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课时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课时教案范文1
1、预习课文,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碧绿、郑重、允许、仿、厨房、刺猬、畜生、胯下”等词语。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
3、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指导课后思考·练习4。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二、预习课文
1、小组学习,读准生字的字音,说说书写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
2、利用课件检查学习情况
(1)生字中的特殊部首:拜(手);允(厶或儿);畜(亠)
(2)正音
(3)与生字有关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3、质疑(可简单写副板书,便于在下面的学习中反馈)
四、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1、过渡语: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3、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
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1)学生不知从哪说起时,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对比之后,我们知道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天真活泼的孩子。
(2)再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闰土还有什么特点。
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体会出闰土“健康”的特点,因为他的脸是“紫色的”,为什么是紫色的?(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农村。)
5、请一位同学总结闰土具有哪些特点
板书: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五、指导课后思考·练习4
1、课件出示要求及插图。
2、课件出示摘录的内容。
3、什么是人物的外貌,让学生结合闰土外貌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4、课件出示范例,让学生自己读、说、评、议。
5、小组同学互相启发,练习说一说自己要描写的人物外貌。
六、理清四件事的顺序
1、提问: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
2、四人小组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按先后顺序说一说
4、师生评论,调整板书:雪天捕鸟夏日拾贝月夜刺猹潮汛看鱼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3、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教师简短谈话后,导入新课。
二、教师引导学习“看瓜刺猹”
1、课文中哪几件事重点描写了闰土的动作?
(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看跳鱼儿没有写出闰土的动作,所以这件事不算。)
2、在这几件事里,哪件事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3、学生畅谈
【(1)看瓜刺猹。因为这件事是文章中主要描写的一件事,课文中先后出现了两次,写得最详细。(2)学生以前根本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听后感到很新鲜,所以印象最深。(3)作者写得生动,特别是你听“月亮地下,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突出了闰土勇敢、聪明、能干的特点,所以印象最深。(4)一读到这儿,眼前就浮现出一幅少年闰土在月亮地里勇敢刺猹的画面,所以印象深。(5)这一段不仅给我们的印象深,而且留给作者的印象也很深。课文一开始写作者回忆中的少年闰土的形象,也是看瓜刺猹的画面。这一段最能突出少年闰土动作上的特点。……】
适时板书:聪明、能干勇敢
4、教师小结:好极了,这一段话最能突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勇敢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谁的脑子里已经浮现了这样一幅神奇的画面?
5、引导同学们想象第一自然段描述的画面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看瓜刺猹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晚上);当时是什么样的天空,(深蓝的天空);什么样的圆月,(金黄的圆月);什么样的西瓜地,(碧绿的西瓜地);什么样的银项圈,(明晃晃的银项圈)。作者就是抓住了这几种不同色彩的景物特征,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神奇般的美妙世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轻声齐读……让大家一次又一次地体会感情。
7、在这样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中,“其中有一个少年”“其”怎样讲?(那中间,课文中指西瓜地。)
8、同学们,作者对三十年前的朋友如此记忆犹新,可见看瓜刺猹这件事给他的印象是很深的。现在请同学们把描写少年闰土勇敢刺猹主要动作的词语找出来。
(1)学生找后回答。
(2)教师板书:听、捏、走、看、刺
9、“看瓜刺猹”动画演示
(1)再次体会感情
(2)引导背诵(可以演示动画进行提示)
三、学生自学“捕鸟、捡贝壳”两件事
1、说说“看瓜刺猹”这件事我们是如何学习的?
2、谁能给大家说说其它两件事,又表现了少年闰土的什么特点?
