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案范文1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情境导入;情境串联;生活信息;动手操作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74-01
1.情境教学法的概念厘定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借助实物、音乐以及语言等多种手段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比如生活化情境、课文还原化情境等,让学生们在仿真的情境中滋生出学习兴趣,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2.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的具体策略
2.1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课堂情境导入。众所周知,好的课堂导入是语文教学成功的一半。多媒体是集声音、视频、GIF图片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技术教学工具,以其丰富的教学内容、仿真的教学情境和鲜明的教学特点受到教学工作者和学生们的喜爱。教师可以利用电子教案备课,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有趣起来。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既定的教学任务,提前做好情境导入的课前设计,利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工具,以插入炫丽图片、动态视频、游戏漫画等方式,为小学生们创造一个趣味生动的学习情境。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们探索语文新知的积极性会更高,学生们学习的激情也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但是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能见机行事,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时调整方案、梳理学生思维引导其迅速进入知识吸取的状态,培养其遇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及时总结创新的能力。
2.2注重真实情感体验下的情境串联。情境教学法要取得成功最关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情境创设中来,让其在真实的感情领悟和学习体验中,产生对语文知识内涵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合力分析,将课堂上以及课外接触过的相关知识内容发挥想象和联想积极地串联起来,让他们成为情境中的第一人物,通过内心独白以及文字揣摩加强语文语感的形成。
2.3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信息情境以引起共鸣。语文是小学生的必修课,语文能力的提升关乎着孩子们未来知识体系构筑的长远发展。然而令很多家长感到疑惑的是感觉孩子们学了很多生词,背了很多文章,记了很多好词好句,也看了不少书,但是口语表达能力依然有所欠缺,书面表达能力令人失望。其原因关键在于小学生们没有掌握良好的语文习惯,没有认真在熟悉的情境中"想"、"思考"。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孩子对读书只是如念经般完成任务,很少真正的去思考语文、细读语文、理解语文、总结语文规律。因此,孩子们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要会读书,还要会读生活。平时发生在爸妈身边、同学们中间、老师跟前及路上所见所闻,都要'学'到心里。由此可知,教师也应细心观察生活,让孩子在活动、参观中亲自感受,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发展思维、多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和联想力。情境教学通过思维想象和活犹逖榇锏教嵘教学质效的目的。比如教孩子写作时,要创设类似动物园、花卉园、儿童乐园、生活超市等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让学生们多情感、多角度地观察所接触到的事物,培养其从身边细小事件中找亮点、疑点的多向性思维能力,以及对事物进行细致描写的想象、联想能力,写出不同个性的文章。
2.4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让学生们动手操作。心理研究有数据显示,小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维智力密切相关。如果不积极地锻炼动手能力,思维就会有所停滞,无法获得长远的发展。在实践语文教学时,应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操作相关教学道具,在实物模拟的过程中获得篇章描绘的真实体验。
3.结束语
在新课程理念改革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不断深入的今天,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一黑板、一粉笔、念书记笔记的教学模式,引入情境教学法,采取以下有效策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课堂情境导入;注重真实情感体验下的情境串联;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信息情境以引起共鸣;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让学生们动手操作,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宋艳敏.浅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价值[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6):82-82.
[2]朱俊成.探讨情境教学法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及运用对策[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5(2):73-73.
[3]隋朝仪.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性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5(1):145-145.
[4]宋兴齐,程景爱,欧阳玉真,等.小学语文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价值探讨[J].小作家选刊,2016(34).
