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教育价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核心教育价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核心教育价值

核心教育价值范文1

美国;英国;核心价值观教育价值认同

邱琳,山东大学学院,讲师,博士

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多元民主社会的发展,美英两国积极倡导将其各自的核心价值观全面渗透到课程教学和校园生活之中,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塑造青少年的价值认同、民族精神及爱国意识,并逐步形成了既满足全球化发展需求,又彰显本民族文化特色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时代变革和社会转型,使得我国青少年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及精神信仰等日益多元化,美英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模式和有益经验,对于建构我国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有效培养青少年的价值认同,不乏借鉴意义。

一、美英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特色

20世纪中后期以来,美英两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社会整合及民族认同危机,部分青少年陷入价值虚无、精神失落的困境,行为和犯罪率不断攀升,政府、学校及社会纷纷加以反思并寻求对策,价值观教育及其相关研究随之升温,“核心价值观”概念被正式提出,学校范围内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迅速兴起,且特色鲜明。

(一)美国宪法确定公民的基本价值观

美国人普遍认为,价值观不仅是个体形成特定道德观念、生活态度及交往行为的关键因素和个人品格的基本体现,也是决定一个社会能否保持稳定、和谐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美国政府十分重视在多族群、多宗教、多文化的社会背景下,通过品格教育等价值教育形式,传播其主流价值观。

美国宪法将“负责、诚实、公平、正义、守法及尊重、关心他人”等确定为公民的基本价值观。也有学者从宗教与文化的视角出发,将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具体概括为:同情、勇敢、善良、诚实、仁慈、忠诚、坚韧、负责任、尊重和关心他人、平等、公正、自由等。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2008年的就职演说中强调:“或许,我们面临的挑战是新的,我们应对挑战的措施也是新的,但那些长期以来指导我们成功的价值观―勤劳、诚实、勇敢、公平竞争、宽容、对世界充满好奇、忠诚于民族和爱国―却是古老而历久弥新的,这些价值观是创造美国历史的无声力量,我们现在需要回归的正是这些古老的价值观。”[1]

美国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所有课程领域和全部校园生活,通过显隐结合的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及精神信仰等发挥积极作用。正由于政府不遗余力的推动和学校全力以赴的配合,美国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才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效果,令这个新兴移民国家赢得了“民族大熔炉”的称号。

(二)英国政府推行核心价值观教育计划

英国在本世纪初就有超过1/5的少数族裔学生。2005年,伦敦发生震惊世界的地铁连环爆炸案,肇事者正是长期接受英国教育的少数族裔青年,他们虽然在英国本土接受教育,其观念、行为却并未真正融入主流社会。针对这一现象,英国政府倡导公立中小学围绕机会均等、多元文化及尊重多样性等内容,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此增进不同族裔学生对彼此文化、信仰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对英国传统价值观的认同和继承,进而帮助全体学生积极面对和妥善处理各类价值冲突、文化震荡、种族矛盾及宗教分歧,以合格公民的身份,积极建设更为包容、繁荣的英国社会。

英国教育与就业部规定,所有学龄儿童必须接受以自由、平等、宽容及守法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价值观教育,增强英国现代史学习,了解移民、英联邦、欧盟对本土社会的影响,以及不同族群的社会贡献等。

英国资格与课程局在《中学课程改革草案》中要求公立中学将核心价值观教育整合到各门课程之中,帮助学生理解自身、家庭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其所属的更广泛群体、社会多样性及人类的生存环境,树立求真、诚实、负责任的价值信念,进而成长为自由、民主国家的合格公民,自主选择有价值的生活。《草案》规定,在教育形式上,重新强调公民教育的渗透式教学,即将有关核心价值的内容渗透到历史、地理、英语及现代外语等国家课程中。在教育内容上,以尊重多样性为重点,建立各个学校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广泛联系。在教育评估上,把尊重多样性等内容作为督导评估的标准之一。[2]

二、美英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模式

美英两国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校园生活的全部领域,不仅通过“社会研习”“公民身份”“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宗教”及其它人文社科课程直接开展正面教学,还借助课外活动、社区服务、学校风气及咨询指导等隐性课程施以间接的价值渗透,并形成了特定的实践模式。

