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完善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完善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范文1
关键词:开放型经济 对外开放与交流 经济融合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市场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现象的日益明显,我国的经济市场和其他各个国家经济之间的融合度也不断攀升,为了适应世界经济的变化,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同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必要开创新兴的开放型经济,使我国的经济更快更好地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实现沟通和融合。随着对外贸易、跨国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新兴的开放型经济将在未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影响就好比丝绸之路在古代对于国家经济飞速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促进作用。
开放型经济的经济学内涵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开放型经济具有以下两种内涵:
在古典的经济学中,开放型经济往往代表的是对外贸易经济或者经济体制中存在对外贸易的成分;在现代意义的开放型经济的内涵中,在囊括传统开放型经济的对外贸易的基础上还有其他的诸如人员、资本以及劳务关系等,能够自由流动的经济因素都属于开放型经济的现代内涵。在这个基础上,相对于封闭型经济而言,一些经济元素可以在开放型经济中实现自由流动甚至可以突破国界的限制,进而实现资源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通常所说的开放型经济指的是国际成分比较大的经济体制,其中的商品和劳务的跨国流动比较自由,而且其与本土外的经济交往活动比较多,发展的空间也较大,但是因此受到的外部的冲击和影响也较大。
开放型经济的另一种含义是指其经济制度方面的开放型,其经济制度往往更加倾向于同外部相联系,在这个基础上,开放型经济的定义就成为了那些市场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受到政府的干预活动或者政策限制较少的对外经济活动。一个国家的经济开放与否主要由该国的经济制度所决定,开放型经济的国家往往出口和对外贸易的额度在全国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较大,开放型经济的衡量指标主要是跨国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本的流通情况,这些因素也能够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是否具有较高的市场化水平。
开放型经济构建思路
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虽然在对外开放领域获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开放程度远远不够,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安全贸易领域,比如金融、通信等方面的贸易都需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而且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总值的增加和外资注入比重的增加,我国同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也日益频繁和紧密,对国内市场环境和国外的市场环境都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导致各种经济利益之间互相交织盘布。在此背景下,想要进一步推进开放的进程,就需要调整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拓展参与国际分工的层次,提升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和特点。笔者认为我国需要构建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以内外联动作为方向,以互利共赢作为原则,以安全高效作为要求。
(一)构建开放型经济的方向
内外联动作为开放型经济的方向,即,我们的对外开放是在国内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上,把开放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机联系起来,不仅要能够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吸引外资,还要将这些优质资源切实运用到自身的经济发展上来。要积极地走出去,通过开放的手段和方法使得国外的先进市场和优势资源更好地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还要继续扩大开放的领域,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我们本土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在利用全球资源的同时还要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特别要利用好外资以便更好地促进国内自主创新技术和人才方面的进一步发展;还要扩大本土企业在海外的投资,鼓励企业在国际化经营的各个方面都要有所突破,这样才能够有效培养跨国公司及其品牌,有利于展开关系国家经济领域的国际对话与合作。
(二)构建开放型经济的原则
互利共赢作为开放型经济的原则,是指在世界范围的经济舞台上,各个国家之间要实现通力合作,资源和优势实现互补,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和促进各个国家自身经济体制建设的完善。首先要积极参与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努力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才能在世界范围内加强各方利益的交汇。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要尽力避免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产生产业竞争,而且要通过各种可能的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完善产业结构和体系,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要基于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原则,这样才能够实现世界的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开放型经济更深层次的建设。
(三)构建开放型经济的要求
