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当今世界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当今世界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今世界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范文1

20 世纪是世界旅游业大发展的时期,特别是二战后旅游业在和平的发展环境中,首次超过石油业、汽车工业成为当今世界一个重要的产业。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主要选择方式之一。从产业活动的角度看,旅游业是一个产业关联性的综合性产业,它能够为一个国家创造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20 世纪50 年代以来,全球的旅游人数快速增长,旅游业占全球GDP 的比例,旅游业就业人数占全球就业人数的比例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呈高速发展态势,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力争将旅游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英山县自1995 年成立旅游局以来,旅游产业发展速度加快,成效明显。英山县利用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深厚人文底蕴,相继开发了英山温泉,桃花冲风景区,乌云山茶叶公园,毕昇纪念馆,大别山主峰风景区等一大批旅游景点,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10 年旅游人数突破75 万人次。但英山旅游发展状况相对滞后,本文就英山旅游资源现状作简要分析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供相关部门参考。

英山县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英山县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运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和推介英山旅游,提高了英山旅游市场知名度,拓展了旅游发展的空间。英山县政府相关部门制作了英山旅游宣传册5000份,拍摄了《毕昇故里美英山》(旅游篇)专题 片。在《旅游卫视》、中央七台《乡村大世界》栏目播出英山旅游宣传广告,较好地宣传推介了英山丰富的旅游资源。从英山旅游的知名度和效益来看,目前英山旅游仍有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景区定位失误。

从旅游规划的特色性原则来看,旅游规划的本质是通过开发最富地方特色,最具市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增强目的地系统的旅游吸引力,从而促进旅游系统的高效运转,问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客源市场和其他保障条件;旅游业发展需要特色突出的旅游规划,特色突出有利于增强旅游业,旅游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英山县位于大别山腹地,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坐落其境内,该县山秀水清,发展旅游是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为立足点,发挥这一特色,主打生态牌。但是在近二十年的旅游规划中并没有贯彻这一原则。

当今世界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范文2

关键词:档案管理 主要问题 应对措施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就是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关的原因分析。

1、现代电子办公的思想动摇了纸质档案的管理。随着当今时代信息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办公的自动化也随之而产生,例如:一份文件的拟稿、审核、编号、签章等程序都能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快速完成,这标志着无纸办公的模式已经建立。相比纸质档案管理,电子文件的档案管理具有一些优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电子文件的归档整理远比纸质文件的归档简便、快捷;其次,电子文件的档案的管理对诸如档案室、档案柜等大型硬件设施的要求较少。因此,相比纸质档案管理而言,人们更愿意接受电子文件的档案管理,这样一来,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不再受到人们的重视。

2、事业单位不够重视档案管理,其档案管理的力量相对薄弱。目前,对于一个企事业单位来说,其是由许多部门组成的,但是许多事业单位并不会单独设置档案部门,对于人事档案、财务档案、文书档案以及案卷等多种档案的管理,没有几个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即使有专门的人员负责,那也大多只是其他部门兼职管理。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事业单位不够重视档案管理。可想而知,这些兼职人员由于本身的事务繁忙,而对档案管理的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对于日常的档案管理事项没有及时地整理归档,这样一来,事业单位档案的管理水平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3、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目前,许多事业单位的正式的重大的档案归档工作主要依赖于外聘的档案归档的专业人士,而事业单位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只是在前辈的经验指导下工作,总之,档案的管理没有一个高技能高学历且是专业档案管理的人才,甚至在少数的事业单位管理档案的人员只是兼职的,他们一般都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的培训,其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对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是很了解。档案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不管是外聘的专业人士,还是事业单位内部中兼职档案管理的人员,他们的素质一般都不是很高,这是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应对措施

1、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意识。加强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日常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档案是人类活动的记录,其不仅有利于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另外,它也为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提供了重要依据。而档案管理的科学规范是衡量事业单位管理水平与业绩的重要标尺。因此,我们要提高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重视档案管理。

2、改革档案管理的体制,建立高效的网上档案管理系统。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档案管理也面临着由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向着以全方位的档案信息管理、网络化管理转变。这是时展的必然选择,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与网络技术、信息化的结合是当今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因此,在事业单位可以在自己的信息中心建立档案信息的管理项目,建立网上档案的管理系统,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3、保持档案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鉴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事业单位必须确定专人进行管理档案工作,虽然档案工作比较简单,但是其所要知道的东西还是很多,而其交接事项也比较繁杂,因此我们要控制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流动,以便更好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

