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点规划设计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景点规划设计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景点规划设计方案

旅游景点规划设计方案范文1

关键词:游乐设施;主要问题;解决方案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tourism vacation to relax and gradually into the People's Daily life, tourism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even appeared professional tour of citi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t indust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t attractions, a large number of tourist facilities was produced and put into use. Amusement facilities belongs to the special equipment, the state clearly define the of all kinds ride inspection requirements and operation method. However, because of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aspects of causes, the tourism facilities in the process of operation there appear a large number of safety accident, in the society produces a bad influence, go against tourism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dopts literature review and analysis method, through reading the literatures, this paper lists the tourist facilities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main problems appeared in the proces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hope can effectively avoid all kinds of accidents, and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make modest contribution.

Keywords: amusement facilities; The main problem; solutions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旅游设施运营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旅游设施是指旅游目的地或旅游行业的人员向游客提供服务时依托的各项物质设施和设备。它包括交通运输设施、食宿接待设施,游览娱乐设施和旅游购物设施等。本文特指旅游景点的游览设备。笔者查阅了江西省近5年的游乐设施检验资料并进行了分析统计,罗列出了旅游设施在运营中出现的几大问题,如下表所示:

监督检验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项目 存在问题

资质资料 操作人员没有资质,没有应急预案,没有维修记录,没有规章制度、安全培训、救生员职责等

安全防护 进出IZl设置不合理,护栏与站台设计不合格,安全杠安全防护失灵,座椅无安全带,锁紧装置失效,吊挂轴无二次保险,防逆转棘爪轴严重磨损等

电气及控制 控制室内没有灭火器,绝缘电阻偏小,接地电阻偏大,无接地保护,接线端子锈蚀,电刷失效等

动力装置机械传动 齿轮偏啮合,钢丝绳磨损严重,轴承外圈当作行走轮,减速器缺少油,液压油压不够,提升皮带严重磨损,金属结构锈蚀严重,转向机构不灵活,导向轮破损,驱动装置链条脱落等

安装及连接 顶部吊挂锁轴硬度不够,车场铁板部分开裂,螺栓连接松动,焊接不合格,电动机支座松动严重,中心轴对水平面的垂直度不合格等

乘人设施运行检查 座椅表面开裂,安全距离不够,电极板厚度不够、不平整,座椅松动等

其他 2条并排滑道同时使用没有明显区分,深水区跟浅水区没有隔离标志等

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旅游设施从开始的规划设计、生产制造、到投入使用及最后的日常运营维护,涉及到到多个环节和众多人员。任何一个环节的漏洞都可能导致旅游设施出现故障,甚至是造成安全事故。通过调查和分析,笔者认为旅游设施运营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旅游设施本身的质量不达标。旅游设施的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生产材料及过程是否严格把关都会影响到设施的承载量及安全性。质量不达标的旅游设施被投入使用自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旅游操作及维护人员的工作不到位。旅游设施的操作及维护有一套严密的流程和作业标准,旅游工作人员按照作业标准进行操作和保养,能够延长设施的使用年限及减少旅游事故的发生,反之则会导致旅游事故的频发。

相关监管部门的失职或者不作为。无规矩不成方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也需要相关部门的监督与管理。高效的监督管理团队、尽职尽责的工作人员能够大大的提高旅游设施的安全性能,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如若相关的监管部门推脱职责,或者不尽心履行职责则会恶化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给整个旅游行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案

游乐设施属特种设备,它涉及到多个环节。国务院令2003年第373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明确规定:本条例所称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另外,国质检锅[2002]124号《游乐设施监督检验规程(试行)》中,对各类游乐设施检验的内容要求与方法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国家标准GB8408-2000《游艺机和游乐设施安全》中也对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管理等做出了规定。根据每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及主要原因分析,本文从以下方面提出了加强旅游设施管理的主要方案。

设计、制造、采购等环节从源头上保证旅游设施的质量

首先应该从设计、制造、安装等主要环节上保证游乐设施的质量和安全达到标准的要求,确保游乐设施能安全地承受所有载荷。游乐设施的设计和制造,必须符合国家《游艺机和游乐设施安全标准》及有关要求。游乐园(场)等运营单位,添置游艺机和游乐设施,应当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进口的游艺机、游乐设施,按商检的有关规定办理。

2、安装及验收环节

游乐设施在安装调试前,所选设备的制造厂商应有生产许可证,所选安装单位应有安装资质。游乐设施的运营单位负责提供工程地质资料和气象资料;制造企业负责提供基础施工图纸;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基础施工图纸施工;制造企业或安装单位对工程基础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游乐设施安装完毕后,经调试、负荷试验,运转正常,由运营单位的主管部门会同当地公安、 劳动、技术监督部门对各项准备工作检查验收后,方可投入运营。

3、运营及管理环节

游乐设施运营安全是行业管理,必须要建立行业准入制度。要让有能力达到行业准入标准的运营单位,进入这个行业,达不到行业准入标准的必须淘汰。否则,就会存在安全隐患。各大型游乐设施的运营使用单位必须严格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要求,加强安全管理,切实履行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扎实做好游乐设施的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技术档案,加强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工作,共同维护游乐设施安全平稳的的运行态势。

4、检查、维护及修理环节

旅游景点规划设计方案范文2

【关键词】GIS;RS;城市规划

一、GIS和RS

1.GI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利用计算机高效、快速的计算能力与自身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某一城市或地区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存储等,进而对该城市的经济水平、土地使用状况等进行分析,建立起统一的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为将来城市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另外,GIS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对城市进行测量和三维绘图,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城市数字化建设提供数据支持和直观的三维模型,促进城市规划从传统的定性描述转变为更加一目了然的定量描述。

2.RS技术

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简称RS),是一种非接触式信息获取技术,融合了航空航天、机电、通讯网络、计算机等多门技术,具有方便、动态等特点。RS技术能够采集城市的目前的地理信息、土地使用状况、自然条件、人口数量及分布、道路规划建设、交通等信息为管理者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全面的数据资料。利用RS技术进行城市调查不仅节约了劳动力,节约了经济,更比传统调查得出的数据精确、快速,因此将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GIS和RS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1.城市规划数据库的建立

