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产业发展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影产业发展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影产业发展报告

电影产业发展报告范文1

2012年是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成立60周年、动画学院和动画学院奖创办12周年。第十二届动画学院奖延续以往“本土、艺术、原创”的主题,今年的口号是“动画人的舞台,跳出动画人的精彩”!动画学院奖旨在鼓励支持学生独立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同时,培育从大学生到身为动画人所具有的基本的专业素质;鼓励学生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试验性质的创作,并努力使作品具有更大的市场潜力。

动画学院奖激励作品创新

本届动画学院奖评选活动在延续以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上,更加注重作品的创新性、实验性,对作品的商业成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评审规模阵容强大,既有学界精英也有业界翘楚。评委们一致推崇有走向市场潜力的作品。第十二届动画学院奖共评出15个专业奖项和13个企业奖,奖项涉及动画创作的各个方向,充分激励和嘉奖有志的动画人才,为他们的动画成长之路树立丰碑。《我的小世界》以其多样而质朴的动画表现形式和轻松而灵动的音乐效果,获得了最佳短片奖,组委会称该片能让观众产生真实的回忆、联想与共鸣,情感真挚,是让人耳目一新的动画作品。

校企合作创建多元合作模式

在第十二届动画学院奖开幕式上,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与华映星球、欧雷新宇、坤腾世纪、漳州师范学院、北京电视台卡酷少儿频道、《艺术与设计》杂志社等数家学校和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动画创作、制作、技术、出版等行业创建多元化的合作模式,为全方位培养动画人才,走产、学、研的道路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在动画学院奖闭幕式上,《再见》《盒子》《愿》等15部作品分别获得了《艺术与设计》《数码设计》、蓝梦无限、欧雷新宇、鲜宇数码、坤腾世纪、万豪卡通、友邦佳通、华映星球、视友网、江通动画、爱画电影、迪生动画、421动画电影工作室、爱奇艺等机构设立的奖学金。

论坛讲座聚集行业热点话题

第十二届动画学院奖共有12个主题论坛和讲座,主题论坛紧扣当前动画教育和产业热点问题,围绕“产、学、研”全方位展开研讨。在令人瞩目的动画电影论坛和动画电视论坛上,《神奇世界历险记》《糯米的午餐》《摩尔园冰河世纪》三部影片的主创人员袁梅、沈永亮、刘可欣等业界精英悉数到场,并就动画作品创作展开交流和互动。央视动画有限公司制片人陈向农、北京电视台卡酷动画卫视副主任曾伟京、中央电视台新科动漫频道资讯中心主编王松,以及知名动画导演蔡博、于胜军、崔威、皮三、李智勇等在动画教育论坛上,就动画行业产学研一体化展开深入讨论,进行思想碰撞。

电影产业发展报告范文2

经济起飞与文化沙漠

前中国文化部长王蒙曾用“文化沙漠”一词批评香港没有文化。你怎样看待这个评价呢?

W:在香港经济起飞的1970至1980年代,香港人也常以“文化沙漠”自嘲,来表达人们的焦虑、压抑和窒息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国际化大都市里,文化和道德的建设速度赶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港人意识里更看重的是经济发展与物质享受。有人说,在香港不怕被人说没文化,就怕被人说没钱花。

经济成就很大程度上掩盖了文化成就的光芒,加上文化的差异,导致在文化领域占主导地位的大陆人,不了解或不认同香港文化,于是造成香港是“文化沙漠”的错觉。然而,细心研究,我们会发现香港由于独特的地缘环境,文化发展一直闪亮着异彩。

什么原因让香港文化闪耀着“异彩”呢?

W:19世纪,香港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对殖民地的统治只重制度和经济,对文化采取无为而治的政策。于是,在殖民地时期,香港与祖国文化若即若离,与英国文化也不太亲密。1949年以后,香港处于内地和台湾之间,形成了另一种政治和文化上的边缘处境。在“九七回归”之前,香港几乎没有官方意识形态,民间意识形态也没有国家机器的控管。

只要不违反法律,任何形态的文化都享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因此,多元化和多样性成为香港文化的重要特征。

香港的文化产业在1970年代已相当发达,可以介绍一下吗?

