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服务中心改造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便民服务中心改造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便民服务中心改造方案

便民服务中心改造方案范文1

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根据江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便民化若干措施》,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一、 工作目标以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总体要求为目标,依托政务服务实体大厅和网上平台,整合政务资源,打破行政部门界限,开展“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改革,打造“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限时办结出件”的政务服务模式,变“一事跑多窗”为“一窗办多事”,实现受理与审批分离,审批和监督评价分离,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和群众跑政府的次数,努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

二、 基本原则

(一)受审分离。在保持部门职能不变的基础上,将部门审批服务事项的收取材料、发放证照等业务分离出来,统一交由行政服务中心办理,行政服务中心负责收件和出件,管住“入口”和“出口”,通过限时办结制推动部门按时审批按时办结,实现受审分离,形成申请人、受理人、审批人三方互相制衡、互相监督的审批服务模式。

(二)集成服务。以便民利企为导向,整合跨层级、跨部门办理事项的流程,建立完善数据互联共享、材料分类流转、事项并联审批等集成服务机制,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个窗、交一套材料、最多跑一次,不断提升群众办事便捷度和满意率。

(三)分类实施。梳理不同类型的政务服务事项流程,采取即办件“现场审核、即来即办”,承诺件“一窗受理、限时办结”,联办件“并联审批、协同服务”,重大项目“帮办代办,全程督办”。

(四)统筹推进。统筹推进规范办理条件、简化申报材料、优化办理流程、联通业务平台、共享政务数据等工作,保障“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改革的有序、顺利实施。

三、工作任务

(一)梳理进驻政务服务事项

梳理需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对进驻事项全面落实“三集中、三到位”,即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审批科室向政务大厅集中,审批事项网上办理集中,做到事项进驻大厅到位,审批授权窗口到位,电子监察到位。

第一批推动水、电、气、住房公积金、资金托管、银行征信等单位和事项进驻。待行政服务中心大厅改造提升后,第二批推动公安民生专窗、婚姻登记专窗、司法民生专窗进驻。

责任单位:县纪委监委、县行政服务中心

完成时间:2019年6月底

(二)整合设置综合服务窗口

根据进驻单位和审批服务事项情况,设置不动产登记、企业开办、许可经营、社会事务、建设工程五大类综合受理窗口,水电气专窗、住房公积金专窗、资金托管专窗、财政专窗四个专业窗口。

“综合受理窗口”负责审批服务事项的受理审核、按责分办、统一出件等工作。进驻后台综合审批区的各单位审批科工作人员按照业务归口分发给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办理。即办件由相关审批部门授权委托给窗口人员办理。

责任单位:县行政服务中心

完成时间:2019年6月底

(三)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

按照审批服务标准化的要求“四减一明确”,即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费用,明确受理和审查规范,编制标准化的办事指南、《事项受理手册》、《事项审批业务手册》。

责任单位:各相关业务部门、县行政服务中心

完成时间:2019年10月底

1、编制办事指南。严格按照国务院“六个一”的要求,全面清理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各种申报材料和证明,逐一明确“其他材料”、“有关材料”等兜底性条款模糊条款,在此基础上构建和完善形式直观、易看易懂的办事指南。

2、规范材料受理。一是将办事材料分主审材料和非主审材料,按照既依法依规又高效便民的要求,从非主审材料中明确承诺材料,建立完善容缺承诺受理制。二是明确每一项申请材料的内容和准备要点。要求申请人自行提供的材料,由行政审批部门提供材料模板和说明。三是材料齐全的事项申请应出具《行政许可材料接受凭证》;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场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和标准,并同步发放《行政许可一次性补正材料告知书》。

3、优化审批流程。对审批的受理、审查和决定(含办结)三个环节进行流程优化和再造,逐项编制审批流程图。对符合条件的单一审批流程事项尽量调整为即办事项;共同审批流程事项需明确一个牵头部门,并建立相关部门协同办理机制,最大限度精简审批流程,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时间。

4、完善审批细则。制定行政审批各个环节的审查工作细则,细化业务办理裁量标准,进一步压减自由裁量权,完善使用规则,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审批、零自由裁量”。

对于事项受理后依法需要公示、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测绘、鉴定、专家评审等特殊环节办理的事项,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实施机关应根据不同情形制定相应的流程说明以及所需时间,向社会公示。

5、明确审批权限。实行审批权限分类管理,建立审批权限责任目录清单。将审批权限分为三个层级,A类事项直接由窗口人员审批,B类事项由科股长审批,C类事项由局长审批。

(四)加强“一窗受理”队伍建设

1、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窗受理”工作人员。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行政服务中心

完成时间:2019年6月底

2、各单位明确并上报业务骨干,对“一窗受理”工作人员进行业务操作集中培训,并在正式对外后持续进行跟岗培训。

责任单位:县行政服务中心、各相关业务部门

完成时间:2019年10月底

(五)建立集成服务工作机制

1、建立“前台后室”服务模式。“综合受理窗口”工作人员负责政务服务事项的受理审核、按责分办、统一出件等工作,部门、单位政务服务业务整建制进驻的工作人员按照业务归口划分到不同功能区承担具体的业务办理。

2、建立完善“限时办结”制。即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咨询、办理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时,行政机关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标准,在承诺时限内办结或予以答复的制度。行政服务中心负责各入驻部门、窗口执行限时办结制度情况的监督管理。各部门首席代表为限时办结负责人,事项的受理人为受理事项的直接责任人。  

3、建立完善“一次性告知”制。发挥咨询引导和帮办服务的作用,综合运用政务服务大厅咨询引导台、热线电话、自助查询系统、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等渠道,实行服务事项一次性告知。

4、建立完善“容缺后补”制。制定公布容缺清单,对于符合法定受理条件,主要申报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条件,次要条件或手续有欠缺的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在容缺材料补齐后,及时办结。

5、建立完善“并联审批”制。主要建立完善投资项目、证照联办、企业开办、不动产一体化等事项的并联审批机制。

责任单位:县行政服务中心、各相关业务部门

完成时间:2019年10月底

(六)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1、完善全县政务服务综合受理平台。部署应用江西省“一窗”式综合服务平台,推进部门业务系统和“一窗”式综合服务平台对接。

