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言的沟通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言的沟通技巧范文1
众所周知,传染科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传染科的患者因疾病具有传染性,常常受到社会及家庭的偏见,往往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而每天在病房内与他们接触最多的护士们也总是口罩、帽子、隔离衣等全副武装,这无形中又增加了患者的思想负担,总认为自己受到了歧视,因此经常出现护患沟通障碍。针对这一特点,我科自2005年开始在做好与患者的语言沟通工作的同时,加强了非语言沟通技巧的应用,使患者的依从性明显增强,提高了护理质量。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眼神运用
俗话说得好,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用眼睛传达信息几乎是无极限的。目光是最能反映出一个人内心真实体验的非语言行为,目光微妙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喜、怒、哀、乐各种情感[1]。这一点对于传染科的护士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我们整天带着大口罩,患者根本看不到我们的面部表情,只能通过眼神进行交流,所以我们要学会用目光启动交往,领悟患者眼神中所包含的服务需求,并主动加以满足。同时特别注意要使用热情、亲切的目光,给患者以鼓励和爱护。
2 适当触摸
触摸是人际沟通中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应把握适当的时机及范围内对患者进行触摸行为[2],如:握握手、拍拍肩等,使其感受到温暖、鼓励、支持、关注。这种感受对于具有传染性、饱受歧视的传染病患者来说是非常渴望得到的。
3 仪表
衣着仪表是指一个人的外部表现,这在人际交往中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护士应该保持服装整洁、举止端庄。可很好的展现出护士的美感,塑造出良好的职业形象。这会使患者容易产生信任、安全以及被尊敬的感觉。相反如果护士衣帽不整会给患者造成一种无形的刺激,从而影响护患关系。考虑到在传染科,患者始终看不到护士的脸,我们特地购买了符合每位护士性格特点的笑脸徽章佩戴于工作衣胸前,使患者感受到了我们浓浓的热情,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4 空间距离
空间距离能够反映出双方之间的亲密程度,在临床工作中,个人距离是进行护患沟通交流时的最理想距离,它一般是指双方之间保持50~120cm的距离。当然这需要考虑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性格、社会文化背景等情况。根据患者不同特点选择适当的沟通距离,以避免给其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同时也要重视为患者提供合理的空间范围,最大限度地保证其个人空间的私人性。
5 动作姿态
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时要注意保持优美的体态,手势的运用要大方、得体。不宜出现以下情况:如频繁地改变姿势,这会使患者认为护士感到不耐烦;对患者指手划脚,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这会引起患者的反感,甚至引发护患纠纷。同时切忌在为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粗暴、风风火火,这会给患者带来恐惧心理。
6 技术操作
护士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操作技能。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时表现出的镇静、果断,以及娴熟的操作技巧往往会使患者容易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安全感,从而取得了患者的信赖和配合,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7 沉默倾听
入住我科的传染病患者中绝大多数为慢性肝炎患者,由于是慢性疾病且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再加上“肝主怒”,患者有时会出现烦躁不安,大发雷霆,拒绝治疗及护理的情况。这时护士就要采取适时沉默与耐心倾听相结合的方式,使患者的压抑情绪得到释放[3]。通过实践证明,非语言沟通技巧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但这需要我们护士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更深刻地学习掌握非语言沟通的知识与技巧,并灵活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去,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晓莉.护士对住院患者沟通技巧应用的现状.上海护理,2003,3(2):49-50.
