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学的重点章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学的重点章节范文1
1、学习理论的第一步是认真学习教材,深入地理解和领会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结构,这是读书学习的重点。除教材之外,其他参考书籍的广泛阅览也是重要的。
2、要反复推敲、弄懂并吃透教材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和渗透在其中的重要观念、教育思想,并弄清楚每一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把握教材的逻辑体系。要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各派教育理论的实质、内容、价值等,并尝试批判性地思考、分析和比较。独立思考、切磋讨论是学习教育学的重要方法。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如果一个人掌握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又学会独立思考和工作,那么他必定能找到自己的道路。”对教材、对前人的结论、对流行的观点和看法、对已有的研究成果,等等,要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必为传统的观念和结论所束缚,人云亦云。勇于探索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是提高自己认识水平的重要途径。不过,独立思考并不是闭门造车,更不是凭空臆测。“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和老师同学相互交流看法,讨论切磋,让不同观念相互碰撞,能相互启发,激起思想火花。
(来源:文章屋网 )
教育学的重点章节范文2
由于长期从事师范大学的音乐教育工作,无论是小学音乐教学法还是中学音乐教学法,对我来说都是比较熟悉的教材。我深感这些课程虽教时少,但是实用性强,是指导学生在掌握了音乐技艺之后,走上讲台的必备知识和技能。但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也感到这些应用性的知识只是实践经验的总结,缺乏基本学理的支撑,自然就短少学科的独立品格。20世纪后期随着整个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一个构建各学科教育学的热潮此起彼伏,不仅出现了语文教育学、数学教育学,就连体育教育学的介绍也见诸报刊。这一浓烈的学术氛围自然进一步激发了我对构建音乐教育学的思考。尽管当时资料匮乏,对国外本学科的研究现状也知之甚少,但我还是凭借着自己的学术勇气,撰写了《加强音乐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一文,不仅简要论证了构建音乐教育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而且还大胆地提出了音乐教育学内容主要框架的构想。
1986年12月,第一届国民音乐教育研讨会在广东中山市召开,我在会上交流了自己带去的论文《加强音乐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不仅得到同行的肯定和支持,而且还获得了许多相关的学术信息。特别是在与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曹理老师交谈中得到了很多启发,她不仅有此意愿,而且已捷足先登了。她在发表了《音乐教育学构想》一文后,已经开始了研究和写作。之后,在曹老师的带动和组织下,我们向国家教委艺教处申请,于1988年底正式成立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研究”课题组,在安徽师范大学领导和音乐系的大力支持下,1989年4月,课题组的第一次会议在芜湖市赭山校本部召开。会上大家热情很高,不仅对普通音乐教育学研究的合作与开题达成了共识。而且还就学校音乐教育学的框架结构和章节安排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对章节撰稿任务做了具体的分工。当时安排给我的是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课程和社会与家庭音乐教育三章。接受任务之后,深感责任重大。特别是关于音乐教育哲学当时在国内是个比较新颖的课题,可以学习借鉴的第一手资料相当匮乏。但是作为音乐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它不仅是确立本学科的根基,而且也是指导整个音乐教育实践的方向盘。于是我开始花大力气广泛搜集资料,开阔自己的学术视野。首先学习了大教育学中教育哲学的一些著述,其中,黄济的《教育哲学初稿》及其相关著述对我的启发帮助很大,不仅进一步了解到教育哲学的学科整体构架及其内涵,而且学会了以开阔的学术视野去审视中外教育史中的哲学思想。联系到我们音乐教育领域,则发现它是贯穿于人类音乐教育实践全过程的一根红线,只是有待人们去发掘、整理,构建起音乐教育哲学体系。此间,叶纯之先生为《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撰写的“音乐教育学”条目中的“音乐教育哲学”,更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系。当然,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有关音乐教育哲学研究成果,也是重要的一环。特别是中央音乐学院油印的《音乐教育的哲学》(贝尼特·雷默著,熊蕾译),在当时是罕见的国外音乐教育哲学译著。其对音乐教育审美本质的诠释是十分准确的,与我国音乐教育基本理念是一致的。但由于他属于绝对表现主义音乐美学观,我们只能够有选择地借鉴他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而不能够全盘吸收。
