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核心价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的核心价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的核心价值

教育的核心价值范文1

幼儿的绘画技能不如成人,表现出一种稚拙感。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我们更应关注他们的表现能力而非绘画技能。

表现能力不等同于绘画技能。以画人物头像为例,如果幼儿没有经过细致、认真的观察和体会,即使通过临摹学会了画人物头像,也只是学会了技能,画得再“好看”也是没有表现力的,因为他没有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想法,画的只是教师告诉他的人物,而不是自己感知的人物。幼儿自己的画尽管不一定好看,但满足了表达的愿望,而且,只要是基于亲身感受的,都可以说是具有表现力的。当然,培养表现能力并不排斥绘画技能。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看到,幼儿的绘画技能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体现在图像的结构、比例的处理及线条的运用等方面,但这种技能不是教出来的,而是他们在感兴趣的活动中通过大量的实践自然而然提升的。如果为了画得好看而教幼儿技能,就会削弱幼儿的表现力,这样的画只是“徒有其形而无其神”,最终变得大家画得一个样。

因此,绘画活动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育价值取向是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追求幼儿绘画作品的完美,还是让幼儿体验生活中美的事物,追求幼儿情感、个性的表达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这就决定了绘画活动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我认为,教师更应关注幼儿感知、体验、想象、创造等本体艺术能力的培养,关注幼儿艺术素养、表现能力的提升,强调让幼儿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情趣。为此,教师宜选择来源于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让幼儿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借助真实的生活体验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美。以人物画像为例,可先引导幼儿观察身边最亲近的人,说说他们面部表情的各种特点,并用剪纸、泥塑等方式尝试表达自己对人物头像特点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绘画创作,这样幼儿可能就会主动去尝试把脸画大一些,以表现更多的面部表情细节。

教育的核心价值范文2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理念

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法中,要遵循四个原则,做到四个结合。四个原则主要包括:平等原则,理解原则,服务原则,情境原则。[2]思想政治教育之“以人为本”主要强调在遵循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尊重学生,把学生的个性培养和道德素质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带着责任与感情,殷切关怀学生的安危冷暖,同时关注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学习与就业,并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实利益的具体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抛弃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建立良好和平等的师生关系,持有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关注个体差异,正确评价学生,注重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现并激发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独特魅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逻辑思维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教育内容

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根源与精髓,凝聚了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风貌,其对现代社会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多元化思潮涌动的今天,我们应该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衔接,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意识到只有将加强大学生的价值教育放在传统文化的视角下,才能使大学生价值教育具有中国特色,将大学生培养成真正的中国人。[3]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要丰富具有时代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根据新的形势、新的情况、新的具体问题,对传统价值观念加以解释,使之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形成具有强大吸引力、凝聚力和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其次,注重社会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引入到实践中来,采用科学的教学对策,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访谈、自主创业计划、勤工助学以及志愿者活动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自身的行为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再者,对于教师个人而言,必须掌握过硬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同时具备优秀的组织协调能力,善于引导学生探索思考问题,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三、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宣传和引导作用

网络化的时代,互联网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文化无时无刻地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行为和思维。据调查显示,在媒介环境发展的过程中,影响青少年品德发展的因素的结构程式发生了变化,由“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变为“大众传媒、同辈群体、学校、家庭”,其中大众传媒成为青少年信息来源最广,对思想品德最深刻的第一影响源。[4]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最快获取信息,发泄个人情绪的主要途径。高校要积极开展以互联网为价值观教育载体的研究与实践,在此同时,加强校园网络管理,教育大学生正确地辨别网络信息和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此外,通过建立“红色网站”,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宣传好人好事,传递正能量;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模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形象的表现出来,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进行分析、思考、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收力。

教育的核心价值范文3

以亲近儿童的态度审视科学教育

儿童眼中的“科学”是什么?当我们蹲下来,倾听一下儿童的心声,可能会有新的发现。在对南京市力学小学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调研中,孩子们是这样回答的。

