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的核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亲子教育的核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亲子教育的核心

亲子教育的核心范文1

关键词: 亲子教育 爱的教育 教育方法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父母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了无私、无限的爱,其影响和作用不可估量。爱是教育的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家长在亲子教育中如何更好、更有效爱孩子显得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亲子教育

所谓亲子教育,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的,根据我国特有的家庭状况,这种关系被扩展为所有与幼儿密切接触的人――看护人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看护人与幼儿之间的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亲子教育”是以爱护婴幼儿身心健康和开发婴幼儿潜能及培养婴幼儿个性为目标,以不断提高新生人口的整体素质为宗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早期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在亲子教育中父母成了最重要的执行者。亲子教育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和“儿童教育”,它是一种特殊的、专业程度很高的新型教育模式,强调父母与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向互动,以促进婴幼儿形成健康的人格,也使父母自身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应该说,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与保障,对婴幼儿个体发展将会终身受用,对家庭幸福和民族发展更具有无法估量的作用。

二、亲子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0-3岁是人生的最初阶段,也是人生成长的第一关键时期。有些家长认为这时期婴幼儿主要任务是生长发育,等他们会说话会走路之后再进行教育也不迟。

(二)有些家长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和兴趣对孩子进行所谓教育,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三)有些家长盲目攀比,望女成凤,望子成龙,对孩子过分严厉,而不注重教育方式。

三、亲子教育的核心目标和主要特点

为了保障亲子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取得应有效果,必须进一步明确亲子教育的目标和特点。亲子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指导家长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以科学的方法实施早期教育,进而促进婴幼儿的整体素质得到不断发展和提高,为后续的教育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它的主要特点是以教师、幼儿、家长的互动为基础,以游戏为基本内容,体现多主体参与、多向互动、家园一致、课程具有开放性。

四、亲子教育的方法与步骤

(一)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联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

(二)鼓励他多运动

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体能,而且会让孩子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缓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三)笑口常开

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四)有创意的赞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但是,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五)确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而且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不论是正餐或点心,尽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五、在亲子教育父母需遵守的几个原则

(一)亲子教育中父母要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1.父母每天要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

2.多听听孩子的声音,多用点耐心、爱心、开心。

3.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多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地看待事物。

4.结合孩子的表现,每天思考至少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

5.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同时给一定的压力和责任。

6.要常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长应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话,我将会怎样?

7.不要对孩子过分严厉,以免孩子惧怕、害怕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面善心恶的性格。

8.教会孩子微笑,微笑面对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对人生。

9.让孩子正确树立心目中的偶像。

(二)亲子教育中父母要培养孩子在生活方面的独立能力

1.生活中父母要给孩子一些钱,让孩子学会理财。

2.给孩子一个主要供他玩耍的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

3.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正常交往。

4.鼓励孩子与各种年龄的人交往。

5.给孩子留出真正玩的时间和空间。

6.教会孩子骑自行车、游泳,这些是孩子进入社会的一种基本技能。

7.不给孩子留有太多的物质遗产,给他一个健康的身体,给他一个健康的快乐的人生。

8.不要太关心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以免孩子养成以“我”为中新的坏习惯。

9.生活中的困难及一些家庭大事,有时间可以和孩子商量。

10.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一会晴,一会阴。

(三)亲子教育中父母要和爱孩子一起感受孩子的成长

1.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洗自己的衣服、烧水煮饭等,让他们能认识到自己是家庭成员中的一分子。

2.把孩子当做成人一样,和他平等相处,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

3.随时关注孩子的进步,并让孩子自己知道自己的进步,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

4.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与孩子同行。

5.要学会真诚地赞美孩子,而不是像对宠物一样说句“你真聪明”。

6.在生活中设一些困境,和孩子一起度过。

7.鼓励孩子尽量不要依赖成年人。

亲子教育的核心范文2

关键词: 幼儿教育 亲子教育 实施策略

亲子教育,主要是以亲子关系为核心纽带,由幼儿园创造一定的条件、父母与子女共同参与,一起提高的一种科学教育模式,具有情感交融、双向互动的特色。幼儿园亲子教育,力求在一种真实的情景下,发挥幼儿园的示范、参与和指导作用,加强教师、家长与孩子的相处与活动,充分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将正确的观念与方法完美融合于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刻,进而促进孩子全面、和谐、立体、健康地发展。

一、幼儿园亲子教育的现状

大量调查数据发现,家长学历越低,越忽视幼儿心理健康,更强调幼儿园对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在性别方面,家长对男孩关注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女孩则更多关注其艺术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培养;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对幼儿教育的关注与重视较少,更多地关注通过知识学习改变命运;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到了幼儿园之后,就完全是教师的责任了,跟自己无关;随着社会的发展,“隔代教育”现象日益增多,但因其年龄与观念的不同,老人的教育方式比较落后、封闭,过于袒护,从而造成教育之间的差异。

相关调查数据表明,我国3岁至6岁幼儿的在园率偏低,许多幼儿只上一两年,三岁以下的幼儿教育则更少,更别提幼儿园的亲子教育。在我国,目前还未建立关于亲子教育的统一、规范的概念――“实践先于概念的形成”,相关理论研究比较薄弱。种种现象都急需教育工作的关注与重视,并不断探寻有效的解决策略,有效实现亲子教育,促进幼儿园教育全面发展,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成长与发展。

二、幼儿园亲子教育的有效策略分析

1.做好亲子教育的宣传工作,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

亲子教育,主要是以家长参与、家长与幼儿互动为核心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所以,幼儿园教师必须对家长做好亲子教育的宣传工作,让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与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促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和管理,最终促进和谐亲子关系的建立。

同时,开展多种方式的家园互动,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转变传统过多关注幼儿技能与智力的发展,更关注对幼儿情感、态度、身心的正确引导,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将幼儿教育内容拓展于家庭领域,促使家长担负重要的教育责任,真正开展“亲子教育”。

2.有效创造亲子教育的环境。

幼儿处于懵懂的学习初期,对全世界都充满期待与好奇,具有强烈的探知欲望,而环境作为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一方面要适应幼儿的年龄和身心特点,一方面要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