城市管理者在进行城市规划时,是在现有的建设基础上进行的。城市规划是一项庞杂、细致的工程,需要采集与分析各方面的数据,如基础地形、城市现状、规划控制、城市属性。(1)基础地形。包括城市地理环境、地貌特征、水系分布、河流流向、植被覆盖率、自然景观、建筑规划等;(2)城市现状。包括土地开发现状、土地使用现状等;(3)规划控制。包括道路规划、路中线划分、路红线划分、古迹保护等;(4)城市属性。包括现有人口、经济水平、设施建设等。这些数据中,能够运用RD技术第一时间获取的数据是基础地形和城市现状,并能够做到实时监测。而这些数据经过统计整理后将被分层传输到GIS数据库中。

2.城市用地变化与建设用地格局分析

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住房需求也随之增加,因此推动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但是土地的大量开发也引起了地价暴涨等问题,因为土地买卖价格谈不拢而出现“钉子户”等问题屡见不鲜,严重阻碍了城市的整体规划与建设。因此,怎样正确地开发城市中每一块土地,合理规划土地如何使用,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城市和谐发展,走可持续的道路,就需要管理者对城市的增长规律展开深入调查与研究。利用RS技术分析城市的演变过程,了解每一块土地在过去作何用处,结合统计法对城市的经济中心变迁、紧凑度、人口分布等数据进行分析,进而通过GIS技术综合现有数据,模拟未来城市发展与建设过程,及时发现规划方案中的不合理之处并加以改正,使城市规划更合理。

3.公共设施选址

公共设施包括道路交通、广场、超市、公园、旅游景点、垃圾场等,这些设施的规划选址都需要用到GIS技术。对道路交通的分析,需要利用GIS技术收集居民区的分布、道路建设数量与密度、居民出行时间与目的地、就近道路选择、公交车行驶路线等数据,并结合计算机技术对道路进行规划,使其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出行。对大型超市选址时,可根据路网建设、人口分布分析出不同区域的交通信息、居民经济状况与数量分布,选择合适的开设点,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对旅游景区的规划则需要采集景区的地形地貌、周边经济与土地开发、交通设施等数据,利用GIS进行分析,确定各个景点的具体分布。

4.城市绿地景观规划和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市绿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绿地已经成为了城市生态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环境与人们居住水平的高低。在城市规划中,城市绿地景观规划比较特殊,既不能脱离城市的总体规划,又需要达到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还应表现出城市的整体风貌,三个方面需要整体考虑,不能顾此失彼。因此,首先利用RS技术测量出目前城市的绿地面积与分布,再利用GIS 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城市的地貌特征、建筑形式与分布状况、道路建设等数据进行分析,合理的规划绿地分布,使城市的规划更加人性化,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5.规划方案的评价和规划成果的表现

结合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利用GIS和RS技术对城市土地价格高低分布、建筑挖掘土方与回填的平衡、旧房拆迁进展等进行分析,根据城市未来发展模型对城市内建筑形式、功能用途、发展方向等进行研究,对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进行预测并改正。对于已经设计好的方案,则可以利用GIS技术和RS技术配合计算机制作出虚拟的未来城市样貌、建筑、公路、绿化等,是人们能真实地感受到规划方案的内容与合理性。

6.信息与公众参与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们已经能够通过网络在网页上浏览空间数据,而GIS中的某些功能如数据处理等可以在网络上直接处理,因此人们不仅可以浏览到各项数据,还可以加以补充或纠正,提高了公众参与度。信息技术在GIS中的应用拓宽了GIS应用渠道,使GIS数据传播更为便捷,实现了信息共享,提高了城市规划的法律基础与群众基础。

7.规划管理

管理者应意识到城市规划的重点是土地使用与建筑工程开发。传统的城市规划中,规划者会利用文件或数据库整理和存放数据,但是使用文件管理信息使得规划数据更新、查询变得很复杂,而使用数据库则不能利用数据库中的信息很好地定位相应的实体。因此,传统的方法不具备空间查询定位功能。通过利用GIS技术可以快速查询城市规划的相关数据、项目申报单位等信息,并可作为项目实施情况和工作周期的参考。在项目审批时,审批人员可以通过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快速计算出工程项目土地面积、人口数量等一系列数据,对不合理的数据进行修改,直到达到城市规划要求。

三、结束语

由文章分析可知,GIS技术和RS技术在新时代背景下必然会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城市规划中。通过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GIS技术在数据分析、模型建立、发展预测将会越来越智能化。GIS和RS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城市规划设计方案的质量,从而实现了城市规划技术由定性到定量的转变,规划理论从传统的经验判断到科学验证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王成芳. 建筑院校城市规划专业GIS课程教学的探讨[J]. 南方建筑. 2006(06)

[2] 池天河,张新,赵小锋,王钦敏. 面向电子政务的地理信息服务体系研究――以“数字福建”为例[J]. 测绘科学. 2006(02)

[3] 高杨,吕宁,薛重生,杨林. 基于RS和GIS的城市空间结构动态变化研究――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J]. 城市规划. 2005(09)

旅游景点规划设计方案范文3

关键词:旅游项目;项目风险;风险管理

1.引言

现实生活中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任何一个投资项目都是风险与收益并存的。项目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这些目标一般而言都是具有多个层次的,每个项目的目标设定也受其自身的限定条件约束,因此项目投资的最终结果与预期之间必然会产生某种程度上的背离,因此对于投资项目而言,需要在项目投资活动中尽可能规避风险,从而获得最大的收益。近几年来,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地都加大了对旅游项目开发的投资,但旅游项目的开发和投资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在旅游市场日益变化的需求中不少旅游项目面临失败,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旅游项目投资的特征

旅游项目的投资与其他项目投资的区别在于其不仅要考虑项目本身存在的收益价值和风险,还需要综合考虑旅游项目的隐性价值和风险。旅游项目投资是为旅游活动或以促进旅游目标而投资建设的项目,从内容上来划分,可以将旅游投资项目划分为:景点项目、饭店建设项目、游乐设施项目、旅游餐饮项目以及旅游商品开发项目、旅游交通建设项目等。正是因为旅游行业的特殊性和行业本身的特性决定了旅游项目与其他投资项目的不同,旅游投资项目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季节性

由于旅游产品的消费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淡季旺季的交替也会给旅游产品的投资带来诸多风险,当处于旺季时,资产通常会超负荷运转,带来诸多压力和经营负担,但是淡季由于消费不足,导致资产闲置浪费,财务上入不敷出,从而带来投资风险。

