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无机化学心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无机化学心得范文1
作为教师自身更要以身作则,处处为学生做出表率,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感染学生,使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融入到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五年级数学老师的工作计划,欢迎阅读。
老师工作计划(一)本学期为了更好地落实学校教研工作,让数学课堂充满勃勃活力和生机,让我们的教学质量不断得以提高,特制定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一学期,我将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依据教研组工作计划,按照教导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这一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合作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重新调整班级结构,我们班级学生数学掌握情况两级分化,基本上有一半的学生基础太差,还有几位基础太好,给课堂教学造成了一定困难,很难调整,抓两头带中间也似乎有些力不从心,只有考虑分配小组,负责学习,建立帮扶制度。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三、全册教材分析
(1)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方程、确定位置、公倍数和公因数、认识分数、找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统计、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圆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方程、认识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
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
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数学思考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等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等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等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等过程中,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习统计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解决问题
1、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用数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的图形变换等活动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四、学习方式
1、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2、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4、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老师工作计划(二)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了解方程和等式的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关系,会求10以内两个自然数最小公倍数和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分数与分数、分数与小数间的互化和大小比较。
4、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约分和通分的含义,灵活运用比较大小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5、探索和发现简单覆盖现象中的一些规律。
6、知道“行”与“列”的含义,用数对表示,能借助数对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以及简单的图形变化过程。
7、认识圆及其特征,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初步掌握计算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思考方法。
8、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
二、数学思考方面:
1、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和公因数中,引导学生有条理的进行思考,合乎逻辑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分数时,,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猜想和验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习数对和圆时,进一步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方面:
1、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2、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4、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努力实践“互动课堂 学程导航”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2) 激发学习兴趣,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以基础知识切入口,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3)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4)切实做好“培优补偿”教育工作,特别关注后进生和优秀生,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
(5)教学中要注意知识面的扩展,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能力。
(6)注意和学生家长联系,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7)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加以弥补知识缺陷。
(8)培养学生合理运算的意识,并注意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体验计算教学的开放性。
(9)加强验算检查,养成习惯的培养。
老师工作计划(三)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x)班共有学生43人,五(x)班共有学生41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重点抓好后20%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
1、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学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5、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基础知识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基本技能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教学重、难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五、教学措施