W:因为上述的特殊处境,香港的文化产业早在1970年代已是大发利市,信仰“文化出金钱”。正因为香港文化产业不为政治服务,并看重效益,娱乐一直是香港最大的文化产业,电影、流行曲、时装、广告、粤剧等等均是商品。以文学为例,香港最为人熟知的是金庸及倪匡等小说家。

凡有华人处,必有港片迷。1980年代以来,这块仅几百万人的弹丸之地,却坐拥全球数一数:的娱乐王国。在亚洲,商业电影一度只有唯一的标签:香港制造;粤语歌曲在东南亚华人地区一呼百应;港剧成为华人观众最大的娱乐。香港文化产业辉煌期

说到香港影视产业,1990年代可谓世界嘱目。可否介绍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

W:1992年,香港电影票房总额达到15.5亿港币,共生产近300部港片。而“四大天王”时代,仅张学友的《吻别》,在本埠就卖到了40万张唱片。

1980年代,“香港人”的身份获得普遍认同,同时亦建立起一套面向本地市场的普及文化,如电视、电影、歌曲、漫画等,衍生出一个新生的“香港文化”体系。另一方面,随着香港文化商业色彩日浓,迎合公众口味的通俗文化得以普及,严肃文学及艺术创作却似有边缘化趋向。然而,在这个时代,香港的文化从业者中也并不乏以娱乐作为包装,借此探讨一些严肃的社会问题。

由于西方一些媒体长期以来的负面宣传,导致―部分香港民众对“九七回归”抱有深深的疑虑,当时香港电影弥满着的“黑色浪漫”的情怀,犹如一副心理安慰荆,缓和了观众的集体焦虑。

什么是“黑色浪漫”?

W:1980年代以来,香港电影中的。黑色浪漫。经常表现为对欧美主流文化和中国内地主流文化的解构,彰显香港文化的独特性和边缘性。香港文化的最大特征在于它的杂交性,它可以处在几种文化的边缘,甚至可以不按常理出牌。这些独特之处,是这个时期香港文化产业能红遍全球华人社会的最重要原因。

例如,受欢迎的《古惑仔》系列电影,有意识地表达了一种期盼:希望1997之后,香港人依然可以生活得潇洒、快活、自由自在。而《阿飞正传》,《春光乍泄》等电影,则含有浪子心态的描写,以隐喻部分港人回归前夕的身份迷乱,影片充斥着忧伤、沉郁的情绪。

青黄不接的尴尬

进入21世纪,香港文化产业影响力大不如前。原因何在?

W:2003年香港电影的产量是77部,近几年加上合拍片也不过50来部,票房较之1997年整整缩水4亿。唱片业亦一片惨淡,一线艺人的单张唱片能卖1万张以上就属走运,以明星制为基础的娱乐产业,如今只有艺人没有明星,香港演艺界颠倒终生的年代已经过去,新生代无法比肩群星璀璨的老一辈。

1997年前的港人海外移民潮,为香港的文化产业带来了严重的人才流失,使得整个行业的水准有所下降,港片难觅佳作。

另外,内地逐渐放开与香港文化产业的交流,表面上是给予香港文化产业一片广阔的市场、一条新财路,然而它却加快了香港文化产业的衰退。以电影为例,过去是香港电影改变了内地观众生活,而现在则是内地日渐改变香港电影。为开发内地市场,满足内地的审查尺度,使得“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港片,从剧本到演员都生出了很多规定。黑社会片、江湖英雄片、鬼片等香港电影人以往擅长的题材,难以尽情施展。音乐、电视剧等文化产业的发展,均面对相同的问题。

政府行为难言功过

香港政府如何定性和看待文化产业呢?

W:后,港府开始对文化产业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根据香港大学文化政策研究中心完成的《香港创意产业基线研究》,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在狭义上分为三大类,包括11个行业。第一类是文化艺术类,包括艺术品、古董与手工艺品、音乐、表演艺术;第二类是电子媒体类,包括数码娱乐、电影与视像、软件与电子计算、电视与电台;第三类是设计类,包括广告、建筑、出版与印刷。如果以广义的角度来审视,香港将健身美容、美食、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均称为文化创意行业。

2002年,香港贸发局公布了首份题为《香港的创意产业》的研究报告,评估文化创意产业对香港经济的贡献。2004年,正式推出香港创意指数(HKCI),拟定了5Cs作为香港的创意指数:创意的成果、结构及制度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2005年,港府在《施政报告》中,更详尽论述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原因和政策,指出目前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只占本地生产总值的4%左右,比较英国的8%尚有很大的增长余地。近几年,港府更持续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快公共投资。

你认为特区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推动力度是否足够?

