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验室评价标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实验室评价标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实验室评价标准

医学实验室评价标准范文1

【论文摘要】开展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体系研究,是规范教学要求、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是构建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和依据。本文主要围绕高等中医药教育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内容及特点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实践。通过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要素及程序文件为主线,以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为主要内容,以教务等职能部门为主要组织机构,由院系两级共同实施,初步摸索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该体系系统、完整、规范,可操作性强,对提高高等中医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学质量目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质量是生命,是高校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没有质量,高等教育就失去了根本。开展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研究,对规范教学要求、保证教学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立和完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高等教育的主要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其中,理论教学包括了课堂教学(授课教师、备课、课堂讲授、教学总结)、课堂讨论、辅导答疑、考核等环节;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等主要环节。

    没有质量标准就无法评判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质量是多层面、多样化的,学校定位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不一样。围绕科学的质量观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合理、科学、可行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并确定质量标准的实现需要的措施和监控手段,是构建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重要原则。

1.1是构建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拙和依据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在一定的教育观念指导下,为提高教学质量,使教育教学按照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组织实施的各种保证措施和监控手段组成的有机整体。而质量标准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和依据。建立和完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体系,是构建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和依据。

    教学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包括目标明确、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信息的收集(包括统计和测量)、评估、信息反馈、调控等环节。依据培养目标,在制定出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同时,有效地把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各个要素合理的组织起来,使每个部门领导、教师、管理、技术和教学辅助人员任务明确、职责清晰,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控制、监察、监督,以保障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效益,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环节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1.2是促进高等中医药教育办学规模、水平和效益协调发展的有力保证

    随着中国加人wto和中医药逐步走向世界,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规模急剧扩大,加快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的步伐。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既要有数量的增长,结构的优化,效益的跃升,也要有质量的提高。建立和完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体系,是实现高校扩招后发展规模与教育质量协调发展,建设更加开放化、现代化、高水平的、富于创新的、一个体制结构更加合理、规模效益更好、教育质量更高的高等中医药教育体系的有力保证。通过建立全面系统、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从而创新机制、更新观念,办出特色,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实现高等中医药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2建立和完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方法

2.1收集资料、调研规划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学术交流、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等形式,进行广泛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掌握社会对毕业生素质、能力、知识结构的要求,为修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提供依据;到省内外有关高等院校进行相关调研,了解兄弟院校的相关信息,并撰写部分调研报告;组织专家、教授就“高等中医药教育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进行研讨,开展“国内中医药院校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如何建立和完善中医药院校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等内容的专题讨论。从而较为准确地把握行业内外的基本信息,建立和完善我院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为提高高等中医药教育的教学质量服务。

2.2反复酝酿、修仃标准

    在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结合调研、互访情况和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的实践,初步完成了《河南中医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办法》(以下简称标准)。《标准》的内容包括:教学管理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专业课程建设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实验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考试环节质量标准及各本科专业毕业生质量标准等六个部分。并将初稿下发到各二级学院,由其组织教职工进行讨论,反复征求意见后确定初稿。

2.3实践探索、不断完善

    按照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要素及程序文件为主线,以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为主要内容,以教务等职能部门为主要组织机构,由院系两级共同实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修订、完善、规范和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并且加强与院校间的互访和沟通交流,丰富《标准》的第一手资料,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完善。从而有效地指导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全过程,有力地保障和监控高等中医药教育的教学质量。

3建立和完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体会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本科教学是基础,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是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教学过程全面质量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

    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构建比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有力促进了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极大地保障和提高了教学质量。

医学实验室评价标准范文2

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于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发光免疫分析的40例检测者,年龄分布为25~55岁。调查的40例患者均为发光免疫检测,全身均无系统性疾病和药物过敏史。现将40例检测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人数20人,男9人、女11人,对照组人数20人,男13人、女7人。分组完全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来进行分组,不考虑年龄、性别及疾病。显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纳入和评价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在25~55岁的发光免疫检测者;没有免疫缺陷等疾病、智力正常、自然状况一切正常;排除标准:存在感觉功能缺陷;先天性的疾病;高血压等。