安全高效是开放型经济的要求,我国并不存在很高的劳动生产率,而且在装备制造业方面也不存在核心竞争力,在一些服务业如金融领域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且还面对着资源总量不足、人口基数过大的社会问题。这些因素都是我国在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无论是经济合作还是经济竞争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不利因素,也是进行开放型经济建设的薄弱环节,所以必须对世贸组织的规则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同时对其他国家的一些产业建设和产业安全方面的经验和手段加以学习和运用,在国内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这样才能够积极应对在开放型经济的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实现安全和高效的目的。
金融危机和经济竞争背景下开放型经济建设路径
随着开放型经济的开创和不断深入,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还要承担相应的经济风险,尤其是在当今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需要不断地对开放型经济体系加以完善才能够实现经济快速平稳的发展。在金融危机和经济竞争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促进开放型经济建设可以采取如下举措:
(一)适时调整对外开放战略
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对外开放战略必须被赋予全新的含义,要不断促进同外贸易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能力和质量。
在对外贸易方式的转变方面,要对用于进口或者出口的商品的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防止其产生高的能耗或者污染,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对于进口的规模和种类都要积极扩大,要尽快实现加工贸易的升级甚至转型,大力促进服务行业贸易的发展,加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力度,大力引进国外的先进管理和服务经验以及相关高素质人才。要尽量避免一直走通过产品数量进行扩张的道路,而是要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对于各类产品的贸易公司和企业,要着重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加大产品的研发力度和品牌的建设力度。今后的方向是更深层次地促进经济体制的转型和升级,更加深入地推动加工贸易由东部沿海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进行转移。
在更加合理高效地利用外资方面,首先要对能够对外资产生吸收作用的产业结构以及区域分布进行优化,扩大外资吸收途径,同时引导和规范外资并购的进一步合理化,防止在吸引外资的过程中产生恶意并购和垄断并购的现象,以确保国家在某些领域的控制力。为了提高我国的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对利用外资的方式进行创新。自改革开放至今,绿地投资方式一直是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但是当前在利用外资方面,我国的政策和手段等各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原有的引资方式和外资利用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新兴经济体制的要求。要彻底摒弃原来的建厂房、盖车间的传统意识,重点关注与提高外资的利用质量,加速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跨国并购的发展,在政策方面要放低外资进入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限制,鼓励跨国公司的外包业务,要对境外的资本市场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使其尽可能促进我国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变化。
(二)积极稳妥地扩大对外投资
为了开创新型的开放型经济,要大力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扩大对外投资,国家和政府也要大力支持具备了相关条件和能力的企业做大做强境外投资,加强政府对于涉外企业的政策指导和宏观调控,当然,一切都要在通行规则和国际惯例的束缚下进行。企业也要着重于自身竞争力的增强和跨地区管理能力的提高,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要自觉对国家的形象和企业的声誉进行维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对外投资方面的建设和关注相对比较落后,而目前,我国拥有充裕的外汇储备,同时也具备了较强的对外投资能力。在企业方面也具有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满足了展开跨国经营所需的各项要求。国家要对各种类型的有能力开展境外投资和境外业务的公司给予大力扶持,加速建设境外的经贸合作区域,给更多的规模较小的企业创造更多“走出去”的平台和机会,促进我国快速建立属于自己的国际品牌和营销网络,促进大型跨国公司的形成。
不仅要加强跨国公司和跨国企业的建设和经营,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还要将对外投资方式和对外合作方式进行创新,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一要鼓励跨国并购的开展,提高企业在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国际化水平和能力,树立企业自身国际化品牌和路线。二要开展能源和资源方面的合作,在资源比较充裕的地区加大投资力度进行开发,这样才能够建立起更加可靠稳定的能源供应机制以保证经济的快速良好运作。三要对境外加工贸易加大开展力度,释放国内生产力,带动产品的出口和加工,促进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走出去”。四要对外间接投资,逐步形成不以国家为主的投资格局,而是通过投资公司的方式以企业和居民为主体,实行间接投资。
(三)加快自主创新进程
自主创新是立身立国的根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全球资源,这样才能够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促进自主创新的进展。从当今世界经济的分布情况来看,创新活动的发源地仍是所占比例不多的发达国家,一些核心产业即技术呈现密集状态的产业也集中在发达国家,可以说发达国家是现今世界经济的重心。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扩散使其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得到提高。对于我国而言,可以通过不断地引进和模仿国外的先进技术,将其技术吸收内化应用到其他产品和行业中,完成对技术要素的积累。我国想要实现技术进步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就要改革传统的技术创新模式,通过引进国外的人才和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外资的研发机构,展开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活动,利用国外先进优质的研发资源,努力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将“中国制造”尽早转变成“中国创造”,加快自主创新的进程,实现产品科技含量的提升,这对于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建设也会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结论