三年级中,有一些孩子会认为科学就科学知识,科学就是神秘,科学很有趣;四年级中,有一些孩子会认为科学是一种探究,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是能使生活更美好;五年级中,有一些孩子会认为科学是一种方法,科学能帮我们改造物体;六年级中,有一些孩子会认为科学是一个系统,推进人类文明,还有一些孩子会认为科学在大自然中无处不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看上去很难,离我们很遥远,但其实有很多都在我们身边。

这些儿童的语言或许看起来很稚嫩,但却是真实的,是符合儿童的发展规律的,透过表象看本质,孩子们在科学课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而应是对科学本质的不断深入的理解,正如美国科学教育标准特别强调“科学学习,是让学生去做,而不是把做好的东西给他。”每一位科学教师在教学之前,心中是否装着儿童,是否听一听儿童的话语,对科学教育是大有裨益的。

以亲近儿童的方式引导科学探究

诚然,在了解了儿童的想法之后,那如何学科学?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要课题。以往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儿童更喜欢探究式科学学习,那么如何去探究学习?这是每一位从事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师所要思考的。正如美国当代科学教育家施瓦布(J.J.Schwab)认为:“探究学习是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那么,儿童的探究是要在教师引导、组织和支持下进行。教师在探究过程中起到的是一个引领者、陪伴者甚至是跟随者的角色。当儿童在进行科学探究,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适当的点拨;当儿童在进行科学探究,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时,教师应成为他们的第一倾听者,学会分享,学会交流;当儿童在进行科学探究,有了自己的发现时,教师应抱有赞许和鼓励的眼光。一旦教师选择以亲近儿童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时,学生们就会把老师作为他们学习的伙伴,这样他们会更乐意去主动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逐步建立起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当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是鲜活的。

以亲近儿童的姿态理解科学本质

当教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展开科学探究之后,我们就要了解学生究竟懂了没有。而衡量学生是否掌握了科学知识的标准,不是学生是否把它记住了,而是学生是否理解它了。

儿童有儿童的理解,这是我们每一个成人所不能代替的。我们认为儿童对科学真正的理解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科学知识的表层理解更加深入,即对以书面语言形式表述的科学知识,理解更为深入;二是获得了对科学知识的深层理解。

同时,科学方法的掌握、科学情感的升华都是儿童在科学探究中获得的宝贵财富,这是他们所要终身受用的。众所周知,科学教育的本质并不是要把每一个儿童培养成科学家,而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让学生理解在科学发现过程中,问题是怎样提出的,如何得到验证的,最后又是怎样得出结论的……

当下,“科学的本质是什么”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科学教育改革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对广大科学教育工作者来说,这好像是一个非常普通而简单的问题,但是,进一步思考不难发现,要较为全面地回答“科学是什么”却并非易事。不同的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对科学本质进行各种各样的界定,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我们认为,科学的本质揭示了科学教育的内涵,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自然观,掌握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理解科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作为一线的科学教师不妨以亲近儿童的姿态去理解科学的本质,会让我们更加释然一些。

教育的核心价值范文4

云平台建设乱象丛生是突出体现

直到现在,国内还没能出现一个能得到广泛认可的标杆性云平台,大量教育云平_一直处在各自为政的无序建设之中,它们大多仍然属于“信息化云平台”,远远没有“互联”,跟不上互联网时代教育发展变革步伐。多年来,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一所学校十几个平台,一个教师几十个账号,已是普遍现象,已然成为中国互联网教育发展改革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1.网络学习空间走入“社交”误区

国家提出“三通两平台”战略部署后,国内各企业纷纷推出各自的网络学习空间,但大多属于模仿社交类空间建设,弱化了“学习”这一根本属性。整个业界呈现理念落后、技术炫酷、舍本逐末、鱼龙混杂的局面,学习空间远远满足不了互联网时代教育教学的真实需求,从而导致空间利用率很低,大量沦为摆设,这也是互联网教育缺乏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的原因。

