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探索规律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探索规律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探索规律问题

初中数学探索规律问题范文1

价值。

关键词:初中数学;实践性教学;创新教育;价值

初中数学实践性教学是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为学生安排一个或若干个可供学生个人或群体参与的活动来引导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形关系,老师通过与学生交流并引导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在教学中的收获,组织学生共同探索数学规律和结论,并尝试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育方式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数学教学快速稳步发展。本文重点就初中数学实践性教学中如何实现创新教育的价值进行了探讨。

一、为初中数学实践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每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潜能,而且体现在不同的层面上,初中数学实践性教学需要在良好教学气氛下开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创新潜能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并将其转化为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是在数学实践教学中有效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在老师创新意识的感染下,学生会更加容易地获取数学知识,更容易塑造创新能力。老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不断鼓励学生在学习上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采用符合学生性格特点的教学方式。老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不断丰富自己的创新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学生开展创新教育。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及教与学的多元互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推动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要能够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并且进行积极思索。

二、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使学生具有基本的创新意识

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需要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初中数学中的数学知识也是从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数学知识的应用非常常见,当前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脱钩是非常普遍的,时间久了就会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将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引入数学教学中来,为学生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结构,使学生的学习氛围轻松而又和谐。我们生活中许多事例都可以作为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良好载体,问题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思考,学生之间要多进行交流,教会学生做到学以致用。通过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要以现实生活为立足点,将学生常见的事例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探究性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自己动脑去探索数学知识的来源,数学教材是专家经过深思熟虑精心安排的完整的知识系统,很难从中看到数学家发现数学规律的思维方式,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积极动脑思考,对数学教材中的结论进行探索,去寻找前人发现数学规律的脚步,用自己的方法对教材中的结论进行验证,可以使学生透彻地理解这些数学规律,对于学生数学的学习和应用具有深刻的意义。通过这样的方法既使他们获得了知识,同时又使他们掌握了认识知识的方法,塑造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中的“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这个定理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这样的探索性学习:

初中数学实践性教学是对创新教育的有力支持,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索可以充分体现创新教育的价值。当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在长期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渐改进教学方法,力求使创新教育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探索规律问题范文2

一、初中数学的开放性试题分析

初中数学试题开放性的主要表现:(1)问题的条件具有不确定性;(2)解决问题的策略多种多样;(3)问题的结构具有多变性.由此可见,初中教学的开放性主要是根据中学生的个性差异所进行的有效教学.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必须积极拓展自己的思维,综合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定理进行推理,得出正确答案.除此之外,初中数学试题的开放性主要取决于问题提出时学生对问题的认知能力的高低.

初中数学开放性问题主要分为条件开放型、结论开放型、情景开放型、方法策略开放型等多种类型.

(1)条件开放型.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具有根据所给的结论,进行反思和探索必须具备的条件,但满足结论的条件具有多样性.

例如,如图1,AB=DB,∠1=∠2,请你根据所给出的条件适当添加一些必要的条件,促使ABC≌DBE.

(2)结论开放型.这类题目主要是在已经给定的条件下,对对象是否真实存在进行探索,包括结论存在或者不存在两种状况.解题的方法一般为三步:假设存在——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例如,已知函数图像经过点A(3,3)、B(1,-1)两点,请你写出满足上述条件的函数解析式,并简要说明解答过程.

分析:该题由于函数解析式的类型未知,因此所确定的函数可能为直线、双曲线、抛物线等,是一道结论开放题.

对于开放性试题大致就是如此,另外两个类型就不一一举例了.

二、初中数学开放性试题与封闭式试题相比具有的特点

与传统的封闭式试题相比较,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开放性试题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初中数学开放题的内容具有条件十分复杂、结论具有不确定性、解题方法具有灵活性、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进行套用等特性.除此之外,数学开放性试题具有十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各种各样的题材,不同于只是依靠学生的记忆与套用固定的模式来解答问题的传统的封闭式试题.

(2)初中数学开放性试题形式具有试题多样性与内容生动性的特点.例如探求多种结论或者寻找更多的解题方法等,开放性试题完全体现出知识经济发展时代下的现代化数学气息,不同于封闭性试题只是形式单一,仅仅只有呆板的叙述方式.

(3)初中数学开放性试题解题过程中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发散性.开放性试题本身就有答案不唯一的特性.因此,在进行数学解题时必须要综合多种思维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试题进行观察、分析、类比、归纳与概括等.

