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的主要领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供应链管理的主要领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领域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领域范文1

关键词:电子商务;供应链;供应链管理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企业管理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对社会的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引起了商业模式的巨变,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竞争要求,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供应链管理应运而生。如何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实施供应链管理,它对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

1.1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指通过信息网络以电子数据信息流通的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并完成的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

电子商务所强调的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商业化应用,不仅仅是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也不仅仅是电子商务,而是把买家、卖家、厂商和合作伙伴在Internet中结合起来的应用。IBM公司认为电子商务包括三个部分:企业内部网、企业外部网和电子贸易。

电子商务范围广阔,涉及LAN,Intranet和Internet等领域,它利用一种前所未有的网络方式将顾客、销售商、供货商和雇员联系在一起。简而言之,电子商务系统能够将有价值的信息迅速传递给需要的人们。

1.2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了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的效率,迅速以最小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值。

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四个主要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满足需求来实施的。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计划、合作、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和信息。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和降低总的交易成本,并且寻求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

2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

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通过Internet优化整个供应链,即利用Internet完全的自助交易方式与网络业务伙伴实时进行合作和重要计划信息的交流。在优化的供应链中,客户能够分享各种预测,看到订单的状态,随时输入及修改需求计划。外部采购合作伙伴能共享一些可利用资源和生产进程信息,供应商可以了解企业的原料需求并参与投标。企业可以从全局范围了解业务运作情况,供应商和客户信息,并通过平衡核心竞争力和避免无效操作来调整设计自己的供应链。对供应链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有计划的控制。

2.1必要性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仅仅是一个横向的集成,通过通讯介质将预先指定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客户依次联系起来。这种供应链注重内部联系,灵活性差,仅限于点到点的联系。传统的供应链管理难以适应当今全球竞争的新形势,于是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应运而成。

目前国内外很多大公司都实施了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比如Intel公司、海尔公司和华为公司等。海尔公司通过BBP采购平台,所有的供应商均在网上接受订单,并通过网上查询计划与库存,及时补货;货物入库后,物流部门可根据次日的生产计划利用ERP信息系统进行配料,同时根据看板管理4小时送料到工位;生产部门按照B2B订单的需求完成订单以后,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定制产品通过海尔全球配送网络送达用户手中。目前海尔在中心城市实现8小时配送到位,区域内24小时配送到位,全国4天以内到位。通过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更好的发展。

2.2指导思想

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思想主要有协同电子商务、电子企业和业务外包三种。

(1)协同电子商务

协同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时代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企业通过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网将自身业务流程、客户、供应商及其它业务伙伴集成起来,使企业在本身的市场领域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竞争力。根据美国GartnerGroup咨询公司调查显示,一个实施协同电子商务的企业,能实际有效地降低企业开发成本的25%、交易成本的30%-70%和库存成本的25%-40%,为企业大大扩展了利润空间。

(2)电子企业

电子企业是指把现实资产和网络结合在一起并很好加以平衡的企业,它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最高阶段。在电子企业里面,每个雇员会像重视关系到企业生存的战略任务那样重视互联网。不是某一个专家管理着员工,而是靠详细的分析和投资回报率指导着企业的领导者。网络应用程序会受到重视,最有价值的资产将是那些把网络科技和商业结合在一起为公司服务的科技人员。

(3)业务外包

业务外包是企业将自己的业务集中在拥有核心技术、能够增加最大附加值的环节,而把不属于核心能力的功能弱化或独立分离出去,以便获取最大的投资回报,它体现了企业在新的竞争形式下,通过不断发掘进而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业务已是企业重要的经营战略。耐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运动鞋制造商,没能生产过一双完整的鞋;波音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自己却只生产座舱和翼尖,波音747飞机的450多万个零部件,大都是由世界上几十个国家的有关企业提供;通用汽车公司居世界500强前列,仍把年营业额高达200亿美元的生产汽车零配件的Del-phi公司分离出去。这些厂商或拥有设计、或拥有品牌,或在销售上具有独特竞争优势,所以他们将生产过程外包给了其他厂商,从而获取了更大的利润。据调查,全球外包市场以年增长25%的速度发展,其中亚洲将以年增长50%的速度增长。

2.3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的优势

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是以顾客为中心,集成整个供应链过程,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实现快速敏捷反应,极大地降低库存水平。具有优势如下:

(1)有利于保持现有的客户关系,开拓新的客户和新的业务

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直接沟通了供应链中企业与客户的联系,并且在开放的公共网络上可以与最终消费者进行直接对话,从而有利于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保留现有客户和吸引新的客户。

(2)有利于保持现有业务增长,提高营运绩效

通过实施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实现供应链系统内的各相关企业对产品和业务电子化、网络化的管理。同时,供应链中各企业通过运用电子商务手段实现有组织、有计划的统一管理,可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缩短需求响应和市场变化时间,提高运营绩效,为客户提供全面服务,实现最大增值。

(3)有利于分享需要的信息,促进供应链中信息流的改善

供应链中的企业借助电子商务手段可以在互联网上实现部分或全部的供应链交易,有利于各企业掌握跨越整个供应链的各种有用信息,及时了解顾客的需求以及供应商的供货情况,同时也便于顾客网上订货并跟踪订货情况。

3电子商务为供应链管理提供的主要技术手段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成了电子商务的兴起,电子商务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主要有EDI销售点与预测、财务技术手段、非技术型企业的EC和共享数据技术4种技术。

(1)EDI销售点与预测

EDI是一种在合作伙伴企业之间交互信息的有效技术手段。它是在供应链中联接节点企业的商业应用系统的媒介。供应链环境中不确知的是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必须对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做出好的预测,供应链中的需求大都来源于这种需求预测。虽然预测的方法有上百种,但通过EDI预测,可以最有效地减少供应链系统的冗余性,这种冗余可能导致时间的浪费和成本的增加。

