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情景创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情景创设范文1
现如今,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如何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主性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 众所周知,有效的问题情景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 但是,审视和反思当前的课堂教学,低效、无意义的问题创设并不少见. 如,有些教师所提问题过于浮浅,学生不假思索就能随口说出答案;有些问题脱离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知识基础实际,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如此一来,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遭到扼杀. 那么如何创设问题情景,才能避免这些弊病,更好地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探索活动当中呢?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来谈问题情景的创设.
一、结合学生心理,创设趣味十足的问题情景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对学习内容兴趣浓厚,就会有强大的学习动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进行探究与探索. 而趣味十足的问题情景对人的吸引力往往是不可抗拒的,特别是对好奇心极强的初中生. 因此,我们在进行问题情景创设时,应该考虑能否使情景更有趣一些.
案例一:确定与不确定
教学开始之前,教师给学生讲述如下的故事:古代有一个阴险多疑的国王,一位正直的大臣因为言语冒犯了他,于是国王想判这个大臣死罪. 但是这个国家有一条特别的法律,就是死囚临刑前通过“生死签”来决定是否执行死刑,一旦死囚抽到了“生签”非但不死,还要当众赦免. 国王在与心腹密谋之后,暗中将“生死签”全部写上了“死”. 在断头台前,那个大臣抽出签纸后直接塞进嘴里并迅速吞下,然后叹息说:“听天由命吧,是生是死只要看剩下的那个签上写的是什么就行了.”由于剩下的签上写着“死”字,国王只能当众释放大臣. 故事讲完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临刑前大臣抽到的一定是“死签”吗?你确定吗?如果国王不把两个签都写上“死”,大臣能确定抽到“生签”吗?
在上面的教学片段当中,通过故事营造出的问题情景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集中精力,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和发现知识,对于确定和不确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学生不自觉地走进了数学的王国.
二、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创设目的明确的问题情景
在一节课当中,我们需要给学生呈现的问题很多,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泛泛地、没有目的地提问题、设情景,而应该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教学目标出发,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情景创设.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对整堂课当中的问题加以剪裁,根据教学目标,精选代表性强的典型问题,以教学重点和难点为核心,使不同的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防止学生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游离了教学的核心内容.
案例二:负数的引入
教师:周末刚刚过去,同学们都做了什么事情呢?学生1:写作业. 学生2:我去公园了. ……
教师:有人去超市了吗?(学生兴奋起来,踊跃发言)
教师:真巧,我也去超市买东西了,看!(播放在超市购物的视频,大概20分钟,其中还有部分商品重量的特写镜头)
教师:你们从视频之中发现什么了吗?学生3:老师,您去的是?菖?菖路的?菖?菖超市. 学生4:老师,您买了洗衣粉、奶粉,还有色拉油. 学生5:所有商品上都标出了重量.
教师:你们观察得真够细致的,太棒了!我们仔细看看商品包装上有哪些内容?(将某商品包装上的重量标识截图放大)学生集体回答:250±5 g.
教师:这里的±5 g有什么含义?跟我们小学数学里所学的一样吗?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将会解决这两个问题.
分析案例二,我们会发现,该教师的教学导入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实际上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对负数有所接触,只需要点出生活事例就能顺利进入教学. 如果我们需要从现实生活当中来寻找问题情景,也没有必要全盘复制整个过程,只要对事件筛选加工,抓住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内容即可,切不可毫无重点的长篇大论.