3、学生畅谈(先读原文,再谈体会)
4、适时演示“捕鸟”动画,加深理解和体会。
【(1)从捕鸟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的特点。(2)从这件事,还可以看出闰土知识丰富,他能认识好多鸟,我们却不然。(3)从闰土捡贝壳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闰土知识很丰富,他知道好多种贝壳的名字。】
适时板书:见识广扫、支、撒、拉
3、师小结:同学们都谈得很好。大家通过对少年闰土看瓜刺猹、捡贝壳、捕鸟等事情的学习讨论,对少年闰土动作上的特点领会得不错,一个海边农村的少年形象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四、学习“父亲允许闰土来管祭器”部分
1、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
【因为那一年作者家是大祭祀的值年,一个忙月忙不过来,所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从此他俩就认识了。】
2、作者为什么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
【因为他早听说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闰土和他仿佛年纪,又会装弶捉小鸟雀,想和他玩,所以盼望他早点来。】
3、“仿佛”在这里当什么讲?(类似、差不多、相仿、接近)
4、谁能结合句子再给大家说说作者为什么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者的父亲答应让闰土来管祭器,作者非常高兴,因为他早听说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闰土年龄和他差不多,还会装弶捉小鸟雀,所以盼望他早点来。)
板书:“我”盼望
五、引导学生学习体会人物的语言
1、现在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少年闰土的几件事?是采用什么形式讲的?(四件事,对话形式。)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闰土的语言,“我”的语言及作者的插说部分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中划出来。
3、学生默读勾划。
4、谁把闰土的话给大家读读。
5、在闰土讲的这几段话中,你对哪一段话最感兴趣。请在小组内给同学们讲讲。
6、小组讲。
7、小组讨论结束,请把你最感兴趣的话给大家说说。
【(1)我觉得闰土讲“看瓜刺猹”这段话最有趣,特别是讲闰土刺猹时的动作,连用了几个动词,讲得那么逼真,把一个海边少年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2)我觉得闰土捡贝壳那一段讲得好,他不但把海边美丽贝壳的颜色、样子都介绍给我们这些没有见过贝壳的孩子们,而且还使我们爱上了海边的那有趣的生活。(3)我觉得这句话最好:“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因为他俩身份不同,但他很直爽地邀请人家去,说明他天真、淳朴的性格。(4)我觉得看跳鱼儿这段话最好,原来我只知道海洋里有鱼,但不知道还有像青蛙似的长着两只脚的跳鱼儿,从中可以看出闰土知识很丰富。(5)我觉得闰土说的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深:“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从中可以看出闰土通情达理、朴素可爱的性格。……】
8、刚才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确实感到闰土所讲的这几件事,都是生长在海滨的农村孩子最熟悉的事,也是少年儿童生活中的乐趣。这几件事,生动地显示出少年闰土确实是一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从小就热爱农村生活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现在集体朗读插叙部分,体会这几段话的意思。
2、“那时候……只是无端地……”这一段话插在了“我”与闰土的对话中间有什么作用?“无端”如何讲?两个破折号有什么用?(说明“我‘知识贫乏,什么也不知道。黑暗的封建教育制度脱离实际,脱离生活,并非”我“念书不用功。两个破折号的用法一样,表示注释作用。)
3、读第14、16自然段
(1)闰土的心中有着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闰土知道这么多,那么做为少爷的“我”呢?(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什么呢?师生对答:
闰土知道雪天在沙地上如何捕鸟而“我”却不知道
闰土知道夏天去海边拾贝壳而“我”不知道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闰土有看瓜刺猹的经历而“我”不知道西瓜还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闰土会在潮汛来时去看长着两个脚的跳鱼儿而“我”听也没听说过还有这样的鱼儿
这许许多多的新鲜事,我从来都不知道。
(2)小组讨论、交流:①“我往常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人?(富家子弟)②“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我”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都生活在深宅大院,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识很少)③这一自然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对闰土的佩服,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
板书:羡慕佩服向往
七、学习“分别“部分
过渡:正因为闰土知道得这么多,所以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我”很高兴、快乐。可惜,正月很快过去了,闰土要回家了,分别的时刻到了,这时,“我”和闰土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来?
