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

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1

【关键词】音乐教育文化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07-02

《音乐课程标准》中把音乐教育定位于文化层面,重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体现了教育理念的重大提升。很长时间以来,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制约,我国的音乐教育重视技能教学忽视了文化教学,尤其是忽视了德育价值,使得音乐教育有很大的局限性。实际上,音乐教育应重视审美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其文化素养。这才是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标。如何在音乐教育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策略,引导学生树立文化意识,开拓文化视野,丰富文化内涵,是音乐教育亟需探索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音乐教育中注重人文精神

美育作为大学音乐赏析最直接的形式,音乐将历史、现实和未来完美的融合在了多种生活场景和自然景象中。生动的音乐旋律,将客观世界的美丑艺术化,使欣赏者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加深对美的认识。多少人文内涵蕴藏于音乐之中,思想、价值、情感、道德尊严艺术素养等人文特征都被包含在音乐里;各个国家由于历史的不同,其社会、民族、时代、风俗也大不相同,孕育在音乐中的内涵也不相同。由此可见,在人文教育的领域里,音乐起到了核心的作用。传统的音乐教法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因为这种教法只注重对学生技能和技巧的训练,使有些学生学习感觉枯燥、难学,制约了学生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优化音乐教学,将音乐与人类、音乐与情感、音乐与生活、音乐与历史多方面相融合,让学生体会不同时代的音乐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多进行音乐文化的渗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音乐的发展历史上讲,处处都体现着音乐与经济、宗教、政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通过音乐展示出来,尤其是与时代文化的联系,音乐不是孤立存在的,是“艺术形象性和情感性”,与多种艺术相互的结合在一起而产生的共性。这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审美和表现构成,让人们以艺术的各种形态表现形式,在音乐的情感意境中感受和体验内心升腾的美,从而陶冶人们的情操,将人们的生活变得更丰富、更有意义。

二、在音乐情感体验和音乐意蕴中体会和培养文化美感

在灵动的音乐中,利用音乐情感,来感悟文化的美感。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音乐课的内容,结合现在学生对音乐的感触,以情感人借用音乐来寻找与学生之间的共鸣,激发学生内心的音乐情感,展示音乐在情感上的表达,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主动的去欣赏、感受、表现、创造;以美育人,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之中,感受美的传达,像一股清泉淌入心间。将学生置于音乐情感体验和音乐美感的享受中,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培育,内心升腾那种美的高尚,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每一个时代的音乐,都有其深刻的音乐意蕴。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展示喜剧舞蹈、歌唱表演、音乐小品,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释放出来,而不拘泥于形式。学生在表达中自由翱翔、乐于创新,从而解放了学生的思想,对音乐中文化内涵的理解也变的自然、流畅。领悟了文化内涵,提高了文化素养。

三、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扩大文化视野

聆听是音乐的魂,是思想放飞的基础。音乐要遵循“以听为主”,让学生在听之中将自己的个人魅力散发出来,用音乐来撞击学生的心灵。当前音乐的流行使音乐无处不在,学生每天主动、被动的都要接受很多的音乐信息,这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交叉聆听,容易使学生将听变得很随意,养成了不良的听觉习惯。可见,为学生创建音乐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如何去听,学生应该多实践、会实践,将学生置于广大的音乐海洋中,感受音乐、聆听音乐,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以纠正学生在随意听上造成的不良习惯,使学生会用科学的方法来感受和鉴赏音乐,融合众多音乐之美,在这种音乐的氛围中修炼文化素养。

四、整合多学科渗透音乐赏析教学,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

音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使音乐的学习范畴不在拘泥于音乐本身。音乐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有一些无形的桥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音乐和相关学科进行综合探究性的学习,在学习中领悟音乐的独特性和魅力,把握音乐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顺应音乐发展的潮流。具体的与其他学科结合的有:音乐与文学、音乐与美术、音乐与自然、音乐与舞蹈戏曲,音乐与物理等。多学科的相互结合丰富了音乐课堂,进而推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五、强化音乐文化与其它艺术门类的联系与互补作用

