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热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景观设计热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景观设计热点

景观设计热点范文1

城市景观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关系

城市景观形象视觉设计是继城市设计之后又一个学科交叉的专业设计领域。作为众多学科共同研究创造的人类城市文明,只有通过人类的感知和认同才能获得存在的意义。如前文所述,在人们的感知活动中,85%的信息来源于视觉的感知活动。无疑从视觉规律入手,探寻城市景观形象的设计方法是科学的。城市景观形象观察设计意在对城市景观空间形象进行艺术整合,以确立一定的视觉秩序,建立良好的空间视觉环境,反映城市的地域精神、文化内涵和美学取向;重视观察环境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的影响,把握四维的运动观觉规律,创造舒适宜人的人性场所。城市景观形象视觉设计的研究范围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及城市设计有着众多交叉的领域,它包涵了城市中一切可见的空间、景物、形象和事件,作为一种综合空间视觉艺术,与上述学科相比,其设计要素更为多样宽泛,设计手段更加灵活,许多独立于传统空间、建筑、园林景观设计要素外的附属物如广告、传媒、市政设施等均属其列。此外,城市景观形象视觉设计通过与园林景观设计的交又,将城市硬质景观与绿地景观设计相结合,构成了完整的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系统。

城市景观中存在的问题

生态应用技术、基因工程技术、近自然群落的模拟技术在植物造景研究中没有得到充分应用。研究基础相对薄弱,地带性植物群落及生态系统研究基础仍显不足。如边际效应在群落演替、生物生产力、生物多样性、生物量等方面的表现;干扰对群落组成、结构及群落演替或稳定性以及物质迁移(养分、水分)的影响等,这使得景观格局或结构指标的生物学、生态学意义不够明确,以致在植物造景研究中无法阐明植物个体、景观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使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受到限制。研究方法尚待完善和普及,还没有一套能够反映城市区域景观结构特征,并与景观相联系的景观分析指标和分析方法,使植物造景与绿地景观结构、功能密切联系的概念仍未被园林界所接受,也没有得到生态学家的普遍认同。植物造景研究案例和成果有限。尽管一些研究人员将自己的研究领域与植物造景联系起来,也不乏应用植物造景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和阐述自己研究成果的工作。但以城市绿地整体景观为对象,应用植物造景与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所做的实际工作的报道很有限。这与研究手段跟不上、长期资料不足、巨额经费不能负担等有关。与森林群落或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相比,这几方面的困难在客观上制约了研究工作的普遍开展,从而导致植物造景研究中仍存在许多空白点。绿地景观生态模型与植物群落模拟研究有待加强。由于基础研究不足,绿地景观生态建模困难,模型预测能力不强,可靠性差,对绿地景观结构优化、植物群落结构模拟缺乏探索,在阐述景观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揭示景观过程与群落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方面,仍显苍白无力。为指导绿地景观生态与植物造景,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仍需要开展大量研究工作,不仅在研究深度上需要做更大的努力,在研究的广度上也需要更多的推动。

景观设计热点范文2

关键词:建筑 景观 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仅有优美的环境或者仅有别致的建筑都是不够的,只有将优美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活氛围融于一体,才能营造理想的社区,建筑元素对细节的把握还应与景观因素相互融合,建筑的造型、色彩、立面、风格都应恰如其分地与景观相互呼应,当前形势下,建筑和景观的统一是研究的热点。

1建筑和景观统一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尤其是外部环境的建设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不能没有的,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希望生活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但是,环境污染、让人失望。近年来,中国的房地产企业根据人们的心理需求,回归自然,加强宣传的外部环境建设,以实现统一的建筑和景观设计,住宅景观,园林建筑与景观的融合红极一时,在我国,人们不只是看中建筑的结构和功能,更加关注生活环境,人的愿望是建筑与景观的统一。

随着人们对景观的向往和追求,景观设计学在我国应运而生并得到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设计师们已经意识到仅仅是完美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已不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只有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迎合时代的发展(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然而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景观设计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不容忽视(只有将景观设计融入到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去,才是最有效最完美的设计方案(为了使建筑与景观相统一,相呼应,景观建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广泛应用于景观规划与设计(它将景观规划与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学及风景园林相融合,从而达到使建筑与景观相统一,相呼应的目的,同时提高了建筑使用的舒适性及整体的艺术性(它以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为出发点,以人与自然的生态系统为服务对象,关注人的使用,强调人与自然的长期和谐关系及可持续发展,是广义的建筑学。