责任单位:县信息中心、各相关业务部门

完成时间:2019年10月底

2、强化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推进信息系统整合和数据共享,完善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推进人口、法人、电子证照等数据资源在政务服务中心的共享应用,以数据共享促进流程优化、业务协同。

责任单位:县信息中心、各相关业务部门

完成时间:2019年12月底

3、全面推进网上申报办理。加快推进电子文档归档、电子印章应用,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向网上政务服务平台集中并实现网上申报办理,推动更多事项“一次不跑”和“只跑一次”。

责任单位:县信息中心、各相关业务部门

完成时间:2019年10月底

4、规划建设自助服务大厅。在行政服务中心规划设置自助服务大厅,谋划布局一批自助服务站点,整合各相关部门资源,开发采购一批自助服务终端。

责任单位:县行政服务中心、各相关业务部门

完成时间:2019年10月底

(七)建立完善“互联网+监管”系统

建立完善审批数据电子监察、窗口视频监控、大厅办事群众评议和效能考核等四大电子监察系统,在政务服务大厅推出实时效能监控展示。电子监察系统接入县纪委监控中心,实现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各专业办事大厅、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事项审批进行全过程监督,以及对各单位行政审批绩效情况进行考核。

责任单位:县纪委监委、县信息中心、县行政服务中心

完成时间:2019年10月底

(八)改造提升政务服务大厅

对现有行政服务中心大楼进行改扩建,加强大厅信息化应用和建设,进一步优化大厅功能布局,科学设置咨询引导区、前台受理区、后台审批区、自助服务区等功能区。

责任单位:县城司、县行政服务中心

完成时间:2019年10月底

(九)推动“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改革向基层延伸

1、加快乡镇、村(社区)现有便民服务资源整合力度。要切实加强乡镇、村(社区)便民服务网点建设,完善服务体系。乡镇通过撤并、整合现有分散站所,将与民生相关的业务全部纳入便民服务中心(站)集中统一办理,根据办理事项领域、办理流程关联度、办件量等,分类设置窗口。村(社区)便民服务站要体现多功能、综合性,主要承办农村宅基地申报、计划生育服务、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服务、扶贫帮困服务、党团组织关系转移等政策咨询及代办服务事项。

2、加快乡镇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依托江西政务服务网,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与县政务服务中心网络互联互通、音视频监控、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并向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延伸,逐步实现网上申请、咨询、缴费、审批、监督等功能,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责任单位:各乡镇

完成时间:2019年10月底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县“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置在县行政服务中心。统筹推进改革各项工作,各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责任,明确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和具体负责人,全力支持“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改革,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强协调配合

“一窗受理”工作涉及面广,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全力推进。县行政服务中心具体协调“一窗受理”工作,主要负责组建综合受理窗口工作队伍,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和考核管理工作;各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审批事项的梳理、优化简化审批流程,逐项编制审批事项清单和材料样本、示范文本以及办事指南。要规范进驻大厅人员标准,按要求确定相关人员,完成内部审批服务事项受理办理培训工作并对首席代表充分授权,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便民服务中心改造方案范文2

一、工作意义和总体目标

邮政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共事业,邮政网络是国家重要的通信基础设施。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市邮政普遍服务面临新形势新挑战,主要表现在服务网点建设相对滞后,“最后一公里投递”问题突出,农村邮件不能妥投到户,城镇信报箱数量少、质量差和管理乱的现象比较普遍,外来务工人员通邮保障薄弱。加强邮政普遍服务,推进村邮站和信报箱建设,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公民基本通信权利,有利于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全体社会公民均等、便利、安全地享用邮政普遍服务,促进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和谐安康,促进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

总体目标:到2012年12月,全市232个行政村全部建立邮政服务站(简称“村邮站”),即每个行政村有一家村邮站,更新改造信报箱2.56万个。到2012年12月底实现农村村村建站、城镇户户建箱,城乡邮件妥投到户,基本形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邮政普遍公共服务体系。

二、村邮站的建设步骤、建设类别、建设方式和资金分摊

(一)村邮站的建设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6月):该阶段的工作重点是调查摸底阶段。开展调查摸底,听取意见,制定标识标准,编制方案,起草实施意见。宣传发动、核实具体建设点。

2.建设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2月):在全市各街道乡镇建设232个村邮站。

3.实施阶段。2012年6月底前全市232个村邮站全部正式运营。

4.验收总结阶段。2012年8月至10月,对建成的村邮站信报箱进行验收,拨付建设资金。巩固村邮站、信报箱建设成果,不断改进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

(二)村邮站的建设类别

为便于村邮站标准化建设和运营管理,村邮站按不同的服务定位和设施配置分一类村邮站、二类村邮站和三类村邮站(简称“一类站”、“二类站”、“三类站”)三类,分类建设、配置和管理。

1.一类站。只提供基本服务(函件、报刊、普通包裹投递等服务),不办理扩展服务。在一些规模小、邮政业务需求不多的行政村,或离邮政网点较近的行政村,以建设一类站为主。

2.二类站。除提供基本服务外,还应依托就近的邮政网点,采用手工方式开办简易邮政业务(受理信函、包裹、报刊的收寄收订)等扩展服务。

3.三类站。在二类站功能基础上,依托村邮站信息化平台,提供邮政各类业务代办受理、票务出售、话费充值、公用事业费用代收代缴(比如水电费、电话费、有线数字电视费等)、帐户转付和小额现金支付等助农取款金融服务、农村药品配送和农资配送等。

(三)村邮站的建设方式

1.建设模式。村邮站建设原则上与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相结合,个别村有特殊情况,也可以标准化新建。建设由各乡镇街道包干落实,村落实站房和人员;市邮政部门负责邮政业务指导、培训;市监察部门负责村邮站建设督促检查;验收工作由市发展改革、财政、监察、住建、农办、民政、邮政等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由市财政拨付建设资金。

2.服务功能。分“基本服务功能”和“扩展服务功能”两个方面。基本服务功能包括函件、报刊、普通包裹投递等基本公共服务。扩展服务功能是指除上述基本服务项目之外邮政其他业务的代办受理、公共事业费用代收代缴等。

3.村邮站站房。由村无偿提供,每站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小于15平方米,建设标准为站均6000元(含装修、服务设施和村邮员设备)。

