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防灭火安全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煤矿防灭火安全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煤矿防灭火安全措施

煤矿防灭火安全措施范文1

[关键词]煤矿 一通三防 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F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2-0026-01

煤矿“一通三防”的工作没有做好,不仅危害煤矿工作者的身体健康,还影响矿区周边的生态环境。早在2013年4月20 日,贵州省六盘水永安煤矿发生爆炸坍塌事故,其原因主要是煤矿一通三防工作没有落实,疏漏了对瓦斯泄露的治理,其次煤矿内部通风口的设置,加之煤矿管理者对一通三防知识的匮乏,导致多人伤亡。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安全和利益,做好煤矿“一通三防”工作意义重要大。在当下,我国煤矿企业蓬勃发展,做好煤矿企业的“一通三防”安全工作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证。在详细分析煤矿“一通三防”安全事故发生的特点后,必须加强通风管理技术,制定防瓦斯、煤尘引发的爆炸等相关措施,从而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率,以加强对“一通三防”的了解和防备。

1、“一通三防”事故发生的特点

1.1突发性。在煤矿事故中,大都是在瞬间发生,没有任何预兆和防备。无法掌握事故状态和发展趋势,且在工作人员的心理上造成最为严重的冲击,给人以巨大的心理创伤。

1.2灾难性。“一通三防”工作在煤矿日常工作中没有落实好,带来的重大事故往往造成致命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轻则矿井销毁,重则人员伤亡,再加上若抢救不及时或抢救措施不力,最终矿井被毁,人员死伤严重,酿成重大恶性循环的灾难性事故[1]。

1.3破坏范围广阔性。“一通三防”事故发生后,会带来整个矿井的生产系统瘫痪的局面,使上产中断,矿井下的的作业机器和设备会随之杯损坏,而且给事故的抢险工作增加了较大的难度。另一方面,在矿井的通风系统、防爆装置上带来不可维修的损坏,使事故发生后的有毒气体不断蔓延,造成附近更多的人遇害。

1.4继发性。“一通三防”事故发生时间较短,在事故发生数小时之内,有可能再次引发,连续不断的震颤和塌方及爆炸等事故,爆炸会引起再生火源的二次燃烧。

2、如何做好“一通三防”安全管理

2.1 通风系统合理化

贵州六盘水地形比较复杂的矿井一般采用抽出式通风或压入式通风。矿井通风的方式、方法和通风网络组成矿井通风系统。选择通风系统,要考虑多种因素,除了技术上先进、合理、安全性高,还要保证可实行矿井通风系统方案的经济效益。①通风网络简单合理,供风工作能够保证质量高效完成。②通风系统与通风网络特性匹配性高。③通风系统和防灾害能力互不影响。④有利于煤炭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尽快实现机器自动化生产。⑤通风机的成本较低,维护费用不高,并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2 安防技术管理细节化

不同地质矿井,采用不同的开采方法,是针对贵州六盘水巷道布置的环境和特点而定。采用局部通风方式,在管理上容易造成瓦斯事故,建议加强局部通风技术管理工作。①局部通风机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安装,保证通风机正常工作。②定期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对通风机检查维护;对通风机工作流程严格把控,必要情况使用挂牌管理。③保证每个掘进面有一台局部通风机供风,按照相关规定控制风量大小,保证瓦斯量在规定范围里。④保证通风机风筒的接头完全密封,风筒拐弯处缓慢,接头有正规的过渡节。⑤地势高突的矿井和处在低瓦斯的矿井,两者中高瓦斯区域的掘进面必须安装“三专两闭锁”配置,利用风电闭锁装置,分开采掘低瓦斯矿井的掘进面[2]。

2.3 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化

严格按照规定对矿井通风装置进行永久平衡风门、风桥等,合理使用设备,将设备损害率降到最低。①建议成立专门的通风技术管理团队,健全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责,将“一通三防”工作务实。②矿井负责人每年制定“一通三防”安全计划,保障矿井工作者的人身安全,维护周边居民的财产利益,保护周围生态环境。③部门领导作出实质,争取定期召开煤矿“一通三防”工作计划和总结,通风管理遇到问题能得到解决。④通风技术管理团队有各自负责的区域,根据区域不同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制度。

3、做好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的具体措施

做好贵州省六盘水煤矿“一通三防”的安全工作,必须将安全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实处,根据贵州省六盘水煤矿地势及煤矿具体情况,煤矿安全隐患主要在于防治瓦斯、煤尘、火灾。

3.1 防治瓦斯的主要措施有:①在煤矿各个死角部位设立瓦斯浓度测量仪,在瓦斯浓度>2%、体积>0.5m?进行警报灯全程响亮的提醒;②在煤矿盲巷设置走道报警安全灯,时刻提醒工人作业的安全意识;③在临时停工地点树立严禁停留字样;④增加通风口的数量和通风口的大小,并且在口径处安装排风扇;⑤每天对瓦斯检查表进行数据记录和总结,及时的对瓦斯集聚做通风、排气处理;⑥严禁和杜绝一切火源、热源带入矿井,设立入矿口火源检测门禁,工作人员进入煤矿必须从此入口进入,从而有效杜绝一切火源,防止瓦斯引燃;⑦采用防爆型的电气设备,井下供电做到无明接头、无羊尾巴,且坚持使用煤电综合保护。

