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供应链管理的功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供应链管理的功能范文1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物流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2-0015-02
企业的物流成本一般包括仓储成本、运输成本、信息成本、管理成本。具体来说,仓储成本包括一切和仓储活动相关的成本,订单成本、货物利息、货物折旧损耗、进货成本、入库成本、拣货成本、配货成本、流通加工成本、搬运成本、仓库各类设施设备折旧、各类人工成本等;运输成本包括外单位运输成本、本单位车辆使用各项成本(保险费、年间年审费、油费、路桥费、折旧费、维修费、人工费等);信息成本包括系统开发摊销费、系统维护费、系统相关设施设备折旧费;管理成本包括各类管理人员人工费用。
1传统的物流成本管理方法
根据中国物流权威机构的计算,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每降低1个百分点,则可以在货物运输、仓储方面节能降耗1000亿元以上,可以增加1300亿元左右的社会效益。
传统的物流成本管理方法是以物流管理会计为主导,寻求物流企业降低成本的基本途径。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所占GDP的比重一直居高不下,高于发达国家8~10个百分点。这种状况表明,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高昂,同时也表明降低这一成本的潜力巨大。
(1)一般对物流成本加以控制的方法,大都采用生产率标准、标准成本和预算检验物流绩效等方法。
(2)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产销量—利润分析的简称,又称“保本分析”、“盈亏临界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是根据产销量、销售价格、成本、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计算其保本点和盈亏额的一套分析方法,如图1所示。
(3)作业基准成本法是一种战略成本管理方法,它是按照各项作业消耗资源的多少把成本费用分摊到作业,再按照各产品发生的作业多少把成本分摊到产品。利用作业基准成本法可以改进优化作业链,减少作业消耗,提高作业质量,并在整个作业的生命周期内进行战略成本管理。通过作业成本管理对企业战略成本进行管理,为物流实施流程再造、业绩评价等提供成本信息,为企业进一步改进成本控制和战略性规划与决策提供了更为有利的依据和标准。
(4)战略成本管理是一种全面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管理技术,使企业在产品企划与设计阶段就关注到将要制造的产品成本是多少,战略成本管理最关键的因素是目标成本。
物流长期以来一直被称为企业的第三个利润源泉,在不少企业中物流成本占了企业生产经营总成本的大部分,因此降低物流成本是每个企业想要解决的问题,因而普遍认为降低物流成本的关键在于加强物流成本管理。但是在实践中,人们不难发现,传统的物流成本管理其效果并不太明显,有些反而对管理工作增加了不利的制约因素。
2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联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链中的成员称为供应链的节点。更确切地说,供应链是描述商品需—产—供过程中各实体和活动及其相互关系动态变化的网络。
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联成一个整体的模式。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
2.1理解供应链
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业务上成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企业,只有优势互补,才能共同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因此一些先进的连锁企业放弃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与供应商建立最佳合作伙伴关系,与他们形成一种长期的战略联盟,在运行形式上,构成一条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和信息流的供应链条。为了加强联盟的管理,使链条中的各个企业都受益,必须从事对供应链的研究,并由此形成供应链管理,根据供应链的定义,其结构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图2的结构模型。
供应链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它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包括原材料的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生产商等,从原材料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直到最终用户。供应链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
连锁企业所在的供应链由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组成,其中一般有一个核心企业,可以是产品制造企业,也可以是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如美国的沃尔玛,节点企业在需求信息的驱动下,通过供应链的职能分工与合作(生产、分销、零售等),以资金流、物流/和服务流为媒介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
为了更好地理解供应链,将供应链的参与者分成主要的参与者和专业的参与者。主要的参与者是指拥有存货并愿意承担重大金融风险的企业,如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零售商。专业供应商是指通过收取费用为主要参与者提供服务的企业。连锁企业就是供应链的主要参与者,它通常拥有大量存货,且接受相应的风险。
2.2供应链的主要活动
根据供应链的概念,它涵盖着从原材料的供应商开始,经过工厂的开发、加工、生产至批发、零售等过程,最后到达用户之间有关最终产品或服务的形成和交付的每一项业务活动。因此供应链的内容也涵盖了生产理论、物流理论和营销理论等三大理论。供应链的主要活动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商品的开发和制造。商品的规划、设计、商品化;需求预测和生产计划;商品生产和质量管理。
(2)商品的配送。确保销售途径;按时配送;降低物流成本。
(3)商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销售;品种齐全、及时的商品补充;销售数据和销售额的管理,了解问题,确定活动方针。
2.3供应链管理的推广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顾客的物流计划和控制等职能,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顾客联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
3运用提高供应链管理能力的方法控制物流成本
供应链一般包括物资流通、商业流通、信息流通、资金流通四个流程。四个流程有各自不同的功能以及不同的流通方向。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围绕供应、生产、物流、满足需求来实施的。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服务水平和降低总的交易成本,并且寻求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
3.1加强供应链管理本身就是提高了物流成本的管理
提高供应链管理能力可缩短物流周期,降低储存费用,减少资金占用,从而节省物流成本。我国目前的现状大多是传统的仓库和货代,一些基本的现代化硬件设施相对较少,这给发展现代物流带来了许多障碍,所以我们应先着手对现有的资源和流程进行改造,提高作业效率,同时,配置一些基础性的设施,为整个储运向现代物流转变提供便利。
3.2供应链的合理化就是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成本,获得尽可能高的服务水平物流成本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物流成本就意味着扩大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提高了利润水平。它通过各种协调手段,寻求把商品迅速、可靠地送到顾客手中所需要的运输费用与库存管理费用之间的平衡点,从而确定最佳的库存投资额。现在为了适应新型的连锁经营方式,连锁企业供应链管理则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