(2)财务技术手段

财务EC广泛应用于业务和他们的财务机构之间,通常采用的技术手段有3种方式:一是用户可以通过汇款通知系统结账,而不是通过支票。汇款通知数据包括银行帐号、发票号、价格折扣和付款额,用户的财务机构将用EFT系统将汇款通知信息传递给供应商的财务机构,供应商的财务机构将付款确认信息传送给供应商,并收款结账,供应商则根据付款信息更改应收账款等数据;二是用户将支票或电子付款单传送到供应商的Lockboxes,供应商的财务机构会处理这一付款单,将付款存入供应商的账号,同时从用户的财务机构扣除此款,财务机构会通过EDI-Lockboxes将付款单信息传给用户和供应商;三是用户可以在接收到产品或服务时自动地以共同商定的单位价格付款给供应商。

(3)非技术型企业的EC

大企业不希望同时拥有具有相同功能的多个系统,所以希望通过EC实现商业交流的标准化,而忽略了商业伙伴的EC能力。没有EC系统的小企业,将采用E-mail、电子会议、电子市场营销、电子用户支持系统、用户网上采购或传真的服务实现EC功能。

(4)共享数据技术

战略合作伙伴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相互共享特定的数据库,这样他们将快速知道所需要某些更新的数据。如有邮购业务的企业将与其供应商共享运输计划数据库,装配制造商将与他们的主要供应商共享生产作业计划和库存数据。

4结束语

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的实际运用还存在不规范、不成熟的地方。随着电子商务的高度发展,在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结合的过程中,将对供应链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供应链管理也将向集成化供应链和移动供应链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国华.供应链管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2]侯方森.供应链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领域范文2

关键词:石油化工;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0-0015-02

引言

在高度信息化的21世纪,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充满吸引力。同时,因为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日趋复杂性,供应链管理也充满了挑战。供应链的协调运行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高质量信息传递与共享基础之上,因此,有效的供应链离不开信息技术系统提供可靠的支持。尤其是电子商务有着成本低、效率高、速度快、便捷等优势,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已经从零售等个别领域扩展到各类企业和各个行业。

一、石化行业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

(一)环境因素

1.政策因素。为了给石油化工企业和网络公司搭建一个相互沟通与了解的平台,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商业机会,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于2000年9月17日主办举行了首届中国石油化工电子商务大会,其预示着国内石油化工企业全面普及电子商务的步伐开始大大加快。

随着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的颁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和《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意见》等,从宏观上为营造企业电子商务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为国内石化企业根据自己生产经营及资金情况,结合自身的资源和优势,量身订制出电子商务的发展战略提供了政策性的重要依据。

2.技术环境。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是以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围绕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来满足需求。电子商务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现有的业务作业方式和手段,其将供应链的各个参与方结为一个整体,实现了供应链的电子化管理,这也正是我们要研究供应链及其管理的必要性所在[1]。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通过网络的支撑,实现供应链管理的优化。

3.石化行业的自身因素。石化行业是中国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对保障中国能源供应、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国内石油化工电子商务开始向国际化方向迈进,考虑到石化产品开发销售具有成交量大、品种单一、交易量大、供应商少、价格透明等特点,容易突破结算和配送等电子商务瓶颈,很适合作为B2B网上交易商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中国石化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

目前,不少大型石化企业已建立起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众多石油化工网络公司也应运而生。截至2006年底,行业商务网站已经超过了2 000家,其中涉及石油和化工业务的专业网站有近百家,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有中石化电子商务网、中石油电子商务网、中国化工网、中国化工电子商务网、化工贸易网等。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面对世界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和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为了提高竞争力度,应对经济全球化和WTO的挑战,早在2000年5月份,由中国石化信息系统管理部、化工事业部、物资装备部同美国Compaq公司和Oracle公司(为软件开发商)配合,用近三个月的时间,开发完成了中国石化电子商务系统(一期工程)的1.0版本,包括石化物资采购系统和石化产品销售系统。8月15日,中国石化物资采购电子商务网正式投入运行。经过八年的持续推进,经过四次重大改版升级,其发展成为功能拓展丰富而精实的4.0版。网站功能更加完善、业务流程更加成熟、网上操作更加简便、系统运行更加快捷、稳定。网上采购成交金额从2001年的76亿元,提高到2008年的1 521.67亿元[2],增幅达到20倍。网上采购物资品种从最初的钢材、煤炭、机电设备等八个大类约5 000个品种,扩大到全部56个大类76万余个品种,增加152倍;网上交易用户从2 400个发展到2.7万个,其中注册供应商从300家发展到2万多家。

(三)石化行业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中石化公司推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3]。其最大的特点是在于强调与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集成:设计―原材料采购供应―制造―产品配送直到用户,也就是强调应用制造现场的实时数据来支持商务上的决策。中石化公司的电子商务的全面功能分为两个方向:内部的和外部的。内部的是一个放在公司防火墙内部的软件环境,称之为私有交易场所平台。它要满足公司内部的集成,外部的要满足与企业外其他伙伴企业的集成需要,称之为公共交易场所平台。

1.采购管理。石化企业的采购一般分为直接采购和间接采购。在传统模式下,石化系统物资采购成本较高,即使在降价阶段,采购成本也居高不下。

通过电子商务系统的使用,可有效实现与供应商的信息共享和信息的快速传递。一方面,通过互联网与供应商交流供求信息进行,形成稳定高效的采购、供应体系;另一方面,通过网上采购招标等手段,扩大采购资源选择范围,减少采购人员,增强透明度,提高采购效率,有效降低采购成本,使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协商合理化。

中石化2000年8月正式开通了中国石化物资采购网站。其物资采购系统实现了规范业务流程、网上信息、商情交流和业务洽谈,开展有关询、报价,网上招竞标等活动,可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堵塞漏洞、减少库存。截至2008年12月,网上采购累计成交金额5 858.02亿元,八年来累计节约采购资金172亿元[2]。

2.计划与生产。生产计划的制定取决于订货情况,中石化通过互联网在线操作以及ERP的使用,各部门及时反馈信息,生产部门可以根据各地区的自动补货单具体到产品的规格、数量、质量等级进行生产,不再盲目生产,达到了准确核算的目的。