4、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对本单位的档案管理的工作的好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针对管理人员素质较差的情况,根据档案管理的特点,事业单位要积极选送有关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参加档案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熟悉档案工作业务的流程,努力掌握科学的、规范的、实用的管理的方法,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寻找更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模式。

总结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也应该要重视,并积极找出问题的所在,任何事物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是可以克服的,只要我们事业单位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对问题的存在去找出相应的措施,我想我们是可以探索出更科学、更规范、更实用的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的。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将会越走越好的,从而也更好地为事业单位的工作所服务。

参考文献

当今世界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范文3

1 锅炉供暖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企业对燃气锅炉供热特点不熟悉的问题 

锅炉效率与负荷率的关系不同、锅炉升降温过程的快慢不同、燃气锅炉额定效率与锅炉容量的关系不同。对于燃煤锅炉,容量为0.7~46 MW (1-65t/h),其额定效率为72%~82%,且锅炉容量越大,效率越高。对于燃气锅炉,容量为0.7~29 Mw (1~40t/h),其额定效率为86%~92%。 

1.2 施工验收过程中存在忽视调试的问题 

无论是燃气工业锅炉还是模块式组合锅炉,为了有效地提高锅炉的平均运行效率,都必须做好调试工作。但甲方一般不熟悉此情况,往往忽视调试工作。此外,有些厂家的调试水平不高,也对运行节能不利。 

1.3 其它突出问题 

1.3.1 用户管道方面 

该公司很多几十年的老小区,用户管网破旧,分布错综复杂,难以维修,老旧住宅的楼体围护结构保温性能较差,造成供暖參数提高,供暖时间延长,但用户室温仍不理想,浪费了大量能源,影响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3.2 用户终端方面 

监管监督力度不够,用户乱接滥改,私自放水现象严重,造成水压不稳,冷热不均,难以计量控制。 

1.3.3 管理方面 

节能减排管理制度不健全,操作人员岗位培训不到位,能源管理和考核用热计量表具不齐备,不利于推行能源定额管理,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费和流失。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不但影响了供暖的质量,也影响了热用户的利益和公司的信誉,同时也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加大了污染的排放。 

2 节能减排主要的措施 

近年来,吉林市热力集团有限公司十分重视节能减排工作,作出了详细的节能减排规划,但是仅仅依靠加强管理,企业内部挖潜达到一定程度时,如不在技术上有所更新,很难有所突破,技术改造更新已是势在必行。公司转变观念,另辟佳径,多方考察相关企业先进的节能减排经验,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推广应用新技术,全方位对整个供暖系统进行综合整治,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2.1 对热网和热用户系统有步骤的更新改造 

对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对供暖管网进行更新,加强运行管理:①对供热管网定期维修,更换跑冒滴漏管道和阀门等管网部件,做好供热管道的保温、防腐工作;②做好水的软化和除氧处理,避免受热面结垢造成锅炉或换热器传热效率降低,同时还可避免因管道内壁腐蚀造成的热网跑水,保证锅炉安全经济运行;③加强用户系统分户改造对既有供暖管网有计划地进行分户改造,解决楼内管网堵塞和用户家中管道漏水等问题;对供热网区内用热设施老化严重、用热系统阻力较大的居民用户用热设施进行分户控制技术改造。彻底杜绝私拆滥改和私自放水等影响热网工况的问题。 

2.2 提高供热系统调控能力,实现均衡供热 

提高供热系统调控能力。建立热源自动控制系统,根据室外气温及时调节出水温度,确定锅炉的运行台数,调整循环泵的匹配,使锅炉能够在满负荷状态下运行。通过微机合理配置热源各供热设备运行参数,显示锅炉燃烧状况和辅机设备的运转情况,既符合锅炉安全运行的需要,又满足不同时期对热量的需求。通过调控系统及时发现运行异常状况,避免故障的发生,提高锅炉热效率,达到节能效果。 