[5]刘晓艳.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4(10):106-107.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案范文2
一、当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前状况和思索
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目前状况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将备课当成“抄教案”,将上课当成“演教案”,将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随处可见——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加上机械重复式抄抄写写,以及为应付考试而做的大量练习,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摘要:
1、产出和投入比率低。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用在教师串讲串问理解课文内容上,师生共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多,但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缓慢,读写教学严重脱节,学生表达能力低下,作文内容“假、大、空”。
2、学生学习被动,“他主”学习仍占据教学舞台。课堂教学老师包办代替太多,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琢磨的时间少,自己活动的时间少,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是用教材,而是教教材,把语文教学引入死胡同,只在课本的语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
3、教学方式单调,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参和差。教师唱主角,少数优生唱配角,多数学生当观众。
二、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新问题的原因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普遍教学思想陈旧,语文素养参差不齐,创新意识淡薄。部分教师不思进取,放松了学习,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差,穿新鞋走老路,机械练习,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2、应试教育的阴影作祟。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教师习惯于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按照考试的要求进行教学,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练。甚至有部分自认为教书应考有法的教师将教材中的阅读课文弃之不教,理由是考试根本不会考这些内容。
3、对教师的考核和评价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将评优晋级和学生考试分数挂钩,导致教师急功近利,唯分数是从,课堂教学面面俱到,知识教得死,生怕哪个内客没讲到,学生考试时丢分。面对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不容乐观的目前状况,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如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构建农村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我校语文教师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这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是摘要:创境激情--引疑自究--启思自悟--导训自结。即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参和自主学习目标的制定;通过组织参和课堂教学活动,启发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师生、生生多向交流,促进学生自评自结,整合知识体系,把握学习方法。
三、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
美国闻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摘要:“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和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喜好,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首先,应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绐自学的程序和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索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课文,深入思索,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新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功能,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其次,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假如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征,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新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喜好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
第三、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新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走向成功,体验到成就感;适当组织学习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民主氛围的营造,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摘要:
1、主动汇报,交流学习。在学生自学后,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交流学习所得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汇报学习情况的习惯。我们通常是让学生站起来就说话,避免举手指名等烦琐形式,学生说话不拘束,课堂呈现气氛热烈,思维活跃,情绪高昂的场面,讨论、争论中不时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2、互相讨论,及时评价。可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师生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营造民主评议的氛围。学生的发言有优有劣,这对帮助学生把握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有借鉴意义。学生通过互评、互议,相互启发,互教互学,在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下,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从而也提高了学生评判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大胆发问,鼓励创新。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新问题大胆发问,提倡学生给老师提意见、找岔子、挑毛病,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当学生想法和老师不一致时,教师切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应耐心倾听,多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对思索不够深入的新问题要鼓励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将学生思维活动引向深入。更重要的是,要激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乐探究的喜好,培养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二)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布鲁纳说摘要:“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和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和学习全过程是提供自主学习的最佳形式。学生只有直接参和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和学习。参和的内涵十分丰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和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和观察、思索、讨论、实验。让学生实质性地参和教学过程,要做到七个“让”摘要:即课文让学生自学,字词让学生自己把握,段意让学生概括,新问题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寻找,重点让学生思索,难点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参和每节课的全过程。参和要多样化,如质疑问难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反映,是学生思维参和的标志。学生能提出新问题,那怕千奇百怪、荒诞离奇,只要学生积极参和了思维活动,教师就要悉心引导,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最终成为知识学习和创新的火种。