生产过程中,供应链上的企业都需要产品运动的信息,以便对产品进行接收、跟踪、分拣、存贮、提货以及包装等。随着供应链上信息数量的增加,信息交互的频繁,对信息进行精确、可靠及快速地采集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技术,以及条码、EDI、RFID等技术的应用,可实现降低信息交互成本、优化业务流程以及信息处理自动化。

3.销售管理。一般石化产品的销售采取传统销售模式和设立代销点。前者中间环节多,利润被中间商吃掉;后者需要大量的先期投入,如考察、办公地点的租用等。此外,由于在各地只是设立代销点,售后服务往往滞后,客户关系处理复杂。采用网上销售,可以减少中间环节,增加透明度,加强与客户间的联系。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电子商务网站的产品销售网站是对中石化有限公司所属的石化产品进行网上销售的专业网站。目前,该网站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石化产品信息目录、网上产品交易、客户服务中心和统计分析等功能。主要实现:化工产品规格、性能、用途及新产品开发等信息的网上;用户和石化企业直接联系,实现订单的收集、确认、处理和分发、转发;每日获取直属生产企业有关石化产品的产量、销量、库存和价格信息等功能。

应用电子商务系统,核心企业的客户通过互联网可以非常方便地联络有关服务问题,通知并要求解决所发生的任何服务问题,而核心企业则通过互联网接受客户投诉,向客户提供技术服务,互发紧急通知等。这样一来,可以大大缩短对客户服务的响应时间,改善与客户间的双向通讯流,在保留住已有客户的同时,吸引更多的客户加入到供应链中来。

客户关系管理(CRM)是供应链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直接沟通了供应链中企业与客户间的联系,并且在开放的公共网络上可以与最终消费者进行“零距离”接触,从而有利于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保留住现有客户。

二、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提高思想认识、员工素质,切实加强领导。通过培训使员工明确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理解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结合会给企业带来实际效益。另外,从国外大公司搞电子商务的经验来看,超过半数的公司都是由公司总裁亲自抓电子商务的,运用信息技术提升石化产业是从战略上的考虑,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才能有效促进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

2.建立一套适合营销人员操作的“傻瓜型”应用系统。电子商务,三分电子,七分商务,真正启动电子商务市场,还得靠企业的营销人员去操作。传统石化大企业里的营销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要低一些,对微机、上网大多较陌生,因此,必须把软件设计得使普通营销人员都能轻松上网、操作自如,电子商务才能在企业中得以推广。

3.健全石化领域电子商务的安全交易规则和系统标准。要保证交易的成功,必须做到交易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因此,必须从法律上和技术上健全石化领域电子商务的法规、交易环节的安全、交易规则和系统标准。只有这样,中国石化行业的电子商务才能健康发展。

4.注意对新型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要时刻关注技术趋势,找到符合自己企业特点的技术并加以应用,如“移动商街”的出现。移动商业街是基于移动互联网,聚集消费者与商家的虚拟商业中心,以手机商务互动为概念,通过汇聚提供衣食住行及娱乐等服务的商家,使每个移动商街用户可通过手机获得及时、便利、有用的消费和生活服务信息。目前,移动商街正在为一大批制造企业提供移动商务服务,这些企业涉及机械制造、机电制造、化工制造、材料制造等重要领域。

结束语

在面向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激烈竞争中,企业在不断探索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新方法与途径。中石化公司在实施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大胆地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管理和技术经验,积极制定战略,发挥电子商务和SCM的综合优势和作用。从中石化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应用八年来的数据看,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其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的经验值得其他企业借鉴。

参考文献:

[1]Jia wei Han,Midheline Kamber. Data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2000.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领域范文3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

1.引言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全球信息网络的兴起,这使得全球的经济、文化联结在一起。早在20世纪50年代,企业就开始广泛地应用计算机,随着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和更新,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也发生了深刻地变化。如今,IT的发展已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败,每一次信息技术的革新都已经成为企业组织变化的主要途径,计算机集成制造(CIM)、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电子数据交换(EDI)等都已经被企业广为接受,信息管理技术已经从模拟系统逐步向专家系统,决策系统和智能系统过渡,IT已成为企业的核心战略资源。

2.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

信息技术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技术群,究竟供应链管理中用到多少种信息技术,目前无法统计。信息技术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发展过程,包括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管理全过程的一个复杂的体系。供应链信息系统的建立是需要大量信息技术来支撑的,供应链管理涉及的主要领域有:产品(服务)设计、生产、市场营销(销售)、客户服务、物流供应等。它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通过采用各种不同信息技术来提高这些领域的运作绩效。

图1 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的支撑

2.1 EDI和XML技术

EDI,即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以计算机和数据通信网络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电子信息应用技术,它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信息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数据传输。

在供应链管理的应用中,EDI是供应链企业信息集成的一种重要工具,一种在合作伙伴企业之间交互信息的有效技术手段,一方面,采用EDI可以将供应链中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改善和规范供应链中的业务流程,降低供应链的成本,缩短供应链的时间。另一方面,通过EDI可以快速地获得信息,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减少纸面作业,更好地沟通和通信,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改善与客户的关系,提高对客户的响应,缩短事务处理周期,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是为了适应Internet的快速发展而最适合于WEB开发的信息标准化技术,为Web数据带来了结构化、智能化与互操作性,可以大大降低数据管理与交换成本,能以更好的成本效益与灵活性实现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处理。与HTML类似,XML也是一种标记语言,它通过在数据中加入附加信息的方式来描述结构化数据。不过XML不像HTML那样,只提供一组事先已经定义好的标记。准确地说,它是一种元语言,允许程序开发人员根据它所提供的规则,制定各种各样的标记语言。

2.2 条形码技术(BAR CODE)