(1)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4)、注意学生动手操作, 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在统计等内容里适当地让学生作一些初步的社会调查汇报 展示实践结果。(尝试教学与其他知识相结合,其他学科相结合, 突破学科界限,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这几个“训练”
(5)、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防止死记硬背, 尽量使学生自己探索、领悟得出规律,然后进行强化规律。
(6)、变式题的训练: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前提下, 加强变式题的练习,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更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7)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六、课时安排及进度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实验教材的编者为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老师工作计划(四)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继续贯彻《数学新课标》为指导,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深化实施县教研室提出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三环节”构建高效率课堂为重点,以提升 教师素质和教研能力为保障,以全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强化质量意识,改革意识和规范意识,与时俱进,努力构建良好的 教育环境,促进全镇教育教学工作的快速高效发展。
二、工作重点
1.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1)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
(2)组织教师业务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2.加强教师新课程培训,确立新理念
(1)数学课程理念: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
(2)数学学科理念:数学有助于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力能的发展。
(3)数学学习理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教学活动理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5)教学评价理念: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习水平,更要关注学习中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3.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研讨活动,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交流学习与教学工作经验。
4.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特别是一至五年级教材,要根据新课标理念,重新组合,体现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2)改进课堂教学,努力体现新理念,课堂是学生焕发活力的地方,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5.加强教研组建设,开展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
(1)开设教研课,组织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认真听课和评课,要求全体教师多学习、多交流、多反思、多总结。
(2)做好教师的业务、备课规范检查,每月进行一次重点项目检查。
(3)落实“教学档案”的实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学期将对各个班级学生进行口算达标测试及口算比赛,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提高。
(4)开展课题实验活动,并做好实验记录。
老师工作计划(五)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40人,后进生约占20%,中等水平学生约占60%,
学习较好者占20%。中等生占大多数,本学期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动手动脑,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使用五年级(下册)教科书。这册教科书里把教学内容编排成七个单元,前六个单元教学新知识,完成《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内容和任务。第七单元是总复习,目的是通过系统整理小学学过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进一步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可以说将青岛版小学数学的特色发挥并展示得淋漓尽致,主要有以下特点:
1.淡化生活情境,突出数学情境。
由“情境串”带动“问题串”,是该套教材的一大亮点。
2.突出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
—“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利用已有知识和方法探索新知”。这一研究方法主要是在合作探索中进行重墨体现。例如,探索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时,教材从现实问题“怎样求冰淇淋盒的容积?”入手,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怎样求圆柱体的体积?”,学生联想已有的知识经验——圆面积的推导方法,猜想是否可以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最后通过操作、验证,总结推导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然后利用计算公式求出圆柱体的体积,解决冰淇淋盒容积的问题。
3.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重视知识的内在联系。
这一特点体现在对知识的结构编排上,与传统教材相比,立足于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了大胆地改革。例如,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的编写,传统教材的编排顺序是: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本册教材编排顺序是: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样编排,可以通过对圆柱和圆锥特征、体积计算方法的对比学习,使学生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圆柱、圆锥的理解。又如,传统教材是先学习比例尺,再学习正反比例的知识;而本册教材是先学习正反比例的知识后再学习比例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促进知识的迁移。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努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初步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学习数学的主要目标之一。编写本册教材时,特别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例如:在探索圆的面积计算方法时,教材通过圆的面积与圆内接正方形和圆外切正方形面积的比较,既估计了圆面积的大小范围,又渗透了正多边形逼近圆的方法,体现了极限的思想。
三、本学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