2.2依托性

旅游投资项目的依托性较强,主要是对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的依托。

2.3敏感性

旅游项目因旅游产品的特殊性常常会受社会各方面的制约,既有行业内部的因素又有行业外部的因素。

2.4不可转移性

工业投资可以随意转产,而旅游投资却不能,一旦投资形成,若无人使用,其产品价值就不能转移,因此容易形成无法回收的沉淀成本,投资退出的门槛较高。

2.5相关性

旅游产业与各行各业的联系极为紧密,旅游产品投产后的运作和企业一样,具有较为明显的需求导向性,换言之,市场需求具有多样性。游客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往往需要经历非常多元化的细分,走马观花式的消费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旅游者市场需求趋向是动态的,与各行业的联系非常密切。

2.6投资大回收期长

旅游业是一个高投入的产业,尤其是随着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进一步完善,旅游活动带来的外部性需要企业来承担,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投资数额。旅游产品消费又具有不可存储性、非完全排他性以及临时使用性,从而使得旅游项目投资的风险明显增大。一般而言,旅游项目投资回收期较长,一个项目建成后需要长期运营才能实现回报和收益。

3.旅游项目投资的风险

3.1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主要是由于市场的变化以及世界经济格局及整体经济形式变动带给投资者经济效益上的损失,总的来说经济效益风险主要包括了通货膨胀风险、利率风险以及市场供求风险、获利能力风险和变现能力风险。

3.1.1通货膨胀风险

通货膨胀风险主要是指由于物价上升或是下降导致的市场供需失衡,消费市场的变化影响投资者的收益,通货膨胀风险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率密切相关。度假型旅游项目本身档次一般较高,当通货膨胀率下降时,会抑制市场上对这类产品的需求,从而消费减少,给投资者带来损失;如果通货膨胀率上升,则会刺激市场需求,对投资者有利,但通货膨胀率过度上升时也会引起各类建筑材料价格的上升以及劳动力和管理费用上升,这会增加旅游项目的后期建设成本,也具有经济效益风险。

3.1.2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主要是指因为利率的变化带给旅游项目市场的影响,从而造成投资者的经济损失。度假型旅游项目一般来说规模较大,因此开发时间长,投入的资金大,项目的投资回报期一般较长,因此就对资金支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投资者需要承担较大的资金压力。利率上升时,资金成本上升,一方面增加资金压力和经营周转压力,另一方面也会降低市场需求。利率的变化则使得投资者陷入经济效益损失之中。

3.1.3市场供需风险

市场供需风险是因为市场供需的变化造成的风险,消费者对旅游项目的需求朝着更加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着,供需需求的变化必然会带来价格的波动变化从而导致投资的实际效益偏离预期收益,这无疑将会给投资者带来经济风险。

3.1.4获利能力风险

投资任何项目最终都是以投资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但是如果投资该项目获利能力比较低,则必然导致整个项目开发失败。

3.1.5变现能力风险

变现能力是指在交易的过程中可能因为变现的时间和方式变化而造成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的收益变成货币或延迟变成货币,从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休闲度假型旅游项目的开发周期长,因此其变现能力较差。

3.2社会风险

随着人文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造成旅游项目的变化,从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这便是旅游项目面临的社会效益风险。具体来说社会效益风险包括了区域旅游业发展风险、公众干预风险、公共配套设施风险、治安风险和交通便利程度风险。

3.2.1区域旅游业发展风险

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风险主要是指目标项目所在区域的整体旅游行业发展程度及发展前景。当区域发展相对迅速时,则能够从整体上提升目标项目的旅游产品价值,也有利于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但如果区域的旅游业发展滞后时,则会影响项目的旅游产品或服务价值,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3.2.2公众干预风险

当项目所在地区的居民对项目持有反对态度时,项目实施会困难重重,面临诸多风险。一般来说度假型旅游项目的占地面积较大,受影响的范围较广,容易激起周边居民的不满,阻碍项目的实施。

3.2.3公共配套设施风险

旅游项目集合了度假、休闲、娱乐和消费为一体,如果公共配套设施不健全,不能为消费者提供完善全面的服务的话,则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降低营业额,给投资者带来风险。

3.2.4治安风险

治安风险是旅游项目普遍面临的问题,营造一个安全良好的环境是吸引客源的关键,如果一个项目区域内常发生抢劫、凶杀等犯罪案件,旅游消费者的数量会大大减少,影响到休闲度假型旅游景点的产品价值。

3.2.5交通便利程度风险

交通便利是旅游项目开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如果项目所在地交通通行能力差,则会大大降低项目的经营效率。

3.3生态风险

旅游项目的生态体系一般来说较为脆弱,如果在项目建设中对周围环境带来污染或是破坏,并且使得景区遭到破坏,则可能会导致中途停工,带来经济损失。由于度假旅游项目重在为消费者营造亲近自然的氛围,因此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一般较高,如果开发运营过程中对环境保护不当,失去了自然特色,则会削弱此类项目对旅游消费者的吸引,带来风险。

3.4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主要是由于技术能力的不确定性造成的。包括了规划、施工及后期管理各个环节的技术风险。

3.4.1规划设计风险

项目的规划设计风险是大多数度假型旅游项目面临的风险,由于这类项目规模较大,投资大,在设计上的要求高,一旦设计出了问题,整个风险将会从建设初期一直持续到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及经营的持续性,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影响较大,因此规划设计风险是旅游项目面临的首要技术风险。

3.4.2建筑材料和设备的选择风险

由于建筑、材料的选择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材料选择不当则会直接给项目带来损失影响工期,不仅带来了施工安全隐患,还带来了资金浪费,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3.4.3施工安全风险

施工安全风险涉及在场的所有人、物和环境,是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的,造成安全风险的因素包括了施工单位的监督机制、施工环境的稳定性以及技术措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4.4工期拖延

工期拖延风险主要包括了承包商自身原因和非承包商两个方面,从承包商的角度来说,如果承包商缺乏此类项目的施工经验,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错误估计项目特征和施工要求,造成施工组织和规划不合理,造成工期拖延;从非承包商原因的角度来说,主要是因为开发商缺乏开发经验,设计要求不断变更,或是施工过程中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施工被迫暂停等。

3.5运营管理风险

运营管理风险主要是指在项目建成后的实际运营中出现的管理风险,主要包括了管理者的素质和经验风险、合同风险、销售风险以及运营决策机制风险。

3.5.1管理者素质和经验风险

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旅游项目需要有专业化的运营管理团队,对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若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则会导致对开发运营过程中的内外影响因素不敏感,风险估计不充分,防范措施使用不当,从而带来项目运营的风险;