3.3加强供应链管理,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径
只有不断提高供应链管理的质量,才能不断减少和消灭各种差错事故,降低各种不必要的费用支出;才能降低物流过程的消耗,增加物流企业的盈利;才能形成规模化的集约经营,保持良好的信誉,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户,提高物流效率,从根本上降低物流成本。
3.4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
合作伙伴的评价选择是供应链合作关系运行的基础。合作伙伴的业绩在今天对连锁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补货、库存水平、销售等方面都影响着连锁企业的成功与否。传统的对立式的供应关系已不再适应激烈的全球竞争和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环境。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链合作关系的运作需要减少供应源的数量(短期成本最小化的需要,但是供应链合作关系并不意味着单一的供应源),相互的连接变得更专业,在已有的供应商范围内寻找最杰出的合作伙伴。参考文献:
[1](美)罗纳德·H.巴罗.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M].王晓东,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黄中鼎.现代物流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供应链管理的功能范文2
关键词:EMC;中小EMCo;供应链融资;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 P754.1文献标识码:A
1融资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主要障碍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末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国内简称EMC),在国家发改委、世界银行和全球环境基金的帮助下,通过示范、引导和推广,我国节能服务产业表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涌现出一批新兴的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国内简称EMCo)。然而由于这种服务模式的局限性,要求节能服务公司有着较高的融资能力,我国的EMCo以中小企业为主,自身能力不足,无法通过传统融资模式获得贷款,导致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发展缓慢。
1.1中小EMCo的融资现状
根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委员会对2010年度对其会员的不完全统计,我国节能服务公司80%以上的是中小企业,60%以上的EMC项目的投资来源于节能服务公司的自有资金,因此资金瓶颈是阻碍我国EMC服务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中小EMCo的主要融资渠道有国际扶持资金、金融机构贷款、担保/抵押贷款融资租赁,其主要特点如下所述:
表1中小EMCo重点融资渠道和特点分析
1.2中小EMCo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1)中小EMCo自身发展重技术轻管理,资金实力和运营实力较低,信用水平无法达到银行的授信条件,加之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发展起步晚,社会认知度低,且 EMC项目较长的开发周期更加激发不了金融机构的兴趣。
(2)EMC项目风险大,难以形成有效的抵押物。EMC项目未来的节能量没有保证,即使提高贷款利率,银行也不愿给风险较高的EMC项目贷款。EMC履行过程中,项目收益处于待分享状态且具有不确定性,银行不承认这种资产的实在性,亦不可将其作为信誉抵押。
(3)缺乏相应的担保机构为中小EMCo提供贷款担保。尽管在EMC的推广进程中已经建立了节能服务公司贷款担保计划,但是贷款担保机构发育缓慢,而且提出的要求非常苛刻,变相增加了中小EMCo的融资成本。
从传统融资模式来看,正是由于各方面原因使得中小EMCo很难通过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获得节能资金。供应链融资是专门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而发展的新型融资模式,与EMC项目有着天然的适应性,将其运用到EMC项目中必定会解决融资难这一问题,确保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节能服务中,促进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
2供应链融资的相关概述
2.1供应链融资的概念
供应链融资就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分析供应链和每一笔交易,借助核心企业的实力,以及存货、应收账款等担保,为供应链上的单个企业或上下游企业链条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供应链融资是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它是利用整条供应链的竞争优势,借助于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以企业之间的交易行为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为直接还款来源的融资业务。
2.2供应链融资的特点
(1)以供应链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为基础。供应链融资的存在以一条长期稳定存在的供应链为基础,供应链条上的各个企业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且真实的交易活动,共同形成一条完整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
(2)供应链融资具有特定性和封闭性。特定性指在供应链上只有与核心企业进行责任捆绑,并以交易形成的货权和债券为抵押的中小企业才可进行供应链融资。封闭性指银行等金融机构专门设置封闭性贷款操作流程保证专款专用。
(3)供应链融资的贷款具有自偿性。中小配套企业通过供应链融资获得的贷款具有自偿性,还款来源就是未来贸易产生的现金流。
2.3供应链融资的基本模式
(1)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应收账款是指权利人因提供一定的货物、服务或设施而获得的要求义务人付款的权利,包括现有的和未来的金钱债权及其产生的收益,但不包括因票据或其他有价证券的付款请求权就是应收账款打包卖给商业银行、财务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处在供应链下游的核心企业即作为债务企业为中小EMCo获得贷款提供担保。
(2)存货融资模式
中小企业以存货作为质押,借助核心企业的担保以及物流企业的监管,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最终还款来源主要是销售质押物获得的收入。处于供应链上任何节点的企业只要有稳定的存货以及良好的上下游交易关系都可采用存货融资模式。
(3)预付款融资模式
这种模式下中小企业一般处于供应链下游,在交易关系中属于买方,供应商是核心企业,银行以中小企业支付一部分货款为前提,核心企业向银行承诺回购,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仓储和监管下,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中小企业获得分批支付货款并分批提货的权利。
3供应链融资模式与EMC项目的适应性分析
3.1基于供应链融资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与EMC项目有着天然的适应性
供应链融资根据中小企业所处的不同节点和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融资模式,为中小企业解决了融资的困难。在合同能源管理中,节能设备供应商、中小EMCo、施工单位、用能单位等EMC项目的参与方围绕该项目形成了一条供应链。其中,用能单位一般是大型的房地产公司,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良好的信用水平,在整条供应链上处于核心地位,中小EMCo处于供应链的上游,为核心企业提供节能服务。从供应链条上中小EMCo和用能单位所处的地位和交易关系来看,中小EMCo与用能单位之间存在着债权与债务的关系,从供应链的融资理论出发,中小EMCo可用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