3.2 防治煤尘的主要措施有:①减尘。在煤层注水,预先湿润煤体,再在煤层未打开前打下若干钻孔,用钻孔注入压力水,从而增加煤体水量,减少煤尘,防止了爆炸;②采空区灌水。在煤炭开采层分别对上层煤组和下层煤组的空隙处灌水,通过此举对煤层进行缓慢入水渗透,采空区灌水量按每平方米0.3-0.5O的标准进行,其流量控制在0.5-2m?/h。由此可避免开采是的煤尘飞扬的现象,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煤尘积聚过后而带来的爆炸和中毒;③降低浮尘。通过大排量机器进行空气除尘、用水管冲刷井壁、净化风流、放炮喷雾等可以降低煤矿中空气中的浮尘。④撒布岩粉。在煤矿井壁散播岩粉,使煤尘与可燃物自动隔离,有效防止了煤尘爆炸[3]。

3.3 防治火灾的措施有:①成立专业的煤矿消防队,并且配备先进全面的灭火设备,消防人员需随身携带水枪、水龙带等便捷灭火仪器,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②完善落实防火制度。每周开展消防教育培训,并且制定和更新灭火预案,普及防火、灭火操作方法;③在木料见、油库等重要场所的明显位置设置“严禁烟火”的警示牌,20米范围内进行火源检查;④井下防火制度。井下各线路的设置严格按照《贵州省煤矿局部安全规程》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井下配电场所的电气设备选型、检测、维护和管理;⑤在各机房使用油、棉纱布头的场所不准存放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机房要定期通风、打扫,保持机房的清洁,及时清除杂物;⑥坚持使用风电闭锁。对采空区和废弃的巷道要及时封闭,防止由于长时间不用而带来的漏风,预防煤尘、瓦斯等的自燃引火[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一通三防”安全工程担负着整个煤矿企业的命运,做好其安全措施,能有效降低煤矿事故发生率。合理组织生产、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杜绝一切危险,为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坚决做好每一项安全措施,推动我国煤矿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大伟.矿井年度通风、防瓦斯、煤尘、防火安全措施计划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21):22-24.

[2] 孙继平.电气火源引起的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分析[J].工矿自动化,2013,38(2):11-13.

煤矿防灭火安全措施范文2

【关键词】HAZOP;煤矿;支架;更换;应用

HAZOP是Hazard and Operability Analysis(危险与可操作分析)的缩写,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由ICI公司建立提出的。可操作性分析也称为安全操作研究,是以系统工程为基础的危险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表格式分析形式,具有专家分析法的特性,主要适用于连续性生产系统的安全分析与评价,是一种启发性的、实用性的定性分析方法。经过不断改进和发展,目前该已在石油化工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并逐渐被引入到其它各行业。随着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煤炭企业对HSE(健康、安全和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视,以避免各类重大事故的发生。

1 方法和工作流程框架

1.1 分析方法

昌平煤矿选用了传统的基于引导词的HAZOP,先组建一个多元化的专家组,在安全副总经理的引导下,采用结构化的方式,通过审查流程,发现潜在的危险和操作问题。整个分析有专家组来进行,即要成立严格涵盖相关专业人员的技术组,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安全副经理、总工程师、机电副总经理、生产技术部和机电部负责人以及各生产专业科队长,借助他们的丰富经验,通过小组会议自由讨论方式,激发个人智慧和想象力,指出在支架租赁、运输、安装过程中、工作面管理等环节所有潜在问题,寻求解决机会以减少损失。

在分析过程中常用的术语:

a意图。工艺某一部分完成的功能,一般情况下用流程图表示。

b偏离。与设计意图的情况不一样,在分析中运用引导词系统地审查工艺参数来发现偏离。

c原因。产生偏离的原因,通常是物的故障、人的失误、意外的工艺状态(如气体的变化)或外界破坏等原因引起。

d后果。偏离设计意图所造成的后果(如冒顶等)

e工艺参数:即操作中可能发生波动的工艺状态参数。主要变量有瓦斯浓度、CO浓度、温度、自燃发火期、顶板稳定性、底板稳定性、涌水量、设备故障、运输事故。

f引导词:用于引导和帮助小组成员思考潜在的危险和其产生的原因。引导词有:不(没有)、多(高)、少(低)、又、部分、反向、不同于、非等。

g安全措施。工程系统或调节控制系统。

h补充措施。修改设计、操作规程,或者进一步进行分析研究的建议。

工艺参数+引导词构成了假设偏差,这些假设偏差涵盖了会发生的各种偏离设计工况的情况。小组成员对所有假设偏差发生的原因及其可能带来的危险后果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找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改善措施。

1.1分析步骤

a确定研究目的、对象和范围。目的是找出在更换支架的前后找出危险源,保证系统安全运行。对象是租赁支架的质量、运输安全、安装过程安全、煤层防灭火、气体、水等。范围是从支架租赁到使用管理直至撤出设备返还租赁公司的全过程。

b建立研究小组。小组由5至7人组成。

c资料收集。资料包括采掘工程平面图、提升运输系统图、瓦斯监测系统图、等各种图纸、支架相关图纸说明书、操作规程、安全措施。

d制定研究计划。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组织者要制定研究计划。在对每个生产工艺部分或操作步骤进行分析时,要计划好所花费的时间和研究的内容。

e进行审查。采用头脑风暴法,系统的对各节点进行各种参数与引导词联合应用分析,以形成与设计本意或希望的操作模式相背离的偏差,找出导致该偏差的所有可能原因,然后进行讨论。考察每一个原因以确定:某偏差导致什么“后果”,有什么“安全措施”。如果认为安全措施不足,则提出应该加以改进的防范措施,形成“建议”。

f将各种建议汇总形成分析报告,并分别分配和落实到相关责任人负责完成。分析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