3.方法:

实验组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对照组采用生物发光法进行检测,即常规的生化检测。两组的用药方法用量相同,均对照组:生物发光法;实验组:化学发光法,根据就检测者检测出抗原抗体的速度进行评价。

4.效果评价标准:

观察检测抗原抗体的数量和灵敏度作为评估标准。

5.统计学处理:

采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成组设计的t检验用于组间比较,当P<0.05时,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数据显示P值小于0.05,表示调查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即表明化学发光法检测抗原抗体的速度快于生物发光法。

三、讨论

医学实验室评价标准范文3

一、《轨道交通站场》精品课程建设举措

为将《轨道交通站场》建成校级精品课程,特采取了以下建设措施:第一,树立先进的课程教学理念。精品课程要传授给学生最基础、最有用、最前沿的知识,还要传授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以及针对本专业及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开展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与技能,把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目标和任务落实到课程教学中。第二,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通过课程改革使教学内容体系化和科学化,将轨道交通站场设计相关标准规范的相关条文引入课堂教学内容中,并引进本专业和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充分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合理性和先进性。此外,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第三,教学队伍建设。通过建设,《轨道交通站场》已逐步形成一支知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教学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课程负责人对课程的建设质量和教学质量负责,并根据课程建设要求安排授课教师有目的、按计划地到企业关键部门顶岗工作;同时聘请上海地铁工务、运营等多个部门的行业专家及一线骨干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或课程顾问,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第四,开发网上教学资源,构建网络教学平台,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轨道交通站场》在学校主页上建立了课程教学辅导网站,将有关的课程教学大纲、教案、习题、案例、实验实习指导、参考文献资料、视频教学资源等上网,建立互动专区,开展师生交流、答疑与讨论,较好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需求。第五,加强教学方法改革。《轨道交通站场》在理论教学上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针对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采用教室、实验室、上海轨道交通工作现场“三位一体”的教学场所方法;开设运营技术实验室模拟轨道交通站场实际环境,采用演示实验教学和实物教学烦人方式讲解重难点内容,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二、《轨道交通站场》精品课程评价要素及手段

目前,经过两年多的建设,《轨道交通站场》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等发面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果。采用一定的评价手段和方法对课程的建设实施成果进行判断,从而发现课程建设中存在的缺陷以及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后续课程建设的改进和实施方向,才能将《轨道交通站场》建成能够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需求的一门特色精品课程。

课程评价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以及课程实施条件与实施效果进行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课程的途径的活动”。按照课程系统的结构关系,《轨道交通站场》课程评价的要素可划分为外部要素和内部要素。外部要素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设备设施等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第二,授课教师的素质与水平;第三,课程管理制度。其中,教师是教学环境和条件的规划建设者,其教学理念、师德、治学态度,以及对课程专业领域的认知水平的高低,对精品课程建设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因此教师的素质与水平是课程评价外部要素的核心。内部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第一,课程目标与内容;第二,课件、教材、视频、题库和案例库等课程教学资源;第三,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第四,教学效果。课件等课程教学资源是课程内容的直接载体;教学模式与方法是指对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实施方法,包括授课方式、考核方式、作业布置等方面;教学效果是指实施课程教学活动获得的结果。课程目标与内容体现了对其它课程要素的要求和规定,因此课程目标与内容是内部要素的核心。

由于课程评价在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其评价标准既是课程改革目标,又属于课程的建设内容。因此,各课程评价要素在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标准与权重都必须要反映出课程建设发展方向与核心要素所发挥的作用。制订《轨道交通站场》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在囊括上述内外部评价要素的基础上,更要进一步清晰辨析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形成精品意识的基本概念,最终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组织实施上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素质与创新”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功能,使《轨道交通站场》的课程教学体系能够真正实现打造高素质创新性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