在合同能源管理中,中小EMCo接受用能单位的委托并签订合同,以赊销方式开展节能服务工作,待节能效果达到合同约定时,中小EMCo才可以参与分享节能效益收回节能成本并盈利。根据这种交易关系,中小EMCo可凭借与用能单位签订的节能服务合同及用能单位的付款承诺书等相关凭证向银行申请贷款,以应收账款为质押,银行等金融机构据此对中小EMCo的财务情况、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和用能单位的信用水平进行评定,最终与中小EMCo签订融资合同。
在EMC项目履行过程中,由用能单位对节能量进行审查,如已达到合同约定则用能单位按合同约定支付节能费用,这笔节能费用就作为银行还款。银行在规定期限内收到还款,即可注销应收账款质押合同。如果应收账款到期后,银行没有收到还款,此时银行可以通知中小EMCo和用能单位,要求中小EMCo立即偿还贷款,必要时可以采取法律手段。由于中小EMCo已将应收账款进行质押登记,银行对用能单位有追偿权,有用能单位作为贷款回收保障,降低了银行的信用风险。
3.2供应链融资有利于实现EMC项目各方的共赢
(1)有利于解决中小EMCo的信用不足和融资难问题
基于供应链融资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有效解决了中小EMCo信用水平低、融资困难的问题,借助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和用能单位良好的信用水平,弥补了中小EMCo由于自身不足导致资金上的临时性短缺,保证了合同能源管理工作的持续进行以及整条供应链的畅通。供应链融资通过用能单位与中小EMCo共同承担风险,帮助中小EMCo消除资金融通的劣势,间接提升了中小EMCo的信用等级,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中小EMCo获得更多、更便利的信贷支持,推动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
(2)有利于提高用能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效益
用能单位作为整条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其主要起着融资担保的作用,离开了用能单位的担保,中小EMCo就无法通过供应链融资获得贷款。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英国供应链管理专家马丁•克里斯托弗]。中小EMCo和用能单位处于同一条供应链上,双方追求的最终目的一致,中小EMCo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服务工作,用能单位最后收获能效高的EMC项目,不仅能受到政府的节能奖励,同时也能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用能单位可以保持并巩固自身的竞争优势,有利于发展其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3)有利于扩大银行的业务范围,提升银行自身价值
传统的融资模式对融资企业有着较高的门槛和要求,这限制了银行金融机构拓宽业务范围。通过供应链融资模式的运用,中小EMCo借助用能单位良好的信用水平相当于间接提高了自身的信用等级,降低了中小EMCo的贷款门槛,从而拓宽了银行的服务范围,提高了银行的收益。供应链融资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孤立的授信管理,是银行信贷文化的转变,将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和其上下游中小企业捆绑在一起提供金融服务,更是降低了银行的信用风险,有利于银行自身价值的提升。
综上所述,基于供应链融资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与EMC项目有着天然的适应性,能解决中小EMCo的融资困境。在合同能源管理中引入供应链融资模式,不仅能有效解决EMC发展的固有问题,保证合同能源管理的资金投入,而且有利于用能单位和银行金融机构的自身发展,实现了EMC项目各参与方共赢的局面。
4结语
融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限制EMC发展的重要瓶颈问题,由于众多原因使中小EMCo很难从银行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进行节能服务工作。供应链融资模式与EMC有着很强的契合性,引入到合同能源管理中必定会改善中小EMCo的融资困境。但供应链融资在我国仍是一种新兴的融资模式,应用范围非常有限。如何将其具体应用到合同能源管理中,构建EMC项目的融资模式和设计融资流程等问题也亟待探索和研究。随着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大力推广和运用,我国合同能源管理也必将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保华.国内合同能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2.
[2] 王士勇.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
[3] 潘沁园.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对中小企业的适用性分析及风险防范[J].金融经济,2009(22).
供应链管理的功能范文3
关键词:物联网;工程管理;信息技术;智能化应用
一、引言
近年来物联网可谓是愈演愈烈,已慢慢渗透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物联网是继互联网之后的一次技术性革命,能够有效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环境、状态信息实时的共享,并进行智能化的收集、传递、处理、执行等多种指令,给现代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得到了社会上下各方人员的关注和重视。我国目前已将物联网上升为国家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第二位,可见发展物联网产业意义重大。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科技进步,建筑结构形式复杂化,高科技含量、高使用要求使得建设工程施工工艺复杂、工序增加,这就要求建设工程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管理精细化、高效化。传统的工程管理理念和手段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建设工程日益增多的要求。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建设工程管理应寻找新的管理模式,可以很好地处理建设工程中的大量信息、将各施工阶段信息资料联系起来、避免信息孤岛与信息回流现象;也可以很好地解决不同组织、不同专业、不同过程之间的信息壁垒等问题,实现高效管理。
二、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建设工程管理的系统要素
建设工程管理涉及的信息及相关影响因素量大、面广、琐碎,对建筑材料的全流程检测涉及大量时间与空间信息,对建筑物全寿命检测需要在建筑物每个主要承重构件上布置几个到十几个RFID。因此,在建设工程信息管理中需要大量的传感器和庞大的数据存储与处理系统。云计算的出现使得存储和处理数据的价格大大下降,传感器价格迅速下降,这使得在建设工程中大量使用传感器、实现建设工程管理智能化成为可能。
2.1感知层
感知层是指通过RFID采集信息,使物体携带自身信息并实现流动数据更新累加。在建筑材料全流程监控管理中,感知层采集的信息主要包括:建筑材料的产品信息,运输中形成的物流信息链,经手人员信息等。在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检测中感知层主要采集的信息涉及主要承重构件的设计信息、验收情况、使用中检测信息等。
2.2传输层
传输层即网络传输技术,用于解决网络层的网络接入、传输、转化及定位等问题。由于无线局域网具有高移动性、抗干扰、安全性能强、扩展能力强、建网容易、管理方便等诸多优点,而建设工程信息量大、施工环境复杂,考虑到要实现对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检测,应尽量采用较为先进的技术手段作为传输层,方便日后系统更新换代。以目前的科技水平看来,可以采用无线局域网作为建设工程管理的传输层平台。
2.3应用层
应用层是展现物联网应用巨大价值的核心架构,它旨在实现信息的分析处理和控制决策以及完成特定的智能化应用和服务的业务,从而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感知,发挥智能作用。建设工程中,要求应用层具有海量存储、数据管理与智能分析等功能。因此,应以云计算技术作为应用层集合分散在各地的高性能计算机上,为物联网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提供服务平台。物联网应用于建设工程管理的构成要素如图1所示。
