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设施农业气象服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设施农业气象服务范文1
农业作为我国的重要基础性产业,气象条件直接影响到农业的快速发展。恶劣的天气条件将导致农业生产大幅度减少,并且质量水平难以提高。因此,在恶劣的天气发生之前,有效的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必须及时,加强农业气象分析也就至关重要。然而,当前农业技术服务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所以,加强农业气象分析是解决服务方面问题,也是做好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以及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服务设施的普及程度仍然较低。与传统农业相比较而言,虽然设施农业没有那样依赖天气,但是天气因素的影响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意味着气象服务必须要拥有更加精确、更加严格的标准,才能满足现代设施农业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农业气象部门已经增加了气象服务的种类,创新了气象服务的方法,提高了气象预报的防灾减灾和抵御气候灾害的相关能力,使农业气象部门能够提供综合服务。相关人员应结合现代农业的实际,顺应地理和气候条件,在气象服务中,加强农业部门和气象部门之间更密切的联系。气象部门及时地为设施农业提供气象信息,帮助农民做好恶劣天气的预防和预警工作。一般来说,我国气象部门可以很容易地应付短期天气预报,但缺乏对长期气候趋势的准确预报。这不利于保证我国气象服务的准确性,也不利于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虽然在基层农业气象服务中所采用的服务气象观测技术,在传统观测手段和内容上都进行了优化和创新。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如果没有突破性的创新和发展,气象服务还是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目前,气象服务所使用的观测仪器的自动化水平仍然较低。气象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准确性更是有待提高,针对以上问题可以看出,当前气象服务及气象观测的水平和质量仍有待提高。因此,对于气象服务来说,服务的重点是数据的及时性。如果不及时对强风暴雨等不利天气进行预报,将直接导致农业生产人员不能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会间接对农业生产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目前,我国气象服务信息主要还是依靠电视传播。通过短信业务和网络平台进行传输,虽然与传统的传输方式相比,在不断的进步并且具有较高的时效性,但在业务及时效性方面仍难以彻底解决存在的??题。
2 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发展对策
2.1 确保气象预报的及时性
这是实现基层农业气象服务,不断拓宽服务通道的重要措施。气象相关服务部门不仅要借助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加快信息传播,还需要利用短信、气象网站、气象服务微信官方账号和天气微博等媒体渠道天气预报。在农村,村委会也可以建立村微信群进行快速及时传递气象信息。例如,村与村之间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将气象服务信息转化为图像和视频,传输声音,实时监测和广播区域气象条件,提高服务信息覆盖率。
2.2 提高气象服务能力
扩大站点分布,提高气象服务能力。在当下的气象预警技术中,站点的气象探测数据往往具有准确可靠的参考性。因此,提高站点的分布范围,加快数据分析的速度,是解决当下预警时间较短的有效措施。此外,气象预警部门应当不断引入新型人才,创新自身的气象探测技术,为提高预警速度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我国现代农业经历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基础上,农业气象业务可以借用经济学的原理,探讨与现代农业的合作发展模式,实现互惠共赢的局面。
此外,还应完善气象服务工作风险评估体系,提出具体措施,以期能够及时有效的评估和防范风险,有针对性的、规范的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和气象灾害预测能力。坚持贯彻服务内容、完善服务体系、追踪服务过程的实时监控原则,并且能够根据气象灾害快速制定防范措施,提高气象服务能力。
设施农业气象服务范文2
[关键词]农业气象;信息技术;设施农业;应用
1农业气象信息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主要应用
为了让农业气象信息技术能为设施农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必须把坚持为农业提供服务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地进行农业气象信息技术的完善,以提供更加准确的农气预报。农业气象信息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主要应用包括:
1.1提供最新的农业情报和预报信息
农业的发展与天气情况息息相关,而农业气象信息技术可以为农民提供天气预报的相关信息,让农民及时了解天气情况动态,尤其极端天气的情况以应对天气可能引发的各种农业问题,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发展。
1.2防灾减灾,提供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情报服务
洪涝灾害和干旱等会严重地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会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损失,而且这些损失往往无法进行补救,还可能对生命造成威胁。所以农业相关部门会根据天气预报以及对降水的预测,如有暴雨暴雪等情况发生,会将这些信息及时发送给农民,让农民提前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使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国各地区出现干旱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辽西地区更为突出,气象部门通过相应的农业气象技术,提前预测干旱情况的发生,帮助农民做好应对干旱的防范工作。农业气象信息技术为农业在防洪抗旱等灾害性天气气候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保障了农民的生命安全和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1.3增强农民的防灾意识