在景观设计上的规划,建筑,景观建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设计思想,而现代景观建筑学,所涉及的专业范围很广,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园林,顾此失彼的现象很多,今天的建筑师,设计师通常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为主线,对景观设计作为一种补充和陪衬,在中国,设计基本过程如下:第一,确定位置和建筑的总体布局,然后建筑设计师进行设计,最后是由景观设计师的设计,然而道路建成,建筑已完成规划,景观设计的剩余空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只有通过景观师见缝插针,用简单的种植一些花草树木,是由于景观设计不重视,景观设计的发展,在我国城市发展缓慢,没有特色,遵循相同的模式,因此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有着严重差距。

2建筑景观一体化设计策略

建筑中融入景观设计 要实现建筑景观的统一,必须使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紧密结合(景观设计是进行微观的空间设计,而建筑设计是进行具体的建筑单体设计,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然而在当今设计中,很大一部分将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分开进行,甚至忽略景观设计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建筑设计的陪衬,进行简单设计(例如种些花草设计个喷泉,运来个雕塑等等)还有很多都是建筑完成后才做景观,设计时不考虑全局而是重视局部效果,对交通、消防及停车等硬性技术指标也置之不理,从而最终将导致问题的出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建筑的整体效果,要想使建筑和自然环境相融合,建筑不可能游离于外部环境而存在,它必须依附于外部环境来体现它自身的意义;同时,建筑所具有的特性不仅要通过建筑本身来表达,更要通过周围环境来衬托,加之景观设计并不像我们通常所说的那么简单,重要的是体现当下的思想及精神文化,达到这种效果必须使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相统一,使精神文化得以表达。总之,景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一体化设计不仅使建筑功能和作用得到完善和扩展,也使得建筑更具整体性和舒适性。

建筑和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性 可持续性和生态性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设计的最终目的,进行建筑和景观一体化设计时必须结合自然,结合自然进行设计,尊重当地的自然文化遗产及格局,保持生态性原则,利用当地可再生的自然元素和材料,尽量发挥美观实用的功能;保留当地自然及文化遗产,保护原貌;领用当地自然水,尽量不用人工水,让自然做工,人工的介入;做到可持续性和生态性,避免仅仅追求表面的华丽效果,将建筑与自然融合最为最终目的,并将在生态价值观与生态美学引领下走向形式、功能与文化内涵的更高层次的统一,总之,结合自然,尊重自然,实现建筑和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性,是设计的原则和目标,节约用水用地、新能源的应用,恢复和保护本地特有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多样性等将会成为新的设计趋势。

建筑和景观一体化设计理念,以人为本,在今天的世界上,所有的建筑和景观设计师必须符合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的一致性和尊重人的地位,它涉及的问题,真正属于我们的生存环境,与对人的景观设计的发展,当地的设计不容忽视,必须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设计不仅是一个口号,在未来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景观设计的对象是有关的人类生态系统整体,强调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性,与景观建筑师服务对象的终极目标是人与自然,规划设计应该理解自然,万亩相互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和人类,自然和人文系统保护,人与自然的利益协调,使两个达到最佳平衡的设计概念,所谓的以人为本的建筑和景观设计中,是寻求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给人以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强调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自然资源和占用太多的发展;强调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与生态学的结合,为人类认识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能深刻地反映在人们在具体设计范围内的照顾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 结语

建筑与景观的融合入是城市设计的最终目标,无论是从建筑设计还是到景观设计,不能只考虑单方面的设计,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景观设计的手法,景观设计中体现建筑设计意图,才能真正达到建筑和景观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论当代景观建筑学的复兴 吴琨,韩晓晔,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景观设计热点范文3

关键词:景观;符号;生态化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9.046

近几年,景观设计已成为学术研究和市场追捧的热点,风景园林专业也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与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呈三足鼎立之势,三个学科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了“人居环境科学”的基础,而景观设计一直以来被设计者视作鸡肋,景观设计师在触碰建筑设计时捉襟见肘,在进行城乡规划时目光短浅,所以景观学或者风景园林学在一定意义上说是附属于建筑学和城乡规划学,以求得自身发展的一门独立学科。

