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的笔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的笔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的笔记

初中数学的笔记范文1

关键词:信息技术;功能作用;注意的问题;有机结合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所起的作用是许多传统的教学媒体不可替代的。但这并不等于说,计算机信息技术可替代其它一切教学媒体。只有结合使用,才能取长补短,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

一、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功能和作用

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把抽象的语言材料形象化、直观化,利用声、色、形等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兴趣,加深记忆,提高教学效果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主要优点之一。

例如:在教学单词“pear、cake、banana、apple、orange”等水果时,利用计算机为学生提供实物图片,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把英语单词与事物直接联系起来,避免母语的干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随着计算机所展示的图片,说出单词,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记忆。待学生已基本掌握读音时,通过计算机展示物品成象的过程,让学生迅速、大声说出将要成像的物品的单词。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能激发学生说英语的欲望。

形象、直观的单词能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促使学生大胆开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为解决长期困扰学生的难题(单词记忆)提供坚实的保证。

2.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设置悬念,启发学生

“悬念”就是悬而未解的问题。在开始讲课时提出一个学生凭现有知识无法回答的问题,造成学生渴望知道答案的状态,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可创设出图文并茂,声像齐全,生动易懂,新颖多样,情节动人,幽默搞笑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悬疑式的教学,寓教于乐,既能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双赢目的。

3.巧用信息技术,扩大学生视野

根据新课标,教师应补充相关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观察到西方的文化风情,从中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了解到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爱国热情,扩展国际视野。巧妙利用电教手段,能创造出让小学生感受外国文化的环境氛围,学生观看后,不仅可以锻炼说,而且可以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真实生活,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及文化交际意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交互性强,利于学生各科知识的整合

电教教学实际上是基于计算机基础上的一种辅助教学,通过计算机教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快速学习英语知识,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有关知识,达到计算机教学与英语教学相辅相成的目的。另外,也能达到和其他科目的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减轻教师工作强度,提高课堂效率

外语教学讲究听、说、读、写训练。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工作量大,学生训练机会少。运用信息技术技术这种辅助学习系统,就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借助学习系统可实现“一对一”式的教学,学习者只需在键盘上输入几个命令,即可得到详细的教学内容。

6.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全面提升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无疑给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通过网络课件的相互交流,教师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加以改进,提升教育教学的水准。

总之,实践证明英语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网络功能,对于提高听说能力和阅读能力,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是有很大益处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更有利于培养英语交际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堂教学在信息技术课件使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的确让我们的课堂得到了最优化,但纵观目前多数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本人以为仍有几个问题需引起人们的重视:

1.正确处理计算机和教师的关系

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颠倒。教师、学生、媒体、教学内容之间应是和谐的,不能顾此失彼。教师不是“放映员”,英语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是教师敲敲键盘,击击鼠标。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不能完全失去教师的作用,全权以机代人。有的内容仍需老师讲解,计算机只能起辅助作用。

2.正确处理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关系

在教学中各种媒体要互相配合,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应该有机结合,互补互助,相互促进,才能有效的发挥媒体的功能。不能为了形式而追求时髦,从而忽视了传统的媒体,也不能固守传统的观念而排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备课要多方位考虑。

3.正确对待教学课件和教师的关系

教学用课件在课堂上不能代替老师,而是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因此信息技术课件提供的素材必须要适应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所以课堂教学用的课件必须要具有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用和编辑。使信息技术课件的课程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时,信息技术课件又为教师的课堂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使教学过程具有更强的教育性、直观性和活泼性。

4.正确处理老思想和新观念的关系

观念认识上的偏差,使部分教育工作者对计算机存在恐惧感,认为计算机太复杂了,学起来太麻烦,加之目前仍存在“高考”、“中考”的压力,多数人忙于应付日常教学,突击性工作等,或各类文化进修,对计算机这种“可有可无”的教学媒体置之不理,导致一些教师不努力探索,与现代教育失之交臂。

5.正确处理急于求成的不良心理

制作一个信息技术课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现存的课件 使用又不能得心应手。以至使一部分教师心存反感,故相当一部分教师拒绝使用这些先进的教育手段,并认为这些“新玩意儿”没给他们的教学带来多大的改进,也造成一批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老年教师较少涉足信息技术教学。这样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不仅没有解放教师,反而使教师感到是一种负担,久而久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信息技术教学只能敬而远之了。桑新民教授谈到:“造成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悲惨命运’的主要原因不在技术本身,而在技术之外”。