语言的沟通技巧范文2
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结构,留守儿童较易出现学习焦虑、孤独倾向及躯体化症状,3个维度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1]。有调查显示,虽具体差异的维度略有不同,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总分、恐怖倾向、冲动倾向上分数高于非留守儿童[2-3]。如何立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实施具体可行的学校教育和干预,是教育者的应当重视的任务之一。
沟通是心灵的交流、情感的交融以及知识的互动,人类具有人性、情感交流的需要。留守儿童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农村中小学校是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阵地,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救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处于师生沟通主导地位,其沟通观念、技巧及态度直接决定教育交往和教育活动的效果。对于情感有所缺失的留守儿童而言,与教师的良好互动沟通,可以帮助增强其心理弹性并促进其自我保护性因素发挥作用。师生沟通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两者相互渗透,共同发挥作用。本文仅就非语言沟通在留守儿童师生沟通中的作用及技巧进行探讨。
一、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是指通过仪表、体态、声调、目光接触、手势、表情、距离等非语言方式进行信息表达与交流。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身体的每一个动作、姿态都可以向对方传递信息。师生双方在运用言语进行沟通交流的同时,常需要借助于表情、目光、行为、姿态等配合、深化言语表达的效果。
二、非语言沟通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艾柏尔?梅拉别恩认为,一句话的信息传达效果中只有7%依赖于文字本身,而93%通过声音和体态表达。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留心观察留守儿童的体态语,比较准确地觉察他们的内心世界,读懂隐匿在对方体态语中的暗示信息。另一方面,留守儿童的情感更加敏感,更注重细节信息的收集处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责。一位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衣着发式无形中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4]。他们可通过对教师言行的观察,了解教师,获取知识和情感。且非语言沟通有利于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激发,可有效促进师生双方相互理解和接纳,促进留守儿童个性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操控自身体态语,娴熟地掌握并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发挥非语言沟通在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中的作用,更为准确具体地表达,以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育。
三、非语言沟通的基础
1.尊重
尊重留守儿童,不把他们看作问题儿童是最根本的沟通基础。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易于出现学习焦虑、沟通焦虑、敏感、悲观、孤独、胆怯等情况,但不能谈及留守儿童,就等同于有问题的孩子。要充分尊重留守儿童,要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为他们提供公平、自由的学习发展空间,真正促进他们成长。尊重留守儿童,就要用平等的心态去帮扶他们。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帮助不能用施舍的、高高在上的心态,而应用尊重的心态去看待和理解留守儿童,给他们真诚的帮助。
2.爱心
如果说尊重是教师与留守儿童沟通的基础,那么爱心则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关键。即便有了尊重的态度,如果没有爱心去激活、维护留守儿童的心灵,那么他们的行动必定没有说服力,也坚持不长远。态度是心灵的表白,有的教育者态度不好,其实这正反映了他们内在爱心的缺乏、没有付出真情或者是情感输出不够。只有付出爱心,才会在行动中显现出平和与关切;也只有付出真情,才可以获得留守儿童的信任与支持,最终让教育效果最大化,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四、非语言沟通技巧
1.善用目光接触沟通
目光接触是沟通心灵的桥梁,目光可以传达恨、恐?帧⒛诰巍⑾苍玫惹樾饕约氨泶镄判摹?爱与支持等。教育者真诚的眼神是获得留守儿童信任的基础,善于沟通的教师,重视目光接触与学生保持联系,眼神中流露出热情和尊重,以博得留守儿童的信任,真正叩开他们的心扉,使双方能够得到心灵的沟通。