关注自主学习的过程,其最佳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反馈和评价。学是核心,导是关键,评是学生求知的催化剂。教师的主导功能不仅体现在课堂提问的梳理精当,而且体现在处理反馈信息的应变能力上。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反馈的重要途径,它的功能并不仅限于让学生了解自己和目标要求的距离,还应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习的自信心,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当学生答错新问题时怎么处理?----是鼓励引导、点拨开窍,还是训斥讥讽,简单的否定,甚至罚站?前者能使学生感到老师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自尊心受到了保护,进而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求知冲动,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探索中;后者则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挫伤学习积极性。因此,反馈和评价,不仅是学生认知过程的需要,更是开放式教学和融洽师生情感的需要。
(三)鼓励“人自为学”,培养自主精神
学习者不会思索,不把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必然失去求知的喜好。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引”要得当,“放”要得法,给足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人自为学”。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辩驳别人,发表相反意见。在课堂互动中交换思索所得,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答案,真正体验探究的乐趣。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量多地动手操作。俗话说摘要:“眼过千道,不如手做一遍”。调动多种感官参和学习活动的过程,也就是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案范文3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要求
新课改后,教学追求变成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起点,推动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索、创新为目的的教育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传统的教育模式,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方便地营造轻松并有秩序的课堂气氛,可以全面性地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和学生的素质。
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小学语文的教育要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方法。而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直接应用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是新课程实施中的直接参与者。新课程的成功与否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意味着小学语文新课程的推进对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积极应对新课程带来的挑战,切实转变自己的角色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所提出的要求。
一、立足课本,挖掘语文教材资源
教材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配套读本、教学挂图、工具书以及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等丰富的内容资源。可以说,教材资源本身丰富的内容为教学的成功实施和有序展开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平台。教科书一直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面对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也应与时俱进,改变简单“教教材”的局面,而是“用教材教”。在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首先,科学把握教材,利用课本资源。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实施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依据,对教材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是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以往的课程学习中,学习者注重的仅仅是教材中的知识点,忽视了教材作者或编者在教材中贯彻的教学思想。对于语文学习和教学来说,由于教学思想的转变,教材的编写思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其次,尊重学生的想象世界,充实教材资源。语文教材中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学科知识,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面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课程资源与学生所提供的充满个性化的课程资源共融,努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努力将学生所掌握的信息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现实资源。
二、课堂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原因有三个方面:(1)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对教育模式的一种探索,它以引导学生主体逐步按照社会方向学会自已教育自已、自己发展自已为核心。它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成为马克思所说的具有人的类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它将建立起把服务祖国人民与实现自身价值相统一的教育机制;(2)当前教学的主流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主动发展”的内涵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有较高的成就动机;热爱学习,求知欲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会学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发展方向;(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能思考、能活动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学得好坏取决于他们的主观努力和能动作用。教育者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使受教育者知道应该怎么学,都是为了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案范文4
关键词:语文;校本;教研;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2-0123-01
学校教育教学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发展的关键在教研。我校本学期对教研工作进行了部分改革,特别是在积极推进集体备课的方法变革和实践创新方面,重点落实到课堂上,向单位时间要质量,保证“减时不减效”。立足课程改革,积极探索语文校本教研,夯实、优化语文校本教研,就能提升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加快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让优秀语文教师脱颖而出。
一、教研组建设与时俱进