1、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以体会(急、躲、托、送)
2、课件演示第二幅插图,想象“我”和闰土是得怎样告别的,再说一说。
板书:难舍难分
八、小结学习情况
小学语文课时教案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 多媒体教学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80-02
一、前言
在新课程“关注教师综合发展、重视是以学定教、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三大教育理念下[1],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一改传统教学模式,摒弃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式听课与学习的填鸭式教育[2],加强对教学价值观、对策与形式的改变,以学生为主体地位,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传授知识,积极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实际学习能力。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常不认真备课,对语文教案仅照本宣科,缺乏创新性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教案准备时没有深入研究课件,缺乏针对性与系统性,致使一节课下来,教师单纯完成教学任务量,学生听得不明不白,将课堂效率大大地降低。
(二)教学传统化,师生互动模式单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无法独立思考问题,因此学习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打击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另外,很多时候,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性不高,趋于形式主义。例如,组织小组合作讨论的时候只是表面功夫,学生没有实质性讨论的空间;提问过于形式化。
(三)多媒体资源开发和利用不够科学、合理
随着多媒体教学模式[3]的不断渗入,小学语文教师也逐渐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但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没有科学、合理开发与利用多媒体资源,造成了“两极化”教学格局: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学方式,将所有课前准备的时间都放在了多媒体制作上,在课堂上进行单纯的多媒体演示,忽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却不想使用多媒体,仅采用传统的板书方式进行授课,加之其板书速度没有根据学生做笔记的实际速度进行,学生的笔记跟不上教师的进度,进而放弃做笔记或对笔记产生厌烦。
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做好充足有效的课前准备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质量与效率,教师应该做好充足有效的课前准备。在准备教案的时候,不应只单纯为了备课而备课,应该是为了学生而备课,做好充足准备工作,如明确教学提纲,深入探究教材的难点重点,以学生的立场找出学生可能会疑惑的地方(对新词语、成语没有深刻认识;对某个要点易有误解。),思考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针对性制作教学方案,尽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要点难点。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兴趣是学生第一位老师”可以看出学生的兴趣对学习的引导作用性很大,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条件创造能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月亮的心愿》一课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制作一个简单的《月亮的心愿》动画版并在上课开始时播放,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在播放完毕后适当提出导入问题,如“看了月亮的心愿后,同学们的心愿又是什么呢?老师从小到大的心愿就是当一名让学生喜欢的教师。”,让小学生回答,随后播放一些图片和相应的新字,教导学生识字与读音,并跟着多媒体播放的读音练习三遍。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去记忆新字,总结让学生最感兴趣的方法记忆生字。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以学生为主体
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讲课,学生为受体听课,教师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式听学。),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出发,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做到教学相长,以教促进学,以学反作用教,达到教师与学生互相进步的效果。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上《荷花》课时,上课开始时教师(有条件的教师课余时间可以带领学生去实地观赏荷花。)可以问“同学们见过各种各样的花,那你们喜欢什么花呢?”,让同学回答后,便提出“老师最喜欢的是荷花”,随后引出《荷花》一课的内容,让学生阅读课文后讨论荷花的结构,联系实际生活的观察,解决教师的问题,同时教师也应在学生讨论过程中为学生进行解惑。这样一来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与发散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合作学习模式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小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有效运用合作小组的学习模式[4]。现实学习中有很多问题是学生个人解决不了的,这就需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探讨,通过大家一起努力解决相应问题,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合作能力,通过教师的辅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有效地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例如,在上《丝绸之路》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5人/组进行讨论完成任务,任务如“丝绸之路的起始点与终点在哪里?”,“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什么?”等,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完成任务。通过这样的合作小组学习模式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提升彼此间学习能力水平。
四、小结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总结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有效性,对小学教学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莫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13(04):24-28.
[2]石胜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25(25):126-129.