同年9月,我们的课题被列为国家教委艺术教育“七五”重点研究项目,这既是一个好消息,但又是一副重担,因此必须广泛凝聚力量,扩大研究队伍。在曹理老师的组织下,我们先后吸收了多位国内音乐教育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撰稿和研讨,结合阶段研究成果,先后在北京师范学院、曲阜师范大学召开了多次研讨会。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形成了一个团结攻关的学术群体,相互尊重,十分团结。每次会内会外,大家畅所欲言,充分发扬学术民主,有时为了一个问题的不同观点时有争执,颇有“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我在此次学术活动中,不仅依靠集体的智慧,完成了自己撰稿的三个章节,还配合缪裴言老师协助曹理主编完成了统稿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项课题研究活动,结识了许多同行的专家学者,大家的音容笑貌至今还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特别是获悉许多年轻老师的新成果,使我感到格外欣慰。诚然,学术研究主要是靠个人创造性的独立思考,但是,重大课题的集体协作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种科研方式,“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项目的成功虽不具有“开先河”之功绩,但却是一个无可争辩的鲜活范例。
经过课题组近三年的精诚合作和奋力拼搏,其主要成果形式《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专著终于定稿付梓。该书出版后得到了一些专家学者的好评,著名音乐理论家赵沨曾指出:“该书的出版在我国是填补了这一学科空白的开创性工作。”多家音乐期刊也发表了肯定性的书评。特别是1995年获得了国家教委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这些,无疑是对我们这个学术群体辛勤劳动成果的肯定,更是巨大的精神支持和鼓励。
在本课题进行中后期,我意识到音乐教育学的研究不能够停留在理论建设的层面,必须将学术成果及时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于是我结合课题研究的进行,开始了对自己所授课程的改革。一方面,通过论证,将传统的“中学音乐教学法”改为《音乐教育学概论》,不仅增加了课时,而且将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列为教学内容,这一改革被列为学校重点课程建设,后又获得了优秀教学成果奖。另一方面,我从1993年开始招收了音乐教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将本课题的研究与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在这一层次,不仅将课题成果传授给他们,而且也让他们介入课题研究活动,通过带领他们参加一些学术会议,使之了解并学习到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前沿成果,促使他们更快地明确专业定位并进入“角色”。当时,国内音乐教育研究方向的硕士授予点,仅有首都师大和我们安徽师大两家,作为导师的曹理老师和我都深知这是关系到我们的科研成果能否转化为教学生产力的大问题,责任重大,我们必须加强协作,相互学习。在这方面,我向曹理老师学习到不少的经验,得到她许多帮助,这是永远不能够忘怀的。
伴随着研究生教育的飞速发展,高等师范音乐教育领域面临着博士授予点的突破。在福建师大王耀华教授的组织下,开始了申博工作。由于当时他们暂缺音乐教育方面的师资指导力量,我应邀加盟,应聘为该校教授,参与了他们的音乐学博士授予点的申报。不久,获批为我国高师系统的第一个音乐学博士授予点。在此期间,我曾去福州就音乐教育学的课题成果,做了为期半个月的专题讲学,这一活动不仅交流了音乐教育学的学术成果,而且对福建师大的音乐教育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王耀华教授的指导下,马达老师成为我国音乐教育学研究方向的第一位博士,他的博士学位论文《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已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进一步丰富并拓展了我国音乐教育学研究的新成果,是非常令人鼓舞的。
教育学的重点章节范文3
关键词:探索;改革;教学;认识
经过多年《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实践,我兢兢业业,深入钻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高考成绩多年名列全省前茅。下面我简要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加强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风
“兵马未动,思想先行。”中职学生理论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学生都是家长要他学的。因此,我就抓紧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明确,参加高职单考是自己成才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不提高学历和文化知识水平,就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就有可能被淘汰。只有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性、重要性,才有紧迫感和进取心,才能安心、专心地学习。因此,多年来,学生的出勤率、巩固率、考试及格率均为百分之百。
学生安心了、专心了,那怎样使学生学习有兴趣、学有所成呢?我的做法是:以教师高度的责任感去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以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要吃透考试大纲,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好每一节课,以好的教风去感染、培养学生的学风。
二、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高职单考的学生有如下特点:学习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被动学习的多,等等。况且,《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两部分,内容繁多,且在校仅开设一年,这样时间紧、任务重。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关键在于:
一要切实抓紧抓好高考考点的集中教学,为学生把握目标,
指明航向。
