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

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范文1

关键词:县域经济;农村金融体系;中小企业

县域涵盖城镇与乡村,是联结城乡的枢纽;县域兼有农业与非农产业,是城市和农村的结合部。因此,县域经济发展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县域经济以农业经济和农村工业经济为主,农村服务业发展也逐渐显现出发展潜力。

一、金融支持之于县域经济的必要性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金融支持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田水利建设、农产品流通重点设施建设、商品粮棉生产基地、用材林生产基础和防护林建设,农业教育、科研、技术推广和气象基础设施等。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新农村建设和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举措。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基础设施投资具有强大的“乘数效应”,会引致更大的投资、增加收入并带来消费需求。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大、周期长、见效慢,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仅靠财政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各类金融机构的参与和支持。

(二)农业产业化离不开金融支持

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走上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村走向繁荣,农民富裕增收的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有企业+农户、合作社、市场+加工企业+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无论何种模式都涉及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它将农民、企业与市场联结在一起,并贯穿了三次产业。在产业化过程中,龙头企业的发展、农户的生产、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化所需的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金融支持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三)农村城镇化进程离不开金融支持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战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的集约使用,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也有利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根据我国2010年人口普查的结论,我国的城镇人口已达49.86%,较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了12.46%,这说明了10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然而,这一数据无论是与发达国家平均80%的城镇化率,还是与我国期望达到的70%的城镇化率仍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没有金融支持,城镇化进程的前进步伐必然受到影响。

(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离不开金融支持

在推动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没有农业的稳步发展,农村的工业化就无法顺利进行。但是随着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县域经济中农业的地位和作用也在改变,农业的作用逐渐下降,而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作用则逐步加强,此时县域经济的发展应更多地依靠第二和第三产业来推动。

金融支持与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关系体现在金融部门能够实现资源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间的重新配置,实现农业产业更新换代和升级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农村地方财力普遍紧张,无法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外部资金支持的情况下,金融部门的信贷资金无疑是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最重要的一个渠道和环节。

二、现有农村金融体系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范文2

关键词:金融体系;实体经济;关系

我们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即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我们要能够对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科学地进行处理,让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朝着更加有利的方向进行发展。当前,由于对我国的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就导致了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发展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中小企业的贷款问题,就业压力问题等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对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的一系列分析,能够帮助于我们对这两者的了解,并且也能够更好地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使得我国的经济能够更好地得到发展。

一、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

1.实体经济是金融体系得以构建的基础

实体经济是作为金融体系得以构建的基础而存在的,在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金融体系才被提出和发展,同样地,在金融体系发展过程中所提出的一些理论同样能够应用到实体经济当中,可以这样说,金融体系的构建和发展是离开不了实体经济的。金融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实体经济除了提供经济基础,还提供了物质基础。如果金融体系的发展过程当中缺少了实体经济,那么金融体系当中就会发生资本的改变,在投资市场当中可能会导致大量的资本的进入,这就容易造成无法很好地进行资源的配置,市场失调的情况也会因此发生。而长久以往,金融体系也会受到威胁,甚至会造成整个金融体系的瘫痪。因此,实体经济是作为金融体系的基础而存在的,金融体系是不能离开实体经济而独立发展的。

2.金融体系的构建能够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金融体系能够充当实体经济的支付中介,通过金融体系这一支付中介,实体经济能够更好地完成其原始资本的积累,实体经济的原始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那么实体经济自身的范围就能够得到一定的拓展,除此之外,由于生产量增加而带来的风险也能够得到有效的降低,使得实体经济能够稳定得到增长,并且使得实体经济更够更加完整。实体经济的发展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来作为支撑,而金融行业是经济发展以及增长的纽带和驱动力,它能够给实体经济带来更多的资金作为支撑,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