(一)诉诸显性课程,开展专门教学与多学科渗透

“社会研习”“美国史”“语言文学”等正规课程的日常教学,是美国中小学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社会研习课,通过带领学生探讨美国及其各州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宗教发展上的重大事件和热点话题,引导其正确理解对美国社会运行发挥关键作用的个人和群体,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鼓励其关注时事热点、参与公共生活、承担社会责任。美国史教学,采用讲述历史事件、分析历史进程、总结历史经验和阐释历史理论等深入浅出的方式,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意识。语言文学课,通过讲解文学作品中的典型故事和人物,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及生活态度等。

英国中小学主要采用独立课程和跨课程主题两种模式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独立课程包括公民身份、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及宗教等课程,安排固定课时,开展专门教学。跨课程主题是将各类核心价值观念整合到“英语”“历史”“地理”及“现代外语”等国家课程中,通过主题教学展开跨学科渗透,充分发挥各科知识文以载道的价值教育功能,使知识传递与价值引导协调并进,分科教学与主题整合有机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带有明显倾向性的灌输、说教或提供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在正确的价值认知基础上,作出明智判断和自主选择。

(二)借助隐性课程,施以实践教学与活动渗透

美英中小学不仅力求课堂教学全面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及宗教等各个领域的价值内容,还主张模拟社会氛围创设校园生活环境,使学校的教育理念、政策声明和纪律规程等尽量与本国的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并通过课外活动、社区服务、学校风气及咨询指导等隐性课程对学生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

美国中小学通常在组织学生参加文娱表演、体育竞赛等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塑造其勤奋、勇敢、宽容、尊重、关爱他人等个体价值观和公正、平等、竞争、合作、团结等社会价值观;通过升国旗、唱国歌及“独立日”等庆典活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鼓励学生参与公共事务、关注民族命运;借助校内民主建设、班级民主管理、课堂民主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公民权责意识和民主参与能力等。

服务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与服务相结合的典型实践教学方式,贯穿于美英学校教育始终。事实证明,服务性学习能有效促进学生在理论与实践、思考与行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将诚实、仁慈、同情、尊重及关爱等核心价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此外,美英中小学还借助学校的精神风气和文化环境施以隐性的价值熏陶,将人文价值渗透到校内建筑与景观布局之中,以提升全校成员的思想境界,彰显学校的价值意蕴。

此外,美英中小学一般都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借助功能性价值干预,解决一些学生因价值观念模糊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其澄清自己的价值取向,学会在复杂的生活情境和多样的价值选择中,作出理智的判断和适切的选择;学会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及正当与否,逐步形成自由、稳定的个性和独立、健全的人格。

三、美英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尽管美英两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本质属性、指导思想及课程设置等,有别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但其在具体实施层面,却不乏启示意义。

(一)构筑贴近现实、层次分明的内容体系

美英两国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着眼于社会现实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了从个人、社区到民族、国家乃至全球多个层面的价值主题,不仅充分肯定具有普遍性、整体性的人类基本价值,积极回应全球化时代多元共生的价值诉求,还致力于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塑造青少年的爱国意识和民族精神。美英学校覆盖面广、层次分明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我国从本土与世界的双重视野和现实生活出发,遵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层面(国家、社会、个人)的价值要求,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体系,提供了有益参照。

(二)发挥各科知识文以载道的育人功能

美英学校分别借助“社会研习”“公民身份”等人文社科领域的综合性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跨学科渗透的方式,发挥诸如“文学”“历史”“地理”及“现代外语”等各科知识的价值教育功能,使得知识传递与价值引导合而为一,分科教学与整体发展协调并进。美英学校善于挖掘和利用人文社科课程的价值观教育资源,借助知识传递宣扬核心价值,基于认知训练培养价值自觉,充分发挥各科知识文以载道的育人功能。借鉴美英两国经验,我们应创设一套显隐结合、全面渗透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既通过专门课程教学进行直接的价值指导,又借助各科文化知识施以间接的价值传递,并增强课外活动、环境熏陶、人际交往及咨询指导等潜在的价值引导作用,从整体上促进青少年知、情、意、信、行多维发展。

(三)搭建三方协作、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

美英两国通过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协作,合力搭建实践教育平台,这使得其价值观教育超越了课堂、校园的空间界限,走向家庭、社区乃至世界,借助广泛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此外,美英教育界还利用相对健全的网络价值观教育系统,推动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为世界各地具有不同文化及宗教背景的青少年开展在线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相比之下,我国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急需拓展教育渠道、丰富教育载体,搭建三方协作、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进行实时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以便达到课堂上下、校园内外整体育人的良好效果,真正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核心教育价值范文2