农业气象工作需要通过对各种灾害的预测预告,让农民了解到了灾害对农业发展影响的严重性,(从而提高农事工作者的警觉性)。同时,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中将气象知识按照不同的需求和不同层次的农业产业进行划分,有利于农民对气象知识进行正确的了解和掌握,对天气、气候变化、农业气象环境、农业气象法规等进行全面的了解。除此之外,还会通过多种途径,比如网络宣传、广告牌宣传、知识讲座等加深农民的防灾意识。
1.4为农民提供多种形式的农业气象服务
气象部门利用农业气象技术建立了局域性质农业气象观测站、检测站,以保证所提供农业气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保证农民能够及时了解到准确的农业气象信息,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当气象观测站、检测站检测到暴雨、暴雪等灾害将会发生时,享受农业气象服务的农事人员就可以接收到该气象信息并做好防护工作,有效地避免温室、大棚等保护地中果蔬生产遭受到暴雨、暴雪极端天气条件的损害。
2农业气象信息技术在设施农业应用中的不足之处
尽管农业气象信息技术为农民等保护地生产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和利益,但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无法满足设施农业实际应用的需要,主要包括:
2.1不能及时获取有效的天气预告信息
农业气象信息技术在设施农业应用中主要就是以预报农事天气状况为主,农事工作者更需要提前知道天气变化情况,为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准备工作。如果农业气象天气预报没有及时把有效天气信息传达给农民,那么气象信息技术的服务就没有意义。如果遇到暴风、暴雨、暴雪等严峻的气象状况出现时,如果天气预报不及时,农民准备的时间不足,应对措施不到位,就会产生巨大的损失;及时将有害的气象状况传达给农民,他们就会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准备,应对严峻的突变情况,将损失降到最小,保证农事的持续发展。
2.2农业气象预报信息有误
人们现在所知道的农事气象指导信息,是需要借助计算机等通过计算和模拟来得到的信息。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差,而且模拟大气运动也不能完全真实地推测出大气运动状况。在预测的过程中,往往受工作人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经验影响以及不可避免的误差等因素影响,无法百分之百地推测出真实的、需要的气象资料,所以播报的气象信息也是有误差的。农民了解到有错误的农事气象信息,一方面可能会做一些无用功,另一方面可能因为农事气象信息的不准确性而产生很大的损失。
2.3农业气象信息技术的服务有限
农业气象信息技术是为农民提供基本的气象信息,让农民了解这些信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很多方面,这些气象信息技术是满足不了农民个别需求的。由于种植不同的果蔬,涉及的保护设施等因素所需的天气情况也不相同,所以农事气象信息服务并不能为种植每一种果蔬的农民都提供专有的农事气象信息服务。如此之外,气象信息技术的服务覆盖面有限。气象信息技术虽然是为农民服务的,但并不是不计成本的服务。有一些农民因为经济条件不好,不能够享受高技术的气象信息技术服务,致使他们无法得到最新、最准确的气象信息。
2.4气象信息技术没有充分发挥服务作用
由于天气预报对农事气象的预测有一些偏差,所以有一部分农民不再相信气象信息技术提供的气象信息。气象信息技术想要为农业提供服务和帮助却得不到农民的信任,致使气象信息技术失去原有的服务功能。
2.5针对性较差
中国的天气预报都是统一时间、统一预报,虽然一天进行多次的天气预报,但都是在重复进行。其实一天中的天气情况是变化莫测的,只对一个时段的天气进行预测对农业生产来说作用很小。农业生产需要不同时段的天气信息,才能够保证果蔬的高产。另一方面,农业气象技术是为农业生产提供气象信息服务,而现阶段的天气预报对农业生产方面针对性较差,就导致气象信息技术的服务失去了原来的价值。
3如何完善农业气象信息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
3.1完善农业气象信息技术的服务制度
农业气象信息技术对农业的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国家应该完善气象信息技术的服务制度,制定针对农业生产的气象信息技术服务,也就保证充分发挥气象信息技术在设施农业应用中的作用。另外,要做到分工明确,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推动农业气象信息服务的进程,努力实现气象信息技术全面覆盖。
3.2研发高新技术的气象服务产品
现在的天气预报中存在着很多数据的缺陷和预报的不准确性,气象部门应该着力研发新的服务产品,提高农业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减少数据的缺陷。农业气象工作者也要着力研究针对农业生产的气象服务产品,使农业气象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农事气象信息服务。
3.3培养为农民服务的技术性人才
农业气象信息技术需要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应引进一批具有现代信息农气专业技术型的人才,进行服务产品的研发。该人才还应该有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农业生产贡献自己的力量。农业气象服务人员应该有良好的工作态度,要有责任感,把为农民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当作自己的使命。农业气象服务的工作人员和播报人员还应该加强自我学习,了解各种各样的气象信息和设施农业生产的各种需求,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为农民提供可以信赖的、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提高服务的质量。
3.4建立全面的服务系统,争取做到“一条龙”服务
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不可取代,所以气象部门应该完善对农业气象的预测和实验,建立全面的农业生产气象服务系统,保障气象部门的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还应加强对农业生产的合理指导建议,加强对气象灾害的预测和预报功能,为农民提供可靠的气象灾害信息和防护策略,以保证农民能够及时应对自然灾害的侵袭。