(4)初中数学开放性试题具有创新性的教育功能,既先进又高效,较强地适应了当前发展的需求,为进一步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开放性试题的备考策略

1.初中数学学习关于“数”与“式”的开放性试题的备考策略

初中数学探索规律问题范文3

论文关键词:初中数学,模拟实验,求概率

纵观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章节,笔者始终感觉用键盘问题做数学模拟实验的教学载体,学生探究热情低调,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农村学生数学生活化的体验。通过几年尝试教学与改进,我们发现初中数学模拟实验求概率的设计与应用可从以下角度思考和探索。

一、初中数学模拟实验设计原则。

1、生活性。试验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景化与知识化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1]

2、广泛性。避免以点代面,全盘考虑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分点试验。让抽样结果尽可能反映是按研究对象的共性特征。

3、随意性。每次实验方案的实施不提前预设,围绕方案任意活动,并直接获得需要的数据。

4、活动性。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通过活动“致力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才能还学习真正动机――因活动而快乐,因快乐而学习.[2]

二、初中数学模拟实验的适用条件。

由于随机事件的结果具有不可预测性,往往解决相关实际问题难以从根本上把握。分清初中数学模拟实验的适用条件,是进行有效设计和准确应用的关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期刊网。

通过对模拟实验相关事件的综合分析,以及与列举法求概率相关事件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模拟实验求事件的概率适用条件包括每次实验的所有可能结果不是有限个或每次实验的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3]

三、初中数学模拟实验的设计程序[4]与过程

1、确定设计方案(如投飞镖、做记号、数数量、抛硬币、掷骰子、转转盘、等)。

2、拟定统计栏目(总数、频数、频率)。

3、统计相关数据, 计算频率与数据规律分析。

在做大量重复试验时,可事先根据概率要达到的精确度确定数据表中频率保留的数位。计算频率一般保留两位或三位小数。

初中数学探索规律问题范文4

行合理的导入和学习,并在生动直观、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下对数学知识进行观察、分析、类比和归纳、推断等,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数学;创新

初中数学是一门偏重于理性思维的课程,是对数学领域内的知识概念和规律性的归纳和推理性的学习,在传统数学教学中由于采用无差异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没有进行科学且有针对性的学习,对于大量的数学题海性内容无法进行全面的归结和把握,从而无法激发出对初中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参与积极性,使初中数学课堂呈现出沉闷枯燥、缺乏新颖刺激的氛围,达不到预期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原则和要点把握

1.要注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以学为主,以教为辅”原则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抽象分析能力,在这个培养过程中,需要教师的精心课堂导入设计和有效的策略引用。但是,在实践教学课堂中,存在师生之间的互动脱节问题,因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不同差异之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为了“学”而“教”。

例如,在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b2+2b+1=2的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方程式的观察和思考,而不要急于进入运算过程,

要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和探究,寻找到方程式左边的列式可以表现为(b+1)2,教师在学生观察思考的前提下,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直接开平方法的方式来加以演算。然后,可以进行更进一步的方程式变化探析,将上述一元二次方程式变换为:b2+2b-1=0,学生进入变化方程式的思索之中,对前一个方程式进行化简运算,即可衍变为b2+2b-1=0,从而发现数学方程式的规律,掌握数学知识的灵活变化形式及其内在的数学逻辑性,在学生自主的思维中提升教学效果。

2.教师的课堂教学引入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初中数学知识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根据学生的既有数学知识体系进行引导,教师要了解不同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层次水平,进行学生旧有知识和新知识的结合,使学生在对旧知识结构进行深层次的引发和思维之下,掌握相应层次的数学新知识,例如,在学习初中数学的立方根知识时,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认知状态,从之前学习的平方根和乘方运算的数学旧有知识入手,进行以旧带新的数学知识学习,从而把握数学基本概念,引发数学逻辑性推理。

3.初中数学教学还要培育学生的数学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

学生对于数学这门抽象性学科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思维运用过程,而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进行题海式的解答。例如,在初中数学的“同类项”教学中,要注重直观、具体物体的导入,实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观到内隐的数学思维。可以运用实在的生活物体,如,苹果、香蕉、梨、菠菜、土豆、冰棒、巧克力等,指导学生对不同生活物体进行分类,在具体物体的熟悉认知下,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进行分类区分,这时再引入同类项的数学概念,引导学生由生活实物融入数学概念,从而锻炼和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注重数学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多角度训练

初中生具有活跃的思维特点和丰富的想象力,在数学教学中,

要采用多元化、多角度的教学策略,要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精心的导入、灵活的课堂策略变换,使学生在教师多维的指导之下进入初中数学的知识殿堂。