2.教育资源平台建设没有突破

在体制内部,多年来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和资金建设的资源,却因为规划不科学、没有形成合理的长效资源建设机制、重建不重用、重复建设而浪费极大。企业资源也大多跟不上教育需求,没有变革性理念的平台出现,同质化现象很严重,无法与教育教学高效融合,现实中大量国内主流资源型企业也在艰难度日。

3.在线教育陷入误区和困局

互联网时代,教育趋于高度开放共享,尤其是K12阶段,知识体系非常稳定,优质教育资源将逐步走向免费,企业做在线教育本身空间不大。大量企业和创业者匆忙涌入,重复生产一堆“鸡肋”式产品,鲜有突破创新之处,造成了产业误区和虚假繁荣。经过多年努力,普遍遭遇盈利困局,行业前景堪忧。现实中,一些产品甚至诱导、捆绑学生家长强制消费,完全变成了商业化的产品,影响恶劣,实属互联网教育领域之“毒瘤”。

4.教育云平台乱象之根源

(1)理念非常落后。大量平台停留在“技术驱动”和“全员制造”的初级阶段,企业对“互联网+教育”认识远远不够,没有专业理论和核心价值体系做支撑,不懂教育需求,和实际应用脱节,没有真正体现“互联”属性。

(2)顶层设计极弱。各级各类企业和教育部门一哄而上,顶层规划混乱,缺乏行业标准,专业性差,功能交叉,无法解决好“最后一公里应用”问题。

(3)管理服务缺失。大量设施平台缺乏专业管理、粗放式管理,或者只关注技术服务,违背互联网基本精神,行业变革更是无从谈起。

(4)信息孤岛严重。商业模式仍然停留在传统买卖式、封闭式、作坊式建设阶段,导致各平台间信息孤岛从未消除,网络信息资源大爆炸,优质教育智慧被网络淹没,覆盖率很低,又产生了“双重信息孤岛”,危害更大。

构建核心价值体系之基本原则

“优质教育资源最大化覆盖”是互联网教育的“核心目标”,而“最大化”则是有别于“信息化教育”的最本质转变,其中涉及教育体制生态、教育教学理念、科学机制保障、前沿科技支撑等一系列系统性重构和变革;它重在用互联网思维解决中国教育长期以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回归教育本真,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维和实践范式。未来,必须下大力气改变浮躁高发、乱象丛生的产业现状,坚决摒弃舍本逐末、华而不实的“技术思维”创新,紧盯“核心目标”,围绕教育云平台进行大力创新和建章立制,构建全方位的核心价值体系,只有这样方能适应未来“互联网+教育”的总体发展改革需求。

1.强化顶层设计

政府规范引导,企业建设运营,统一标准规划:基础核心平台应做到全国统一化部署,高级应用平台应区域性高度统一,信息资源高度整合,逐步消除信息孤岛。

2.互联网思维重构

要从“信息化云平台”跃升到“互联网化云平台”层面,从体制痛点和真实需求出发设计产品,用互联网思维实现传统教育体系、流程、结构、规则、管理等互联网化,打通体制内外,推倒“围墙”,促进全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和重构。

3.打造开放生态

企业间绝不能一哄而上、跑马圈地、固步自封,要切实加强产业合作,形成合作共赢、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发展态势,降低各方投入成本,真正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开放生态。

打造互联网教育的“核心入口”

一个行业若要因为互联网去变革,那一定是出现了标杆性的入口级平台。笔者认为,这样的产品不是眼下热议的智慧教育、未来课堂、教育大数据等,而是基础应用平台的统一化和标准化;应重点围绕“三通两平台”中应用属性较强的网络学习空间、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网络课堂等平台,在“互联”二字方面进行重点突破,在理念、产品、技术等方面大幅重构,形成一个“核心入口”,以逐步实现教育领域全要素的互联,使“互联网+教育”的推进更加精准和可靠。

教育的核心价值范文5

 

大学影视教育教学的形式与内容使得其影响辐射深广,大学影视教育教学的特性特点十分鲜明,加之,大学影视教育教学与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息息相关,在大学影视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影视教育教学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整个影视教育教学体系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影视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大学影视教育教学概况与特性

 