在供热管网中加装调节阀、平衡阀等管网调控装置,提高热网的可调度,消除水力失调,减少过热损失,避免采暖用户因过热而开窗放热。健全计量设施。计量器具直接影响到能源数据的考核,重要节能环节设有专人管理,计量表具定期效验,保证能源消耗指数统计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特别重视热计量工作,成立专门部门,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使其掌握现场所有热计量知识,独立处理存在的设备问题。 

2.3 其它几点建议 

①建议用户室内系统加装温控装置,提高节能意识,促使供热企业和热用户双方都积极采取节能措施;②建议配备必要的热量计量仪表,实行能源成本核算;③住宅楼房结构是影响供暖能耗的重要因素之一,建议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对旧有非节能住宅进行必要的改造。现有的燃煤锅炉供暖方式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节能工作刻不容缓,通过以上手段,可有效节约锅炉能耗,节能显著,符合国情,可广泛推广应用。 

3 结语 

本文针对当前城市中供暖企业的节能减排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不仅使运行能耗和污染排放大大降低,而且提高了供热系统的稳定性,在节能降耗的同时,树立了吉林市热力集团有限公司良好的服务形象,实现了环保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统一。 

参考文献: 

[1]DBJ01-605-2000北京市标准《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 

[2]丁亦如,孙杰.谈目前供暖系统中常见的几个技术问题[J].区域供热,2001(4):1-6. 

当今世界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范文4

一、国内财政赤字研究的若干重要问题

科学的财政赤字理论体系,建立在一系列基础理论之上。要构建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政赤字理论体系,首先要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进行充分的研究。从学术界对理论问题研究的目的看,主要是为国家制定正确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财政赤字作为一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也好,结果也好,归根到底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方面。所以,对财政赤字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是建立科学、完善的赤字理论体系的关键。近年来,国内学术界主要就是围绕着财政赤字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如财政赤字的内涵、产生的原因;财政赤字与一些宏观经济指标的关系,如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国外财政赤字研究的成果及启示等方面来进行研究的。

1.关于财政赤字的基本理论问题。主要包括财政赤字内涵、构成及赤字产生原因等方面。

目前关于财政赤字的内涵国内学术界基本上达成了一致意见:即财政赤字是一国经常性支出大于经常性收入的差额。

从中国财政赤字的构成来看,有学者认为:在当代经济学中,按照赤字产生的基本原因和经济背景,可将财政赤字划分为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中国是处于改革和发展中的国家,因此中国的财政赤字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政策的机会成本,或者说是发展的代价。这种赤字有很强的过渡性特征,据此,把发展中国家的财政赤字划分为发展政策性赤字、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这里的发展政策性赤字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在执行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过程中,为根除不发达和贫困,按国民经济总体和长远战略目标进行改革和建设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预算收支逆差。如果说发展政策性赤字是改革和发展政策调整引起的赤字,结构性赤字则是指那些非政策性或常规的税收调整和支出变动引起的赤字,周期性赤字是发生在结构性赤字之上的赤字,即在给定的经济活动水平之外发生的赤字。①

此外,国内也有学者将财政赤字分为主动性赤字和被动性赤字、人为赤字和不可抗赤字、少收性赤字和多支性赤字、软赤字和硬赤字。②

笔者认为,为研究问题方便,也为了更好地结合中国的现实研究财政赤字问题,将财政赤字划分为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是比较合适的。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对财政赤字进行研究,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制订和考察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而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往往与一国的经济周期密切相关,而且政府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调整经济结构。所以,周期性财政赤字是指由于经济周期引起的财政赤字;而其他非周期性因素引起的赤字统称为结构性赤字。

要建立适合国情的财政赤字理论体系,还有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不能忽视,即财政赤字的产生原因。国内有学者概括出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经济发展指导思想方面的因素,二是财政技术方面的因素,三是体制方面的因素。③

笔者认为,这种概括是为了研究特定的问题而进行的。针对中国建立财政赤字理论体系,赤字产生的原因不外乎是两个力量对比的结果:一是财政支出,二是财政收入。作为财政收支的差额,财政赤字是财政收入不足以抵补财政支出的结果。所以,财政赤字产生的原因是政府的收入相对于支出的不足,这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政府主动地扩大支出而使政府收入不足以抵补过多的支出引起的赤字;另一种是政府并没有主动扩大支出,而由于政府收入本身不足以抵补支出引起的赤字。概括地说,赤字产生的原因,一是由于政府的预算造成的,二是因为政府的财力收入不足形成的。