条形码技术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大量、快速的信息采集技术。条形码技术不仅在国际范围内为商品提供了一套可靠的代码标识体系,而且为产、供、销等生产及贸易的各个环节提供了一套可靠的代码标识技术,为实现商业数据的自动采集和EDI奠定了基础。条形码技术包括条形码的编码技术、条形符号设计技术、快速识别技术和计算机管理技术,是实现计算机管理和电子数据交换不可缺少的开端技术。在供应链的物流系统中,物流具有大量化和高速化特点,条形码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数据录入和数据采集的“瓶颈”问题,能大幅度提高物流效率,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2.3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射频识别系统利用感应、无线电波或微波能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实现识别和交换数据。与传统的诸项识别技术相比较,RFID技术可以非接触识读,具有快速扫描的特点,RFID辨识器可同时辨识读取数个RFID标签,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具有抗恶劣环境、保密性强等特点。在供应链管理的中,被广泛用于运输工具的自动识别(AVI)、物品的跟踪与监视、店铺防盗系统、高速公路收费及智能交通系统(ITS)、生产线的自动化及过程控制等方面。

与条形码技术相比,RFID标签可以重复地新增、修改、删除,RFID卷标内储存的数据,方便信息的更新。由于RFID承载的是电子式信息,其数据内容可经由密码保护,使其内容不易被伪造及变造。正是由于这些特点,RFID技术备受瞩目,分别被应用于不同的场合。它不仅可以帮助一个企业大幅提高货物、信息管理的效率,还可以让销售企业和制造企业互联,从而更加准确地接收反馈信息,控制需求信息,优化整个供应链。

2.4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GPS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使地球上的任何用户都能确定自己所处的方位。GPS是一项高科技,在供应链管理中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也会越来越普遍应用到各个环节,主要有以下方面应用:用于汽车自定位、跟踪调度、陆地救援;用于内河及远洋船队最佳航程和安全航线的测定、航向的实时调度、监测及水上救援;用于空中交通管理、精密进场着陆、航路导航和监视;用于铁路运输管理等。

2.5 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挖掘、联机分析技术

数据库是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是结构化的,无不必要的冗余,能为多种应用服务。这些数据的存储独立于使用它的程序。数据库技术是企业信息化的技术基础。在供应链管理中,数据库技术能更好地管理库存信息、客户资料,能支持企业有效地进行经营规划、成本分析和决策。数据仓库就是从不同的源数据中抽取数据,将其整理转换成新的存储格式,为决策目的将数据聚合在一种特殊的格式中,这种支持管理决策过程的、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不同时的数据聚合称为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数据仓库技术解决了数据库技术很难解决商业活动的新问题,提高了数据的质量,它注重异构数据库的整合以及数据挖掘工作,为供应链管理提供智能化决策信息。

数据挖掘(Data Mining)又称数据开采,就是从大量的、不全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提取的知识表现为概念(Concepts)、规则(Rules)、规律模式约束等形式;OLAP即联机分析处理(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也称多维分析,它是一种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完成基于某种数据存储的数据分析功能。

3.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供应链的影响是深刻的,尤其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它们为供应链的重构提供了技术支持。在网络环境下,企业间及企业与客户的信息交流更方便;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客户响应速度得到明显提高,为了适应客户驱动生产和供应链中企业联盟的需要,分销商、零售商的作用将不断减弱,直至消失。作为广义的企业——供应链,也向“扁平化”发展,即制造商直接与用户连接,实行更好的信息交互,能够较好地掌握用户需求,能很好地消除传统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实现有效的运营和管理[2]。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促进了从供应商直到顾客的整条供应链双向的、及时的、完整的信息交流,成为企业获得顾客和市场需求信息的有效途径。同时,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企业的业务延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企业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开展虚拟经营,建立虚拟的销售网络。而互联网的应用使得企业可以与它的经销商协作建立零售商的订货和库存系统,进行连续库存补充和销售指导,从而与零售商一起改进营销渠道的效率,提高顾客满意度。

总之,信息技术的应用可对供应链管理产生六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改善供应链伙伴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新型的顾客关系。第二、及时了解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第三、有效整合分布在各地的仓储设备,形成虚拟仓库,有利于拓宽和开发高效率的营销渠道。第四、具有及时决策和模拟结果的能力。第五、改变产品和服务的存在形式和流通方式。第六、具有全球化管理和基于消费者要求的批作业能力。

4.结语

随着全球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企业的运作模式会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它每一次与企业的结合都能使企业发生深刻的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使用成本的日趋降低,我们有理由相信,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供应链这种新兴的管理理念的结合也必将创造一次更加辉煌的管理变革,使得21世纪的现代企业能够把全球范围内的不同优势和资源整合起来结成单一的经济实体,共同面对市场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第三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7).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领域范文4

[关键词]全球采购 国际供应商 管理

一、 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是指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批发中心以及零售商和消费者等主体组成的网络。通过这个网络,由供应商提供原材料,经过制造商的加工处理制成中间产品及/或最终产品,最后经过分销渠道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在这些主体之间存在着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物流是指从供应商、制造商到消费者手中的物质转换流程和产品流;信息流包括产品需求、订单传递、交货状态、交易条件和库存等相关信息;资金流包括信用条件、支付方式以及委托与所有权契约等。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四个主要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以Internet为依托,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满足需求来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和降低总的交易成本,并且寻求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

二、国际供应商选择的流程设计

生产优秀的产品需要优质的原材料和外购件,优质的原材料和外购件需要优秀的供应商来提供。企业管理界通用的选择供应商的原则如下,选择供应商的总原则——全面、具体、客观原则:建立和使用一个全面的供应商综合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对供应商做出全面具体、客观的评价。综合考虑供应商的业绩、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技术开发用户满意度、交货协议等方面可能影响供应链合作关系的方面。全面性原则:全面系统化评价选择体系的建立和使用。简明科学性原则:供应商选择步骤、选择过程透明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稳定可比性原则:评估体系应该稳定运做,标准统一,减少主观因素。灵活可操作性原则:不同行业、企业、产品需求、不同环境下的供应商评价应是不一样的,保持一定的灵活操作性。门当户对原则:供应商的规模和层次和采购商相当。半数比例原则:购买数量不超过供应商产能的50%,反对全额供应的供应商。供应源数量控制原则:同类物料的供应商数量约2~3家,主次供应商之分。供应链战略原则:与重要供应商发展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学习更新原则: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供应商选择的指标工具与技术都需要不断的更新。