6.正确处理教学成绩和评选职称的关系

相当部分的教师为了能在公开课或评优课时取得好的成绩,达到评选职称的目的,才使用或临时请人帮助做上课时使用的教学软件,匆匆学一点有关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有的本人对计算机辅助教学了解甚少,操作环境又不熟悉,课件设计、制做别人做,上课出现些失误,甚至造成干扰。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有的将信息技术权当作单一媒体来使用,放一段录像、一段音乐,出现一些文字内容,课堂整体效果可想而知。不但教学成绩提不上去,更使教师自身增添了一些功利心理,得不偿失。

制作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课件和使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课件都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为使每一节课都能让孩子们愉快的学到丰富的知识,为使知识的大容量、情感的高投入、思维过程的图象化等诸方面融于一体,创造学生获取知识的高效、合理、快捷的途径,需要每位教师在制作和使用上都要下大功夫,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外语教学的辅助手段,只要合理利用,便能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具有无穷的魅力。

1.《外语电化教育》1997.2.4

2.《外语电化教学》1997合订本

初中数学的笔记范文2

值得商榷的类比教学法应用

案例一:将使用中间变量交换两变量的值的算法比作交换两杯饮料的过程。

在程序设计教学中的一个经典算法是t=a;a=b;b=t。为了解释采用第三变量t来进行中间交换的具体过程,教学中经常听到的例子是一杯白开水和一杯果汁,如何进行交换?引发学生使用第三个空杯子作为中间交换容器的思路,并用此类比解释上述算法。

这种说法简单易懂,学生对利用中间变量进行两变量值的交换也能较好地掌握,这曾经也是笔者在进行此教学内容时的授课法宝。但在研究类比法的应用阶段,笔者发现这种比喻并不完全恰当,因为当我们进一步询问学生中间变量的值时,学生往往认为t=0,这是因为类比了杯子的概念,用来交换的第三个杯子最后必定是空的,而实际上,在上述的变量交换顺序下,t的值应当是a最初的值。倘若始终用“饮料”的观念理解变量值,学生则无法理解信息技术中的赋值并非交换,而是复制的结果。那么,后续教学中不用第三变量,仅用加减法进行两变量值的交换算法则更难以理解了。

案例二:将文字处理中的分节操作类比为生活中的刀切操作。

引入新课以后,教师提出合并两个文件的任务。

师:如果你用老师以前教的方法,会选择怎样的方法将A、B同学的作品合并?

生:用“复制―粘贴”的方法。

师:很好,我们来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图片插入的方法。(教师边操作边讲解,在对比两种方法异同的过程中也完成了合并的演示教学。接着教师布置学生完成合并任务的操作)下面请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或者参考教材第41页的操作说明将A、B同学做的两部分内容合并。

教师在巡视学生制作过程中,发现有学生在操作时没有注意插入点的位置,造成了合并内容的混乱。

师:如果用胶水将一根断裂的木棍粘合,胶水应该涂在什么位置?类比我们的合并文档,应当注意插入点的位置,才能确保合并的正确性。

听到教师这样的提示后,大多数学生在合并文档时能先确认插入点的位置,再进行合并。即使是合并前未注意到,出错后也能根据教师的提示,查找出错误的原因,进行纠正。

接下来页眉/页脚与分节符的教学,教师通过演示插入页眉/页脚的操作,引导学生发现在封面、封底也出现了页眉/页脚的问题。教师设置了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自然地引入本课的难点:分节符的使用。

师:我们来分析一下电子杂志的结构。

教师播放课件,课件中用红色标识把需要分节的封面与封底动态切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同时教师辅以解说。

师:我们要用一把“刀”将封面、正文和封底切开来,分成三节,这把“刀”就是分节符。

教师接着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在页面相应的位置分节,并取消掉封面、封底的页眉/页脚。

在这节课中,教师多次深入浅出地使用了类比教学的方法。例如,运用图片的插入,类比迁移合并的知识点;运用胶水的位置强调合并插入点的位置;最后用刀切断的比喻,迁移分节的概念。