幼儿的绘画技能不如成人,表现出一种稚拙感。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我们更应关注他们的表现能力而非绘画技能。

表现能力不等同于绘画技能。以画人物头像为例,如果幼儿没有经过细致、认真的观察和体会,即使通过临摹学会了画人物头像,也只是学会了技能,画得再“好看”也是没有表现力的,因为他没有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想法,画的只是教师告诉他的人物,而不是自己感知的人物。幼儿自己的画尽管不一定好看,但满足了表达的愿望,而且,只要是基于亲身感受的,都可以说是具有表现力的。当然,培养表现能力并不排斥绘画技能。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看到,幼儿的绘画技能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体现在图像的结构、比例的处理及线条的运用等方面,但这种技能不是教出来的,而是他们在感兴趣的活动中通过大量的实践自然而然提升的。如果为了画得好看而教幼儿技能,就会削弱幼儿的表现力,这样的画只是“徒有其形而无其神”,最终变得大家画得一个样。

因此,绘画活动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育价值取向是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追求幼儿绘画作品的完美,还是让幼儿体验生活中美的事物,追求幼儿情感、个性的表达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这就决定了绘画活动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我认为,教师更应关注幼儿感知、体验、想象、创造等本体艺术能力的培养,关注幼儿艺术素养、表现能力的提升,强调让幼儿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情趣。为此,教师宜选择来源于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让幼儿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借助真实的生活体验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美。以人物画像为例,可先引导幼儿观察身边最亲近的人,说说他们面部表情的各种特点,并用剪纸、泥塑等方式尝试表达自己对人物头像特点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绘画创作,这样幼儿可能就会主动去尝试把脸画大一些,以表现更多的面部表情细节。

核心教育价值范文3

关键词: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12月21日

教育核心价值观体现的是人们对教育的根本看法,是确立教育信仰的关键。关于教育价值观,目前社会已有了一个基本的共识,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教育价值观在教育观念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体现了对整个教育体系的看法或观点。但就教育核心价值观问题,我们目前还没有形成共识或者说当前社会的教育核心价值观并未被社会各界认同。

一、教育核心价值观缺失的根本原因

寻求教育的核心价值,我们要认清这种价值的“共同性”,作为一种核心价值体系,这种思想和观念必须是社会各界“共同”承认、自觉遵守、坚定信奉的,具有“绝对的”普遍性,其具有唤醒和凝聚社会整体的力量性,这种力量是社会前进的推动力和凝聚力。关于探求教育核心价值的认同,首先我们需要分析当前教育核心价值观缺失的根本原因。

(一)经济因素影响。当今社会,金钱成为了衡量价值的一把标尺,教育的目的已不再是“教育”本身,一些教育者利用“教育”获取个人利益,背离了“教育”的初衷,而学生“受教育”也不再是为求知本身,这是一种社会风气浮夸的表现,这种利益至上的价值观严重扭曲了教育价值观的表达,这是致使教育者心理失衡,求学者毫无动力的根本。

(二)教育的制度保障缺失。目前,我国的教育模式突出表现是以“分数决定命运”,其违背了教育学知求德,开拓实践的根本宗旨和基本原则,严重破坏了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现有国家的社会保障尚不完善,许多人是“被迫的”向金钱靠拢,背离教育、放弃求学,无法实现教育的完整性和延续性。

(三)价值观念多元化。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全球文化广泛传播,在各种思潮和文化的冲击下,如何选择价值观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造成影响价值观念选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1、社会责任意识淡化。社会中的个人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寻求现实生活的稳定性,需要确定坚定而持之以恒的信念。很多个体在这种环境下,以个人为中心,以小的家庭为依托,缺乏了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有些个体为私己利益影响社会安定,造成不良后果,起着恶劣的负面的效果,制造了不安定因素,打消了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

2、传统道德观念淡忘。中国的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精神的寄托和道德的传播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道德观念的熏陶是坚定价值观念的基础,也是核心价值观念确立的根基。

(四)教育本质认识的缺失。目前,众多学者对于教育本质的问题仍存在较大的分歧,对于教育的本质认识无法得到明确的、系统的结论,严重影响了教育自身的创造性,阻碍了教育核心价值观念的确立。

二、教育核心价值观应包含的层面

在分析了教育核心价值观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分析教育核心价值体系确立需涵盖的基本层面。