三、建设工程管理中物联网技术应用分析
3.1建筑材料全流程监控管理
建筑材料全流程监控管理指的是在建筑材料出厂时便在每个单元材料中埋入RFID,记录材料的产品信息。在运输中,以时间和空间信息形成物流信息链,直到建筑材料进场、投入使用。管理人员通过扫描RFID清楚地了解这批建材的全部信息。在进场时接收材料的管理人员要对产品质量进行初步评定,将检查结果录入RFID,进一步保证了进场材料的质量。当某单元建材出现问题时,通过扫描RFID可以明确责任人,减少责任推诿,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积极性。具体建筑材料全流程监控管理信息录入如图2所示。其中,使用部位指的是建筑材料具体用于建筑物的哪些部位,旨在方便日后管理。产品信息包括产品属性、质量等级、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内容。
3.2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检测
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检测的具体做法是将具有应力感应功能的RFID在不影响构件结构功能的前提下放入主要承重构件中,如框架梁、框架柱等。根据构件的受力要求,RFID应布置在拉、压应力较大处,并且录入其对应的构件基本信息,如设计信息、建设单位信息、施工单位信息等。随着工程的进行,不断录入新信息:验收时录入每个构件的验收情况与验收人员信息,投入使用后实时检测每个构件,记录每个构件的受力情况,消除安全隐患,使建筑寿命合理化。
3.2.1录入基本信息
录入基本信息是为之后验收工作、安全测评工作及建筑物合理寿命鉴定服务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单位信息、设计信息、施工单位信息。这个环节是实现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检测的前提,录入的信息越翔实、越条理,之后的工作就越省力。项目建设单位信息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场地地址、建设单位名称等,根据日后需要按需录入。设计信息包括每个主要承重构件的图纸编号、构件编号、混凝土级别、配筋信息、截面尺寸、设计单位、构件受力的设计限值等。施工单位信息主要包括施工单位名称、项目负责人、具体某片区域管理人员等。录入这些信息可以加快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之间信息流通速度,明确责任人,提高工作效率与工程质量。
3.2.2提高验收效率
工程验收时,监理人员首先在RFID中录入验收日期、验收单位及监理人员个人资料。验收时扫描RFID,将构件设计信息与现场检查结果核对,记录自己对该构件的质量验收结果。这样可节省大量查阅图纸的时间,减少由于管理人员素质等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现场验收结果有据可查,验收质量得到保证。
3.2.3减少使用中的安全隐患
当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具有应力感应功能的RFID可实现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监测。当构件应力超过允许值时发出警报,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有问题的构件,尽早做好维护措施,实现基于预防性的、有针对性的维护,在建筑物出现安全问题之前进行加固等措施。而不是浪费大量时间进行常规检修,这就意味着零计划外故障时间,即如果没有突发性事件,建筑物不会出现安全问题。由于有些检测需要局部破坏建筑物,采用RFID避免了原本没有必要的破坏。由于可以及时解决安全隐患,所以采用RFID间接提高了建筑物使用寿命。
3.2.4建筑寿命合理化鉴定
当建筑物达到其设计使用寿命时,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数据收集,即对建筑物体检,根据RFID收集的检测数据、汇总之前存入RFID的信息,分析该建筑物能否继续使用或者需要何种维修措施,从而合理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在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人为规定建筑物使用寿命的做法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重复建设造成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采用RFID可以使建筑寿命合理化,实现建筑物经济效益最大化。
四、结语
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型技术手段,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较少。以物联网的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为平台,初步构思了建筑材料全流程监控管理和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检测这两种物联网应用模式,以期将物联网应用于建设工程管理,实现建设工程的智能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智慧城市的愿景与架构[J]. 许庆瑞,吴志岩,陈力田.管理工程学报. 2015(04)
[2]物网产业价值链发展研究[J]. 陈芮娴.电脑迷. 2016(09)
供应链管理的功能范文4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加滑扰动;本体感觉;平衡
中D分类号:G804.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7)03-0081-05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perturbation-based slip training on proprioception and balance ability of people with 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Methods: 42 college students with 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 were randomly and equal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received conventional physical therapy.Experimental group preformed further perturbation-based slip training.Proprioception and balance ability were tes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Results: Compared to before experimen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ecreased on topesthesia(active and passive)、balance index score(BIS),front-back ratio(FBR) and right-left ratio(RLR) in experimental group.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ive indi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 after experiment.Conclusion: perturbation-based slip training improved proprioception and balance ability of people with 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
Key words: FAI;perturbation-based slip training;proprioception;balance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运动损伤,尤其好发于篮球、排球和足球等运动。通过治疗,80%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能够痊愈,而20%会进一步发展为机械性踝关节不稳(Mechanical ankle Instability,MAI)或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1-2]。FAI是导致踝关节容易反复损伤的重要内在危险因素,目前关于其发生机制尚无统一意见。一般认为FAI产生的重要因素是踝关节扭伤导致本体感受器损伤和踝关节周围肌力不足,表现为平衡协调能力差,空间位置觉判定能力明显下降[3]。