此外,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问题是赤字理论体系的又一重要的内容。无论从中国1994年开始实施的《预算法》,还是从其他发达国家的实践,以及中国近几年的政策操作,都是以发行公债作为财政赤字的主要弥补方式,在这一点上国内存在的争议并不大。

2.关于财政赤字与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问题。这是财政赤字理论体系的主体内容,也是近几年国内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一点上,国际上也存在较大争议。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首先,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国内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一点是统一的,即通过货币融资方式进行弥补的财政赤字会造成通货膨胀,而通过债务融资方式弥补的财政赤字能否造成通货膨胀要具体分析。中国在传统体制下,财政赤字的弥补主要是通过向银行透支的方式来完成的。这种赤字弥补方式,会直接增加流通领域的货币供给量,造成通货膨胀。近年来,中国的财政赤字大都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其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并不确定。用举借外债来弥补赤字,虽然对国际收支会产生有利的补偿性影响,但对总需求一般具有扩张性影响。如果弥补赤字的资金来源于非银行部门(如居民个人)借款,则对总需求具有抑制性作用,此时不会造成通货膨胀。当弥补赤字的资金来源于商业银行,而商业银行以增加信用的方式参与对中央银行的承购时,对通货膨胀会产生扩张性影响。由中央银行直接以发行货币方式来弥补赤字,会对总需求产生扩张性影响并加剧通货膨胀。④

笔者认为,财政赤字能否造成通货膨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一国的赤字主要是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来弥补,而国债又主要来源于非银行机构即居民的储蓄存款,这时的赤字就未必一定造成通货膨胀。归根到底,赤字造成通货膨胀的前提是赤字使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增加,并进而带来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所以,各国在运用赤字财政政策干预经济时,要充分考虑通货膨胀风险,但不必担心赤字一定会带来通货膨胀,而是必须结合当时的国情、当时的经济形势来具体分析和做出政策决定。

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它对总供求关系的作用来实现的。国内有学者从财政赤字对总供给的静态和动态影响角度分析了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在封闭条件下,从静态要素看,财政赤字是政府的投资行为,因而可以由于政府的投资形成有形的资本、政府还可以直接对劳动力和对科学技术进行投资。通过这些投资,会增加全社会" 的总供给,促进经济增长。从动态的角度,财政赤字主要是通过对社会总储蓄率和社会平均资本产出率的影响来促进经济增长。一般而言,财政赤字会降低社会的总储蓄率和社会平均资本产出率,因而财政赤字会抑制经济增长。⑥

但国内的主流观点还是认为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如果赤字和国债用于公共投资,则净效应是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⑦有学者从理论上论证了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财政支出如果是生产性支出,财政赤字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拉动效应;由于中国民间投资对利率缺乏弹性,在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则赤字支出通过国民收入增加而产生拉动效应;公债发行融资的赤字支出会产生拉动效应;赤字支出在经济衰退时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拉动效应。⑧

笔者认为,财政赤字能否促进经济增长,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是社会上是否存在闲置资源。当一国经济处于衰退阶段,社会上存在大量闲置资源,而私人投资又相对不足的情形下,政府的赤字支出会激活社会上的闲置资源,形成新的生产能力,进而带动经济增长。反之,则可能带来通货膨胀。

此外,有学者从财政政策的角度提出通过扩大政策支出以增加就业,“扩大政府支出,实行‘以工代赈’,增加社会总需求。”A013

笔者认为,从当前世界经济的总体形势看,经济处于衰退这样一种判断是准确的。那么,各国政府都在寻求积极、有效地措施来促进经济的增长。从目前形势看,以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已显力度不足。同时,各国又都存在着一定的闲置资源,私人投资不旺盛,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运用凯恩斯主义的财政赤字政策是会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的。这也是各国政府在积极采取的政策措施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美联储已经宣布第11次降息。“9.11”事件后,美联储向金融系统注入了1180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国国会已经承诺投入5500亿美元用于纽约市的重建和重振航空业。这都是赤字政策的重要表现。

财政赤字与国债之间的关系、以及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的国际比较等问题都是构建中国赤字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内容。在这些方面,自1996年以来,国内学术界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涉及。