W:近年来,港府推出不少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例如,香港电影业与银行业达成共识,由政府成立电影贷款保证基金,银行以履行合约保证的方式,发放贷款给电影制作公司,使各界在不同的平台上进行合作。然而,这类政策是否可以帮助香港文化产业重振雄风,还得拭目以待。

电影产业发展报告范文3

关键词:电影;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J9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5-0141-01

一、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电影发展趋势出良好,国产影片的海外交易情况令人欣喜;大电影产业收入持续增加;影院数量和银幕数量快速增长;数字电影取得突破性进展;电影逐渐成为日常生活和大众文化的中心话题。如今,国家也开始对电影产业加大了扶持力度,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有利于电影产业发展的政策。并且对于有些重大意义的影片进行了专项补助,并且鼓励投资方拍摄影片。由此可见,中国的电影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的电影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必须重视。

二、电影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的滞后。在中国,大家都知道很多的文化产业都隶属于国家的政府机构,就连一些很小的剧团或小型电影院也是归属于事业单位。他们的我危机意识和市场意识都比较薄弱。当产业变成国家政府机构时,其行使的管理手段必定是行政手段,将国家的资金用于投如电影产业,可却缺少相应的市场经验。这样必定亏损。然而在国际上,由政府直接资助的文教卫生行业只占很小部分,相当一部分是由民间投资和运作的,即使由政府直接资助的这部分现在也有私有化的趋势,逐步被推向市场。

2.电影品质整体不高。随着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需要的扩大,于是就出现了票房论英雄的场面,所以很多的电影制片人开始着眼于部分人的审美情趣,为了这些消费群众,就出现了一些不被全社会认同的电影。这些电影缺少思想,没有内涵,却充斥着中国的电影市场,不仅破坏了中国内地电影生态,也误导了观众的审美情趣,损害着中国电影的形象。

3.盈利模式相对单一。社会发展迅速,人们追求的也越来越多。可是电影产业还是按照原始的盈利模式进行。缺乏有创意性的营销模式,这样导致利益也收入甚微。记得万达集团的数据说“万达院线的卖品已成为影院的主要收入和利润指标,2013 年爆米花收入 3.9 亿元,占卖品收入的 72%、总收入的 9.5%。”可见电影产业大多的利益来源于卖品,再加近几年来,房屋租赁、水、电、气价格和人工成本的上涨,3D、IMAX 影院增长带来的运营维护成本的上升,城市影院数量持续增长带来的上座率和在线购票带来的电影票价的降低,单一的盈利模式让中国内地电影产业投资风险越来越大。

三、对策和建议

1.正本清源内容为王。精神文化价值是电影的核心和灵魂。所以,一部电影若没有丰富的故事情节、浓厚的文化底蕴,就算其场面再过华丽,效果再绚丽。,也无法撑起电影这片蓝天。中国的电影产业必须摒弃以票房论英雄的概念,让电影产业重新回归本真,采取一些措施,让中国电影文化产业迸发出的伟大时代精神,创作出既“营养”又“美味”、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

2.丰富产品满足需求。政府应该从国家电影业发展战略出发,加快落实支持电影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大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政策支持,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和专项资金扶持等措施,大力支持电影企业和电影人开展艺术电影、微电影、手机电影的创作生产,支持兴建艺术电影院线以及互联网企业发展网络院线和手机电影院线,加大发展手机电影院线产业,积极培育互联网艺术电影、微电影、手机电影市场,构建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微电影、手机电影相互补充、均衡发展、共同繁荣的产业格局。

3.净化环境规范市场。说到电影市场,很多人都知道“炒作”这个词,为了加大电影的知名率,很多产业开始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跟风“炒作”,而且还有网络水军的出现,这样不仅影响新闻的客观事实,也破坏了电影宣传报道的管理,所以我们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电影评价体系和电影评论员队伍,让电影评论回归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架框内, 突出中国文化内涵、文化基因和文化标识,营造电影产业发展的绿色、生态、阳光的舆论环境。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影文化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奋斗的关键时期,深化电影的认识,面对加入WTO以来的新挑战与市场化,提升中国电影的全球影响力,用电影讨论社会,展现时间性维度与发展思 考,向世界说话,并坚持一种动态的稳定性原则,实现电影报国的理想。

参考文献:

[1]赵朔苇.中国超过日本成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N].环球时报,2013-03-22.