纵观整节课,类比法的运用还是比较成功的,前面的教学内容学生掌握得很好,可是最后在进行取消封面、封底的页眉/页脚的操作时,有不少学生卡壳了。按说教师“刀”的类比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可为什么学生的操作结果却显示教学仍存在遗憾?同样是类比,为何会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存疑而欲解惑。在后续教学中笔者特别关注了这个问题,经过仔细揣摩后慢慢有了头绪。“刀的切断”与“分节”这两个概念虽然相似,但却不尽相同,被刀切断的东西不再有任何关联,而分节表面上是把两部分给截开了,但在默认情况下,被截开的两部分仍是有关联的,后一节与前一节保持相同的设置,必须要取消“同前”按钮才能真正断开关联。然而,由于教师“刀”的类比,学生对分节的概念完全迁移了“刀切”的概念,使得认识不尽全面,故而造成了教学中的遗憾。

案例三:将多图层叠加类比为透明胶片的叠加。

Photoshop或者Flash的初识课上,经常会听到对图层概念这样的类比:图层可以认为是多张透明胶片的叠加。

图层概念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通过类比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是常用的方法。但是这个类比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图层到底是透明的还是非透明的?按照类比中的陈述,它应当是透明的胶片,图层概念也被误认为是透明的。因此,无法让学生建立(在缺省情况下)上一图层完全遮盖下一图层的基本认识,而这是平面设计或动画设计的关键,容易对后续的学习造成困扰。二是图层的边界在哪?在与同行教师讨论上述问题时,有人提出:将胶片阐述为不透明是否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而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胶片的大小是相同的,如果它们是不透明的,那么即使最上层胶片上的图像只占中间一小部分,下一层胶片中超过这个图像范围的内容也将不能被显示,我们始终也只能看到最上层的图像。而实际上每个图层的边界就是它所绘制图像的边界,超出边界的下一图层内容将会被显示。基于上述分析,运用透明胶片进行概念的类比并不准确,容易造成认识混淆。

初中数学的笔记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多媒体优点弊端应用原则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能够将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声音、图片、文字和影像等途径展现给学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的这一特点,对课堂教学的作用褒贬不一。这种褒贬多取决于对其教学效果的判断。有些初中语文教师能够灵活的驾驭这种教学手段,并使用其为语文教学服务,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有的初中语文教师在多媒体的应用上存在误区,导致课堂教学低效。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优点

(一)多媒体独特的呈现方式,能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技术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集文、图、声、像为一体,它能够将课文内容或需要学生了解的内容通过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能够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感官刺激,让他们接收到更多的信息,获得更多的感性材料,从而形成感性认识,这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相对于传统课堂全凭教师“一张嘴”式的讲解,要更加生动,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在《赤壁之战》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关于赤壁之战中人物的介绍、关于赤壁之战的影像资料等,通过这种有声现象的铺垫,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获得足够的感性认知,这对于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多媒体独特的工具特点,能够扩充教学容量。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需要大量的板书来辅助完成教学。在教师板书的时间内,部分学生会交头接耳开始交谈,课堂处于短暂失控状态,教师需要一边板书一边维持课堂秩序。而板书会消耗教师的精力,加重教师教学负担。同时,板书能够传递的教学内容和信息有限,会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首先,可以将教师从繁重的板书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组织教学,更从容的面对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能够给师生互动提供更多的时间。对于语文这样一门语言学科来说,师生互动交流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更多有效教学信息的传递,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学习更多的知识。再次,多媒体可以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围绕某节课的教学内容搜罗相关有用教育资料,并进行整合,让其为课堂教学服务,这对于调动学生的探知欲和好奇心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弊端

(一)部分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使得课堂出现多媒体强迫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是为了更好的辅助教学,但是部分语文教师把多媒体当做了偷懒的手段,一味的依赖多媒体,不论是什么课都采用多媒体。把课堂上的教学信息都通过多媒体传递给学生。忽略了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忽略了重点内容的讲解,使得整个语文课堂成为了多媒体的陪衬。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会降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也违背了语文教学采用多媒体的初衷。

(二)教师无法制作出高水平的课件,使得多媒体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并不是为了让学生欣赏图片或影像,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所展示的内容更好的完成课堂学习。但是部分语文教师计算机使用能力较差,无法完成高水平课件的制作,往往是去下载别人的课件,或者只是简单的炮制一些毫无价值的多媒体课堂,无法将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教学信息准确的呈现给学生,这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会制约多媒体作用的发挥。