在与留守儿童沟通过程中,应以期待的目光,注视他们的面部,杜绝面无表情的斜视,或不停地上下打量。注意目光接触时间不能过长,而形成凝视。因为凝视往往能够表达多重意思,有时带有敌意,有时表达痛苦。长时间凝视,会让留守儿童感到紧张。而留守儿童对教师的凝视则多是充满期望与求助,教师应借助其他肢体语言或行动予以回应,让他们感受到关心与爱。
2.注意面部表情沟通
面部表情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状态和习惯过程。弗洛伊德曾说过,“没有人可以守住秘密,即使他缄默不语,他的手指尖都会说话,他身体的每个汗孔都泄露他的秘密”。因此,教育者应当善于表达与留守儿童沟通的面部表情,更要细心体察他们的面部表情,根据面部表情辅助观察他们的身心状况[5]。微笑是最美好的语言,也是面部表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沟通中,教育者的微笑具有丰富的内涵,是友好、善意的表达,能给对方带来一种美的感受。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在情感上非常脆弱,需要人性温暖。教师真诚热情的微笑,往往可以消除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恐惧感,增加他们对教师的信任,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留守儿童更加振奋、意志更加坚强。相反,如果教师表情冷漠,则会导致留守儿童紧张,并且会使他们认为这样的老师难以接近,而不愿透露生理和心理的问题,教师也就无法获得更多的信息,阻碍彼此的沟通。
3.运用体态语表达沟通
语言的沟通技巧范文3
一、切忌“告状”式的谈话方法
当孩子在园出现问题时,一些教师总会不经意间便对家长进行抱怨:“你的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又捣蛋了,一点都不乖。”殊不知这样“告状式”的语气会让家长误认为老师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在班里会受到不公正待遇,从而对教师的话语产生抵制情绪。因此,当我们需要指出孩子存在的某个问题时,不要轻易地对孩子的表现下定论,可以尝试换种方式――先客观公正地描述孩子存在的问题或发生的事件,同时从正面提出恰当的建议:我们希望×××是可以怎样怎样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沟通过程中提到孩子时,最好直接说出孩子的名字,让家长意识到孩子也是一个平等独立的个体,而不仅仅是作为“谁的孩子”存在。
二、和家长沟通时要谦虚全面
在谈话过程中想让家长相信教师、尊重并听取教师的意见,这就需要教师把谈话建立在客观、全面的基础上,在指出孩子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就孩子的长处进行表演鼓励,使家长能够感受到教师在密切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同时,要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以请教的态度耐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如在沟通过程中,教师要多用商讨性的语言、多征求家长的看法。在提出建议时可多采用这样的句式:我建议……,您觉得呢?我们这样做看行不行吗?而交谈一段时间后可略作总结,如“您的意思是……”“您刚才说的话我是这样理解的,您看对吗?”等表示自己在认真倾听,同时交流自己的理解。交谈时忌用不耐烦、命令式的口气。如“×××最近吃饭吃得不多,请你们多关注他在家的吃饭情况。”而不是说“×××最近不乖,又不吃饭了,怎么说都不听,你们回去好好教育教育。”相较于前者的语气,听起来后者会更让人易于接受。
三、语言沟通中,尽量用“我们”代替“你”
幼儿园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教师就像是孩子们的妈妈一样,希望孩子们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快乐地成长。本着这样的教育理念,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最好不要直接使用“你”的字眼,它容易显得语言具有较强针对性,促使家长感觉自己和教师处于对立位置,而使用“我们”则能更好地表明家长与教师是在一起面对孩子的某个问题。如当孩子家在家不愿意自己穿脱衣服时,可以这样说:“我们一起来共同努力,督促他每天自己穿脱衣服。”,帮助他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直接说:你们在家里要督促他自己穿脱衣服。前者更能显现出教师在家园共育方面的教育理念。
四、一般应先讲幼儿的优点,后讲缺点
如今的孩子大多都为独生子女,在一些溺爱型家长的眼中,他们做什么都是好的、有什么问题也是教师不会教或是别的小朋友带坏的,总之,教师一旦提出孩子的缺点,他们都很难接受。因此,在与家长沟通时,需要把握好沟通的步骤时序――“哪壶先开提哪壶”。先说说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等家长情绪愉快了,在逐渐地提一些建议。同时注意对于孩子的建议也不要一次性说得过多,而是应该给家长这样的一种感觉――孩子每天都在进步。这样一来家长才会更乐于接受教师的建议,对孩子的优缺点也能更正确地认识和对待,从而愉快地开展家园共育。相信教师只要是一心为了孩子,一切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同时多注意提建议的方式,溺爱型家长也会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爱,愿意给予教师支持与帮助的。
五、与家长沟通时要把握时间