[2]杨明品,李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电影产业发展报告范文4

关键词:文化产业;竞争力;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4000102

1现状

1.1文化产业的界定

文化产业涉及的内容异常广泛,由于各国在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对文化产业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以至于在国际上文化产业的内涵还未得到十分严格和统一的界定。

2004年3月29日,由国家统计局、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家文物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文化产业统计研究课题组”首次制定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并通过国家统计局颁布实施。《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将文化产业的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在将整个文化产业界定为“文化服务”的基础上,该分类标准进一步将文化服务分为九个部分:新闻服务,出版和发行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包括文化艺术商务服务、文化产品出租与拍卖服务、广告与会展文化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1.2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得以迅猛发展,不断取得丰硕成果。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4-2008年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均增长23.3%,高于同期现价GDP年均增长速度近5个百分点;2008-2010年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均增长24.2%,继续较大幅度高于同期GDP的现价年均增长速度。2010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以下简称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达到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75%。比上年提高0.18个百分点,比2004年提高0.81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稳步提高。文化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占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的53.7%。

当然,中国文化产业起步晚,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中仍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文化贸易上存在巨大逆差,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水平不高。在此,仅以电影、新闻出版业、网络游戏三个方面为例进行分析。

1.2.1电影业

目前,我国电影产业正是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近年来,电影产业实现了年均35%以上的高速增长。2010年,我国城市影院总票房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1.72亿元,与2009年相比增长约64%。但是与美国等电影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从1995年中国正式采用票房分账式引进国外电影以来,国外“大片”一直占据并支撑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虽然近几年中国国产影片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甚至超过进口影片,2010年国产影片票房总额为57.34亿元,占全年票房总额的56.3%。据国家广电总局预计,2012年,中国电影市场发展势头不错,总票房将达到168亿元,比去年增长28%。但国产电影的票房收入主要集中于一些大制作大成本的“国产大片”上,这些影片本身就有海外资金的背景,而一些纯国产的小制作电影虽然数目众多,但是质量不高,上市反应冷淡,盈利能力差,甚至大量亏损。而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电影所占的份额更低,比较有影响力的影片也多为功夫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引入电影版权284项,而输出版权数为零,差距之大显而易见。

1.2.2新闻出版业

2011年,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4568.6亿元,较2010年增长17.7%;增加值4021.6亿元,增长14.8%,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9%;利润总额1128.0亿元,增长4.8%。版权输出品种与引进品种比例由2010年的1:2.9提高到1:2.1。整体来看,新闻出版业的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产品的获利能力逐步增强。产业自身的实力不断发展,但在国际市场上,进出口贸易存在相当大的逆差。以2011年为例,如下表所示,我国的新闻出版物出口数量仍比较低,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足。

数据来源:根据新闻出版总署2012年的《2011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数据整理所得。

1.2.3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是一个全新的产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而发展起来。从2000年起网络游戏在中国迅速崛起,近几年发展势头尤为迅速。IDG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仅为0.3亿元,到2007年底,全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到105亿元,网络游戏用户达到4017万,中国网络游戏市场收入占全国网络游戏市场收入约为20%,仅次于美国、韩国,位列第三。到2008年,中国以27.1%的比例超过韩国(21%),在所有国家中排名第二。但从具体收入构成来看,中国网络游戏的收入绝大部分来自国内的运营收入,而美国则以游戏出口为主,韩国为出口与国内运营并重,美国、韩国网络游戏的出口收入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全球最大的网络游戏消费市场之一的中国。网络游戏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众多的问题,例如同质化严重,游戏题材重复、模式上照抄照搬,不仅造成开发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网络游戏产业研发实力的提升。

2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2.1文化产业投资融资渠道不畅

由于中国长期经济、政治体制的影响,片面地把文化产业作为宣传教育的工具,对社会资本进入有严格的政策限制。近几年来国家对此已开始出现明显的松动迹象,但整体上来说,依然存在各种有形无形的障碍,文化企业依然面临投资渠道单一、资金不足等问题,已然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2.2产业发展政策不明晰

我国文化产业的起步较晚,近几年来,为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划,这对于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但目前为止,国家层面仅在宏观政策上提出提纲式的规划,就具体的行业发展方向、发展措施等内容,还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重点不突出,不利于规划的实施。

2.3法律法规建设不健全

由于文化领域长期处于管办合一的事业体制,管理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法律法规建设严重滞后。文化市场中充斥着各种盗版、仿冒产品,严重影响了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据有关材料显示,2004年7月盗版DVD压缩碟入侵音像制品市场后,北京、上海、广东三个国家级音像批发市场的音像制品发行数额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近几年,音像制品发行情况仍很不景气,版权纷争不断。因此,建设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营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文化市场环境,还任重道远。

2.4文化产业人才缺乏

文化产业要求其专业化人才要求比较高,但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时间不长,规模不大,高素质的人才缺乏,尤其是新兴行业专业人才少、创新型人才不足,人才分布不平衡,多向较发达地区集中,这都不利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自身缺乏文化创意的师资和合适的教材,如何用前沿的文化创意理论与实际的文化创作相匹配。此外,目前文化产品的商业运作人才极为匮乏,运营管理水平不高。