会用工具画圆;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周长和圆面积。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和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认识圆柱,圆柱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初步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
会看和制作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了解简单的统计图绘制方法。
三、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圆 7课时左右
第二单元:百分数 15课时左右
第三单元:比例 12课时左右
第四单元:圆柱、圆锥 10课时左右
第五单元:简单统计 12课时左右
第六单元:总复习 23课时左右
四、改进教学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改掉以往教学满堂灌的方法,通过创设情景环境,让学生逐步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设计合理的ppt课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注重在教学中利用简单的自制教具加深学生的理解。
3、注重知识的连惯性和联系性,注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机化学心得范文2
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在实践探索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层面都出现了一些偏差和误区,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
一、整合不能减少课堂的思维容量,不能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主体是课程,而不是信息技术。但在许多课件的设计中出现了为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甚至不惜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的现象。课件制作很“精美”,使用了艺术文字、三维图像、动画、VCD 等多媒体手段,但课堂的思维容量明显不足。一节课下来留给学生的往往只是多彩的画面、好听的音乐和有趣的动画,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却很低。
在化学课堂中信息技术只是化学教学的一个必要补充,它虽然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帮助教师的教学,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行高效率的训练,但它却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及时解决一些意外情况,同时还要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内容。因此,教师是不可替代的,信息技术的运用不能弱化,更不能替代教师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有些课件的“设计”下,教师成了机械的鼠标操作者和陌生的文本阅读器。学生只能获得来自设计精巧的音视频媒体中的有限信息,无从获得来自教师的充满智慧和爱心的无限信息,这于教与学来说都是有缺陷的。
二、课件制作要适用、适时、适度,教学节奏要适当
1.课件要适用,是指课件内容和教材内容要有机融合,而不是生硬地掺和。在实践中,很多“课件”未能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还是以讲授型为主,多媒体手段的使用只是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化、具体化、人性化,但并没有突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没有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知识与自己的独立思考结合起来,没有帮助学生把信息整合到自己的理解中形成个性化的见解,建构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真正的课程整合,应该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运用多种媒体技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参与进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手、脑、眼并用,使学生真正体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同时还要积极探求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寻求最佳途径,这样就一定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爱学。
2.是否使用信息技术,一定要根据学习目标和意图而定,如果不切实际地,花大力气把工作重点放在课件的制作上,而放弃深入研究教材,忽略学科特点,那就得不偿失了。
3.在使用方法和技巧上,适时和适度地穿插课件于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课件不在多,更不能滥,不必节节用课件,而是要精、要巧、要美、要恰到好处。
4.教学节奏要适当。掌握教学节奏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保证。由于多媒体呈现信息的速度快,教学中容易不自觉地加快教学的速度,忽视对学生思维节奏的考虑,造成学生的知识停留在了解的层面上,没有理解这个问题,下一个问题又来了,最终使课堂教学变成“走马观花”式的教学。
三、电脑模拟不能取代科学实验,亲身实践才能感知科学真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化学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既能让学生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能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的一大优点就是能够模拟宏观或微观的基本变化,再现实验的具体过程。可以这样说,几乎所有化学演示实验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较好地模拟出来。在课件中,将演示实验百分之百地模拟化,表面效果是既节省大量教学时间,又让学生在音乐、动画等气氛中轻松完成了记忆。这些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方式,但长此以往,对学生个体智能的健康发展却是非常有害的。具体原因,阐述如下:
1.在科学性上,电脑模拟无法替代科学实验。尽管多媒体技术几乎可以将任何化学变化的过程逼真地模拟出来,但这毕竟只是模拟,科学是需要用事实来说话的,模拟的与事实是否相同呢?其实未必。许多科学实验,其现象是相当复杂的,绝不是课件演示的那么简单,如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学生只有通过真实的实验,才能感知实验中的各种真实的变化。
2.在趣味性上,电脑模拟无法替代科学实验。科学实验往往伴随着物体的运动、发光、发热、颜色及形态的变化,有时甚至是爆炸等极端现象,在完成教学的同时,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许多学生喜爱上化学课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化学课堂上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实验,如果简单地用影片似的课件演示替代实验,其趣味性必将荡然无存。