改革开放使得我国成功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现今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阶段和开放型经济的新兴阶段。无论是国家还是政府,都要充分发挥政策方面的引导作用,引进外资的同时还要加强同外国经济体制的沟通和交流,促进本国公司走出去和外国跨国企业引进来。同时对外开放的战略和主张也要有新的观念,加快自主创新,建立健全贸易预警体制,进一步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这样才能为我国经济体制的安全和高效运行提供支持,促进我国经济获得更加良好和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济才,刘荣松.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奋力开创振兴发展新局面[N].赣南日报,2013-11-29
2.孔令龙.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J].宏观经济管理,2008(1)
完善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范文2
关键词:中原城市群 开放型经济 指标 比较
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涵盖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9个城市,是中国科学院的《2010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中15个达标城市群之一。区域面积5.87万平方千米,占河南省的35.1%;2011年,总人口4235万,占全省的40%,实现生产总值15885.47亿元,占全省的比重接近60%。
中原城市群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河南省委、省政府2003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提出:“要使中原城市群发展成为全省改革开放、东引西进的重要载体”。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要求:“提升郑州作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地位,发挥洛阳区域副中心城市作用,加强各城市间分工合作,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开放型城市群”。因此,开展对中原城市群开放型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通过提高开放度,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增强中原城市群竞争力,推动全省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开放型经济的内涵
开放型经济是与封闭型经济相对立的概念,是指允许并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商品和服务跨国界自由流动的经济体系。开放型经济强调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的双向交流互动,是市场经济的典型形态和必然要求,其实质是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自由化是指取消一切干涉国际贸易自由开展的政策措施;投资自由化是指向投资者提供非歧视性待遇,实现投资体制和环境的自由化。开放的经济体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融入世界经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从而能够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和经济效率最大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发展开放型经济已成为各国各地区的主流。
二、开放型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选取指标的原则
指标体系应能够系统、全面地反映地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状况,从宏观上对开放型经济运行作概括性的统计描述,以满足研究需要。
1.科学性。每项指标从内容到计算方法必须科学、合理,应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开放型经济的特征。
2.综合性。指标体系应从多方面反映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外贸易、引进外资等都要涉及。
3.可行性。指标的选取必须具有可行性,要便于数据的搜集和计算。
4.典型性。理论上讲,指标体系应完整全面,但由于开放型经济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因此无法将所有因素都考虑在内,可以只选取几个重要指标。
(二)指标体系的内容
本文的目的不是讨论如何度量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水平,而是研究中原城市群开放型经济的现状并进行比较,因此,在衡量不同城市开放水平时只要采用的是同一指标体系,就能够说明问题。
本文构建的开放型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和入境旅游3个一级指标,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额等8个二级指标,各项二级指标的内涵如下:
1.进出口总额:指进出境的货物总金额,包括对外贸易进出口货物,来料加工装配进出口货物,进料加工进出口货物,租赁期满归承租人所有的租赁货物,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外商独资经营企业进出口货物,从保税仓库提取在境内销售的进口货物,以及其他进出口货物的金额。
2.出口额:指出境的货物总金额,包括对外贸易出口货物,来料加工装配出口货物,进料加工出口货物,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出口货物等。
3.外贸依存度:计算公式为“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地区生产总值×100%”,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对贸易活动的依赖程度的指标。一般来说,一国或地区的外贸依存度越高,说明对外贸易在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大。