语言的沟通技巧范文4
【关键词】 眼科; 门诊; 沟通; 咨询技巧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3.045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就诊观念和就诊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眼科门诊长期存在患者多、家属多、检查和治疗项目多、门诊医生少等问题[1]。因此,要求护士必须具备眼科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掌握高超的专科护理操作技术,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咨询技巧,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1 提高自身素质
1.1 注重第一印象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窗口之一,门诊护士的工作表现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形象和声誉。良好的第一印象能使护士在短时间内获得患者的好感和信任,护士应礼貌待人,衣着保持大方、得体,态度温和和蔼、诚挚,谈吐文雅,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掌握交流技巧,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用实际行动关爱患者,贴心服务,爱岗敬业,以热情饱满的状态迎接每一位患者。
1.2 加强专科护士的业务培训 眼科门诊患者多、检查多、治疗项目多,几乎所有专科检查都集中在门诊,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全面了解专科各种疾病及治疗护理要点,加强业务学习和知识的更新,提高技术质量,潜心钻研,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做好诊室准备工作,维持好就诊秩序,诊室内保持安静。及时正确分诊、预诊和开展健康教育,充分利用患者候诊时间,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灵活多变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2 针对不同患者的语言沟通及护理
2.1 初诊者的语言沟通及护理 面对陌生的就诊环境感到困惑、茫然,迫切希望护理人员能给予引导。门诊的患者多、就医心切,常会出现不必要的争吵。门诊护士要富有同情心,视患者如亲人,理解和体谅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烦恼和困难,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和需要,及时耐心地给予帮助。主动介绍医院环境和就诊流程,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合理规范地疏导管理,避免和减少患者就医时的紧张和候诊时的拥挤,缩短等候时间,使门诊工作流畅、高效。共同创造出一个安静、整洁、有序的就诊环境。
2.2 急诊患者的语言沟通及护理 眼科急诊多以眼外伤多见,患者缺乏心理准备,对突发事件产生恐惧不安心理,门诊护士应掌握轻、重、缓、急的原则,协助患者提前就诊,配合医生积极治疗[2]。接待患者时态度和蔼、热情、耐心,动作要迅速,操作要熟练,做好思想工作,消除患者对疾病的顾虑,取得患者的配合。同时以坦诚的态度做好其他候诊患者的心理疏导,争取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2.3 老年患者的语言沟通及护理 随着年龄的增加,器官功能的减退,老年患者多表现出固执、多疑、行为缓慢、爱唠叨、焦虑等。护士应耐心倾听他们的主诉,不要轻易打断他们的谈话,或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对老年患者要满怀爱心、耐心和诚心。根据不同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给予患者一个恰当的称呼,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权利。交谈时注意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言谈举止要适度,面带微笑,语言要和气,吐词要清楚,用真诚的行为和细致周到的服务换取他们的信任,激发其积极情绪。
2.4 儿童患者的语言沟通及护理 孩子是现代家庭的主体,一旦就诊则全家出动,上至父母,下至亲朋,医护人员需要对每位家属提出的问题做出解答,稍有疏漏,就会引起不满。医护人员熟练使用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3],接待患儿时面带微笑,身姿端正,声调平缓,眼神要流露出亲切和关注,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取得患儿的信任,主动配合各项操作。对不同的交谈对象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2.5 门诊手术患者的语言沟通及护理 对门诊手术患者须进行手术前的健康教育,仔细阅读病历,了解病情,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解释各种疑问,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详细介绍该项手术的名称、麻醉方式、手术目的、过程及配合要点,用疏导的方法去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增强其信心。用适当的语言交代术前各项准备工作、术中配合及术后注意事项,使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状态配合手术。进入手术室,患者普遍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和恐惧,缺乏安全感,这时护理人员应诚恳地向患者进行解释、安慰[4],手术过程中护士始终守候在患者身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主动向患者说明术中情况,肯定患者在手术中的积极配合。同时对患者现有的不适给予解释和疏导[5],详细交待注意事项、用药方法及复查时间。