以“寓教于乐”、富有幻想的、灵活多变的环境激发家长与幼儿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活动。例如:创设“育儿沙龙”的主题,鼓励家长参与亲子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拓展了成人之间的交流,而且使幼儿结交了更多的新朋友,树立了主动适应新环境的意识,开发了智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促进了家长之间的交流和亲子教育活动的良好开展。

3.精心设计亲子活动主题。

在亲子教育活动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依据本阶段幼儿的年龄、身心特点及具体情况,同时结合地域与时节,让每一个亲子活动的主题都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比如:秋天,设计“美丽的树叶”的主题亲子活动,让家长带着孩子到野外走一走,寻找自己认为最好看的树叶,并设计制作成标本或书签。在这个过程中,看看家长都知道哪几种树叶,孩子又认识哪几种树叶,体会“落叶归根”的情感基调。

在这样的活动中,家长与幼儿会有更多的相处时间,为家长与孩子创造一次又一次的亲子活动的机会,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调动其积极性与主动性。

4.多元化、有针对性地开展亲子教育活动。

幼儿的类型多种多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孤僻的,也有调皮捣蛋的,幼儿园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幼儿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促进亲子教育活动的开展。

例如:对那些比较调皮、爱动、爱捣乱的幼儿,可以在每次活动中都找出表现好的幼儿与家长一起表扬,而没有被表扬的家长与幼儿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积极性与主动性,在相互促进中家长和幼儿都会更配合老师的活动;又如对待那些性格比较倔强、孤僻的幼儿来说,教师应坚持与孩子、家长多接触、多亲近,尽量表扬一番,并引导家长改变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一些伤害其自尊心的话及暗示性语言,对孩子要多点耐心、认可和表扬。

这样有针对性地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促进亲子教育活动的开展,促进教师与孩子、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不断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

三、结语

亲子教育是现代教育观念的一种必然趋势,有利于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提高。亲子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发展与深化,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应重视有效策略的实施,不断促进幼儿与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活动,最终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亲子教育的核心范文3

均衡优质,湘桥教育内涵发展之基

2015年11月,湘桥区创建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区教育公平得到质的提升; 2016年1月,该区创建为“广东省教育强区”,全区教育面貌焕然一新;2016年12月,全面启动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工作,湘桥教育迈上新起点。

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在基本均衡的基础上实现优质均衡,这就需要立足于每一所学校的内涵建设,提升每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

为了促进学校的优质化发展,韩山实验中学注重教学模式创新,积极构建高效课堂理念。高效课堂就是要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的师生共同发展的生态性课堂。简言之,高效课堂就是追求效果、效益、有序的教学,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核心建构、形成自主发展力。榇锏秸飧瞿勘辏不但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做指导,还要不断地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由此,韩山实验中学总结提出了“六步教学法”,即“目标导学、自学研讨、展示交流、解疑释难、拓展提升、巩固练习”;形成了高效教学的“五个三”策略,即“三全――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心――信心、恒心、决心;三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三习――预习、练习、复习;三清――节节清、天天清、周周清”;逐步形成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优质化。

韩山实验中学以高效课堂建构为核心来提升教育质量,湘桥区城西中学则通过法治文化建设这一突破口来提升办学品位和丰富教育内涵,探索教育治理方式的现代化,开辟立德树人的新途径。学校依托设在校内的“潮州市青少年禁毒(法制)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禁毒基地,参加市、区在学校举行的“6・26”国际禁毒日拒绝签名、宣誓活动,通过有关部门组织吸毒人员到学校为学生现身说法,制作禁毒教育微电影《等你回来》,开展主题班会、手抄报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禁毒教育活动。在教育基地的引领下,学校的法治文化建设逐步走上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同时,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展“法官进校园”活动,学校先后聘任了六批近百名潮州市中级法院青年法官担任法制辅导员,开展“一带一”活动,即一名法官与一个班级结成对子,法官定期为结对班级学生上法制课。活动中,青年法官进入课堂,走上讲台,围绕“未成年人犯罪原因与预防”“未成年人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网络诱惑”“慎重交友”“做文明守法的中学生”等话题,从学生生活、学习中涉及和需要防范的法纪问题入手,把严谨的法律条文和生动的具体案例有机结合,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讲解,并解答学生提出的法律问题。青年法官还通过与学生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及时与存在困惑的学生交心、对话,协助班主任教师转化问题学生。“法官进校园”活动,站在专业法律的高度,既有权威性、严肃性,又以鲜活的形式向学生宣讲法律知识,敲响警钟,很具实效性。

更值得一提的是,湘桥实验学校大力推行走班制校本课程改革,开了潮州市小学系统走班制教学改革的先例。为了保证各个项目的平衡发展,学校专门开发了网上校本课程选课报名系统,在2-6年级中分别开设诗歌、书法、歌咏、国画、器乐、舞蹈、田径、乒乓球、泥塑、纸艺、棋类、魔方、摄影、科技、礼仪、行业实践等54个班级社团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特长自行选报,并编入课程表,两节连堂开展活动。为了解决特长师资不足问题,学校除了选定有特长或综合素质好的教师任课外,还引进韩山师范学院的师生资源、聘请综合素质高的热心家长担任辅导教师或客座辅导员,为走班制校本课程的顺利、有效开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实现优质均衡与内涵提升的根本所在。不管是德育创新还是文化传承,不管是课堂建构还是课程开发,不管是教学相长还是家校合作,都离不开教师这一根本主体。基于此,湘桥区注重引导各学校积极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大力培养造就一支立德树人的现代化教师队伍。

比如,韩山实验中学倡导“教师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理念,致力于打造育人的精锐之师。学校主要通过校本培训来提高教师的共识,形成强有力的执行力。在教学实践中,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为解决上述问题,该校制定了多项措施。一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分散学习、集中研讨等方式来培训教师。通过聘请高校的教育专家、教授来校作“教师专业成长”“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教师行为研究”“改革教学模式,创新高效课堂”等专题报告,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二是开展以“学课标、钻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学校要求教师每天自学10分钟,写100字的读书笔记,每个教师每年都会积累1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有效提高了教师个体的综合素质。学校还特聘高校教授和退休专家为学校顾问,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和师资培训工作。