(三)过度使用多媒体,制约学生思维发展。

多媒体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并不是适合语文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以阅读教学为例,阅读中语文的模糊性和多义性会给学生创造一个独特的语言情境,不同学生会置身于自己的想象情境,采用多媒体将语言转化成了画面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直观性的优点,但同时也抹杀了语言的模糊性、多义性,会限制学生思维,会让学生的想象空间变狭窄。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原则

(一)教师多媒体素养提升原则。要想保证多媒体的利用效果,教师的多媒体素养是非常重要的。要让语文教师正确的认识和使用多媒体,让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利用多媒体;要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计算机水平,让他们能够制作出高水平的课件;提高语文教师的课程资源整合素养,让他们能够利用多媒体完成对所讲授内容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

(二)尊重教学实际原则。多媒体可以用,但是不可以滥用。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认真研究初中语文教材,要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采用多媒体或者必须要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才能确保教学效果的课堂内容。对于完全没必要采用多媒体的教学内容则不予以采用,这样才能够避免语文教学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同时,初中语文教师要尊重教学实际,在多媒体的使用中,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要考虑到多媒体利用中学生的思考空间,要合理控制多媒体课件的放映时间,给学生营造思考时间和空间,作者二者的合理衔接。

(三)教学关系合理处理原则。上文提到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有依赖症,教学内容上过分依赖多媒体,在利用多媒体的过程中不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完全让学生根据多媒体进行自学,这种“甩手掌柜”式的教学,会让课堂关系日趋畸形。因此,教师要处理好多媒体、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要注重师生互动和交流,并在交流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结语: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够合理高效的利用多媒体,必将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否则会制约课堂教学成效。因此,必须要正确对待和使用多媒体,遵循相关的使用原则,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初中语文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胡华锋,乔洁.论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J].科技创新导报.2010(03)

初中数学的笔记范文4

关键词:绘画;艺术设计;素描;色彩

在19世纪末的欧洲大陆出现了“新艺术运动”,欧洲各国的艺术家都希望通过集体的力量去探索现代工艺设计的语言,19世纪的“国立包豪斯学院”,主要是培养于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实用与合理相共存的现代设计家,所以又被称为“现代设计家的摇篮”。

现在,各高校相继成立了设计学院等专门性的教学机构,把“设计学”逐渐从“美术学”中分离出来,但有些高校由于其自身的专业定位和办学方向各有不同,在对待绘画课教学的问题上,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与偏见,如:重专业轻基础,认为有无绘画基础对设计影响不大,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弥补甚至可以完全替代绘画。由于这种片面的思想也使一些学生对绘画失去了兴趣和动力,这是一种错误的的思想倾向。

由于这一错误思想,违背了设计艺术性的这一原则,我们通过以下几点来阐述绘画基础教学在设计学科中的作用和特点:

一、绘画教学在设计课程中的重要性

在20世纪之前的漫长历史演进中,美术与设计长期以来被归于艺术创造的范畴之中。以绘画、建筑、雕塑和工艺美术为主体的视觉艺术统称为美术,绘画和手工艺这种传统意义上的设计之间的微妙关系始终贯穿于艺术发展的进程之中。

1.素描教学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素描是艺术创作和表达设计创意的一种绘画形式,体现了作者的设计思维、审美理念和艺术个性。素描与设计艺术关系密切,是艺术设计程序的一部分,是艺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是艺术设计的基础。

设计与素描之间有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是设计程序的一部分。任何一件作品,它都是在两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转换才出现了作者预期的效果,作者再把自己的创作理念和艺术个性通过绘画基础造型来体现的,就是所谓的打草稿,都是用的素描的绘画形式表现的。所以作为基本功,素描是专业基础课的一部分,在这一过程中重点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对物象的认知和创造性思维意识。设计思维是通过素描的形式体现出来并存在于这一范畴之中,设计是作者对人文社会文化的提炼和艺术个性的思维理念创新的结果,同样,素描是记录设计创作构思的工具和手段。是作者使用的媒介,使用这个媒介几个优点:(1)是文字和其他方式无法代替的,它可以形象的把作者的构思意图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2)具有备份的功能,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作品;(3)通过造型活动不断提高作者的设计知识和专业造型能力。

