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制图常见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制图常见问题范文1
1.教学模式方面
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而言,例如电气符号、电子电路、电气控制线路等基本图示的认知与绘制是基础。在讲授或学习过程中可以配合其他软件学习,比如天正电气,这个软件库就包含各种电气符号模块。光讲授理论课,对于学生来讲非常枯燥乏味。为加强老师授课动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加强课堂氛围,比如添加一些新创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等。在授课方式上,工程大这边就比较创新。①采用团队化教学,一门课一个团队集中设计、规划,几个老师共同授课,把抽象乏味的理论融于项目中,使学生既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又掌握理论知识;②采用理论—实践的模式,即一次理论课一次实验课循环,消化吸收课程所学,可以避免学生对一些操作命令只停留在理论上,并能增强其学习动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③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即每次授课前,教师先给学生分配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完成任务的基本思路、方法后,再让学生去讨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顺利建构起知识结构。另外,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多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激活学生思维,诱导思维方向,唤起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营造出活跃有趣的课堂氛围。通过这些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使学生愿意去操作和掌握。
2.教学手段方面
在授课过程中,传统的方式是按部就班的给学生灌输一些复杂的理论知识,现在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绘制一些复杂的、抽象的或立体的图形时。教师可以采用先进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例如快课、MOOC等等。将一些难以用语言来描述清楚的内容用课件、CAD软件直观、生动、立体地表现出来。同时,可以将动画、视频、三维视图等引入多媒体课件,提升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配合模型,结合板书,以及通过教师现场的演示,合理分配实践理论内容,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指导。总之,应有效融合各种教学手段,将传统和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
3.电气制图一些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1)图层设置:很多人画图基本上都默认在0层上,但有七八层,就必须进行图层设置,根据图层颜色、0层使用,根据在够用基础之上图层越少越好原则进行设置[5]。(2)在同一图形中利用复制功能,一般不采用Ctrl+C,因为功能之后基点没办法自己选择,一般用在不同图形之间的复制。(3)用虚线层画出的直线仍是一条实现,这时可以输入Itscale命令后,增大比例因子,就可以看出是虚线了。(4)画一条线段时,尽量要一笔画成,如果需延长或修改线段,一般不用Line命令接着线段画,而用Extend命令,这样线段当中就不会出现断点。(5)图形失真:绘制的是一个圆,在经过缩放之后,变成了多边形,这时可以利用主菜单【视图】下的“重画(Redraw)”、“重生成”(Regen)”命令。(6)利用镜像(Mirror)命令时,发现图形与文本同时镜像。可以:输入Mirrtext将默认值“1”改为“0”,然后再用镜像(mir-ror)命令,可实现图形镜像而文本不镜像。
4.结语
机械制图常见问题范文2
【关键词】农机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
引 言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战略,需要采用先进农业机械代替人和简易农机具,从事繁重农业生产。使用、维护和管理先进农业机械,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关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构建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农机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不仅有利于促进中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解决中职学生就业薪酬低、上升渠道不畅通等问题,而且可根据客观规律培养高端农机人才。
课程衔接是农机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实质与核心问题,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文章对构建农机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进行研究,以明确研究重点,发现主要问题,促进理论体系逐步完善、实践教学顺利开展。
1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置与岗位需要脱节
在农机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中,往往重视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安排等环节衔接,忽视课程应根据用人单位实际岗位需求来设定。这促使学生毕业时所学技能和社会需求偏离,入职储备不足。
1.2课程内容设置重复
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脱节后,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势必定位不清,课程内容层次容易混乱,有些课程就会存在学生在中职阶段学习过,在高职阶段又重复学习的问题。这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还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1.3课程衔接不紧凑
中高职阶段专业课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前后联系不够,铺垫不足是课程衔接的常见问题。例如:学生在中职阶段缺乏电路基础知识,在高职阶段就很难理解机电一体化课程中电器设备的控制要点。
2农机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
2.1构建课程体系的思路
以黑龙江省为例,中职和高职院校需要联合走访黑龙江省农机管理局、农机安全监理站、农机市场、农场、生产企业等用人单位,调查农机专业在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现状,分析人才需求方向和数量、职业岗位、典型岗位技能、职业素养等问题。
对职业岗位进行层次分析,确定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然后细化出各阶段的岗位技能,确定出各自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和素质结构。最后再确定出中高职阶段的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实训课等,具体流程如图1.1。
图 1.1 构建课程体系流程
2.2构建课程体系的内容
(1)构建公共基础课