就目前来说,FAI的有效解决仍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通过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改善功能性不稳踝关节的肌力和本体感觉,提高稳定性[4-6],从而降低踝部扭伤的复发率。加滑扰动训练(Perturbation-based slip training)是在运动过程中利用滑动干扰来训练提高人体稳定性的一种训练方法,被用于防跌倒训练。研究表明,行走时的加滑扰动练习(gait slip)与由坐到站动作的加滑扰动练习(sit to stand slip)能获得同样良好的效应[7-8]。与未经训练的对照组相比,在滑板上经过随机组合滑倒训练者在油滑地面上的行走稳定性显著提高、跌倒几率明显减小[8-9]。Slide board(滑板)上表面有光滑涂层,与特制鞋套间摩擦力较小,可模拟类似冰面的低摩擦力环境,多年以来一直应用于冰上项目训练,现已逐步进入健身领域。本研究运用Slide board进行加滑扰动训练作为康复方法对FAI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其对功能性不稳踝关节本体感觉和平衡能力的影响,为加滑扰动训练防治FAI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通过踝关节损伤情况调查等方法对某大学学生进行筛选,共43例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入选,其中42例自愿参与实验。纳入标准参照Lentell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诊断标准[10-11]:1)有超过一次且非同时的单侧踝关节扭伤史,最近一次扭伤是在4星期以前;2)主观感觉有无力、疼痛、功能差及踝关节“失落感”(“giving-way”),客观体征未发现踝关节松弛;3)无踝关节手术史或骨折史;4)无其他可能影响到平衡和肌力的神经系统病变;5)休息时没有踝关节疼痛。由专业骨科医师依据诊断标准做出判断。
所有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单盲对照实验。42例FAI患者随机均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1例。从表1可见两组受试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患侧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康复方法
1.2.1.1 对照组
接受软组织损伤的常规物理治疗,包括常规中药热敷包、低频脉冲直流电刺激、TDP照射等治疗。
1.2.1.2 实验组
常规理疗的基础上进行6周加滑扰动训练,练习时受试者集中注意力于患侧踝关节。训练在卷起式滑板(美国Performbetter,长2.4米,宽1.5米)上进行,每周5次。
第1~3周:步行及滑行训练。1)步行训练:穿上专用鞋套后,根据教练员口令在滑板上变换方向步行20 min;2)侧向滑行训练:膝关节屈曲300左右,双手置于背后,沿左右方向来回侧向滑行20 min。
第4~6周:步行、滑行训练及接球训练。1)步行训练:根据教练员口令快速变换方向步行15 min;2)侧向滑行训练:快速侧向滑行15 min;3)接球训练:教练员不定向抛球,受试者在滑板上移动接球10 min。
1.2.2 指标测定
1.2.2.1 踝关节本体感觉评定
采用美国Biodex Medical System公司生产的Biodex Ⅲ型等速肌力系统分别评定对比两组受试者实验前后踝关节主动位置觉、被动位置觉和运动觉,3项指标数值越小则受试者本体觉越好。测试前讲解方法和步骤,并使测试者熟悉实验操作过程。受试者坐于测试椅上,佩戴眼罩及耳罩,去除视觉及听觉对本体感觉测试的影响。
主动位置觉测试:从踝关节外翻位开始,主动达到40o测试位置(转动速度定为10o/s),受试者在此位置停留并集中注意力感受10 s,之后返回起始位置。5 s后再进行主动踝内翻动作(10o/s的角速度),要求受试者在认为到达预定角度时按下STOP按钮,计算目标角度和实测角度误差,重复3次,测试值取3次平均值。
被动位置觉测试:测试方法与主动位置觉测试相类似,踝关节在仪器带动下完成被动运动,受试者在认为肢体到达预定角度时按下STOP按钮,计算目标角度和实测角度误差,重复3次,测试值取3次平均值。
运动觉测试:预先设置踝关节活动范围,从踝关节中立位置开始,被动运动肢体(转动速度定为30o/s),测试者按“开始”测试,受试者一旦觉察到踝关节的运动,立即按下STOP按钮,计算到达角度与实际起始角度的差值,连续重复3次,取平均值。
1.2.2.2 平衡能力测试
实验前、后分别测定两组受试者平衡能力。测试采用美国Sportkat公司Korebalance平衡仪,测试平台下气囊压力值统一设定为6PSI。
受试者患足立于测试台上,测试时注视平衡仪电脑屏幕,调整身体尽量使光标保持在十字坐标轴中心,测试时间为30 s,重复3次,每两次中间休息10 s,以最好一次作为测试值。
检测指标:总体平衡指数(Balance Index Score,BIS),前后轴平衡率(Front-Back Ratio,FBR),左右轴平衡率(Right-Left Ratio,RLR)。BIS代表人体的总体平衡能力, FBR与RLR分别代表人体前后及左右方向稳定性和重心偏移的均衡性。各指标值的大小与身体平衡能力呈负相关。
1.2.3 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软件,各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TX-*5]±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显著性水准α=0.05,非常显著性水准为α=0.01。
2 结果
2.1 踝关节本体感觉各指标测试结果
两组受试者实验前的患侧踝关节本体感觉各指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具备可比性。经6周康复后,对照组主动位置觉、被动位置觉及运动觉与实验前相比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主动位置觉、被动位置觉及运动觉与实验前相比显著降低(P
2.2 平衡能力各指标测试结果
两组受试者实验前患侧踝关节平衡能力各指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经6周康复后,对照组BIS、FBR和RLR与实验前相比均出现降低,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BIS和RLR与实验前相比非常显著性降低(P
3 讨论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创伤,若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易导致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FAI是踝关节反复损伤的最危险的内在因素,受到医学界及体育界广泛关注。Freeman等1965年首先提出FAI的概念[12],即指关节有“足打软”或不稳感觉状态,关节活动的随意控制失常,但没有超出正常运动范围,并认为踝关节本体感觉受到损害是造成FAI的原因[13]。关节损伤导致本体感觉系统的受损会使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受到影响,造成踝关节的稳定与控制能力下降、关节不稳,并形成恶性循环,容易发生反复扭伤[14-15](图1)。Hubbard等[16]认为FAI产生的可能原因有:1)踝关节肌力的下降;2)踝关节韧带的松驰度增加;3)本体感受器的损伤;4)平衡缺陷。踝关节功能性不稳定是目前临床治疗与康复的难点,对这一问题以前较为倾向于重建解剖结构,近年来关节不稳的本体感觉缺失与重建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3.1 实验前后FAI患者本体感觉变化的分析
本体感觉是一种感受肢体空间位置的特殊感觉形式,包含关节运动感觉和位置感觉。本体感受器的感觉信息传入后形成的肌肉反射可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对关节运动稳定性的控制极为重要,本体感觉在精确运动所需的神经肌肉控制的运动程序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目前本体感觉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阈值测量法、视觉模型法和关节角度重置法。Biodex等速仪可进行关节角度重置法测试。朱燕等在研究中让不同测试者间隔一周测试同批志愿者踝关节内外翻本体觉,仪器采用Biodex等速仪,组内相关系数(ICC)Σ馐越峁进行信度分析,两次ICC均>0.75(P