三、国际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是一套能够充分揭示企业发展过程的内在规律、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相互补充、能确保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实现的指标群体。在这个指标群体中,设置哪些指标,如何设置,既关系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更关系到企业发展方向调整,影响整个供应链绩效的过程,因此,设计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正确供应链中战略供应商选择的前提与基础。实际运行中的供应链系统是一种人工和自然相结合的多变量、多目标、多约束条件的复杂非线性开放系统,对这种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准则:指标系统性、指标科学性、指标的实用性、指标的可比性、指标的成长性、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

一个好的供应商是拥有制造高质量产品的加工技术,拥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以及能够在获得利润的同时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同一产品在市场上的供应商数目越来越多,供应商的多样性使得选择变得复杂。因此,企业在选择供应链条件下的供应商要达到的目标应该是:具有高度专业化技术核心能力的、长期的、少而精的、有足够合作精神的、互惠互利的、最好成绩的供应商,而不是寻找最低成本或短期货期的供应商。为达到以上目标,在遵循评价选择供应商十大原则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把影响供应商选择的主要因素归纳为四大类,框架性地构建了三个层次的合作伙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采购量的大小和采购物资对企业生产的重要程度是决定供应商与企业关系的首要因素。根据采购量的大小和采购物资对企业生产的重要程度,应用上述的企业物资分类和ABC分类法在供应商分类为A,B,C,D类物资,在确定控制的松紧程度、赋予优先权、订购、检验、监察库存状况等方面都应以区别对待。A类物资应施以尽可能紧的控制,包括完整、精确的记录,最高的作业优先权,高层管理人员经常检查,小心精确的制定订货量和订货点,紧密的跟踪措施以使库存时间最短,尽量减少库存。A类供应商,为公司提供了重要的物资供应且数量多,对其加强管理是降低采购成本的潜力所在,所以要投入主要精力,进行重点管理。采购时必须签订严格的合同,必须和供应商、潜在的供应商保持密切联。B类物资实施正常的控制,包括记录和固定时间检查,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赋予较高的优先权。对B类供应商因其所提供的物资比重小,他们不是降低采购成本的重点,可以做一般管理。C类物资实施简单的控制。由于C类物资价值较低,可以进行较松散的控制,也可维持较高的库存以避免缺货。对C类供应商因其所提供的物资比重小,他们不是降低采购成本的重点,可以做一般管理。与供应商的关系的紧密程度取决于物资的重要程度。对于关键的A类物资,我们要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对于重要的B类物资,我们与供应商建立比较紧密的合作关系,而对于一般的C类物资而言,我们可以不必建立固定的供应商关系。

四、结论

通过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供应商选择,使企业与供应商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加强对供应商管理,使自己的库存得到大幅度降低,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对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翟光明.采购与供应商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领域范文5

1、巨化集团公司基本概况

巨化集团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958年的化工联合企业,下属分子公司众多,其中专业从事物流业务的主要有三家,包括:

(1)物资装备分公司(简称物装分公司):专业从事集团大宗原材料及辅料采购、部分贸易业务以及部分仓储集中管理。

(2)铁路运输分公司:承担集团铁路运输业务及自有铁路专用线的管理。

(3)汽车运输分公司:承担集团汽车运输业务及车队管理。

2、公司产品基本情况

(1)甲烷氯化物:该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医药、清洗、制冷剂等行业。

(2)氟制冷剂:主要应用于制冷、含氟灭火剂、氟塑料、氟橡胶原料等。

(3)氟聚合物:广泛应用于生产工程塑料、新型材料等行业。

(4)氯碱产品:主要应用于化纤、印染、塑料制品、电线电缆、复合包装材料、农药等,还应用于氟化工、高分子材料的基础原料。

(5)石油化工产品:用于油漆、农药、染料等的生产。

3、公司主要采购品类别

巨化集团公司主要采购原辅材料和设备类别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

(1)采购管理

巨化集团公司所有采购的物料分为两大类。一是生产性直接使用的原燃料材料等;二是基建项目所需的设备、材料。

采购原则有两类:一是就近采购的原则。巨化集团公司生产需要的主要原材料中,萤石、高硫高铁等在浙江当地或就近省份诸如江西、福建等地供应商基本能满足供应。二是定点采购的原则。这里主要是针对大宗原材料或动力辅料的采购,在合格供应商中定点采购,签订年度采购合同。

建立稳定可靠的供应商队伍,为企业生产提供可靠的物资供应。巨化的产品品种相当多,产品生产工艺复杂,产品配方成分也成千上万。因此,巨化需要采购的原材料品种相对较多而批量不等,是巨化集团公司采购的特点。同样,巨化供应商的数量也很多,每月有合同关系的供应商多达1000家。公司对供应商建立了供应商档案,建立了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考核体系。

(2) 销售物流管理

巨化集团公司产成品发运包括客户自提和送货上门两种,送货上门的运输任务多数由集团公司铁路运输分公司和汽车运输公司承担,运输方式主要为公路和铁路。

(3) 仓储管理

巨化物流仓储基地是区域设施,拥有较大规模的仓储能力及作业设施。目前,储备常用物资一万余种,有先进的电子计量检测设备,先进的ERP系统(德国SAP软件)和高效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实现了24小时电子化配送与“一站式”仓储配送承诺服务制,可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二、巨化物流管理主要问题

1、企业体制与市场化机制不够匹配。老牌的国有化工企业,无论是组织设置、职能分工、资金管控,还是风险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都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与现在物流行业发展的要求存在差距。

2、分散型管控模式导致利益多元化。分散型的经营管理模式和多元化的利益机制,导致业务不断被分割,整体优势不断被弱化。

3、采购多头难控制。尤其是辅料采购管理控制较弱,产生大量呆滞品。

三、提升巨化集团公司物流管理

巨化物流管理提升主要从完善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三方面考虑。

1、供应商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对于巨化众多供应需求而言,供应商的标准差别很大,但从共性上来看,需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企业生产能力强:产量高、规模大、生产历史长、经验丰富、生产设备好。

(2)企业技术水平高:生产技术先进、设计能力和开发能力强,生产设备先进,产品的技术含量高,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3)企业管理水平高:要有一个高水平的生产管理系统;还要有一个有力的、具体落实的质量管理保障体系。