2 HAZOP的具体应用

2.1昌平煤业更换支架概况

渑池县昌平煤业有限公司是义煤集团的兼并重组矿井,年产15万t,兼并重组之前11040工作面已安装完成,工作面采用单体支柱π型梁支护,采用炮采放顶煤开采工艺(该工艺属于井工煤矿第三批明令淘汰工艺),经多方考察论据,与设计院联系,确定更换为组合顶梁悬移液压支架,设备从租赁公司租赁。

2.2设备安装管理流程

支架由租赁公司组织大修(分批)后,昌平煤业按照计划将设备运到矿井,根据安装进度需要按照专项运输安全技术措施,分批将支架运到工作面待装,按照专项安装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安全,控制好切眼的顶板和煤帮,监测气体,做好防灭火工作,安装完成后整体调试设备,工作面推进,做好探放水工作,工作面回采结束后拆除设备,将设备返还给租赁公司。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

2.3该流程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的结果

按照图2,加入引导词建立HAZOP进行完整分析,形成表1。

2.4形成HAZOP分析报告

分析报告是昌平煤矿成立的HAZOP技术组通过会议商讨得出的成果。昌平煤矿技术组通过分析检查和小组主要成员的意见编写了正式报告。该报告不仅是设计修改意见,还可以包括工作面准备更换支架前和施工过程的注意事项:签订租赁合同、支架运输、支架拆装过程中得注意事项等。同时,要求昌平煤矿HAZOP技术组要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文件的修改,并将完成结果写入HAZOP报告。报告完成后,各部门要严格执行分析报告,以保证工程在准备阶段和施工阶段的顺利开展,确保人员安全和设备可靠运行。

3 结语

昌平煤矿工作面更换支架采用HAZOP分析,不仅能充分地识别支架更换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和可能造成的各种后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安全措施进行控制,对预防和减少事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HAZOP分析还具有简单、思路清晰、易于决策等优点。

通过HAZOP分析,在设计阶段对工程施工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提高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兼并重组煤矿在今后要广泛应用HAZOP分析技术,以提高煤矿各项工程的安全性,达到减少事故发生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景林,崔国璋.安全系统工程.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Q/SY1364-2011.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技术指南.

[3]安监总局.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

[4]Trevor Kletz, HAZOP and HAZAN -Identify and assessing process industry hazards 4th ed,p203.

煤矿防灭火安全措施范文3

关键词:一通三防;通风安全;瓦斯安全;防火安全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9.123

1 工程概述

梁宝寺矿井主采煤层是山西组3层煤。井下35001工作面自2016年8月16日夜班开始停采,该工作面长112米,煤厚平均6.3米。其煤样经检验最短发火期为36天,容易自燃,吸氧量为0.77cm3/g。截止2016年9月27日早班试运行生产,停采时间44天,为防止35001工作面面后漏风造成采空区浮煤氧化自燃,针对性采取一通三防措施安全技术措施。

2 停采期间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1)35001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一进一回,轨道顺槽进风,皮带顺槽回风;(2)该工作面要保证上下顺槽有效的通风断面,合理分配风量;(3)该工作面要加强通风设施管理,通防防冲二区要派专人对35000采区沿线通风设施进行检查、维修管理,确保35000采区通风系统合理、稳定;(4)根据2016年8月28日早班现场实测35001工作面现有风量为1160m3/min,停采期间及时调整工作面风量,由正常生产时的1280m3/min降低至600m3/min;(5)工作面停采期间,派人巡查维修沿线通风设施,保证通风系统稳定。

3 停采期间防治瓦斯安全技术措施

(1)停采期间,对工作面轨皮顺气体进行取样化验分析,束管监测工每三天取样分析一组数据。如果回风侧瓦斯涌出异常,则加密取样化验分析与人工检测次数,及时缩短检查周期,为预测预报采空区自然发火情况提供可靠的数据;(2)停采期间安排瓦斯检查员对工作面气体进行检查,重点检测上下隅角及架间等地点瓦斯变化情况,发现气体出现异常及时汇报工区值班干部及生产技术科通防专业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3)瓦斯检查员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检查,每班至少检查3次,严禁空班、漏检、假检,并做到“三对口”;(4)利用KJ95N监测监控系统对工作面气体进行监控。

4 停采期间防治自燃发火安全技术措施

为防止35001工作面面后漏风造成采空区浮煤氧化自燃,特制定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4.1 构筑防火墙

工作面停采后,在工作面面后进、回风隅角处设置防火墙,墙体采用全断面构筑,可起到堵漏拦浆和减少采空区漏风的作用。建筑防火墙按照以下原则:(1)用编织袋装黄土、炉灰或浮渣掺加高效阻化剂砌筑防火墙;(2)在工作面进、回风侧构筑防火墙,墙体厚度1m,四周与巷道顶、帮和冒落矸石结实,并用风筒布将墙体覆盖严密,减少漏风;(3)防火墙构筑时,在墙体上部距顶板300mm处埋设6分铁管3根,长度1.5m。

4.2 注氮防灭火

35001工作面停采期间利用预埋的4寸管路对采空区进行注氮,氮气浓度不低于97,并安排专人佩戴便携式甲烷氧气测定仪对沿途注氮管路进行巡检,发现问题立即汇报处理。地面注浆站保持电话畅通,设专人执守并做好各项记录。