二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因此,教学前教师要解决好三个问题:①理清教材的纲和目,教学时才能纲举目张。
②把握重难点,分清主次,教学时才能详略有别。③探索教学方法,教学时才能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为学生的学习打好基础。教学前做好充分准备,教学时就游刃有余了。
(一)以“目录”为教学起点,把握三个问题
1.全书的内容概况及各章节的各自特色和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全书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根据考试大纲,确定必学篇目,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
难点。
3.明确必学篇目的教学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要领,为听好课打下基础做好准备,并知道如何兼顾必学篇目以外内容的学习。“目录”就是索引,如同展览大厅门口的“示意图”,不可忽视。统观全貌,弄清眉目,对下面的教学很有帮助。
(二)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认真上好必学篇目
教师在重点讲解必学篇目时,必须注意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因为,这门课程的概念多、内容也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另外,学生没有实际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经验,难以理解这些抽象的内容。
例如:气质的概念,气质是指个人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动力特征,它使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带上个人色彩。面对如此抽象的概念,教师需要结合例子进行启发、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要领和方法。同时,引导学生举出一些描写气质的词,如:“多愁善感”、“生龙活虎”等等,这样就能取得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当然,在学习“必读章节”时,应该以这一章节的内容为教学主线,同时,自然恰当地结合实际,既能突出重点,也能突破难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教学,既能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而且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也能积极地与老师互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
要提高教学质量,除了认真钻研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备好课外,改革教学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教学效果与教学方法是成正比的,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反之,则事倍功半。所以,在对学生的教学方法上,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勇于改革。在教学中,我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而是根据本章节的特色,重点以及教学要求来选择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章节,我常采用“启发、归纳”、“分类、比较”、“图表、解说”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反映效果较好。值得一提的是,有许多学生运用我的图表教学法,在自己的书桌、墙上,画了一个墙报式的大图表,把《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各章节,从概念、种类、特点、规律、培养方法等内容,工工整整地填在图表里,既美化环境,又举目可见,方便学习。时间一长,整本书的内容就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了。
(三)抓好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抓好案例教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智力、能力的培养都至关重要。在抓案例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三个措施:
1.“化整为零”。把每一章节的概念、种类、特点、规律、培养方法等分别进行教学,在讲授理论知识时,适当地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启发引导,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用互通。因此,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学内容,又要备好相关案例。这样在教学时就能抓住本章节的突出特点,恰到好处地联系相应的案例,做到学以致用,达到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也改革了以往学与用脱节的旧教学
模式。
2.“化零为整”。把在各章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材料、方法等归纳起来,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一体化,从而摸索出同类知识的规律,掌握其共性与个性的特点。例如:每一章节的知识点中都有“特点、规律、方法”,学生可以根据特点、规律找出相应的培养方法,归纳出知识之间的异同点。这样既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学习效率,真正达到记得快、准、牢、活,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学以致用勤收集。教材上的知识毕竟是别人的,理论知识也还是抽象的条条框框,要把这些变为自己的,化作能力,就要不断地实践、练习。因此,我让学生动手收集实例,重点抓好“单项案例训练及测试后的讲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只有不断地讲练测评,才能迅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作业促学习,检查为提高