1 景观的符号化

在对城镇公园、广场、居住区景观的调查中发现,对文化符号的滥用是让景观变得乏味的重要原因,城镇的景观几乎“千园一面”,往往都是进行跟风式的设计,地产景观“玩”的是流行趋势,近年来流行东南亚的热带景观,于是很多地区都模仿东南亚热带景观,并且是劣质的景观设计,因为真正的高品质景观是不能够大量产生的,而景观的营造也就被市场消费,棕榈树小喷泉就是东南亚景观,土黄色的铺装在城市各处蔓延开来,这就是地产景观建设浮躁的表现。城镇公园都是按照江南园林的布局进行设计,亭台楼阁榭的设计完全照搬江南的东西,江南园林的手法并没有在设计中得到体现,文人的风雅在城市景观中丧失殆尽,只模仿其形未见其神,取而代之的是浮躁的建设,亭台的柱子用水泥柱代替,飞檐翘角都用水泥一并砌筑,似乎这些行为都和“公园就该那样”有关,设计中无论怎样都要建造一个像亭子的亭子,要挖一块像水池的水池,这些元素和符号被恣意的使用后造出的景,建出的公园,将让我们慢慢丧失对传统建筑和园林的认识,取而代之的是错误的符号和空间感知。

缺乏地域性的设计一定是失败的,但地域性的表现并不是一味地把符号放到设计中来,例如随处可见的各民族的文化元素,手拿标枪、头戴头巾的民族兄弟,札札弄机杼的妇女都一味地放到巨大的浮雕上,表现人们的生活幸福和各民族的大团结,这是在景观设计中一种典型的直白表达,却也是粗野的、不假思索的表达,换汤不换药而已。

2 景观的去符号化

2.1生态化设计

国外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就有人研究生态设计,其中Rachel Carson的寂静的春天最先提出了工业时代负面性;Lynn White揭示了环境危机的根源来自西方文化的根基。所有这些都把设计师们从对美与形式及优越文化的陶醉中引向对自然的关注,引向对其他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引入生态学概念将设计与生态真正结合起来,使用生态学的分析手段对设计过程形成影响,小气候的影响通过系统的分析,给出设计的指导和评价。其中对乡土化的研究是生态化设计中的一个重点,“适地适树”是对自然的一种尊重手段,并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设计,生态化设计应该塑造的是一个生态系统,通过自然环境和时间的推动形成新陈代谢式的设计,通过对自然系统和组织的调动进行指导设计,才是真正的生态化设计所关注的重点。

2.2行为学设计

通过对人的行为研究,将行为学的指导作用引申到公园设计中,阿尔伯特・拉特里奇的《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就是一部真正关注人在公园中使用的著作,将人的行为习惯视为设计者对公园设计后使用的预判标准。只有将使用者的行为习惯作为环境设计的最重要依据并根据行为学研究者提出的观点和评价标准,制定一套新的针对设计的观察和调研的方法,一改往常的设计程序将关注点对准使用者,才能打破局限为人类服务。

2.3“风雅”的设计

我国的文人园林在明清以后再无人能企及更莫谈超越,原因是当时社会对文人的不重视,解决“生死存亡”的问题自然将“风雅”的文人放到一边,如今想要重拾“文化”二字又谈何容易,精而小的园林景观对城镇的影响是积极的,既没有大量的使用土地让住房成本上升,又让真正的文人精神得以重现,街头的小游园一定要成为“文人园林”的主要战场,结合自然环境营造一定的精神氛围,用低廉的造价还原精神性的空间,切勿再用混凝土代替轻盈的木构架,精神性的塑造应通过一定的空间变化来隐喻,而不是直白的用壁画、浮雕、文化柱来表达。文化符号用于点题是十分恰当的,通过空间的体验来塑造空间的精神性,可使用不同的材质,空间穿插,高差变化,颜色变化,假山奇石等手段来实现。不应拘泥于江南园林的构成手法而放弃本土化的表现。当然,赋予空间精神内涵是十分困难的,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摸索前行。

3 结语

对景观被符号化充斥的批判是基于目前浮躁的建设情况的表达,景观符号化也有其一定的成因,不应一味地怪罪于设计师的手法或是人们审美趣味不高,应该从社会和体制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符号化的解决必须用恰当的手段来疏导,去符号化也不是纯粹的消除符号在景观设计中的使用,而是用真正的场所精神,即“体验”来代替直抒胸臆的表达,即“看”,这种由“看”到“体验”的设计转变,也正是景观设计由劣质到精品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吴良镛.从人居环境看中国城市建设.[J].科技导报,2008,26(18).