(1)在注氮时,为保证工作面安全生产,工作面进回风隅角必须悬挂便携式甲烷氧气检测仪。工作面进回风隅角在放顶线最后一排单体支柱处设置警戒牌,严禁人员入内;

(2)注氮时,必须派专人巡查管路及回风隅角氧气含量,发现问题,立即进行处理,否则不准注氮。

(3)注氮期间,必须随时检测氧气、瓦斯、一氧化碳和氮气等气体浓度,发现气体浓度超标时,必须停止注氮,并汇报生产技术科。利用工作面风流稀释氮气,确保氧气浓度不低于18%。

(4)氮气源必须稳定可靠,制氮机出口压力保持在0.6Mpa 以上,氮气管路出口压力应大于0.2MPa,氮獯慷却锏97%以上,否则,必须分析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3 施工高位防灭火孔

由于工作面推采过程中顶煤不易放净,采空区会留有部分浮煤,采空区存在自然发火隐患的情况下,可施工高位防火钻孔,进行注浆(胶体)防火。

(1)高位钻孔设计。在工作面停采位置以外10m,在35001轨皮顺各施工一组高位孔,一组三个钻孔呈扇形布置,钻杆留在孔内注浆(胶体)使用。要求终孔位置位于采空区后部15m,巷道顶板以上10,孔深计算如下图所示。保证灌注的水能自上而下浇注。具体情况根据现场实际进行施工。

(2)钻孔参数:

(3)供水管路系统。利用水管路进行现场注水。

4.4 检查和监测

充分利用KJ95N安全监测系统和束管监测系统,进行预测预报工作。

工作面停采后始终在工作面皮带顺槽内距工作面10m范围内安设甲烷传感器;距离全风压回风10-15米处设置一氧化碳、温度传感器、甲烷传感器;在回风隅角设置甲烷传感器。对各类传感器要按规定标校调试,确保仪器数据准确、灵敏可靠,实现监控有效。

(1)地面安全监测、束管监测室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加强回风隅角及采空区气体检测:由通防防冲二区束管监测工对工作面回风隅角及采空区每三天人工取气样进行分析,并打印报表报送生产技术科、通防副总,总工程师签字。

5 总结

停采期作为矿井日常生产中不可规避的时间段,相关的安全管理对全矿生产安全影响重大。矿井管理者应当切实立足矿井生产实际和实际地质条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性总结停采期的一通三防安全措施,从而为矿井的长久、持续、安全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黎秋生,张龙洋,蒋名星.煤矿“一通三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6(36):81+83.

[2]王鑫.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的深层次原因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7(01):65-66.

煤矿防灭火安全措施范文4

【关键词】煤矿;一通三防;管理;问题;对策措施

引言

煤矿“一通三防”是指安全生产过程中的矿井通风、防治瓦斯、防治煤尘、防灭火的技术管理工作的简称。它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掌握火、瓦斯、矿尘和地热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应用科学技术手段防治各种灾害,根据井下风流流动的规律,不断地将新鲜空气输送到井下各个工作地点,创造良好的气候条件,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因此,正确地分析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以指导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工作,改善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对保障广大煤矿职工的人身安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一通三防”的必要性

我国的煤矿是井下开采,地下作业较之地面作业有许多不安全的因素,煤尘、瓦斯、火、水、冒顶等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井下安全。五大灾害中最为严重的是瓦斯、煤尘、火等每时每刻都在威胁着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严重时可能会对矿井造成坍塌等致命的打击,而通风是有效防止这三种自然灾害的前提。“一通三防”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煤矿管理者应更清醒地认识到三大灾害的危害性,把“一通三防”工作放在首位,总结经验教训,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更应该使该技术贯穿于煤矿生产的全过程,且必须要有计划性、全局性和超前性。

2 煤矿“一通三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矿井中恶劣的通风系统以及无休止的生产

(1)在一些采煤工作中,在设计通风系统时如果没有依据标准,在每个采区中没有完全输送风巷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很多煤矿因为采掘接替的间隔太短,将巷道掘进以及设计直接简化,把一条巷道直接分作两段,分别为进风巷以及回风巷,用联络风门将两段简单的划分;

(2)一些矿井没有足够的总风量,采掘工作面等一些基本的用风地点也没有足够的风量,有的煤矿井下有大量的采掘作业,工作面的风量没有到规定标准,一些掘进工作面所进行的几乎为微风甚至是无风作业。

2.2 矿井部分通风管理所存在的现状

矿井中部分通风管理紊乱,通风安全的一系列设备没有达到安全生产要求。主要有:风桥、风门、密闭等一些通风设备构筑没有规范的质量要求、设置没有达到通风安全的标准;还有的通风管理出现紊乱的状况。很多煤矿企业中基本的进、回风联络巷内所设有的风门都具有“较差的质量、过大的漏风、没有联锁、没有反向风门”等的现状。

2.3 瓦斯检查规章中的不足

没有严格进行瓦斯的检查工作,井下存放封闭、机电等设备。在通风瓦斯日报表上的负责人签字处没有名字、矿长不进行签字;采掘工作面中没有清晰的瓦斯填写牌板记录,还有一些没有瓦斯记录牌板;在瓦斯查过限度时没有所进行处理的相应记录等。

2.4 矿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中的不足

没有一个健全的煤矿瓦斯监测监控体系,没有进行恰当使用的普遍表现有:矿井瓦斯监控系统在进行运转的过程中存在问题、没有进行及时的矫正传感器读数(与实际浓度具有较大的偏差)、采掘工作面没有足够的瓦斯传感器、没有正确安设(一些在新鲜风流内进行安设、一些在风筒出风口中进行安设、一些安设位置与迎头的距离大于5米、一些在巷道的底部直接进行摆置)、串联通风在安全技术方面没有相应的方法等。