没有绘画基础何谈艺术设计,没有对美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即使有自己的审美观和对艺术的独特见解也无法得以体现。素描是体现设计构想的基础,是艺术创作和原创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体现设计者的创作思维和艺术特征。素描水平的高低影响艺术设计的品位。素描思维的训练,设计意识的培养,要遵循由简入繁、由单一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在高考前,同学们的训练方式主要是进行大量的模拟。进入高等院校后就不能是简单的重复,大学里的知识是全新的,是以启发性、创作性的设计思维为主,并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思维理念和独特艺术设计风格。把个人的艺术修养,对设计产品的理解、判断融入到素描的创作中,更深刻地体现素描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的功能作用,这一训练具有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2.色彩教学在艺术设计课程中的重要性

设计者通过素描的形式把自己创作的构思表现出来,还需要用色彩去包装。这样就必须对色彩有很深刻的认识和强烈的感受。所以,色彩是学习艺术设计者的必修课,它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与创造能力,我们对学生色彩认识的培养必须注重以下几点:

(1)只用通过色彩训练才能把设计与艺术结合起来,这是将设计提升到艺术层面的不可缺少的训练过程与学习手段。

(2)对色彩的掌握是设计师运用色彩语言根据设计课题的不同自由表现其设计意念的基本能力。

(3)设计色彩训练要使学生对色彩的形成有深的了解,体会到不同光色对人们所产生的不同感受,认识人的感官与色彩的关系,认识作品与色彩的关系,设计作品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诱惑力。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以及色彩塑造的科学理论与方法。

(4)设计色彩训练是使学生体验感性色彩,用“绘画色彩方法”来认识、感触色彩,并利用色彩知识与能力准确地描绘对象,学习掌握色彩规律,逐步从绘画的感性色彩研究的基础上,进入与设计活动相适应的,定量化、理性化的分析与实践上来。

(5)色彩具有符号的功能,训练设计色彩能使学生将最终从色彩符号出发,并深入理解。色彩符号不仅具有审美功能同时也具有以辨识、呈诉与驱动的实用功能。

艺术设计,不仅是一门艺术,更重要的是它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产品的质量固然重要,设计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增强产品的外表视觉效果,利用色彩渲染产品使其更具有诱惑力和感召力。因为人们在感受空间环境的时候,对色彩很敏感,色彩的魅力举足轻重,影响着人们的视觉感受,轻柔的色彩墙饰,能给人舒适感、完全感和美感。

二、绘画与设计的关联性

作为艺术设计和绘画同样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部分,艺术设计是绘画艺术的一个分支,源于绘画。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社会的需求,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当前的社会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艺术设计应运而生,它满足和完善了人们的生活。只是随着分工的细致和学科教育专业性的划分,形成了两种学科专业。绘画艺术活动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基础,它对提高审美判断能力及审美创造能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艺术设计形式语言以及实践活动的都是通过绘画艺术来指导的,它丰富了设计的艺术性

初中数学的笔记范文5

关键词:中职教育;艺术素质;道德情操;审美情趣

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和目前国家人才需求的转变,中职学校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空间和市场。大学已经不是唯一的成才之路,中职学校也不再是没有出路学生的唯一去处。相反,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一门专业技术、掌握相应的工作能力,同样可以成为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有效途径。对于中职学校来说,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升华以及现代社会对中职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在努力提高学生专业适应操作能力的同时,必须突出对学生主体性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基本的艺术素质方面。在校期间根据专业的不同贯穿一定课时的艺术素质基础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可以在打破传统的专业教学模式的同时,从更多方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这对中职学生的全面培养将具有深厚的现实意义。中职学校艺术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让学生培养健康人格、具备公民必备的艺术素养的必备条件。

一、开设艺术素质基础课的积极效应

对于在中职学校开设艺术素质基础课,我认为不止必要,而且必须。艺术素质基础课的开展和推广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必不可少,这不仅适应了社会对学校的要求,也顺应了学生发展的要求。通过分析我校近几年开设部分艺术素质基础课的情况来看,它锁起到的积极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陶冶中职学生的道德情操

中职学生年龄小,身、心、智等各方面的发展有待学校的正面引导。通过艺术素质基础课的开设,以正面的艺术形象提高学生鉴别真与假、恶与善、美与丑的能力。激励中职生追求真善美,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二)促进中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学生幸福感