踝P节损伤与其本体感觉之间的关系一直为人们所关注。踝关节不稳定大多由创伤引起。1965年Freeman等首次提出“去传入作用”理论(也称为“关节传入阻滞”),即用神经肌肉反射通路信号传入延迟、减弱来解释踝关节损伤后导致不稳定特别是伤后功能性不稳定[18]。损伤导致踝部本体感受器损坏,神经肌肉反射回路信息传递功能异常甚至中断,并引起踝周肌肉功能下降或抑制[19]。Glencross[20]和Forkin[21]研究发现,踝关节损伤导致的踝关节本体感觉下降程度与损伤程度成正比。因此,利用本体感觉训练改善踝关节不稳受到了临床医生的重视,并认为治疗FAI的关键是恢复受损的本体感觉来为关节提供保护性的感觉信息,从而改善关节稳定性控制能力。研究也表明本体感觉康复训练明显改善了踝关节不稳者患侧踝关节位置觉及足部压力分布异常,降低了再损伤几率[22],协调性训练可重建伤后受损的踝关节神经感受器传入机制,增强踝部肌力[20]。因此,适宜的训练确能恢复踝关节受损的本体感觉,从而改善踝关节稳定性。
本研究中,实验前后对照组主、被动位置觉及运动觉未见显著性差异,说明常规物理治疗虽然是治疗软组织损伤时常用的有效手段,但其对FAI患者本体感觉的恢复并无明显作用;6周训练后,实验组主、被动位置觉及运动觉指标与训练前相比显著降低,两组间相比较,实验组主、被动位置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加滑扰动训练可明显改善踝关节位置觉和运动觉,有助于FAI患者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康复,是一种适宜的训练方式。
3.2 实验前后FAI患者平衡能力变化的分析
平衡能力是指人体维持某一特定身体姿势的能力,特别是在较小的支撑面上控制身体重心的能力。平衡能力测试常用简易指标就是睁眼与闭眼单脚站立时间,随着测试手段的完善,仪器测试法已得到广泛应用。本实验所使用的Korebalance平衡仪可测试总体、前后及左右方向平衡指数,可更全面地说明受试者的平衡状况,且Korebalance平衡仪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23]。
研究显示,FAI患者患侧足静态平衡能力弱于健侧足及正常人,而健侧足的平衡能力略好于正常人[24]。单脚站立时健、患侧动态平衡能力均下降,双脚站立时动态平衡能力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25-26]。踝关节的损伤往往发生于运动中而非静止状态,也即是常发生于单足站立状态,而单脚站立时FAI患侧足静态平衡能力弱于健侧足及正常人,健、患侧动态平衡能力均下降,这也就增加了踝关节再损伤的几率。有文献认为FAI患者都存在姿势控制的问题,此种障碍并非继发于本体感觉或神经肌肉控制障碍,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改变才是根本的原因[3]。FAI患者姿势控制能力下降会影响身体平衡,从而引起踝关节反复损伤,因此改善FAI患者姿势控制能力有助于FAI患者降低再损伤几率。研究表明,平衡、本体感觉以及肌力等康复训练对踝关节不稳者姿势控制和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如PNF训练可以改善FAI患者的动态平衡能力[27]。平衡检测能够监测训练前、后踝关节功能变化情况[28-30]。
本研究对两组受试者患侧单足平衡能力进行了检测。从组内比较看,与实验前相比对照组BIS、FBR和RLR在实验后均出现降低,但未见显著性差异,说明常规理疗对于FAI患者平衡功能改善作用不明显。在6周的康复训练后,实验组BIS和RLR非常显著低于实验前及对照组,FBR显著低于实验前及对照组。这说明加滑扰动训练有助于FAI患者提高患肢平衡功能,改善姿态控制能力,与前后轴相比,在左右方向上更有效地提高了姿态控制能力。从踝关节解剖结构而言,关节前后方有较为强大的肌腱,此方向的损伤和不稳定极少发生;而关节内、外侧仅有韧带,是整个踝关节的薄弱区域,尤其是外侧韧带相对更薄弱,最易出现损伤。因此加滑扰动训练对左右方向平衡能力更为明显的改善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3.3 加滑扰动训练改善FAI患者本体觉及平衡能力的可能原因分析
不稳定状态下的训练相对于传统的稳定状态下的训练能更有效刺激深层肌肉的本体感受器,且易激发神经肌肉的协调能力,进而显著改善下肢本体感觉功能,提高单腿站立平衡能力以及姿势控制能力[31-33]。加滑扰动训练是利用特制鞋套与滑板表面光滑涂层间类似冰面的低摩擦力环境来进行训练的,是一种不稳定训练。在训练过程中,由于始终受到滑动因素的干扰,身体不得不在稳定与失稳、平衡与失衡之间不停变换,从而有效刺激了踝部本体感受器,提高了神经-肌肉本体感受功能,并不断地激活神经系统,进而募集更多、更深层的肌肉来有效控制身体的稳定。因此,本研究中康复训练后实验组主、被动位置觉、BIS和RLR均显著低于实验前及对照组,加滑扰动训练有效地促进了患侧踝关节本体感觉及患肢平衡能力恢复。
4 结论
加滑扰动训练可明显改善FAI患者踝关节本体感觉及其患肢平衡能力,对FAI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是一种适宜、有效的FAI康复训练法,但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Chan KW,Ding BC,Mroczek KJ.Acute and chronic lateral ankle instability in the athlete[J].Bulletin of the NYU Hospital for Joint Diseases,2011,69(1):17-26.
[2]Berlet G,Anderson RB,DavisW.Chronic lateral ankle instability[J].Foot Aukle Clin,1991,12(3):182-191.
[3]Hertel J.Functional anatomy,Pathomechanies and Patho Physiology of lateral ankle instability[J].Journal of athletie Training,2002,37(4):364-375.
[4]Delahunt E,Coughlan GF,Caulfield B,et al.Inclusion criteria when investigating insufficiencies in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J]. Med Sci Sports Exerc,2010,42(1):2106-2121.
[5]Van Rijn RM,Van Os AG,Bernsen RM,et al.What is the clinical course of acute ankle sprains?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Am J Med,2008,121(4):324-331.
[6]Fong DT,Hong Y,Chan LK,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on ankle injury and ankle sprain in sports[J].Sports Med,2007,37(1):73-94.
[7]Bhatt T,Pai YC. Prevention of slip-related backward balance loss: the effect of session intensity and frequency on long-term retention[J].Archives Phys Med Reh,2009,90(1):34-42.
[8]李世明,Yi-Chung Pai,Feng Yang,等.人体动态稳定性理论及防跌倒扰动性训练进展[J].体育科学,2011,31(4):67-74.
[9]Bhatt T,Pai YC.Generalization of Gait Adaptation for Fall Prevention: From Moveable Platform to Slippery Floor[J].J Neurophysiol,2009,101(2):948-957.
[10]Lentell G,Baas B,Lopez D,et al.The contributions of proprioceptive deficits,muscle function,and anatomic laxity to functional instability of the ankle[J].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1995,21(4):206-215.
[11]朱燕,裘敏蕾,丁,等.电针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运动员本体感觉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2,32(6):503-506.
[12]贾林,李国平,许铮铮.踝关节损伤研究现状(综述-下)[J].体育科学,1997,17(3):6.
[13]Edward V C.临床骨科学[M].2版.范清宇,唐农轩,主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865-871.
[14]钱菁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神经肌肉控制机制及PNF干预效果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7.