(一)在每一章节教学结束时,我坚持做三件事
1.检查本次教学时学生的听课笔记,以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和学习态度。
2.布置课后的自学任务和作业练习,以促进学生在校在家的自学。
3.重点对这一章节进行巩固、小测,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学习热情,并进行反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针对性。
(二)在完成《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时,即进行阶段性测试,同时做好四件事
1.检查学生这一阶段以来的错题档案,为考试复习时查缺补漏做准备。
2.检查作业练习完成情况,为下面的讲评做准备。
3.表扬先进、激励后进,争取大面积的提高。
4.出一期学生学习成果展,扬长避短,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教育学的重点章节范文4
【关键词】研究方法;比较;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的需求、教育的实践、教育的规模等教育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就需要人们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探索其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服务。目前国内公开出版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40多个版本,本文选取的四本相关著作以出版顺序排列分别是:(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2)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孙亚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4)韩延伦: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下文以A、B、C、D分别代表这四本著作。
一、写作目的
四本著作出版时间先后不同,时间跨度较长,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以及个人的研究方向或侧重点不同。这些因素将会对他们的写作目的产生影响,笔者从他们的序或前言中认为:
(一)A的这本著作是她在多年来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时的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她的目的是:“试图在总结我国丰富的教育研究实践经验和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教育研究方法学科体系的一种尝试和探索。”她的写作目的可以理解为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探索。
(二)B版这本著作是这四本著作中唯一没有序和前言,但是我们可以从内容提要中看书,本书写作的目的是为高等教育学校教育学科而撰写的教学用书,是面向21世纪的课程教材。
(三)C在前言中认为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研究队伍不断壮大,教育研究的价值取向和研究方法,有了长足的发展,旧的一些观点和内容已经不能满足这些需求,因此,需要提出新的观点和研究方法。所以说她的写作目的很明确。
(四)D著作为高等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系列教材,可见,本书的写作目的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而量身订做的。当然也可作为本专科生教学用书。
二、章节、结构安排
(一)A在章节的安排上共分为四编十五章,第一编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第二编教育研究的构思与设计,第三编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第四编教育研究的结果与评价。从一般原理——构思设计——研究方法——成果表达,可见编与编之间逻辑性强。但章节内容较多,都比较详细,看不出侧重点,各种研究方法都有介绍。另外,成果表述及评价安排在了倒数第二章,笔者认为应该安排在倒数第一章更为妥当。
(二)B共十四章,前三章论述教育研究的意义,过程,一般性原理,第五章到最后具体论述了各个研究方法的具体步骤、运用。第十三章,两个案例单独成章,这则是本书的亮点之一,不足之处是本书的最后没有成果的表述与评价。应该把成果表达与评价这的内容加进去,样安排才使得整个教育研究更加完整,系统化。
(三)C共十一章,第一章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概述,然后是一般步骤、选题,抽样,论证,建立假设、6种具体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统计法与SPSS操作以及成果的表达。从孙版的章节看出该书思路清晰、循序渐进、一气呵成。
(四)D共十二章,前两章是概述、确定问题。第三章到第十一章具体论述了各个研究方法的含义、分类、步骤、案例。最后一章则是成果的表达。总体上说,思路清新,每一章的题目都是“如何……”,可见,本书的侧重点是怎么做,如何做,操作性很强。
三、研究方法的选取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根据研究性质、目的、范围、对象等的不同,可以把教育科学研究分成20多种,这四本著作都选取了5-9种研究方法进行论述,但各版本选取的侧重点不同。
(一)A选取了五种,分别是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法、教育科学的比较研究法、教育科学的实验研究法、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这五种研究方法比较传统,由于年代久远,以及时代的发展,这五种研究方法目前很少见了,近年新编的教材里较少选取这些研究方法。