又如,湘桥区城基中学注重研修一体,培养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水平。一是通过网络研修,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学校不仅组织教师参加校内的一系列校本研修活动,还组织全校200多位教师集体参加了广东省网络研修班的学习,通过网上资源共享、在线视频学习、协作组活动、视频互动等形式,交流了彼此的教学心得、教学成果以及教学困惑,大大提升了科研能力。二是推行首席教师制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制定了《城基中学首席教师评选方案》及《首席教师工作职责》,要求当选的首席教师要通过开公开课、开专题讲座、帮扶青年教师、撰写论文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首席教师制度的确立,发挥了首席教师引领作用,打造了名师团队,促进了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为学校的教育教研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三是搭建青年教师交流研讨平台。为了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学校通过课题实验研究这个平台,利用“培训――交流――反思――展现”四大环节,采取教学竞赛、教学能手评比等多种形式,给教师提供成长的机会。近几年来,学校开展的《潮州市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及其教育研究》《校本教研与提升教师学习力的研究》《提高中学教师学习力策略的研究》《初中生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中学班级“软文化”建设的研究》等省、市、区级课题均已通过专家评审,顺利结题,各课题的研究成果也以论文集、教学札记等形式进行推广;近5年,学校教师参加省级、市级及区级各类教学比赛并获奖的有289人次,发表在省、市、区级相关教育刊物的教师论文有70多篇,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及区级各类比赛并获奖的有580多人次。

特色发展,湘桥教育内涵发展之核

湘桥实验学校在2016年6月举行的“牵手成长,紫荆印象”亲子同庆的雅实感恩教育毕业礼中,以“感恩・成L・荣校”为主题,以“感恩祖国”“感恩母校”“感恩老师”“感恩家长”“感恩同学”为主线,以“让每一颗种子都能发芽成长,让每一个毕业生都能成就不一样的自己”为活动宗旨,坚持“不落下一个”的原则,让每一位学生都上台表达情感,展示“阳光、自信、优雅”的个性风采。通过别开生面的毕业典礼,使师生、亲子、生生之间在“一敬礼、一拥抱、一握手、一承诺”的互动演出中增进感情,学会感恩,增强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为即将告别母校的450多名毕业生上了难忘的最后一课,给450多名家长带来了一次温馨动人的感恩盛典。参加毕业典礼的领导、嘉宾由衷地称赞说:“原以为来看看孩子们的表演节目,没想到却被深深地感动,被台上老师们的倾情朗诵所打动,被家长与孩子亲子同台同唱的深情演绎所感动,被所有毕业生台上的自信、激情所感动。”家长们参加毕业典礼后这样说道:“节目演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情感的交流与释放,感恩教育如此深入人心,这是值得孩子们铭记一生的精彩的毕业盛典!”“受教育的不仅仅是孩子们,也有我们家长!”

雅实感恩教育毕业礼是湘桥实验学校雅实德育特色教育的一次集中展示。在雅实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湘桥实验学校已逐渐形成了“雅实节日文化、雅实礼学文化、雅实三自文化、雅实廉洁文化、雅实诗书文化、雅实家风文化、雅实传播文化、雅实评价文化”文化体系。尤其是其中的“亲子八同行”活动,让学校雅实德育真正走向了生活化、常态化。一是“同扬优秀家风”:学校印发《倡议书》,广泛宣传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好家风”的文化建设活动的意义,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与“家风文化教育活动”相结合,实施育人资源一体化、育人过程同心化,通过“共读、微播、同行、同台”等专题系列化活动,树立“我爱我家乐融融”的新榜样,让家长和孩子在日常学习教育活动汲取优秀家风文化,家家共创好家风,家校同心育新苗。二是“同守成长箴言”: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把“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力学笃行;见善思及,见贤思齐,尚美立品”的“湘桥实验学校成长箴言”发送给每位家长和学生,倡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箴言,规范自身的言行;编印精美的《古训格言亲子读写》校本教材,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并与家长共读共赏共用。三是“同筑阳光心园”: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韩山师范学院教科院携手,组织开展“共筑家校成长心园,放飞雅实健康童梦”心理健康教育节活动,搭建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设和谐校园和家庭。四是“同献爱心公益”:学校以少先队为主阵地,以家委会为主渠道,家校携手,整合社会资源,成立亲子“雅实七色花义工志愿队”,倡导义工接力“服务一小时”,从爱心、文明、书香、廉洁、环保、安全、推普等方面培养学生和家长规范、责任、服务的义工意识。五是“同沐诗书文明”:学校持之以恒办好“紫荆诗书社”,每学期每个年级出版一期《紫荆花苑》,引领师生、家长参与诗书和格言创作活动,培养师生、家长的诗书情怀;确定每周星期三晚上为“经典书香飘万家,快乐亲子读书夜”,倡导家长选择一本好书,开展亲子共读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书香家庭文化。六是“同进廉洁学堂”:学校立足“小课堂”,组织四年级按教材上好廉洁教育课、各年级上好“崇尚廉洁,勤俭养德,明礼守信”的主题班会课;拓宽“大课堂”,定期举办主题鲜明的“道德讲堂,亲子宣讲”活动,通过邀请名誉校长、纪检干部到校为师生、家长讲学,让荣获“书香文明家庭”的亲子家庭代表交流分享“传承文明,勤廉齐家”的经验收获,举行亲子道德实践承诺签名仪式,让廉洁教育生根开花。七是“同练健身体操”:学校充分利用每天下午放学后时间开展“国学雅实特色操”训练活动,组织一二年级学生练习“国学弟子规操”,三年级学生练习“童趣五步拳”,四年级练习“活力健美操”,五六年级学生练习“快乐跆拳道”;还开发了一套适合亲子、师生同练的“古典体操八段锦”,在全校掀起“携手闲暇健康行”的健身热潮。八是“同受礼学教育”:学校将入学礼、入队礼、尊师礼、孝亲礼、毕业礼等“礼学活动”的育人目标分解到具体的文化教育典礼中,给师生、家长以庄重的仪式感,在深刻体验中达到无痕育人的目的。