小学语文课时教案范文3
一、确定的目标过于宽泛模糊
也就是目标定位不当,丢失了语文的学科特性和基本任务。具体表现为:
1.课外资源的泛滥。为了达到情感、价值观目标,教师大量引进课外资源来引导学生体悟人文意蕴,而把文本仅搁置在“药引”的地位。
2.目标定位模糊、教学随意。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过程的生成性,却忽视了教师的引导性和目标的预设性。
3.目标不实,脱离实际。教师任意拔高或降低教学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学生无法得到有效发展。有的目标不准,过度综合教学内容,过于强调学科整合,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个性。
二、确定的目标不能体现阶段性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在全国第六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2008年7月)总结中指出:“当前阅读教学的一大问题,是阶段性目标不清,各年段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教学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存在。阅读教学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的倾向明显。低年级忽视朗读教学和词句教学;中年级忽视段的教学;高年级只注重分析内容,忽视学习语言、领悟写法。各年段重得意、轻得言。整个小学阶段,有忽视写字教学、词汇教学的倾向。”
三、三维目标被严重分割
有的是过于淡化知识、技能。凡知识不敢讲授,凡技能不敢训练,该讲的不讲,该练的不练。试想,一节课下来,如果作为最应明确的知识、技能,作为形成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最重要的条件的知识、技能目标缺失了或模糊了,即字、词、句、篇的知识不明晰,听、说、读、写的能力未提高,学生还能收获些什么呢?有的是过于强化知识、技能。满堂讲、满堂问、满堂灌,满堂都是脱离情境、缺乏情趣的枯燥的语言文字训练,走向了另一个可怕的极端。
四、目标设计有形无实
查阅每位教师每课时的教案,我们都会发现“教学目标”都无漏写而且放在首位,从表面上看,教师的“目标意识很强”,课课都有目标,而且目标的设立基本符合总体要求。但随班听课时,发现教学与教案或大相径庭,或有点联系,教学过程很少体现目标,造成课时教学目标“形有实无”。
五、课时目标表述失当
当前,不少教师所制订的课时教学目标,比较普遍的问题主要是:表述形式杂乱,盲目套用,随意性大,缺少规范;表述内容宽泛,语文本体特性不足,抽象概括有余,缺少准确性。
下面谨以上述罗列的三种形式目标为例作一简单分析。
1.表述形式的失范。目前,老师们虽然已普遍知道《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目标”,课堂教学要体现三维目标,至于三维目标与具体课时教学目标的关系,课时教学目标中究竟什么是中心目标,怎样把握,心中没底。
2.表述内容的失当。课时教学目标的表述内容,存在的问题则更为普遍。如《雾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的内容就涵盖了多个课时,不是一个课时所能完成的目标,即以整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取代了课时教学目标。
3.表述内容含糊、不具体。这也都集中反映出老师们在上课时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十分模糊的,教学目标都模糊不清,又何谈目标的达成和效率的提高呢?
当然,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在教学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远不止这些,上述罗列的三种情况仅只是笔者依据观察调查作的一个简单归类,虽不能涵盖问题的全部,但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由此,笔者特撰此文,以期能引起广大小学语文老师对教学目标的关注,切实重视定准小学语文课时教学目标,并充分发挥目标对教学的导向、调控和评价作用,从而最终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小学语文课时教案范文4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教学 效率 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并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实现“知识能力、方法过程、情感价值”的三维目标,这就是说,高效的课堂教学不应该只是以教师唱主角,为学生进行知识堆积的空间,也不应该是盲目追求教学情境的变换、学习形式的变化、花样翻新的趣味游戏与合作表演,而应该是通过情境教学、趣味教学形式,切实达到扎实的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与美感等能力培养的目标,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标》中所要求的“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精神。
1.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交流,以起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效果。教师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1 要精心设计语文教学过程,完善课程设计,积累教育素材,提高教学水平。
1.2 引导、不知探索内容,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知识讨论。
1.3 认真协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
1.4 制订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
同时,为了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率,小学教师还应摆正与学生的关系与位置。虽然老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任何变化,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也不可能绝对平等,但是我们应当尽可能的鼓励与赞扬学生的每个进步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在课堂上在我们这里得到表扬,找到自信。
2.合理分配利用课堂时间
《新课标》“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小学生每堂课只有40分钟,时间相当宝贵,如何将40分钟合理分配利用,上出高质量的课,关键就看教师的思想观念了。高效的课堂离不开高效的教师,高效的备课,高效的教案,教师首先要形成不浪费一分一秒,惜时如金的想法。因而在事先备课中认真吃透教材,从而做到精心设计教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因为教师讲课需要时间,师生双向交流需要时间,学生实践练习也需要时间,这些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所在在安排中就要事先设计导入方式,精讲,巧讲,尽量压缩讲课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训练说、读、写甚至表演展示,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
3.组织学生进行语文知识问答竞赛
小学学生活泼好动,具有较强的好胜心,语文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这一重要特点,组织语文知识的竞赛活动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在古诗教学课中,组织诗句接力比赛,来提高学生背诵诗句的效率。