3.5.2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主要是指在由于合同涉及的个体和经济活动一般来说较为复杂,相关的合同法律法规上不完善,因此造成合同条款不完整、叙述不严密或是管理及当事人不能完全履行合同义务的错误发生,导致索赔事件发生。

3.5.3销售风险

销售风险主要与市场环境和市场情况密切相关,如果在销售中市场定位不准确,所应用的营销手段不力都会影响产品的销售,从而产生销售风险。

3.5.4运营决策机制风险

运营决策机制风险主要是由于项目建成后管理架构、管理公约、管理费用制定不合理,以及各种决策失误和决策系统的不完善带来的项目运营过程中关键性或是非关键性决策的不合理,为项目的长远发展带来风险。

4.旅游项目风险管理策略

由于旅游项目投资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而且企业的不当行为会导致风险加大, 所以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解决认识、观念和方法等对策问题, 这样才能从全局上产生对策效应, 从而进一步提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

4.1经济风险防范

4.1.1做好研究规划

在旅游项目实施之前,进行前期旅游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极为重要,针对旅游项目的前期研究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方法,借鉴其他相似项目前期调研的严谨态度,旅游项目要做好前期完整的项目研究,包括对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综合评价,聘请专门的研究机构展开深入调查,并且强化审批制度,充分考虑项目的不可行意见。

4.1.2降低投资经济风险

旅游项目的开发需要选择较为稳定的时机进行开发,积极运用各种融资手段来降低投资的经济风险,并且通过挖掘旅游市场来增加旅游收入,综合开发配套旅游产品,增加销售,并且做好项目形象定位。

4.2技术风险防范

(1)项目规划设计时,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发掘当地传统特色,使项目和当地地域文化融为一体,反映出其地方独特的品位。进行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优选,选择满足消费者需求、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成熟的设计方案。

(2)在材料设备选择方面要进行方案比较,必须严格执行选择程序,优先选择已经投保产品质量险的先进产品。材料设备的质量水平关系到项目产品的质量,因此进行产品筛选才能避免设备、材料选择错误而带来的风险。

(3)要加强对施工建设的管理,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实际施工进度,并和计划进度相比较,如果发现偏差,就应该及时分析偏差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4)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监控力度,通过督促施工技术、组织、措施、人员、机械的落实,防止质量缺陷发生;通过提高施工人员基本素质,加强其安全意识,有效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4.3运营风险防范

(1)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风险管理组织,重视开发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强化对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学习,加强风险损失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分析。

(2)聘请专业人士负责合同的起草,经律师或法律工作者审查后再投入使用,合同条款要明确、详尽、合法。签订合同时,要明确双方的责任范围,避免合同歧义、漏洞和陷阱,并加强日常的合同管理。

(3)聘请专业管理咨询公司,对度假型旅游项目产品的日后运营管理提供咨询服务,同时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强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

(4)在运营管理阶段,可以采用优秀的营销,充分利用人丰富的营销经验,以避免营销手段不当的风险。

(5)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以便及时察觉计划的偏离,尽早采取防范措施来避免更大损失的发生。

4.4社会风险防范

4.4.1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

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在项目开发中重点规划项目文化,通过文化挖掘,增强项目的社会吸引力。对于旅游项目而言,增强文化认同是降低社会风险的重要措施,要让人们感受到项目挖掘的本土文化潜在的经济利益和价值,从而驱使其对本土旅游文化感到认可和自豪。

4.4.2促进旅游业与当地居民的亲和度

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到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决策,充分了解民众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获得当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可以通过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岗位,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以及针对当地居民的旅游消费优惠等措施,拉近居民与旅游项目之间的亲近度。

参考文献:

[1]翁钢民,张海燕.旅游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6):114

[2]焦慧.旅游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探[J].中国城市经济,2010(10)

[3]曾艳.浅谈休闲度假型旅游项目投资风险的识别与应对[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5)

[4]肖彦,路立敏,崔丽萍.旅游投资项目投资风险评价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1)

旅游景点规划设计方案范文4

按照区委统一安排,我负责牵头生态提升工程,就生态提升工程谈一下初步认识和思考。生态提升的总体想法。以山为骨、以水为脉、以泉(泉水标志区)为眼、以绿为衣、以花为妆、以文为魂,沿着山、水两条主线,精细雕琢X靓丽身姿,用心勾勒山水形胜的动人生态画卷,实现山泉河湖城的有机融合。

以山为骨,勾勒城市绿色天际线。山体的修复绿化要注重植被的多样性和层级性,既要有各类常绿和落叶乔木,也要有灌木,还要有当年见成效的速生草本植物,兼顾当前与长远,形成春花、夏绿、秋红、冬青的秀丽景观。

一是北线加强北外环、济青高铁、济青高速两侧的山头绿化工作,同时结合泉水文化生态标志区中的舟行圈、步行圈、骑行圈建设,实现远山绿化与近景色相适宜、相协调。

二一是南线继续加强对南外环、济莱高速、济莱城铁两侧山头的绿化工作,同时要强化对城区内经十东路、世纪大道、胶济铁路、济青公路两侧可视山头及周边环境的绿化提升。

三是依托X国家森林公园的品牌优势,把锦屏山和危山纳入郊野公园建设范畴,着力打造能储水、净空气、可游览、有内涵的旅游景点和城市后花园。

以水为脉,以泉为眼,做好泉水保护,为泉水标志区提供保障。加强水源地的保护、涵养和补给。

一是在南部山区修筑拦河坝和中小型水库,拦截蓄积雨季丰水期的洪水。

二是在枯水期利用“三江五湖”(三江是黄河、长江(东湖水库)和小清河;

五湖是大站水库、朱各务水库、杜张水库、杏林水库、白云湖水库)进行调水补源。加强对泉域地下水的保护。利用加压水厂和调水管网进行西水东调,用地表水替代泉域地下水开采,保障泉水持续喷涌。以水为线串联城区景观。在城区沿路修建景观河道和慢行步道,利用从南向北的流水串联起现有城市公园及街道绿地,形成一条水绿相依的生态长环。利用“五纵”景观河道叠水的自然高度落差铺设隐管,打造池中央滚滚涌泉、石缝间涓涓细流的“全城泉”城区水景观。打造江北水乡田园风光。实施绣源河、绣江河、漯河、杏花河等河道绿化治理,着力实现一河一特色,一库一风景。加大对荷花和香稻种植基地、湿地公园的综合开发和北部林网的建设力度,打造稻荷飘香、绿叶连天、人在花中走、水在田间流的江北水乡田园风光。交通提升工程是区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今后五年的发展重点之一。区委把这个课题交给政协后,我们高度重视,列入年度协商工作计划,做了大量调查研究。