3.5加强气象信息技术在设施农业中应用的宣传
设施农业气象服务范文3
关键词:基层单位;气象服务;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P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199
1 基层气象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基层气象服务工作需要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实打实的服务于农民生产,作为气象服务的执行者,基层气象服务水平的高低会对农业生产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受各种客观、主观因素的影响,基层气象服务工作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基层气象服务精细化不足。要提高基层气象服务的水平,就必须结合农民的实际需求进行精细的气候区划,并进行科学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即使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也多流于形式,未充分考虑农民实际的种植模式,导致气象服务对农业生产的参考价值不高;气象服务方式单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形式也越来越丰富,网络对人们生活的越来越大,智能移动终端的应用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而基层气象服务部门并未将信息技术在气象信息传播中的优势发挥出来,气象信息的仍局限于电视、电话、手机短信等传统媒体,未对气象服务方式进行创新;缺乏长效机制。目前基层气象部门的工作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各级主管部门的统筹资金等,这部分资金远远无法满足基层气象部门的日常工作及科研工作所需,即使有些政府针对专项项目给予部分资金支持,但却缺乏后续继续服务基层的维持性资金,导致基层气象服务工作缺乏长效保障机制;基层气象服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2 提高基层气象服务能力的策略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基层气象服务的能力:
2.1 加强基层气象信息服务队伍建设
基层气象服务的主要目的是向农民群众传递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抗灾减灾技术,并搜集灾害天气造成的灾害损失情况上报相关部门,向广大农民群众普及气象知识、气象灾害防御策略等。所以日常工作中要提高基层气象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工作流程,保证基层气象服务工作的高效性;要将广大农民群众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选择有一定文化素质、责任心强、具有服务精神的农民作为气象信息员,对这类人群进行培训,其主要职责包括传递气象预警信息,宣传气象科普知识等,通过气象信息员扩大气象信息的普及面。
2.2 完善长效机制
基层气象信息服务的主要对象就是广大基层农村地区,因此在开发气象信息服务产品时也要以农民受益为主要核心,实现气象防灾减灾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在气象信息服务中融入先进的科技信息,提高气象信息产品的品质及精确性,进一步创新气象服务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此外,还要对基层气象站的目标考核体系进行优化,充分激发基层气象服务工作中人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强为农服务、科普宣传及服务档案管理工作,发挥工作典型的辐射作用,更好的体现出基层气象服务工作的服务效益与公共效益。
2.3 加强设施农业气象服务
设施农业的主要内容包括反季节大棚、拱棚作物生产等,设施农业使得反季农作物种植成为可能,成为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基层气象信息服务要针对设施农业展开精细化服务,根据其种植结构、生产模式对传统大田农业气象服务模式进行改进,将工作重点各温室小气候研究工作转移。具体措施如下:对当地大棚、拱棚的最佳采光效应及建造结构进行研究,分析设施农业相关气象参数,包括农作物的适宜种植期、采收指数、储存指数,进一步分析主要气象灾害对设施农业产生影响的机理及发生规律,包括低温、光照不足、寒潮、大风、暴风雨雪天气等等,以采取科学、合理的防御措施。研究专门针对设施农业生产的气象预报方法,对灾害天气的起止时间、发生程度等做出精细预报,指导农户根据短期气候趋势预测安排农业生产,对种植结构进行科学调整等,提高气象信息的参考价值。
设施农业气象服务范文4
1.1章丘市农业生产经营现状
章丘市是山东省农业生产大县(市),粮食播种面积11.84万hm2,粮食总产量67.89万t。章丘市连续多年组织实施了品牌农业建设年、品牌农业推进年、品牌农业效益年活动,集中打造了章丘大葱、明水香稻、鲍家芹菜和胡家韭菜等50多个特色生产基地。章丘大葱、明水香稻、龙山小米9种名优农产品通过“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万新牌”章丘大葱被命名为“中国名牌农产品”。章丘市荣获“中国果菜十强县市”和“中国绿色果菜之乡”荣誉称号,辛寨镇被评为“山东省芹菜生产第一镇”。新形势下,章丘市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1.2气象灾害对章丘市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章丘市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少雨、冬季干冷少雪。境内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大风、冰雹、暴雨、干旱、雷电、寒潮和大雾等。据统计,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占全市自然灾害总损失的70%以上。
1.3调研活动的基本思路