《轨道交通站场》围绕上述课程评价要素,建立了多层次课程建设质量评价体系,主要评价手段涵盖了以校内外专家教授为主体的教学督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座谈会、学生问卷调查、学生教学评价、学生网上评教等多种渠道,传递、交流各种教学信息,形成相关的记录和材料,为课程建设质量评价提供了信息保障。

总之,精品课程是长时间潜心积淀的成果,精品课程是突破常规、前瞻创新的成果。采取多种措施推进轨道交通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价是实现“卓越计划”对创新性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胡华.产学研合作教育下轨道交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J].教学交流,(11),2010:1-2.

[2]郝桂荣,高东明.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5(4),2007:41-44.

[3]石良武,王建明.精品课程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2).2006:45-49.

[4]宋烈侠,杨承运.谈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J].医学教育探索,3(3),2004:1-3.

医学实验室评价标准范文4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自动化仪器的引进,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持续进行和不断完善,国家出台了对各级实验室进行认证工作。这也是医院检验科目前面临并且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给检验科的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以及检验人员所面临的挑战。

1 实验室管理的培训

由黑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实验认证培训班,要求省内各级医院各实验室指派专人进行集中培训学习实验室管理的相关知识,如检验领域的新动向,检验医学管理学,检验医学的发展趋势,以及实验室准入资格标准《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临床实验室认可制度,并列出了实验室的准入细则。

2 实验室认可的准备

通过参加实验室认证工作的学习和实验室准入细则要求对我们具体工作逐条进行改进和完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2.1 环境设施 工作区域有明显标识进入和使用实验室各区域应有明确的限制和控制;实验室配备温度、温度计、稳压电源等;设施工作区域能源、照明、通风等,应便于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2.2 人员资格 有资格人员的学历证书和职称证书的复印件。有培训计划和措施,保证其技术人员得到及时培训。各专业梯队合理建设。

2.3 设备管理 有足够配套设备满足开展检验项目的需要。

主要仪器、设备都有操作规程标准操作维护文件及记录。有问题设备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加上明显标识。建立建全仪器设备档案。

2.4 试剂管理 所有试剂应有项目批准文号或登记号。试剂按要求规定购入、存放、使用。不存放、使用过期试剂。

2.5 标本管理 检测标本唯一编码识别系统。有标本收取、处理、运送、保存程序。特殊标本接收时状态的详细记录,拒收标本原因要明确。

2.6 检测方法 检验项目都有检验方法标准操作程序。对计算和数据进行适当的校核。

2.7 报告记录和报怨 记录管理记录。所有记录和报告都应安全贮存妥善保管并保密。中文报告收发时间双签字。对异常结果危急结果的报告方式报告制度有记录。每份报告应包括以下信息:①标题如“检验报告”;②报告的唯一标识如序号;③标本的特殊性和状态;④标本接收时间和检测时间;⑤操作者及审核者签字以及签发日期;⑥检测报告给出参考范围;⑦报怨制度及处理。

2.8 实验室生物安全 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防护用品,废物处理。

2.9 室内质量控制 室内质量控制标准操作程序及相应的室内质控记录。每月总结表,如有变化或更换质控物是否体现出来,是否有失控记录和失控处理程序。

2.10 室间质量评价 室间质量评价标准操作程序及相应记录。对室间质评结果的管理程序,操作者科主任签字,科主任对回报结果的审阅和对不及格有无处理程序的记录。

3 讨论

通过参加此次工作,检验科工作人员从知识层面得到了提高,就此对检验科的工作流程更加熟练。

首先,标准化文件的编写,细化了检验工作的分工及职责所在,规范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程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作体制,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检验报告的标准化各医院间的通用化患者可以拿一份报告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看病,做到优化组合资源共享。患者标本得到足够重视,从标本采集前准备到采集,检验至出报告,最后标本应有保留时限,以备有疑问时复查,做到以人为本。