首先应严格遵照教育部在中高职阶段《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中的要求,保证中高职阶段公共基础课的门类及最低课时数。然后,适度增加中职阶段数学、物理及计算机等公共课基础课难度,具体内容可根据高职阶段农机专业课的特殊需求安排,为后续专业课做准备。
(2)构建农机专业课程
可将中职和高职阶段专业课程细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再分别对这三种类型专业课进行构建和衔接。
①专业基础课
中职和高职阶段的专业基础课不仅需要为学生提供农机专业的入门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也要为后续专业必修课做准备。因此可将一些理论知识浅显易懂,实训内容贴近日常生活的课程确定为专业基础课,如:金工实习、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等。中职和高职阶段专业基础课门类应有所重复,但课程内容应有较大区别。
②专业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是培养学生典型岗位技能的课程,它是农机专业学习的关键。为此,需要对岗位需求详细分析,确定不同人才培养目标下,中职和高职阶段的专业必修课门类。高职阶段的专业必修课在深化中职课程内容的同时,应包含更全面的学科知识和较新的技能培训,需要更加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③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介绍农机专业前沿知识,展示学科成果,提供学生自主学习机会的课程。中职阶段可开设少量选修课,高职阶段应提供较多的专业选修课供学生选择。
(3)构建实训课程
农机专业实训课程应依托岗位技能要求,强化理论课内容。中高职在实训课程衔接时,首先应编写实训计划,在实训内容、学时、操作难度、工具使用方面做好衔接。其次,中职教师应以高职实训内容做适当拓展练习,激发学生思考;高职教师应以中职实训内容做课堂引入,巩固学生学习。
3改进课程衔接的尝试
中高职阶段的专业课应有所区别和联系。为了知识引入和技能迁移,各阶段专业课程在内容方面允许有少部分重复。这既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强化中职阶段已学的知识和技能,又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高职要学的新内容。
但中高职阶段专业课应有较明显区别,中职阶段专业课应重点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劳动习惯,高职阶段应将全面的理论知识、前沿动态,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给学生。因此,课程内容衔接要做到:知识点衔接紧密而有序,课程内容由浅入深,注重知识巩固和升华,技能操作由简单到复杂。以农机识图和制图课程为例,中职偏重识图基础,高职偏重制图技巧,知识点和技能点细化衔接如表1.1。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设计[J].江苏高教,2013(03)。
[2] 刘军.我国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及解决措施[J]. 中国校外教育,2016(06)。
机械制图常见问题范文3
>> 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分析 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分析 电子信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电子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分析 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研究分析 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技术研究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研究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征研究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发展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研究 电子信息安全技术研究 试述电子信息的隐藏技术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 关于电子信息工程的分析 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分析 中职电子信息课程教学优化与研究 基于网络和电子信息技术的企业组织优化与创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302重定向等、图片属性,alt加上关键字、内容页建设等等这些工作。还有非常重要的就是网站安全防范,要对网站空间安全备份,预防病毒攻击。
可见,单从这一方面就可以得知优化工作的重要性,优化技术是必须掌握的。其实,优化是为了更加优秀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了在某一方面更加出色而去其糟粕,为了在某方面更优秀而放弃其他不太重要的方面,使某人/某物变得更优秀的方法/技术等。
大家广为熟知也应用很广泛的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也把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体现的淋漓尽致。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告诉运动的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已知的起算数据,采用空间距离后方交会的方法,确定待测点的位置。GPS特点就是全天候定位、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测站间无需通视、仪器操作简便、可提供全球统一的三维地心坐标。随着我国汽车、手机等高档消费品的普及,中国正逐渐成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应用的大国。这个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但是GPS的空间领域发展是不断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和重视。电子信息技术在GPS中体现的应用可以断定电子信息技术是核心,是很多重要技术的领头羊。
还有一项技术很明显地体现出了电子信息技术优化,这项技术则是计算机领域的电子工程制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CAD。这项技术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杰出成果,它的发展与应用正引发一场制造领域的革命。这项技术要求要理解电子工程图的投影原理,了解图样表达方式的种类和方法,了解《机械制图》、《电气制图》的国家标准,能够熟练的绘制、识读一般复杂程度的电子工程图样,能绘制电子产品装配草图、电路原理图。电子设计地动画技术正是采用了CAD技术,才得以在电子系统和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占有一席之地。之前传统的电子系统设计基本上采用的是自底向上的设计方法,并且这种方法要需要设计专家人工一起完成,而且模拟验证速度也比较慢,所以在很多方面都不是十分令人满意。当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优化的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出现的时候,给这个产业带来了很多的改变。它大大方便了各种设计人员进行电子系统设计,有利于进行模数混合电子系统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传统电子设计自动化的作业。