2、供应商选择方法

选择供应商的方法。首先建立合格供应商库,在合格供应商中选择供应商,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是考核选择,二是招标选择。考核选择就是在对供应商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认真考核、分析比较而选择供应商的方式。招标选择是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供应商。

四、采购管理提升

1、确定采购目标

根据巨化集团公司的总体经营目标确定采购目标为:实现即时准确的采购,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降低采购费用,提高经济效益。根据采购总目标,可制定采购的具体目标。

2、收集采购信息

信息是采购决策的依据,信息的可靠性决定采购决策的正确性。信息按来源不同分为:(1)外部信息:宏观的法律、经济政策。了解《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等,掌握国家的价格政策、产业政策、外贸政策、货源信息等。(2)企业内部信息:物资需求情况。根据销售计划、生产计划制定需求计划。

3、执行采购功能

采购功能包括询价、比价、议价及订购。采购人员应根据采购计划向供应商准确说明采购物品的规格和质量要求,提供本企业的验收标准,与供应商谈判价格、付款方式、运输方式、交货方式、交货日期及售后服务。在采购过程中,要树立全成本的概念,不能仅局限于单价,必须综合考虑付款方式,售后服务及其他一些不可见的成本。采购人员要提高素质,运用不同的议价技巧,争取最佳付款方式,选择有价格优势的运输公司或改变运输方式等办法来降低成本。

4、追踪采购进度

在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要求上,应强调适合和稳定。我们必须考察供应商是否有一套有效执行的产品检验制度。一旦发生质量事故,向供应商索赔处理是必要的,但关键的是要关注供应商如何预防和纠正质量事故,要在其预防措施执行到位后,才能再下第二批定单。

督促供应商按期交货也是采购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的生产是面向市场以销定产,能否准时交货是我们信誉的保证,因此必须准时获得原料如期生产。考察供应商的交货能力,除了要了解供应商的管理制度外,还要了解供应商产品的生产周期、生产能力以及财务能力。

五、供应链管理提升

1、供应链管理范围

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四个主要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

2、供应链管理决策因素

(1)复杂性: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网络,这个网络是由具有不同冲突目标的成员和组织构成的。这意味着要为某个特定企业寻找最佳的供应链战略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多变性:系统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即使能够准确地预测需求,计划过程也需要考虑在一段时间内,由于季节波动、趋势、广告和促销、竞争者的定价策略等因素引起的需求和成本参数的变化。最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战略,就是使系统成本达到最小和满足顾客需求的战略。

(3)短命性:产品的寿命期越来越短是许多供应链管理中的新问题,尤其在高技术产业中,产品的寿命周期正在变得越来越短。同时,在这些行业中,产品的快速增加使预测某一特定产品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难。

(4)竞争性:成本和服务水平,是供应链管理中的两个关键要素。在高技术产业中,大多数制造商采用同样的供应链和相同的技术,企业在成本和服务水平方面进行竞争,而供应链管理可能是决定企业成败的惟一重要的因素。

(5)层次性:供应链管理涉及许多方面,从战略层次到战术层次一直到作业层次。战略层处理的是对公司有着长远影响的决策。战术层处理的决策一般每季度或每年都要进行更新。作业层的活动指日常决策。

3、供应链信息化

供应链信息化能够实现供应链的集成、及时和有效管理,巨化集团公司供应链信息化系统的框架,涵盖了从物料需求计划的生成,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采购计划的生成,采购订单的执行到采购货物入库的采购流程。

六、巨化集团公司物流支撑平台研究

在对巨化集团物流管理提升路径进行分析阐述后,还需要在物流管理方面搭建多个平台以支撑整个物流业务的发展,并且通过这些平台作用的发挥,提升集团物流产业的地位和运作能力,进而形成从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的转变。

1、物流事业部组建

针对物流管理资源分散、难以整合的问题,集团公司应在适宜时候集成物流业务管理资源,重新构架物流业务组织架构。其中最重要的是组建物流事业部。对内职能定位:优化内部供应链,实现经济保供保运。对外职能定位:拓展外部物流市场,开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培育物流产业,开辟利润源泉。

2、供应链贸易平台

供应链贸易是基于物流服务而向上下游客户延伸物资供应的贸易模式,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巨化物流产业发展供应链贸易一方面保障集团生产物资的低成本供给(即保供),另一方面打造区域生产物资交易集聚市场,以获取更多发展空间,最后利于联动综合物流板块的发展。

3、发展思路

(1)以整合巨化集团物资供应为基础,通过物流服务上下游客户延伸开展供应链贸易服务。

(2)集聚生产物资、化工产品的生产商和贸易商,建设并打造若干个“四省边界”最大、省内知名的供应基地或贸易市场,如浙西生产物资交易市场、化工产品交易市场、煤炭储配基地等。

(3)培育、发展若干“四省边界”最大、省内知名的大宗物资贸易实体,如煤炭贸易、钢材贸易、甲醇贸易、油品贸易等。

(4)通过物流平台、交易市场建设,形成“以流促贸、以贸带流、流贸互进”的良性循环,逐步打造成特色的区域生产基地。

4、采购供应模式升级

采购供应模式直接关系到供应链成本,进而影响集中采购的优势发挥和竞争能力的提升。

(1)战略联盟采购模式。集中采购增加每单采购的业务量,以规模采购与供应商进行谈判,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从而取得优惠价格、良好质量和售后服务。

(2)寄售模式。供应商按公司的要求在我们仓库配置相应库存,并由我方负责出入库管理。当生产实际领用时,再与供应商结算,完成采购工作。

(3)品牌。以品牌和实际运作能力取得供应商的品牌权,一方面取得区域销售权利,另一方面取得更多供应商的优惠政策。

(4)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模式(VMI)。VMI是一种在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低成本、优化产品的可获性,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这样的目标框架被经常性监督和修正,以产生一种连续改进的环境。