大学影视教育教学别具一格,又有着各自的特性。大学影视教育内容的独特性决定了大学影视教育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大学影视教学直接作用于大学生的精神层面,触及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对大学生的影响非常大。

 

(一)大学影视教育的巨大影响力

 

电影、电视这两种大众媒介,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大众工作以外的生活,一些影视剧知名度、普及程度与收视率都很高,在受众中的影响力非常大,能对人们某些观念的形成起潜移默化的作用。“电影不仅是一门艺术,一种文化,而且也是一种认知手段,即不仅是传播知识的一种手段,也是可以为思想开拓新视野的一种手段。”[1]电影电视本身的媒介力量巨大无比,且时时刻刻与生活相关,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大学影视教育的内容涉及影视作品与影视传播,所以大学影视教育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二)大学影视教学影响大学生的精神层面

 

电影电视制作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在影像作品中蕴含着创作者的思考与思想,这些影像作品对大学生的精神影响极大,以影像作品为解读对象的全校性的大学影视教学对大学生们的大学生涯影响显著。在综合大学里,大学影视教学的影响力波及各个专业的学生,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形成作用非常之大,对大学生的人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大学影视教育体系

 

(一)大学影视课堂

 

在大学影视课堂上,传播具有民族气质内蕴的电影电视作品,是大学影视课堂的精髓之所在。在进行拍摄制作的实践环节中,教授学生掌握技术的同时,强调融入民族审美情趣的重要性。课堂上,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观照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也是极其重要的。教师要认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解决大学生精神上的困惑,做到授业解惑同步进行。

 

(二)大学生影视课余生活

 

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和精神层面息息相关的就是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介。身处大众媒介发达时代,媒介信息冗杂,一些无用的信息极大地浪费了大学生的精力与时间,侵蚀着他们的精神领域,如不及时引导,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就不能积极向上,学生们就不能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传播者处于传播过程的首端,对信息的内容、流量和流向以及受传者的反应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2]所以教师有责任对大学生的课余精神生活进行积极指导,让大学生的生活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三)大学生影视社团

 

大学中有诸多丰富多彩的社团,这其中普及度很高的雅俗共赏的社团就是影视类社团。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了影视理论知识之后,影视社团是大学生们实践影视的组织之一。关于学与习,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与习的最好诠释。同时,教师课下应积极指导学生影视社团的其他活动,关注大学生的精神生活状态。

 

三、大学影视教学的特点

 

大学影视教学的方式与内容有其特殊性,大学影视教学的特点非常明晰。大学影视教学直接与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相关联,所以构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大学影视教学的特点之一,构建精神家园的同时,民族精神的传播至关重要。

 

(一)构建大学生精神家园

 

大学生的精神世界需要关注。在大学影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与国内外领先学术精华,更要从精神上引导学生建设大学生的精神家园,让学生的思想得到极大的升华,真正做到授业解惑传道。教师应以深邃的思想时刻引领学生,教学要触动学生的精神层面,让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构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最终取得优秀的影视教学效果。

 

(二)致力于民族精神的传播

 

在大学影视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通过技术创造出具有民族精神的艺术产品,用技术创造出具有东方神韵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熟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了解民族审美理想和审美需要,鉴赏充满民族特色的的作品。优秀的艺术作品通常蕴含着丰富的含义,需要探究才能感悟体会。就电影电视艺术来说,影像的表层结构隐藏有深刻的内蕴,需要依据症候阅读,才能读解出躲藏在电影电视剧影像背后的主观因素、内在含义与心理情结,也就是通过影像所指去研究影像的能指结构。在指导学生解读影像作品的过程中,致力于民族精神的传播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

 

四、大学影视教育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及培育

 