3 眼科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咨询沟通技巧
3.1 电话咨询的患者 通过电话咨询的患者,大多数都是愿意来院就诊的潜在人群。电话咨询人员的表现是医院留给患者的第一印象,患者往往通过咨询的结果,判断是否来院接受治疗,如何说服这些潜在的患者来医院就诊需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除了具备商业化的电话咨询服务要求外,比如礼貌、耐心、热情,同时还需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强调最重要的是患者能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安全的手术和更好的术后视力,并且应明确地建议患者来医院接受检查。
3.2 来院咨询的患者 对于来院咨询的患者,咨询人员应与患者建立朋友式服务的医患关系,举止大方,态度和蔼,通过交谈了解患者的需求,耐心解答各种问题,介绍不同的术式和设备的特点,然后根据患者自身的条件和期望值,推荐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交谈结束前记录下患者的联系方式,询问患者知晓医院的渠道和请他向朋友介绍你的医院,这不仅会给患者一种受到重视的感觉,还有助于提高医院的知名度。
3.3 术前谈话 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前,了解患者要求做手术的动机非常重要。要特别注意向患者解释手术的效果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经过耐心讲解和谈话,消除患者不切实际的期望,对手术的疗效更容易满足。术前要了解患者的年龄、职业及对视力的要求,制订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术前还需要通过谈话、录像或宣传册向患者介绍有关手术的原理、过程、手术方法,增进患者对手术的了解。
对于综合性医院来说,想要吸引更多的患者来到医院,除了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专业的技术水平外,还需要在细节上满足患者的需要,更应该在医疗沟通、咨询方面给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提高医院的知名度,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整体的医疗服务水平,在未来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沟通咨询技巧不仅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还有效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董桂霞.眼科门诊病人需求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9):1080-1082.
[2] 林英,杨霜.门诊候诊患者的需求调查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5,20(15):78.
[3] 赵红,苏建华,乔丽娟.护士的礼仪与护患关系[J].哈尔滨医药,2006,26(5):100.
[4] 雷亚文,杨晓莲,杨丽娟.浅谈护理工作中的服务艺术[J].中国医学创新,2011,1(5):129.
语言的沟通技巧范文5
1、手势、眼神、肢体都是非语言沟通,具体表现为做出特定的动作,传出你想要表达的指令,使对方理解到你想要表达的意思。
2、非言语沟通的功能作用就是传递信息、沟通思想、交流感情。比如手势技巧“动脑筋”:用手指点点自己的太阳穴。“别作声”:嘴唇合拢,将食指贴着嘴唇,同时发出“嘘”声。
(来源:文章屋网 )
语言的沟通技巧范文6
关键词:外科护理;语言技巧;沟通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74-01
医学的快速发展,让过去那些陈旧的医疗方式逐渐被淘汰,新的医疗方式逐渐取代了传统医疗方式。医学的不断发展,导致了新的观念的形成,医院护理的观念也不断地更新,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当前的护理需求和形式发展。当前的护理模式已从传统的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并在实际的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认可。在整体护理模式中,护士如何根据患者的心理与其进行沟通是其中的关键,因此,语言成了与患者沟通的主要工具。而有些外科护士则认为,外科属于创伤性疾病,心理上的沟通并不重要,只要处理好伤口就行了,但是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人是一个整体,由精神控制其全身,人的精神愉悦了,各方面的生理机制才会协调,患者也不例外,患者的精神愉快了,可以有效的提高疾病的治疗。所以,在外科中互换的沟通也同样的重要,要让沟通成功而有效,护理医生必须学会灵活的运用语言技巧,这样才能让患者接受自己的思想意念。