湘桥实验学校雅实德育特色教育是湘桥区教育品牌建构中“一校一特色”的典型代表,以武术、龙狮、足球为特色的湘桥区意溪中学则是“一校多特色”的代表。自1997年开始,意溪中学结合地方武术传统文化,发挥学校优势,开创武术特色教育,在常规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注重融入“德”与“礼”的培养,既让学生强身健体,又让学生明礼修德;学校积极推动发展龙狮运动,大力传承弘扬龙狮文化,打造了一批舞龙舞狮特色项目,有地面狮、板凳狮、高桩狮,学校舞龙舞狮运动队经常受邀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重大活动的表演,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还代表潮州市参加广东省龙狮锦标赛和省级的各类龙狮比赛,获多个前六名奖项,为潮州市争得了荣誉;学校还是潮州市足球传统学校,除三支专业队伍常规训练外,学校还增设每两周一次的开放式足球比赛观摩课,开设足球知识讲座,充分发挥足球趣味性和观赏性的特点,激发学生的足球热情。

亲子教育的核心范文4

关键词:亲子沟通研究;反思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9-0135-03亲子沟通是实现家庭教育功能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国自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兴起了亲子沟通的实证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在该领域获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纵览这些研究成果,与国外同类研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亲子沟通内涵界定不够明确、研究内容不太清晰、研究方法比较单调,为提高研究的精准性与有效性,本文针对这三个问题进行反思与探析。

一、亲子沟通内涵需明确

“沟通”是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常用词,不论是在我们的日常口语表达中,还是在许多研究领域,如传播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都会提到“沟通”这个词。也许正因为“沟通”是一个我们很熟悉且使用广泛的词,许多时候,我们往往忽视了对“亲子沟通”这个词的明确界定。由于核心概念的模糊,使得亲子沟通的研究也就没有统一的、清晰的、可靠的操作指标,研究者出于各自的理解采用不同的测量指标,造成众多结论分歧。2003年就有学者提出,现有研究在亲子沟通的内容、沟通满意度、沟通对象和青少年性别对亲子沟通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并没有较为一致的结论,其主要原因是:对于研究的范围、概念的界定缺乏统一的标准。迄今为止,查找相关文献,我国该领域的研究仍未对“亲子沟通”形成统一的明确界定,有的即使有定义,但也未做深入剖析,在研究设计时,不知不觉偏离核心概念,使得研究取向不清晰。

在英文中“communication”译为沟通,也包含传播、交往、交流之意,这些词在中文里的使用是有差异的。查找商务印书馆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传播”解释为“广泛散布”,“交往”解释为“互相来往”,“交流”解释为“彼此把自己有的供给对方”,“沟通”解释为“使双方能通连”。由此可见,若排除物质与文化层面的指向,“传播”一般是指信息的单向流通,主要是点对面;“交往”含义较为宽泛,社会就是一个交往的网络,人类社会之所以成为社会的先决条件就是其成员之间的交往。有学者认为,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以一定的物或符号为中介的相互作用、相互接触、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

“交流”与“沟通”较为接近,都有信息的双向流通之意,这也是亲子沟通研究中经常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在心理学中,“沟通”一词,意为信息、事实、信念、态度和感受等在人际之间的传播、接收与理解过程,注重对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收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与规律的研究,沟通更强调信息交换的双向性和互动性。也有学者提出,沟通是指行为者之间通过有效语言、运用合理的协调方式达到真正理解或共识的行为。所以,“交流”虽有双向流通的意向,但它仅仅描述的是信息流通的来往方向,不必反映流通的效果,而“沟通”强调“沟”而务求“通”,必然反映流通的效果。

明晰“沟通”的内涵后,“亲子沟通”的界定就相应明确。亲子沟通是指家庭中父母、子女之间交换资料、信息、观点、意见、情感和态度,以达到共同的了解、信任与互相合作的过程。亲子沟通不仅指向信息的交流,还反映亲子之间获得相互理解、形成情感相通、达成共识的交流结果。

二、研究内容需明察

明确了亲子沟通的内涵,就如研究道路上找到了路标,所有的研究设计应在其指引下朝着研究目标迈进。要使研究内容不偏离轨道,在做研究设计时就需要围绕核心概念的内涵加以明察。

我国目前亲子沟通相关研究中,大量存在由于核心概念模糊导致研究内容定位不准确的现象。如亲子沟通问题的研究。“沟通问题”是当前国内亲子沟通研究文献中出现较多的一个词,在亲子交往中,亲子沟通与亲子冲突是相对应的,长期的沟通不足或沟而未通,可能产生亲子冲突,导致亲子矛盾或亲子交流方面的种种问题。若沟通了,亲子冲突就可以避免或及时化解。沟而未通是未沟通、误沟通、假沟通类非沟通行为。因此,亲子沟通问题研究实际上研究的是亲子交流中的非沟通、亲子冲突、亲子矛盾等问题。与此类似,又如“亲子沟通的改善研究”之类提法显然也是不恰当的,确切说应是亲子沟通的达成(或实现、促进等)研究。不同的家庭可能有不同的沟通模式,如Fitzpatrick提出的关系定向和观念定向模式,进而根据这两个维度得分的高低组合成亲子沟通的四种类型:一致型、多元型、保护型、放任型。不同的沟通类型会产生不同的沟通结果,即在相互理解、情感相通、达成共识实现的层次与程度上会有差异,但沟通的信息源方一定有努力“连通”的目的,且架起一座桥梁把信息源方与接受方连通在一起。所以,沟通不是交流。如果我们把它们混为一谈,就会出现如“沟通问题”类自相矛盾的提法。

另外,如果我们不把握清楚亲子沟通的内涵,就会在一些相关问卷设计中出现混乱状态。如沟通频次、沟通时间、沟通内容等研究,被调查学生很可能有的报告的是沟通情景,有的报告的并不是沟通情景,不能真实反映亲子间的沟通状态,而只是交流状态。如孩子回到家,对妈妈说:“妈,我回来了”。妈妈说:“好,快去洗把手,马上吃饭了”。又如:餐桌上,孩子说:“爸,今天学校……”爸爸打断说:“哪来那么多的废话,快吃饭,吃了做作业去。”等这样一些对话能称之为“亲子沟通”吗?显然不能,应是“亲子交往”或“亲子交流”、“亲子对话”。