三、联系生产生活,实现问题情景的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发现,问题情景越是逼真,学生的思考欲望越是强烈,对于数学与生活和生产之间的紧密联系认识得越深刻. 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应该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我们在以生产生活为基础创设问题情景时,须以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水平为基础,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
案例三:“位置的确定”教学导入
教师:我们的国家日益昌盛,我们的军队日渐雄壮.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建国六十周年国庆大阅兵的一个片段.(师生共同观看录像,而后学生谈感想)
初中数学情景创设范文2
关键词:借助故事;生活实际;动手操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069-01
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的中心问题,亚里士多得曾精辟地指出:“思维从问题开始。”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许多数学教育者无不注重问题情境的设计。创设问题情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内在的规律性,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对所学知识的自如运用。《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特别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那么,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出行之有效的问题情境,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
一、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景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心灵。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识。
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在七年级《可能性和概率》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请两位同学上台,一个扮演街头摆设骗局的甲,另一个扮演过客乙,其余同学做看客。甲为了招揽生意,向围观群众做宣传:三枚硬币,同时掷下。如果同时正面向上或正面向下,你可获得者10元,否则你给我5元。来试试,看看你的运气如何。过路人听了后念叨:“同时朝上或同时朝下,我们可获得10元,输了只给对方5元。嘿,有门。”这时下面同学有劝阻的,也有鼓励的,更有看热闹等着瞧的。结果一连投了五次,乙赢了一次,输了四次,吓得他不敢玩下去了,他禁不住问:“同学们,这个游戏公平吗?”有趣的生活情境使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然后埋头计算,很快从概率角度认定这个游戏不公平,是骗人的把戏。
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并解决问题。同时,又促使他们去观察、探究、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浓厚的求知欲望。
三、通过趣味性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教师应根据数学教学资源,将数学问题融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之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四、利用图片动画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喜欢新奇的事物,在教学过程中展示丰富多彩的图片,让学生欣赏,或播放一段动画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获得数学知识。如在七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引入:展现生活中的大量图片。图片①:故宫、天坛。图片②:飞机、汽车。图片③:风筝。图片④:一幅漂亮的山水倒影画。图片⑤:中国民间剪纸。⑵.组织学生讨论:上面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你能举出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吗?你能将上图中的一些图案沿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部分完全重合吗?又如在八年级上册《常量与变量》中我是这样设计:播放一段flas《乌鸦喝水》。画面生动活泼,歌曲悦耳动听。刚上课的学生感到新鲜、好奇,注意 力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来,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然后我提出问题:聪明的乌鸦发现哪些东西不变?哪些东西在变?学生发言很活跃,积极性很高。
四、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设置“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且带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进入问题情境,主动参与实践,主动参与“问题解决”.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不断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如为了测量校园内的一棵高不可攀的大树的高度,可以尝试进行如下的探索。
活动1:根据“自然科学”中光的反射定律,利用一面镜子和一根皮尺,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测量方案。
活动2:提供选用的测量工具有①皮尺一根;②教学用三角板一副;③长为2.5米的标杆一根;④高度为1.5米的测角仪(能测量仰角、俯角的仪器)一架;请你选用适当的测量工具,设计可行的测量方案。要求:(1)写出你选用的测量工具?(2)简单地画出你的测量方案示意图?(3)根据你的方案记录测得的数据并计算出树的高度?(4)你能设计多种方案吗?
这种活动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用教师动员,学生都会主动地参与到探究的活动中去,并得到了很多优秀的测量方案。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注意联系身边的事物,让学生体验数学,并尝到成功的乐趣。
初中数学情景创设范文3
关键词:问题;情景创设;原则;意义
较之小学,初中数学的内容增加不少,难度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因此,不少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一种畏惧的情绪,以至于逐渐对数学学习丧失了兴趣。教师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师应该善于创设情景,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减负增效势在必行,如何提高 45 分钟的效益是每一个老师的研究课题。创设问题的情境,吸引学生积极的投入,积极的的思考无疑是事半功倍的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课题引入需要情境,解题教学需要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很多学生反映数学的单调和枯燥,实际上,问题创设的好,吸引学生积极的参与和主动的学习,他们会体味到数学的美和趣味。
二、如何情景创设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 , 为有源头活水来”――引入情境要注重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兴趣
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爱学,才能以最大限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提供感性材料,创设归纳抽象的问题情境
有些数学知识通过一些感性材料,创设归纳,抽象情境,引导学生提炼数学的本质属性。
在讲“平方差公式”的教学时,设计如下的问题串:
计算并观察下列各组算式
8×8=64 10×10=100 13×13=169
7×9=63 9×11=99 12×14=168
② 已知 25×25=625 那么 24×26=
③ 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④ 从上述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用语言叙述这个规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规律吗?