二、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当前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在最近几年当中,随着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势头十分良好,这能够帮助我国的就业压力有效得到缓解,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因此更加快速。金融体系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剩余的资金进行一系列的投资,最终使得剩余资本的价值能够进一步得到提高。我们就当前我国的金融相关行业的现状来看,很多投资者及相关人员并不能够自身的职责进行很好地践行。相关数据也表明,做为我国实体经济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在贷款方面有着很大的困难,中小企业向银行进行贷款往往要受到很苛刻的条件的限制,贷款的额度甚至也只有15%。由于银行贷款所存在的问题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更加困难,资金短缺问题十分严重。而中小企业除了能够帮助我国的经济增长,对于我国就业压力的缓解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关数据表明,中小企业能够帮助缓解我国70%的就业压力。中小企业在实体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实体经济的发展势必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我国的就业问题也会更为严峻,就业问题又很容易给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在很多中小企业当中,如果银行贷款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那么这些企业就会通过其他途径来对资金进行筹集,比如民间信贷等等,而民间信贷等筹集资金的方式比起银行贷款往往存在更大的风险,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遭到了限制,同时也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三、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调节的方法

1.通过对实体经济效用的推动来促进金融体系的发展

当前,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实体经济要能够对自身的位置进行摆正和重视,现有的交易应该要向着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进行转变。对于未来的发展问题,实体经济要能够在交易过程当中对自身进行定位,通过市场的需求来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定位。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能够帮助金融体系的构建和发展,同样地,金融体系的完善也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将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这二者进行联合,通过这二者的相互作用来促进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这样说,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这二者实际上是一体的,它们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我们可以进行举例:随着我国当前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原始资本也不断被创造,在金融体系当中有越来越多的原始资本,大量的原始资本使得金融体系的规模得到扩大。这样一来实体经济就会进入到市场当中,更多的资本需求也随着衍生出来。金融体系也会通过这些资本的需求的引导而不断得到发展。要想使得实体经济能够更好地在金融体系当中融入就需要对实体经济进行改革,改革要从根本上进行才能使得这二者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不断促进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

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是起着直接影响作用的,原因如下:(1)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能够使得利率得到升高,这样一来就会带动储蓄利率的升高,储蓄当中会有更多的资本的进入,大量的资本进入使得储蓄的规模进一步得到扩大;(2)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能够使得融资的途径直接得到改变,储蓄也朝着简单化的方向发展,企业进行融资会更加方便和直接;(3)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模式使得来自政府的干预以及影响大大减少了,而市场调节的作用则大大增大,资本配置也势必会朝着更为合理、公平的方向发展;(4)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对于金融市场的管理和监督的依赖性大大加强了,这样一来金融市场当中的监督能力以及管理能力会进一步得到提高;(5)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会使得金融市场的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调节,也会进一步使得金融体系的层次更为丰富。总而言之,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能够促进实体经济更加稳定地发展。

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范文3

当前中国经济存在“两多两难”现象:民间资本多而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而融资难。中国的金融体系已经面临进退维谷的严重困局。

一边是资金盈余者投资难,而另一边是资金短缺者融资难。现有金融体系越发落后,民间金融越发发达。

民间金融在我国长期存在,之前也时有个别违约事件发生。但形成像近几年这样超乎寻常的规模,以及像去年以来的集中爆发危机,还是第一次。主要原因是我国现有金融体系落后,正规金融体系实质上只是支持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的金融体系;我国目前处于产业转型升级阶段,金融结构不平衡,现有的金融体系不能有效起到资金融通的作用;宏观经济政策的急速转向导致很多企业从08、09年的盲目扩张到10、11年面临紧缩政策,而导致资金链陡然紧张。

温州民间金融及此次危机,只是全国的一个缩影和典型。

此次金融改革温州试点,绝不是为温州民间金融危机救急,而是为全国的金融改革提供试点,可以说是为中国的金融和经济救急。因为金融体系的落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金融改革已经迫在眉睫!个人认为金融体系是全国性的,单单在一个地区进行改革很难实行,从而也很难实现为全国的金融改革提供成功经验的试点目的。另外,金融体系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地方政府要求“放松管制”和中央部委要求“加强监管”的矛盾、实体企业要求“降低门槛”和金融机构要求“防范风险”的矛盾。