2.5 矿井防尘方面的不足

矿井防尘工作的进展速度十分慢,在近年严格监察防尘设施并对其进行相应惩罚的措施之后,煤矿企业对此项工作的关注有了新提高,对防尘管路进行安设,为施工人员配备防尘口罩,然而在进行监察时还出现了一些煤矿设置防尘管路仅仅是个摆设,通常为有管而没水,施工人员在进行打眼时不戴口罩忽略了其作用。

3 加强完善“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的对策措施

3.1 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

煤炭企业要想进行完善及改进应以其内部开始着手,强化内部安全管理制度与措施,包括: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制定和完善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强化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落实,给企业员工提供明确的行动指南。及时进行处理安全事故,极力落实生产安全施工。

3.2 强化对瓦斯的管理

(1)在严格执行原有各种瓦斯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并严格执行了对瓦检员电话查岗制度。该制度的执行,杜绝了瓦检员脱岗现象的发生,切实落实瓦检员现场交接班制度。

(2)每次局扇停电、停风,不论是否造成瓦斯积聚(每天检漏试验除处),瓦斯员必须向通风值班室和调度室汇报,通风部门都要登记备查。现场施工单位的区队长、班组长要向调度室汇报,并协助瓦斯员、员将人员全部撤出,切断电源、设置临时栅栏警标。恢复送电前,必须检查瓦斯,只有在瓦斯不超过,瓦斯员同意后方可恢复送电。

(3)在瓦斯管理方面,坚持“宁停三天,不抢一秒”的原则,做到瓦斯超限不处理不放过、汇报不清不放过、漏报假报不放过、系统不稳定不放过。

(4)认真抓好抽放工程接续和矿井正常接续,为瓦斯治理创造条件。

3.3 对部分通风管理予以强化

所有矿井一定要建立完善、稳定、合理、牢固的通风,坚决不能发生劣质扩散通风、串联通风及老塘通风。所有的生产水平以及其采区一定要布置回风巷,做到分区通风的要求。一定要使用旋式局部通风机,将 11 kW 与其以下的局部通风机进行逐渐的替换,做到“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自动分风”,保证掘进巷道具有一定的风速、风量,努力达到标准。并建议责任人逐步将局部通风方面的安全措施得以健全,

3.4 建立健全矿井安全监测制度

(1)逐步健全了监测制度,将瓦斯信号入网,将土城矿所有的监测网络接入,使矿所有的单位都可以利用网络终端机对所有采区井的上、下的监测动态得以查看。

(2)将避雷系统加在监测系统上,将其防雷电能力得以提升。

(3)在掘进工作面3人联锁箱的作业上进行开关传感器的安设,实现实时监控的目的。

3.5 做好煤尘防治工作

矿井中煤尘事故是潜在重大的事故安全隐患,综合防尘的工作于生产全程过程每个环节密切相关,有着较大认为制约因素与较大管理难度。这就要求我们工作人员是必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贯彻落实好每道生产的工序,综合防尘好各个扬尘环节。首先,要做好人本管理工作,强化各个级别管理人员与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在本质上将防尘综合工作变化成职工自觉的行动;其次,管理责任层层分解,重抓检查并进行严格的考核,将各项措施在现场落实;第三,加大投入的力度,不断提升技术创新的水平,使得综合防尘的自动化逐步实现。

3.6 加强对矿井防灭火措施的管理

矿井火灾,造成的安全事故使得工作人员生命受到威胁以及造成的经济损失是相当巨大的,但是引起矿井火灾原因总共有两大类:外部因素和矿井内部因素都能够引起火灾。为了防止矿井火灾的发生,需要采取相宜的措施加强防火管理。严格的按照煤矿安全的规范规章制度执行防火安排。首先对于由于外部因素引起的火灾,主要是在管理方面要强管理的力度。这不管对于内外部因素引起火灾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矿井内部因素引起的火灾除了要加强管理以外,还必须对通风管理进行加强,保证矿井内空气质量防止瓦斯等有害气体累积;增加煤的回采效率,严禁不按照规范要求的采煤等措施。

4 结语

总之,在煤矿开采中“一通三防”工作直接关系到矿井作业员工的生命安全,所以它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因此,煤矿企业一定要竭力贯彻安全生产的原则,将“一通三防”的管理力度予以强化,在现场管理方面、技术方面、抽放工艺方面以及抽放手段方面逐步更新,防止发生重大的瓦斯、通风或者煤尘事故,保证矿井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确保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广龙.“一通三防”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作用[J].煤炭技术,2004.