艺术方面的教育是美的教育,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同时,使学生的内心健康正面发展。课上还可以缓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的紧张感,增强趣味性和生活幸福指数。

(三)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艺术素质的教育是一项长期且潜移默化的教育,但是同时,中职学校中的音乐、书法、美术等课程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和自信。

(四)以就业为导向,促进专业课程和专业间的互动学习

虽然艺术素质教育是一项基础性教育,普及学生对美的认知。但它同样可以和专业相结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比如,对于我校学生来说,旅游酒店专业的学生主要在装饰图案、书法方面进行艺术学习;文秘专业的学生在基本礼仪、书法和文化教育方面进行学习。不仅不会耽误专业课的学习,还能够拓展专业发展的层次。

二、开设艺术素质基础课所面临的困难

(一)师资不足

基础模块部分不成问题,拿我校为例,由专业教师完成中外艺术欣赏、绘画、音乐欣赏、书法等课程的教授。但是在拓展模块方面,由于涉及的内容过于丰富,学生的想法和要求也非常之多,无法保证专业教师的继续教授,所以,在师资和教师教学能力上会较为吃力。

(二)学生活动场地和支持力度不够

虽然很多中职学校已经发展了新校区,扩大了学校面积,但是很多中职学校由于学校面积及校舍有限,不可能完全满足所有社团、兴趣小组、艺术素质基础课课外教育的教学。据我了解,很多中职学校社团属于学生自发组织,如吉他社、漫画社,活动场地也属于打游击,没有固定的练习和交流的场所。学校也没有专项的资金用于对各种社团、兴趣小组的扶持,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

(三)教育形式较为单一

河南地处中原,有着非常丰富的物质资源和文化底蕴。作为省会的郑州更是有着各项便利条件。各种艺术展演活动非常丰富。可是由于中职学校的特殊情况,大部分学校所采取的封闭式管理模式无法让学生随时去进行艺术学习,教师带队外出又会有安全情况方面的顾虑,任由学生自行利用周末时间去参观学习又不太现实,所以就会造成资源丰富,却无从享用的尴尬情况。

三、对中职学校开始艺术素质基础课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重视力度

在师资建设、教师各项培训、硬件设施增加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帮助学生全面提升。可以有效的利用学校的各类环境,通过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展示墙、教室环境布置等。

(二)有针对性地开设艺术选修课程

有些课程属于必修课,如音乐欣赏、艺术欣赏、形体训练、礼仪等等,部分拓展模块部分的教学可以根据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情况,开设成选修课,保证艺术素养的提升,同时丰富业余课堂。

(三)材编订

另外在教材的编订上再细化一些、接地气一些。可以将学生感兴趣、流行的内容加入教材,让学生愿意学、喜欢学。另外建设丰富的共享资源库,将必备的音频、影像资料进行整理,便于基础模块教学内容上的统一,减轻教师备课的负担。也可加强教师、学校间的交流平台的建设,让相关老师能够更方便的进行沟通交流,互相学习。

(四)建议开展一些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

初中数学的笔记范文6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分层教学;合作;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252-02

一、引言

初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我们要依据初中生的身心特点与学习新知的规律来有效组织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基于此,作者结合自身教学体会,对如何实施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二、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概念

1、数学本身的特征

(1)实用性

马克思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的应用了数学,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这句话充分显示了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及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作为数学教师,要学会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萌发学生求知欲望。

(2)规律性

数学本身存在着一些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总结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有效教学的概念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促使我们必须更新教育方式,不断钻研初中数学教材,把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这一个过程中教师要善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习能力的形成。单调呆板的教学方法只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数学是初中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初中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这时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就会孜孜不倦地钻研,直至成功。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生处于一个对周围事物半认知的状态,他们的心理发育还处在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千万不能与学生而对立情绪,必须让学生们先接受自己,接着才有可能接受自己的教学方法。通常,一个喜欢数学老师的学生的数学成绩一般是遥遥领先。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与学生之间相互包容,像学生的亲友一样从内心对其多方位的关怀,鼓励,启发,诱导。只有学生对教师尊重与信任,才能配合老师的教学,进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快乐地学习。

(2)生活场景导入新课,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在数学教学中,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应当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数学的教学更贴近于生活,让学生感触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的存在,使学生一看就明,一听就懂。