因此,温州金融改革试点,我想重点应放在民间金融的规范方面。民间金融的规范,首先应该承认民间金融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应该承认民间金融的作用。民间金融很好地弥补了金融体系的不足,为解决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温州就有“没有民间金融就没有民营经济发展”之说。尽管民间金融还是经常受到打击,但这并不能阻止其旺盛的需求与发展,反而导致了其越来越厉害的地下化运作和不规范运作。

此次温州金融改革试点方案,一个最大的突破就是承认民间金融的合法性。而温州要做的,就是如何将民间金融阳光化、规范化,使之更好地为温州的经济发展服务,并为中国的民间金融觇范化发展趟出—条路来。

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范文4

金融业的发展需以实体经济发展为基础,金融始终也应辅助或服务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发展基础稳固,金融产业发展方可持久稳健。缺乏实业支撑的金融产业非理性扩张,金融产业可能会一时兴旺发达,但从长期来看则会贻害无穷。此外,如何创造一个刺激内需的长效机制,如何推动自主创新和科学发展,都必须依靠本国金融业的全面发展和创新,都需要放到总体金融战略层面来加以考虑,因此,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前提就是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避免金融经济偏离实体经济的实际需求,实现金融体系建设的目标从资金筹集型向资源优化配置型转变。

中国金融业必须整体布局,优化金融体系结构,促进金融转型与实体经济转型相匹配。应该说,中国要成为金融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近年来中国金融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国内金融机构从资本充足率、治理结构、盈利水平等方面看,都较过去有了较大提高。从资产规模看,中国央行资产规模已经居于全球第一。截至2011年10月底,全球三大央行: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加起来已超过8万亿美元,其中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约2.85万亿美元,欧洲央行约为2.73万亿美元,日本央行约为1.8万亿美元,而同期中国央行总资产高达28.6万亿元人民币(约合4.73万亿美元),分别是美、欧、日央行资产的1.66倍、1.73倍和2.6倍,为全球央行资产规模之最。数据显示,中国央行分别于2004年6月、2005年9月和2006年1月先后超过美、欧和日央行,成为资产规模最大的中央银行。2006年到2010年间,央行资产扩张了2.4倍,2010年资产总额高达3.9万亿美元,占同年GDP的67%。此外,我国也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已突破80万亿人民币。

但是,对于中国许多中小企业以及微观主体而言,却依然感受不到资金的浇灌。中国金融体系最大的结构性问题就是偏好于资本密集型工业经济的发展。中国国有银行信贷为主的融资体系决定了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发达,而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相对落后。企业必须拥有足够的固定资产甚至存货作抵押,以及足够的现金流以确保还本付息,才能从银行借到钱。普通制造业在我国早已产能过剩,因此企业必须出口,从而造成贸易顺差加大,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和预期,升值预期进一步导致国际游资的流入,流动性加剧。而科技企业既没有多少固定资产,创业初期也没有现金流;服务业有现金流,但缺少固定资产,因而它们难从银行得到贷款。因此,怎样让“水”流向不同金融层次,流向经济金融的末梢循环,必须依赖更多的微观和结构层面的改革。

笔者认为,只有“金融回归实体”,金融业才会获得更大的活力和经济效率。中国现在当前应该建立起有别于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金融体系而转向更加有利于创新和创业,有利于产业自主创新的金融体系的金融体系。这类创新型产业的金融体系应该作为国家的战略投资体系,通过运用政府财政投入、企业研发和产业化投入、创业风险投资、银行信贷投入、资本市场融资和科技基金等手段,全方位地为创新型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此外,针对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应该建立与之相匹配的中小型银行体系。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通过设立专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我们可建立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中小型银行体系。由于中小型银行具有很强的地方性,与当地中小企业有着更多的直接接触,尤其是小型地方银行与一些中小企业本身就有着产权关系,内部有着更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范文5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安全、实体经济、金融体系

各种经济现象表明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仍在蔓延并持续恶化。那么我国应该从一下六个方面加以应对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