1 掌握外科患者的心理特征
一般外科患者的主要心理特征就是恐惧和焦虑,特别是那些慢性疾病需要选择时间进行手术的患者,这种心理特征表现得更加明显,这些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病痛的折磨,因此在住院后对医院的环境还不太适应,对手术的效果、安全性以及能否承担手术刺激等都心有余悸。这样就导致患者在手术前表现为愁眉苦脸忧心忡忡,心里焦虑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定,对手术后的成功与否缺乏信心,无形中加大了患者的恐惧感,心理承受能力降低。外科急诊患者因疾病的剧烈性突发性和对疾病后果的不可预测,患者会产生极度的紧张感和复杂心理,常见的为患者表情痛苦、极度紧张、烦躁忧虑、担心、消沉、怀疑。根据这些特征,外科护士要利用语言技巧,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更好的雨患者沟通,从而提高整体护理效果。
2 护理中的称呼语言技巧
称呼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起点,在交流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医院中,住院患者对于护士对自己的称呼是非常敏感的,如果护士第一次对患者的称呼不当,患者就会产生对你的不良影响,导致后期护患关系的正常发展。常见的不当称呼有哪些呢?一般有以下几种:1、直呼床号或姓名;2、用“喂”来称呼。直呼名字会让患者觉得你不尊重他,特别是那些年纪比较大的患者,而用“喂”来称呼则会让患者觉得你非常的不礼貌。所以,护士应该根据病案来对患者的年龄身份职业等具体资料进行了解,以敬重平等为原则,根据不同的患者资料灵活的采取恰当而准确的称呼,这是很重要的。比如,一般可以再患者的姓名后边加上先生、同志、小姐、女士等称谓,对农村来的患者可根据其年龄资料等使用乡村的习惯性称呼,如“伯伯、伯母、大爷、大娘、大嫂、叔叔、婶婶、兄弟、姐妹”等。年龄较大的患者,可在姓后加上“老”字以示尊敬,如“李老、王老、张老”等。当患者听到这些平等、敬重、亲近的称呼时,对你的印象就会很好,从而对你产生亲近感,这样,护患之间的距离就拉近了。记住患者的姓名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见面的时候连患者的名字都叫不出来,那么患者就会产生把我的名字都忘记了的感觉,在情感上就疏远了。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案资料,选择准确恰当的称呼,这是搞好护患关系的第一步。
3 对患者病情解释的语言技巧
病情解释是让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了解的解释,这里指的是护理医生用解释性语言将患者病情对患者进行概述,让患者通过护士的病情解释提高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减轻甚至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让患者的心里逐渐恢复到平静的状态。一般在治疗或手术前后的护理以及向危重患者家属进行病情解释时都需要采用语言技巧。比如在做胆囊切除手术后患者执行膳食医嘱时,护士首先要向患者解释在胆囊切除后,从肝囊产生的胆汁不能春存在胆囊内,进食后没有足够的胆汁通过胆管进入十二指肠与食物中的脂肪起皂化作用,使脂肪消化发生障碍,最终以脂肪原形从肠道排出形成脂肪泻,所以切除胆囊手术后的患者只能以低脂清淡食物为主食。在这个解释的过程中,护士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解释,同时在修饰语言方面也要注意,如把“不良”说成“不够满意”,把“不治之症”说成“恢复速度较慢”。护士在解释病情前,先要与医生沟通,并与医生对该患者的病情解释保持一致,除极少数患者知情后会影响治疗和康复,以及抱着治愈希望而实际已进入生命晚期的患者外,一般要说真话,即告诉患者真实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对病情解释时只说过程,不加评论,也不谈看法,以免患者发生误会,导致医护、医患矛盾。
4 劝导的语言技巧
劝导常能显示出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这也是在患者及其家属心目中树立威望的基础,这是一种对患者产生信赖感和服从感的内在号召力,尤其是责任护士在给患者嘱咐和要求时学会劝导的语言技巧,应作为责任护士的基本功。劝导的语言技巧成败决定着对患者行为能否按治疗要求改变,也就影响着疗效的好坏。劝导的首要技巧,是要仔细听取患者的陈述,站在患者的立场上,面带笑容,和蔼诚恳态度与病人谈话,并要注意自己感情的流露对患者的影响,谈话时注意引导,避免冒然的承诺,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或导致医疗纠纷。护士在给患者劝导前,要先了解患者在想些什么?同时考虑不同类型患者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劝导,在劝导过程中,有意识地启发患者提出问题,护士再作相应的回答。最好能找到身边的实例来说明你想要说明的问题。由于患者处于负性情绪中,劝导只能用鼓励性的语言,不能带批评或教育的语气,否则易引起患者反感,劝导就失去作用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