4.注意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指出:“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高效地教学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学生,依靠学生自主性,自己去动手,去思考,去练习,去体验,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将自己的对课本的体验感受所得去强加于学生,因而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特别注意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位置,教师是引导人,而不是主导人。如有的教师教学课文《海上日出》时,就让学生带着“陶醉”的语气读、带着“神往”的语气读,可是读来读去,学生根本没读出“陶醉”“神往”的语气。这就是教师以自主为中心,忽视学生的真实感受,强拉硬拽,将自己的事先设计的教学成果强加给学生的典型例子。
小学语文课时教案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优化建议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看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对提升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是非常有益的。如何使我们的教师形成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该文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审视和研究,提出了优化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以期让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能够焕发出真正的活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问题较为突出,长期未找到妥善的解决方案,制约着小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提升,这些问题主要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基础不牢,阅读教学出现盲目性。
在传统语文教学理念中,阅读教学是长期受到忽视的项目。近年来,随着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逐渐重视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但效果并不理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缺乏理论基础,盲目跟随教学改革浪潮,为了改革而改革,致使语文阅读教学未能形成理论体系,阅读教学出现盲目性,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迷信教师的教学权威,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目标模糊,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是教学任务的指引者,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只有制定出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才有可能顺利完成。然而,我国诸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缺乏有效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随意教学,想到哪就讲到哪,随意性太强,不利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最终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低下。
3.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缺失,学习兴趣不高涨。
纵观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以老师为中心开展教学现象较为普遍,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致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缺失,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阅读教学效果不佳。
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呈现生硬化,缺少灵活度。
课前,不少教师都是非常认真地备课,用心设计教案,但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会遇到很多教案以外的问题,无法按照业已设计好的教案来上课。这个时候教师则显得手足无措,于是不管课堂的实际情况,只会赶进度,把教案在课堂一读就完事了。这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就有点照本宣科的意味,不以小学生为本,不以实际情况为依归,脱离实际,自然不受小学生欢迎,小学生的活跃度自然不够,教学效率必然低下。
二、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建议
1.明确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目标不明就会眉毛胡子一把抓,阅读教学出现盲目性,这样不利于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开展。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文本以及学生的实际,做教学中的有心人、引路人,制定好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自主学习,首先教师应该区分哪些知识适合以直接学习方式,哪些适合自主探究的形式;其次教师要处理好全班讲解、小组活动和学生个体体验的平衡关系;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上营造鲜活的、富有挑战性的、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主动探究的心态进行学习。
2.运用多媒体激趣,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多媒体的出现对于学生的阅读来说,犹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了一粒石子,激起了阵阵的波澜,给阅读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它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吸引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吸引学生们慢慢地走进书本,钻研课文,从而提高阅读的能力。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莫高窟》一课时,学生难以从白纸黑字中感受到莫高窟的神奇与伟大,他们此刻需要实地游览,形成画面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就让学生欣赏敦煌莫高窟的图片和视频,在优美的配乐声中,学生感受到了莫高窟的神奇与伟大。学生们再读文本的时候,阅读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阅读效果很好,类似的课文还有《黄果树瀑布》《黄山奇松》等。
3.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促进积极阅读。