创造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学生不仅仅是重复的劳动者,还要有自己的创新,自己对美的理解。可见,高师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审美能力和教学素质的提升。在教学实践、教学管理中逐步的向学生渗透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计划、内容、教材、教法的各个环节中。然而,在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项大工程,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做到高度协调、密切配合,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审美层次。在组织教学中注重人文教育,加强学生人文知识和技能的相互互补统一。在课堂上,要进行不断的更新教学模式,深化人文素质的内容,丰富课堂教学,使其更具实效性、鲜活性,突出音乐的艺术感染力。教师要认真整合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结构,从素质教育的全局出发,建立高效的整体结构和功能。单就整合来说,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将音乐教育与其他艺术相结合,而不是简单的拼接,只有相互有机融合,才能发挥多合一的优势,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莉.浅谈课程改革对音乐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J].艺术教育.2010(03)

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2

关键词:音乐课堂;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在各行各业都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也不甘落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渗入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课堂教学的主流。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及其融入每一门学科的教学,音乐学科的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是每位音乐教师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重构课堂标准,打破教学与学生素养脱离的局面

一般的音乐课课堂,都是教师教学生简单的唱完课本上的歌曲就算完成了课堂任务,学生只要上课学会了一首歌就算是最大的收获。现《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音乐课时要从审美、兴趣、个性发展、弘扬音乐文化等各个方面出发;针对每个年级段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如此一来,想要上好一堂音乐课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好音乐课也不是只要教会学生歌曲这么简单。音乐科教师需要重构课堂标准,转变教学方式。教师应着眼对学生学习方式上的研究和改变,改变以往那种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在音乐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如:现在学生喜欢流行音乐,随着各种电视节目传播,《中国好声音》、《超级女声》等受到学生们的追捧。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需要老师的点拨。教师应该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流行音乐带到课堂来,指导学生鉴赏,使音乐课堂成为时代潮流与价值精神的展现舞台。实践证明,中小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音乐教师必须要有宽阔的视野,保持开放的态度。音乐教师要在合适的时机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进一步去体会理解音乐的内涵。如《保卫黄河》有着非常鲜明、生动有力的音乐形象,它以跳动起伏,生气勃勃的战斗精神构成它的声调特征,表现了我们伟大祖国的英雄儿女斗志昂扬的奔赴抗日救国战场,掀起了民族解放斗争巨浪的热烈场面,生动的刻画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英勇杀敌的光辉形象,在这一刻学生一定会受到心灵上的震撼,激发出爱国主义热情,以及顽强的斗志。又如欣赏我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传说《梁祝》时,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被这优美的旋律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深深的吸引、打动。这些健康的音乐作品能够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全面的提高。此外,课外音乐教育环境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达到神与形的完美统一等等。我们必须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条件,向学生进行音乐教育。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习的素养

新的音乐课标为音乐教师提供了一个发挥自己潜能的广阔空间和一个更有意义的教学领域。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经常给学生表演和表现的机会。唱得好不好是一回事,敢不敢唱是另一回事。表演的好不好是一回事,敢不敢表演是另一回事。鄢、爱跳、爱表现这本来就是孩子们的天性,这种天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渐渐地被磨灭了。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教师必须让孩子们的天性得到充分释放。在音乐课上,培养学生敢于大胆地歌唱、表演,就是一种自信心的培养,一种做人的勇气的培养,一种对生活态度的培养。在小学音乐课程中,人文主题与知识机能的关系是统领与被统领的关系。音乐课程要求把知识技能的学习同音乐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有机地结合。其别重要的是,知识技能只有在情感的激发下才能够成为智慧。音乐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艺术的本质、特性,音乐课程应体现出其他学科所不能触及到的方面。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失掉了情感就没有了艺术。在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只有让情感得到充分体验、感受和理解,才能接触到音乐的本质,也才能让学生领会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如《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手拉手”,通过《让我们手拉手》、《大家来唱歌》等歌曲,引导学生表现他们丰富、有趣的生活,反映他们的感受,学会同学之间互谅互让,珍惜友情,共享快乐,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懂得相互欣赏和共同分享,达到情感体验和提高审美素质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促进个性发展