医学实验室评价标准范文5

摘 要:疗效评价方法是检验临床疗效的重要尺度,中医学从先秦时期发展到今天,之所以历经千年而不衰,重要原因就是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疗效评价方法,其有效性难以得到广泛认可。对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作了总结,并展望了中医药疗效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医药;辨证论治;疗效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3-0623-02

The Status Quo of TCM Effect Evaluation Method and Thinking

ZHAO Dan, REN Xian-zhi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9,China)

Abstract:The efficacy evaluation method is the important yardstick to examine the clinical effect.From Qin Dynasty to nowadays,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is very popular and enjoys high reputation in the thousands of years, the important reason is the excellent clinical effect. However, its effectiveness is not widely recognized due to the lack of scientific evaluation methods. This article has made the summary and discussed the trend of research status of the TCM evaluation method.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with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efficacy evaluation.省略。

中医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缺乏科学、客观的疗效评价方法,其临床疗效尚未能得到国际上广泛认同,严重阻碍了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中医药的疗效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目前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作了回顾和分析,并对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1 传统的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

1.1 经验为主的疗效评价 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已经发展为具有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独特诊疗方法的稳态医学。在数千年的医疗活动中,医家往往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舌象、脉象等一系列软指标作为依据,依赖于个人经验来判定疾病的向愈与否。中医古籍也是以医案的形式记录医生的诊疗经过,侧重于以某一病症状的改善、消失作为判定临床向愈的标准。目前有关中医药临床疗效的报道绝大多数也仅停留在个案报道及临床病例的疗效总结,疗效评价主观性强,缺乏统一标准,研究结果无可比性,严重影响了中医临床真实疗效的系统评价[1]。

1.2 借鉴传统西医评价方法对中医药进行疗效评价 现代研究中,人们多效仿西医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注重各种率(有效率、好转率、痊愈率)的变化以及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测等指标,有时完全沿用西医的指标体系来衡量中医中药的疗效,不能充分客观地评价中医药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归根结底,就是局限在对某一“病”的疗效评价上,忽视了中医思维精髓辨证论治中“证”的评价[2]。或是在运用西医评价方法的同时,简单地对证的评价中加入了“望、闻、问、切”等过多的主观因素,其客观性和可重复性较低,导致了其评价的科学性降低。有些研究者解决中医证候的诊断,均是软指标无法量化的问题,希望采用西医现代科学方法诠释中医理论。但是对这些证候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指标的特异性并不十分理想,还远远不能揭示中医“证”的本质,其应用的价值也受到了限制。中、西医本为两套不同的医疗体系,中医是通过“四诊”进行“辨证”,然后运用中药等治疗方法,通过治疗“证”而治病的。西医是通过症状、体征、检查等,诊断“病”,然后用药物治“病”而解决“病”。中医、西医有各自特有的理论体系和诊断治疗特点,若采用同一疗效评价标准,则难以反映中医自身特点和实际疗效。

2 传统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的不全面性

尽管有人对中医的“科学性”提出了质疑,但是中医的有效性却是众所周知的。现阶段,中医药学的生命力在于疗效,中医药学的发展还在于疗效。没有疗效中医药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真的不能称为科学了。

中医在治疗上强调辨证论治,治疗后也是通过“四诊”评价疗效,忽略了疗效评价方法的研究。虽然近年来中医药临床疗效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以小样本的阳性报道为多见,真正属于随机对照试验(RCT)的还很少。现阶段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缺乏一整套完整的疗效评价体系和严谨的思路方法,也没有系统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评价疗效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无论现有的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各级专业学会制定的疗效评价标准,均存在评价不全面、过于注重生物学指标、忽视精神心理和社会经济影响的弊端[3]。其结果是中医药疗效得不到全面客观评价,同时又难以为整个医学界接受,这直接影响了中医学的发展。

3 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的现状

针对上述缺点和不足,很多专家和学者对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提出了许多观点和主张,对推动疗效评价方法的研究作出的贡献。