4.村邮员由当地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兼任。由所在地行政村管理。

(四)资金分摊

1.村邮站建设资金

村邮站投资标准为站均6000元。其中省邮政公司以实物形式补助20%,省财政以资金形式补助16%,杭州市财政以资金形式补助30%,市财政以资金形式补助34%。

2.村邮站日常经费

村邮站日常运营经费及村邮员薪酬根据村邮站建设类别确定,分三类标准由市财政专项补助到村便民服务中心:一类站站均补助1200元/年,二类站站均补助2400元/年,三类站站均补助3600元/年,今后随着经济发展,以及村民对邮政服务需求增加,适时调整村邮站日常运行经费和村邮员薪酬。扩展类业务由邮政企业按照业务量另外支付酬金。

三、“信报箱”建设、管理方式和资金分摊

(一)信报箱的建设方式

信报箱改造补建由市邮政部门和各乡镇街道负责落实,市邮政部门负责规划信报箱布局,参与施工方招标和验收检查;各乡镇街道负责施工协调。市住建、规划、城管等部门根据职责配合做好工作。新建城镇居民楼、住宅区信报箱建设由开发建设单位负责。信报箱建设时间和村邮站建设时间同步。

(二)信报箱的管理方式

1.建设模式:信报箱改造补建由市住建局牵头,市邮政局组织实施,社区配合。其中新建城镇居民楼、住宅区信报箱建设由市邮政局组织统一招标采购,开发建设施工单位负责实施信报箱安装,并将市邮政局纳入“信报箱安装”单位验收单位。社区负责日常管理维护,确保信报箱管理维护及时到位。市邮政局负责业务指导,协助规划信报箱布局,并配合社区做好信报箱维护等工作。

2.建设内容:到2012年6月,全部更新改造新安江城区、洋溪、更楼街道及乾潭、梅城、寿昌、大同的居民楼、住宅区2.56万个符合国家标准的信报箱,投资标准为每个120元(以实际招投标价为准)。

3.建设要求:自2010年1月1日起,凡新建、改建、扩建、在建的城镇居民楼、住宅区,开发建设单位要把信报箱作为配套设施纳入建设工程预算,与建设工程同步规划设计、同步施工、同步竣工验收,后续维护纳入“房屋维修基金”。2010年1月1日前已通过审批但尚未竣工验收或交付使用的城镇居民楼、住宅区,没有信报箱建设内容的,开发建设单位要根据工程进度,从规划立项、设计、施工等环节补充,增加信报箱建设,并将建设费用纳入总预算。城镇居民楼、住宅区内未装信报箱以及信报箱丢失、损坏或不符合规范标准的,有关单位要有计划地补装、维修和更新。

(三)资金分摊

信报箱投资标准为120元/户。信报箱建设通过招标降低采购成本,以实际中标价(或采购目录价)补助和配套。其中,省财政补助16%、杭州市财政补助30%,市财政配套34%,邮政部门配套20%。市财政每年拨付5万元作为信报箱维护资金,维护工作由市邮政部门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市村邮站和信报箱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建设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邮政局)。监察局、发改局、财政局、邮政局、住建局、民政局、农办等相关部门及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为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村邮站和信报箱建设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二)明确工作责任

根据村邮站和信报箱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能,由市发改局负责规划编制和项目审批工作;市财政局负责资金保障工作;市邮政局负责实施管理工作;市监察局负责将村邮站和信报箱建设工作纳入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计划;市住建局负责将信报箱建设纳入城乡住宅楼房、住宅区建设项目验收内容。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承担村邮站的建设和日常管理任务。

(三)加强监督检查

便民服务中心改造方案范文3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社区服务;服务创新;应用系统

1 引言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旧城的不断改造,城市居民的居住空间和家庭结构功能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逐渐减少,单身家庭、空巢家庭、丁克家庭越来越多,家庭原有的经济功能、养老功能、托幼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维系功能开始弱化,并逐渐转移到社区中去。

社区服务需要接受由居民和家庭转移来的多项社会功能并加以系统化,使本身的服务体系不断丰富、壮大,社区服务功能逐渐达到“老有所养,幼有所托,孤有所扶,学有所教,残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需有所供”的新境界。

“十二五”时期,全国各地民政及相关部门明确了社区便民服务信息化建设在我国社区服务体系中的重要性,社区便民服务信息化应用系统已成为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加强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基础工程。

2008年1月19日,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趋势的战略选择,也是目前我国破解养老服务难题的根本出路。《意见》还要求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求有条件的地区都要建设信息化养老服务平台,提供一键通救助服务。

2011年1月,民政部公布了《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在社会养老方面,提出了要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社会养老和社区服务的建设力度正在不断加强,社区信息化能够解决政府最重视的社会管理问题,集领先的社区管理和服务理念、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打造智慧化社区服务。

截至 2012 年3 月底,全国已有20 多个城市的市政府在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上海、广州等一些大城市已经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可以看出,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十二五”时期我国城市信息化建设的热点。智慧城市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是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而“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智慧社区”,国内目前虽无统一的定义,但综合各地正在进行的“智慧社区”建设,其内容大致为综合运用无线网络、物联网技术,建立社区公共数据资源中心,综合开发利用社会各类信息资源,从而实现社区管理、政府职能以及社会服务的智慧化。

经过长期调研,当前国内外智慧社区建设都在试点、示范和摸索中,尚未有成熟的建设模式,应用系统功能比较单一,提供的社区服务也缺少统一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各种社区服务应用系统进行充分整合,并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手段来解决社区服务应用系统中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2 建设智慧社区应用系统遇到的问题

智慧社区是在智慧城市的构建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化提出的,作为智慧城市组成的基本单元。智慧社区的构建领域零散,应用水平也不高,没有形成“面”上的整体推动态势,从而导致没有有效的商业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且存在以下问题:

2.1 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缺少统一标准

目前,国内运营商在社区信息化建设上都各有计划,应用领域分化严重,只有专门的解决方案,没有集成的解决方案。在其他应用终端上,从行业到企业,各自都有自己的标准,相互间的兼容性差,这样就造成宏观上把握不清,信息孤岛与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相关资源不能整合应用。