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3

(一)没有认识到音乐教育的本质

音乐教育的本质主要指的是审美教育,审美价值是音乐的核心因素,音乐的其他方面也是以审美价值作为依据。但是,长时期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小学音乐教育一直都没有实现绝对的独立性,不是被归入了智育范畴,就是被归入德育范畴,音乐教学过于注重其政治性和智育性,忽视了音乐的艺术特点,将音乐最本质的因素“审美价值”摆在了次要位置,使得音乐教学缺乏艺术。

(二)重视音乐技能,忽视了音乐的育人功能

小学音乐教育主要是为了普及基础的音乐知识,属于普通的艺术教育,并不是职业教育或者专业的艺术教育。但是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过于重视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传授,教学目标主要定位于对知识或者技能的掌握程度,却忽视了小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兴趣、创新精神、审美价值、个性发展、鉴赏能力、认知能力、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培养,盲目追求专业艺术院校的形象,小学音乐教育却没有体现出小学的特点,音乐教育“育人”的功能也被忽视。

(三)学生被动的学习,主体地位被忽视

有不少教师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教授知识和经验,将教育看成是文化传递的工具,所以,日常教学中常见的模式就是老师教学生听,教师总认为指导的越详细,学生学起来效果就更好,让他们去模仿教师的声音和动作,学生这样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四)教学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中,注重对学生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和价值观念的评价,评价方式以考试为主,方式比较单一,这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

二、改进小学音乐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创新小学音乐教学理念,认清音乐教育的本质,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精神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艺术审美素质成为新时期下人们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之一。音乐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完善审美的心理,促进小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全方位发展。将音乐教育定位在一种文化层面上和对人的培养上,在新的音乐教育中要体现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创造和音乐实践,帮助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任何音乐教学过程都应该以维护学生的利益为主,让学生成为知识构建的主要受益者和实施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在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中,促进师生互动,进而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强烈兴趣

教学方法的选用是否恰当是体现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音乐教学中不排斥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但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将知识和技能融合到音乐中,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美妙,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三)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帮助小学生建立音乐学习的信心

这需要教学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在评价内容上,除了对普及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外,还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情感态度、音乐潜能、音乐素养和个人品质等都要考核在内,由于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潜力不同,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给予学生感受成功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学习音乐的信心,为他们今后的音乐教育奠定基础。

三、结语

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4

阳骏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

摘要:柯达伊教学法是一套比较科学的音乐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主张以唱为主,主张重视儿童的天性。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为

柯达伊教学体系在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发展提供了沃土,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为柯达伊教学方法的应用提供了物质保障,素质教育

的发展音乐教师水平的提高为小学音乐的学习提供了雄厚的师资力量,现阶段小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为柯达伊教学体系的应用提供了

用武之地。为了使柯达伊教学体系更好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贯彻落实,在教学中要重视小学音乐教育,逐步改变我国的升学体制,将