3.在能力培养上,电脑模拟无法替代科学实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科学探索精神的最有效途径。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运用全部的感官去观察、感知实验的现象,而后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处理,探究变化的过程和原因。这其中的许多现象,如放热、吸热等都是课件难以真实描述的,这就影响了学生的分析、探究。何况,计算机模拟完全是按照老师的意志、知识水平进行设计、制作的,这种实验的结果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结果。但现实中的许多外因都会对实验的现象与结果产生影响,从而使实验产生异常现象,这种异常现象的出现,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科学品质的良好契机。同时,课堂教学的演示实验,学生可以参与其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还可以由学生亲手完成整个实验的过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索的途径,分享成功的喜悦。而同样的实验,若换成演示课件,学生所体验的就仅仅是鼠标的点击了。
可见,违反以真实的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原则,只热衷于计算机模拟实验,忽视实验本身在教学中的作用,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四、投影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板书,二者结合才能与时俱进
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把各种媒体信息加以整合,展现给学生生动形象、富于启发性、促进思维的画面。但这决不意味着传统板书被淘汰的时代的到来,相反,传统板书的某些作用是屏幕所无法替代的。
1.在很多教学环节中都离不开黑板,特别是方程式的书写、计算过程的正确演示、解题过程的逻辑推理等,板书的作用都强于简单的投影,因为这些知识的掌握注重的是过程的掌握,而不是结论的掌握。
2.传统的板书过程往往是老师思维过程的再现。教师讲授过程的一步步板书,实际上就是在一步步书写着自己的思维过程,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启迪和示范作用;同时,一节课的重点、难点、主干知识也要提纲式地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学生对整堂课的脉络才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若这个过程也用屏幕来替代,多媒体系统也就成了名不副实的电子板书,也就无法展现教师教、学生学的思维过程,这样教学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3.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材、教师、学生三者的思维不可能完全吻合,因此,课堂教学需要随机应变,需要机智教学。当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顺序与课堂设计不相符合时,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有时甚至要对设计好的板书进行调整。一般说来,板书除了包括教师备课过程中设计好的相对固定的部分外,也包括上课过程中针对具体问题和具体情况临时书写的即时性部分。而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在上课过程中难以即时修改,缺乏应变性。
4.对于化学教学而言,其学科覆盖面广,知识点分散,若不能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难点,必将使学生无法抓住学习的主流,从而无法建立起知识网络体系,化学将成为各种知识信息的简单堆积。教师在板书的过程中,往往可以通过更换不同颜色的粉笔、利用各种不同的符号、或圈圈点点来突出重要知识点。优秀的教师其课堂的要点,常常能直观地反映在其板书的圈圈点点上。相反,在屏幕上,教师很难用其个性化的符号即时描述,也难以对需要强调的文字进行圈点,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五、人机对话无法落实“三维”目标,直面交流才能产生灵魂碰撞
随着教学手段的网络化,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大为拓宽,交互型的网络教学增加了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参与的机会。然而,人机交流仍然无法完成所有的信息交流过程。
1.传统的面对面的语言交流是一种畅通无阻的交流,一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全部需通过计算机进行交流,实际上就是给信息交流设置了一种障碍。而信息技术应该是一种工具,而不应是一种障碍。
2.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交流是多向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都可以进行必要的信息交流,这种交流绝非单个学生与机器的交流所能替代的。
3.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和学习,更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不加控制的以BBS、网络来替代讲授,实际上是以冷冰冰的人机对话来替代语言、感情的交流。缺乏情感交流的教学,就像一片荒芜的沙漠,是无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的。只有在融洽的课堂中,那些眼神的交流,形体语言的暗示,言语灵性的碰撞,合作交流的乐趣,才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丰富学生的精神家园。
无机化学心得范文3
关键词:无机化学;理论教学;教学探究
无机及化学是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医药、食品工程等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时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从中学进入到大学后所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学习和掌握程度,对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
一.对理论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完善
(一)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优化
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教学时,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由于高校学生在校园中生活时,需要将一部分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校园活动中,这导致其学习时间相对于其他事项而言显得极其有限,于是对于高校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时间几乎成为了学生对相关教学知识进行学习的唯一时间,这也使高校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得以有效的凸显。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对教师所教授内容进行透彻的理解,对课堂教学的教学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优化显得十分重要。首先,要加强相关课程的课任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力度,使教师能够实时了解到学生对于相关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在课堂教学时能够对学生普遍掌握不到位的知识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同时,可以使教师所规划的一课时教学内容能够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量相匹配,使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都得以有效的提升。其次,使促进任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探讨,从而使教学资源共享化,使整体教学水平得以有效的改善。最后,需要相关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使,针对不同批次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设计出合理恰当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课堂中合理引入多媒体教学设备,从而使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印象得以有效的加深,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对于无机化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得以有效的培养与激发。