二、国内财政赤字研究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近年来中国的财政赤字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对我们制定正确的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首先,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由过去的货币融资法改革为现在的债务融资法。在传统体制下,中国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主要是通过利用往年财政结余,或向银行透支来解决的。自1994年以来,中国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主要是通过政府发行公债来完成,这也是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赤字弥补方式。

再次,财政赤字由决算赤字变为预算赤字。改革开放前,我国财政赤字是在政府年终决算时,由于收不抵支而出现的。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已经开始在制定预算时就留出赤字缺口。赤字已经由被动出现变为现在的主动用来干预经济。这一点在1998年以后表现得尤其明显。

最后,原来政府的政策目的是消除财政赤字,现在已经把财政赤字作为手段来干预经济生活,财政赤字已经变成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从消除财政赤字为目的到以赤字财政作为政策手段的变化,既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种普遍趋势。

财政赤字发生以上变化,是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分不开的,也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当前形势下,充分运用财政赤字政策,来刺激国内外的有效需求,拉动经济走出衰退是最关键的。

与财政赤字特征相适应,国内学术界对财政赤字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但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因为,要建立完善的财政赤字理论体系,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理论上的研究比较薄弱。这几年国内学术界在研究财政赤字问题时,很多情况下,是把它与财政政策联系在一起的,对财政赤字政策研究得比较充分。这是对的,因为财政赤字既是政府政策的手段,也是政府政策的结果。但如果只注重对策研究,忽视了理论的深入探讨,政策也就缺乏坚实的基础。从近几年国内学术界对赤字问题的研究看,虽有个别学者对赤字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比如,研究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但从总体看,在这方面还是远远难以适应经济形势发展对理论的需要。

其次,缺乏完善的系统性。对财政赤字的研究与国家的政策有关,而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政策有时间性,这种时间性也表现在财政赤字的研究方面。从国内对财政赤字问题的研究看,表现很明显的一点是当政策制定出来以后,学术界就会出现一些学者,对国家的政策进行解析和寻找理论依据。这固然重要,但笔者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应该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形成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以便为政策的制定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如果只是对政策进行注脚,理论的发展就必然滞后,未来政府政策的制定也就缺乏坚实的基础。

再次,缺乏可操作性。国内理论界在对财政赤字问题进行研究时,往往借鉴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些理论,这是应该肯定的。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那就是由于介绍西方的理论和政策比较多,相对而言,结合中国的实际就略显不足,使这种研究成果缺乏可操作性。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在充分借鉴西方成熟理论的同时,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财政赤字理论体系。

最后,定量研究不足。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比,国内学术界对财政赤字的定量研究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弱的。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正处于体制转型期,有一些政策和数据与成熟的发达国家比缺乏连续性和可比较性,限制了定量研究的基础;另一方面则由于对财政赤字的作用,人们一直存在争议,所以对赤字的定量研究也就显得有所不足。而从比较发达、完善的理论体系来看,既要注重定性研究,同时又要重视定量研究。适度、合理的定量研究,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确切、良好的理论依据。

此外,从近几年的研究成果看,对财政赤字问题的研究虽然也结" 合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尤其是宏观经济政策,比如与货币政策的关系,但既然财政赤字是国家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现象,同时又是各国政府经常运用的一种手段,那么就不能单纯地就赤字研究赤字,而必须与其他经济范畴、甚至是社会范畴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所以,对中国而言,在财政赤字问题的研究上,必须从理论的角度,构建一个完整的宏观体系,这个体系既应该包括与财政赤字有关的基本理论问题(比如赤字的规模)、影响财政赤字的变量、财政赤字对其他变量的影响,还应该包括国外在赤字方面的研究对中国有借鉴意义的成果,同时最重要的是提出一个完整的政策操作系统:即在什么条件下要运用赤字财政来干预经济,什么条件下要缩减赤字;在运用赤字财政政策时,应该运用什么样的货币政策与之配合等。