根据亲子沟通内涵的界定,按照“5W”的思考路径,亲子沟通的要素应包括:沟通者(who)、目的(why)、信息(what)、沟通方式(how)、环境(where)。因此,亲子沟通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沟通双方影响因素研究,包括父母与子女双方的人格特征、性别特征、沟通态度、沟通兴趣、沟通技能、地位结构等;二是沟通重要性研究,主要考察亲子沟通与子女心理健康、压力应对方式、问题行为、学业成就、同伴交往及社会适应等其他方面之间的关系;三是沟通话题研究,包括亲子沟通话题涉及范围、亲子性别匹配差异等;四是沟通方式研究,主要探索亲子间如何做决定、问题解决过程等;五是沟通环境研究。根据生态系统模型理论,所有影响父母行为及儿童发展的因素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该系统可分为四个子系统:微观环境系统、中环境系统、外环境系统、宏观环境系统。家庭、学校是与儿童关系最密切的微系统,微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构成中间系统,而那些儿童并未直接参与但却影响他们的环境,如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职业条件等构成了外环境系统,最后,儿童所处的具有一致信仰、习惯、传统观念和意识形态的社会或亚文化的社会机构组织构成了宏观系统,这些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父母—儿童之间的参与程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亲子沟通环境研究涉及多个层面,如宏观层面的文化背景、风俗传统等,外环境层面的父母学历、职业类型等,中观层面的家校关系亲密度、家校之间联系方式等,微观层面的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氛围等,环境诸因素之间的动态发展机制等。

三、研究方法需丰富

目前国内亲子沟通相关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定量研究方法,多以问卷法获得数据资料,通过统计的方式获得结论,问卷也较多使用的是单方报告法,近两年也有少量的亲子双方报告及行动研究、质性研究。

从了解的角度来说,亲子沟通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具有双方互动性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单以静态的问卷调查难以反映沟通形成的机理及发展变化的特征。因此,一方面问卷调查应分别进行父、母、子三方报告,同时辅以纵向的追踪研究,能较好地考察父母及亲子之间对沟通的知觉差异、互动机制的演变特征等;另一方面,需要以访谈、观察、沟通日志分析等方法深入探究不同阶段学生亲子沟通的特点。国外的亲子沟通研究已经从宏观的型式学角度研究深入到微观的沟通过程研究,而我国目前深入的微观研究还比较欠缺,需要通过研究方法的丰富加以完善。

从干预的角度来说,行动研究是现有阶段一种较为容易操作的方法。关键是,怎样在行动中提炼出沟通得以实现的要素,并将之转变成比较高效的可复制的训练模式。目前我国相关研究还是空白,尽管社会上很多亲子培训机构在如火如荼开展着相关培训,但作为研究成果,在学术期刊上还未查到。当然,若要提高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实验法应是最佳的选择,但在核心概念的操作性定义、变量的选择及无关变量的控制等方面需要周密思考,找到切实可行的操作途径,这在本领域研究中将会非常有价值。

参考文献:

[1]房超,方晓义.父母-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

[2]衣俊卿.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人自身现代化的文化透视[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

[3]张淑华.企业管理者沟通能力结构与测量研究[J].心理科学,2004,(2).

[4]张东娇.教育沟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

[5]王争艳,刘红云,雷雳等.家庭亲子沟通与儿童发展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2,(10).

亲子教育的核心范文5

家庭、幼儿园的合作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0-3岁儿童由于发展水平、发育特点的不同以及施教主体的不同,在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和合作内容是有所不同的。

一、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是没有建立起来的。一方面幼儿园直接面向的教育对象主要是3—6岁的儿童,0-3岁婴幼儿的教育是幼儿园的外延教育,与幼儿园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出现了所谓的“教育真空地带”;另一方面,幼儿园对0—3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的研究不够,在满足家长需求,与家长合作上有一定的局限。

随着人们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加深,0-3岁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不仅社会上各种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级政府教育部门也越来越重视0-3岁儿童的教育,并逐渐将0-3岁儿童的教育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也逐渐发生变化。北京市教委2003年下发了《关于加强社区儿童早期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对幼儿园提出0-3岁早期教育的任务,进行了幼儿园早教基地的评选活动,促使幼儿园将0-3岁儿童纳入教育范畴。这使0-3岁儿童家庭和幼儿园建立起了直接的联系。近年来,幼儿园也主动将0-3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教育问题以及0-3岁家园合作纳入教育研究范畴,使双方合作更加可能,更有意义。

能得以实现的用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在0-3岁儿童家园合作教育中存在一个主动与主导的关系。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时说:“学校应当领导家庭”。这是因为幼儿园是专业的教育机构,幼儿教师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懂得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幼儿园处于主导地位能有效地引领家园合作向科学的方向发展。但是这种主导作用,不是幼儿园居高临下指挥家长,而是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条件下引领家庭共同提高育儿技能的伙伴关系。尤其在现阶段,尽管很多幼儿园把教育辐射到0-3岁儿童,但多数还只是以亲子班的形式出现的,系统、规范化的将0-3岁儿童的教育纳入幼儿园教育体系,还需要一个过程。家庭仍是0-3岁儿童的主要生活场所和受教育的场所,家长是最主要、最直接的施教者,幼儿园的主导作用需要依赖家长的主动寻求和配合才能得以实现。

二、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内容及方法

(一)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内容

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内容可以分为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以儿童为核心的活动教育和以幼儿园为核心的教育研究。

1、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内容。

是指为了提高家长素质和家教质量,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提供帮助和进行指导的过程。包括让家长了解幼教工作的方针、政策,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让家长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科学的育儿方法;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长教育的能力等。