(二)对知识讲解方法进行适度丰富
众所周知,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是通过其自身对于知识表述,将相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因此,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表述形式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如果无机化学课程的任课教师对于知识的讲解生动形象、激情四射,那么其激昂的情绪会对学生带来很大的正面影响,从而使学生对于无机化学学习的激情得以有效的激发,使课堂气氛呈现出活跃的状态,进而使教学质量得以有效的提高,是教学效果得以显著的改善。这种教学方法在面对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时,显得更加奏效,由于其由中学时期的学习转换到大学时期的学习时,所学习课程的专业程度与难度都有大幅度提升,此时,教师对学生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日后大学生活中对于自身学习态度的树立。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以自己的热情带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并在恰当的时候合理的组织学生针对相关教学内容与疑问进行探讨,而后使学生之间互相答疑解惑,在促进学生之间良好交往的同时,使学生在探讨过程中对相关教学知识进行透彻的理解与熟练的掌握,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对学生知识体系M行合理建立
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之繁多与复杂,致使学生在对其进行学习的道路上时有坎坷,进而导致学生在面对过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时,极其容易产生焦躁的情绪,使其最初对于无机化学学习的激情与热情逐渐消失殆尽[1]。因此,相关教师在对无机化学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无机化学并不是使所有化学相关问题得以开解的万能钥匙,要让学生了解到对无机化学进行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要为其日后的专业课程奠定思维基础与一定的化学基础,因此在面对较为深奥的无机化学相关问题时,自然不必深究不放,从而使学生对于无机化学学习的信心得以有效的维持与保障。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将无机化学与学生所需要学习的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梳理,使学生所学课程的系统性得以有效的建立,于是,在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之初,教师应当适当的利用课堂时间将无机化学课程的知识构架与其重要性向学生进行展示,并使学生对无机化学教学的当前教学任务进行基本的认知与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自身对于无机化学的学习目标进行较为准确的定位。
教师可以将学生当前阶段无法透彻理解的教学内容与知识点进行细致的归纳与系统的整合,并在教学过程中暂时对其进行简单的介绍,而后在后续教学时再对其进行详尽的讲解。此外,在对学生的无机化学知识体系进行构建时,也要对学生高中时期所学习的化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连结,从而使学生对于现如今无机化学的理解建立在高中所学的基本化学知识之上,将无机化学知识内容视为高中时期化学知识的扩展与延伸,从而使其对于无机化学的难度更容易接受与习惯。
三.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首先,若想使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得以有效的保障,就必须对其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从而使其学习时间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时间。学生是教学活动过程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他们刚从中学进入到大学生活,中学阶段他们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学习,这使得他们普遍习惯于被动学习,而在大学生活中,学习环境相对宽松,学生很容易缺乏学习主动性。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内容多,教学时数少,课堂容量较大,需要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因此可以再在每次课结束前给学生留下几个关于下节课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新课进行预习,这比学生盲目看书的预习效果要好的多。使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有效培养的前提是,使其对知识的归纳与整合能力得以有效的提升与充分的发挥,也就是说,使其科学的思维方式得以有效的培养,例如在对化学分子结构进行讲解时,要使学生对于化学键的了解更加透彻,进而引导学生对分子结构相关内容进行较为深刻的思考。在学生对于专业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使学生在面对不同问题时,能够熟练的运用自己的科学思维对其进行分析,而后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合理妥当的方式将其解决。
其次,教师应当在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所教授课程的相关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适当合理的引导,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针对其内容繁杂丰富的特点,将其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合理的串联,使知识点之间始终保持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并且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多次的详尽讲解,以确保学生对其的理解足够透彻,使学生对于无机化学的相关知识不是死学硬背,而是学习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思路,而后能在面对不同问题时自行进行分析与处理[2]。此外,教师在对较为抽象的无机化学理论进行讲解时,要尽量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使其得以有效的具象,使学生对于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立体而生动,使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印象更加深刻,使原本复杂的理论知识得以有效的简化,使学生在对问题进行解决与处理的过程中,其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有效的提升,使学生通过无机化学课程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与思维方式,使学生在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得以有效保障。
结束语:无机化学作为所有化工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是使学生得以开启专业知识大门的钥匙,是学生进行后续专业学习的重要前提,通过对无机化学理论的学习,学生得以为自身的专业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而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为自身的后续专业学习培养科学清晰的逻辑思维,进而使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对于不同问题的处理能力得以有效的提升,使现今社会对于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得以有效的满足。