(一)道德教育的不可或缺性。笔者认为这是教育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道德的规范是社会之所以成为社会,原始人类进化为社会人的根本所在。在社会中,每个社会成员都要遵从一定的公共秩序,这些公共秩序并非单纯的由法律约束,需要的是道德的规范,每个个体自发的遵从社会秩序,完成个体存在于社会中的使命,从而达到对社会秩序自愿的认同和自觉的追求的目标,这些都必须依靠道德教育来实现。也只有“个体”逐步形成“共同体”,形成共同的自觉遵守和共同信奉,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才可能达成共识。

在这里,笔者对“教育意味着解放人”的思想不能完全认同。我国的教育需要改革,需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理念、教育方法和管理经验。但笔者认为,这里的“解放”应当有一个限制,我们可以借鉴不同的科学知识和可取的经验方法,但我们不能一味地解放了思想,追求经济效益。传统的文化观念也同样需要重视,不能全部丢掉。历史沉淀下的道德规范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进步不可放弃的根基。没有良好道德秩序规范的社会,不可能取得知识经济的飞跃。

(二)教育具有启发性。笔者认为,教育的启发性比“教知识”更有意义,教育的过程是启迪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以知识为基本点的发散延伸过程,吸取知识的同时开拓眼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求在探索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体系。另外,教育是启发求知欲、思考力和探求真理的过程,寻求获取知识的途径与获取知识本身是同等重要的,这也是教育价值体系中值得重视的部分。

(三)教育能够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提升。这也是教育最基本、最初始的功能所在,是人类生存、谋取发展、获得真理的根本。但这里也需要强调教育者应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应充分理解学习的目的,带有自觉自愿的性质。只有明确受教育的目的,主动积极地学习,才能获取知识,领悟真理。

在这里,我们也应当看到教育核心价值构建中,教育者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教育者首先需要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能够起到正确的引导思想和树立社会公德的作用;需要能够明确地认知教育的目的性,并非简单的教会知识,引导与转化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也需要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重视实践的效用,做到从实践中来,回实践中去,知行合一。

(四)教育需要拥有实践性。拥有大量实践经验做基础,才能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也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才能更好地回归实践,推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不断的实践,可以检验教育的价值体系是否能够得到共识,对于不能取得共识的部分应当重新衡量融入教育价值观里,形成具有普遍性的教育价值观,即教育核心价值观。

一个教育体系是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的。而家庭和社会的教育突出体现了实践性的特点,教育能够促进国家的文明和进步,同样国家的文明程度和社会的道德观念也极大地影响着教育的成败。只有拥有社会各界共同认可的教育价值观,才能够达成教育体系的完整性。

总之,教育核心价值观必须具有社会的普遍认同性,是社会各界“共同”承认、理解、信奉、遵循的思想和观念。这种教育价值观具有积极主动性,全体社会成员能够自觉自愿地遵从与参与。构建教育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教育本身价值观念的确立,更是社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科学发展观基础。树立教育核心价值观,就必须明确实现这一价值观的目的,确定对实现这一目标拥有坚定不移的信念。

主要参考文献:

核心教育价值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

党的十报告中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了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培养思想、行为、知识、技能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在提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效能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高职院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指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和思想观念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次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内涵,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其思想观念、政治观念和价值观导向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中国梦的复兴产生直接的影响,对高职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帮助高职学生形成健康发展的精神支柱,有利于学生科学思想观念的养成,从而规范、指导和促进高职学校学生的行为,为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对学生进行就业职业指导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的重要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渗透,能够建立起以专业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职业价值教育体系。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思想的肆虐发展,很多学生在择业、就业方面存在着认知偏差,加上现代高职学生成长发展环境特点,刻苦奋斗、诚实守信、团队合作等意识比较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指导学生更加客观的认识就业、用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促使学生将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等融合在一起,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促进学生个体获得更好地发展。另外,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文素养内涵,在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水平、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方面都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2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的途径和建议

高职院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适应时展对高职院校提出要求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积极转变理念,创新教育实施途径,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的效果。具体的说,建议高职院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施。

2.1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阵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养教育、促进学生个体健康成长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主要阵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相一致,是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渗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例如时事政治教育是对学生正确认识国家政治、经济的重要课程,在这个过程中结合时政案例,对学生进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着相通之处,例如注重对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教育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念,两者的根本目的都是促进学生个体的更好发展。因此要充分发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效能,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效果。