4.实际利用外资额:与协议利用外资额相对,是指实际到位的外资金额,该指标能真正体现利用外资水平。
5.新注册外资企业数:本年度新登记注册的外资企业数量。
6.外资依存度:是指外国投资对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可以体现地区经济对国际产业资本的依赖程度。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用实际利用外资额作为外国投资额,计算公式为“外资依存度=实际利用外资额/地区生产总值×100%”。
7.入境旅游创汇收入:指外国人、港澳台同胞等入境游客在境内旅行、游览过程中用于交通、参观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的全部支出。
8.旅游开放度:指入境旅游创汇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即旅游开放度=入境旅游创汇收入/地区生产总值×100%,该指标能够反映入境旅游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表1 开放型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三)指标的处理与计算
表1中列出的指标是反映不同经济内容的数据,有不同的单位,需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计算各市该指标的标准化指数。因所有指标均为正指标,即指标数值与绩效成正比,所以计算公式为:i市A指标的标准化指数= ,maxA是所有城市A指标的最大值,minA是所有城市A指标的最小值。某市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水平可以用综合指数表示,综合指数是8个二级指标的标准化指数之和,公式为:综合指数= (A指标的标准化指数),综合指数越大,表示该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反之,该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越低。
三、中原城市群各市开放型经济指标比较分析
本文以2011年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中原城市群各市2011年的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实际利用外资额、新注册外资企业数和入境旅游创汇收入可以从《河南统计年鉴2012》直接获得,同时,结合各市2011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可以计算出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和旅游开放度,表2列出了这些数据。
表2 中原城市群各市2011年开放型经济指标
注:数据来自《河南统计年鉴2012》或依据原始数据计算得出
根据表2中的数据,利用无量纲化方法计算出各市各指标的标准化指数,求和后得到各市开放型经济的综合指数,如表3所示。
表3 中原城市群各市2011年开放型经济各指标的标准化指数与综合指数
通过表3可以看出按照本指标体系所衡量的中原城市群9个城市开放型经济综合指数即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排序,郑州第一,综合指数为6.993;许昌第九,综合指数仅为0.617。如果将九个城市按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组,第一组综合指数大于2,第二组综合指数大于1小于2,第三组综合指数小于1。那么,郑州、洛阳、焦作属于第一组,济源、新乡、开封、漯河处于第二组,第三组包括平顶山和许昌。在单项指标方面,郑州在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实际利用外资额和新注册外资企业数4个指标上均居第一位,台资企业富士康科技集团对进出口的拉动作用不容小视,郑州2011年进出口160.2亿美元,仅富士康郑州公司进出口就达到94.7亿美元,占了59.1%,由此可见引进外向型跨国公司对进出口能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洛阳在外资依存度和入境旅游创汇收入方面排名第一,反映出洛阳较好的工业基础、优良的投资环境和众多的名胜古迹对外资和境外游客的强大吸引力;焦作的旅游开放度处于第一位,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我国5A级旅游景区云台山的贡献至关重要;济源则领跑外贸依存度,反映出济源市经济发展对进出口的依赖度较高。
总体来看,中原城市群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以对外开放度的重要衡量指标外贸依存度为例,我国2011年外贸依存度为50.1%,而从表2可以看出,即使是该指标最高的济源市,2011年的外贸依存度也只有28.1%,与全国水平相去甚远。同时,中原城市群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是极不均衡的,南部两市许昌和平顶山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引资优势不突出、旅游资源匮乏等原因,与郑州、洛阳等市差距悬殊。通过以上数据的整理与指标的计算,能够客观反映中原城市群整体与各市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现状,为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各市查找差距、赶超先进,抓住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开放和加快发展。
四、中原城市群各市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定位
为促进中原城市群9市开放型经济协调发展,避免产业趋同、无序竞争现象发生,应该综合考虑城市现有条件、在城市群中承担的主要作用,制定不同的定位,以指导各市突出特色,发挥优势。
(一)强化郑州在中原城市群发展开放型经济中的龙头带动作用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也是中原城市群的中心,要提高中原城市群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必须拓展郑州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
1.大力引进外资,优化产业布局。市区重点布局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一般加工制造业和对环境影响较大的项目,要逐步向城市转移。以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航空港区等15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为平台,大力引进外资,围绕支柱产业有针对性地招商,加快发展以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和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材料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吸引省内外上下游企业落户产业集聚区,促进集聚区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发展互动。吸引跨国公司在郑州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等机构,鼓励跨国公司扩大投资规模。