鉴于大学影视教育的巨大影响力,及大学影视教学的特性特点,加之大学影视教育教学直接作用于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所以在整个大学影视教育体系和教学中要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积极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在大学影视教育过程中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要贯穿整个大学影视教育体系。课堂上教师起主导作用,课余主要是引导指导为主,社团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发力。一部电影的热映和一部电视剧的热播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越是在他们迷茫困惑的时候,越要有教师及时的引导。影视作品种类繁多,需要由教师作为把关人,对大学生负责。首先是在大学影视课堂上,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在学生学习影视理论的过程中,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是深入了解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关注大学生的影视课余生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大学生的影视课余生活;最后是在大学生影视社团中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之,在这三个领域中都要大力传播、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在大学影视教学过程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大学影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倡导、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产影视作品,重点解读其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产影片的青年鉴赏群体,牢牢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鉴赏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国产电影电视剧。教学目标从一开始就要非常明确,要在教学过程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优秀的教学方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影视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传播面广,影响力大,对大学生的精神走向影响至深。大学影视教育教学是传播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路径,在教师与学生的努力下,共同学习、弘扬、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简介:

教育的核心价值范文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1]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强烈认同感,促使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校园文化作为具体的实施载体将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2]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是校园,这也意味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基本阵地也将是校园。因此,如何把校园文化作为载体资源充分的利用和发挥,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学生中的实效性有着重要作用。

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所处环境的熏陶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成效。主观能动性和情境暗示性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两种基本教育方法,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则是二者有效互补的重要“黏合剂”,校园文化载体具有管理和传媒等一些其它传统形式载体所不同的优势。

二、增强校园文化生动性有助于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同度

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它既可以是美轮美奂的文艺活动,也可以是昂扬向上的体育活动,还可以是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它既可以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性活动,也可以是院系班级社团组织的个体活动;它既可以是提前安排和规定动作,也可以是临时设计的自选动作。高校校园文化做呈现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一直深深吸引着广大同学。广大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校园文化引导下,逐渐会将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学校积极倡导的价值观教育融会贯通,而且具有鲜明学校特色和底蕴的校园文化在被大学生接受后,势必将形成思维定势固化下来。因此如果我们想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大学生中的认同度,通过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引领性强的校园文化活动无疑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增强校园文化广泛性有助于拓展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涵

校园文化的载体广泛性主要呈现为:第一它的群众基础十分广泛,高校中的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广大的教职员工都可以作为主体参与到校园文化的载体建设中来;第二它的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能使得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群体都能积极的参与进来。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全校广大师生员工都有发挥自身能动性,自觉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主观意愿,受到校园文化的感染,逐步积淀形成“文化自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有机组成的,和谐是二者共同的价值标准。作为拥有和谐共生的文化积淀和形式多样的广泛性的校园文化载体,为高校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层面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四、增强校园文化的时代性有助于提升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向心力

拥有鲜明的时代性的是校园文化载体的突出特征,它体现在:一是其本身具有时代性。每一种文化在经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都经过了演化和完善,是悠悠历史长河中岁月的积淀。校园文化在载体建设的过程中要保持时代特色,这具体要求在内容上要弘扬主旋律、体现正能量,保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体地位;在形式上也要能呈现多样的概念,即可以通过有效的表达方式发挥其宣传引导和凝聚教育的重要作用。二是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参与主体的大学生群体本身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这就在具体工作中为我们提出了现实要求,在校园文化载体建设中要注重发挥出大学生的主体时代特性,在大学生树立正确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价值观取向多元化背景下的今天,如何使广大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价值观凝聚力和认同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因此,无论是从社会进步还是从个人成长发展的角度来看,在高校中通过校园文化载体积极拓展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增强校园文化的主体性有助于提升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可操作性

高校大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一般是积极主动的,基本是在课堂教学之外的活动。学校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自我娱乐、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提升的作用,注重在正确方向的引领、方式方法的指导以及政策条件的保障上下功夫,从而促进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在此过程中学生能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内容的喜悦,培养自身自律的习惯,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艺术品位,这也正说明了高校大学生作为个体在校园文化载体建设中的处于主体地位的特征,也体现出我国高等教育通过外化与行、内化于心的手段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导向。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只依靠教育者强制性填鸭式的说教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而没有引导学生从内心去接收,往往会引起学生抵触心理起到事倍功半的教育效果;而校园文化作为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有效载体恰恰为开展具有可操作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这也将大大提升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