[15]Lephart SM,Henry TJ.The Physiological basis for open and closed kinetic chain rehabilitation for the upper extremity[J].J Sport Rehab,1996,5(l):71-87.
[16]Hubbard TJ,Kaminski TW,Vander Griend RA,et al.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mechanical laxity in the functionally unstable ankle[J].Med Sci Sports Exerc,2004,36(5):760-766.
[17]朱燕,裘敏蕾,陈永强,等.使用Biodex等速测试仪进行踝关节内外翻本体感觉测试的信度研究[J].中国康复,2011,26(5):347-349.
[18]李坤,王予彬.踝关节不稳与本体感觉研究现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9): 851-854.
[19]McVey ED,Palmieri RM,Docherty CL,et al.Arthrogenic muscle inhibition in the legmuscles of subjects exhibiting 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J].FootAnkle Int,2005,26(12):1055-1061.
[20]Glencross D,Thorton E.Position sense following joint injury[J].J Sports Med Phys Fitness,1981,21(l):23-27.
[21]Forkin DM,Koczur C,Battle R,et al.Evaluation of kinesthetic deficits indicative of balance control in gymnasts with unilateral chronic ankle sprains[J].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1996,23(4):245-250.
[22]Lee AJ,Lin WH.Twelve-week biomechanical ankle platform system training on postural stability and ankle proprioception in subjects with unilateral 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J].Clinical biomechanics,2008,23(8):1065-1072.
[23]朱敏,Z雅凤,瓮长水.老年人主动性静态和动态平衡测试的重测信度:Korebalance平衡测量系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 (6):552-553.
[24]张阳,张秋霞,金超.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的单足静态平衡能力[J].体育学刊,2014,21(5):131-135.
[25]刘辉,刘波,伍萨,等.踝关节不稳患者踝关节等速肌力和动态平衡能力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15,27(2):7-11.
[26]赵丽,李翠,顾博雅,等.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动态平衡能力及等速肌力特征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5):44-46.
[27]王坤.4周PNF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24.
[28]Loudon JK, Santos MJ, Franks L,et al.The effectiveness of active exercise as an intervention for 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 a systematic review[J]. Sports Med, 2008,38(7):553-563.
[29]Hale SA,Hertel J,Olmsted-Kramer LC.The effect of a 4-week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program on postural control and lower extremity function in individuals with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J].J Orthop SportsPhysTher,2007,37(6):303 -311.
[30]Wees PJ van Der, Lenssen AF, Hendriks EJ,et al.Effectiveness of exercise therapy and manual mobilisation in acute ankle sprain and functional instability:a systematic review[J].Aus J Physiother,2006,52(1):27-37.
[31]Wester JU,Jespersen S,Nielsen KD,et al.Wobble board training after partial sprains of lateral ligaments of the ankle: Prospective randomised study[J].Journal of Orthopaedic and Sports Physical Therapy,1996,23:332-336.
供应链管理的功能范文5
[关键词] 曲美他嗪;厄贝沙坦;冠心病心力衰竭;左室功能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b)-0117-02
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时不能只缓解病人的症状, 应通过综合治疗方法改善病人的长期预后,降低致死率[1]。在临床治疗心力衰竭过程中, 近年来提倡的优化心肌能量代谢已经被认为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保护病人心功能的主要手段[2]。为此,该院心内科对自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23例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联用曲美他嗪与厄贝沙坦进行治疗,探讨其对左室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心内科共收治46例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均满足世界卫生组织(1979年)制定的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3]。其中男34例,女12例;病人年龄在62~76岁之间,平均为(71.2±5.7)岁;其中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8例,合并心绞痛22例,合并高血压病17例,合并糖尿病12例。超声心动图测量显示左室射血分数低于50%, 经心功能NYHA分级显示为Ⅱ~Ⅳ级。将患有心源性休克、重症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异常以及瓣膜性心脏病等病人予以排除。随机将病人分成两组,每组各2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均使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洋地黄类药物等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给予20 mg曲美他嗪口服,3次/d;再给予150 mg的厄贝沙坦口服,1次/d,1个疗程为6个月。
1.3 评定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6个月末评定下述指标[4]:①心功能分级: 根据NYHA分级标准进行分级; ②心功能指标: 使用HP SONOS 5500型号多普勒彩超诊断仪, 选取心尖四腔切面进行测量,包括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二尖瓣舒张早期的最大血流 (E峰) 速度和舒张晚期最大血流 (A峰) 速度,并记录两者的比值(E/A)。上述各指标均需测定3个心动周期,并计算平均值。③安全性评定: 记录治疗前、治疗后病人的心率、血压、电解质以及肝肾功能的改变情况,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5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对比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对比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对比情况
观察组经3个月时间的治疗后其NYHA心功能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均未见显著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6个月末时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心脏超声指标对比情况
治疗组经3个月与6个月治疗后其LVEF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安全性评定
曲美他嗪联合厄贝沙坦对病人血压、心率、电解质及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病人耐受性良好,仅见1例短暂性头痛病人,通过对症处理后症状很快解除。
3 讨论
曲美他嗪属于一类能够有效调控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药物,它能够有针对性地抑制长链3-酮酰辅酶A硫解酶的活性,下调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提高葡萄糖的氧化速度,加快机体在缺血缺氧状态下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5]。曲美他嗪能够在细胞水平起到拮抗心肌缺血的作用,使代谢过程由最初的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逐步转变为葡萄糖有氧氧化过程,使少量的氧气生产大量的ATP,进而提高心脏收缩能力[6]; 此外,曲美他嗪还能抑制ATP水解,抑制乳酸产生,避免细胞内出现酸中毒与钙离子过载现象,进而保护心肌细胞; 曲美他嗪可以直接对缺血心肌细胞起作用,阻止氧自由基的产生,避免细胞溶解,保护线粒体免受损伤; 而且曲美他嗪可以加快游离脂肪酸合成磷脂的进程,发挥膜保护的作用[7]。
厄贝沙坦属于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能够有针对性地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1受体,进而抑制血管收缩及醛固酮的产生与释放,发挥降压的作用[8]。但厄贝沙坦不抑制与钠离子平衡以及血压调节相关的各类离子通道,亦不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以及其他激素受体。长期使用厄贝沙坦的耐受性与1片/d的服药方法对患者坚持治疗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厄贝沙坦对需要降低血压而要联合用药的患者而言是一种合理的选择[9]。
该研究中的治疗组联用两种药物经3个月治疗后,其LVEF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两组治疗3个月末时的E/A比值与治疗前相比未见显著改变, 这表明联用曲美他嗪与厄贝沙坦治疗3个月能够有效提高左室收缩功能。观察组经3个月时间的治疗后其NYHA心功能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均未见显著改变, 这与超声检测LVEF结果不符, 因为毕竟NYHA分级可能受到病人的主观感觉等因素所干扰, 而且可能还与一些老年病人患病时间久,其能耐受能力强以及用药时间较短等因素密切相关。观察组在治疗6个月末时NYHA心功能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经6个月治疗后其LVEF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观察组治疗6个月末时其E/A比值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长疗程的治疗对左室舒张与收缩功能的改善程度优于短期治疗。总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曲美他嗪与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少,有较好的耐受性,可有效改善病人左室功能,提倡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Kantor P F, Lueien A, Kozak R, et al. The antianginaldrug trimetasidine shifts cardiac energymetabolism from fatty aeidoxidation to glucose oxidation by inhibiting mitoehondfial long-chain 3-ketoacyl coenzyme a thiolase[J]. Circ Res, 2010, 86(2): 580-588.