音乐课程的学习和其他课程的学习提到相同的地位,同时还应加强传统音乐教育的比重,强化音乐师资建设。

关键词:柯达伊教学法;小学音乐;教学

柯达伊教学法是由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教育家佐尔坦?柯达

伊总结出的一套科学的音乐教学法。其倡导的音乐普及教育、民

族音乐教育观和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等理念,对欧洲及世界音乐教

育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如今柯达伊教学体系已经普遍传入我

国,但是小学音乐教育中对于柯达伊教学体系的应用却很少。研

究柯达伊教学体系应用于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可行性、使其很好

的适应小学音乐教育以及我国的小学音乐教师如何更好的掌握

柯达伊教学体系是笔者在文章中注重探讨的问题。

一、柯达伊教学法简述

(一)柯达伊教学法的理念

首先,是对音乐教育的重视,20 世纪初匈牙利受战争的影响,

文化艺术的发展非常落后,物质生活都得不到保障何谈音乐。因

此柯达伊认识到应当唤醒人民内心对音乐的喜爱。柯达伊把音乐

教育理念作为表达爱国思想的方法,引导人们重视音乐教育。

其次,以民族音乐为基石,音乐教材使用民族歌曲,并使用

母语教学。柯达伊反复强调民族音乐无可替代的地位,民族音乐

经历了历史的考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因此,儿童在使用

母语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具有先天的优势。

再次,音乐教育应当成为小学的重要课程,由于我国升学体

制的制约以及家长、学生的固有观念,始终认为音乐、美术、体

育是副科是不重要的。但是柯达伊认为恰恰儿童时期才是学习音

乐的黄金时期,家长和学生应当重视小学音乐的学习,学校也应

当聘请优秀的音乐教师,彻底转变对小学音乐课的认识。

(二)柯达伊教学方法的特点

1.以唱为主。小学正是儿童身体、智力快速发展的阶段,音

乐教育要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符合儿童学习的节奏。小学

阶段儿童的语言能力快速发展,因此要让儿童多唱,这样既对儿

童身体发育有利,也能增强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

2.顺其自然。柯达伊认为:儿童的心理不成熟,兴趣很重要,

有兴趣注意力才集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应当顺应儿童喜好,不能

勉强,应当多引导,顺应其兴趣爱好。

二、柯达伊教学体系应用于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可行性

(一)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为柯达伊教学体系在我国小学

音乐教育中的发展提供了沃土。我国传统音乐丰富多彩、形式多

样,这符合柯达伊注重民族传统音乐的理念,给小学音乐教育适

用柯达伊体系提供了基础条件。

(二)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为柯达伊教学方法的应用提供

了物质保障。改革开放后,我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家长也

有能力为子女学习音乐提供物质保障。对于乐器的购买、课程的

学习包括参加音乐会等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素质教育的发展,音乐教师水平的提高为小学音乐的

学习提供了雄厚的师资力量。小学音乐的学习,音乐教师处于非

常关键的地位,优秀的音乐老师能够更深刻的理解柯达伊教学体

系的精髓,能够准确无误的将柯达伊教学方法应用到小学音乐课

堂上,使学生能够真正的通过柯达伊教学方法,更好的学习音乐

课程,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四)现阶段小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为柯达伊教学体系的应

用提供了用武之地。小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柯达伊教学体系能否在

我国发展推广的核心因素。如果小学生音乐素养不高或者对音乐

一知半解、没有兴趣,那么就不能很好的理解所学的音乐,任何

教学方法都无法适用。然而随着我国音乐文化环境的发展,人们

对音乐的认识和小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柯达伊教学体系在我国

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将会水到渠成。

三、柯达伊教学体系应用于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建议

(一)重视小学音乐教育,逐步改变我国的升学体制,将音

乐课程的学习和其他课程的学习提到相同的地位,设置合理的课

程,禁止挤占、挪用音乐课程,将音乐课程的考核作为升学、评

优的标准。教师、家长、学生应当转变学习观念,重视对音乐课

程的学习。

(二)加强传统音乐教育的比重,现在许多儿童对音乐的喜

爱,大多来源于对流行音乐的喜爱,但是小学音乐教育应当注重

对我国传统音乐的学习。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传统

音乐中也有非常优秀的作品,传统音乐是经过了历史沉淀的、宝

贵的文化财富,只有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才能创作独

特的音乐,对今后音乐的学习、音乐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三)充分应用柯达伊教学方法,在小学阶段为学生的音乐

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柯达伊在研究音乐教育的同时不断吸收引

进优秀的教学方法,其独创的“首调唱名体系”增加了柯达伊体

系的灵活性。许多国家对柯达伊教学体系的成功应用,充分说明

了其优越性。而在我国许多已经应用柯达伊教学体系的学校中,

学生对其也是非常认可的,柯达伊体系便捷有趣,提高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

(四)强化音乐师资建设,柯达伊认为:幼儿的音乐教育是

非常重要的阶段,因此对于音乐教师的水平和能力有非常严格的

要求。音乐教师应当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除了具备基本的音

乐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音乐教师处于特殊的地

位,对于音乐教师来说,除了掌握课堂教学技能外,还应当有优

秀的音乐素养包括吹、拉、弹、唱等特殊技能,并且要把两者在

课堂教学中集合起来。优秀的音乐教师具有良好的品德,更重要

的是自己对从事小学音乐教育有很深的热情。教育机构应当加强

对音乐老师的培训,使老师的音乐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这样才能

对小学音乐教育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焦淼.浅谈柯达伊教学法在中国的实用价值[D].中国音乐

学院,2007年硕士论文.