1.选拔组织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教师任教研组长。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高学校新课程建设的能力和教师新课程教学的水平,保证新课程改革的健康、高效运行。没有科学合理的考评激励机制,就无法调动教师的教研热情,就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科研潜能。创造条件,努力为教研组提供学习资源。把校本教研的重心置于学校的具体教学情景之中,校本教学研究的问题来自于学校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之中,教师要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校积极努力要求下,为学校安装了远程教育卫星接收设备,使我校教师能接触到当今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到更多教学方法,教育科研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二、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教研机制
传统的学校教研活动,大多是先由一位教师提供一堂课,大家一起听课,然后大伙儿坐在一起评课,即听课——评课模式。教研活动没有明确的主题、没有中心,参与者事前不知道内容,没有准备,盲目被动。评课时个个都说好,只听一片赞扬声。教研模式单一,教研活动成了一种形式,没有起到促进教学,帮助教师解疑释惑的目的。要提高小学教研活动的实效,就必须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研活动模式。现在各种教育教学杂志、报刊,网络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研模式,各有其优点。作为我们学校切不可生搬硬套,应结合本校实际,取各家之长形成符合本校特点的校本教研活动模式。近年来我校总结出了符合我校实际的“一提、二论、三研”的互合研讨校本教研模式。学校教导处在排课时,每周对同一个教研组成员都有一天上午或下午同时都没有排课,让同组教师每周都有一次相互学习、合作交流研讨的机会和时间。具体操作过程是:
1.提:提出问题。在每周教研组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教师把上周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难点,遇到的疑惑、疑点,逐一提出来,教研组长一一记录在案。
2.论: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对提出的问题逐一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得出解决办法。个别突出问题,也可上传到学校博客上,让全校教师参与讨论。
3.研:对下周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对下周重点教学内容,结合课程标准进行研究。主要从教学情境创设、过程安排、重难点突破、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练习设计,最后形成教案。校本教研的真正主体是教师。只有教师愿意参、乐于参与,教研工作才富有实效。为了激发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必须将评价激励机制引入校本教研活动之中。常见的方式有四种:一是荣誉激励,作为评选科研、教研积极分子的主要条件;二是物质激励,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提振教师的精气神;三是政治激励,作为学校提干和向上推荐干部的依据之一;四是参评发表,把老师的优秀成果送到上级部门参加评奖,或投递给报刊发表。
三、教研的形式:横看成岭侧成峰
喜闻乐见、千姿百态的语文教研形式,可以有效地激发语文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语文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成为探索者和创造者,从而促进语文教师快速成长。
1.课题牵动:牵一发而动全身。课题牵动式教研是通过教师确立科研课题,并借助课题的研究来拉动和促进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比如借助《小学语文综合性实践学习的研究》《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评价的研究》等课题的研究来引领大家。
2.专题推动:红花一枝出墙来。专题推动式教研是从教学中筛选出教师最关心和困惑的教学问题,并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研讨,以破解教学疑难问题,增强教学实效,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比如用《怎样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怎样指导学生办手抄报》等专题研究来推动校本教研。
3.首席带动:一花引来百花开。首席带动式教研就是利用“首席教师”是团队的轴心、王牌、精英的特质,带动团队投身教研,共同进步,提升整体素质。“首席教师”是团队的核心和灵魂,是本学科教学技能和业务修养最好的教师,能指挥和带领团队教师进行“集团作战”,最终形成本校或当地的强势学科。“首席教师”能唤醒安于现状的教师的潜能,激发教师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带动教师群体发展,催生更多的“首席教师”。“首席教师”让团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追有劲头。比如首席教师可用《做一名研究型教师》《我的磨课经》等专题来带动教师。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案范文5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指向性目标和结果,有效教学是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具体实施过程。因而,教学目标和有效教学是结果和过程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教学目标作为导向,以有效教学为重要手段,实现教学质量的高质量高要求的标准。本文以教学目标的基本认识作为出发点,分析中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整合与有效教学衔接的常见问题和原因,进而讨论中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整合与有效教学衔接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
中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整合;有效教学
0引言
在中小学语文中,教学目标被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所以语文教学目标又叫三维目标。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三维目标不是单一的教学目标,而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属于系统性目标。三维目标体现教师对语文教学设计的整体把控,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三维目标要求教师不能简单地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对应或者把多种教学目标简单相加,而是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将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相互渗透和融合。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语文的教学目标时,要做到全面、具体和有所侧重。
1通过选择一个维度作为主线,顺藤摸瓜,从而提高三维教学
目标与有效教学衔接效果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根据学习内容选择一个维度作为主线,顺藤摸瓜,组织教学[1]。语文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文字内容,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丰富学生的个人情感。例如,在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节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以文章中感恩情怀作为主线,鼓励学生对此进行讨论,为什么最后小朋友要向老爷爷说谢谢,从而提升学生的其他方面的认识。如此,通过语文中的文字内容和思想表达,使学生去把握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理解相互扶持的感恩情怀。
2通过教学氛围营造的教学形式,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三维教学目标与有效教学衔接效果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促使学生自我探索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2]。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游戏教学法、探索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敢于表达对语文文章的观点,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教学当中去。这样一来,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则容易被学生吸收和接受。其次,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描述、情景摸拟、图景感知、课件展示等手段或者创设各种富于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语文学习情境,帮助学生从感官上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同时可以引起学生对课本内容展开想象,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我地学习语文知识。