赖世隆[4-5]等从中医药的“整体治疗”的特点出发,在按照常规的疗效评定标准的同时,建立包括生存质量在内的多维的疗效评价体系,提供中医药对疾病和亚健康状态生存质量影响的证据,以期反映中医药防治疾病所具有的真正效能(Efficacy)是十分有意义的工作。认为:一个具有较强科学价值的中医药疗效评定标准应该包括:(1)对于“病”的公认的常规疗效评定标准。(2)构成证候的若干指标变化的评定标准。(3)生存质量的评定标准:①通用的生存质量评定量表;②体现中医学特点的通用生存质量量表;③疾病特异性的生存质量量表。当前可以从借鉴国际公认的关于人群健康评定的通用生存质量量表入手,并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建立适用于中医药疗效评价的生存质量通用量表。这一疗效评价体系在考虑与国际接轨的同时,立足于中医药的优势,有利于使中医药的疗效评定为国际上所接受。

危北海等[6]认为评估疗效的关键要做到全面化、客观化和综合化。疗效评价应该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构建:(1)中医证候疗效的评定指标。(2)西医疾病疗效的评定指标:a.中间指标:包括证候学、病理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生活质量的评估量表等指标;b.结局指标:包括主要结局指标和次要结局指标(亦可称为替代指标)。

丁旭峰等[7]认为在常规的西医“病”的疗效评定标准的基础上,建立适用于中医药发展需要,包括中医证候、生存质量评价在内的综合的临床疗效系统评价的方法,提供中医药对重大疾病、疑难病证和亚健康状态临床疗效的科学证据,有利显示中医临床疗效的优势。并认为中医药临床生存质量的评定指标,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通用的生存质量评定量表,体现中医学特点的通用生存质量表和疾病特异的生存质量表。

黄可儿[8]认为科学客观的中医药临床疗效多维结局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对于“病”的公认的常规疗效评定指标;二是构成证候症候变化的评定指标;三是生存质量的评定指标: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生存质量(QOL)。建议将生存质量引入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评价体系,认为当临床试验在预后主要不是以死亡为结局的疾病中进行,而病死率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并不敏感时,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引进生存质量作为疗效测评的指标。生存质量评价能体现中医学的健康观,预防为主,在治疗疾病时非常重视生存质量,通过问诊了解生存质量的相关内容,并将有利于凸显中医药治疗的优势。

许军[9]等总结近10年国内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评定相关指标,包括心绞痛症状评价标准,临床症状积分法,实验室客观指标等。指出其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问题,探索证的“金标准”,使其对病证的定位、定性以及定量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梁健等[10]认为应借鉴循证医学的方法学研究中医药疗效评价。认为循证医学对临床研究证据有一套严格的分级和评价体系,疗效评价注重终点指标和生存质量,强调从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卫生经济学、伦理学等方面综合评价临床疗效,是医学界公认的对指导临床决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的一种科学方法。

4 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的思考

中医药对疾病的治疗着重对人体的整体调节,其对机体的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的作用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整体调节,已被认为是产生疗效的依据所在。因此,评定中医药有效性结局指标的选择不应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出发,而应从整体水平上选择,包括重要临件、功能状态、证候相关症征、受试者对治疗效果的总体满意度和生存质量在内的多维结局指标,对中医药临床疗效作出客观、科学、系统的评价。

因此,我们认为疗效评价研究重点应主要着眼于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在常规的西医“病”的疗效评定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中医证候的疗效评价的方法。辨证论治是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广泛运用的诊治原则和方法,病证结合是临床疗效评价的关键环节。中医药疗效评价应该符合中医理论的特点和临床治疗宗旨,在西医“病”的疗效评定基础上,选择能够体现中医自身治疗特色与疗效优势的评价指标,把“望、闻、问、切”信息的量化与中医辨证诊断结合起来,使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由经验走向科学,有利于显示中医临床疗效的优势,科学评价中医药临床疗效。其二,应把循证医学方法、生存质量量表评价方法引入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中。设计科学的试验方法,根据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特点,严格按照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设计规范、合理的临床试验,对中医药的临床疗效进行验证,增加临床证据的说服力。并按照量表研制的原则对现有的量表进行修订,增加新的条目或模块,建立一套具有中医特色的量表,以适应临床的需要,使中医药学既保持了自身特色又能尽快与国际接轨,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匡洪影,沈文娟,侯丽辉,等.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的研究述评[J].中医药学报,2010,38(1):6.