三是在南部山区找准渗透带,促进雨水加快向地下渗透、补充地下水源。

同时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搞好规划设计,加快城区内的雨水和景观河道的水在丰水期的渗透补源。

“五个需求”凸显交通提升必要性。一是从现实需求看,目前我区与X主城区连接的主干道日趋饱和,迫切需要建立对接X的轨道交通快速通道。二是从出行需求看,X处于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枢纽位置,需要规划建设一条各大交通枢纽的连接线。三是从产业需求看,推进项目转移,实行差异化定位,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离不开交通的支撑和保障。四是从发展需求看,撤市设区吹响了X新一轮发展的号角,规划建设南北外环、拉开城市发展大框架是必然要求。五是从民生需求看,当前的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衔接不够,道路连通性不强,交通不顺畅,拥堵现象日益严重。所以说,区委决定实施交通提升工程,非常及时,很有必要,要尽快破题,加快推进。

旅游景点规划设计方案范文5

关键词:乡村旅游;视觉形象;视觉形象设计

引言

现代乡村旅游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并在20世纪90年代后高速发展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与传统的“返乡游”有所不同的是,现代乡村旅游一方面增加了当地财政收入、创造了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的经济发展作用非常大,是目前中国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乡村旅游具有鲜明的特点:1.各地区乡村民俗文化独具特色;2.农民作为经营主体,提供不同的服务项目,例如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等;3.乡村旅游的市场目标为钟情田园风光、淳朴民俗的城市居民。

一、乡村旅游视觉形象相关概念界定

(一)乡村旅游概念

现在在乡村旅游方面我国的国内外学术界暂时未能形成统一的定义。一般来说,乡村旅游主要指的是将经营主体限定为农民,将农民所具备的地方资源、经济作物、庭院和土地等作为特色,主要经营手段为服务于游客的这样一种农村家庭经营方式。针对乡村旅游这个独特的旅游模式,西班牙旅游学术界针对乡村旅游的分类一直被后来学者广泛应用。其中关于传统乡村旅游和现代乡村旅游的这个分类为当前世界范围内的乡村游提供了旅游发展定位上的学术区分。作为分类之一的传统乡村旅游始于工业革命后,主要表现形式是城市居民的“返乡”休闲度假。而现代乡村旅游却与之区别很大。两者的区别表现在:一是传统乡村旅游时间集中于假日进行;此类型乡村游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作用十分有限;二是“返乡”游为特征在客观上对乡村就业机会和金融环境意义不大。简言之,在世界范围内传统的乡村旅游都属于一种非常普遍的旅游形式,而在我国这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属于探亲旅游。

(二)旅游视觉形象

视觉形象在现今学术界没有统一的明确定义,但是结合视觉形象本身,简单概括为以一系列的标准色、各种标准字和各种标志等作为核心内容形成的一种系统性、完整性的视觉表达体系。那么乡村旅游视觉形象主要指的是立足于当地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同时与受众特征的相关研究和地方性区域规划的研究相结合,将区域旅游形象完善的外在界面和核心理念等提出。其中,将抽象的乡村旅游的各种规范、服务的内容、文化概念和旅游理念,从而最终将独特的乡村旅游形象设计出来。在具体的设计中最具感染力和传播影响的就是视觉识别设计,要确保视觉识别设计更好地被公众接受,这一点非常关键。

(三)乡村旅游与视觉形象设计关系

视觉形象设计只是一种设计规划,乡村旅游是具体某个视觉形象设计的主题和内容,乡村旅游的理念、范围、文化、服务内容决定了视觉形象设计方案的主体内容,换言之,乡村旅游是视觉形象设计的本质内容,视觉形象设计是乡村旅游的表现形式与宣传手段,一个成功的视觉形象设计必然是乡村旅游规划内容的反映,一个成功的视觉形象设计对乡村旅游的长远规划、远景发展至关重要。

二、江南地区乡村旅游视觉形象设计现状

我国江南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更为迅猛,日益呈现出产业规模化和样化。江南乡村旅游主要类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观光型乡村旅游:其主要包括各种田园风光、古镇的绿色景观和江南水乡风光;以江南乡村的特色园林、景观为主,可以将各种江南文化、娱乐和休闲等体现出来的乡村旅游;主题为乡土文化、江南乡村民俗等各种乡村旅游。(一)江南乡村旅游得天独厚江南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广阔,得天独厚。江南地区旅游主管部门深挖资源并积极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了一批主题鲜明且有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江南乡村旅游广泛地采用了山林野味、湖鲜江鲜这些特色品牌餐饮、借助农业观光园、采摘园,依托江南地区各个省份乡村镇的自然风光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得益于乡村的丘陵、各种历史文化和一系列的自然生态等为主的对各种多样化的旅游产业模式进行大力发展。

(二)江南乡村旅游重点项目

1.江南农耕文化园建设江南水乡、功能丰富的休闲农庄、农耕主题的文化走廊。江南乡村特有的果树、花卉、苗木为主,设置了农耕历史体验区、土地利用区、动物养殖区、农家休闲区、乡村能源区、江南作坊区、农家谚语区、生肖区、农户设施区等9个区域,导入农耕历史、农耕谚语、农耕工具、农村能源、农家养殖、农家作坊、乡村休闲等丰富的农耕文化内容,集观赏性、知识性、娱乐性、商业性于一体,采用观摩、参与、雕塑等表现形式,让游客在观赏江南田园风光、品味江南农耕文化中长知识,修养身心。2.江南民俗村利用平江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浓缩各地有代表性的古老而独特的风貌建筑、风味饮食、劳作生活器具、民间文艺、礼仪习俗等民俗风情特色,在风景如画的江南地区仿造一个古香古色、能够展示江南地区古代民俗风情魅力的旅游度假胜地。3.江南田园文化区江南田园文化、独特的传统礼仪习俗浓缩了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历史。许多民间文艺诸如九龙舞(已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歌、夜歌、花灯、皮影戏、地花鼓、舞狮、踩高脚等颇具欣赏价值(如图1、图2)。感受古朴的建筑风格,在江南的乡村旅游中别具一格。