煤矿防灭火安全措施范文5

2.危险化学品:重点检查按照《关于印发xx县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舒政办〔2017〕15号)要求,开展危险化学品综合治理情况;开展危险化学品重点县攻坚克难、推进和落实化工园区一体化管理要求情况;推动人口密集区高风险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情况;落实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控措施情况;加强危险物品运输企业管理情况。

3.道路交通:重点检查落实道路交通“安全五小工程”建设情况;“道路运输平安年”活动部署开展情况;省、市挂牌整治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治理情况;打击“三超一疲劳”以及无证驾驶、货车非法载人、酒驾、毒驾等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交通违法行为情况;“两客一危”重点车辆监管监控情况;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营运车辆安全状况、营运车辆驾驶员从业资格和客运站的安全监管情况;公路危险路段排查治理和养护维修作业安全措施、交通疏导和施工安全监管的情况。

4.建筑施工:重点检查房屋建筑和市政、铁路、公路、水利和电力等工程建设预防坍塌、高处坠落、起重机械事故措施情况;高大模板支撑体系、长大隧道、高大桥梁及高边坡等危险性较大工程施工安全防范措施制定和落实情况;预防建筑施工涌水、突泥事故等措施落实情况。

5.水上交通:重点检查船舶通信、消防、救生等安全设备保养、配备情况;渡口渡船专项整治情况;港口航道引航装备、防台风设施、应急锚地、避风锚地和危险品锚地建设情况。

6.消防:重点检查开展电气火灾、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情况;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三合一”场所、高层建筑、地下空间、文物古建筑等单位和场所的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及落实情况;单位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制定及演练情况;建筑之间防火间距、消防车通道、建筑安全出口、疏散通道、防火分区设置情况;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和防排烟系统等自动消防设施及消火栓系统运行情况;经营性场所室内装饰材料防火性能情况;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单位场所设置位置情况;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情况;使用领域的消防产品质量情况。

7.水利:重点检点水利工程的建设安全管理情况;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一般中小水库运行安全管理的情况;农村水电站、电网、在建工程的安全管理情况;河道违法采砂突出河段、采砂量较大河段的整治和安全管理情况;水文测验、水利工程勘测等的安全管理情况。

8.电力:重点检查预防恶劣气候等自然灾害,保证迎峰度夏电力安全情况;电力建设施工防高坠、防滑坡、防坍塌、防泥石流、防机械设备损坏,保证电力施工安全情况;电网主要输变电设施和发电厂主机设备、特种设备的安全情况;水电大坝安全注册、定期检查、安全监测、缺陷处理和补强加固情况;非煤矿山安全供电情况;水电站建设项目安全监管情况。

9.农业机械:重点检查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登记、年度检验情况;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证的申领、换发、审验情况;查处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情况及违法载客、无牌行驶、无证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的情况。

10.渔业船舶:重点检查渔业船舶持有效船舶检验证、船舶登记证情况;渔业船舶通信、救生、消防、信号设施设备配备和运行情况;渔业船员职业技能培训教育,渔业船员配备、持证上岗情况;渔业船舶遵守各项航行作业规则、规程情况;农民自备船摸底排查、登记、监管情况。

11.特种设备:重点检查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和日常维修保养情况;作业人员按规定持有有效证件情况;安全附件和安全保护装置的检验(校验)情况;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情况;人员密集场所、重点旅游景区的电梯、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情况;重点行业(领域)的危化品压力容器、电站锅炉等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情况。

12.民爆物品:重点检查销售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执行情况;设备、设施运行情况;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监控情况;应急管理情况;安全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打击非法违法建设、生产、销售行为情况。

13.烟花爆竹:重点检查落实烟花爆竹零售点“两关闭”“三严禁”和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六严禁”工作措施情况;开展烟花爆竹经营安全专项治理工作情况,坚决取缔“下店上宅”“前店后宅”零售点情况;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运输行为情况,保持“打非”高压态势,严防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死灰复燃情况。

煤矿防灭火安全措施范文6

[关键词] 矿井火灾 事故 风流调动

煤矿井下属于高危行业,而矿山救护则是高危之中的高危。就福建省小煤矿井而言,多数矿井为私营矿井或承包经营矿井,安全基础资料不全、安全投入不足、通风系统不完善,多数矿井采用自然通风或矿与矿之间联合通风,矿井抗灾、防灾能力低。当矿井井下发生火灾事故时,火灾产生的火烟随风流的流动沿井巷扩散蔓延,火灾产生的火烟流动方向不稳定、不确定性,给抢险救灾工作增加很大的困难及危险。因此,科学地了解灾性、分析灾情,制定合理的抢险救灾方案并有力实施,对抢险救灾的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处置此类事情时,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救援理念,保持理性的思维,适时掌握灾区灾情变化,在确保救援人员平安的条件下,正确地执行救灾方案,实时合理地调动风流方向,将火灾产生的有害有毒火烟引向无人的方向或控制减少有害有毒火烟向井下人员密集区域扩散,降低受灾区域人员的危害,组织有限救援人员对被困矿工的救助,避免人员的伤害,减少灾害的损失。

1 概述

1.1 矿井火灾分类

矿井火灾分为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内因(自燃)火灾是指煤层在一定的外部(适量的通风供氧)条件下,自身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产生并积聚热量,使其温度升高,达到自燃点而形成的火灾;外因火灾是指可燃物在外界火源(明火、电火花或高温热源)的作用下,引起燃烧而形成的火灾。

1.2 矿井火灾产生的危害

1.2.1 矿井火灾发生后,会生成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及火烟流,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和人员伤害,火烟流造成能见度降低,阻碍抢险救灾的行动,增加救援的难度,甚至严重影响阻碍救灾的开展。

1.2.2 矿井火灾燃烧生成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形成附加的自然风压,即火风压,作用于矿井通风网络,造成风流紊乱,扩大灾区受灾面积。