2.建设全国性的现代物流中心。凭借区位、交通优势,加快建设物流基础设施,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无水港,建成辐射全国、连通世界的现代物流中心。抓好郑州国际物流园区、航空物流园区建设,建成具有国际物流、航空物流、多式联运、货运、保税仓储、流通加工、信息服务等功能的物流园区。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通过项目融资、股权转让等方式,与跨国物流企业开展合作,提高现代物流业的国际化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
3.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依托现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以健全金融体系、培育金融市场、加快金融创新、优化金融环境为重点,大力发展金融业。抓好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创造条件,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国内外金融机构在郑州设立区域总部、功能中心、分支机构或办事处。积极开展国际结算业务,推动综合保税区开展离岸金融业务,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逐步增加期货交易新品种,提高国际影响力。
(二)巩固洛阳在中原城市群发展开放型经济中的副中心地位
发挥洛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的优势,完善配套条件,健全推进机制,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平台。中心城区重点承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周边县市产业集聚区主要发展各具特色、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形成集中布局、有序承接、优势互补的格局。加快建设以装备制造、新型电子材料、有色金属深加工和新型建材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抓好一批利用外资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成套设备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规模。积极引进有市场、有技术的跨国企业,大力承接市场空间大、发展速度快的高成长性产业,吸引发达地区产业链及产业链关键环节和龙头企业落户。同时,扩大旅游业、文化产业和现代物流业的对外开放水平。
(三)发挥中原城市群其他城市各自的优势
1.引导开封市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装备制造、食品、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充分挖掘和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和休闲娱乐产业,扩大入境旅游规模,增加文化产品出口。
2.引导新乡市重点发展生物与新医药、电池与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制冷、现代煤化工等产业,扩大精炼铜管、家电、生物制品等产品出口规模,吸引外资重点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吸引外资重点投向焦作市的化工、能源、铝加工、汽车零部件产业、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旅游业,扩大轮胎、铝材、化工等产品出口规模。
3.引导许昌市重点发展轻工、食品、大型成套设备制造业和以电子信息、电力装备制造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扩大发制品等优势产品出口,吸引外资重点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轻纺工业。
4.引导平顶山市重点发展能源、煤化工、盐化工、建材等产业,扩大煤炭、特种钢、化工等产品出口规模,扩大农业对外开放,重点引进食品、畜禽养殖与加工项目。
5.引导漯河市重点发展食品、饮料产业,扩大肉制品、食品等产品出口规模,吸引外资重点投向食品加工和轻工业。
6.引导济源市重点在有色金属、钢铁、化工、装备制造业和旅游业领域引进外资,在巩固铅锌、白银等传统产品出口的同时,扩大生物农药、机电产品、纺织服装等产品出口。
参考文献:
[1]于玲.皖江城市带开放型经济测度与发展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0.
[2]杨光.中原城市群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07.
完善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范文3
2、进一步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落实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及其系列协议,促进要素便捷流动,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促进人员、货物往来便利化,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推动扩大内地与港澳企业相互投资。鼓励港澳人员赴粤投资及创业就业,为港澳居民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并为港澳居民在内地生活提供更加便利条件。
3、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统筹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完善创新合作体制机制,优化跨区域合作创新发展模式,构建国际化、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不断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水平和效率,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4、构建协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大湾区不同城市产业优势,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完善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产业合作发展平台,构建高端引领、协同发展、特色突出、绿色低碳的开放型、创新型产业体系。
5、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加优质公共服务和生产生活产品供给,打造国际化教育高地,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推进区域旅游发展,支持澳门打造旅游教育培训基地,共建健康湾区,完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合作机制,建设绿色低碳湾区。