(三)江南地区乡村旅游视觉形象设计问题

1.认知程度不够我国现今江南地区视觉宣传形式粗浅、杂乱,江南地区各个景区各个城市相互间没有融合,视觉形象没有特色,缺乏整体规划,根本没有形成体系化的完整视觉形象。江南许多乡镇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热情地加入到乡村旅游的队伍中,这样的决策给这些地区周边的乡镇带来了机会和财富。政府的这一行为无疑给许多贫穷落后的乡村带来了曙光,然而,现实中却存在扭曲政府意愿的做法。一些地方看到乡村旅游是个宝,就盲目跟风,有条件要上,没条件甚至创造条件也要上,大搞“无中生有”的景观,违背了政府“旅游扶贫”的初衷,造成了极大的浪费。2.旅游宣传滞后尽管我国江南地区各个城市尝试性地进行过视觉形象设计上的沟通,基础旅游设施不断完善,创新旅游项目及景点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客观上却在旅游宣传方面延迟了,这样就无法打开江南地区乡村旅游潜在的市场,忽略了旅游视觉形象设计在江南乡村旅游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视觉形象设计的研究表明,我国江南地区的很多乡村旅游村镇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宣传工作,其中很多乡村旅游主体并未对旅游视觉形象设计的重要性具有高度的认识,同时还存在着包装策划较少、单一性的设计手段等不足,其主要是利用客传客的方式进行宣传,依赖于各种回头客和自然散客进行日常经营,并未真正地将在旅游产业价值链中视觉形象设计的重要作用发挥出来。再加上当地的旅游协会和农户未能将开展自我销售的意识树立起来,大多都是依赖村委会进行宣传,不仅没有形成完善的旅游预定和销售渠道,也没有形成一整套的旅游网络体系,无法达到一种整体营销的效果。3.旅游无序竞争现在很多江南乡村旅游开发中都具有十分严重的雷同和无序的问题,严重地缩短了旅游产品周琪。之前的江南地区的乡村旅游开发主要是采用各自为政的方式,不同的地区为了占有本来就不多的市场份额,开展了一系列的恶性竞争。由于具有十分相似的旅游资源,再加上在历史文化底蕴方面相差无几,因此很多地区都在激烈地抢夺名号。水乡古镇旅游的首倡者是民众所熟知的周庄。周庄一直对外号称“中国第一水乡”。

三、江南地区乡村旅游视觉形象设计对策

(一)开展江南地区视觉形象设计

2014年江南地区各地方政府经过密切沟通,开展乡村旅游形象标识及旅游理念的征集活动。江南地区各个旅游乡村及爱好者纷纷响应,积极支持。期间共收到来自江南地区应征作品1000余件。本次征集活动公开透明,最终确定为江南地区乡村旅游标识形象的logo由于争议较大暂时未确定,但是旅游理念:“江南文化通天下,中国近代文化业的摇篮,汉民族城市的水乡景观——一个融合现代文明的古文化观光园”最终被确定下来了。此项旅游理念突出江南古镇特色,区别于西安、江陵和兴城古城;古镇是形象,江南文化是根,二者互相促进,相互映造。为了能够充分地践行上述的理念,需要按照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市场和目标以及不同的媒体等有针对性地设计关于江南地区乡村旅游的宣传口号,比如,江南乡村古镇——一个被现代文明遗忘了的梦园;江南文化村——中华五千年汉文明的微缩景观等。

(二)江南地区乡村游景点视觉系统整合设计

由于具备非常显著的互补性、关联性和开放性,因此旅游业属于非常适合开展区域整合的产业。视觉形象设计整合必须要真正地立足于江南自然地域的内在联系,同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文化传承的层面和商品流通的便捷等方面出发加以整合,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旅游经济联合体。江南水乡古镇同处长三角区域,各水镇之间交通便利,具有相似的文化底蕴与自然地貌,人文习俗,因此应当是江南地区乡村视觉形象设计整合的重点。统一采用标准色。既然形成江南地区乡村旅游的视觉形象整合,那么在视觉形象设计中建议统一采用标准色。特别是logo标识的设计必须达成统一,否则视觉形象将大打折扣。标识设计完全可以反映江南地区各个景区的乡村游特点,统一采用标准色形成整体江南地区的形象,再通过logo具体内容的区别来展示各自的特点,这样就解决了江南地区一直以来乡村游各自为政、形象不突出,没有整体规划设计的问题。

(三)规划成立江南乡村游宣传形象组织机构

江南地区乡村游的视觉形象设计如想真正落实,必须依托江南地区各个乡镇旅游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可以由国家旅游局牵头成立江南乡村游宣传形象的组织机构。对于景区标识、标准字体、指示路牌、广告牌、门票、宣传手册等统一设计、组织落实。只有组织机构确定,江南地区乡村游才会真正落实整合视觉形象设计的目的,利于突出旅游形象的宣传,表现出江南地区旅游的理念,这种互相助力,相互依托的旅游宣传方式得到了有益宣传,形成团队合作的预期效果。

(四)构建乡村游视觉形象设计经营管理机制

江南地区乡村游应当是一个相互助力的整体。视觉形象设计中必须要传达这样的合作理念。那么构建乡村游视觉形象设计这个重任必须到落实到政府的肩上。政府充分发挥经营管理的职能,制定指导发展旅游产业的政策措施能够为江南地区乡村游的视觉形象设计助力。我们都清楚政府支持将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反之,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特别是针对我国江南地区乡村游实行“政府主导型”的旅游业发展战略,政府的政策、规划和管理体制的倾斜会极大地提高目的地的竞争能力。

结论

现今我国江南地区乡村游遇到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但是由于视觉形象设计迟缓,单一,落后,根本没有完整地展现江南地区乡村游的特点与形象。江南地区乡村游是国家旅游局近年来发展的旅游重点扶植项目,如果因为视觉形象设计的落后没有对外形成品牌旅游的竞争力,真是非常可惜。因此如何尽快完善整合江南地区的乡村旅游视觉形象设计是当务之急,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杜佳.河南省乡村旅游区景观规划设计思路探讨[D].河南农业大学2011

[2]李荣辉.乡村旅游度假区景观规划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

[3]尹国华.乡土生态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探索与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

[4]鲍松媛.试论乡村旅游形象的提升策略[J].学术交流.2013(09)

[5]王栋梁,李万莲,胡旺盛.基于体验视角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塑造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2(02)