3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3.1完善文化产业的投资融资体系

拓宽融资渠道,使文化企业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资金,如知识产权抵押贷款、项目融资贷款、信用贷款等方式,解决文化企业资金的缺口问题。例如,张艺谋导演的电影《金陵十三钗》,就是通过电影版权质押的方式获得了民生银行1.5亿元的大额信贷支持。另外,加大对文化企业的债券、股票发行的政策支持力度,扩大文化企业的直接融资范围,鼓励优秀的标杆性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华谊兄弟作为首个上市的影视公司,发展势头强劲,此后相继已有数家影视公司上市,并获得了较快发展。

3.2对文化产业发展做出准确的定位和规划

目前,我国政府只在宏观层面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规划,各级地方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地位和发展的认识不尽相同,文化产业要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还需要中央政府对文化产业进行准确的定位,寻找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制定更加明晰的发展步骤。在资金、人才培养、法律法规等方面制定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另外,政府也要转变意识,不能将文化局限于宣传教化的工具,要不断提高其娱乐性,满足广大群众的多样性需求。

3.3完善文化产业的法律法规体系

为了实现文化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加大执法力度,规范企业行为和市场秩序。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仅有《著作权法》等为数不多的几部法律,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亟待完善,对不适合当前形势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以期不断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

3.4培育创新型文化产业人才

首先,我们要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的人才政策,拓宽人才培养选拔渠道,大力培养和引进科技创新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文化产业急需的专业人才,加强国际交流,学习国外成功经验,实施多种形式的人才战略,将优秀人才引进来、留下来。另外,创建产学研合作体系,采用国内高校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办学的方法,大量引进国外创新思维、文化产业链培育技能等,利用国外先进文化企业的优势资源,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人才素质和内涵。鼓励校企联合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创意创新大赛,一方面可以提高校园文化氛围,一方面还可以加强人才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苑洁.文化产业行业界定的比较研究[J].理论建设,2005,(1).

电影产业发展报告范文5

关键词“互联网+”;电影;产业融合;产业优化

最近十几年来,在政策大力支持、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升级、城镇化率日益提高的大背景下,我国电影业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期,多层次、多渠道、网络化、信息化的现代综合电影市场格局逐步形成,并成为全球电影市场的引擎。尤其是最近几年,伴随电影市场的迅猛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移动技术的进步,电影产业与互联网产业呈现深度融合的趋势。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涉足影视产业,带来了新市场、新资金、新模式,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等关键环节逐渐融合,这无疑为我国电影产业输送新鲜血液、注入新活力,也给“互联网+”时代中国电影业链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互联网+”时代中国电影产业链在运营中会遇到什么问题,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各关键环节应如何优化?本文通过分析在“互联网+”之后,我国电影产业的生态环境、政策环境及消费群体分析,试图寻求新环境下影视产业的发展策略。

1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中国电影产业收入快速增长。2015年全国电影票房440.69亿,观影人次达12.6亿,见表1。相对“十一五”末,全国电影票房和观影人次分别增长333.24%和348.40%,观影人次增幅总体高于票房增长,这表明电影对观众的吸引力日益增强,电影产业规模逐渐扩大。2015年,国产影片与进口影片形成类型互补、互相促进的态势。其中,国产影片票房271.36亿元,占比61.58%;全年票房前10名的影片中,国产影片有7部。以喜剧片为主的国产片取得较好的市场反响,《港囧》《夏洛特烦恼》《煎饼侠》等中小成本影片,取得较好的市场表现。2015年电影制作生产更加活跃,生产各类影片888部,其中故事影片产量686部,见表2。其他各品类影片产量明显增长。

2“互联网+”时代的电影产业链优化

国务院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引发各个行业的创新转型。“互联网+”已成为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电影产业的核心环节是制片—发行—放映。随着电影产业不断成熟、大电影概念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的逐渐渗透,电影产业链也正在延伸和扩展,逐渐涵盖了电影立项、投融资、编剧以及衍生品开发等方面。新产业酝生新模式,新模式滋生新经济。互联网基因给电影产业输送了新鲜血液,互联网企业通过众筹、大数据分析、网络销售、衍生品开发等方式拓展广阔的商业利润空间。