2.2 社区覆盖层面较窄

首先,在智慧社区试点过程中,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机制尚未建立。其次,地区间经济发展速度不同,经济实力存在差距,阻挡了智慧社区在更大范围内普及的步伐。

2.3 缺少合适的商业模式

智慧社区需要社区、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平台开发商密切合作,但是社区运维和管理都主要集中在社区物业管理处。由于物业管理公司的资源有限性,仅限于提供基础的社区服务,无法进行商业元素的融合,如社区电子商务。同时,也由于智慧社区提出的时间较短,有效的商业模式仍是整个产业链的参与者需要探索的问题。

3 智慧社区应用系统分析

3.1 国内外智慧社区建设的概况

3.1.1 上海陆家嘴智慧社区

陆家嘴“智慧社区”建设重点主要涵盖社区综合管理、社区生活质量水平、社区经济和商业活力、社区内个体发展水平四方面内容。具体建设内容为“一库、一卡、两平台、多系统”。其中,“一库”指民情档案综合信息库,包括区域内人、物、房、事、单位、楼宇等动态信息;“一卡”指开发“智慧城市炫卡”,有了一张“智慧城市炫卡”,社区居民就不必再带门禁卡、购物卡、银行卡,甚至到社区医院预约门诊也可以“轻松一刷”;“两平台”指社区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和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多系统”指以平台为基础开发的各类具体应用系统,包括智能健康管理中心、多功能电子公告栏、停车智能导航系统。

3.1.2 无锡万家便民服务中心

无锡市便民服务中心依托24小时全天候应答的96158市级便民服务呼叫平台、便民服务网站和社区服务站,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居家养老为切入点,以实体服务为支撑,为无锡市民提供信息化居家养老服务、家庭生活服务和民生商品配送等便民服务,致力于为无锡市民搭建一个需有所应、困有所助、难有所帮的综合性“门对门”便民服务平台。

无锡市便民服务中心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打造覆盖全市、服务全民的市级便民服务平台,按照高规格、高科技、高起点的原则和“覆盖全市、服务全民”的思路,重点建设了96158市级便民服务呼叫中心、96158便民服务网站和96158社区便民服务站,并且与民政业务平台、政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业务联动。

3.1.3 美国迪比克市智慧社区

高科技武装6万人社区—— 迪比克市以连接城市所有资源(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为目标,将能源、水务以及交通三大系统建设作为优先发展领域。主要利用数据传递装置、分析软件和网络等高新技术让政府和市民即时监测和调整他们用水、用电及交通出行的方式,以打造真正节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建设的第一步是安装数控水电计量器到户、到店,其中使用了低流量传感器技术,防止公共设施和民宅水电泄漏;同时搭建实时可持续发展综合监督平台,对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和展示。迪比克市希望通过这一计划,使城市的资源使用状况一目了然,并智能化地做出响应。

3.1.4 韩国松岛u-city计划

松岛智慧城市计划是由韩国政府、美国地产开发公司Gale、韩国钢铁集团POSCO E&C与LG合作推动,于2000年开始执行,预计2014年全面完工。其中,作为社区建设部分,提出建设智慧的、绿色的生活环境。

所谓智慧绿色生活,就是以无所不在运算环境以及环境感知元件为基础,发展智慧家庭、智慧建筑与智慧卡系统。未来在松岛生活的居民将会有全新的生活方式,出门仅需携带智慧卡,就可进出家里大门、搭乘大众运输与消费等,在家使用设施都可以语音操控,智慧型机器人帮忙打扫环境,智慧型冰箱会根据食物状况自行调节,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3.2 应用系统特点

从上述国内外智慧社区建设的内容来看,都是以建设信息平台为主,其功能服务主要体现在便民服务、绿色节能和低碳环保上,实现便民服务、建筑节能、环境保护、可再生资源利用,重点体现智慧社区低碳、环保的特色,突出社区服务的便捷、高效。

应用系统在特定领域体现自身的功能价值,比如远程医疗系统,主要服务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智慧城市炫卡,主要应用在社区门禁、社区购物、社区消费;便民服务门户网站和呼叫中心则应用在社区便民服务方面。而像韩国松岛社区,规划在交通、家居方面实现智能化。

经过这些案例分析,类似整合在一起的集成应用系统能够实现的服务功能要远远多于单个应用系统服务的功能,也是未来智慧社区应用系统的发展方向。

4 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的建设策略

经过以上分析,现有的应用系统在社区服务中仅仅起到辅助作用,还需要进行过多的人工干预和操作,为此我们提出建设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的想法,希望改变现有应用系统功能单一、模式混乱的情况,使得应用于社区服务的应用系统真正成为智慧社区的特色。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在建设策略和实现功能上,能体现出自己的优势。

4.1 基本策略

在未来的建设中,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将社区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显化,使之成为可以方便服务、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

4.1.1 统一的建设模式

形成信息共享的机制,制定好信息交换的内容、信息交换的流程和信息安全规则,制定业务协同的流程和制度。这些都是基础性工作,只有统一标准,才能对资源进行合理化的利用,实现整合。

目前社区服务应用系统的建设都是零散的、独立的、简单的,很多子系统功能已经在使用,但是无法做到信息共享,管理成本高,维护不方便。创新应用系统的建设方案可以利用现有的信息系统,在其功能基础上进行整合。这种建设模式不仅把旧的系统利用起来,对于投资者、管理者来说,也是节约成本的好方法。

4.1.2 统一的实施规划

社区服务信息化如果没有统一的实施规划,根本不可能完成社区信息化建设。每个社区智能业务都有自己的系统,都要求社区建立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信息系统,其结果是社区信息系统建设孤立分散,信息共享困难。所以社区服务信息化的建设一定要有统一的规划,将各部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成为高效强大的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

4.1.3 多方互动的体系

投资主体由政府独家可能要转变为政府、企业、专业投资机构共同参与。建设运营主体由街道、信息主管部门可能要转变为政府、居民、商户等共同建设,服务主体也可能由原来的政府扩展为政府、商户甚至居民自身。所以,由政府牵头的社区信息化系统最后就会演变成一个多元主体共同投资、构建和运营的“大服务信息化平台”。