旅游景点规划设计方案范文6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南北差异大。受自然环境影响,传统村落的分布体现出南方较多,北方较少,东部较多,西部较少的特点。自然环境影响的另一个方面则是传统村落的建筑样式,南北方虽然都是传统农业社会,但地理、气候、地质不同,南方要么地处沿河地带,临江而建,多石木结合,以石夯基、以木建房、以瓦遮挡,多一、二层厅堂式住宅,顺水流向依势而建,形成错落有致、水乡如画的村落景致;而丘陵地带则傍山靠地,适应农业生产需要,多吊脚楼和富有民族风情的村寨。北方传统村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山西和北京,历史上,山东、河北、河南等中原地带是农耕文明最昌盛的地方,即使是今天,中原地区农业生产在三产中仍占据约1/3的比重。传统村落必有其不同于南方也不同于山西和北京所代表的北方村落特点,它们形成了中原风格的传统村落,孕育了传统村落里的文化。目前,对中原的村落研究少之又少。虽然中原的村落无论是布局还是建筑风格都不及江南的诗情画意,从北方来讲,则少了几分家族式聚居氛围,但通过研究,从中能看出中原传统村落对中原璀璨文化的承载是以不同于南北两种风格的方式体现出来的。基于传统村落的地域特色,当前对传统村落保护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绩,传递出对传统村落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对传统村落保护的理解、方式方法都存在值得反思的现实问题。(一)损毁的速度快于保护的速度。截至2014年,我国具有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不超过5000个,目前还在减少。如果不对传统村落保护量身定做一套合适的设计方案、法规制度,别说是没有被列入保护名录的传统村落,即使是已经列入保护名录的,也会因为保护措施不当导致传统村落消失。传统村落的损毁包括自然性损毁和社会性损毁。自然性损毁指村落建筑经历风吹日晒雨淋虫蚀等自然现象造成的部分损毁或全部损毁,属于传统村落消失的不可控因素。传统村落大体可以概括为两种环境:一种地处交通便利、商业发达、人口流动性大、文化交流频繁之地;还有一种散落在相对偏远、贫穷落后的山区,人口流动性小、文化交流稀疏。前者从自然性角度考察,损毁的可能性极小,而后者则因地势地形、经济条件限制导致村落容貌自然性恶化,后期不能及时修补,不少自然村落悄悄地消失了。但相对于自然性损毁,社会性损毁的破坏力度远不止此。之所以用社会性损毁而不是“人为”性损毁,是在将传统村落视作一个微型社会,在其与村落外的大社会碰撞时做出的选择这一角度界定的。包含当前学者关注的几大问题:1.村落人口老龄化、空巢化导致村落消失这种现象在偏远(山区内陆的传统村落)村落普遍存在,青壮劳力离开土地,留下妇孺老弱守着村落。外出人员的离去,既切断了与以农耕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的连接,也切断了他们乡愁的根,对失去农耕后续力量的传统村落来说,无疑是最致命的毁灭。2.自然村落合并导致村落消失一份来自《2016年山东新农村建设政策规定,山东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的数据可以说明这个问题,1996—2013年,山东省城市建成区外乡数量从1022个减至89个,行政村数量从8.3万个减至6.5万个,自然村数量从9.8万个减至8.6万个,许多村庄呈现“空心化”态势。比较小的几个自然村合并成一个大的行政村,几个小的行政村合并成更大的行政村,如此既能节省管理成本,又为农村扶贫脱贫提供自然条件。在合并自然村时若不注意传统村落的重要性而盲目合并,导致传统村落的消失。3.现实生活迫使村落居民迁出导致村落消失村落原居民迁出村落,并非出于本意,但又迫于生计不得不迁,迁出后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却无法保留住原有的生活样态而导致传统村落的消失或“空壳”化,使其成为一种展示品。然而,被记住的乡愁恰恰是嵌入当时那种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之中并滋润着原居民,并非从外部强行灌输,这也是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极易采取的便捷思路,以为用现代化的手段搞出一个田园式的村庄,继而旅游开发,观光采摘,再辅以各种名目的采摘节、娱乐节就是在做留住乡愁的大文章。这给人们留下一个现实困境:如何保持村落居民物质与精神两种财富的平衡?(二)保护不当导致传统村落文化的流失。自然性损毁和社会性损毁导致传统村落的消失,而保护不当等人为破坏行为则导致传统村落文化的流失。一种情况是对传统村落的漠视,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从规划设计到执行实施,缺乏科学的判断和衡量,一味“求新”,搞大拆大建,将传统的建筑拆除而后兴建一批现代材料的仿古建筑,美其名曰“古镇”“古村”。设计者茫然不顾南北地域差别,一律沿用江南白墙黛瓦、花园庭院。另一种情况则打着保护传统村落的旗号,违规开发村落,搞成“千村一面”的旅游景点,将原居民整体迁出村落,另选地址安居,甚至租用原居民住回原村落,扮演着以往的角色。村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首先被打破,继而形成的历史性的村落也难逃其掌,尽随“落花流水去”。(三)缺乏专业人士对传统村落的保护研究。目前,关于传统村落保护的话题成了学界研究的热点,各省纷纷申报国家级和省级传统村落,挂牌明示。而地方传统村落保护,缺乏相关专业人士的参与。不少地方的政府为了追求GDP与开发商合作,盲目对传统村落乱开发、滥开发,而政府把管理权让渡于开发商不再过问,只管收税。到头来,开发商怎么开发、如何保护都不是政府关心的问题,受害的是传统村落。专业人士参与的保护不再是单纯的开发式保护,而是具有研究性质的保护,目前这一块仍是短板。(四)各省关于传统村落保护条例不够健全。2014年4月25日,国家出台《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旨在防止传统村落保护过程中出现盲目建设、过度开发、改造失当等修建性破坏现象,高屋建瓴的指明传统村落保护的方向、尺度、惩罚、监督等细节,确保传统村落“见人见物见生活”。然而,全国传统村落分布范围广、历史跨度大,具备传统村落保护价值的省份和地市应尽快制定适合本省、本市的法律法规,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法律保障。(五)传统村落居民对传统村落的认识有待提高城市化步伐加快,相对于村落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进城务工人员更希望留在城市。许多打工子弟乃至他们的下一代,已在城市扎根,脱离农耕文明时间与定居村落的意愿成正比。对于留守村落的居民而言,摆脱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现有生活水平是最紧要的事情。然而,村落的现有建筑、文化等却成了他们达成诉求的障碍,他们不关心传统村落问题,不关注保护问题。传统村落文化不仅存留了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内涵精神,而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家风传承、家族荣誉、个人理想等人文精神最具基础性和根本性的文化依托。正是村落里走出来的人世世代代把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形成了特有的民族精神。保护传统村落是保护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通过兼顾保护与管理,实现“乡村记忆”的美好愿景。