[2]周晓艺.论柯达伊教学法在童声合唱教学、训练中的运用

[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3]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W].上海音乐出版社,

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5

关键词:审美教育;音乐教学;音乐素养

一、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音乐是一门古老的艺术,音乐教育则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广义的音乐教育在人类音乐诞生之日就已产生。从《吕氏春秋·古乐篇》关于“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的历史传说中,我们可以想象到昔日葛天氏之民载歌载舞的情景。儿童与成人在参加或观看这类音乐歌舞表演时,自然地就接受了音乐教育。

新世纪以来,我国出台了新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和《音乐课程标准》,这些改革举措都是我国音乐教育领域兴起的新浪潮。回顾我国建国以来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提出,为我国当今的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我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它对我国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以及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等内容进行了系统地阐述。《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在音乐教学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各种体裁、题材的音乐作品,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增进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理解、鉴赏以及表现和创造能力。

(二)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

音乐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一种具有平衡性、节奏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美音响运动形式。在这样的状态中,受教育者参与的感知、联想、想象、理解等心理过程可以在一种自由、和谐的状态中发展。

(三)选择恰当的、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教师的教授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决定教学方法的基本要素是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教材)。这三者中教学对象处于中心的位置,学生的实际状况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因素。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歌唱、器乐、律动、欣赏、创作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音乐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特殊性,而学生的不同状况也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

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发挥音乐教师的重要作用。注重对音乐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对音乐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力地推动和实施创新教育,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一般修养

音乐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应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必要的教学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化修养。

(二)音乐老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第一个方面是音乐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的素质。第二个方面是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教育实践)方面的素质。第三个方面是音乐学科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素质。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具有许多特殊性,这些特殊性既有别于音乐工作的其它领域,又未被普通教育理论所涉及,它是跨于音乐与教育之间,体现音乐教育作为一门专业的独立地位的知识体系。

(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业务能力

音乐教师应该要具备从事音乐课堂教学的能力。普通学校的音乐课具有多项内容的综合性,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歌唱教学、器乐教学、律动教学、欣赏教学、创作教学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的能力。音乐教师要具备组织辅导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音乐教师还应该具备从事音乐教育研究的能力。由于教育理论和音乐教育实践的迅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借鉴新的教学体系,是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自我完善”的能力,尤其是在学习和运用现代教学理论、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和音乐教育的理论与技术,进行音乐教育实践的研究方面,应是当代音乐教师所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能力。

参考文献:

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6

关键词:音乐审美;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1-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5-0235-02

音乐教育是向学生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学生的音乐活动是融歌唱、语言、图像、律动、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方式。音乐教学正是从培养学生感受美这点出发,从而引导学生们鉴赏美、体验美、表现美。《新课标》明确指出:“音乐课不只是向学生进行一些识谱、技能、技巧和音乐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感知、实践、审美、合作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用美的音乐,美的体态、美的情境感染人,从而达到对学生音乐体验、音乐想象力的培养。”为了贯彻实施《新课标》的教学,笔者在本文中运用了各种教学手及教学方法。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音乐教学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教学理念的内涵

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扩大音乐视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陶冶高尚的艺术情操,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其实质是一种社会交往行为。下面着重谈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的内涵。《音乐课程标准》中对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阐述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从新课标中看出“审美教育”是一种音乐美的回归,它否定了以往音乐学习偏离生活实践及情感世界的这种情况,并通过音乐丰富了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让学生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从正确贯彻实施教育方针这点上来看,音乐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音乐教育的功能上来看,音乐教育有教育功能、健体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等,“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要求我们必须先突出审美功能,因此,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要途径。从这点上来看,美育在传统的概念上就是情感教育,那么,“以审美为核心”的第一层含义就必需注重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因此,要给学生创造充分的情感体验的和机会。