三、中国财政赤字理论体系的初步设想

要解决中国财政赤字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就要建立一个科学的、完整的、适合中国国情的财政赤字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不仅要包括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而且要包括一些在特定情形下的可供选择的政策体系。笔者认为,这一理论体系至少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财政赤字的基本理论问题。财政赤字的内涵、分类、产生原因及其总体影响,这些都应该包括在这一部分中。这是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础和出发点,这也是基础理论部分。这一部分的内容既应包括学术界已经取得共识的一些基本内容,也要深化对其中某些内容的研究和探讨。比如,关于财政赤字的概念,可以结合实际提出一些新的提法:弹性赤字,界定赤字的变化率与GDP变化率的比率关系;膨胀-紧缩赤字,根据经济的周期变化来采取不同的赤字政策;局部定向赤字,特定时期、特定领域实行特定的赤字支持特定行业、特定产业的发展;等等。

2.财政赤字与资源配置的关系。资源配置的手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府,二是市场。而市场是当今世界各国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在此基础上,各国都运用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影响和调整资源配置。财政赤字对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政府的宏观手段来完成的,其目的是为了调整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进而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

3.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这既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也是各国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存在很大的争议,争议的核心在于财政赤字是否会造成通货膨胀。目前理论界普遍接受的观点是要根据赤字的不同弥补方式和不同的经济形势来判断。

4.财政赤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这是各国在运用财政赤字干预经济时的出发点和目的。任何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而实践已经证明在一定的条件下,财政赤字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这里研究的关键问题是究竟在怎样的条件下,政府可以采取赤字财政政策来拉动经济增长。

5.财政赤字与就业的关系。实现充分就业也是各国政府在宏观经济中关注的一个重要目标。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核心也是运用财政赤字解决失业问题。实践证明,赤字与就业具有相关性,当财政赤字投资于生产领域,这种相关性表现得愈加明显。我们要研究在社会经济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下,财政赤字会促进就业扩大;在什么条件下,赤字对就业不会产生促进作用。

6.财政赤字与国际收支之间的关系。国际收支与财政收支一样,也存在三种不同状况:收大于支,即顺差;收小于支,即逆差;收支平衡。追求收支平衡是各国的目标,但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我们说,这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出现了赤字。财政赤字对一国的国际收支有重要的影响。比如,斯蒂格里茨(Joseph E. Stiglitz)的双赤字理论认为,进出口贸易赤字恒等于资本净流入,高额的财政赤字将导致一国政府借款增加,利率随之上升,本国货币汇率升值,由此使得进口增加,出口减少,贸易赤字进一步增加,即财政赤字增强了贸易赤字的增加趋势。我们要借鉴这方面已经取得的成果,来建立适合中国的财政赤字与国际收支关系的理论。

以上几个方面应该是中国财政赤字理论体系的主体内容。此外,一国赤字的规模、赤字规模的衡量指标等内容,国内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应该包括在中国的赤字理论体系内。

总之,只要国家存在,财政赤字就是国家发挥职能作用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所以,虽然财政赤字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实质上还有许多领域是空白的。我们必须深化对财政赤字理论的研究,构建适合中国的财政赤字理论体系,为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制订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这对中国乃至世界来说,都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注释:

①参见陈来:《财政赤字的形成机理及治理》,《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1期。

⑤丛明:《关于积极财政政策若干问题讨论述评》,《经济纵横》,2001年第4期。

⑥彭睿:《赤字对总供给及经济增长影响的简要分析》,《经济问题》(太原),1997年第3期。

⑧郭庆旺、赵志耘:《论我国财政赤字的拉动效应》,《财贸经济》,1999年第6期。

⑨陈宝森:《克林顿经济政策六年回眸──1999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解析》,《世界经济》,1999年第7期。

A012陈景耀:《论中国通货紧缩形势下的财政赤字政策》,《世界经济》,1999年第11期。

A013顾晓慧:《财政政策与就业问题研究》,《北京商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

参考文献:

当今世界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范文5

摘 要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趋同步伐加速。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基本国情,正确确立一个具有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特色的会计目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对财务会计目标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财务会计目标会计的具体环境,明确了我国目前环境下的财务会计目标。

关键词 财务会计目标概述 受托责任观 决策有用观 具体环境 现实选择

一、财务会计目标概述

财务会计目标是期望会计达到的目的,是构建会计理论结构的起点,是关于会计系统所应达到境地的抽象范畴。它研究的是要解决财务会计向哪些人服务、怎样服务的问题。会计目标是随会计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由于会计目标来源于会计实践,因而能够把外部环境与会计系统有机协调起来。