为使调研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调研组确定了“针对新需求、创新服务路径”的基本思路。“针对新需求”,指现阶段章丘市农业生产的主体正在发生变化,由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转变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创办特色品牌基地等进行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经营,上述“新主体”是今后农业生产经营的主导力量,它们对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创新服务路径”,就是建立气象服务部门与基地园区、合作社、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的良性互动,变气象应急、减灾为主动应对,着重发挥好农业设施在防御自然灾害尤其是气象灾害、提高农业产出和效益中的积极作用,,是气象部门抓好农业服务的切入点和着重点。
2调研的基本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
2.1调研活动的基本情况
调研组一行先后到章丘明水香米特色品牌基地、章丘辛寨设施蔬菜区、章丘大葱特色品牌基地、章丘白云湖大樱桃都市农业园和章丘平陵现代农业示范园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活动的样点代表着章丘市现代农业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方向。
2.2调研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通过此次调研活动,基本上摸清了现阶段和今后一段时期,章丘市现代农业发展中气象因素对农业生产产生灾害和带来影响的主要方面,有效开展气象服务、攻坚克难的切入点和努力的方向,为下一步更好地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提供了基本的依据。
2.2.1天气预报准确率需进一步提高,中长期预报需加强
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息息相关,发展现代农业,每一个环节同气象因素的结合更加紧密。因此在调研中,调查对象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加大中长期预报力度,让农业生产经营的相关主体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安排农事活动。
2.2.2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不够健全
农业生产对气象防灾减灾的需求非常强烈,但与城市相比,气象防灾减灾的信息相当匮乏,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十分薄弱,仍处于初级阶段。如何及时获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有效的防范和减轻自然灾害尤其是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成为农业防灾减灾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
2.2.3农业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亟待打通
当前,相关农业生产主体获取气象信息的主要途径是每天收看天气预报节目,但对于短临预报和局地性天气预报无法及时传达到农业生产一线。气象部门物质装备和科技水平在涉农部门中处于领先地位,如何同农业生产尤其是调研活动的新主体紧密结合搞好服务,亟待打通农业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3做好气象服务的工作措施
有效解决调研中发现的问题,需要完善乡村气象服务体系和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优化农业气象监测预报技术系统,加强农业气象科研,建立为农业和农村气象服务长效机制。
3.1优化建设农业气象监测网
通过调研,针对鲍芹、设施大樱桃和大棚韭菜等设施高效农业对温、光、湿和二氧化碳等气象要素的现实和迫切要求,针对设施农业专项服务,可增加小气候站密度,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3.2建设县市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
充分发挥各级农气服务人员的积极性,与基地园区、农民合作社和种养殖大户及镇街道政府建立“直通式”联系,建立农业气象适用技术、产品示范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快捷专项服务和技术支持。在示范点带动下,在关键农事季节,突发性灾害天气发生前,及时预警信息,针对灾害的可能影响提出防御措施,指导上述主体和农民群众有效防灾减灾。
3.3建立气象科技进乡入村的长效机制
各级农气专家经常深入农田调查,了解粮棉等大宗作物、果蔬大棚、大葱和香稻等特色高效农产品的生育状况,针对主要障碍性气象因子提出防范和应对措施。完善农业气象服务流程、指标,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并根据需要,对农户特别是基地园区、合作社、种养殖大户进行面对面气象指导。
3.4建立部门合作联动机制
积极组织农业、水利、林业、畜牧及有关涉农部门对农业气象灾害、农业生产气象条件等进行会商,开展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联合调查活动,对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指导农业生产相关主体采取科学补救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
3.5创新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手段
设施农业气象服务范文5
为农气象服务作为县级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气象部门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为切实抓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把为农气象服务工作做好、做实、做深入。首先,成立为农气象服务的专门班子。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主要业务骨干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针对全县粮食产业、支柱产业(椪柑)和特色产业,设立三个专业为农服务组,组长由具有一定相应专业经验的业务骨干担任。其次,制定专项为农气象服务方案。按照粮食、椪柑和特色产业制定了气象服务方案。整个服务过程以方案为蓝本,开展精细化的气象服务。三是建立与农业部门的协作机制。
二、结合时令,精细服务