2、以儿童为核心的活动教育。

是指为了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而对0-3岁儿童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包括幼儿园组织的亲子班、各种形式和内容的集体活动(如:参观幼儿园、“做个健康的小宝宝”等专题互动活动、散居儿童亲子运动会等)、入户指导等。

3、以幼儿园为核心的教育研究。

是指以提升幼儿园0-3岁儿童教育质量为目的进行的教育研究,包括对0-3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认识、提升教育活动质量,以及0-3岁家园合作教育等内容。

(二)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的方法

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在合作上有多种方法,其中宣传法、多媒体沟通法、问卷调查法、家庭互助小组、家访、录像分析法、送教上门法、教育现场交流指导、教育教学活动、参观观摩法等更适合0-3岁儿童以家庭教育为主的特点。

1、宣传法

指幼儿园以宣传册、宣传板、宣传活动等多种方式向0-3岁儿童家长宣传相关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信息。

2、多媒体沟通法

指借助电话、网络等多媒体方式加强家园的合作。如:教育热线、0-3岁早教网络互动平台等。需要指出的是,沟通平台的组织者不一定是幼儿园,也可以由有能力的家长来搭建平台,邀请幼儿园的老师参与互动。

3、问卷调查法

指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需要的信息。问卷调查法不单单是由幼儿园向家长实施,家庭也可以通过问卷的形式向幼儿园了解一些情况。比如:家长互助小组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幼儿园了解入园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4、家庭互助小组

指小范围内的家庭之间结成教育小组,幼儿园派一名教师参与小组的活动。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与小组负责人联系,根据小组内的需要,采取直接组织或间接指导等形式参与互助小组的活动。家庭互助小组的优势在于相对于整个社区来说,小组的形式更好组织,且更有针对性;相对于一对一的家庭合作来说,小组的形式有利于教育经验分享和教育资源的利用。

5、家访

是一种以访问、谈话为主要方式的个别交流形式,主要目的是让教师了解幼儿在家庭里的行为表现以及所处的家庭环境,加强沟通,交流经验,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6、录像分析法

是通过录像的方式回放幼儿在家活动及家长教育情况,并进行分析研究。录像分析可以弥补教师不能亲临教育现场的不足,可以多角度、多次观察,并且不受时间的限制、有利于整合全面分析。通常是家长提供录像,老师和家长共同分析的过程,既有利于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又有利于教师对幼儿和家庭教育环境、教育行为的了解。

7、送教上门

是针对小区内0-3岁婴幼儿居住相对分散的状况,对婴幼儿采取个别指导的方式,使其接受早期教育。

8、教育现场交流指导:

“现场”,可以是幼儿园,也可以是家庭;“教育”既可以是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的教育,也可以是老师和家长之间的相互教育。家长和老师对幼儿的教育,以及老师对家长的指导不难理解,需要解释的是家长对老师的指导。由于家长比老师与孩子接触的机会更多,更了解孩子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因此,家长可能帮助老师对孩子的行为作解读。

9、教育教学活动:

指直接以儿童发展为核心的活动形式。0-3岁儿童的教育活动一般是以有家长陪伴的亲子活动的形式进行的。由于0-3岁儿童的教育没有明确规定纳入幼儿园教育的体系中,因此,这种亲子活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半日制亲子班、周末亲子班、主题亲子游戏活动等形式。这种亲子活动同时也有着潜移默化影响家长的作用。

10、参观观摩

指幼儿园组织一些活动,向家长、社区居民开放,邀请他们前来观摩,或与一起合作外出参观等。如教学活动开放日,幼儿亲子运动会等。

除了以上10种家园合作方式外,还有一些(例如:家长座谈会、讲座等)方法也适用于0-3岁儿童的家园合作教育。

三、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共育活动的设计与评价

活动案例一:让满满成为受欢迎的孩子

活动背景:小满最近总是把小朋友扑到,妈妈告诉小满不要去扑小朋友,可是小满好像听不懂,看见小朋友还是会奔过去,以致小朋友的家长一看见他就赶紧把孩子带走。妈妈觉得很难为情,有时看到其他小朋友家长在一起聊天,很想加入进去,又怕小满惹人厌,只好带小满在远处玩,不好意思过去。妈妈感到很孤单,同时感到小满也很孤单。

活动目的:解决家长困惑,帮助家长学会了解、分析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活动方法:录像分析法

活动过程:

老师建议妈妈把小满扑倒小朋友的过程录下来,一起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录像中,老师发现与同龄的孩子(一岁两个月)相比,小满个子比较高,也比较胖,走路较早,但走得还不是很稳。小满每次看见小朋友都很高兴地奔过去,很友好,没有攻击的意思。老师与家长根据满满的年龄特点进一步分析:满满会走之后活动的空间大了,交往的自主性增强,尤其对小朋友有天然的好感,所以看到小朋友就想和他们一起玩。但是由于动作发展不够协调,走路不稳,难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动作,再加上自身又高又胖,所以容易把小朋友扑倒。

解决建议:建议家长要看到孩子发展和交往的需要,不要因为会碰倒小朋友而限制小满的交往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到其他家长的心理感受,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尽管妈妈不限制小满,其他家长也会躲着小满,小满的交往需求同样不能得到满足,还容易形成自己不受欢迎的印象。建议家长支持鼓励小满去抱小朋友,同时家长要站在小朋友的身后用身体支撑小朋友,以免被小满扑倒,并用语言对小朋友说“

小满喜欢你,想抱抱你好吗?”一方面可以教小满学会用语言表达,另一方面是向小朋友和家长表达友好的信息。在保证小朋友不摔倒的前提下,满足小满的交往需求,使小满成为受人欢迎的友好的小朋友。

这个案例采用了录像分析法,在自然的状态下有利于获得直观、真实的资料,有利于客观地分析。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分析幼儿的“扑人”行为背后的交往需要。关注个体差异,因人施教。根据小满“又高又胖,动作发展不协调”的特点采取适宜的教育策略。不仅帮助家长解决具体的教育问题,还向家长详细地介绍孩子的年龄特点,帮助家长学习如何透过现象分析问题。