一、把握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平衡

格林斯潘曾经在2002年称赞复杂衍生工具能够使风险得以分散。但这场危机证明,当金融衍生品成为逐利的手段时,它非但难以分散局部风险,反而会产生庞大而复杂的系统风险。高收益率、高杠杆率从来都是和高风险相伴而生。但不能就此因噎废食,不能把金融创新作为导致危机爆发的“替罪羊”。要看到,和美国发达的金融体系相比,目前我国金融创新尚处于较低层次,金融产品单一,金融体系运作效率较低,运营体制和监管模式落后,还不能满足实体经济快速发展对金融巨大而多样化的需求。要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以国际化、市场化、系统化为方向,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产品、金融工具和金融技术创新,在创新中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完善。同时,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特别是对表外资产的监管,加强金融衍生品的信息披露和风险警示,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金融必须根植和服务于实体经济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其根本功能是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融通服务,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因此,金融必须根植于实体经济并服务于实体经济这一根本,其价值创造必须源于实体经济的真实价值。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这次危机已经证明,金融一旦脱离实体经济这个元神,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虚拟的金融资产就会迅速膨胀,最终在肥皂泡破灭的同时,也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的伤害。要着眼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重点产业振兴,加强货币政策、信贷政策、财税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特别是当前形势下,要着力把金融资源配置到真正能够创造财富的行业,配置到真正具有成长价值的企业,配置到资源能够发挥最大效用的领域,立足于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不断夯实经济发展的“实体基础”。

三、必须维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

长期以来,美国奉行低储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实行巨额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政策,2008财年美国财政赤字达到4860亿美元,贸易赤字连续三年超过7000亿美元。新兴市场国家则通过购买美国国债等方式,进行资金回流,来弥补美国巨大的“双赤字”。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也可以看作是对美国巨额双赤字、新兴市场国家巨额双顺差所导致的全球收支失衡的一次硬性调整。随着我国资本与金融账户的逐渐开放,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更加重要,也更加复杂。当前,要抓住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回调契机,加快进口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建立我国的战略要素储备体系;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技术、人才从发达国家大量溢出的机遇,加快引进我国亟须的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高端人才,进一步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要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四、宏观调控必须加强国际协调,重建国际金融体系

经济金融全球化在带给人类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使得在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扩散迅速超越国界,影响到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面对危机的肆虐,任何一个国家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各国必须联起手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扩大经济金融信息交流,深化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稳定国际金融市场。这次危机充分暴露了现行世界金融体系和治理结构的缺陷,目前世界金融体系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改变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形成的由不受约束的美元所主导的金融体系,建立一个新的世界金融体系,把美元发行置于国际监管之下,促进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向多极化发展。提高金融市场运作的透明度,努力推动全球金融新秩序的形成。

五、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当前主要发达国家已经集体陷入衰退,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也明显加大。为此,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扩大政府投资规模,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加大对低收入家庭补贴和救助力度。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反周期调节和保障流动性供给的重要作用,保持银行体系充裕流动性,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鼓励商业银行发放中央投资项目配套贷款,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业发展,增强贷款利率下浮弹性;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积极扩大农村消费信贷市场。

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范文6

中国金融改革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的金融体系,有了重大调整,竞争力明显提升,但中国金融改革的战略是什么,始终还不是十分清楚的。只有战略目标明确,未来才能有效地推进我们的改革,才能更好地设计我们的各项改革政策和措施。

我认为,再经过十年或者是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金融体系应该是一个以发达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为基础的现代金融体系。这是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所应追求的战略目标。这样一个战略目标,实际上在文件或者教科书里并不是经常提到的。这个战略目标实现的基础是发达的金融市场,而发达的金融市场最重要的核心是资本市场。这样的现代金融体系有两大核心功能:第一大功能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金融资源。金融本质上还是要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中国经济规模越来越大,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金融体系才能使规模不断增大的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呢?中国金融体系如何成为一个对中国未来百年成长源源不断的动力系统,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战略问题,这就如同美国的金融体系推动美国经济百年成长一样。