[2]吴良镛.中国城市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J].城市发展研究,2006,13(02).

[3]俞孔坚.走向新景观[J].建筑创作,2005(02):5.

[4]汤茂林,金其铭.文化景观研究的历史和发展趋向[J].人文地理,1998,(02).

[5]俞孔裕王志芳,黄国平.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 [J].华中建筑,2005,(04).

景观设计热点范文4

关键词:景观;桥梁;建筑造型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7-0163-02

桥梁是建设城市交通与跨越障碍物的主要应用物体,它的发展是在城市经济技术发展基础上完成的,也是城市美的象征。随着近几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美的要求不断提高,所以桥梁在建设上不仅要实现交通功能,还要体现更好的审美效果。

1 我国城市景观桥梁设计的发展现状

在新形势的影响下,我国在市场经济建设上面已经取得了稳定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大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上面,因此,桥梁作为人们日常出行的基本工具,它的结构设计与景观设计就成了国民关注的热点。由于我国的桥梁景观设计是近几年才开始流行起来的,虽然在很久以前对这方面就有所关注,但是由于那时候的技术水平远远没有发展到现在这种地步,因此,我国只是在简单的雕塑上面有所应用,但是在桥梁设计这种大工程上面还是不敢去尝试的,随着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桥梁设计师的技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完善,我国也开始致力于对于桥梁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既要满足国民日常出行的安全性,又能保证桥梁景观设计的新颖程度。但是,要真正做到将桥梁结构设计与景观设计有机的结合到一起还是非常困难的,还是需要不断的学习与借鉴。我国目前在桥梁设计上面的主要问题就是过于依赖国外的技术了,这就是建造出来的桥梁没有我国自己的特色,比如像是我国的文化底蕴、历史气息等。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如果自己国家的标志性建筑物都没有体现出自己的特征的话,那应该也是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亵渎。

由此可见,我国的桥梁景观设计师还是要不断的深化对于桥梁设计技术的改革与创新,使得设计出的桥梁与经济、景观、安全、特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接下来笔者就给大家主要分析一下我国桥梁结构与景观选择上存在的问题。

2 桥梁结构与景观选择上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观念的影响

鉴于我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因此,我国某些偏远地区在桥梁景观设计方面的观念还是非常的传统的。桥梁不仅仅是人们日常出行的基本工具,还是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一个国家的桥梁建筑结构以及桥梁的景观设计,了解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综合国力等基本情况,由此可见,桥梁设计在我国还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在实际的桥梁设计中,很多设计师都认为桥梁的景观设计只是对整个桥梁实行的包装设计。桥梁的景观设计应与构建桥梁结构方案相统一,在对桥位的测试阶段就要对桥梁在构建物以及外观设计上把握整体的方案。还有考虑建构桥梁的经济因素,避免因设计桥梁的过多美观因素带来的资金不足现象,这样不仅影响了桥梁构建的质量问题,而且也产生了大量的铺张浪费现象。还要考虑到文化因素的影响,有些城市的与民族特色不同,避免在景观上运用不与国家相适应的文化因素,避免人们对桥梁的歧视行为。

从环保上看,在桥梁建构上应保持与生态环境相统一,避免因施工造成化学要素处理不当导致的植物破损以及水土流失现象。

2.2 桥梁结构装饰的影响

就像笔者之前提到的,桥梁的设计能够让人了解到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及经济发展情况,因此,在桥梁设计方面必须要非常的严谨,但是,我国很多设计人员在建构桥梁方面,只是注重桥梁的外观设计,忽略了桥梁结构的内部变化。比如在功能、技术以及结构上处理不当,就有可能造成桥梁质量损坏严重、利用时间比较短暂[1]。如在桥梁外观设计上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修饰,主要是以桥梁的美观因素进行铸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桥梁的艺术效果,使人们能够感到美的享受与较高的艺术气息,也能增加民族自豪感。但相反的,由于长时间的、过度的装饰和历史环境的冲刷影响了它外观的质量,使艺术美感下降,这样不仅要浪费大量资金进行整修,也给人们心理上带来失望感。