(二)B选取了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定性研究、文献研究、比较研究、行动研究等,包括了目前经典和一般的研究方法,各研究方法都有具体的操作步骤介绍。
(三)C选取了文献法、教育调查法、观察法、教育实验研究、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统计法及SPSS操作。涵盖了目前经典和流行的几种研究方法,其中统计法及SPSS操作,其他三版本中是没有,这也是本书的亮点。
(四)D选取了文献研究、定量研究、教育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定性研究、比较研究、现场研究、历史研究、行动研究等共九种研究方法。每一种研究方法按照“含义、特点——分类、设计——运用”的顺序介绍。另外大多数的研究方法的最后都有案例分析。
按照质和量的构成,教育研究方法可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问卷调查、统计法、实验研究等属于定量研究。行动研究、比较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等属于定性研究。这四本著作根据自己的写作目的、知识背景、研究方向的不同选取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教育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种类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在选用的时候是选取其中的一种还是多种,要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未来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四、语言表达
(一)A是在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在语言表达上很严谨,语体很正式、详细、准确,更加倾向于学术性的著作特点。该著作专业性很强,里面有很多专业性的术语。如第19页:“熟知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过程,熟知各个不同的时代所出现的关于外在世界的普遍联系的见解,这对理论自然科学来说是必要的,因为这位理论自然科学本身所建议起来的理论提供了一个准则。”可以看出,直接运用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深思难于理解,更倾向于学术性。
(二)B在语言表达上也是更倾向于学术性,书中有很多专业名词的字体都加工成黑色粗体,在解释概念的时候较多地运用了图标、数据等方式加以阐释。有些词语专业性很强,比较难懂,应该需要进一步说明。
(三)C在语言的表达上出现了一种清新的特点,语言幽默诙谐、通俗易通。比如在导入的时候,作者这样写道:“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现象,当教育经验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人类开始了对教育这一社会现象的研究。我们不能确切地说出教育研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因为有关这一问题的记载没有确凿的文献来佐证,所以,我们只能说教育研究很早以前就有了。”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好像和读者对话,讲故事似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作者做学问是很严谨的。语言令人亲切,通俗易懂。
(四)D的语言在表达上总的来说还是比较通俗易懂的,用词严谨、准确。有些词语的引导性很强。比如第65页:“对我国而言,校本课程开发毕竟是一个新手事物,有许多课题亟待研究,国内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探索大多停留在‘概念引人’阶段的新奇,并未走入实质化的研究。”
五、各自的特色
(一)A版最大的特点就是历史与现实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以及中西结合。该书对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作了比较系统的回顾。注重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及吸收西方最新科研成果。该书又吸收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方面的成果。把数学方法也运用其中,这突出反映了教育研究时代的特点。
(二)B版的这一著作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第十章,加人了统计法及SPSS的具体操作。这部分内容在其他版本中是没有的。正所谓“物以稀为贵”,这更说明了该著作的独特性,具有新颖性。全书思路清晰,前后编排连贯性强。在内容的安排上有似于人的思维、学习习惯。课后的思考题需与本章的内容结合回答。另外,每一章后面有文献链接,这一点很好,而且选取的案例都是比较经典的。这一做法可以让读者更加广泛地了解到相关知识及最新的学科动态。
(三)C版的亮点、最吸引读者的地方则是书中有很多图式、案例。这样会使读者一目了然。重要性的概念都会黑色加粗,这种则突出了该专业术语的重要性。
(四)D版的亮点则是各章的题目上,都有“如何”,这种句式在著作中并不多见,可作者的这一做法更加突出了本书的亮点。更加具有操作性,章前有内容提要、学习目标等是读者在阅读之前就可以浏览到相关的知识点,有助于理解,在文中有许多信息栏,这也有助于读者拓展课外知识。章后的资源连接,并有该资源连接的简单介绍,这一特点是其他版本所没有的。
六、结语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一门内容丰富、结构复杂的学科,实践性强,以上四种不同版本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者根据自己的写作背景、研究方向等出发写作,侧重不同,但是都有自己的写作特色,可谓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参考文献
[1]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