4.2 建设内容

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是一个综合的运营平台,基于物联网技术,将功能不同的子系统整合起来,把传统的社区服务内容进行分类,充分发挥统一管理、业务互动的优势。图1所示是一个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架构图

系统中的感知层包括采集信息的智能终端和传感设备,负责采集信息、传输及前期的处理,由室内终端、单元终端和公共终端组成,包括通讯设备、安防报警设备、监控设备、数字点播设备、健康监测设备等。

网络层是智能终端和管理平台之间的信息通道,进行信息传输的链路,以通讯网络为主,建设方式可以无线加有线互为补充,建设一张无处不在的“泛在网”是智慧社区建设的基础。

数据层用来统一存储、管理感知前端采集的数据信息。采用最新的云计算架构搭建数据中心,将海量的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按需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服务;消除地域的限制,实现资源共享和调度,增强运维能力,信息安全管控能力提高,获取服务更加便捷。

管理层将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并对基础软硬件管理,主要负责大规模基础软件、硬件资源的监控和管理,为云计算中心的资源调度等高级应用提供了决策信息,是云计算中心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的基础。

应用层是平台提供的一系列服务类应用,同样基于云计算技术,具备能力融合、接入灵活、开发简单、管理规范、部署高效等特性。平台具有灵活的可扩展性,同时具备定制开发和第三方集成能力,使得各种应用的部署更加灵活和快捷。

呈现层是综合管理平台向社区居民提供的各类智能应用的方式,包括社区网站互动、手机短信、语音通信、电视点播、电子公告屏等,为居民提供多种呈现方式。

4.3 实现功能

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在社区服务上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不仅可以保持各种系统的原有功能,还可以根据服务需求,整合系统之间的业务,达到服务效果最大化。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的功能具体体现在3个方面:便民服务管理、养老服务管理、安居服务管理。

4.3.1便民服务管理

为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管理,把普通市民的生活服务与热线呼叫、报警运营、电子商务、短信互动等进行互通,形成了生活服务“信息化”模式,可以通过呼叫中心和社区门户网站为社区居民提供可视化的服务。

根据服务对象对家庭生活服务需求的不同,分为大类和小项。例如,可分为家政保洁服务、为老护理服务、医疗保健服务、家电维修服务、水电维修服务、电脑维修服务、法律咨询服务、心理慰藉服务等。可根据当各地实际情况在家庭生活服务管理系统中实现分类设置,增减和调整等功能。

实现对社区服务机构、服务人员基本信息和服务信息的电子化管理。通过本系统,运营单位可以将社会上零散的服务机构,通过严格的、标准化的准入流程,整合到本平台,形成全面的、动态的、分级别的民生服务行业数据库,便于政府从宏观层面进行监督、引导和综合利用。

4.3.2 养老服务管理

为居家老人提供必要的日常生活服务,对居家老人、空巢老人进行主动关怀,通过智能终端了解老人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突破原有的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的模式,建立更人性化、具有实施性和可持续运营的养老模式。

借助智能终端中的健康监护设备实时监护老年人的健康指数,实现对居家老人尤其是患有各种隐性疾病老人远程进行心率监测、血压监测、跌倒检测等,紧急情况自动电话呼叫,减少突发事件对老年人健康的威胁,能够实时有效地对老年人的健康与安全状况进行监护。

4.3.3 安居服务管理

对社区公共环境、公共安全、居民家庭财产安全、个人安全进行监控管理,提供安全的社区生活空间和丰富多彩、高品位的居家文化生活。

对社区公共区域进行的视频监控、环境监控,包括居民居住的楼宇、电梯、逃生通道、社区店铺、社区道路等,来保障社区居民生活安全。同时,为社区居民家庭提供安保服务,在居民外出时,通过监测设备,实时监控住宅内的情况。另外,创新应用系统能实现联动功能,如接收到触发报警,社区管理中心将自动接报警、显示其具置,并弹出客户的详细地址、客户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及时提醒保安人员进行出警服务,保护社区居民的财产安全。

5 效益分析

5.1 经济效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老龄化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社会化养老及便民服务和信息化的消费模式日益成为主流的现代化都市生活需求。由全国老龄办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和护理服务两项,2010市场容量约1 300亿元,到2020年将超过5000亿元。“十二五”期间大约每年增加150亿元,2010年至2020年每年增加约370亿元。

除了居家养老外,基于社区的服务需求更大。据保守估计,社区服务的整体需求将是社区养老服务的3倍,未来将成长为一个万亿规模的市场,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的收益途径主要有3个:

(1)新拓展业务带来收益,包括家政服务和服务商管理费用;

(2)通过试点应用的收益,可以获得政府相关的扶持资金和政府相应的购买服务;

(3)试点应用后,转化为产品进行复制和推广带来收益。

5.2 社会效益

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可与三级(区、街道、居委会)居家养老服务站(中心)紧密结合,既为信息化居家养老提供了服务载体,又为政府提供了强有力的业务指导和管理手段,可全面提升居家养老和社区便民服务的服务水平。

社会价值主要体现为如下6个方面:

(1)为民政部门建立一套完整的便民服务管理及协调机制,并为社区内的老龄人群和服务机构建立准确详实的数据库及服务电子档案。

(2)以居民数据库、呼叫中心及智能终端产品为基础,构建紧急救援、生活帮助、主动关怀三大服务方式,丰富了服务手段和项目内容。

(3)构建了“公益化为前提、社会化为基础、市场化为补充”的信息化、智能化的虚拟敬老院运营模式,可有效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行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4)通过大力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推广适合社区居民需求的信息化手段,提高居民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整合包括家电维修、水电维修、电脑维修、开锁服务、快递服务、搬家服务、上门理发、汽车租赁服务、家政服务、保洁服务、母婴护理服务及以粮、油、蛋、菜、水为主的民生商品配送服务,并通过建立覆盖全市社区的服务站实现与市民的零距离服务。通过信息化改善社区管理,维护社区安全。

(5)根据各政府部门传送的数据以及深入社区调查得到的数据,通过数据挖掘算法分析,得到一系列社区居民生活数据,供政府职能部门作为制定政策的参考依据。

(6)作为一个综合型的公共事业服务系统,与社区居民生活紧密相连。系统数据库内有居民生活相关的各类详细信息。因此,在出现突发紧急状况时,系统可以与相应指挥中心共享基础数据,以联席成员的身份参与应急指挥,提高应急指挥的效率。