首先是根据不同季节,按照农业生产规律与需要,结合转折性、灾害性和作物生产关键期的需要开展针对性的服务。例如:针对粮食生产,我局开展了浸种育苗期、春播期、大田生产期、秋收冬种期为农气象服务;针对椪柑生产,我们开展花芽分化期、初花、幼果形成期、幼果发育期、果实膨大期、果实着色期气象服务;针对玻璃椒、生姜、烟叶等,开展育苗期,育苗移栽期、大田生产期、采摘加工期等气象服务。服务内容主要结合气温、降水与蒸发、日照、天气现象以及田间小气候,结合重大天气过程开展针对性的气象服务工作。为避免气象服务与农业相互脱节,服务针对性不强、指导意义不大等薄弱环节,我们主动与涉农的专业技术人员合作。一是请县农业局的农作、柑桔专家、蔬菜办的蔬菜专家给我局的为农服务人员培训相关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栽培管理方面知识;二是要求技术人员主动联系涉农专家,和涉农专家一道进入田间地头,在生产一线上了解掌握相应的知识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三是组织服务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直接与生产一线的农户联系,了解掌握他们在农业生产中对气象的实际需求。
其次,搜集整理田间小气候、大田气候、储藏和加工等生产环节的气象因子。组织气象服务人员开展了水稻、油菜、椪柑和玻璃椒等大田气候观测,通过观测掌握田间小气候。在服务中,以田间小气候资料为基础,结合天气变化过程和作物实际生产需求开展为农气象服务,指导农户精细化生产和趋利避害。今年我局针对全县的农业生产,了专项为农服务产品20余期。服务产品涉及苗期管理、移栽期气候分析、田间管理、防病治虫、生产加工等服务指导产品。这些服务产品很好的指导了农业生产,确保了全县今年农业增产增收。
第三,服务有的放矢,老百姓满意度高。今年按照上级的要求,我局在人力和为农服务基础设施都不太完美的情况下,结合自身的能力,针对全县的大宗农业、特色产业等开展了一些探索性的气象服务工作。为使每一次服务都不流于形式,取得满意的服务效果。每一次服务产品之前,我们都要求服务人员必须事前深入生产一线了解掌握生产现状,了解农民所需,掌握天气的现状,认真分析未来天气的发展趋势以及天气变化对现实生产中的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然后做出相应的天气气候现状分析、未来天气预报、针对天气变化需要采取的田间管理、病虫防治重点、生产加工储藏注意事项等提示性气象服务。避免了服务与生产脱节,闭门造车,使每一期为农服务产品都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在事后的总结回访中,老百姓普遍反映;有了气象为农服务的指导,我们不仅掌握了天气,关键是可提前按照服务产品的指导安排农事活动,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三、关于气象为农服务的一点思考
气象为农服务是气象事业赋予气象工作重要职责,服务的好坏关系气象工作的成败。作为基层气象机构非常想把气象服务送到田间地头,送进千家成户,用气象服务成果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但通过多年的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实践,我们体会到,气象服务要真正与农业建立密切的联系,拉长气象服务的链条,必须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在服务机构与服务设备设施上加以完善。
首先,必须建立一支既具备现代气象知识,又了解现代农业生产,掌握相应的农业服务技术的人才队伍。
设施农业气象服务范文6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统筹集约各种资源,以提升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和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发挥气象为农服务的作用,为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气象保障。
(二)基本原则。按照公共气象服务城乡均等化发展的要求,遵循“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分类指导、分级负责,需求引领、科技支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立足现有基础,科学合理布局,强化薄弱环节,完善网络系统,延长服务链条,积极推进农村气象技术装备和其他防灾抗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
(三)目标任务。用至年时间,建立适应农业生产区域性布局、满足农村气象灾害防御需要的气象观测网络系统,建设功能完善的农村气象预警信息网络,构建有效联动的农村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健全预防为主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机制,提升面向农业生产全过程、多时效、定量化的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增强面向农村全覆盖、高效率、精细化的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二、重点工作
(一)加强农业气象和农村气象灾害监测工作
1.用至年时间,完成覆盖全市所有乡镇的多要素自动气象站网建设,实现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和局地小气候的监测。在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加密建设两要素自动气象站,实现对致灾暴雨的自动监测报警。
2.在气象灾害关键区和敏感区布设雷电监测仪,逐步建成全市雷电监测网,提高对雷电灾害的监测预警水平。
3.面向农林牧业不同需求,结合本地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等种植基地小气候观测系统建设。
4.每个县布设—个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站、配备1—2套便携式自动土壤水分监测仪,逐步完善农业气象监测系统。
5.完善卫星遥感监测应用技术,进一步提高对自然灾害、农业生产、生态保护等领域的监测水平。
(二)积极开展农业气象服务
1.气象、农业、林业等部门要密切合作,共同组建气象为农服务专家联盟,共同推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农用天气预报、农业气象服务产品。
2.结合各地农业产业布局,开展适合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等的专项气象服务。
3.面向大型农产品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种养大户,开展全程系列化气象服务。
4.开展农业及气象灾害调查,完善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体系,研发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诊断技术和应对措施。