参考文献:
无机化学心得范文4
一.班级情况分析:
1、幼儿情况:
学期初本班共有15名幼儿,其中6名为女生、10名为男生。通过上学期末的测查及平时的观察,我们对幼儿在身体、认知、社会性三方面进行三大领域的分析:
(一)身体发展方面:
自理能力:孩子们的各项生活常规已基本形成,能主动地在餐前、餐后洗手,餐后能主动漱口、擦嘴巴,基本能有条理地收拾餐具、折叠整理自己的被褥衣物。
大肌肉动作:幼儿的大肌肉动作发展较平衡,能协调地钻爬、平衡,喜欢用多种方法玩球,少部分孩子能左右手拍球。
小肌肉动作:能正确拿勺子,孩子们喜欢使用剪刀,但大部分的孩子运用得欠自如;叶政霆、黎俊宇等小朋友的坐姿欠佳。
自我保健:孩子们形成了运动后多喝水的好习惯;懂得躲避危险物,饭后不做剧烈游戏的道理;知道清洁卫生的重要性,但部分孩子便后洗手的习惯仍有待加强。
(二)认知发展:
智力能力:会比较两个以上物体的差异,学会了按用途分类。会区分与表现音乐节奏、高低、强弱的变化,会按音乐编简单动作与歌词,能发现周围环境的变化,部分孩子爱提问题,喜欢参加学习活动。
数概念:会按大小、长短、高低等特征排序,会按规律进行排序,能手口一致点数10以内的物品,能辨认4—5种图形。
语言发展:能听懂故事的主要情节,能用简短语言复述故事能有表情地朗诵儿歌。大部分小朋友在集体中能大胆表述;冯天佑小朋友语言表达有待加强。
(三)社会性发展方面:
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地与园内工作人员及客人打招呼,能大胆地与他们交谈,基本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懂得在活动中互助合作、团结友爱,玩玩具时知道要互相谦让,做事有始有终的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并具有初步的自信心。
班级中60%为独生子女,他们生活环境优越,不会较好地爱护物品,朱予彤、冯天佑、黎俊宇、叶政霆等小朋友做事拖拉,依赖性较强。
2、家长情况:
我班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各方面发展情况,对班级的各项工作要求较高,从家访和日常的接触中发现,家长基本能与班级配合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特别是家长委员会的成员,更是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但本班的家长普遍较忙,大部分都因忙着做工作爷爷奶奶或保姆接送而缺乏与老师沟通的,经常有不看通知和漏看通知的现象。
无机化学心得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 物理新课程 教学环境
在新课程物理教学中要求达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而在普通高中学生中,很多同学对物理感受是“最不喜欢”“压力很大”“内容偏多、太难”。如何来改变这一现状?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转变角色,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一.条件支撑与观念更新
我校是省电教示范学校,具有良好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为我们老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学校建立了一个资源管理库,收集了大量课件和课堂实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快速整合出个性化的教学课件,也可以直接利用其进行多媒体教学;我校的一个教师专用的电子备课室,老师可以随时上网学习、收集资料和制作课件;
二.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的应用
在新课程物理教学除了给学生基础系统的物理知识,还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物理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去学习、探究。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
物理学是一门深奥抽象而又充满逻辑推理的自然科学,不少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对物理课常常是望而生畏。所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物理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像、动画等功能,创设物理情景,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物理画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平抛运动与竖直和水平方向运动的动态模拟,可以让学生明确平抛运动特点及分析方法;天体运动的模拟及动态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左手定则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作用力的方向跟磁场方向及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媒体动态展示出来,使学生很容易建立三个物理量空间的立体关系……由此可见通过动态模拟,可以将教材上抽象静止的画面变成栩栩如生的动态情景,
降低了物理学习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应用多媒体所具有的声、形、动态的画面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如在上圆周运动一节,设一个“不公平比赛”,让两人同时从圆形跑道同一起跑线一个在外圈一个在内圈同时起跑,最后两人同时到达终点,两人并列冠军,跑外圈的人说:“这不公平,我在一样的时间比他跑的距离长!”提出问题:如何比较圆周运动快慢?让学生猜想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猜想1: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圆弧长短;猜想2: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半径转过的角度大小;猜想3:比较物体转过一圈所用时间的多少;猜想3:比较物体转过一圈所用时间的多少;猜想4: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转过的圈数。再给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的概念。通过的物理情景的创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在教师的适当的点拨与引导下,学生的观察能力、质疑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课堂上学生学得轻松,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更好地凸现,激发了学生探究热情。
2.构建模拟实验教学模式,发挥演示实验、虚拟动画与实验视频相结合的方式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实验器材、实验条件及教师实验水平的局限,某些实验(如光的干涉、静电实验等)在课堂教学演示中难于成功;某些实验(如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在演示中可见度小;某些实验时间短难于观察或无法测量;某些实验的数据处理相当繁杂……诸多原因,传统教学中教师上实验课一般都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和一张嘴就完成了,教师讲得面面俱到,细致入微,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难以从中找到简明的物理规律,因而实验成了一个大难题。
通过多媒体,将现代化手段与传统的科学实验有机整合,用视频、动画等形成多元的多媒体实验教学环境,给提供学生在现实环境中无法体验的场景,应用对比、放大、放慢等方式让学生面对问题,通过讨论,发现、总结规律。如光电效应实验,在我们学校无法完成,可以在网上下载实验视频,让学生观察光电效应的产生条件和特点,从而更深刻理解它的规律;振动和波是学生容易混淆的两个规律,振动的演示只能看到一个往复运动,运动物体的各物理量变化不能客观的反映出来,为了让学生找出规律,可以做一两个动画:一个质点的振动规律和多个质点参与的波动规律,学生通过观看动画,再结合演示实验,可以总结出振动和波动的区别和联系。