如,在学习循环小数时,当讲清了循环的定义后,可以举例:十字路口的红绿灯,红灯和绿灯交替出现,这就是循环;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也是循环现象,运用生活现象解释此知识点。如,在教学数轴时,结合温度计,结合汽车在街道上的移动,让学生感知运动变化与有理数的关系。再如,教授“多姿多彩图形”这一章节时,可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学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四边形、三角形、六边形、五边形、圆等实物,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平面图形所具有的特征,进而创造活泼有趣的数学学习环境。

(3)引导学生积极质疑,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质疑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质疑。

如,在讲授“正比例”的时候,开始可以向学生提问个实际的问题,外面的某一棵大树有多高呢?然后让学生们各抒己见,讨论如何测量大树的高度。然后告诉学生们自己有一个测量大树高度的办法,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2、分层教学法的应用

美国教育家布鲁明认为,只要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改善学生的兴趣,情感,动机和注意力等,智力因素相对落后的学生同样可以取得好成绩。实施分层教学,也是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的需要。

(1)教学目标分层

分层要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能力选择参加A、B、C组的教学活动,所谓A、B、C组没有严格的界限。因为对于不同的知识,部分学生的认识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是动态变化的,且每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一些智慧和才能有待开发。

A层次要求:①落实教材和大纲的全部要求;②落实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③培养数学竞赛人才;④培养自学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⑤实验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B层次:①培养兴趣,增强信心;②补回基础,注重学法指导;③落实教材和大纲的大部分要求;④落实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

C层次:①过好基础关,过好知识点关;②培养兴趣,增强信心;③扎实基础;④落实教科书的基本要求。

(2)教学评价分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学评价分层应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为了鼓励学生的信心,教师可以在课堂设问、作业练习上分出层次,让学生自主选择,把学生表现、日常作业、研究性学习及课外活动成果都纳入评价范围。

由于是班级授课制,在数学授课过程中,要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顾优、差生的“分”环节。合的环节是:按中等生的水平进行启发性的集体讲授和归纳;分的环节是:按照设定的教学目标,分层质疑,分层指导。

3、合作互动式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互动探讨式教学变“讲”为“导”,学生从“学会”向“会学”方向转化,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合作、讨论交流,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乐于探究,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全面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可以设置多个分类讨论的题目;再如,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互相学习。

4、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

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是以逻辑形象思维为主,而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把静态的文字、图片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在开拓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从而激起获取知识、探究教学内容的欲望,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在学生初次接触几何图形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引进“图形运动”,对平行线、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和圆中的一些比较直观的基础知识,运用平移、翻转和中心对称等一系列图形运动,使原来那些呆板、枯燥的图形变活。这些直观的图形运动,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优化教学过程,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

四、引导学生学好初中数学的手段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这说明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实施有效教学就必须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1、把握初中数学基础学习

数学基础知识学习包括概念学习,定理公式学习以及解题学习三个方面。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中,要注意把握知识的整体精髓。

①数学概念学习,要善于抓住它的本质属性,也就是区别于这个概念和其他概念的属性;

②定理公式学习,要紧紧抓住定理方向的内在联系,抓住定理公式适用的范围及题型,做到得心应手地应用这些定理公式;

③数学解题学习,是指在熟练掌握概念与定理公式的基础上解决矛盾,领悟其中的规律和实质,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认识体系,以促进各种形式间的相互迁移和转化。完成从“未知”向“已知”的转化。

2、注重预习、复习以及做好笔记

①课前预习,做到心中有数。每节课前都养成预习的习惯(做预习笔记),知道老师上课要讲什么,自己有什么不懂,课堂听课有的放矢,避免盲目的听,盲目的记。

②认真听课,做好笔记。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讲计算,要听解题思路,学会规范解题步骤,做好课堂补充笔记。

总之,课堂记笔记很重要,兼顾记笔记和听课,不能只听不记笔记,也不能只记笔记而忽略听讲,顾此失彼。

③课后及时复习。复习要及时,不能拖。复习并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而是在自己的大脑中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并进行重整,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五、结束语

总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东西,能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爱上这一门功课,就要不断创新、探索、充实自己,把自己打造成科研创新型教师,为实现数学有效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吕玉芳.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2.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