2.1互联网资本跨界涉足电影业

自2014年,以百度、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从资本运作到业务战略合作等方面深度涉足电影业。这些企业凭借资本、技术、平台等优势,通过投资、并购和战略合作等方式,直接投资电影公司。例如,2014年阿里以62.44亿港元投资文化中国,并更名为“阿里影业”,阿里、腾讯联合平安资产管理公司、中信建投,向华谊兄弟投资36亿用于影视剧制作。2015年3月,阿里又投资24亿元认购光线传媒定增股。此外,传统视频网站也雄心勃勃,乐视成立乐视影业,优酷土豆成立“优酷出品青年导演电影基金”。在融资方面,互联网企业充分发挥用户资源优势,通过电影众筹的模式将数量众多的网民转化成电影产业的投资人和“准粉丝”。例如阿里联合国华人寿推出影视及理财增值平台“娱乐宝”,第一期上线的电影有《小时代3》《小时代4》《狼图腾》等,投资总额达到7000多万。其中,影视剧项目投资额为100元/份,游戏项目的投资额为500元/份,并且每个项目每人限购两份。

2.2大数据挖掘电影受众需求

传统影视行业是以创意者为中心,“拍电影给观众看”,而互联网时代提倡受众导向创意者,“为观众定制拍摄电影”。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电影观众与互联网用户的重合程度较高,一方面,可以利用互联网对电影产业发展环境、目标市场、受众行为等因素进行分析,更加准确地捕捉观众的兴趣,归集受众的喜好题材类型、主创及演员团队等,降低投资风险,提高项目成功率;另一方面,互联网积累的用户数据还可以反向输入到创作环节,有利于提升市场预估准确性,为电影项目的题材研发、内容生产、主创及演员团队的选择、受众规模预估等提供决策参考。

2.3互联网IP为电影创意提供源泉

互联网时代,电影创作题材越来越丰富,网络知识产权产品成为电影创意开发的沃土,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小视频等互联网IP,成为创意之水的源泉。围绕这些IP资源,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借力、融合创新,形成囊括游戏、小说、动漫等多种产品的新生态环境。《小时代》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根植于原著的强大人气,电影未播先热,上映后也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2.4互联网拓展电影营销空间

随着“互联网+电影”的迅速融合,互联网正在成为电影最主要的营销渠道。一是电子票务公司参与发行的影片数量多,成为电影营销主要推手之一。例如,电影联合院线在总结国内外互联网票务行业多年的发展经验基础上,基于电子认证技术,推出了业内领先的电子票务运营平台,实现订购、选座、支付、验票等全自助化营运模式。二是发行手法创新,取得了明显效果。猫眼电影作为《港囧》的互联网联合发行商,提前一个月预售电影票,并通过主导预售和排片助力影片成为华语电影首周票房冠军。三是社交网站成为电影营销的重点平台。很多电影发行公司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制造热门话题,配合线下相关活动,使影片宣传保持较高的话题热度。

3研究结论

电影产业发展报告范文6

>> 论日本动漫的艺术特点及发展轨迹 隧道工程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 美国债务危机的演进\影响及前景展望 2012年美国经济形势及前景展望 新媒体动漫发展透视 浅谈河南动漫产业的发展前景及优势 发展前景展望 动漫在美国、日本和中国的发展与前景分析 典当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上海会展业的发展及前景展望 海南省担保行业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 建筑节能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人造草坪的发展变迁及前景展望 重庆会展业的发展及前景展望 中俄关系的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 中国动画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及前景展望 抗震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发展及前景展望 中俄关系现状及发展前景展望 风力发电的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美国影视动漫发展轨迹透视及前景展望 美国影视动漫发展轨迹透视及前景展望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 文化软实力的较量在当下的国际竞争中作用日益显著,影视动漫作为信息交流和传达的符号,超越了文字和语言载体的障碍在全球广为传播,动漫产业的发展和动漫文化的传播互为条件、互相促进。基于此,研究动漫强国的产业发展轨迹和前景,可以为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和动漫文化传播起到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影视动漫;电影动画;电视动画;动漫产业

从严格意义上而言,现代动漫产业脱胎于20世纪初的美国动画,并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对其不断补充和完善,才得以逐渐发展至今。无可否认,美国动画片在世界动画史上具有开创性的重要地位,并不断引领着世界动画的发展方向,也成为美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基础和前进的主要助推力,美国影视动画在长期发展历史中产生了许多享誉和影响全球的佳作,无论在艺术风格的创新抑或盈利模式的采用上都有其独特性。