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社会经济和科技进步得到很大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电子信息技术正以不可估量的分量影响着我们周围的一切。传统行业的许多诟病也将成为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之路上的绊脚石,怎样更好更快地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显然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也被呼之欲出。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多国家都在学校里开设了电子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并且,把这个专业与职业教育建立起直接的关系,以更快地普及电子信息技术,培养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的人才。
电子信息技术要想在社会上发展,在学校开设课程来培养人才是远远不够的。提供岗位也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路上的重中之重。电子信息产业适用岗位: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微电子技术与器件、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应用、通讯技术、通信电源技术等工种。另外,还可以从事电子及通讯产品的营销、产品辅助研发、信息工程管理、信息工程施建、劳动技能培训教师等。所谓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地位。科教兴国教育是科技的基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有,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应该在教育上下工夫。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电路分析基础、脉冲与数字电路、工程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工程制图、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感测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据库技术、网络基础、通讯原理以及相应实验等这些课程是要重点部署。
三、结语
未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会更有势头,各方面会更加系统化。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会更加完善。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会更加的广泛,普及性和开放性成为电子信息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特征。当然,我们现在的任务也是十分艰巨,电子信息优化技术是不可忽略的。未来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是要靠我们现在踏踏实实,与时俱进,不思进取,敢想敢干的精神去实现的。
参考文献:
[1]陈小玲.信息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社会生活[J].商业研究,2001(01).
机械制图常见问题范文4
>> 从“职业技能大赛”看“报关实务”教学方法改革 职业技能大赛对推动《Java程序设计》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研究 关于职业技能大赛推动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推动作用的研究 职业技能大赛推动铁道运营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职业院校《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以职业技能竞赛推动《机械制图与测绘》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高职报关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平台的中职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外语教学改革 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影响 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教学改革的作用 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倒逼”分析 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职业技能大赛在中职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职业技能大赛背景下《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推动教学改革的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推动国贸专业教学改革 依托职业技能大赛 重构高职课程教学体系 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以职业技能大赛推动高职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以职业技能大赛推动高职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张丽莉")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职业技能竞赛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对推动高职学院专业建设有重大意义。本文从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参加报关职业技能大赛的实践出发,分析在报关实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以技能大赛推动高职学院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 课程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1-0045-02
一 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实践
2014年是我们学院首次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由国际贸易专业三名学生组队参加,最终获得全国二等奖,在此基础上,2015年学院作为湖南唯一的代表队与来自全国的50所参赛院校进行比拼,最终获得团体一等奖、业务技能大比武突出表现奖两项成绩。2015年1月和5月我校还参加了商品归类和业务技能大赛的网络赛,学生的参赛人数和积极性都得到了很大提高。目前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已成为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已成为学院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二 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基本经验
1.学院重视是比赛获奖的前提
学院从政策和资金上对参加技能大赛都非常重视。对辅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奖的老师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优先,给予参赛团队一定的现金奖励;各个系部也把比赛成绩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指标,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参赛热情。对于参赛的有关费用,学院也提供了一定的保证和支持。为了更好地加强专业建设,学院还加入了省报关协会,争取更多协会对专业建设的指导,以获得报关企业对实践教学的支持。