二、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现实路径

文化是“历史性的存在”,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即是要保护村落的历史。如果说建筑物是传统村落的生命线,历史文化要素则是传统村落的灵魂,既要保护生命线更要保护灵魂。如此才能留住乡愁,留住乡村记忆。(一)澄清传统村落保护理念,科学规划。澄清传统村落保护理念,科学规划,如表所示,领导干部决策层更希望对乡村建设做科学的调查、预判和设计方案,美丽乡村建设首要的是具备科学的规划。这就要求地方政府首先要吃透城镇化的主旨、目的,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地市、本乡镇的规划设计方案,兼顾保护传统、历史、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保护好本地的历史文化遗迹就是一种特色,是开启特色小镇建设、宜居乡村建设的便利之门。表美丽乡村建设(同时要防止保护措施的雷同,比如美丽乡村建设的“千村一面”。政协代表冯骥才提出不少传统村落因为“空巢化”和“全面旅游化”变得面目全非,正朝着“千村一面”的雷同化方向发展。这里的雷同不是村落历史景观的雷同,而是村落保护的措施雷同,为增加收入、展示历史文化,统统趋向于搞旅游开发。这里应澄清以下几个问题:1.村落经济来源是否困难无以为继的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搞旅游,但不意味着所有方式的旅游都能达到保护的目的,有些低端旅游只会破坏村落的文化和环境。2.旅游是否是唯一的来源诚然,旅游是增加居民收入的最快方式,也是最佳宣传手段,但是不是唯一方式呢?社会老龄化问题和农村“空巢化”问题的是否有交集?传统村落保护能否成为解决农村“空巢化”和社会养老的一种可行途径呢?传统村落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当下最现实、最直观、最具体的载体,利用好传统村落“历史性存在”的价值主体应是上述难题的一个突破口,更是当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路径之一,对“留住乡愁”“乡村记忆”都是最鲜活的实践。3.是否所有“节庆”都有文化乡村旅游热衷于打各种“节庆”的牌子招揽游客,于是乎,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相亲节”“花卉展览节”“美食节”等纷纷亮相。直观下,这些似乎都是与文化相关的“产业”,但深层的却是缺乏对文化的真切认识和真情实感。文化不是需要深层次的挖掘。(二)健全完善有关传统村落保护相关法律制度。传统村落顾名思义因传统得名,这些村落经历无数风雨,具有浓厚悠久的历史文化气息。由于村落建筑(自然景观)取材和设计与现念存在一定差别,如何妥善保护、维修和管理是研究传统村落的前提,即自然生态环境是传统村落的生命线。目前为止,大部分省份还未意识到本省的传统村落的意义和价值,未意识到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在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乃至农村发展的趋势中的重要性,因此缺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最基本的法律条文。首先,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条文中需明确传统村落的归属。化解居民与村落保护的矛盾是其中最棘手的问题,需要从法律上给予澄清,以现实的物质或精神手段给予解决。其次,制定严明的奖惩规则,对保护有力者施以褒奖,对破坏者进行严惩。破坏行为包括对有形和无形文化的破坏两种。再次,综合平衡招商引资项目,拒绝对传统村落的人为破坏。让古村落的物质形态的文化得到善存,精神形态的文化得到传承。最后,严格落实国家四部局《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尽快落地成法。各地市尽快拿出本地市的法律条文。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三)统筹解决修缮资金难的问题。传统村落的维护和美丽乡村建设有相通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传统村落的建筑和自然景观都是历史遗存的,一旦损毁,修缮资金不是小数目。况且缺乏专业的工匠从事修缮事宜。另外也要注意,不少传统村落大多闭塞、落后,居民掏钱自行修缮的可能性较小。针对这种情况,也有学者反驳现在保护思维中的“亮化、绿化、硬化、白化”,在这方面投钱反而是舍本逐末,还不如保持原有的风貌,还原农耕生产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延续传统文化,才能最大限度减少修缮资金的浪费。(四)加大技术人才的梯级队伍培养。传统村落的传统文化体现在有形无形中,有形的需要专业工匠进行维护,而现在的青壮年热衷于脱离农村入住城市,现有的工匠手艺传承成了文化传承的难题。非物质文化传承同样面临尴尬局面,传统的酿酒、打磨、雕刻等手艺在工业生产方式的对照下,日薄西山。传统酿酒方式,纯手工加工工艺的丧失就是传统生活的丧失,传统文化又从何谈起?加大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刻不容缓,更要注重梯级队伍的培养,做到上传下达,代代相传。(五)传统村落管理的创新思路。从管理模式上看,大部分采用招标旅游公司开发,未开发旅游的也在酝酿旅游产业。诚然,传统村落文化传承需要借助旅游的方式,向外界宣传,让游人通过参观、体验的方式带走传统文化。但旅游管理模式需要创新,打破传统的“一言堂”,村落管理权和资金支配权,应属于开发公司与村落居民一起管理,而不是全部交由开发公司。让居民参与,一是提高居民参与保护的意识,二是挽留居民增进对村落的依赖,三是对开发公司的开发行为起到监督作用,四是对投入与收入资金有支配权。针对传统村落的“空巢化”和“亮宝式”现象,应广泛征询社会意见,激发社会合力,使社会群众由看客变为参与者,这其中更要注重听取原居民对村落保护管理的意见。本地政府应起到统筹、规划、监督作用,发挥史料馆、文化站的作用。目前山东省枣庄市各村还不具备编纂村志的能力,只在各区统一编纂村名志。下一步应加快补齐这个短板,尽快组织人手编纂村志。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村的简介、村名由来、何时建村、是否搬迁、村中姓氏;建筑样式、年代、村中景观(河、湖、溪、水库、沟渠、山、林、庙、寺、学校以及医疗);经济来源,靠什么维持生计、生产方式;文化,村中名人贤士,高学历人士,人口流动等。把村落由来和变迁一一记录成册,以便研究和管理。传统村落蕴含着和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与人的交往艺术,人与社会的共生关系等,人们到传统村落感受的不仅仅是乡愁,更重要的是能从中发现传统文化的价值,所以,传统村落文化保护迫在眉睫。

作者:王桂娟 徐铁权 单位:枣庄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1]周斌.缙云河阳古村落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