[2] 顾东风,黄广勇,何江,等. 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 31(1): 3-6.
[3] Lopaschuk G D, Barr R, Thomas P D, et al. Beneficial effects of trimetazidine invivoworking ischemic hearts are due to a stimulation of glucose oxidation secondary to inhibition of long-chain 3-ketoacyl coenzyme a thiolase[J]. Circ Res, 2008, 93(3): 33-37.
[4] 顾旭,李建杰,牛雪彩,等.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杂志,2008,10(6): 100.
[5] 刘文凯.曲美他嗪与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08,14(2): 132-134.
[6] 薛恩忠.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延安大学学报,2011,9(3):30-31.
[7] SentexE, Helies-TussaintC, RousseauD, et al. Influence of trimetazidine on the synthesis of complex lipids in the heartand other target organs[J]. Fundam Clin Pharmaeo, 2010, 15: 255-264.
[8] CristianaVitale, MauricioWaingaten, Barbara, et al. Trimetazidine improves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elderly patients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J]. EurHeart,2004, 25(20): 1765-1768.
供应链管理的功能范文6
【关键词】 慢性脑供血不足;养血清脑颗粒;尼莫地平;血管内皮功能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3.094
CCCI是指由于脑部血供减少, 长期脑供血不足导致患者脑组织产生慢性缺血, 从而引起认知功能下降, 进而发展为痴呆[1], 因此临床应早期对CCCI患者进行干预, 以防止病情的进展。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进而发展为CCCI的主要因素[2], 目前临床治疗CCCI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本文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对CCCI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5月~2015年8月78例CCCI患者, 均符合CCCI相关诊断标准, 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确诊, 并排除血液系统疾病、低血压、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以及妊娠、哺乳期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9例。观察组男22例, 女17例, 平均年龄(56.3±2.8)岁, 平均病程(4.2±1.3)年;对照组男20例, 女19例, 平均年龄(55.6±2.4)岁, 平均病程(4.7±1.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维生素、三磷酸腺苷以及辅酶A等常规药物治疗, 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降压、降糖、调脂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莫地平治疗, 温水冲服养血清脑颗粒(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10960082), 4 g/次, 3次/d, 同时给予口服尼莫地平(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3915), 20 mg/次, 3次/d。疗程均为3个月。
1. 3 观察指标 治疗后均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 测定NO及 ET-1水平。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肱动脉二维超声显像检查, 于舒张末期纵切面下测量肱动脉内径, 取3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做为基础肱动脉内径(D0)。血压计加压至250 mm Hg(1 mm Hg=0.133 kPa)后缚于肱动脉远端, 5 min后放气, 60~90 s内测量肱动脉最大内径(D1)。20 min后给予患者舌下含化硝酸甘油0.5 mg, 5 min后再次测量肱动脉内径(D2)。EDD=(D1-D0)/D0×100%, NEDD=(D2-D0)/D0×100%[3]。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NO、 ET-1及 EDD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CCCI是介于正常与卒中之间的慢性持续低灌注状态, 但无缺血再灌注损伤[4], 该病可引起脑白质脱髓鞘、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性痴呆和出血性脑卒中, 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临床研究认为脑动脉粥样硬化是该病最重要的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主要是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病情的进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5]。因此, 改善CCCI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是临床治疗的关键, 对于防止病情的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结果表明, 在常规基础治疗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CCCI患者使用养血清脑颗粒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这与岳阳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观察组治疗后的NO、ET-1及EDD显著改善, 且优于对照组(P
养血清脑颗粒是一种中成药, 主要由当归、白芍、川芎、珍珠母、决明子、熟地、夏枯草、延胡索、钩藤等多味中药组成。其中当归、川芎能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和血小板聚集, 改善脑循环, 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良好保护作用, 决明子有降血压作用, 珍珠母对神经和运动功能有改善作用, 熟地可降低血清中过氧脂质的含量。养血清脑颗粒可调控血管活性物质, 抗氧化, 调节内皮细胞的离子通道和凝血、纤溶功能, 这可能是该药能够发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机制[7]。尼莫地平是一种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可选择性扩张脑血管, 增加脑血流量, 且不影响脑细胞代谢, 缓解脑血管痉挛, 改善患者的记忆能力, 此外该药还能够有效降低血浆粘稠度, 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 与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应用能够显著改善CCCI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参考文献
[1] 王磊, 陈新龙, 王华,等. 慢性脑供血不足研究进展.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9, 15(4):335-338.
[2] 叶景郁, 韦素春, 薛洪霞, 等.星蒌承气汤对慢性脑供血不足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河北中医, 2012, 34(2):191-192.
[3] 王红梅.养血清脑颗粒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善60例临床分析.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30(1): 49-50.
[4] 杨平, 刘建民.丁苯酞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观察.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4, 12(6):46-48.
[5] 李东芳, 薛国芳, 连霞, 等.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内皮功能变化及药物干预的影响.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 11(12):28-30.
[6] 岳阳, 朱常勤.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莫地平改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疗效观察.临床医学工程, 2013, 20(1): 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