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学建模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学建模教学

数学建模教学范文1

1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新理念

1.1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中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但遇到实际问题常表现得束手无策。而数学建模教使学生了解和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这一过程正是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语言来表达、描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1.2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现并提出问题。对同样的问题,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个性,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层次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创新意识。

1.3学生在建模活动中应采取各种合作方式解决问题,做到资源共享,养成与人交流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相互合能力,有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 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实施建议

2.1建模教学的设计和策略。在建模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从数据、信息采集、问题设计、讨论、交流和评价等每一个环节。

2.2建模教学活动应重过程、重参与。让学生学习教学建模本身只是手段而非最终目标,评价学生在数学建模中的表现时,要重过程,重参与,不要苛求数学建模过程中的严密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3中学数学建模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坚持素质教育,扬弃应试教育。数学建模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空,在教学中要放弃为解题而设计的应试教学方法,避免继续培养高分低能儿的做法。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2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要反思传统意义上的数学教学,要扬弃灌输式的讲授法,让学生主动参与与到建模活动的全过程,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教学的主体。

3.3准确把握数学建模教学的定位,应做到既围绕教学目标,又结合中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与兴趣;既有一定的坡度与难度,又面向全体学生。

数学建模教学范文2

数学建模不仅可以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释生活难题,而且可以通过实际生活的案例来提高学生接受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因此,数学建模教学应被大力推广.

2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出现的问题

目前许多高中数学课本中将有关数学建模的内容都分散于各个教学单元中,使其内容失去了连贯性,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大大降低了数学建模教学的优势和目的.另外许多高中生在学习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障碍.高中生由于地区或者其他原因,对于现实问题的洞察能力和数据的处理能力均有限,导致数学建模教学不能顺利地进行.另外,许多教师对于建模的教育理念存在偏差,不重视数学建模,因此,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3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对策

1)重视各章前问题教学

高中数学课本在每章前面均有一个关于本章教学内容的实际问题,而通过重视各章前问题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对于数学建模的兴趣,从而使得学生明白数学建模教学的意义.例如,某公园有个大型摩天轮,该摩天轮可以吊起78个客舱,一次能运载350个乘客.坐该摩天轮从开始到最后需要耗时30min,转速为5m•min-1.问,乘客乘坐该摩天轮时,从摩天轮的最低点开始计时,他所处的高度h与所坐的时间t的关系,并用数学模型解释.这个章前问题就是典型的运用数学模型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高中数学教学应加强章前问题教学,培养学生重视数学建模的意识.

2)加强数学开放题教学

高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加强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提高数学建模教学效果.因为数学开放题可以锻炼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开放题可以接近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例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能源的消耗过剩,现今市场上出现3种汽车类型,一是传统的以汽油为原料的汽车,二是以蓄电池为动力的车,三是用天然气作为原料的汽车.通过对这3种类型的车使用原料成本进行分析比较,并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汽油价格的变化对这3种车所占市场份额的影响.这种开放性的试题,没有具体的答案,只要学生所建的数学模型能够将问题说得通,都算是成功的数学建模.

3)注重案例式教学

注重案例式教学是值得教师学习的提高教学效果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分析典型的数学案例理解建模的优势,提高数学建模的教学效率.例如,甲、乙2人相约到某地相遇,该地距离出发点为20km,他们约定一个人跑步,而另外一个人步行,当跑步者到达某个地方后改为步行,接着步行的人换成跑步,再步行,如此反复转换,已知跑步的速度是10km•h-1,步行的速度是5km•h-1,问至少花多少时间2人都可以到达目的地.这种相遇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应该经常见到,这是一种典型的案例题,通过典型案例的数学建模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对问题更加印象深刻,而且可以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数学建模教学的方式,从而提高数学建模教学的效果.

