求成,不刻舟求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能发展的就发展,最终形成1-2个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2、大力引进骨干企业,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奠定基础。围绕产业集群的雏形,继续下大力气引进一批有实力的上下游大型骨干企业,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以××××经济开发区的纺织业为例,在引进了全国纺织行业知名企业——恒昌纺织集团、赣鑫纺织集团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又引进了投资超亿元的大型企业——金纶石化集团和三邦线业,这些企业全部投产之后,预计生产规模将达到50万纱锭,年产值将超过15亿元。通过努力,我们力争再引进一批与之相配套的大型印染和服装加工企业,使××经济开发区成为全国重要的轻纺和服装加工出口基地,产业整体优势将日益凸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