二、音乐教学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教学理念的意义

音乐作为一门以审美为核心的艺术学科,不仅仅是用来娱乐学生,或是让学生学会唱歌,它更是一门让学生们学到知识和培养学生给方面的能力的学科。一堂“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能够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学生通过感知、联想、理解、想像中产生审美愉悦感,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地在音乐中发现美的兴趣。此外,学生们在聆听音乐、表达音乐和创设音乐的过程中,置身于音乐美的意境之中,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进入音乐联想、想像的境界,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真正的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能够引导学生体验、表现、创造和享受音乐的美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引导学生参与音乐的审美实践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中的各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把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真正地让学生学会审美,从而积极主动地发现美和创造美。

三、在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音乐教育在提高与培养学生素质方面所具有特殊作用。在音乐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积极地参与审美体验,更好地实施音乐课程标准,音乐审美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近代以来,强调音乐审美教学,已成为当今音乐教学所应追求的首要目标。在如何把音乐本质还给学生,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问题上已成为广大音乐工作者的任务。为此,笔者作了以下分析。

(一)分析音乐教材,挖掘审美因素

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包括情景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好的歌曲教材还应具备“动听”、“好唱”的特点,只有具有优美的曲调,才能具备动人的艺术感染力,使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甚至百唱不厌。比如《理发师》这一课,大部分教师都从律动学习入手,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韵律之美,而少部分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现有的生活实践经验,并结合自己对这首歌曲的进一步理解,以歌曲中的感叹词为突破口而进行歌词改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发充分扬和深入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溶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

(二)选择教学方法,体现审美原则

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手段,它有其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独特的教学方法。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从学生的感情着手,采用自身实践、体会的方法,用音乐的旋律感动学生、用音乐的美感动学生。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善于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就能够达到比预期更好的教学效果,而这些教学方法往往都能体现一定的审美原则。其中包括:以情感为中心原则、注重形象原则、重视实践原则、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原则。

(三)精选教学活动,感知审美过程

一节出色的音乐课总是构思精巧而又设计新颖的,那些精彩的铺垫与紧密的连接环节,会不断地引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使他们不断地产生新的审美渴望。比如在《童年》这首歌曲教学后,这一课后的课堂小结如实写道:“我们通过歌声同音乐家共同回忆了美好的童年,这样我们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幸福童年。童年就是一首诗,童年就是一首歌,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这美好的童年的歌!”①之后,同学们在钢琴音乐《童年的回忆》的琴声中恋恋不舍地离开教室。很显然的是,同学们在这种气氛以及情境下所受到的感染力和熏陶是非常大的。

(四)提高教师素养,营造审美规范

老师是学生的标榜和模范。依据审美教育学的观点,施教者的执教形态应具有审美性。作为一个老师,一个美的传播者,最应该注意的就是教师自身的素养。作为一个出色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仪态、教学语言、教学气质等方面做出表率。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还能使学生在无形之中受到美的影响和熏陶。教学仪态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展现的符合礼仪要求及审美规范的仪容、服饰、表情、姿态、手势、举止等;教学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板书。教学中教师的口头语言可以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心理品质和深厚的专业学识是一个音乐教师的内在气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艺术完整地教给学生。学生既能通过这些艺术作品感受到艺术的美,还能发现和观察到生活中的美。同时,通过音乐教学实践,尽力做到引导同学们体验、表达、享受和创造音乐的美,在音乐的审美过程中培养和增强学生们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意识,提高全体学生们的素质,使学生参与到音乐的情感体验中去,让学生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以及音乐的情感内涵,领悟到音乐的要素在音乐表现中所起到的作用,在审美体验之中融入音乐的知识和技能,使这些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机地渗透在音乐之中。从而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真正实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注释:

①引用于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一课《童年》。

参考文献:

[1]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4)

[3]陈锦.中国音乐教育[J].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11)

[4]贝内特・雷默(美).音乐教育的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