便民服务中心改造方案范文4

莘县徐庄乡在机构改革分类中属于三类7档,核定行政编制29名、事业编制30名。党政工作机构统一设4个:党政办公室(挂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农村工作办公室。财政拨款事业机构统一设5个:财政和经管所(挂统计站牌子)、文化广播站、计划生育服务站、农林技术服务站、民政和劳动保障所(挂新农合办公室牌子)。

一、乡镇机构改革后的成效

(一)完善了基层管理体制,加强了基层政权建设

1、转变职能,理顺了县乡条块关系。按照服务经济发展、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石佛镇和徐庄乡均对乡镇行政和事业单位职能进行了明确界定,将原本事业单位履行的行政职能收归乡镇机关,生产经营性职能分离出去,强化了公益职能,有效解决了乡镇职能越位、错位、缺位的问题。同时完善了乡镇与派出机构的相互支持、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县级部门派驻或设在乡镇的机构,接受乡镇的统一指导和协调;对派驻机构的考核实行条块结合、以乡镇为主的办法,其主要负责人的任免须事先征得乡镇党(工)委同意;对工作不力的派驻机构主要负责人,乡镇(街道)可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调整建议。阳谷县统一按照“重点理顺管理关系、不增加乡镇财政支出、不减少个人福利待遇”的原则,把长期在乡镇从事农、林、水、畜牧、文化广播等工作的585名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权限由所属业务主管局下划到乡镇。使乡镇(街道)更加便于管理和协调,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急需人才紧缺的情况,进一步完善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了基层政权的服务功能,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可。下划后的专业技术人员增强了归属感,编制、职务、身份、工资等各项待遇都得到落实,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和安心服务基层的信心。

2、乡镇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通过改革,乡镇(街道)考核评价体系及考评机制得到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坚持突出重点原则。莘县对各乡镇(街办)的考核指标体现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坚持工业立县,突出经济发展和大项目建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按照“3+1”进行设置,“3”是指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三项内容, “1”是指计划生育、稳定、社会管理、安全生产、农民负担、环保工作、耕地保护和节能减排等8项一票否决项目。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每项各计1000分,年终按照700:150:150的权重计入总成绩。清理了不属于乡镇(街道)职能的考核事项,取消了中央和省、市没有明确规定的“一票否决”事项。

3、超前谋划,新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石佛镇充分利用被省政府纳入国家土地增减挂钩示范乡镇的有利时机,超前谋划,将42个行政村合并为五大社区,目前总体规划已经过专家评审,共分为王皋如、廉庄、陈集、石佛、新城区5个社区。王楼新居建设作为新城区建设的首建工程,一期工程已经交付使用;镇驻地建设镇政府商业街已投入使用,华联超市、凤祥超市等大型超市已成功入驻,其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正逐步显现,为下一步镇驻地建设做好了前期铺垫。徐庄乡规划新型农村社区4个,已启动吉祥社区和幸福社区等两个社区,其他两个社区也在积极筹建中。

(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1、建立便民服务中心,政府形象得到提升。阳谷石佛镇积极推行为民服务全程制,投资10多万元成立石佛镇便民服务中心,中心坚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宗旨,实行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四个一”便民服务机制,将党政办、经发办、财政所、经管站等部门的多项职能转化到服务中心,设有计划生育、党务公开、民营经济、财政税收、三资管理、水利林业、农技畜牧、新型农合、民政残联、土管城建十个服务窗口,并抽调工作能力强、政治素质高的干部统一集中到便民服务中心办公,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在各村成立了便民服务点,并与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联网,建立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

莘县徐庄乡建设了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的便民行政服务大厅,内设民政和劳动保障所、财政和经管所、农林技术服务站、计划生育服务站等科室,各村庄也成立了相应的便民服务点,实现了对权限内的事项直接办理、限时办结。

实践证明便民服务中心采取“一个窗口办理,天天服务群众”的“一站式”办事方式,既能在更广的范围服务群众,实现亲民、利民、便民、为民,又能提高乡镇政府运转效率和服务水平,深受群众欢迎。

2、保障和改善民生。徐庄乡加大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水、电、路、住、医、学等问题,切实把党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投资150万元的乡卫生院办公楼已投入使用,购置了先进的医疗设备,新农合报销达到200余万元,乡政府办公楼已建成使用,新建联校、中学、谢集小学、中心幼儿园教学楼各一栋,进一步改善了教学条件。自来水实现了45个村全覆盖,解决7000多户3万多人生产生活用水;建成35千伏变电站1个,公用变压器36台,辐射全乡48平方公里;新修村级公路68公里,全乡公路实现村村通;全乡新打机井累计126眼;新建、修缮桥涵34座。

石佛镇清理、清运各种垃圾等堆积物1000余方,优化了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严格落实保障民生政策,继续落实好良种直补、良种补贴、农田玉米保险等惠农政策,全镇共有3.7万亩农田参加了保险,参保率达95%。不断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公益事业投入,投资500万元、配套齐全、设施一流的省级标准化幼儿园已开工建设;投资20余万元建设了五星级预防接种门诊防疫站;投资14万元改造了文化活动中心和门球场;扎实做好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全镇共有16850人参保,参保金额达228万元。积极探索综治大巡防新模式,推动人防、车防、技防相结合机制,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深入开展全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

3、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有力促进了社会稳定。徐庄乡健全了党政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联动机制,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紧密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调解指导思想,进一步完善乡、村、组三级调解网络,做到有案必受、有受必处、有处必果、有果必公。大力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设和村调解室的硬件建设,给各村调解室配齐了办公设备,制度统一上墙,资料统一归档,使人民调解工作形成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切实解决好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使矛盾纠纷在村组调解,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乡”,基本形成了矛盾纠纷调解以村为主的格局。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上级事务难应付,基层群众难兼顾。乡镇是上级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和实施者,虽职能需要进一步转变,但是上级的各项工作和检查任务都得去应付,“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的局面,使乡镇疲于应付完成上级的指令和任务,对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有些“力不从心”。同时,乡镇的工作目标已经发生了变化,群众要求脱贫致富、改变落后的生活环境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侯都要强烈,乡镇加快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的担子更重了。上级有上级的安排,群众有群众的要求,对于夹在中间的乡镇来说,压力很大,难以兼顾。