3.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大容量,进行题型对比,培养学习理解、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而多媒体课件能够把声音、图象、文字动画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的教材,课件容量大,在复习课中,可以把问题分门别类,进行纵横对比,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当然,如果在教学中过分依靠媒体技术,用荧屏画面代替教师形体交流语言,用动画代替演示实验,使中学物理教学从“人灌”变成“机灌”,反而使师生间产生一种“教与学的阻隔”。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加强学习,为网络环境下进行学科全面整合增强知识储备,完善自身素养。让信息技术为物理教学提供合理、良好的环境。
总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可在认知、分析、理解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整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式学习,为物理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2] 《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探讨》佚名
无机化学心得范文6
【关键词】大学 无机化学实验 实验内容改革 未知固体鉴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9-0092-01
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重要学科,很多化学理论与规律都是从化学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因而,可以看出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大学无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当前不少高校开设无机化学实验课,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方法以及促进学生良好科学实验素质的养成。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大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巧妙的实验内容设计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成为当前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关注点之一。在有效学时的前提下,对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材内容进行改革,适当删除验证理论性实验、增加研究性、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内容,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预期的实验教学目的。现就以“未知固体鉴定”实验为例,详细探究大学无机化学新实验内容的设计及其实践。
一、新实验“未知固体鉴定”的教学设计
首先,是新实验“未知固体鉴定”教学目的的设定。在大学的无机化学课堂教学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占了全部教学内容的一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庞杂而零碎。而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分析、解释各种实验现象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各种化学知识的掌握。为此,结合大学无机化学实验学时的有限性以及无机化学课题教学内容的庞杂性,对“未知固体鉴定”的实验教学目的应作如下设定。第一,应巩固学生对于元素以及化合物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实验开始之前的预习环节,教师应强化学生对于所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划定未知固体的范畴,从而凸显学生学习预习重点的不同,巩固好学生对于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方面的知识。第二,侧重对学生基础实验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未知固体鉴定”的实验中,学生对于要想进一步了解未知固体的具体名称、具体化学成分,必然会遇到各种引发他们深入思考的问题,这时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各种无机化学实验技能的掌握。第三,教师还应通过该实验,帮助学生了解固体化合物的定性分析方法。
其次,是新实验“未知固体鉴定”实验讲义的编写。在该实验讲义的编写中,教师应只对学生觉得陌生或有难度的内容加以讲解,而对于一些简单实验原理或方法,教师只对其做简单陈述或者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查找、思考。如该实验中的实验原理部分,教师应只将定性鉴定未知物的系统分析方法告诉学生,而对于具体的每一个未知固体的鉴定步骤则要求学生自己去思考。
二、新实验“未知固体鉴定”的教学实践
在“未知固体鉴定”的实验教学中,教师采取开放式教学方式、方法,同时,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监督引导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具体的实验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求学生就其实验预习报告,应该能够反映其实验思路,并能对有可能发生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决。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验预习报告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及时引导,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实验思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及时的监督和引导,及时地指出学生错误的实验操作,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同时,教师应该就学生实验操作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有效地解决各种实验问题,必要时可以给以适当的提示。在新实验“未知固体鉴定”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反映此实验需要充分而认真的准备,才能得到有效的实验结果,当然,经过一番努力验证出未知固体后,学生将会获得一番成功的喜悦。同时,学生除深刻理解实验中所涉及的元素及化合物记忆之外,对于实验的过程也会有良好的体验,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无机化学问题、解决无机化学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三、结束语
大学无机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大学无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方法以及促进学生良好科学实验素质的养成。在大学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以“未知固体鉴定”实验为例,探究大学无机化学新实验的教学设计,分析新实验教学目的的设定以及新实验讲义的编写。新实验的教学实践表明,该实验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分析、解决无机化学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学习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向清、康诗钊等.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