[2] 张军平,王筠,郑培永.对传统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问题的思考[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5(3):3.

[3] 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医疗效系统评价体系的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与中医现代化,2002,4(2):12.

[4] 赖世隆.中医药临床疗效的评价[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3):88.

[5] 赖世隆.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若干关键环节的思考[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9(4):245.

[6] 危北海,刘薇,苑惠清.构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探讨[J].天津中医药,2006,23(5):354,356.

[7] 丁旭峰,刘萍.对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建立的多方位思索[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5):577-579.

[8] 黄可儿.将生存质量引入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评价体系的思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5):27.

医学实验室评价标准范文6

关键词:WebQuest教学法 实验诊断学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b)-0175-02

WebQuest是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授Bernie Dodge和Tom March创建的一种新兴的信息化教学模式[1]。基于WebQuest的教学是一种学习者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在课程计划中,预先拟定好实验诊断病例为主线来组织学生共同学习,包括课题引入、任务介绍、规划指导、资源选择、过程评价和总结分析共六大模块,通过大量学习资源和协作交流工具对各类信息的分析和综合得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这种教学实践活动不仅是教学模式还有课程材料都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更强调来源于网络的新鲜内容。同时WebQuest的教学实践活动又与单纯的在网络查找资料不同,它强调了课程内容、学生需求和课程发展的联系,极大的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实验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跨学科课程,它综合了临床血液学、体液检验、病原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实验诊断学》理论课教学中,检验种类、参考值繁多复杂,镜下细胞形态特点各异,学生学习抓不住重点,学习完以后知识点都混淆在一起,造成记忆混乱。针对这门学科综合性与复杂性相结合的特点,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加入WebQuest教学法,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病例内容自己去收集信息形成观点,班级内部小组集体讨论,可使学生自主地建构所需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精神,有效地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WebQuest教学法优化了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医学影像学2008级民族班共63人

1.2 方法WebQuest教学法

1.2.1 课题引入

课题引入是设计的第一步,教师应首先花些时间确定《实验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可利用的网络资源,保证学习活动的整体性,选择出合适的研究目标。WebQuest课题设计可以用一段简洁的文字或者有吸引力的故事、图片等手段引入,内容应本着与理论紧密联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进行设计。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旦被激发起来,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病例分析是提高学生临床阶段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最好的方式之一。在《实验诊断》教学中可依据信息量大的病例分析为线索,设置情境,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相关知识体系的构建,并运用此知识体系分析解决医学问题,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和高水平的临床思维能力。

具体过程,将班级中的学生以六人为单位分组,请各小组作为医生团队对任务栏中的病人进行诊断,不能简单地收集和罗列信息,而要分析和综合,提出自己的观点。

1.2.2 任务介绍

任务是高水平探究的核心,是WebQuest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它应该是一个可以完成的、清晰明确、操作性强的学习任务。完成此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回答问题,更主要的是要求学生用识记上升到理解的思维来解决问题。由于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医学生,为了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要求最后以病例汇报的形式提交。这部分设计为以下方面。