4)加强高中数学建模的师资力量

数学建模教学范文3

一、数学建模的定义

所谓数学建模,就是把所要研究的实验问题,通过数学抽象构造出相应的数学模型,再通过数学模型的研究,使原问题获得解决的过程。

二、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理念

建模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化数学建模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也是为了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1. 各行各业的各种问题都可能数学建模,归结为数学问题的求解,因此进行数学建模和应用性问题的教学意义十分重大:(1)因为是从实际提炼出来,而后又用之解决问题,故可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2)学会了主动学习,学会了读书、学会了去索取自己所要学的知识,对数学有了新的认识,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高了,更自觉了;(3)运用的意识和应用的能力得到锻炼,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4)促进数学教学改革,有利于更新观念,更新知识。

2. 数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数学的应用所推动的,实际生产与生活中所涌现的各种数学问题,要求从数学理论上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法,如果旧有的理论已经无法解决,预示着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的产生,必须预示着一种新的数学理论的诞生。

3. 学以致用本来就是教育的最重要原则之一,不管是为以后有用或有一部分在学的时候马上就能用上都是学习的目的。一个具有强烈应用意识的学生,他(她)无论走到哪里无论碰到什么问题,他(她)都会看一看、问一问、想一想,这里有没有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如果有,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能否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方法来解决它,若不能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它,能否自己去找参考书寻求恰当的解决方法,或者向老师与专家请教,不断总结。经过总结的优秀品质不断得到培养,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而且由于是实际问题的驱动,必须有一种实事求是的学风,夸夸其谈是不行的,这样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应变能力,从而也一定具有很强的应试能力。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学生对数学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决不会无端地排斥数学理论甚至纯数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性,深切知道应用中提出的许多关键问题往往取决于数学理论研究成果。

4. 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数学来说,一个很突出的方面是应用意识的培养,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发展思维能力。

三、数学建模的教学原则

1. 着重发展学生能力,特别是应用能力,包括:计算、推理、空间想象以及辨明关系、形式转化、驾驭计算工具、查阅文献、口头和书面的分析与交流。

2. 强调计算工具的使用:不仅在计算过程中,而且在猜想、探索、争辨、发现、模拟、证明、作图、检验中使用。

3. 强调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不应只是讲演或者总是正确的指导者,还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模特――不仅演示正确的开始,也表现失误和拨乱反正的思维技能。参谋――提出建议和可参考的信息,但不能替学生作决策。询问者――故作不知,问原因,找漏洞,督促学生弄清楚,说明白,完成进度。仲裁者和鉴赏者――评判学生工作及成果的价值、意义、优劣,鼓励学生有创造新的想法和做法。

数学建模教学范文4

【关键词】数学建模;数学教学;过程当前,教育改革

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在此前提下,数学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更多强调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让学生训练各类题型,而忽视如何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抽象概括建立数学模型,再通过对模型的分析研究返回实际问题中取得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训练.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建模体现了学生学和用的统一.

一、数学建模简介及一般求解流程

数学建模是一种思考方法,是对实际问题的抽象、简化、确定变量和参数,应用相关规律建立了变量与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再求解这个数学关系,并通过解析和验证所得到的结果,从而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建模过程需要经过哪些步骤没有固定的模式,通常情况下与问题特征、建模目的等相关联,但数学建模一般求解流程大致如图所示.模型准备是指深入调研问题的实际背景,搜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明确建模的目的,进一步确定问题用哪一类模型,做到情况明才能方法对.模型假设是指以问题的特征和建模目的为基础,忽略次要因素,抓住问题的本质,做出必要的、合理的简化假设.影响模型假设的合理性的因素包括读者想象力、洞察力、判断力以及经验.模型建立是指在模型假设的基础上,组织数学的语言、符号描述问题的内在规律,建立包含常量、变量的数学模型.模型建立原则:尽量用简单的数学工具;发挥想象力,用类比法,分析问题与熟悉问题的共性;借用熟悉的模型.模型求解是指针对建立的数学模型给出求解的过程.模型求解过程中可以尝试采用各种数学方法,特别注重结合数学软件和计算机技术.模型分析检验是指对求解结果进行分析并返回实际问题进行比较、检验,确定模型的合理性.模型分析检验的过程是对模型假设的再次验证.模型应用是指此类模型可以适用解决的相似问题.利用建模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要拘泥于求解流程,在建模时灵活运用,注重问题的实际意义,合理进行模型假设,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对求解结果进行分析检验.