6、培育国际合作新优势。充分发挥港澳地区独特优势,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金融、生态环保及人文交流领域的合作,携手打造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区。支持粤港澳共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和联手“走出去”,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平台,更好发挥归侨侨眷纽带作用,推动大湾区在国家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完善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范文4
(一)保障市场主体自主性
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因素。国内主要以公有制作为主体,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科学协调发展经济体系,承认与尊重所有市场经济主体相应自主性。独立愿望与独立法律地位为所有市场经济主体参与市场相关活动获取权益与履行义务以及对行为后果承担责任的基础。因此,必须利用法律和法规明确其资格和产权等,保证权力的公平与公正,通过法律、法规管控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实现市场体系的稳定运行。
(二)保障市场经济开放性
目前,市场经济开放性不仅要求对国内的市场体系进行开放,还要求市场经济实现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各国的经济必须相互交往与相互依存以及相互渗透等,科学应用国内与国外市场,建立资源发展的开放型经济。同时,强化市场经济法制在保障方面对外开放的作用,改进与完善市场经济法制。
(三)保障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尽管可以科学配置资源,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可是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利用市场经济法制,可以确定国家宏观调控的具体范围与任务,严格规范政府职能与权限,防止政府部门直接干预企业相关生产与经营活动。另外,利用经济法制,还能够确定国家宏观调控模式,确保宏观调控依法实施。(四)保障市场经济公平、公正竞争市场经济运行一般要利用竞争体系实现。可是竞争必须公平与合法。而许多竞争者在竞争时,为了能够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而损害对方利益,比如利用不法手段等。所以,必须制定公平、公正的竞争体系,通过市场经济体系进行规范与调整。
二、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目标
现代法制主要是指法制方式的合理和价值基础的科学统一。首先,现代法制建设一定要高度重视自由和权利正义以及个人主义等相关价值基础。因此,现代法制就会变为“非人”法制。其次,现代法制相应价值基础,若是缺少形式合理准去以及保障程序,就难以有效落实现代法制相应价值基础,且也不会产生法制效益。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此种兼容模式合理与价值关怀现代化法制,仅仅为“理想化”的现代法制,是以西方现代法制为基础进行的抽闲概括。对于“理想化”的现代法制,能够成为国内市场经济法制体系建设的基本目标。可是,必须明确指出,尽管“理想化”现代法制是针对西方现代法制进行的抽象概括,同时以此作为国内现代法制体系建设主要目标取向。可是并非指我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要一味的全盘西化。另外,将“理想化”的现代法制作为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主要目标,重点是揭示其形式合理性与价值关怀,其为宏观方面的目标取向,并非具体法律和法规制度。所以,在法律与法规以及制度方面,依然能够依据相应的社会环境与需求,实现特色主义制度的编排,不可全盘照搬。
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方法
(一)打破市场经济法制中的法律实证主义定性
目前,对于我国法学领域而言,已经习惯在法律的实证主义方面分析法制问题,进而将法制局限于国家正式建立的法律规定以内,此种思维模式造成的必然结果,即忽视国内市场经济体系实践应用过程中产生的行为准则和传统社会相关有益制度,因此,在法学领域对于社会习惯规范等的调查与分析比较少。而实际上,国内市场经济在建设的初期阶段,部分非正式经济准去具有深远的意义,其也是现代法制制度经济学家不断阐明的问题。因此,部分学者也曾提出过反驳意见,主要人为行为准则不是正式的,比如习俗和惯例等存在大部分非理性因素,进而和现代法制中的基本界定、形式合理存在出入。可是,现代法制中的形式合理,其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行为方面的“预期”,并不是“为形式而形式”方面的追求。事实上,绝对性和教条性的追求现代法制形式的合理,就属于非理性观点,导致现代法制出现国语形式主义。在此种状况下,辩证思维十分重要,而非正式的准则能够提供相关行为的“预期”。同时,所有法制方式合理的获取,都具备一个发展过程。因而,必须针对非理性习惯准则进行深入学理检讨,实现其的科学规范与界定,最终得出形式合理特点,进而作为国内现代法制建设重要资源。
(二)构建新的市场经济法律秩序
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秩序主要指公正和自有的竞争体系。首先,加强市场统一性,打破传统的地方保护主义,避免市场发生人为分割,保证市场经济的所有活动都可以依据统一法律和行政法规执行。其次,加强市场自由性,建立严格的市场经济管控法律和法规,确保企业经营体系的合理转换,降低行政对于市场经济主体的干预,特别是利用各种方式对企业进行舒服与限制,从而保证市场经济主体具备自由性。最后,加强市场的公正性,实现市场经济法律统一性,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与公开,确保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不管是自然人或是法人等,都可以公平竞争。另外,维护市场竞争性。建立科学、有效的法律、法规等,避免市场竞争出现不公平与反垄断等现象,使市场主体可以严格依据法律与法规进行公平竞争,为市场主体提供自由与良性竞争平台。
(三)加大市场经济法律执行与监督力度
完善的法律制度,仅仅为全方面实施经济法制建设提供平台。目前,在市场经济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执法不严和违法不究以及有法不依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市场经济法律执法与监督力度。首先,积极推广与宣传市场经济法制,在整体上提升公民经济法制意识。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的经济法律出台,而包括的权力观念和民主观念等,全是市场主体必须具有的市场经济法制相应观念。其次,加强经济主体活动的执法监督力度,落实依法执政,维护司法公正,整体上提升执法水平,保证法律可以严格落实。最后,加强司法机关职能作用,完善司法制度。确保司法执行部门严格依据法律执行检察权与审判权,对于市场主体经营活动中出现地方保护主义与部门保护主义进行纠正。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司法体系,实现有法可依,加强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保障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
四、结束语
完善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范文5