3通过教学设计的精心设计,使得教学内容细致丰富,从而提高三维教学目标与有效教学衔接效果
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学的成功与教学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是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而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和指导方案[3]。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进行适当的安排,使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例如,在学习《静夜思》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李白的身世背景,让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认识诗人所要表达内容和思想。教师可以针对《静夜思》内容知识,设计相关的教学图表(如表一),使学生在三维目标指导下,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
4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三维教学目标与有效教学衔接效果
教学反思是有效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三维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学反思的作用面能够使教师的教学实践更加完善,总结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也使三维教学目标实现得更加明确。同时,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在自身教学的基础上,再结合他人的教学,从中提取教学精华,从而完善自身教学中的不足。
5结语
教学目标与有效教学的衔接问题,要注重以一个教学维度目标为主,营造教学氛围,精心设计教学教案,适时进行教学反思,从而达到三维教学目标与有效教学完美衔接。
作者:王梅 单位:安徽萧县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崔敏.整合目标有效衔接—中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整合与有效教学衔接[J].亚太教育,2016,17:133.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案范文6
关键词:研学案 学生 实效性
叶圣陶说,要将技能在受教人的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走样,那才是终结。这实际上就是对教师们教师“教”的效果提出的一个最终目标。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新课程改革是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和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教师的作用体现在设计教学环节中的指导、启发、提示、点拨,而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角,当然,这其中更重要的是切实发挥师生的交流互动与和谐发展。[1]
一、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谈到“学习实效性”这个问题,每位教师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含义是多方面的,而使学生能够在课堂的学习中获得除了知识以外的综合学习能力,应该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更为重要和有效的一个方面。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即在教学中引入“研学案”,进行教案与研学案的整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以往的教学方式,首先由教师讲解有关的定义概念,然后领着学生学会解题,传统观念下,题量大,学生见得题多就可以认为是节好课,这样的课通常被认为是最好教的也是最不好教的。好教,是因为知识是死的,学生记住即可;不好教,是在解题时学生往往用不好这些知识,好像总也学不明白似的。所以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是研学案的关键。[2]
二、充分研究教材,提高研学案书写准确性
教师适当翻阅了教材,同时查阅了手头的参考书和习题集,既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容易理解,教师为何不尝试让学生自己教自己。但是如何让学生依据研学案主动投入学习研讨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经过一番思考和设计,教师将研学案设计分为六块:一是提出问题;二是学习目标;三是自学指导;四是合作探究;五是学习运用;六是学习反馈。其中第一环节不用写出来,其他的几个环节设计成书面形式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时有据可循,但是毕竟是第一次尝试,效果如何教师并不知道。[3]
三、清晰导航信息,学案设计应针对实效性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使用研学案时,学生基于上节课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之问题的答案很明显,往往很快就统一了答案,同时也有学生在说明知识理由时强调了使用研学案的条理性,使语文课的主要内容一下子就被学生从生活角度接受了。接着,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相应内容,然后阅读研学案的导航信息 ,并填写教师自己设计的研学案的导航信息,研学案的导航信息的设计是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获取 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区别进行的,但是学生能不能填上确实让教师的教学作好充分准备。研学案针对教师校学生数学的基础与素养都不是十分理想,而研学案的导航信息的答案教材中并没有现成的,需要学生自己阅读理解之后进行总结提炼。当然教师也可为了降低难度,特意找到了研学案的导航信息 的例题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指导,但是学生能学习到什么程度教师还是很担心。
四、充分相信学生,给予足够课堂时间
教师充分研究学案,研学案的导航信息是教师自己设计的,是否合适教师并不知道,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多少帮助教师也不十分明确,教师适当地在教室内来回巡视。研学案已经超过了教师设计的使用时间,但是教师还是没有发现教师理想的答案,教师开始有些急躁,毕竟无论怎样总得完成教学任务啊,如果时间不够用了,还谈什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是结束学生的自教师学习,由教师来直接启发提示,让学生顺着教师给的思路得到答案;[4]
五、及时反馈信息,提供展示平台
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在设计教学内容,教师主要是通过提问完成的,教师决定让这几个有了答案的学生到黑板上填写。在他们填写的同时,其余的学生因为苦思冥想也没有答案,那种迫切地想知道答案的想法,让他们主动地在黑板上找寻自己需要的答案,并且根据同学给出的提示,也很快有了自己的想法。例如,学生由于认识到抽样调查具有什么的学习特点,应该采用哪种调查方式时引起了争论,有个学生非常形象地表演性回答不仅让全班同学大笑。课堂气氛的轻松活跃让学生们的学习兴致一直持续到下课,教师所期望的大题量也基本实现。然而,由于前面自学的时间多了一些,所以并没有完成教师的全部计划。学生们下课后,还在津津乐道地议论.教师相信这节课教师已经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六、对比教学,集体推广研学案的使用
通过一些课时的同“课”不同科目,或者不同课“相同科目”的异讲,对比显示出研学案不可代替的教学作用。教师看到了学生自己学会后达到的效果和由老师填鸭式的教会所达到效果的巨大差别,这也正是教师们所希望看到的高效率的课堂学习。其实这就是一种观念的转变,是由教会向学会的转变,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不正是教师们每一个教师的希望吗?所以还是学生内因起作用才能达到教师们的愿望。所谓的高效率,并不能用做了多少道练习题来衡量,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得到了什么,收获的程度如何。[5]
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更多时候应该是一种参考,要想把知识能力传授给学生,教师必须挖掘教材的隐含内容,并做出适当的整合。教学的设计应该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适时地给学生设置可以依循的学习指导,这一点在进行研学案设计时尤为重要。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付出是极多的,如果课前下足了功夫,充分发挥研学案的作用,课堂上将会获得丰收。
参考文献:
[1].《教育学导论》[M] 李剑平,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
[2].《小学语文教育评价》[M] 许承英,江西教育出版社,2011年。
[3].《小学教育心理学》[M] 章志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