2.队员的选拔要注意新老结合
在队员的选拔中,不仅注重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也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2015比赛时,我们选择的是一名大三的学生和两名大二的学生共同组成。大三的同学去年参加一次大赛,是上届大赛的主力,实习后有企业实践经验,心态上也更加成熟,而大二的两位新选手有冲劲。两方面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很好地起到了以老带新的作用。
3.培训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备赛中,我们先学习书本基础知识,强化报关单的填报和流程分析。对于书本知识和模拟流程中遇到的问题,利用最后的时间去报关行咨询,让学生在海关报关大厅、监管场所跟着报关员学习,同时也获得了一些报关中实际的单证资料。例如在湖南报关协会的帮助下,请海关通关科的关员对整个报关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讲解。
4.加强与其他院校的联系,学习备赛和参赛的经验
培训中加强与相关学校的联系,避免闭门造车和故步自封带来的弊端。作为内陆省份的学校信息相对闭塞,所以更注重的和其他学校的联系来获取信息和请教疑问,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多拥有丰富的教学及比赛经验的老师的有效帮助。
三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教学与实际报关业务活动脱节
从职业技能大赛情况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理论上知道报关业务主要环节,但在实际操作时却完全不知如何开始。比如在2014年教育部组织的报关技能大赛中,对于委托企业提供的单证资料有一笔是按照一般进出口贸易方式,另一笔则需要按照加工贸易方式报关。也就是说,大赛首次引入了多任务的考核方式,很多参赛选手面对一大堆的单据、箱单提单上的数据一头雾水,报关单的填制就出现很多错误,在申报环节出错率高而导致后续的手续没有办法完成。比赛最后完全通关的学校只有四个代表队,大部分的学校都卡在了申报环节而延误了时间。
2.师资力量不足和实践条件的欠缺
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影响的关键因素主要是实训指导教师,还有实训设施设备及实训环境的真实性。特别是技能大赛当中主要考核选手的实际操作能力,更要求指导教师熟悉工作过程和工作岗位的要求,这样才有能力指导学生现场解决问题。比赛中的很多教师是没有行业经历和经验的,而内陆学校从事报关教学的老师则更少,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报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更是缺乏。在实训设施方面,很多学校受经费和条件限制就仍然以传统方式开展报关实训。在普通教室中通过合同、发票、装箱单等资料让学生完成报关单的填制和商品编码的查询。这样的方式在无纸化报关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的今天,显然是不符合企业需求的。
3.学生对工具书使用不够熟练
实际报关工作中对于工具书的熟练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最近几次的比赛当中也要求与实际报关业务一样使用《中国海关报关实用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等工具书。通过技能大赛的情况来看,学生存在查找归类速度较慢、不能很快地通过HS编码找到商品对应的监管条件和税率的适用等有效信息,还有报关单填报过程中海关的法定计量单位、商品规范申报目录等信息更不能通过工具书来熟练地获取,影响整个报关的效率。
四 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课程教学改革
1.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报关实务课程因为涉及的知识面多、理论性强,学生觉得枯燥,需要老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年来报关职业技能大赛很重要的内容,就是通过报关企业真实工作的过程,在全真的报关作业场景中考察参赛选手的报关实践应用能力、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根据大赛的经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多采用类似的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式教学法等多种方法。
2.教学内容要注重知识的时效性和全面性
第一,注重知识的更新。报关知识时效性强,会随着我国外贸发展的形势及国内经济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涉及海关监管活动的行政法规与规章条例也在不断调整。因此,要求教师要经常了解《海关法》、《海关条例》、海关总署公告以及其他部委的相关变化,把变化的内容及时融入教学及报关活动的模拟操作和实际操作之中。比如对进口货物税费缴纳中的反倾销、反补贴等特殊关税的征收,可以让学生登陆海关总署网站关注政策法规当中的信息,海关会公布不同时间段对某些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率的信息,如具体的商品编号、生产的厂家、征收时间及其反倾销税率的高低都会有详细说明。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补充课本资料的不足,更可以培养学生关注行业的变化,学会利用工具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注意和其他科目知识的融合。报关业务的实际工作对报关技能人才的知识要求是全面性的,除了要掌握报关实务知识之外,还需要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货运及其单证实务都要有全面的了解。以2014年的技能大赛为例,我们学校的选手在报关单填报的环节被卡在了“装货港”那一栏,导致申报无法通过而耽误了很长的时间。原因在于对比赛的已知资料中所给的港口信息不是常见的港口,学生不熟悉,在比赛紧张的气氛当中更是影响正常的思考。还有各种外贸的单证、箱单、发票及货运类单据能否快速地寻找到报关单填制所需要的信息,对于报关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融合一些货物运输、及其单证实务的知识,并注重它们之间的关联性,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工作是很有好处的。
3.注重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
现在的报关工作要求报关员不能只局限于报关服务具体的操作层面,更要向为企业提供精细化、专业化的服务转变,突破传统的服务模式,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纸委托,全程服务”的更高层次的增值服务。技能大赛赛项中对通关方案的选择和整体流程设计,也反映出对学生这方面的素质要求。学生对于委托企业给的单据资料,分析商品的具体信息、企业的管理类别及相对应可以采取的最优通关方式。特别在现实工作当中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广东地区三大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及“属地申报、属地验放”等多种形式的实施,以及报关企业级别管理的变化等等,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让学生能及时掌握最新的对外贸易管制的相关政策法规,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并合理运用相关政策法规减少企业的经营成本。
五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