一个构建良好的财务会计目标,应当具有系统性、稳定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即财务会计向哪些人提供信息,以及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前者涉及到财务会计的具体目标,后者涉及到会计信息质量。

二、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两种观点

(一)受托责任观

受托责任观的发展与公司制和现代产权理论的发展休戚相关,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以公司制为代表的企业形式开始出现并广泛流行,随之而来的便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资源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相分离,资源的受托方接受委托,管理委托方所支付的资源。委托方关注的是委托财产资源的保值与增值。受托方因此承担合理、有效地管理与应用受托资源,使其尽可能地能够保值增值。受托方有义务及时、完整地向委托方报告其受托资源管理的情况以解脱受托经济责任。委托方通过相关的法规、合约和惯例等来激励和约束受托方的行为。因此,受托责任观认为会计目标就是以恰当的方式有效的协调委托和受托的关系,为了真实、不偏不倚、公平公正的反映受托方的经营状况,就必须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和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在会计处理上,强调可靠性胜过相关性。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关注会计报表中的利润表。

(二)决策有用观

决策有用学派是在资本市场、证券市场日益扩大的经济背景下形成的。决策有用观是建立在社会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之上的。这时的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占有主导地位。受托双方不是直接进行沟通交流,而是介入了资本市场。会计目标是为现有的或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做出合理的投资、信贷等类似决策的信息。这一观点更强调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相关性。在会计计量上,主张多种计量属性并存择优。会计信息不仅反映过去存在的经济事项,还要确认尚未发生的但对企业已有的经济事项,用以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会计计量在以历史成本计量上,鼓励在物价变动情况下多种计量属性并行。如现行成本计量模式、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等。重视未来现金流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其存在的不确定性也反映了对会计信息的精确性没有严格要求,不存在对财务报表的特殊偏好。

三、我国财务会计目标定位的具体环境分析

财务会计目标在我国经历了从90年代前的不谈会计目标,到92年的基本准则中虽然有会计目标但较为单一,再到06年的在基本会计准则中明确提出了财务会计目标,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决策有用观的发展历程,这是由我国的会计环境所决定的。

(一)中国特色的会计环境分析

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体的会计环境可以描述为:(1)我国经营管理机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发展成熟的社会主义经济决定了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采取委托人与受托人直接接触的形式。国家是企业的特定代表,担负着所有者和宏观调控者的双重身份;(2)我国资本市场。我国资本市场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建立,要素资源的分配作用小于政府作用。上市公司为维持经营活动所进行的资本募集方式仍受政府的控制;(3)资金来源。国有资本是国民经济中权益资本的主要来源。除此之外,还有比例较大的集体、私营、外商和部分职业股民。银行等金融机构是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供给者。

(二)我国主要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需要

会计目标描述的核心问题是“会计应该为谁提供什么样的信息”,这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谁,其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需求可以描述为:(1)政府职能部门。主要包括国资委,税务局和证监会等。国资委是依法行使国有股东权利的政府部门,它不属于证券市场上的“职业投资人”,而是“管理型投资人”;(2)银行。银行是我国企业外部融通资金的主要来源,我国的绝大多数银行是企业的债券性投资人,他们关注的会计信息主要是企业经济业绩的好坏和财务状况的优劣;(3)证券市场上的职业投资者。职业投资者更多的是关注公司未来股票的升值状况。从这点看,职业投资人对会计信息更多需求的是对投资决策有用的信息;(4)非国有的一般投资人。在我国,企业的投资者除了国家和大众股民以外,还有大量的集体、个人和外商投资者等一般的投资者。他们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不完全依赖财务会计报表,他们还需要了解真实准确和完整的会计信息。

四、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

我国现阶段财务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应该是以“受托责任为主,兼顾决策有用性”。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同时纳入会计目标体系,这才是适应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随着经济的发展,自加入WTO以来,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机遇不断增加,相应的新的会计问题也会产生。从长远来看,我国会计目标会实现决策有用观的转变是一种必然。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上海:立信会计学报.2007.