活动案例二:争抢玩具怎么办

活动背景:在幼儿园老师与社区散居儿童家长见面会上,贝贝(1岁7个月)的妈妈向老师反映,贝贝在小区里玩时总是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妈妈“怎么说都不听,怎样管都不见效”。先后用“好孩子不能抢别人玩具”的大道理开导过贝贝、教过贝贝用“借我玩玩行吗”的语言与小朋友协商、示范过“我们换着玩行吗”的交往策略,效果都不好。虽然贝贝知道不能抢玩具的道理,尝试过用协商和交换的方法,但当遭到拒绝后还是会去争抢。

活动目的:帮助贝贝妈妈了解贝贝的年龄特点和适宜的教育方法,解决贝贝妈妈的育儿困惑。

活动方法:现场指导法

活动过程:

1、观察贝贝游戏情况和妈妈的教育策略。

贝贝看到丁丁(比贝贝小一些)在玩小汽车,跑过去伸手就拿,丁丁哭了。贝贝妈妈赶紧跑过去,抢下小汽车还给丁丁,对贝贝说“不许抢小朋友的东西”。贝贝还想要,妈妈拽着贝贝走了,贝贝也哭了。妈妈从包里拿出一个别的玩具给贝贝,贝贝不哭了。可过了一会看见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就又走过去,从小朋友的手里拿。两个小朋友都不撒手,一起叫喊着。妈妈过去对贝贝说“你不是有玩具吗,撒手”。贝贝仍然不松手。妈妈又说:要不和小朋友商量一下,拿你的玩具换着玩吧。贝贝把自己的玩具扔在地上说着“换着玩”。可是那个小朋友仍然紧握着玩具不放。妈妈没办法只好又一次,强拽着贝贝离开。

2、分析问题

首先,贝贝以及与贝贝同龄的孩子已经有了自我意识的萌发,这是幼儿成长的必经阶段,不应该责怪,而应该理解和积极的疏导;

其次,这个阶段的孩子还处于独立游戏阶段,还不会同伴间的平行游戏和合作游戏。所以不可能一起玩、轮流玩。

第三,这一年龄的幼儿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思维,想做什么会直接用动作表现出来。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有限,很多时候不能很好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而且获得玩具的欲望远比大道理更能左右孩子,当两者交锋时,后者必然甘拜下风,抢玩具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但是放任孩子这样争抢,一来会养成不好的习惯,而且会破坏友好的交往环境,让幼儿有不好的交往情绪体验。

3、解决问题

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入手,利用孩子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点,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

建议贝贝妈妈带贝贝出去玩时,多带一些玩具,到了广场上都拿出来摆在地上玩。用玩具吸引小朋友,转移对自己玩具的注意力。

4、教育效果:丰富的玩具吸引了不少小朋友禁不住想要玩一玩,要玩新玩具,就得解放双手放下原来的玩具。这样,贝贝在其他小朋友专心玩自己玩具的时候,就很自然地玩到了别人的玩具。整个过程没有争抢、没有交易,愉快而自然。贝贝不仅玩到了自己喜欢的玩具,而且得到了一个和谐、友谊的交往环境。

5、与贝贝妈妈分析、总结。

当感觉孩子不配合的时候,要冷静下来,不要和孩子“较劲”,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向书本、向老师寻求帮助,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制定教育策略以找到更适宜的教育方法。

案例中老师现场观察指导有助于获取第一手资料,能更真实、更客观地了解幼儿的行为表现以及家长的教育方法和理念。针对贝贝妈妈的教育措施不适宜问题,重点与贝贝妈妈分析贝贝的年龄特点,帮助贝贝妈妈关注该年龄特点下的教育方法。

亲子教育的核心范文6

关键词 修身 齐家 传承 增进 亲子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0.070

Abstract A family is a social group composed of people with a marriage relationship, blood relationship or adoption relationship. It is the most basic and most important group form in human life. The family carries a variety of social functions, the education function is the eternal function of the family, and because of different social forms, family form showe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family education, family tradition and how to build a revival In the family construction, and how to enhance parent-child education In this regard, the author will combine the family education courses and the first class work experience to discuss.

Keywords cultivate one's moral character; regulate one's family; inherit; enhance; parent-child education

在家庭教育中,家风的传承与振兴是重要条件和内容。那么,什么是家风?为什么要建设家风呢?

人们在家庭里接受了父祖辈对自己的教育,在自己长大成家立业后,也用同样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去教育自己的后代,用从父祖辈那里接收影响和教育所形成的思想观点、行为习惯和家庭传统,去影响教育自己的后代,从而实现了家风的代代相传。因此说,家风是软实力,是一种风气。

建立复兴家风需要三个步骤:修身、齐家、传承。在这环环相扣的环节中,具体到千万个家庭中,又该怎样做才是觉察和迁善?

1在修身中做亲子教育正能量的创造者

家庭系统内部存在各种不同的子系统,如主干家庭的婆媳关系、父子关系,核心家庭内部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家庭教育是家庭系统内部互动的过程。家庭系统理论认为,每一个子系统都执行着特定的功能。

那么在两代亲子关系中,存在着什么样的关联?无数事实证明,上一代的亲子关系融洽,家庭生活幸福,这种正能量就会正面影响下一代的亲子关系,子女的安全感、幸福感会增强,心情愉快,积极向上。反之,如果上一代的亲子关系冷淡紧张,那么一些抑郁、苦闷等负能量就会向下一代传递。两代亲子关系隐秘的关连也表明,原生态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许多教育家都认为,家庭也是一个组织,一个场,如何养成场,改善场,这其实也是良好家风的建设。如何在修身中做负能量的终结者,做正能量的创造者,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修身的“修”是修正的意思。《大学》里提倡以修身做根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1.1 格物

修身首先要做到的是什么?格物。格,去掉。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欲望是越来越多,对外界的需求好像是无止境的。这才是最大的麻烦,也是修身最大的障碍。

所以《大学》才会把格物排在最前面。小孩子不能想要什么,就给他什么;不能想要什么就马上给他什么。格物要从婴儿开始的。爱的教育,就是要给孩子合理的限制。良好家风的建立,首先就要懂得克制欲望。修身仅仅有格物是不够的,还需知至、诚意和正心。