1.2.3 在火源点生成大量火灾气体以及风流受热后体积膨胀所产生膨胀压力,对上风侧风流产生阻力作用,对风流产生动力作用,造成再生火源。

1.2.4 矿井火灾会烧坏大量财物(煤炭、电缆和电气设备、支护材料),造成生产的停滞和财产的损失。

2 火灾发生的原因分析

2.1 井巷支护存在可燃性支护材料、机房峒室存在可燃性支护或作业人员搭盖休息点使用的可燃性材料。

2.2 临时用风的局部通风机风筒采用塑料或编织布等可燃材料制作的风筒,没有完全杜绝采用阻燃性材料的风筒。

2.3 井下用电电缆还存在使用非阻燃电缆,甚至存在护导线等非矿用电缆,电缆之间连接没有采用硫化热补或与热补有同等效能的冷补,或没有采用接线盒连接,甚至还存在明接头、鸡爪子、羊尾巴;井下电缆与电气设备连接,没有使用性能相符的接线盒,电气设备的接线端进口没有挡板;选用电缆截面不够,超负荷使用;电缆吊挂不符合,盘圈数超过《规程》要求或未“8”字型盘吊等隐患,易引发电花火。

2.4 井下电气设备存在使用非矿用、非防爆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或淘汰过期设备,带电移动电气设备或电缆违章作业产生电火花。

2.5 职工安全意识差,携带烟草、火下井,井下动火未按规定审批或动火操作时未按规定要求进行,配备防灭火器材不足等。

3 火灾发生后抢救困难原因分析

3.1 矿井日常管理混乱,主要负责人或管理人员日常深入井下了解现场少,对井下生产动态不熟悉,作业地点分布不清,对井下作业人员数量、分布不清楚、不熟悉,灾后无法提供实际需要了解的要素信息,无法为制定抢险救灾方案提供帮助。

3.2 矿井资料管理不到位,图纸资料欠缺,没有通风系统图、井下避灾线路,或图纸资料与现场差距较大,无法为制定抢险救灾方案提供依据,甚至给抢险救灾实施过程增加困难,造成扩大事故。

3.3 矿井日常未组织制定灾害处理预案或未组织对预案进行演练,发生灾变时,受灾人员撤离零乱,给制定抢险救灾方案、分析灾后井下人员分布增加难度和不准确性。

3.4 矿井主要负责人或管理人员在发生灾变时,未制定施救方案,救人心切或怕扩大影响,盲目组织施救,初期火灾处理方法不当或未及时请求外界救援,造成受灾区域扩大或灾情扩大,给后期抢救救灾增加难度。

3.5 救灾设施设备不到位,如“三条线”建设不完整甚至没有建设,给抢险救灾实施增加困难。

3.6 救援人员本身对受灾矿井井下生产布局、生产动态、生产环节等不熟悉或不清楚,给抢险救灾带来困难。

4 火灾事故处理时的风流调动分析

在处理井下火灾事故时,为了避免火灾事故扩大,减少损失,应将火灾产生的有害有毒火烟引向无人的方向或控制减少有害有毒火烟向井下人员密集区域扩散,使井下受火灾威胁人员处于新鲜风流区域,为其创造良好生存条件,同时为抢险救灾人员创造良好的抢救作业环境和空间。

4.1 风流调动原则

风流调动需要根据火灾发生时期、地点、人员分布、现场情况确定,但必需注意五项原则:一是不使瓦斯聚积,煤尘飞扬,造成爆炸;二是不危及井下人员的平安;三是有助于阻止事故扩大,创造接近事故区域的条件;四是防止产生火风压造成风流逆转;五是防止火烟逆退,产生再生火源。

4.2 风流调动方法

4.2.1 保持正常风流方向

(1)当火灾事故发生的具置、规模、火势、受威胁区域等在未完全领会清楚时,保持正常风流方向。

(2)当火灾事故发生地点的下风侧有遇险人员尚未撤出或不能确认遇险人员是否已遇难,且矿井又不具备反风和改变烟流流向的条件时,保持正常风流方向。

(3)当火灾事故发生在矿井总回风巷或者发生在比较复杂的通风网络中,改变通风方法可能会造成风流杂紊乱、增加人员撤退困难或造成受灾区威胁区域人员中毒,而且会产生个别地点瓦斯局部积聚等后果时,保持正常风流方向。

(4)当火灾事故发生在采掘工作面,并且实施直接灭火时,保持正常风流方向。

(5)当减少火区供风量有可能造成火灾从富氧燃烧向富燃料燃烧转化时,保持正常风流方向。

如图1:2000年11月28日,某村办煤矿井下主平硐约800m处,发生井下移动空压机过负载引起电缆着火及大量木支架可燃性材料燃烧,由于该矿没有独立通风系统,采用自然通风,但主平硐与附近的镇办煤矿存在相通,发生火灾后,未弄清火源点位于何处,指挥部盲目下达利用镇办煤矿的主要通风进行反风,改变井下风流流向与流速,造成大量的火烟及火烟产生的一氧化碳向井下作业地点蔓延,造成井下作业地点的6名工人遇难,同时给后期救灾增加难度。

4.2.2 实施风流反向

(1)矿井必须有独立的通风系统,有机械动力的通风设备与设施,并能在规定的时间执行风流反向,或通过构筑临时通风构筑物可改变风流反向时,可实施风流反向。

(2)当火灾发生在进风侧时,火灾产生的火烟烟流向井下作业区域大量蔓延,严重威胁作业区域的从业人员时,在需救助遇险人员的特别情况下,可实施风流反向。

但改变风流方向前要注意:

一是确认进风侧方向的人员已平安撤退或进风侧方向无人。

二是对于多台风机联合工作的矿井,当由于对发生火灾区域的主要通风机实施反风而可能造成火灾区域产生的火烟向非发生区域扩散蔓延时,此时不仅对发生灾变区域的主要通风机实施反风,而且也应当立即对非事故区域的主要通风机实施反风,实现所有主要通风机联合反风。