二、初中数学在新课程改革视野下的教学创新探索

1.倡导以人为本的数学学习情趣的创设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新课程改革指导下,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在学生手脑并用的学习过程中寓教于乐,提升数学学习效果。例如,可以引入初中数学“算24”规律性认识学习,通过娱乐形式的扑克牌为例,规定26张黑色牌是正数,26张红色牌是负数,还规定扑克中的花牌J=11,Q=12,K=13,并以数学科学规律“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进行两人一组的分配,在两组不同的“算24”比赛中,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并在数学娱乐的情趣融入下,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情感交流,并且掌握了数学加减乘除、平方等公式的交错式运算方式,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强化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结合实践动手操作,增强数学概念认知和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组织与引导是教师需要精心设计的内容,在多维的教学目标下,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动手操作,在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中,增强学生对于初中数学概念和内容的认知和学习。例如,在“测量物体的高度”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理念,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对已知高度的测量实践以及对未知高度的测量实践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如,坐椅、栏杆、路灯、商品房等,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和讨论,在小组合作、探究、自主的学习状态下,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创设数学问题情境,逐步引导学生探究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借助于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将学生引入问题探究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之下进行数学推理思维的学习。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适宜的问题导入课堂,学生在轻松自如的问题导入下自主思考和主动参与,在这个前提下,教师可以导入与数学课程相关的问题情境,并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复杂图形的绘制,在立体感强的工具辅助教学下,快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活跃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进行归纳、推理和总结,从而得出数学知识的概念性认知和数学结论。

4.借用数学生活素材,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与生活情境的实际物体进行联系,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的体验和认知,并从中抽取数学化的知识,在剥茧抽丝的过程中培养其数学逻辑思维。例如,在初中数学的几何教学中,可以借助于生活实例进行理解:课本、操场的平面图形、立体教室、雕塑的空间图形,可以引发学生对点、线、面、体的数学认知;还可以利用学生喜爱的电影座位排号顺序导入平面直角坐标的数学学习;水银体温计可以导入数学正负数的学习;翩翩起舞的蝴蝶、美丽的剪纸可以导入数学的轴对称图形的学习等。在这些与生活内容密切相连的实际物体之中,可以融入初中数学的知识性内容,在学生生活体验的感知下进入数学概念性的认知和理解。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利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初中数学学习兴趣,用生活化情境、问题情境等教学方式,引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探索规律问题范文5

一、初中数学变式训练的价值分析

1.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为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是首要任务。“强化学生在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参与度,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乃当今数学教学趋势所向。”初中数学变式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使得多题重组和一题多用被普遍认同,给学生以新鲜感受,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进而保证了课堂教学活跃氛围和质量。

2.发散了学生思维。初中数学变式训练在教学课堂中的运用使得学生不在局限于事物表象,而是自觉深入到探索事物本质上,看待问题比较全面,能从多个角度分析事物,学会了寻找各个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并以此来理解事物本质特性,这样就减少和克服了因绝对化的思维模式导致的思维惰性和思维僵化,发散了学生思维,让学生思维走向多方向发展道路,扩宽学生思维模式。

3.创新了学生思维模式。思维的创造性作为衡量学生思维水平重要标准之一,思维的创造性体现在学生能够探索、分析、创新、发现及解决他人或自己并未发现过或还尚未得到解决问题,而想培养学生这种可贵思维模式,势必要为学生提供有发现价值的材料。初中数学教学引起材料的有限性,导致某些有价值的内容不可避免出现欠缺现象。而导致这一缺失现象本质原因在于对数学规律和原理教学阐述时,大多将数学家真实的发现过程省略了。对此,教师就需要进行弥补,通过研究对象变式来设计规律材料,指引学生去发现,并利用已学知识探索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模式。

4.培养了学生评判思维。“初中数学教材中,很多内容存在着相似之处,数学中许多方法、定理、公式、法则和概念,由于他们内容的相似性,使得大多学生学习时,难免存在混淆。”而对比、辨析、演变就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提供正误答案,然后让学生在分析、思考基础上判断哪个错误以及哪个正确,同时给出理论依据和计算过程。这种变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看清问题本质,掌握问题实质所在,客观的对事物教学评价,提升学生辨别是非能力,进而培养出学生的批判思维。