5.建立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和网站,编制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提升农业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时效。
(三)完善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机制
1.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市级气象灾害防御指挥中心,主管市长任指挥长,气象、民政、农业、水利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各区政府主管领导为指挥中心成员;指挥中心办公室设在市气象局。各县政府相应成立县级气象灾害防御指挥中心。市、县级气象灾害防御指挥中心应当配备人员编制,制定工作流程,搭建指挥平台。各乡(镇)政府要明确一名乡(镇)长分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2.各县(区)所有乡(镇)要建立“有固定场所、有信息设备、有信息员、有定期活动、有管理制度、有长效机制”的气象信息服务站,并指定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各行政村至少要有一名气象灾害信息员。各级政府要将气象灾害信息员队伍纳入基层专业应急救援体系,给予经费保障,并加强管理。
3.编制出台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立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农村气象灾害应急处置体系。
4.建立和完善以气象预警信息为先导的县(区)级应急联动机制,实现各单位预案联动、信息联动、措施联动。
5.在气象灾害危险区设立警示牌,明确群众转移路线,制定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联系制度,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6.定期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四)健全气象预警信息网络
1.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通过手机短信、互联网、电视、电子显示屏、高音预警广播等媒介,建立健全气象预警信息系统。
2.通过各有关部门共建、共享和共同维护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有效整合现有资源,拓展气象信息搭载渠道,实现至少有一种手段能将气象预警信息送达每个村组,同时为农业专家开展技术咨询服务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支持。
3.建立乡(镇)通知到村、村通知到户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递机制,逐步实现气象预警信息视频到乡(镇)、音频到村组。
(五)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风险管理
1.县(区)、乡(镇)政府要编制出台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2.建立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编制精细化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并纳入城乡规划和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范围。
3.在农村雷电多发易发区、农村中小学等公共场所开展雷电防护工程建设,并将防雷安全管理纳入各级政府组织的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体系。
4.县(区)政府要组织开展乡(镇)、中小学校、重点企业以及人员密集的车站、广场等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并定期或不定期对有关单位的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应急准备、组织体系等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强化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气象保障
积极开展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防范农业生产的长期气候风险。加强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预评估,开展精细化的农业气候区划,研究制定对策措施。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建设特色农业、林果业种植区或水源地等人工影响天气专业基地,提高农业趋利避害的能力,切实增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菜篮子产品稳定供应的气象服务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职责,切实把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摆上重要位置,认真组织实施。各级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农业、气象、教育、科技、广电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推进资源共享,加强协调配合,搞好综合服务,形成推动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合力。
(二)科学制定规划。各级政府要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布局、优化配置、完善机制、提升能力、强化服务、注重效益”的要求,因地制宜,抓紧制定规划,提高针对性、可操作性。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把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各级政府要统筹总体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做好与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确保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