2.2巧妙的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不断渗透,对新时期的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路和途径。在微信、微博、QQ、论坛等载体成为数据信息传播主要途径的今天,巧妙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实施方式。首先,高职院校要针对学生开展专门的网络法制教育,对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指导、规范和教育,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自觉抵制网络暴力和其他不法行为,做到文明上网。其次,高职院校要利用网络技术构建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互动信息平台,在平台上为学生开设趣味性、针对性、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素材和版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另外,利用信息手段搜集相关的素材,将音乐、动漫、时政、影视等高职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加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

2.3开展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工作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各个教学环节和教育管理环节都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职院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选择。首先,在专业知识课堂教学组织方面,教师在专业知识、公共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其次,在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和实训的时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各个环节当中。同时,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更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建设科学的校园文化、创设和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在教学管理的各个阶段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舆论引导,组织相关的文艺活动、辩论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等等。总之,要在高职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工作。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细节渗透教育需要控制“度”,过于频繁、刻意的渗透可能会引发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反感,这就要求教师和管理者要控制好力度,从实际出发,注重细节,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并自觉的以其为价值指导,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院校的教育实施是国家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教育提出的重要要求,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教育层次提升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学校、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多个途径和角度出发,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工作,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的更好发展,不断提升高职教育的效能。

作者:张凤娟 单位: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斌.杨康贤.高职院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3):12-15.

[2]王仓.略论高职院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5(8):23-26.

[3]姚瑶.高职院校培育大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108-109.

核心教育价值范文5

在党的十会议上,在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做出了详细的论述,对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23014年五四期间,访问了北京大学,并且在北大的师生交流会上做出了重要的讲话。这次讲话的核心内容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在讲话中,总书记强调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意义等。并且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了我国应该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释了我们这样做的原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贯彻落实的重要讲话,要为学生灌输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涵,让学生乐意接受社会之一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现在的高校中,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因为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之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直接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他们是祖国的支柱。在高校,一般是在思政课上为学生传递社会之一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作为高校教师,要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课堂的管理,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自愿地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无论对于学生的成长,还是对于祖国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二、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1.核心价值教育体系缺乏系统全面性。

这些年以来,很多高校都愈发重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然而,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和时代的要求,对此,高校需要进行改革创新。而且,在管理体制方面也存在片面性。在高校的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的难题就是怎样有效地把专业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结合起来。众所周知,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这就造成高校的思政教育具有片面性。除此之外,教师一般仍旧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无疑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高校需要健全管理体制,创新教育方法,与时俱进,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2.核心价值教育手段缺乏多元化和创新性。

社会不断地进步,时代不断地发展,大学生的观念也在日益改变,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然而,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并没有与时俱进,仍旧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在当前情况下,很多高校依旧采用传统的手段,教育方法也没有创新,教师依旧是给学生灌输一些知识,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这样,学生根本不会受到教育,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核心价值教育观念缺乏实践性。

在现在的高校中,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教师们仍旧是为学生灌输一些理论知识,理论与实际完全脱节,教师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真实需求,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这样的纯理论灌输,根本不会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学生发现不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也不知道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以,高校不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在时间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感悟,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课堂教育

如果想要进行思想宣传,可以采用课堂讲坛的方法,课堂讲坛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以为核心指导,对于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都非常重要。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思政课堂。

课堂讲坛是宣传思想的主要阵地,如果不被正确的思想占领,那么错误的思想就会趁机而入,成为主导思想,这样就会引起思想舆论,制约人才的培养。我们的大学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那么我们的课堂也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就是,课件对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样的,也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基础。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就是弘扬,让学生了解,接受。

2.注重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教师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范直接影响学生的教育。作为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用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塔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督促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要以身示范,自身坚决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深入学生的内心深处。

3.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我们要利用多种媒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核心主义价值观在校园建设中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不断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增强凝聚力,使大学生深入了解核心价值观。除此之外,要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自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者和传播者。

综上所述,高校需要不断完善课堂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深入到课堂教育中,开辟紫的途径和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让学生真正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自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冯晨静 石秀霞 宋华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金春寒,廖桂芳,苏洁.大学生课堂内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57-159.

[2]侯青云.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课堂教育路径研究[J].赤子,2014(6):046-047.

[3]颜景霞.开拓思路创新方法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力度[J].职业技术,2013(3):70-71.

[4]季成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政治课堂彰显[J].思想理论教育,2012,12(下):54-55.