2.3 严重缺少创新性

模仿成为设计桥梁景观设计中出现的普遍现象,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就一直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发展自己的特色文化。但很多技术并不是模仿、借鉴,而是照搬景观上的运用。在桥梁建构上有些桥型并不适合已有的设计因素,从而导致一系列的事故问题。由于我国的桥梁景观设计是近几年才开始流行的,因此,我们不管是在桥梁景观设计的观念上还是技术上面都远远不如国外的先进,这种挫败感就严重影响了我国桥梁景观设计师的思想,虽然也在不断地学习桥梁景观设计的有关知识,但是在创新方面始终不是非常的理想,由此可见,想要设计出突出我国精神文明水平的桥梁景观设计是非常不容易,还是需要我国桥梁景观设计师积极的研究与开发桥梁景观设计的技术,不断深化对于桥梁景观设计的改革与创新,不能一味的依靠国外的先进技术,而失去了我国自己的建筑特色,况且,不同地域的对于桥梁景观设计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桥梁景观上,要根据实际情况,创建适合当地条件的桥梁,拒绝因奇形怪状的设计影响桥梁质量,从而降低整个城市的文化建设水平。

3 桥梁景观在造型特点中的运用

景观设计热点范文5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理念、误区、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

一、园林景观设计概念性分析

在传统的园林理论的基础之上,一些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筹划大自然环境的过程,并进行有意识的改建的思维策备就是园林景观设计,我国的大陆景观设计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比较突出的贡献人员就是俞孔坚大师。他在一九九五年荣获了哈佛大学的设计学博士,一九九七年回到国家后就创办了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的研究院,同时,还创办了北京大学两个硕士学位点,就是景观学硕士与风景园林职业硕士。出版了十五部著作,同时,还把很多城市与景观的设计项目完成了,这对于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景观设计学科在我国的确立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现代园林设计理念分析

首先,园林景观设计的主体是自然,减少或没有人类参与的自然形成的自然场所,是现代的风景园林设计中所追求的目标,自然生态系统受到非常严重的退化,人类生存的环境也在不断的恶化,在西方社会对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人类在过去是自然界的主宰,而现在只是自然界中的一分子。在过去风景园林师把自然看作是原材料,如今,只是把自然当作设计中的一个主体。在以前传统的园林在人类的眼中是征服自然的炫耀,而城市中不断出现的一些荒地被看作是对自然征服能力的一种衰退的现象。在人们重新认识到,植物与人类在不断的发展中需要变化,自然也会通过各种方法把荒地变为各种变化,在风景园林的展示中荒地也是其中的一个热点景观。

其次,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是生态,生态学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其中之一就是让人们对各种生物依存的方式的重要性有了重新的认识。通过风景园林的设计可以发现,所有的景观元素都存在一定的联系。设计就像植物嫁接一样,如果方法不合适就不会成功。同样的道路,如果风景园林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随便把一些景观元素去掉,或者把各景观的元素间的联系方式进行破坏,就有可能在很多层面上对景观的格局造成影响。因此,对于非自然的环境来讲,设计手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自然环境是以生物为核心的话,这类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案就会给自然带来很大的破坏性,并且,设计本身也不会取得成功,如果强行的话就会受到原有景物的排斥,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最后,园林景观设计的特征就是地域,地域性的景观是说一个地区的自然景观以及历史文脉的总和,主要有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动植物资源以及水文地质等一些自然的景观,还有一些遗产等。把本地区的地域景观特征进行重现是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旨,主要有两类,一是自然景观,二是人文景观。在某一个地区中,每个景观的元素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并且与周边的自然人文进行了相应的结合,才构成了人们观看到的景观。景观设计可以是一个区域,也可以是场地周边的自然景观,通过对当地独特的自然与人工景观元素的充分利用,把与适合当地的自然与人文条件的景观营造出来。风景园林师都是完美主义者,也是扩张主义者,不会对场地本身的景观塑造满意,追求的是本地域景观更加的完美。