三是当采区(或采煤工作面)主要进风巷发生火灾,火灾产生的火烟可能顺风流方向直接威胁到采煤工作面或掘进工件面情况时,通过构筑临时通风构筑物,可将反向后的火灾烟流直接引向无人作业区域或回风流中,实现区域反风;

四是当采区进风巷或采面进风巷发生火灾时,为了救人或灭火,确保救灾人员始终在火源的上风侧工作,免受烟雾和高温的损害,可选择局部反风,但必须考虑反风后的风流不能向其他新鲜区域蔓延。

五是采用改变风流方向时,必须对矿井的通风网络相当熟悉和清楚,平时要做好反风的演习工作,不断总结归纳,摸清矿井在不同地点风流反向的流经线路,以便在矿井发生火灾时,根据什么地点着火应采取什么样的反风方式。

4.2.3 增减风量

(1)增风主要是加大向火灾供风量,以冲淡稀释火灾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降低火灾产生的高温热能。

一是如封锁火区或在进风侧封闭火灾时,为降低火灾高温及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可增加风量,但在回风侧封闭火灾时,则不允许增加风量;二是有瓦斯危害矿井,当火区内或其回风侧瓦斯浓度升高时,应增风;三是当出现火风压可能发生风流逆转现象时,应增风;四是当回风侧人员有受有毒有害气体威胁且遇险人员没有撤出时,应增加风量吹散火灾气体、烟雾,创造条件以利于遇险人员穿过火区撤出灾区,或让救援人员进入灾区为遇险人员配用防毒器具撤出灾区。

(2)减风主要是降低向火灾的供风量,以控制火势的成长,创造条件,进行灭火。

一是在瓦斯无危害且灾区内人员已全部撤离前提下,为减弱火势,使救援人员能接近火源,可减风;二是在瓦斯无危害且灾区内人员已全部撤离前提下,为了缩小火灾范围,近距离小范围封闭火灾,可减风;三是若灾区范围内人员尚未撤出,为了避免灾区出现火烟弥漫,能见度低且产生缺氧现象,不能采取减风;四是灾区瓦斯浓度上升、不利于灾区人员撤退时,不能采取减风;五是灾区人员尚未撤出,为避免发生富燃料燃烧而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有害气体,不能采取减风。

如2004年,某无证小煤矿井发生火灾,由于该小煤矿井没有独立通风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当发现火源时,在水源不够充足的情况下,为了采取直接灭火,采取减少向灾区供风造成富燃料燃烧,而产生大量的火烟烟雾和CO,并随着风流方向向作业区蔓延,导致作业区的11名人员伤亡,而且给后期救灾增加难度,造成多名救援人员中毒。

4.2.4 风流短路

风流短路分为新风短路和火烟短路,是利用现有的通风构筑物或临时设置通风构筑物进行风量调节。

一是新风短路,主要采取打开进风侧与回风侧之间的通风构筑物,造成风流短路,从而减少向火源的供风量,达到节制火势的目的。二是火烟短路,利用现有的通风构筑物(如风门或封闭)或构筑临时通风设施(如风障),把烟雾和有毒气体直接导入回风巷或总回风巷,使工作面人员免受毒害,减少人员伤亡。

4.2.5 隔绝距离风流

在灾区无需救人的前提下,使用直接灭火无效的情况下,对火区进行隔绝距离封锁。

4.2.6 调节风流

按照矿井通风情况和抢险救灾需要,可在局部巷道挂风幛、打板闭或开关风门,改变局部风流的大、小或风流方向,改善灾区的通风状况,达到急救人员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救援力量有限,特别是救援人员不足情况下,而当火灾波及区域广,波及面积大,灾区人员分散,救援人员难以派到各个灾区点时,根据灾区人员分散集中程度而确定风流调节措施。

总之,在井下处置事故时,并非采用单一的通风体系,而是先后或者同时采用多种通风体系。要按照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彼此联系,扬长避短,以达到既能节制火势,有利于灭火,又能确保灾区人员平安,有利于急救的方针。

5 火灾事故处理时的风流调动注意事项

5.1 救灾前,要求矿井有关人员了解事故性质、火源位置、火势大小、火灾烟流伸展方向与速率、遇险遇难人员分布及其伤亡情况、事故区域的瓦斯等情况。

5.2 救灾前要查阅相关图纸资料,特别是通风系统图和避灾线路图,了解井下风流流动方向、采取风流调动线路、人员可能撤退线路。

5.3 进入灾区侦察,全面了解灾区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提供灾区现状,详细绘制灾区侦察示意图,并标注灾区侦察明显的标记。

5.4 预测事故可能存在的复杂性,可能产生再生事故或可能的影响规模,以及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与对策。

5.5 实施井下风流调动时,必须派专人观察调动后风流的流向,监测风流中的瓦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温度等相关参数,火风压产生的影响等。

5.6 实施井下风流调动时,必须与救灾指挥部保持持续联络,及时反馈风流调动后的风流流向及相关参数。

5.7 救援人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根据准确掌握井下灾害的性质、规模,选择合理的通风体系,适时组织有效的救援,力争用最短时间控制事态的扩大,全力抢救遇险遇难人员。

5.8 救援人员必须服从命令,分工仔细、团结协作,严格遵守救援原则和行动原则,合理分配救援力量,科学组织救援,根据灾情变化采取灵活有效的救灾措施,避免出现灾情扩大。

5.9 救援前,必须配备足够的救援力量、救援人员、救灾材料等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