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积极阅读的情境。比如教师可以收集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材料,如报纸、报刊、儿童文学等,然后进行集体阅读,营造阅读氛围。在阅读完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集体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值得注意的是,仅仅是依靠阅读环境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努力构造阅读情境,结合文本内容,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官,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文本内容,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以小学语文四年级《长城》这一课为例,教师首先张贴事先准备好的有关长城的图片,增强学生对长城的直观感,然后引出中国的俗语“不到长城非好汉”,接着教师说“让我们一起通过阅读来领略长城的伟大吧。”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文本内容。同学们个个神采飞扬地阅读着《长城》这篇课文,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在阅读中体会长城的伟大,体会到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4.自主阅读教学,让小学生在阅读中自主选择沟通方式。
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形式的阅读体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特别急切地希望和他人进行交流,来分享他们自身的阅读感悟。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小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就应该尽量不要仅仅进行单一的师生之间的沟通,而应该让小学生自己自主决定沟通的对象以及方式,让他们既能够自由地和教师进行沟通,又能够自由地和同学进行沟通,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画图等各种方式进行沟通。例如,在进行《詹天佑》一课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选择他们最喜爱的一段来细细地品读,同时,采用一种他们自己最擅长的表达方式来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给老师及全班同学。一些学生对“克服自然困难”这一段非常感兴趣,可以通过有感情朗读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一些学生喜爱“中部凿井和两端同时凿进”这一段,可以选择画示意图的方法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还有一些学生则非常欣赏“詹天佑勇于接受任务”这段内容,可以通过介绍资料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这样就避免了单一缺少灵活度的现象,学生们阅读起来也非常投入。
结语: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为一线小学Z文教师提供了重要的教学依据,同时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改变了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基于课程标准理念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变革和良性运用,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研究和创新。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时教案范文6
“伪”,现代汉语解释为:虚假;不真实。当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的“伪”现象到底有哪些呢?那可多了!有伪优质课、伪集体备课、伪反思、伪讨论、伪拓展、伪对话、伪课题研究等。本文打算就伪优质课、伪集体备课、伪反思、伪讨论、伪拓展这“五伪”谈谈自己的拙见,求教于方家。
一、伪优质课
优质课竞赛本是一种比较好的教研形式,有校级的、县级的、市级的、省级的、国家级的,对发现人才、选拔人才、促进教学改革,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曾经的优质课是名符其实的优质课,是要靠教师的真本事的:必须现场抽课题,现场备课,现场抽班级、抽节次;不用多媒体,与常态课较接近,让听课的教师有点学头。但是,再来看看近几年的优质课大赛,就完全变味了,假得不能再假了:自选课题,互联网上下载课件,反复操练,竞赛时就是在表演,与常态课完全脱节,失去了学习、效仿的意义和价值。
二、伪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一种以老带新、资源共享、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好的教研形式。一般来说,要做到:“二研”――研读教材、课标;“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四备”――备重点、备难点、备教法、备作业;“五统一”――学思想,统一“双基”“双力”(智力、能力)和“双育”的内容与要求,统一课时安排,统一达标题目,统一考核要求。在这里,特别提倡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教师个人要根据本班的学情,搞好二次备课。但是,如果你到学校教研组去走一走、看一看,就会发现不少问题。一是有名无实。有计划、有安排、有活动、有记录,但这“四有”是做给领导看的,是应付检查的。不是真正静下心来,为提高教学质量钻研教材,探讨教法与学法。二是“资源共享”变成了“教案统一”。集体备课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二次备课”。一个语文老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参照集体教案,有选择地进行取舍,形成可行的教案,这才是自己的东西,这才有助于自己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否则,永远都是别人的东西。
三、伪反思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有人把教师的成长总结成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有人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学反思就能成为教育行家。”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些都充分说明教学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性。不少学校还将教师写教学反思形成制度,作为考核教师工作情况的一个因素。可是不少教师并未真正认识到教学反思的意义、作用和重要性,没有把它当作必修课,自觉地、主动地去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明白哪些是成功之处、哪些是失败之训,经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直至成功,而是把教学反思当成负担,作为应付检查之作,不是“我要教学反思”,而是“学校领导要我教学反思”“我为学校领导教学反思”。可想而知,其效果会是怎样。往往都是些“无病之声”,不痛不痒,一句话――一切都是假的。
四、 伪讨论
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存在一个误区:好像语文课不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形式就是“传统课型”。把小组讨论这种教学方式看成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实施课堂教学的唯一途径。我们常常看到无论是哪一级的优质课、公开课都少不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这个环节。我们常常看到上课教师不管什么教学内容,学生连课文都未读或未听一遍,问题就出来了,要求学生分组讨论,2分钟不到,教师就“鸣锣收兵”,学生发表的意见也往往不是小组讨论的结果,而是尖子生的“独到见解”。教师追求的是形式上的花哨、表面上的活跃,而不是真正让学生通过讨论,拓展思维,发展能力,掌握知识。难怪有不少学者、专家大声疾呼:让我们的语文回归传统。
五、伪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