[2]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孙亚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教育学的重点章节范文5
(一)课程学习内容
本书对会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阐述,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2006》为依据,并参考了国内外公认浅谈自主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方法刘义武绵阳电大江油分校摘要:基础会计是会计的入门课程,本课程是打开会计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成人教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是学好基础会计课程的钥匙。关键词:电大教育基础会计自学方法的惯例,对实际工作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二)课程学习资源
本课程配备的学习资源:
1.文字教材。
2.录像教材。随书配送的12个学时录像光盘教材,是由首都经贸大学会计学院院长付磊教授和李百兴博士就学习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的讲解。
3.会计操作实务演示光盘。
4.IP课件。
5.网上学习辅导。
(三)学习中需要弄清并处理好的基本关系
1、本课程与专业计划中其他课程的关系。《基础会计》是会计和工商管理专业的必修课,主要讲授各专业会计有关的、共同性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学好这门课程,对学习其他课程(特别是各门专业会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材与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关系。首先,学习课标,是全面、系统、深入地掌握教材的关键。但是,课标尽管起着指导作用,却不能代替对教材的学习。学习教材之前和学习教材某单元或某章之前都应当先学习课程标准,做到心中有数、学习主动,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3、教材与其他读物的关系。教材以外的读物很多,如《基础会计专题辅导》、《基础会计参考资料》以及各种报刊的辅导材料等都属一般读物,都不能代替教材。在学习教材时,可配合以《辅导》去弄清楚教材各章的目的要求、学习方法、主要问题(包括重点难点);同时,运用复习思考题、习题集中的有关练习进行自我检验,以促使自己的学习逐步深入。
4、教材、光盘与网络资源的关系。在自学过程中,要多阅读便携式教材,积极利用除教材以外的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生活在自己身边的相关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等等。通过计算机和因特网,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5、自学与面授的关系面授教师主要讲解重难点,答疑解惑,面对面地随时跟学员互动,了解学生的问题,遇到问题能及时解决,要积极参加面授学习。由于面授时间有限,所以学员要充分利用教材、录像、课件、网上资源等多种媒体先自学,处理好自学与面授之间的互补关系,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开放教育学习者要不断改进和优化学习方法
开放教育成人学习一般时间紧张,工作任务繁重,必须不断地总结,改进学法,使之日趋优化。其基本要求如下:
1、循序渐进,从已知去求未知。由浅入深,由管及远,由现象到本质,从已知去求未知,都是学习上的循序渐近。实践证明,按照一定顺序去学习,必然少走弯路,事半功倍。
2、全面、准确地掌握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丢问题”、“留空白”、“猜题”、“押宝”,都是有悖于教学的要求的。要系统、全面地掌握《基础会计》课程的知识体系,就必须全面、准确地弄清楚全书各章节以及各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3、点面结合推动认识不断发展。学《基础会计》要处理好“点”与“面”结合的辩证统一关系。要从一定的精深走向广博,再从广博向更加精深方向发展,
4、在比较中揭示“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使认识深化提高。学习中要纵向、横向“比较”,帮助自己弄清楚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从而使认识更加准确。
教育学的重点章节范文6
原称“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探求教育的一般原理。它为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改革提供综合性的研究成果。教育学原理是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为其他二级学科提供理论观点和思想方法,为研究各级各类教育提供理论基础。
教育学原理是整个教育学考研的基础,占分比重达到1/3,要想在考研中夺得高分,必须要对教育学有一个整体的理解,那么这个理解来自哪里呢?对教育学原理的整体把握是理解教育学的基础。同时,教育学原理与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科研方法都有相应的联系,涉及到了教育学的各个分支,是认识整个教育学的前提,因此,对教育学原理的把握是整个教育学考研的重中之重。
我们可以把教育学原理整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教育学以及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包括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教育学的发展阶段;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本质说、教育的起源说、教育的发展历程等。第二部分,教育对人和社会发展。包括教育与生产力、政治、文化、科学、人口等的相互关系;教育变革的相关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人的个体性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包括教育目的的概念、主要理论、培养目标;教育制度的概念、我国的学制、现代化教育制度的改革。