二、初中数学变式训练对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

1.协助学生理解基础概念。概念作为数学知识基础内容,初中生要想将数学学好,掌握概念本质和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前提。只要这样就可形成准确的数学概念并将各知识点有效串联,形成系统化知识,以便游刃有余地解决相关数学问题。课堂教授数学概念时,将变式训练运用到课堂中,首先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形成数学概念,然后再通过对概念非本质的属性进行改变,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进而提升学生区分和辨别相关概念能力。

2.加大了学生对公式灵活运用的程度。初中生在学习数学公式时,大多采取机械式被动记忆,这种背公式方法,让学生虽然将公式记在脑中,却不知如何运用,判断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公式标准在于看其灵活运用公式与否。对此,数学课堂中,若能在短短几十分钟内让学生看到尽可能多公式的变形样式,同时在各类形式中发掘内在规律,就可在指导学生更好记忆、运用公式基础上,培养学生归纳和洞察能力。采取多样式变式能有效达到以上目的,成为课堂教学优势所在。

例2 辨析下列式子是否能用平方差的公式进行计算,同时指出公式里a、b.

第一组:(3m+4n)(3m-4n);(-3m-4n)(3m-4n);(-3m+4n)(-3m-4n);(-3m-4n)(3m+4n).

第二组:(3m+4n+3)(3m-4n-3);(-3m-4n-3)(-3m+4n+3);(-3m+4n+3)(-3m-4n+3);(-3m-4n-3)(3m-4n+3).

通过以上两组变形就可加深初中生对平方差公式的认识与掌握,同时发现平方差公式(a+b)(a-b)=a2-b2里,a和b不仅可以为字母,同样可以为负数或正数,再或者为代数式,进而可通过变式公式掌握公式本质特点。在学生理解a、b特点之后,就可通过进一步变换式子的形式,来培养学生把所探索到的规律运用到解题中。

3.推动学生对解题方法的正确掌握。虽然数学习题变化多样,但是采取题海战术进行数学的学习不是教学所推广的。为有效避免题海战术,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探索。针对一道题采取各种方法进行解答,或者将某道题解答方法巧妙运用到另外一类题型中,通过类比方法,熟练掌握相似题型解题手法。而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教师要采取变式训练教学方法,有目的的指引学生在变化题目里找寻不变规律。

针对这一题型,因为不会看到解题过程,为了加快解题速度,可以采取取值法。令a=3;b=4;c=5,将所取值代入代数式,得到所求代数式的值为。

初中数学探索规律问题范文6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初中数学;应用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多以被动接受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讲授为主,进行填鸭式教学,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学生查阅资料、分组讨论的学习活动更是少之又少。教师讲授的知识,还是单纯的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这种状况应该有所改变,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随着课程的改革,教学也要作出相应的改革,探求一种与我们的实际相适应、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成为必然。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及其特征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思考研究,并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目标是发挥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双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学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有它自己的特征: (1)问题性。探究式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作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索;另一方面把学习看作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过程性。探究性学习特别强调学习的过程性。所谓学习过程就是达到学习目的或获得结论必须经历的活动。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视结论。但是,如果学生不经过自己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分析、推理、概括等活动,就难以理解、掌握和巩固结论。所以,学习不仅要重视结论,更要重视过程。

(3)独立性。独立性是指学生独立去思考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深刻说明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所以,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特性之一是通过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足以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拓宽思路,掌握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要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问题情境的设置是关键,教学实践证明,设置一个较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那么怎样的问题情境才算是好的呢?笔者认为在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要把握住以下几点:

第一,以趣入境,巧设悬念。教师要学会分析不同班级学生的学情,不同班级的学生,班风、学风自然不一样,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不同,所以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学情,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置问题情境,这样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以疑入境,诱发讨论。教师在教学时应遵循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愿望,不要把课堂变成教师的绝活表演场,可以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提出具有一定跨度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通过“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等语言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发展其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2.开展自主探究,培养创新思维

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多思考、多探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身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具体应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营造氛围,发展思维。“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问题如果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创新思维就会不断得到发展,也就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

第二,变式应用,深入探究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把问题步步深入,把传统题型向变化题型、应用题型转化,让学生大胆的去猜想、去操作、去探索、去研究、去以自己的方式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去尝试发现根据图形的不断变化之中不变和变的问题,从而发现其规律。

3.发现验证规律,提高总结技能

初中数学的内容充满了用来表达各种数学规律的模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对于学生在自主探索新知提出的问题,大胆的猜想,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加以验证;同时要组织好学生交流探究归纳出新知识新方法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这是知识迁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教材给了我们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深入钻研教材利用好教材、挖掘教材、补充教材,优化教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勇于开拓创新的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力琼.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