内容摘要:文章阐释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阶段,分析伴随要素禀赋优化提升,我国开放型经济面临的新约束,指出培育、发挥购买力优势和优化要素禀赋是我国开放型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后危机时代,我国开放型经济面临的瓶颈约束日益明显,亟需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要素禀赋结构是动态演进的,在国际分工中积极培育高级要素,提升要素禀赋结构成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方向。在《国际竞争优势》中,波特(2002)把生产要素分为初级要素与高级要素。初级要素包括天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技术工人与半技术工人、融资等;而高级要素则包括现代化通讯的基础设施、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及大学研究机构等。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被动继承的,或只需要简单的私人及社会投资就能拥有,而后者是需要不断培育。
开放型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
有关开放型经济的发展阶段,Balassa(1981)在比较优势基础上提出比较利益阶段理论。认为在一个国家的开放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的比较利益在不断变化。他提出,阶段性的变化应体现在有形资本和人力资本相对密集使用程度不断提高的动态发展过程中,一国在发展初期,总是将出口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上,但随着经济发展、有形资本的积累增加、教育的普及促进人力资本的改善等原因,该国的比较利益就将转移到有形资本和人力资本较多的产品上来,而原来产品则由后进国家承接。钱纳里(1996)提出开放经济体系的三阶段理论,在早期开放阶段,基本生产日用品工业,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要素对开放经济贡献最大;在中期开放阶段,基本生产耐用品工业,主要为资本密集型产业,资本要素对开放经济贡献最大;在晚期开放阶段,基本生产高技术产品,主要为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要素对开放经济贡献最大。
基于以上理论,开放型经济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劳动力输出阶段,该阶段的要素禀赋结构特征是以廉价劳动力为主,以低成本优势为发展动力,其发展模式为以低成本优势参与国际分工,积极利用外资、扩大出口,充分调动国内闲置要素,提升要素效率,加速资本积累。第二,资本输出阶段,该阶段的要素禀赋结构特征是以资本为主,以购买力优势为发展动力,其发展模式为以购买力优势参与国际分工,积极开展海外投资及扩大进口,获取技术、管理、品牌、营销网络等稀缺要素,并进一步与本地要素结合,提升要素禀赋结构。第三,技术输出阶段,该阶段的要素禀赋结构特征是以技术为主,以创新优势为发展动力,其发展模式为以创新优势参与国际分工,通过技术优势掌握国际分工主导权、整合全球资源以巩固其技术优势,进而获取高额分工收益。
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阶段性判断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之,则是劳动(相对)丰富或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2000年以来,我国要素禀赋的资本密集程度显著提高,2008年我国的K/L达到2.38,但仍明显小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及韩国、墨西哥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略低于俄罗斯、巴西,属于劳动密集型;另一方面,与印度、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K/L更大,属于资本密集型。如表1、2所示。在知识技术要素方面,国际上通常用每万就业者科技人员数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要素的丰裕程度。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我国科技要素拥有量增长迅速,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新型工业化国家,属于技术紧缺型。
综上所述,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要素禀赋优化提升,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资本、技术密集度更高,劳动力低成本优势不再。从发展规律来看,以技术要素为主导、以创新优势为动力的技术输出阶段是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方向;但就我国而言,由低成本优势的商品输出向创新优势的技术输出的升级不能一蹴而就,我国的开放型经济正处于由劳动力输出阶段向资本输出阶段过渡的关键阶段。
我国开放型经济面临的新约束
在要素禀赋逐步升级及开放型经济转型的过渡阶段,我国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瓶颈约束。
一方面,在生产成本提升、资源供给趋紧、生态环境破坏、国际需求下降的背景下,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低成本优势不再明显,发展空间日益有限。首先,低成本优势难以持续。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国民收入、工资标准及劳动保障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劳动力价格不断提升,与周边国家如泰国、越南、印度、印尼等相比,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其次,现有国际分工模式难以持续。在成本及市场导向下,外资大量进入我国,把生产价值链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我国,使得我国成为资源消耗中心及环境污染地区,土地、淡水、矿产等资源更为紧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更为脆弱。第三,国际市场份额难以持续。近年来,我国出口尤其是纺织服装、IT、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逐年提升,但同时遭遇的贸易摩擦也随之增加。在国际需求疲软、保护主义抬头以及周边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的挤压下,我国出口面临的国际市场约束将更为明显。