一、美国电影动画发展回顾

自1907年美国人布莱克顿拍摄完成第一部动画短片《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以来,动画电影便渐渐成为具有商业和艺术双重属性的完美结合体被不断创造和发展,据统计,从1911年至1998年之间,美国共生产动画片2286部。[1]有研究者将美国动画业的发展划分为五个时期,指出1907―1936年为开创时期,特点是以短片为主、并逐步由黑白动画向彩色动画、由无声动画向有声动画过渡,这一时期出现了美国动画先驱温莎•麦克凯、弗莱舍兄弟、派特•苏立文;1937―1949年为初步发展期,特点是以《白雪公主》为开端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动画长片;1950―1966年为繁荣期,经典动画频频面世,迪斯尼公司确定了霸主地位;1967―1988年为蛰伏期,出现电视动画系列片如《猫和老鼠》等;1989年至今,美国动画再次趋于繁荣,涌现出很多杰作,如《狮子王》《玩具总动员》《赛车总动员》《海底总动员》《恐龙》等。由于受到商业文化的熏陶,美国的电影动画具有浓厚的商业气息,并且一直没有背离商业路线,所以在带给大众娱乐的同时聚集了商业财富,也积累了相当的经营和对外合作经验,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后来美国三维电影动画的制作及电视动画形成和兴盛的实践中,从《加菲猫》《花木兰》到《功夫熊猫》,后两者中将中国元素和故事与美国式的文化结合得天衣无缝,从《冰河世纪》《后天》到《2012》,利用数字特效将时间的概念演绎到极致,赚足了眼球和真金白银,从《终结者》《泰坦尼克号》到2009年末全球上映的《阿凡达》,你无从感知哪里将是票房的上限,上映不到40天时间里,在全球狂揽20亿美元,超越《泰坦尼克号》,成为北美总票房的新霸主,而需要强调的是其中海外市场票房收入约占71%。好莱坞金牌导演詹姆斯•卡梅隆通过一次次的行动向世人诠释着一个事实――数字特效和动画技术将赋予电影无限可能和无尽生命,与此同时,将不断为制作者创造无限商机和无穷财富!

不同于日本以购买工作室动画作品来出品的模式,起初美国动画大多有大牌电影公司负责制作、出品,所以他们很关心市场运作的情况,后来三维动画工作室逐渐建立,电影公司便与之达成合作意向,迪斯尼公司与皮克斯三维动画工作室先后合作多次,实现资源的整合和互补,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美国的动画公司以迪斯尼、梦工厂、时代华纳和20世纪福克斯为代表,媒体并购和整合之风曾横扫整个美国娱乐界,迪斯尼与皮克斯的联手使得动画不仅在选题,而且在拍摄技巧和制作技术方面都迈上了新的台阶,迪斯尼突破了发展的瓶颈开始获得新生,不断稳固了动画霸主的地位,成功拓展到各娱乐领域,从乐园到游轮、从电视到网站、从冰上表演到音乐剧,成为娱乐界的领头羊。[2]2006年初,迪斯尼公司以74亿美元巨资收购了皮克斯,双方合作近15年后成了“一家人”。

二、美国电视动画发展溯源

美国电视动画发展的典型非迪斯尼莫属,迪斯尼公司先后和美国三大电视网NBC、CBS、ABC合作播放动画片,然后在各国创建迪斯尼频道,收购美国广播公司,从而使其成为世界最大的综合娱乐媒体公司,也使动画文化的传播因插上优势传媒的翅膀而更加快捷、受众更加广泛。目前,迪斯尼不仅拥有ABC电视网络(截止到2001年9月30日,有226家附属电视台)、ABC广播网络(超过8900个节目和4600个附属广播台,约覆盖50%的美国市场),还拥有ESPN、Disney Channel等有线电视网络以及数家迪斯尼公司网站。[3]尽管如此,公司还在不断对外扩张和进行深入广泛的合作,在亚洲创建频道和建立迪斯尼主题乐园,如2005年9月全球第十一个迪斯尼乐园在香港落成开园。电影电视动画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为美国创造了巨额财富,同时在全球影视动画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