三、现阶段园林景观设计的三大误区分析

首先,概念误区,景观不是园林,园林一定是景观。而今是把景观和园林混为一谈,这是误区一。景观是“可引起良好视觉感受的某种景象”。而园林是“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因地制宜地改造地形、整治水系、栽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方法创作而成的优美的游憩景域”。所以不能简单地把园林归结为景观。现在景观设计师只要会画美术图画,特别是能用电脑软件绘制效果图就可以搞园林设计。这是误区二。项目设计主题、设计思想不是设计师所为之,而是出资建造者、建造方项目主“官”人员根据主观意识要求设计方如何如何设计,甚至于具体的材质、树木、树木规格、构筑物等都有明确规定。这是误区三。设计图纸大多是效果图、意向图、分析图等图片,还多半是网上下载园林元素图片 ,没有设计思想,没有景的描述,出图大多是不成比例的缩小文本。这是误区四。设计师只是建造方、或是境外设计师的画图匠而已,很少有独立设计的机会。这是误区五。很多设计师对园林植物的生长特性、树木的姿态、色、花、形、叶园林用途、植物和环境的配置不清楚、不熟悉,一味搞花俏、洋、大、高、密。这是误区六。

其次,图纸混乱,说是景观设计也好、园林设计也罢,可这工程设计图纸总该有个统一的标准规范吧,可我们现在的设计图纸,五花八门,设计师自创一套,还说:“这么画图面好看”。1996年3月1日起已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1986年12月25日国家计划委员会了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对工程建设图纸有严格的国家标准。而目前的工程设计图纸各设计师自创一套,最起码的图线、图标、图纸幅面、图例、代号、符号、文字形式、文字大小等等不按规范绘制。总平面图是表明一个征用地区域范围的总体综合设计的内容,是表现工程总体布局的图样,为工程施工放线、土方工程及编制施工规划的依据。现在的总平面图多半是色彩美术图,没有坐标、没有基点、基准线和标高。特别是图例、图线、符号、代号不按规范标准画,自成一格谁也看不懂,必须有设计自己亲自解读。反映的是效果图,形象图纸是表示设计的意图,把施工完成后的基本的面貌真实的反映了出来。但是,现在的效果图与完工后的情况是有区别的,把效果夸大了,把视野扩大了,园林素材与设计不相符,与工程的山水等建筑小口也不符合。

最后,模仿太严重,目前,流行的是欧式的景观,日本枯山水、生态分离器林、热带风光以及湿地景观,又叫东方的夏威夷、绿洲千岛等。有什么样的设计会有欧美的感觉与风格,所以,就开始在网上下载图片,无论是不是这样的风格,只要是与我们国家传统的园林不一样就是欧美的了。每个国家与地区经过长期的积累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形式形成,也就是自己的风格,异地的民族可以引进来使用,但是不是照搬过来。现在的很多建筑与园林不管是什么场合,只要有欧美的风格就会有很多罗马柱建立,放多个艺术人像雕塑,再弄一些白砂粒或几块石头,石灯笼就成了日本的枯山水。在不到几百平方米的水面上放几块大卵石,再种上一些加拿利海枣,就成了热带的风光,东方的夏威夷了。在洼地上放一些石头,再种点水生的植物,就是湿地,把各种地被、乔木以及湿生树木混合着种植在一起就变成了生态园林。

四、园林景观设计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世界多元文化格局在不断的发展,并且发展的趋向就是中方与西方文化的互动以及借鉴。通过一定程度的扩展或者改造,使我们国家的园林创造得到更大的进步,给我国的园林创造的历史机遇也带来了更新的探索,在对民族文化延续保持的基础之上进行根本性的改变与突破。也是我们国家园林时代生命力得以持续发展的必经的道路,我们国家的园林设计一定要与国际的现代化设计融合在一起,并且,还要与西方园林的文化进行融合,同时,不能把自身传统的民族特点丢弃,对园林设计的发展是建立在自身民族特点的基础之上的,这样才能园林文化保持本土文化,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延续与传承,传统的文化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与灵魂,也是我们国家园林设计发展的唯一出路,对于国外的一些文化只能采取借鉴的方式,取之精华,这样才能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使民族的核心文化更加成熟与丰盈,与此同时,还要跟上时展的脚步,对于现代设计的语言不断的融会,具体有现代设计理论、设计理念、设计思维方法以及设计形式表达等。如果对于现代的艺术性以及民族特色性的关系进行正解的处理,就可以把代现的中国园林的精神引到人们都关注的意念上去,那么,我们国家现代园林的创作对于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世界行列也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国外人们的态度及与大自然的交流也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同时,还能促进优秀的文化交流,并且,能与先进的科技进行顺利的交流。

综上所述,通过对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的具体分析,设计过程中存在的误区的解释,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相信通过努力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会有更大的发展舞台。

参考文献:

[1]陈小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13(06)

[2]孙子健.浅谈新时期园林景观设计问题所在[J].园林设计,2013,11.