(二)乡镇的财政缺乏有效管理和使用。由于乡镇财政经济总体实力不强,税源单一,收入总量小,财政自给率较低,收支矛盾仍然突出。一是财力不足,刚性增支因素多,各类政策性增支压力大,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需地方财政配套,各类突发性灾害和处理社会矛盾需财政投入,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二是由于经费紧张,乡镇干部有关福利政策难以落实,如不少乡镇干部出差、下乡没有补助,也没有培训费等,这些问题都影响到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从总体上对乡镇的工作造成了影响。三是对财政预算的管理“严进宽出”,当然这是各级政府的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即批准预算和预算拨款的环节极为繁琐,可是一旦拨款后,预算部门对款项的使用完全失去掌控。导致老项目不管效率高低、不再过问,而新项目苦于没有资金难以启动落实。

三、对策建议

(一)继续加大探索、转变政府职能。现在“干什么”已经明确了,但是“如何干”的问题仍然没有完全解决,乡镇到底该干哪些具体事,各方面认识有些不一致、不明确。尤其是领导干部工作方式方法陈旧,乡镇整天围绕上面的“指挥棒”转,难以有精力和时间干好应该干的事情。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将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完善。要逐步建立起适应农业产业化和服务农民致富的新型事业机构运行体系,只有理顺乡镇同事业站所的关系,乡镇功能得到完善,才有利于乡镇行使领导和管理职能,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着力提高政府行政效率。要进一步完善县对乡镇的考核办法,着力解决县乡事权和责任划分后如何规范运作的问题,县级部门要转变指导乡镇工作的方式方法,根据乡镇机构的职能规定,研究制定指导对口机构的工作规则和程序,达到上下工作协调顺畅。减少各种达标评比、指标考核,减少“一票否决”事项,正确引导乡镇把更多精力放到管理社会、服务“三农”、保障民生上来。

(二)改革乡镇事业单位服务体制,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按照“行政职能整体转移、经营职能走向市场、公益服务职能面向社会”的改革思路,本着在改革中绝对减人、相对减支、减人不减政府责任、减支不减政府公益性支出的原则,对原事业站所的服务项目制定“乡镇政府承担、公开招标、合同管理、以钱养事”的改革方案,通过购买服务和购买劳务的办法,落实乡镇政府服务“三农”的责任。

(三)加大对乡镇的财力支持,同时加强预算考核。乡镇财政是乡镇政府最大的公共资源,乡镇政府所有的都离不开财政活动。因此,加快建立同乡镇事权相适应、同乡镇事业站所职能相匹配的乡镇经费保障机制,与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同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结合起来,为乡镇发挥职能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从预算安排和拨付上给予保障;同时,为确保拨款得到有效使用,对乡镇政府的政绩考核,应由简单的指标考核转变为以预算考核为主。并介入政策评估和预算监督,确保财政公开透明。同时充分发挥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让农民对乡镇政府的财政心知肚明,避免暗箱操作导致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只有纳入评估和监督、财政公开透明,才能促使财政分配公平合理,最大限度满足农民的迫切需要。

(四)提高乡镇干部素质、强化为民服务理念。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后,职能发生新定位,对乡镇干部素质的要求更高。应加强培训,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提升依法行政的水平,做到熟悉政策、精通政策、用好政策、用活政策,用政策化解矛盾、用政策指导实践,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真正改出乡镇干部的新气象新面貌。引进公推公选、竞争上岗等新的用人机制,优化干部结构,使基层干部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帮助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示范推广科学技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探索乡村文明、文化发展上面,全力帮助农民谋发展。

(五)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推进基层民主。目前乡镇的主要矛盾就是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与供应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存在农民的愿望乡镇无法满足、乡镇的工作不受欢迎、乡镇干部和农民的积极性得不到调动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乡镇政府以服从上级政府为主,农民缺乏公共事务参与性,乡镇政府自然偏离或不能满足农民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农民或主动或被动地对政府和社会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越来越丧失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农民越来越处于服从地位。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往往是政府干、农民看,农民普遍缺乏积极性。而所有改革的起点和终点都应该是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幸福。因此,老百姓的参与很重要。对农村提品、服务等决策体制要以政府为主导、乡村社会内部进行决策,探索构建政府与农民共同决策的新模式,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使乡村组织成为自我服务的机构,形成一个良好的乡村治理结构,让农民有一个能够自由表达、监督和服务的新机制,这样不仅能使最广泛的民众意愿得到体现,也能避免重蹈上级行政命令所造成的好心办坏事的现象。

便民服务中心改造方案范文5

关键词:城乡供电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

目前,在全国供电系统开展以缩小城乡供电服务差别为着力点,推进城乡电网同建、抢修同体、服务同步,全方位构建城乡供电服务一体化新格局。作者认为,打造城乡服务一体化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抓起。

1 城乡电网建设同步

供电公司可以打破城乡配网分割管理的模式,融合营销、农电管理,统筹城乡电网规划、建设。加速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集中开展农村配网低压台区集中消缺行动,对农村低压电网进行了升级改造,着手新建、改造重要线路基础设施;实施配电管理提升工程,增加农网变电站布点,逐步实现农网线路村村通的供电。

2 城乡供电抢修同体

供电公司针对农村部分地区交通、服务不便的实际问题,成立以城里配网抢修中心,融合供电所服务资源,实测各乡村的最优抢修路线和最快赶路时间,因地制宜设置抢修点,创新各区报修直通车服务模式,打造城乡一体化抢修服务圈。在乡基层组建快速抢修队和抢修小组,人员统一着装上岗、挂牌服务、限时抢修,负责全市农村配网10千伏线路、农村低压电网和配电台区以及农村客户故障的抢修业务。形成快捷灵敏、运转高效的服务新机制,消除服务盲点。特别是夏季用电高峰期的用电问题主要集中在故障维修上,以前遇到用电难题,往往通过村干部联系供电所,再由供电所派出电工。实施城乡供电抢修同体后,电力便民服务窗口开设后,用户只要一个电话,各区就会上门服务,大大缩短了故障检修的时间。