具有这种强大资源配置功能的金融体系必须是开放的,是高度市场化的,它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以此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性增长,与此同时,还要有很好的风险分散的能力,风险一旦来临,这样的金融体系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分散风险,以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当前金融改革的三大任务

我所主张的这样一种金融体系,大体上可以实现这两大功能。如果我们把这样的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体系确立为我们金融改革的战略目标,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内我们就必须推进三项改革。

1. 要进一步推进中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化的改革。中国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

一是,中国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改革。中国金融机构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是金融机构的多样性、多元化,重点是民间金融的阳光化和制度化。要让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到包括商业银行和其他非银行的金融机构的发起、设立、并购重组和运行中。这样有利于提升金融机构的市场化程度和市场化竞争力,才会清除地下钱庄的高利贷化。高利贷市场是对实体经济的严重摧残和侵蚀,必须通过一种制度的设计使其阳光化,这是中国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面临的一大问题。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使命和目的,实际上就是要探索民间金融阳光化、制度化和金融机构的多元化。但这种改革是不是具有全国推广的价值,正在观察,但这条路是必须走的。虽然金融是一个特许行业,不提倡过度竞争,但还是要有适度的竞争。适度竞争才会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才会推进改革。推进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基点,就是要推进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其核心是民间资本要参与其中的改革和发展。

二是,必须推进中国金融结构向市场化方向调整和变革,其中,大力发展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是其关键。没有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没有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这样的金融体系就没有分散风险的能力。刚才我说了,我们未来的金融体系一定要有分散风险的能力,没有分散风险的能力,你可能辛辛苦苦3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有了分散风险的功能,虽然每天都在波动,但实际上金融体系还是安全的。所以,金融体系分散风险的功能至关重要。沙漠、戈壁貌似没有风险,其实风险很大,大海虽然每天都有波涛,但其实是安全的。金融过去最重要的功能被定义为配置资源,而现在实际上配置风险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要发展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原因所在。

2. 要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我们知道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有两条:一个就是让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化的主体,有完全的定价权,产权明晰,责任利益边界清楚。第二条经验就是,价格由供求关系来决定,由市场来定价。对比中国金融改革,我们前一条做到了,后一点没有做到。中国金融机构成为市场化的主体正在实现,但是对价格的决定权目前还没有。利率主要还是由国家来确定的,从而才会出现银行体系高额的垄断利润。在实体经济连续下滑的情况下,从今年半年报披露的情况看,银行业的利润平均增长了20%,在实体经济严重困难的时候,银行业还有如此高额的利润,这实际上是垄断价格带来的,来自于利率的垄断。

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发展金融市场,有利于调整中国传统的金融结构。利率市场化不是提倡恶性竞争。在中国的商业文化中,有一个毛病,一听到市场化就开始恶性竞争,通过价格战把对方置于死地。任何行业的发展,都应有一个适度的利润,没有适度的利润这个行业是不可能发展的。在金融领域特别要注意这一点。

3. 要加快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这是三大任务中最具有战略意义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闭着眼睛想一想还有什么大事没完成的,那就是人民币的国际化没有完成,那就是中国金融体系的开放没有实现。人民币不国际化,金融市场就是一个封闭的市场,建立一种可以在全球配置资源和分散风险的金融体系就不能实现。这其中,人民币的国际化至关重要。在我们的金融文化里,有时对风险的理解过度了。我们对风险理解的特别深,以至于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我们的改革,以至于我们不敢往前走。

2008年的金融危机,多少有点让我们后怕,不知道未来还有什么问题。实际上,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人民币要顺势而为,尤其当欧元出现危机的时候。人民币国际化要过两个门槛:第一个门槛是,成为完全可交易的货币。只有跨越这个门槛,中国金融体系的国际化,建设现代金融体系的目标才可能实现,才有可能把上海建设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不是一个口号,它是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动机,如同纽约成为全球金融中心、成为美国经济强大的发动机一样,意义和作用非常重要。它不是一个形象工程,是实实在在的制度改革,但是前提是人民币必须国际化。也许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风险,那也要迈过去。现代金融本身就是风险,没有风险就没有现代金融。物物交换的时代是没有风险的。纸币的出现意味着有了金融风险。所以对风险要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否则我们就会缩手不前,改革和发展就会停滞。

