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所有知识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所有知识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所有知识点范文1

一、探究式教学理论概述

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多元化教学活动中主动探求知识、研讨问题、获取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就是师生在数学教学目的的指引下,教师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创设研究情景,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充分质疑、主动探索、讨论交流的机会,使其通过多种方式的解难释疑,深刻领会数学思想,掌握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宗旨在于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目标领域的全面发展。

二、探究式教学实施方法

1.确定探究内容,构建新知。确定教学内容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教材内容都适合采用探究式教学。一般地,当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经验产生冲突时,学生就会产生探究动力。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注意到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和教材内容的设计,选择恰当的知识点作为探究式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探究式教学方案,力争在教学活动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其构建新知识、掌握新内容,从中培养数学思维。为使学生的知识构建更加合理有效,教师应组织学生广泛开展协作学习,进行讨论交流,并对协作学习和讨论交流过程给予指导,使之朝有利于构建知识的方向发展。

2.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习热情。“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托尔斯泰这句话表明:成功的教学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之产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并将其转化为促进学习的内在动力,而不在于“填鸭式”、“满堂灌”的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以创设探究情景为主线,结合教材内容、选准教学方法,把学生引入与数学问题有关的情景中,引导学生从惧怕数学到亲近数学,从亲近数学到热衷数学,使其品尝到圆满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激发学习热情,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最终达到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数学思维、陶冶数学情操的目的。

3.实施探究方案,挖掘探究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制定的探究式教学方案实施教学,引导学生打开思路,主动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途径。把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变为教师引出问题学生尝试加以解决,在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其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牢固树立数学意识,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并在探究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使探究教学得以顺利实施。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意志品质也得到了锻炼。

初中数学所有知识点范文2

【关键词】阅读理解理论信心应用创新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中考数学中的各种新题型不断涌现,其中之一为阅读理解题。阅读理解题既是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数学基础理论水平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能力、数学学习能力的试题。又是考查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数学意识状态、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试题,尤其侧重于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这类试题文字叙述较长,信息量较大,知识覆盖点多,各种关系复杂,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从模仿到创造的思维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内容大多涉及到一些当前的热点话题(如:金融全球化,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生态平衡,工程建设等问题)。就考查方法而言,不仅要求学生回答是什么,进一步要求回答为什么?不仅要求学生判断正误,如果正确,要说出根据,如果错误,要说明理由;如果条件缺少,要补齐条件;如果步骤不全,要补全步骤。有时要提出猜想,有时要给出证明,有时问数学思想和方法有时问理论根据和方案,既注重最终结果,又注重理解过程。学生因平时练习的这类题较少,加之平时又不重视数学理论的学习,故这类题的得分率一般很低。下面就如何更好地解决这类问题谈几点看法和广大同仁交流。

第一,帮助学生树立解答阅读理解题的信心。信心是一个人做事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许多成功的结果是建立在信心的基础上的。数学中的阅读理解题是一种新题型,许多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没有遇见过,甚至部分学生根本就没听过。当第一次遇见这种题时,由于许多学生对这类题准备不足,加之这类题的题目很长,学生一看题目便恐惧、根本没有信心读下去,更谈不上做下去,因而放弃。笔者曾做过这样的调查,某次初三数学检测中有一道数学阅读理解题,仅试题大约二百三十字,问题设置的不太难。这是学生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题,结果这道题的得分率很低。当问及学生是何种原因时,有80%多的学生认为:一看题目很长,没有耐心读题,更没有信心做下去,从而放弃了。从这一数字来看,培养学生的解题信心很是关键。当教师给学生讲解清楚这类题的特点及解答方法时,学生才恍然大悟。等第二次出现同类题时,得分率已有大的上升,几乎所有学生已能耐心读题,大部分学生能从中找出方法,个别学生在方法上选取不当,也有个别同学因计算有误导致出错。从这种情况看,只要培养学生的解题信心,使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再新的题型,哪怕是第一次遇见,也会有能力做出来的。

第二,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论水平。数学阅读理解题的另一考查知识点是数学理论修养,重点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和内容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形式。它不但要求学生会解答问题,而且还要求学生要知道解答问题所用的数学理论,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数学理论教学,改变传统的只知道如何做,却不知这样做的数学理论根据、数学方法(如:换元法、化归法、待定系数法、消元法、代入法等)、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转化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的名称。其实,我们回头想一想,学生平时的练习解题中已经使用了各种方法,体现了各种思想,但多数学生却不知道其名称。这就要求老师要有较深的数学理论修养,熟练掌握这些理论、思想、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并在平时的教学中时常灌输,加深学生的数学理论印象,使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掌握并能应用之,这对于解答数学阅读理解题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能力。数学阅读理解题的另一考查知识点是学生的应用数学的能力,它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或题目中给出的数学知识(一般是学生没有见过的)来解决问题,尤其是与当今的一些热门话题相关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应当重视我们身边所发生的数学问题,从实际事例和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弄清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分析这种数学问题来由,学会将实际现象问题化,实际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方法化,数学方法理论化,数学理论创新化,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不断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当然,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立模型的训练,也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的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