(5)循环采购模式。利用巨化集团的资源优势整合上下游的供应链,将分离的供应链整合成循环模式。供应链公司将煤炭、铁矿石、物流提供给钢铁企业,钢铁企业提供供应链公司钢材;供应链公司向装备/配件供应商采购装备和配件,同时提供钢材原料和物流服务。

5、运输平台

功能定位

面向社会开放,为巨化及社会生产、运输企业提供运输配载服务的公共运输平台。主要具有以下功能:

(1)信息服务:建立运输信息平台,运输资源和运力资源信息,撮合生产企业与运输企业、运输车辆的运输业务交易;提供GPS运输车辆信息跟踪服务。

(2)配载服务:为生产企业承揽运输服务,为运输企业和车辆提供货物配载服务。

(3)配套服务:为进入平台的运输企业和车辆提供仓储、停车、修理、清洗、油品和零配件供应、代开发票、办理保险、运费结算、协助事故处理、扶持和优惠政策手续办理、小额物流金融服务、物业等配套服务。

(4)管理服务:对进入平台的运输企业和车辆进行资质管理、信用管理,危化品运输安全环保指导与管理。引入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实行现场一条龙服务。

6、主要业务及盈利模式

(1)运输平台的主要业务

――信息服务业务。

――运输配载业务。

――代开发票业务。

――场地、房屋、仓储、汽车槽罐租赁业务。

――油品和零配件供应业务。

――小额物流金融业务。

(2)运输平台盈利模式

――运输配载收益或交易服务费收益。

――会员费收益。初创时象征性收费,以后视增值服务内容的增加逐步增加收费。

――代开发票收益。

――油品和零配件供应收益。

――场地、房屋、仓储、汽车槽罐租赁业务收益。

――小额物流金融业务收益。

――政策扶持和税收优惠收益。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领域范文6

关键词:建筑供应链;建筑材料供应商;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4-0003-03

1 引言

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在今后20年,我国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都将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中国建筑市场也将面临历史上重要的发展机遇,城镇化建设、西部大开发、振兴老工业和中部崛起、生态恢复等将成为我国基本建设的长期战略取向,这些必将为我国建筑市场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各大建筑承包商进入国内建筑市场,无疑将在新的态势和局面下更为加剧国内建筑业的竞争和淘汰,国内建筑业承包商缺乏与国外承包商在同一环境下竞争的实践和经验,面临了挑战。那么,建筑施工企业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改变陈旧的管理模式,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也是更多的学者和专家都在思考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SCM在制造业实践中的成功应用受到建筑领域许多学者和机构的关注。为了提高建筑业的竞争力,国内外众多学者试图将制造领域的先进的、成功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引入到建筑业中,从而形成了建筑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热点,根据建筑业经营活动的特点,建筑供应链是指以业主对建筑项目要求为目标,从业主产生项目需求开始,经过项目定义、项目融资、项目设计、项目施工、项目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维护等阶段,直至改建扩建,最后拆除的这一系列建设过程中所有涉及的有关组织机构组成的功能性网链结构。考虑建筑业现行的运行机制和CSCM的操作性,从施工企业的角度,给出一种狭义的建筑供应链定义:建筑供应链是指从业主有效需求出发,以承包商为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材料供应商、工程机械设备供应商、分包商、设计商和业主等连成一个整体的建设网络。

供应商评价和选择是供应链协调发展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目前,我国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在选择材料供应商时还是实行传统的粗放式方法,还是在一些小商小贩处选择一些建筑材料,根本不去考虑材料的各项指标,难怪现在的建筑工程质量频频出现问题呢?我们都听说过中国这样一句俗语:“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再好的施工技术如果没有好的建筑材料,建筑工程的质量也难以保证。由于材料供应方面的差错造成工程不能如期完成、质量低劣等严重问题的情况并不鲜见,且激烈竞争的建筑市场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建筑施工企业要谋求长足的发展,必然要整合供应链。在供应链管理下,无论在材料质量、交货期还是成本上,建筑施工企业对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要求都越来越高。材料供应商的好坏,不仅影响到建筑产品的质量和成本,还会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的整个流程,并最终影响供应链的竞争地位。如何正确评价和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供应商,成为供应链管理中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针对传统的建筑施工企业供应商评价选择情况,提出了建立材料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与各种常用供应商选择方法。

2 建立材料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科学地选择材料供应商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的制定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结合我国建施工筑企业的特点,本文提出供应链环境下建筑材料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2.1 目的性原则

设计材料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衡量供应链节点上各材料供应企业的竞争力状况,从中找出最适合加入供应链的供应商单位,并为改善供应链管理提供工具,最终增强整个建筑供应链的竞争实力。

2.2 科学可比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有利于通过评价指标能公正、客观、全面、科学地对供应商进行评价,所建立的各项评价指标,在供应商之间具有可比性,这样有利于在多个潜在的供应商之间择优比较,也有利于材料供应商通过自身的评价指标与国内外竞争对手的比较,挖掘本企业竞争潜力。

2.3 系统全面简洁原则

指标体系应该能够系统地、完整地、多角度地反映作为建筑供应链节点的材料供应商的综合竞争能力,要充分考虑到现实的竞争力和潜在的竞争力。此外,还要考虑外部的经济环境。由于材料供应商评价涉及的因素很多,要特别注意一些主要因素既不要遗漏也不要重复,各评价指标之间,应尽可能避免显而易见的包含关系,对隐含的相关关系在处理方法上尽可能的将之弱化及消除,保证对供应商进行系统、全面、综合地评价,使得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合理性和客观性,为构建供应链打下良好的基础。

2.4 灵活实用性原则

指标体系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使建筑施工企业根据自己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对指标灵活运用;指标体系要能科学地反映材料供应商的实际情况,适中实用。如果指标体系过大、层次过多、指标过细将使评价的注意力不能体现整体;而指标体系过小、指标过粗又不能反映材料供应商的实际水平。

2.5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评价建筑供应企业的竞争力时应综合考虑影响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对定性指标要明确其含义,并按照某种标准赋值,使其能够恰如其分地反映指标的性质。定性和定量指标都必须具有清晰的要领和确切的计算方法。