另一方面,我国资本要素密集程度并不高,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购买力优势尚未形成。首先,资本配置效率问题。我国人民相对富庶、民间储蓄较高,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大量的民间资本并未能真正转化为有效的实业投资。同时,金融信贷对国有企业、大企业的偏好,金融市场功能的有待完善,资金更多地流向资本实力雄厚的企业,而中小企业尤其是具有成长性的企业资本紧缺。其次,购买主体培育问题。由于资本配置的偏向性,国有企业成为当前我国进口及对外投资的主力军,而民营企业力量薄弱,在对外购买中的份额非常有限。以对外并购为例,自2008年起,一批有实力的企业集团积极开展海外运营,但大多数成功对外并购案例的主体为中石化、中石油、中铝等央企,除了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汉龙集团收购澳大利亚钼矿有限公司外,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尚处在起步阶段,无力成为购买主体。第三,对外购买导向问题。我国企业对外的消费购买(进口)及投资购买(对外投资)主要是国际分工的体现,而并不是以获取高级要素为目标。以进口为例,近年来我国进口增长迅猛,但加工贸易进口比重偏大(2008年达41.12%)、外资企业比重偏大(2008年达54.69%),表明进口增长主要是国际价值链分工的结果,并不能反映我国购买能力的提升。第四,涉外经济体制偏向问题。即出口、引资往往能享受在税收、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而对于进口、对外投资,尤其是有利于获取稀缺资源、先进要素的进口及对外投资行为,则缺乏足够的政策鼓励和偏向。
就实质而言,以上种种瓶颈约束是伴随着我国要素禀赋的逐步优化升级,在主导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体要素(劳动力-资本)及发展动力(低成本优势-购买力优势)的转换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阵痛,其药方自然是加快推动要素禀赋升级及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与新优势(购买力优势)。
我国开放型经济转型的思路及政策建议
在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购买力优势应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动力。购买力优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资本要素充裕基础上,逐步增强对外购买(进口与对外投资)能力、提升对外购买效益,进而实现国际分工水平与国内经济发展的协调推进。它不仅要求拥有强大购买能力的主体(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以企业为主),更重要的是通过投资购买(对外投资)与消费购买(进口),最大程度获取经济发展所需的稀缺资源和高级要素,并与本土要素紧密结合,提高要素配置效益、优化国内要素禀赋,进而提升国际分工地位、开放型经济效益及国际竞争力,并进一步巩固和增强购买力优势,形成发挥购买力优势—优化要素禀赋—提升开放型经济—增强购买力优势的良性发展循环。为此,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一)积累资本要素,培育购买主体
培育和增强购买力优势,重点在于培育购买主体,尤其是通过出口创汇、兼并重组、市场融资等途径,培植一批具有国际化运营战略、经验和经营水平,拥有较强对外投资和进口能力的企业。为此,应继续鼓励出口,尤其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扩大资本积累。依法消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鼓励企业横向联合、兼并,提升产业集中度。在此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本土企业实施跨国并购和联合重组,构建跨国企业集团。积极完善资本市场、拓宽投资渠道,降低储蓄率,鼓励居民将储蓄转化为实业投资而不是投机。健全完善金融市场功能,优化信贷投向,为优质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努力培育企业资本要素优势,增强购买能力。
(二)扩大海外购买,提升要素禀赋
完善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范文6
首先,凡是能够进入市场的各种要素,都要通过市场机制作用配置到相关企业和区域。价格的形成将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通过“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来保证要素利用效率的最大化。而为了保证要素价值的充分发现,必须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进而促进要素价格的市场化。当前,虽然主要生产要素已经进入市场,但普通消费品、多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人才、技术等的市场化程度较高,竞争相对充分,而土地、资金、产权、部分重要生产资料的市场化程度则较低,政府仍然掌握着部分资源的定价权和配置权,市场发挥作用的程度非常有限。深入推进这类要素的市场化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更加完善的金融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彻底改变部分要素不完全市场化的现状,是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其次,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必须有能够愿意主动接受市场机制导向,善于利用市场规则参与竞争的合格主体。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企业,国有独资和控股的公司,以及各类消费者,已经成为主要的市场参与者,能够根据市场信号进行选择,并且形成了一大批适应国际规则的合格竞争主体,从而使市场机制作用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发生作用。然而,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还存在着诸多不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方面,市场机制的作用依然得不到充分发挥。既然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那么,如何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让大多数国有企业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扩大混合所有制经济比重等,也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改革任务。
第三,建立公平竞争和有序运行的市场体系,还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目前,地方保护、行业保护、市场保护的情况仍然很普遍,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遇到了诸多障碍,政策法规出现相互冲突的现象不少。在《决定》中,促进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之外领域,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建立严禁和惩处各类违法实行优惠政策的行为,都要求修改与市场机制作用不相融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而引发市场规则的全面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