3 城乡供电服务同优

供电公司要按照全天候、多渠道、就近化的要求,推广多元化收费方式。积极与方便城乡居民交费的银行合作,实行城乡便利缴费点服务,利用银行业务优势,全面开通电费缴纳、批量代扣电费等业务,用户不出门就可以缴纳电费。供电公司还可以在城区及多个乡镇主要街道、居住小区、农村集镇设立电费代收网点,不存在因为交费点太远的缴费难问题。另外,以供电营业网点为主,以代收点、POS机刷卡缴费为补充的便民电费缴纳圈已经形成,实现县城缴费不出区、农村缴费不出村、居民缴费不出户的目标,方便客户。开通电力便民服务窗口,实行故障保修维护、电费查询缴纳、业务咨询代办、用电纠纷化解、修复电公告通知、电表轮换签证、农网工程廉政协议公示等透明化服务。同时,加强供电公司基层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其服务品质,面对乡村用户要有耐心,对于违规操作或用电的用户有礼有度出现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

4 城乡供电管理同心

在打造好硬件服务的同时,在城乡供电管理中要优化服务质量,建立咨询、投诉、反馈等软件服务措施。利用互联网、通讯设备等快速反馈机制,加大对重要用电客户、城乡重要区域的用电管理责任制。从供电公司首要负责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下至各个居点都有相应的服务区责任人管理机制,做到有事立即办的常规服务措施。尤其是遇到特殊天气或紧急情况下,立即开展由主要领导负责的应急处理预案。避免拖拉办事,几天过后无人问的懒政服务。从供电公司自上而下打造全体人员齐心协力,做到城市和乡村优质服务一条心。开创供电公司的优良服务品牌,塑造电网新时代新风貌。利用好的服务,吸引用电企业扎根城乡一个样,从而为地方经济做好基础用电服务。供电公司也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如建设24小时智能营业厅和社区驿站、开设电力便民服务窗口等,积极构建供电服务一体化网络,促使供电服务城乡一体化。设立24小时智能营业厅实现城乡全覆盖。与此同时,利用光纤网络日益普及的优势,在县城各个社区服务中心布设电费查询缴费一体机,开通手机掌上营业厅,打造城乡快速服务圈。

5 城乡供电质量同质

供电公司应当本着强农网、优结构、惠民生的工作方针,全力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增强电网供电能力,提高城乡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率。同时,对于改造工程项目要注重工程进度,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施工,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程进度;注重安全质量。全面实施作业现场标准化管理,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到岗到位制度,建立公司领导、安质部、纠察队、供电所、安全员等农网安全管理一体化,密织安全防护网,强化关键环节危险点分析与预控,建立查违章常态管理机制,确保施工现场安全;注重沟通协调。同时,供电公司在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施工过程中,积极加强与市、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协调沟通,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农网工程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重点解决部分线路“卡脖子”、农村用电台区“低电压”和配变过负荷问题,提高用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提升供电能力,全面启动开源分流工程,通过采取负荷预测、负荷监测、规范运行、需求侧管理等措施,形成配网线路超过载治理综合疗法,有效确保电网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6 城乡供电一体化管理注意的问题

在实施城乡一体供电服务中,需要做到如上几点外,还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不符合城乡供电一体化建设要求的问题要认真梳理,制定改进措施、整改目标和细化方案,全面实施规划建设、生产运行、营销管理、指标管控和普遍服务的一体化管理,实行城乡供电管理标准、工作流程、装备设施、服务行为、服务时限的统一管理。二是按照城乡服务同标准、同流程、同时限的要求,统一编制城乡电网规划,统一规划、建设标准,统筹城乡智能配网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实现城乡供电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同时,供电公司要依托配网自动化系统,完善配网监控、抢修调度等功能联动,利用配网GIS系统、客户侧供电质量系统,统一调控配网抢修、检修和运行管理,统一城乡供电各项指标,避免了城乡考核标准不一致的现象。修订各项营销管理制度,依托各类信息系统,对量、价、费、质等营销管理进行过程监控、动态稽查。三是大力实施农网改造工程,完善配电线路建设标准、配电室建设标准和供电台区建设标准。按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绝缘化原则全面解决农村低电压、线路超半径问题。大力实施标准化示范用电台区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改造,全力满足农村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用电。四是加快实施供电服务一体化。立足客户需求,从原有业务导向型转变为客户导向型,根据需求进行城乡服务投入,创新城乡服务模式。通过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加快了农村电网建设改造进度,提高了城乡配网健康水平,使供电服务真正沉入基层,让用户真正体验到供电服务的优质优量,真正实现供电服务无差别的城乡一体化管理。

参考文献

便民服务中心改造方案范文6

2013年以来,政务中心以扩容升级改造为契机,以城市综合管理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坚持“为民、服务、清廉、高效”的工作宗旨,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服务意识、规范办事程序、狠抓科学管理、打造优美环境,积极提升政务服务软、硬件水平,努力实现审批提速、服务提质、形象提升的目标,充分发挥政务中心在城市综合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带头作用,深受广大企业及全区百姓的信赖与好评。中心连续六年获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市、区两级文明单位,连续七年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机关”、“人民满意单位”称号,获省、市“青年文明号”、“巾帼示范岗”等荣誉称号。

为切实推进窗口单位综合管理标准化建设,根据《省行政服务中心服务规范》、《区城市综合管理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中心认真做好“三到位一提升”。

一是领导重视,明确分工,责任落实到位。标准化建设有利于实现科学管理和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单位管理水平再上新的台阶,是一项惠民利民的综合工程。政务中心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主任办公会,专题研究落实标准化建设工作,成立由中心主任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指定工作人员,负责具体落实和日常联络;按照实施方案的时间节点、目标任务,确保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落实到位。

二是完善制度,强化督查,管理落实到位。中心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加强硬件管理、人员管理、物业管理,制定中心城市综合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领导班子督查工作制度、工作人员服务规范、物业管理制度等,并将作业用具、器材、材料、设备以及作业人员服装配置到位。领导班子及各科室负责人不间断对政务服务大厅和中心大楼周边巡查,对工作人员办件情况、办件大厅卫生状况及大楼周边的环境进行督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