景观设计热点范文6

关键词:住宅小区;绿化规划设计;生态环境设计;景观设计

1 住宅小区的生态环境设计

现代住宅小区绿化规划设计的基础必须是城市生态系统,即通过获取城市生态效益,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和提高现代城市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基于此,现代园林规划设计领域就把基于生态学原理的住宅小区绿化规划设计作为该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本文主要从如下两个方面就住宅小区绿化规划设计的生态环境设计展开讨论。

1.1 住宅小区绿化规划的绿视率和绿地率

就现代住宅小区而言,建筑物、道路、硬质广场等不透水部分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反之绿地面积占据的比例极少,由此可见住宅小区绿化规划设计应配置好山石、植物、道路间、建筑物与水体间等诸多要素的比例关系,同时突出植物造景,以此提高住宅小区的绿视率和绿地率。此外,住宅小区绿化规划设计应认识到嵌草石板铺路优于纯石板铺路;攀缓植物景墙的生态效益优于单纯漏空景墙;花架的绿视率优于亭榭。

1.2 住宅小区绿化规划的叶面面积系数

所谓叶面面积系数,它是叶面面积总数与单位绿地面积的比值。研究证实,园林绿地领域的能源率数量与物流数量对园林绿地生态效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园林绿地的绿化水平完全可以通过改善植被空间分布状况来提高。此外,基于生态园林原理的多层次人工植物结构要求把地被植物和灌木加栽到乔木丛内,由此形成人工植物群落,进而增加住宅小区绿化规划的叶面积总和。

2 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

结合生态园林原理可知,现代住宅小区绿化规划设计应该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方面,即住宅小区的景观效果和住宅小区的绿地使用功能。

2.1 意境创新

现代住宅小区绿化规划的意境创新通常把植被作为主要素材,同时通过植物、山水/石、道路、建筑小品等素材体现出来。无可否认,基于园林植物的意境更具生态效果和优越性,究其原因为园林植物的姿态更优美、色彩更绚烂、芳香更宜人、名称更具意境,同时园林植物皆为富有生命力的有机体。基于此,生态园林设计人员应该充分利用园林植被的独特个性,以便使园林植被优越性得到最大化发挥,进而为现代住宅小区营造一个更具意境和生命力的生态园林。

2.2 植物配置

2.2.1 空间处理。住宅小区的绿地面积主要分布在中心绿地和建筑物的四周,其中建筑物四周绿地的布局多以行列式分布,而狭长空间更能体现出此类分布形式。基于此,生态园林设计人员完全可以运用植物不同的组合形式来打破传统住宅小区绿化规划的僵化空间,进而营造出一个和谐且极富生命力的空间(见图1)。

2.2.2 线条处理。现代住宅小区绿地的线条多为平行直线,那么住宅小区植物配置完全可以充分运用林冠线的起伏变化和植物林缘线的曲折变化,以此实现平行线与曲线的完美结合,如结合花灌木枝密、矮小、叶茂等特点密栽迎春、金钟花等花灌木,由此构成曲线条。林冠线起伏变化的常用手段为利用龙柏、水杉等尖塔形植物的起伏变化曲线来进行植物配置。

2.2.3 季相变化。住宅小区的植物配置理应具有一定的季相变化,且能做到与居住者生活规律同步,由此体现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独特景象。基于此,较能体现季相变化的植物配置如下:春季为樱花(主)+玉兰(次);夏季为夏日红(主)+棣棠(次);秋季为石榴(主)+两株红枫或柿子树(次);冬季为腊梅、云杉(主)+红端木(次)。总体而言,住宅小区属四季园,其季相变化设计方案可以为:大叶黄杨与云杉互衬(主)+富有季节性的花卉树木(次)。研究证实,该景观设计方案非常符合现代城市居住小区对人居环境的要求。

3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住宅小区绿化规划的绿视率、绿地率、叶面面积系数3个方面讨论了生态环境设计问题;从意境创新、植物配置两个方面讨论了景观设计问题。总体而言,住宅小气绿化规划设计的生态环境设计和景观设计直接关乎到现代居民的人居环境的质量,则加强该领域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