病例分析患者,男,32岁,职员。一周前左鼻翼旁疖肿,因痛痒用手搔挠后局部红肿加重,之后口服土霉素并局部用外敷药,但局部肿胀及疼痛未见减轻;两天来发热、周身不适;今日出现高烧寒战而就诊。既往健康。查体:体温39.8 ℃,呼吸26次/分,脉博118次/分,BP120/80 mmHg。痛苦面容,左鼻翼根部有(1.5 cm×2.0 cm)的疖肿,已破溃,表面有污秽的黄色脓汁及坏死组织,整个左侧面部肿胀,压痛(+)。心率快,116次/分,心音无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液一般检查RBC 5.0×1012/L,Hgb 150 g/L,HCT 0.45,MCV 85fl,MCH 28pg,MCHC 340 g/L,RDW 0.14;PLT 200×109/L,MPV 10fl,PDW 0.15; WBC 16.8×109/L,Sg 0.78,St 0.12,L 0.09,E 0.01;中性粒细胞大小不等,多数中性粒细胞胞浆内见到较多的中毒颗粒,并见到空泡变性尿常规检查葡萄糖2+,临床化学检查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检查正常;血糖12.5 mmol/L病原学检查血培养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以此病例为基础,向学生提出思考题:(1)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该患的初步诊断是什么;(2)试解释实验室检查结果;(3)你认为还应该进一步做那些实验室检查;(4)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提出本病例的最后诊断。

1.2.3 规划指导

在规划指导模块中,教师将完成任务的过程分解成循序渐进的若干步骤,并就每个步骤向学习者提出可行的建议。如:(1)分配的六人小组可选出组长,负责任务分配;(2)小组长根据任务中提出的问题,确定每一小组成员具体的研究内容,分配行动任务,分工、分头进行所需知识的搜集、分析和整理,定时举行小组讨论会议进行汇报、组内交流讨论,每次会议内容以日志形式记录。当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合作,每人都承担相应的角色后,他们究必须对任务深入了解产生自己的观点。

1.2.4 资源选择

资源选择模块主要包括提供完成任务所必须的、多种类型的信息资源[2]。可以是教科书、工具书或者视频资料,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访问专家、相关数据库、时事报道等。开设《实验诊断学》课程的学生均为大三学生,选修过文献检索课,已掌握了一定的网络操作能力,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学生通过丁香园、检验天空、中国知网及本院自建的网络资源等,自己搜索的资源结合书本知识展开信息搜集。

1.2.5 过程评价

WebQuest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标准来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要做到对过程和效果进行双评价,评价的内容与学习目标一致。由于是临床学生,在《实验诊断》教学别注意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所以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一套评价标准,采取学生小组内自评价、小组间公开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保证自主学习的效果,最后以小组作为医生团队进行病例诊断以及公开辩论[3]。

1.2.6 总结分析

总结分析模块是学生进行反思,教师进行总结的阶段。总结由师生共同进行,小组每个成员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工作与收获,老师总结自己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体会,鼓励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学习中运用临床思维综合思考临床问题。

以这个病例引发学生学习《实验诊断学》的兴趣,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探究过程,做到利用实验室诊断的结果对病人病情诊断,由于各小组成员的工作不同,因此所得到的收获也不同。通过这次全新教学方式的体验,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信息素养,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 讨论

《实验诊断学》作为医学生必学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主要是通过掌握各种实验室常见检查方法和手段,紧密联系临床知识,对多种常见疾病做出诊断以及鉴别诊断。通过WebQuest教学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本校的检验教研室确实在教学方法改进和教学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获得了师生一致好评。基于建构主义的WebQuest教学模式重点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共性和求知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多地去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上,激发起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培养医学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是一种比较好的大范围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教学模式。但在实际《实验诊断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在合理利用享受WebQuest教学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这种教学模式的不足。例如WebQuest教学并不适用于《实验诊断学》所有的章节,它对教师的时间、精力要求非常高,教师是否能够保证全身心的投入,还有学习场地也有较高的要求。只有我们清醒的认识并且合理的使用WebQuest教学模式才能真正有效的实现打破传统提高教学质量的意义,才能在不断的总结经验中进一步促进实验诊断教学改革,才会对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TOM MARC.WhatisaWebQuest[EB/OL].http:///,2009-08-09.

[2] 王红丽,刘颖,胡旭光,等.WebQuest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7,23(4):458-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