三、漫画出版的路径探索

与影视动画业的持续稳步发展相比,美国漫画发展较为曲折和缓慢。美国漫画出版业已有百年历史了,从报刊连载到与影视动画互动,逐步发展为动漫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漫画最初通过报摊等大众市场零售渠道发行,70年代以来发展成独特的漫画图书专卖店网络,之后又经历了与大众图书分销的融合、网络销售及互动出版等几个阶段,1993年漫画发展达到鼎盛状态,收入达85亿美元,此后一直处于不理想的状态,这种状态随着进入新世纪后漫画出版与好莱坞电影的联姻、外国漫画的注入及网络作用的凸显而逐步达到改善。2002年作为美国主流图书出版业的美国大众图书对漫画图书出版表现出接纳的态势,而且美国漫画出版的营销方式不断改变。在美国动漫产业中,漫画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2004年,美国漫画图书达1000种,仅占整个图书市场份额的1%,而同期美国游戏市场规模竟达73亿美元![4]但是分析图书市场后发现,漫画一直是相对热销的书种,2002年有文章报道美国每天售出172万册漫画书,每年售出漫画图册6278万册。[5]除了本国漫画以外,国外的漫画也占据了美国漫画市场的部分领地,尤其是日本漫画,由于其题材广泛,包括冒险、体育、恋爱等丰富的题材,有别于美国漫画以“超人”“蜘蛛人”等单调的英雄类题材为主,受到年轻人的推崇,也因其画面精致,且以少女故事、科幻等为内容,作品受女性读者的青睐,而其以保护家人、老人和恋人为特色的情节与美国漫画所体现的英雄情节相比,更容易引起读者内心关于真善美的情感共鸣。商业化的日本漫画日益得到美国出版商和读者的认可和喜爱,2000年以后,漫画书已经成为美国的热销书种,2004年美国所有出版商将出版的漫画书总数估计在1000种左右,比2003年增加500~600种,仅2004年占美国漫画市场半数份额的TOKY-OPOP出版社出版漫画书近500种,[6]随着读者群的不断扩大,阅读日本漫画也成为一种时尚,对美国漫画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四、美国动漫产业发展前景

直到目前,美国政府对动漫产业的支助并不显著,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市场机制下的自由竞争决定。美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正在稳步推进,首先动漫作品内容更加丰富、类型灵活多样,体现在动画、漫画、游戏和影视业的相互联姻和合作,实现作品的改编,丰富了动漫产品的内容和形式,好莱坞对动画的关注和热衷成为美国影视动画行业的一大创举,近些年好莱坞带给全球观众的动画电影大片层出不穷,从《海底总动员》《怪物史莱克》《骇客帝国动画版》,到2006年的《加菲猫2》《冰河世纪2》,无不引起强烈的反响并接连创造新的票房记录,而2007年也将有新的动画大片面世,据报道,微软公司将在2007年投资取得巨大反响的游戏Halo《光环》改编为电影,而曾经风靡全球的动画大片《变形金刚》的电影版已被好莱坞秘密开拍,并预定于2007年7月上映,迪斯尼公司将组建新的动画公司,并制作计划于2008年问世的动画大片《玩具总动员3》。

其次,动漫作品市场极大拓展,传播载体不断增加,成人对动漫作品的热情极大提高,使得动漫受众群体得以扩大,美国动漫节目的收视率和播放频道数目的增加水涨船高,传播载体不断分化,出现全天候和全卡通的有线台,手机和网络动漫内容迅速兴起,北美的动画情报网站Anime News Network 日前披露了在纽约召开的Icv2的报告,称美国漫画市场在2006年突破了15亿美元。

再次,动漫衍生产品开发加大,主题会展和国际合作进一步得到加强,美国动漫产业渐趋成熟,在衍生品的开发和市场推广方面收效显著,动漫会展业快速发展,ANIME EXPO是美国最大的动画博览会,2007年6月在美国洛杉矶近郊将举办“ANIME EXPO(AX) 2007” 动漫展,2005年迪斯尼在香港的主题公园建成开园,由于要实现与东方文化的融合,被形象比作“穿上唐装” 的迪斯尼,迪斯尼在全球共拥有126个卡通品牌,在世界各国进行形象授权业务,仅在中国的专柜数量已超过1111个,营业面积发展到24万平方米,[7]迪斯尼和中国原创动画片《宇航鼠》的接触,[8]以及其同世界影视院线等的合作都促进了其动漫产业的国际影响和发展。

最后,美国游戏业正在逐渐回复生机。美国游戏尤其是网游实力较弱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市场的不发达,一方面是受到韩国网游的影响,在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上受韩国的冲击使一些开发计划中途停止,先后停止开发的游戏有《真梦生活Online》《战锤网络版》及《创世纪X:奥德赛》等。不过,美国游戏逐渐积极应对日韩等国游戏的竞争,巧妙利用其电影优势推出各种版本游戏,游戏版《哈利•波特》《指环王》《蜘蛛侠》及X-Men等很受市场推崇,游戏市场竞争将会异常激烈。

[参考文献]

[1][美]杰夫•伦伯格.美国动画大百科全书[M].切克马克出版社,1999.

[2]薛锋.动画发展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28-129.

[3]喻国明,张小争.传媒竞争力:产业价值链案例与模式[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82-183.

[4]张晓明,胡惠林.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207.

[5]林成林.美国漫画图书突破读者局限 跻身主流出版[N].中国图书商报,2002-06-25(011).

[7]杨永龙.日本漫画风行欧美[N].中国图书商报,2005-01-27(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