前面说的战略目标和金融改革的三大任务,到2015年或者到2020年都应基本实现,否则我们将错过最黄金的时期。我们具备了推动金融改革三大任务所有条件,剩下来的就是对当前形势的判断,缜密的政策设计和推进改革的勇气。

关于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些看法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确遇到了严重困难,很低迷,背离了中国经济。中国金融体系现代化没有资本市场的大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一点一定要有深刻的理解。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之所以如此曲折,源于我们对资本市场的误读和偏见。比如说误读,不少人都认为,资本市场是一种财富分配机制,没有“创造”财富的功能,这可能是一种误读。实际上,资本市场有发现价值的功能,有让金子闪闪发光的功能,发现价值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创造”价值的过程。金子埋在沙子里谁都不知道它的价值,因为它被掩盖了。当我们把掩盖的沙去掉后,金子就会闪闪发光了。资本市场就是这样发现价值的,不要以为它本来就有价值,不要以为埋在沙子里也会闪闪发光。为什么工商银行在上市之前,很多学者都认为,它基本上已经破产了,上市之后为什么就会有过万亿的市值呢?这就是资本市场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对资本市场怀着偏见,说是泡沫的发源地,是赌场,是投机者乐园。以为在资本市场上赚取的财富就是投机性财富,不值得一提。这些偏见误导了政策,政策让资本市场不断边缘化。

在实践中,还有一些偏见和误读。比如说,以为资本市场只是融资的场所。我到各地去调研,各地的领导都说,我们当地有多少家上市公司,去年融资了多少。这种认识就是典型的误读。他们把融资看成资本市场上唯一的功能。实际上资本市场最核心的功能不是融资,而是孵化财富,是投资。资本市场最核心的功能是财富管理,股票是证券化后的企业资产,是财富管理最重要的配置对象。由于误读和偏见,资本市场在中国的发展道路将会很漫长,也会很曲折。但是我们必须把这些偏见和误读讲清楚,要正本清源。

误读和偏见带来了我们政策的严重偏差。中国资本市场长时间处在一个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的状态中。我们的政策在处理资本市场供求关系方面是严重失衡的。我们只关心融资,而忽略投资功能,只关心融资者的利益,不关心投资者的利益。当前我们最重要的是要恢复市场信心。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出现了信心危机,要高度重视。恢复市场信心必须要做三件事。

第一,要让市场融资的速度减缓下来,水库都没有水了,怎么还在放水呢?

第二,要让新增资金进入市场,采取有效的政策去引导这些资金进入,包括地方政府的社保金和养老金。我看了审计署的报告,地方政府对养老金和社保基金的管理是不称职的。他们要么把钱放在银行做存款,要么挪用。前者是不尽责,后者是违规违法。把这些社保基金、养老金变成银行存款真是失职,我们经常说我们的社保基金、养老金有巨大缺口,这种管理办法当然会有缺口。不投资就一定会有缺口。养老金社保基金一定要有投资功能。我们靠投资才有可能保证未来的退休金支付。

所以我们要形成一个市场化投资的文化,这些资金都需要进入市场,它们都需要有增量收益,我们的政策要允许这些资金的部分比例进入市场。都说这是养命钱,不能投资,这是吓唬人,“养命钱”吓住了很多人。美国人的养老金就不是“养命钱”?关键是制度建设、机制完善。不是把钱放在保险柜里,那是“大财主”文化。我们需要投资文化,不需要“保险柜文化”。把这些“养命钱”搁在家里,锁在保险柜里就负责任?那才是真正的不负责任,没有投资财富永远不会增加,谁把钱锁保险柜里会升值?一分钱都不会增加的。钱存在银行里也不是投资。很多貌似负责任的口号实际上才是最不负责的、最没能力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