⑤ 你能证明自己所得到的规律吗?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从具体算式的观察、比较中,通过合情推理,归纳,提出猜想,进而用数学符号表达――若 a×a=m, 则 (a - 1)(a - 1)=m - 1,然后,用多项式乘法,则证明猜想是正确的。 通过发散性提问,引导学生多思维,拓展思维空间,既让学生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
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生活,认知最牢靠和最根深蒂固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经常用的知识,有些已经进入了他们的潜意识。如果教学中能和学生的这些知识做类比,那么将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一旦接受也会被学生牢牢的掌握。
三、情景教学的创设原则与意义
(一)情景教学的创设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情境的创设基本着眼点是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情境教学中的“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学生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情境教学不是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而是站在人的活动和环境的和谐统一的高度审视情境,创设情境。它力图将人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置于核心地位,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充满美感和智慧的环境,与学生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促使学生在现实环境和主体活动的和谐中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2.真实性原则
为了使学生有意义、有目的学习,情境创设可以建立模仿真实活动的学习情境。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与任务常常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或实际感受无关,这种任务脱离学生的实际,对学生自身并不起很重要的作用,很难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建立有意义的学习。
3.趣味性原则
创设的问题如果能够让学生感兴趣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 , 也有利于整个课堂教学的进行。
(二)情景教学的创设的意义
1.从知识及来源上看
知识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是对实际事物及其运动和变化发展规律的反应,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其本身具有丰富的、生动的、实际的内容,而表征它的语言文字(包括符号图表)则是抽象和简约的,学生所学的正是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即教材(文本)。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事物想清楚,以至想得“活”起来,从而真正把两者统一起来。这样的学习就是有意义的学习。
2.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上看
课堂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的桥(桥梁与引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看得见的应尽量地放在眼前,听得见的应尽量地放到耳旁……假如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
3.从新课程理念上看
初中数学情景创设范文4
一、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课题的引入要以学生容易接受,与实际生活相接近。现实生活中包含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传统的数学课程,过分追求“形式化”,以致感到数学枯燥无味,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果能提到身边的事和人,学生自然感到既亲切又自豪,如果课题的引入自然、亲切而又贴近生活,为学习新知识陈设了一种民主、科学、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从而引入课题进行教学。
二、建立互动型的情景,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教师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努力当学生的顾问,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
例如“讨论―交流”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有助于学生合作学习,因此也是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模式。这一模式的教学目标是: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培养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协作能力。它的特点是,对学习内容通过问题串形式开展讨论,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通过讨论,交流思想,探究结论,掌握知识和技能。“讨论―交流”模式一般的教学结构是:提出问题―课堂讨论―交流反馈―小结。
三、设置活动型情境,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精神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必须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例如7年级(上)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读一读”中介绍了多面体的欧拉公式:顶点数+面数-棱数=2,教学中可以这样做:先让学生结果记入下表中,并算出最后一栏的结果。他们惊奇地发现最后按学习小组分别合作制作正四面体、正方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上课时请学生分别数出它们各具有的顶点数、棱数和面数,把一栏的结果是一样的。见表1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内容是丰富多彩的,部分数学活动既可在课内进行又可以在课外进行,像问题解决、数学游戏、数学实验。一般来说,课外活动更重视培养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学习内容受课本的约束也很少。
四、设置问题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2]。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围绕每个教学目标,创设一系列问题,构造认知冲突,设置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悬念,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是学生感到所面临的问题既是熟悉的,又是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可设置这样的问题作为引入:有一张厚度是0.1毫米的纸,如果将它对折20次,会有多厚?只要学好今天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方,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又如在教学七年级(上)第五章“教育储蓄”时,可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为了准备小颖6年后上大学的学费5000元,她的父母现在就参加了教育储蓄。下面有两种储蓄方式:(1)直接存一个6年期;(2)先存一个3年期的,3年后将本息和自动转存一个3年期。你认为哪种储蓄方式开始存入的本金较少。
另外,教师在编排例题、习题和课外作业时,也要结合课堂上的情景教学,设计一定数量的应用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最大发挥情景教育的教学效果。
成功的教育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使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勇于探究,形成探索知识的习惯和方法。
作者单位:幸 赖晓涛 江西省赣南医学院
罗硕 江西省赣州市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张明,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大学出版社,2003.
初中数学情景创设范文5
【关键词】价值;原则;方法;意义
初中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枯燥的理论知识容易让学生们产生厌倦,而活泼、有趣的数学情景模式的创设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
我们为什么要创设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初中数学情境的创设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价值。
一、情境创设的价值
1.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把枯燥的数学学习变成生动、活泼、直观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讲述九年级上册《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这一节课的内容时,我的教学情境设计片段如下:
(1)多媒体演示:一辆卡车在高速公路上直驰的情境。卡通人物画外音问:“卡车的轮子为什么要做成圆的?假如卡车的轮子做成三角形,卡车行驶起来会出现什么情况?”