核心教育价值范文6

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不断探索,打造了具有芳草教育特色的路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引导学生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一、顶层设计: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课程体系整体构建

对于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小学教育的推进,我有着深刻的理解:对于芳草教育而言,我们需要跑道,并把所有人带到跑道上奔跑。课程无疑要担起这样的任务。课程(curriculum)是由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将其阐释为名词形式即为“跑道”,动词形式是指“奔跑”,将“跑道与奔跑”结合,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其中,让芳草师生在芳草课程的跑道上奔跑,这是我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芳草地课程体系的定位。据此,我们构建了以育人目标为核心、以“道德、语言、数学、科技与创新、健康、艺术”为基础学科领域、以“我爱芳草地、可爱的故乡、美丽的中国、多彩的世界、我想去那里、唯一的地球”为探索研究主题的课程体系。

每一个学科都传递着求真、求善、求美。为此,芳草地国际学校在道德领域、语言领域、数学领域、科学领域、健康领域、艺术领域研发了一系列基础学科领域的“价值观教育”课程。其中的经典课程是,以《品德与生活(社会)》为主,辅以《道德推理》等课程,以培养学生学习做人为核心,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公民品德教育。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内化的重要学科。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要帮助学生确立做人的基本准则,培育良好道德情感和基本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为学生感悟生活、走进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落地:打造“地球主题探索”特色课程

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地,关键在于是否能课程化。为此,芳草地国际学校打造了“地球主题探索”特色课程。学校创造性开发了“我爱芳草地、可爱的家乡、美丽的中国、多彩的世界、我想去那里、唯一的地球”六大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线上线下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将课本以外的知识融入课程之中,把中国灿烂的文化、世界文明的积淀投射到不同的活动中,引导孩子深入体会,让孩子关注身边的生活,关注书本以外的世界。

随着“地球主题探索”课程的推进,学校班主任、语文教师、大队辅导员、科学教师都参与到课程建设中。课题组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坚持“即时反馈”,实施线上教研策略,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沟通。“节节都是育德课,人人都是德育人”的理念在课程教学中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主题探索活动中。学校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让探索自然成为其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比如,“地球主题探索”课程其中的一个主题是“我爱芳草地”,这个主题意在激发学生的爱校之情,让孩子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景观去研究、探索,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表达,以此增强孩子对学校的认同,让孩子们在校园中生活得更加快乐。课堂教学之外,学校搭建了线上学习空间,课堂被延伸了,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持续、连贯的学习过程中,保持一个相对完整统一的学习节奏。回到课堂,各方面准备也更加充分,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学习效果非常好。同主题探索中,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如种子般潜移默化地播种在孩子的心里,这是芳草地国际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最具特色之处。

三、内涵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知行课堂”

在北京市朝阳区“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课堂”现场会上,芳草地国际学校语文教师于航以“爱的传递”为主题,讲述了《一杯牛奶》的故事。“今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一定要友善,你今天无意中的一个友善行为,在未来某个时候可能会助你渡过难关”,于航对孩子们说。他还将话题引到“老人跌倒不敢扶”等诚信缺失、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的社会热点话题上,并设置情境,让孩子们思考应怎样面对这些社会问题。于航介绍说,《一杯牛奶》对应的关键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的“友善”。

《一杯牛奶》只是《道德推理读本》中的一个故事。在道德推理课上,师生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关键词,三分之二的时间听讲并与教师讨论故事,剩下的时间延伸讨论社会热点话题。我们希望以富含道德内容的生动故事为载体,在故事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推理,从中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某一方面内涵。以《道德推理》课堂为例,芳草知行课堂有如下特征:以育人目标为核心、以学科本质为基点、以学科习惯为重点、以四个清晰为基本流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外显特征、以信息化支持为助力、以中外共教共学为特色。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知行课堂的四个基本标准,即“四个清晰”―清晰学情、清晰目标、清晰过程、清晰评价。教师真正了解了孩子们的所思所想,真正把握住学生的能力优势,进而准确定位教学的重难点,课堂上学生思维被真正调动起来,成为课堂上的主体,知情意行良好发展。

的确,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精神的出台,芳草地国际学校要进一步发挥评价导向功能,以评促改,特别要在“显性讲准、易知易行,隐性做实、打好底色”着力。进一步落实核心价值观融入点,并在课后有针对性地评价,对改进教学很有帮助。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更为重要的评测点还要放到教与学方式改革上来,如“师生平等、氛围和谐、自主合作探究”以及“以学为出发点,评价爱学、学会、会学”等,做到隐性做实,真正为核心价值观落实打好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