第四部分,课程和教学。这一部分是教育学原理的重头戏。主要包括课程的相关定义和类型学说;课程计划、目标以及实施、评价等;还包括教学的相关定义和各种理论流派;教学过程、模式、原则以及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第五部分是德育和师生关系。这一部分包括德育的概念、过程、原则、方法和德育途径和各种德育模式;教师的概念以及劳动特点,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师生关系的特点和师生关系建立等内容。
二、中外教育史
中外教育史是教育学综合统考重头科目之一。针对中外教育史,重在抓线索——考生要特别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纵向上,要理清按照时间顺序事件发生的脉络,横向上可以将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进行对比,帮助理解。同时重分析——研究历史的作用往往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现在,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切不可孤立地学历史,而应注意分析和评价,同时注意积累分析评价的思路及要点。
中外教育史的内容脉络非常清晰,主要有六部分:中国古代教育、中国近代教育、中国现代教育、外国古代教育、外国近代教育、外国现代教育;这些内容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去把握。比如按照地域可以分为“中国教育史”(前三章)和“外国教育史”(后三章);也可以按照时间分为古代教育(一、四章)、近代教育(二、五章)、现代教育(三、六章);还可以从内容的角度分为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用这两条线索来引领中外教育史的复习。
针对中外教育史,复习方法指导为:
1.从宏观到微观:由于这部分内容属于历史性内容,因此考生一定要理清时间发展的顺序,树立回溯历史的整体感。建议考生在复习时采用讲解或口述的方法。复习的思路:整部分——各章节——各知识点。
2.理清知识的层次:知识的层次既体现了知识在整个教育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也指明了考生复习时应当倾注的关注程度。所以理清知识的层次很重要。按照学习层次的要求我们将其具体分为识记和理解两大类。复习时各个知识点应当把握到什么层次,做到心中有数。
3.注重比较和联系:由于是教育史,这里需要特别提醒考生: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纵向上,要理清按照时间顺序事件发生的脉络,横向上可以将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进行对比,帮助理解。也需要考生在解答习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发现,找到更多的可比较的“点”。
三、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介于心理学与教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以及学教之间的相互作用,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据此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要包括:1、教育心理学概述 2、心理发展与教育3、学习及其理论解释4、学习动机 5、知识的建构、技能、品德的学习 6学习策略理论。其中,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学习的基本原理(包括联结派、认知派、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理论、学习策略理论、智力理论与创造性的培养和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是重点章节。
对于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要做到以下三点:一要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实验事实;二要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三要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并能够运用其来说明和解释有关的教育现象,解决有关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教育心理学算是教育学大综合中较为抽象和难懂的一个部分,在复习时建议大家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和一些教学案例来体会和理解各种原理。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大家可以采用,即“树形图法”。在复习时,可以选择一本较有代表性的教材(较的是北师大出版的由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通读全书后,理出主要线索。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涉及到哪几大方面的问题?每一个大问题下又涉及到哪些主要内容?每一个内容中关键的知识点是什么等等。依据这些问题,可以画一个树型图,帮助你理解“树干”与“树枝”、“枝叶”等的内在关系。然后,依据这一树型图,再参考其它书目,对这一图式做作一步的充实完善。
四、教育科研方法
教育科研方法具有1、内容繁杂,知识点多,彼此独立的特点;2、注重程序性和操作性;3、应用性,强调与实践问题的联系;4、教材的多样性和观点的差异性的特点。因此学习教育科研方法,需要基本概念有精确把握的基础上,与实际联系起来,通过案例的来学习,同学们可以自己找一些教育研究的例子,亲自分析评价,将概念放到一个具体情景中体会。
1.理解基本概念:对教育科研方法而言,很多概念都比较抽象,一些概念本身就较难理解,死记硬背就更不容易实现了。较好的方法是联系实际,将概念放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