1.2 知至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欲望,但要在适可而止的范围之内。“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个止,是适可而止,是最合理的。比如,在亲子教育中,要告诉孩子从小学会思考,你想什么做什么,要考虑这适合我们家吗?会不会增加妈妈的困难?会不会让爸爸很伤脑筋?现在这个时间提出这样的要求合适吗?这才叫知至。

1.3 诚意

何谓诚?上不欺天,中不欺人,下不欺己。孔子把诚叫做不要欺骗自己,“勿自欺”。你不骗自己,就不会骗别人,最后就能正心。

1.4 正心

一个人内在的德智修养,会直接影响其外在的各种行为,因此人要懂得修正自己的内心,懂得追求合理,凡事适可而止,不去自欺欺人,这样无论对自身,还是对家庭来讲,都是有益的。

2 在齐家中完善亲子教育的应对模式

家庭教育是以亲子关系为基础的,期间充满了亲情,如果正确对待和利用,这种亲情关系就成为教育子女的有利因素。但是,这种亲情关系却常常导致家长缺乏应有的理智,遇事感情用事,在亲子教育中容易产生种种非理性的应对模式。主要分析如下:

一是指责与否定。在亲子教育上,家长对孩子否定多于肯定,管教过于严厉,并经常批评、责怪,甚至打骂孩子,使孩子很少能接收到正面的教育引导。这对孩子社会道德的养成和学习努力精神的养成是非常不利的,而且孩子容易缺乏自信和独立性,形成胆小、自卑的心理。

二是讨好与迁就。在亲子教育上,家长把孩子摆在高于父母的不恰当位置上,宁愿自己省一点也要满足孩子,常常因为心疼孩子而迁就他,过多地满足孩子的各种愿望。这使得孩子勤劳俭朴的作风较差,也助长孩子学习不努力的不良习惯,而且使孩子容易形成自私、任性、易发脾气的品行。

三是放任与冷漠。在亲子教育上,家长给孩子很大的权利,让孩子尽可能地进行自我调控,或者是对孩子的独立行为了解较少,甚至对不良行为也不加干涉。孩子缺乏来自家长的道德规范教育,这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道德。孩子也因为得不到关心或得不到父爱与母爱而产生孤独感,逐渐会形成富于攻击、冷酷的不良品质。

在亲子教育上,什么样的应对模式是正确的?一致性。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态度上要一致,一家人要齐心协力。这个缘和因产生的果就是家庭的幸福,亲子关系的和睦。

那么,如何在齐家中完善亲子教育的应对模式?先来理解什么是齐家。齐,是这个家里的人,心要齐。一家人同心协力就叫齐家。

(1)隔代教育要注意扬长避短。在主干家庭里,经常有祖父母与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出现矛盾现象。年轻父母应处理好跟老人教育孩子的不一致,要认识到隔代教育有利的一面:有些祖父母有丰富的育儿经验,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发育了如指掌,能从容应对头疼脑热,更可贵的是对孩子严爱有度,不骄纵,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活泼开朗的性格。

(2)夫妻齐心教育子女。在核心家庭里,也会出现父母教育子女不一致的现象。在家庭教育在中,我国传统文化一贯视“严父慈母”为最佳组合,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要求和态度应是一严一松,父亲“扮白脸”,对子女严格要求,态度要严厉;母亲“唱红脸”,对子女以慈爱为主。事实上,这种教育不一致,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许多消极的影响,妨碍孩子的健康成长。他们从父母之间的意见不一,从而认定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不协调,进而影响与父母之间的亲情与关系。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态度和方式上不一致,就会产生分裂,而分裂是我们教育的症结。要想打开这个症结,唯有将心比心,在齐家中完善亲子教育的应对模式。

3 在对传统传承中学会与时代接轨

传统家教文化中的亲子关系是以家长为本位的,“父为子纲”。父亲在家中享有绝对权威,子女必须绝对服从。朱熹在《童蒙须知》中写道:“凡为人子弟,常低手听受,不可妄自议论,长上检查或有过失,不可便自分解”。家长本位的教育模式,一味强调家长意志,完全忽视子女的意志,扼杀其创造精神和健全的个性。

这是我国传统家教文化中的一个消极因素,因此也要辩证地看待我们的传统文化。那么,在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时代,如何在对传统传承中增进亲子教育是值得探究的。

3.1 教育孩子心目当中有父母的存在

父母爱子女是天生的,而子女对长辈的孝敬,是需要教育才会懂得,是家庭教育的结果。

在中国传统社会,几代同堂的大家庭中,孝道是在言传身教中,耳濡目染代代相传的。那么在现代社会的小家庭环境中,我们应该也要用三代同堂的方法来教育子女,传承孝道,潜移默化,懂得孝道,心中有父母的存在。

3.2 不要过度注重孩子智力的发展

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已经成为当代家庭最敏感的话题,也是家长们关注最强烈的焦点,因为智力开发的成败关系到孩子将来能否成才,能否达到家长的期望。但是,孩子在这种环境下的压力很大,家长要尽量体谅他们,不要拔苗助长。太高的、不合理的期望都只会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而产生对不起父母的罪恶感。

不要把成绩看得太重,只要尽力就行。家长还要关注孩子身体、情感、社会交往能力以及语言的发展,,不必总是要求孩子考第一,只要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可以了,打好基础和真的理解远比成绩更重要。

3.3 高质量的亲子陪伴

我们身处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知识获得途径空前广阔的时代。孩子不仅可以从家长、教师那儿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电视、电脑获得知识。不可否认,电视和电脑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提供给少年儿童许多有利的学习条件。但在事实上,电视的内容和节目有一些是有暴力倾向,广告的诱惑等负面影响,也有不少儿童和青少年将大量时间用于利用计算机来进行娱乐活动。

因此说,高质量的亲子陪伴绝对不是把把孩子推给电视或电脑,而是善于把我们的家庭变成一个学习的家庭,亲子阅读,全家定时的健身运动等。

这是一个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时代,中国与国际的交流、合作越来越普遍,因此,我们家长的眼光要放长远,学会在对传统传承中学会与时代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