当今世界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范文6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业发展;问题;对策

当今世界是以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以网络通信为核心的信息时代。经济的全球化催生了电子商务,电子商务跨越了时空,它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也影响着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已经深入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农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出现与发展,为农产品信息交流和商品交易提供了更为先进的平台,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一、现状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先进的商务模式,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农业的产业化程度,调整农业结构,降低交易成本,扩大农产品市场销售范围等方面的优势是不容忽视的。互联网移动通信的新技术不断地涌现,信息终端渗透到城镇乡村,农村信息化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科技信息的传播有利于农村产业布局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加强市场价格、供求等国内需求采集、处理、,农村信息传播的渠道还可以增强广大农户、企业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电子商务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用户互联网的应用程度相对比较低

据CNNIC最新统计,2009年我国上网用户中农、林、牧、副、渔只占2.8%,而绝大多数是农业管理与技术人员。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市场和技术信息的农村家庭所占比率很小。广大农户在农业生产、销售过程中,依靠网络决策的更是很低。

(二)农业电子商务网站较多,但缺乏专业性和实用

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网站形式和内容雷同,缺少特色,专业性和实用性不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还没有形成,电子商务给农产品销售带来的作用尚未发挥。目前,除了几个有影响的国家级网站外,一些地方性的网站建设水平还不够高。在内容上以宣传本地农业、为领导服务的信息较多,而指导农民生产、真正适用于农民的信息较少,直观反映的信息较多,有分析、协助决策层和农民生产决策的信息较少,缺乏宏观的指导性的农业信息,信息服务尚未形成。

(三)农产品不适合电子商务的标准化

农产品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生产区域较为分散,品种繁多、不易储存。农产品质量评价主观性较强,大多没有标准化的评价指标,属于高接触性产品,消费者只有在接触后才能对商品做出客观评价。而电子商务是一种不直接接触的交易形式。只能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的介绍了解产品,农产品的这种特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子商务在农业上的应用。

(四)农业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滞后

我国农产品物流目前主要是以批发市场和集市贸易为主的交易方式,而批发市场是在集市贸易的基础上发育成长起来的,因此在经营方式上仍采用集市贸易的摊位形式,在交易方式上也沿袭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交易方式。这种落后的交易方式使得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无法形成规模效益,交易成本居高不下,交易效率低下,交易信息不畅,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物流的效率圈。

三、电子商务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几点应用对策

(一)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强互联网应用,加速农村信息化知识的普及

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政府要增加财政投入,在农村构架先进的网络体系,提供相对性价比较高的计算机设备配置,适度降低上网费用,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电子商务的在农业的应用提供便利、可操作的硬件平台。同时,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水平是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的基本前提。

(二)做好农业网站的定位问题,建立成熟的盈利模式

农业网站的目标定位要准确。要对客户进行深入的访谈,真正了解客户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能够打造自己核心的产品。最后要联合纵横,充分整合行业资源,所以现在急需把整个的行业信息能够有效的整合起来。

(三)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政府协调、政府促进作用

各级政府要加快农产品品牌化和标准化建设,为农业电了商务的发展奠定基础。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商品的品牌化和标准化,而我国在农产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的品牌和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上一直相对滞后,这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适应发展电了商务的需要,今后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农产品名牌战略,加快实施农产品包装化、标准化和销售策略;另一方面,政府行业协调机构应当尽快引导广大农民加快执行国家的有关农产品质量等级标准、重量标准和包装规格等标准体系。

(四)建立完善农业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它绝不仅限于技术和经济领域,其在法律领域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规范主要有:买卖双方身份认证法、电子支付系统安全措施、信息保密规定、知识产权侵权处理规定、税收征收以及广告的管制、网络信息内容过滤等。电子商务以先进的技术作为基础,是一种全球化的商务模式,要与国际接轨,必须遵从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农业电子商务要结合农业特点,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五)完善网络支付及物流配送系统

构建完善的农业电子商务体系需要简单、安全、高效的在线支付解决方案。这方面有很好的例子,如支付宝、财付通和Chinapay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这些平台提供先进的技术、风险管理与控制能力。农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农产品易腐、易变质、难包装,针对这些特性,需要为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立有效的供应链系统,以及为此服务的物流配送体系。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增大,为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加强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必须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现在所处的时机比较好,已经是工业反哺农业,全社会支持农业,国家比较关注三农,应该成立一个协调的机构,形成一个合力。农业电子商务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应瑛.论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与未来[J].农业网络信息,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