2.6 动态可扩展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够反映材料供应商在未来的竞争力的动态变化,建筑施工企业在建设过程中不断的发展,必然会对材料供应商提出新的要求。指标要能够体现材料供应商的发展和适应能力。由于市场机遇的不断变化,建筑供应链所追求的目标不同以及对不同材料供应商具有的核心优势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材料供应商的评价标准应有所不同。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指标体系进行快速调整。

3 建筑材料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在上述原则下,综合国内外有关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已有的研究结果,本文给出供应链环境下建筑材料供应商指标体系如表所示。

4 供应商的评价选择方法

有了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就该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来选择出最佳的供应商,本文结合有关研究成果将常用的供应商评价选择方法以及各方法优缺点、适用范围等梳理如下,以便为建筑施工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合适的方法选择出最佳合作的供应商。

目前国内外较常用的方法包括直观判断法、招标法、协商选择法、成本法、人工神经网络法、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综合评分法等。

(1)直观判断法:通过调查、征询意见、综合分析和判断来选择供应商,主要是倾听和采纳有经验的采购人员意见,或者直接由采购人员凭经验做出判断。这种方法主观性较强,容易受到采购人员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具有可靠性。当采购数量巨大、供应商较多,并且竞争激烈时,可采用招标法来选择适当的供应商。

(2)招标方法:竞争性强,企业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选择适当的供应商,以获得供应条件有利的、便宜而适用的物资。但招标法手续较繁杂,时间长,不能适应紧急订购的需要;订购机动性差,有时订购者对投标者了解不够,双方未能充分协商,造成货不对路或不能按时到货。

(3)协商选择法:如果供货方较多、企业难以抉择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协商选择的方法。与招标法相比,协商方法由于供需双方能充分协商,在材料质量、交货日期和售后服务等方面较有保证。但由于选择范围有限,不一定能得到价格最合理、供应条件最有利的供应商来源。当采购时间紧迫、投标单位少、竞争程度小,订购物资规格和技术条件复杂时,协商选择方法比较比招标法更为合适。而且该方法也容易受到采购人员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具有可靠性。

(4)成本法:是用来解决单一产品采购供应商选择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其操作步骤是先计算比较所有能够满足产品要求的供应商的采购成本(一般由采购价格、采购费用和运输费用等费用构成),然后选择成本低的供应商。此方法的优点在于帮助采购商在决策时从整体考虑采购成本,不单单考虑产品价格,进而做出更为理性的决策。

(5)人工神经网络法:可再现评价专家的经验、知识和直觉思维,从而实现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效结合,也可以较好的保证供应商综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但是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复杂,不易掌握,一般不利于企业应用。

(6)层次分析法:是将有关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问题定量化的多目标评价选择方法。有利于定性指标的定量化,减少了传统供应商评价中过多的主观性,让评价者给出因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等级,可靠性高、误差小,简单易行,可明显地提高企业选择供应商的效率。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则在于遇到因素众多、规模较大的问题,判断矩阵往往难以满足一致性要求,难于进一步对其分组。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

(7)数据包络分析法:是在相对效率评价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非参数的新的系统分析方法,适用于具有多输入特别是多输出相同类型单位的有效性评价。利用DEA模型借助Frontier Analyst软件可以对多个供应商的多个指标进行评价,从而选出相对有效的供应商,淘汰相对无效的供应商,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客观的决策依据。DEA模型不设定各个属性的权重,不仅可以选择出相对有效地供应商,而且能够对相对无效的供应商提出改进的意见,这是DEA模型的优点。同时也存在不足,DEA只是给出了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但是并不能够对各个决策单元进行全排序,有时会同时出现多个相对有效的决策单元,因此要想对决策单元进行完全的排序,就需要借助于其他的科学工具。

(8)综合评分法:这一种方法是用于评价指标无法用统一的量纲进行定量分析的场合,而用无量纲的分数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分法是先分别按不同指标的评价标准对各评价指标进行评分,然后采用加权相加,求得总分。综合评分法具有更科学、更量化的优点,主要表现在:①引入权值的概念,使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②有利于发挥评价专家的作用。③有效防止低价的不正当竞争。缺点:①评价因素及权值难以合理界定,用户往往希望产品性能占较高权值,财政部门往往希望价格占较高权值,真正做到科学合理更为不易。②评价专家不适应。由于专家组成员属临时抽调性质,在短时间内让他们充分熟悉被评项目资料,全面正确掌握评价因素及其权值,有一定的困难。③赋予了评委较大的权力,由于评委的业务水平不尽相同,如果对评委没有有效的约束,就有可能出现“人情分”。

总之,选择供应商的方法有很多种,供应商选择方法有结合应用的趋势,因为每一种方法都有它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如果能够将评价方法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将会更有效地对供应商进行全方面的评价,从而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运行。在此建议采用基于DEA/AHP的两阶段评价法,将DEA和AHP算法融合,建立两阶段评估模型。第一阶段计算两两实体构成的输入输出系统有效系数;第二阶段对这些有效系数构成的AHP判断矩阵,计算各个实体的全排序值。这种综合评价方法充分利用了AHP方法和DEA方法的优点,避免了人为设定AHP判断矩阵的主观性和随意性,DEA不能在一个尺度上全排序的缺点。

5 结束语

随着中国加入WTO,建筑业内竞争的激烈,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中,供应链中各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关系早已演化成一种相互依存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选择的是否合理、科学、可行直接关系到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尤其是对于建筑材料的采购与其他材料采购存在明显差异和不可替代性的建筑施工企业而言,显得尤为突出。于是,本文提出了科学建立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的原则,以及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列举了供应商的多种评价选择方法,并提出了基于两阶段的评价方法更适合于建筑材料供应商的选择,从而获得较为科学合理的供应商排序,选出最佳的供应商,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挺,谢京辰.建筑供应链管理模式(CSCM)应用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5,(2).

[2]刘铮.基于SCM的建筑材料供应商评价模型及其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3]索永旺.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供应商选择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4]陈启杰,齐菲.供应商选择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5).

[5]马帅宾,龙勤.基于DEA模型对供应链中供应商选择的研究[J].经营与管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