(2)让学生分组讨论。
(3)教师提问各小组的讨论情况。
(4)多媒体演示:把上面卡车的轮子改成三角形或四边形,卡车在高速公路上一瘸一拐、慢吞吞地行驶。
学生在我教学设计的指引下进行探究,马上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们热烈地进行小组交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可以让学生们深刻体会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理论思想。
通过一个个数学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们充分理解数学学习是前辈们从无数生活实践中经过艰辛的努力得出的结晶,而这些结晶又反过来指导生活实践,促进实践的进步。让他们初步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并能初步培养他们数学研究的思维。
3.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
教师通过操作数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探索数学的奥秘,从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得到激发,学生掌握知识快、掌握知识牢固,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二、情境创设的原则
1.注重形象化和直观化。
形象化、直观化的问题情境适合初中生思维形象具体的特点,容易被学生理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讲解《正数和负数》的时候,教师事先准备一个学生熟知的温度计,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的刻度,使学生们很容易理解正负数的概念。这种形象直观的演示,教师易操作,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注重问题的层次性。
情境的设计必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把大的问题化成一个个小的问题,而且前面的小问题提示学生思考后面的小问题,化难而易,从而可以让学生们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3.注重发散性。
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而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的阶段,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认识的具体形象之间存在着矛盾。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应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4.注重问题性。
“问题”是探究的方向与动力,是学生学习新知的源头所在,学生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建构新知,根据学习内容,创设学生熟悉或感兴趣,与学习新知紧密相关的情境,利于学生提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5.注重启发性。
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必须富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广泛的联想和想象。
三、情境创设的方法
1.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去指导实践,这是数学研究和学习的思维。同样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当遵循这一指导思想,从初中数学学生所具备的基本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他们能够理解和易于接受的实际问题。当数学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次优生命力,数学教师设计贴近生活数学情境入课,学生们才会感到亲切和易于理解和接受。
2.讲述数学典故来创设问题情境。
历史上的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如在学习“圆周率”的时,教师可以讲述祖冲之是怎样通过艰苦的努力得出圆周率,并讲述这一研究成果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3.“试误性”情境的创设。
学生在理解、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中,常因各种原因犯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适当创设“试误型”教学情境,可为学生尝试错误提供时间和空间,并通过反思错误的原因,加深对知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对错误的认识和警戒,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严谨性。
四、初中数学情境创设的意义
初中数学情景创设范文6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情境 创设
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具有启发性的学习情境,渲染出一种优美的、益智的、富有情感的、贴近生活的、利于提高能力的氛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更高效地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才能,创造性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
一、数学教学创设情境的类型
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数学的魅力所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置身生动、鲜活的学习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思考、主动探求知识,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学教学情境。
(一)导入情境
数学教学中,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也是数学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新课学习伊始就进入愉快的、充满趣味的学习氛围之中,为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开端。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精心设计,创设既宽松、充满趣味、又颇具启发性的情境,以做到导情引思,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最佳状态学习状态,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探索性习题导入、学生动手实验导入、趣味性游戏导入等方式开启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全面发展。
(二)问题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巧妙设置一定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产生求知需求。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置身问题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便主动探索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故事情境
历史中、生活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名人轶事。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积极向上的情境。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中学习到数学知识,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先贤的人格魅力和数学精神,收到情感熏陶和思想品质的教育。
(四)实验情境
根据皮亚杰的活动内化原理,初中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是动手操作。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设计实验、创设实验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实验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把数学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并能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五)游戏情境
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他们会对一些游戏活动非常感兴趣。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打破数学课堂沉闷的气氛,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适当地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配合的数学游戏,创设生动活泼的游戏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到数学游戏中去,提高其学习效率。
(六)即时动态生成情境
新课标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要有开放性、创新性,也具有即时动态生成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见机行事、灵活把握、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尊重他们的创新想法和观点,并加以指导。数学教学过程不是完全按照预先设计的、唯一的教学方案简单执行的过程,而是基于一定数学学习基础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能预设这些可能的动态过程,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及时调节教学环节,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七)合作情境
数学新课标指出,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和培养其合作能力的情境,以开阔学生的数学学习视野,拓宽其学习思路,使学生协同合作,学得更轻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这样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二、 如何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一)联系现实生活创设情境
联系生活、用具体事物创设情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寓抽象的数学知识于现实生活情境中,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亦可应用于生活,如此,学生既学到了数学知识,又学会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时,一定要注意联系现实生活,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以激发他们的探求新知的欲望,并培养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联系新旧知识创设情境
初中数学知识是一个各部分联系紧密的知识体系,课程前后知识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新知学习往往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联系新旧知识,创设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适当增加或减弱条件的新知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行思考、判断,以从中得出新结论或发现新规律。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追求人文情趣创设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也可以渗透美育,数学故事、数学名人轶事有时反映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数学知识的本质,用这些数学文化故事创设情境,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其了解数学史,提高其数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学生会被这些激励人奋发向上的感人数学故事所感动,利于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学会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以自主探究、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其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中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