二、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

对数学问题进行建模,就是从应用的角度来处理数学问题、阐述数学、呈现数学.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一)实际问题A、B两地相距900公里,船从A地到B地顺水航行需要30小时,从B地到A地逆水航行需要50小时,问船速、水速各多少?(二)模型假设中学数学航行问题的背景是匀速运动状态下,根据匀速运动的距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这一物理规律,假设航行中船速和水速为常数,设船速为x,水速为y.(三)模型建立建立数学模型要善于利用有效的信息,将文字语言转为数学表达式,就是把实际问题转为数学问题,如“顺水航行”表示船速加水速,“逆水航行”表示船速减水速,将其用数学符号表示.结合假设所给的建模信息以及实际问题的特征,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建立起最简单的数学模型.船在顺水航行的距离数学表达式为(x+y)×30=900;船在逆水航行的距离数学表达式为(x-y)×50=900.(四)模型求解利用代入消元法解此二元一次方程组:x=24km/h,y=6km/h,求得船速和水速.(五)模型检验将求解的船速和水速代入实际问题比较,计算出航行问题的距离,从而检验模型的正确性.顺水航行距离为(船速加水速)乘以时间,数学表达式为(24+6)km/h×30h=900km;逆水航行距离为(船速减水速)乘以时间,数学表达式为(24-6)km/h×50h=900km;顺水航行和逆水航行所得距离结论与实际问题所给数据一致,说明该模型建立合理,对模型假设没有异议.(六)模型应用航行问题是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典案例.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模型求解流程的体现.

三、总结

数学建模教学范文5

数学课程标准中阐述: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基础是计算教学,而在计算教学中,数学建模至关重要。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建模的一些体会。

一、提高趣味性,培养数学计算建模思想

1.巧设情境,感知数学建模思想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连加连减时,笔者利用丑小鸭的故事引入,创设情境,随着课件的出示,教师问:“这儿发生了什么故事?”学生叙述: “美丽的湖面上,有4只白天鹅,先飞来了2只,又飞来了3只。”教师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答:“现在湖面上有几只白天鹅?”并用数学算式连加表达出来。结合情境,连加的计算模型得以顺利解决。

童话故事很容易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在美妙的故事情境中描述数学问题产生的背景,能够使学生感受其中隐含的数学问题,让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精彩。所以,感知数学模型的存在,情境创设非常重要。

2.巧用素材,体会数学建模思想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应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或者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数学学习有关的素材及时引入课堂,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

在除法估算教学时,有的教师用运动会比赛项目作为素材,如跳绳比赛中,小亮4分钟跳385下,小红5分钟跳512下,哪位同学跳绳的速度更快呢?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虽然估算的结果都是100,但是利用385比400少,512比500多的常识性经验,得到了正确的估算结果。

运动会素材是学生熟悉的运动场景,把熟悉的数学常识提炼为一种估算方法,也是学生体会数学建模过程的一种好方法。

3.重本求源,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并进行应用与解释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建模过程中,不能只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二、授学生以“渔”,让学生经历计算教学建模过程

1.巧用学具参与建模

自主探索、实践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发现―归纳―提升”的环节建构浅显易懂的数学模型。

在学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60÷3=20时,学生用学具小棒操作,把60平均分成3份,动手操作的过程不仅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深刻领会60里面有3个20,有利于构建口算数学模型。

2.利用迁移再建数模

在教学乘法运算定律时,通过复习加法运算定律,利用“猜测―验证―结论―运用”环节进行知识的迁移。通过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的比较学习,成功建模。在建模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利用旧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识,自己实践经历建模过程,相信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

3.实验操作亲历建模

方程模型的建立是小学阶段计算教学的一次飞跃。学生通过天平进行实践操作,从实物、砝码这些具象的物体到抽象的字母表示,理解方程两边变化的规律,感受方程的两边同时去掉或者添加相同重量的物体的平衡状态。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用符号语言表示等量关系,为解方程模型做好铺垫,初步建立方程模型,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

三、重拓展应用,提升计算建模水平

1.一题多解,积累建模经验

在小学阶段,常见的问题题型有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用比例解决问题、用方程解决问题等。在具体的问题环境中,教师应采用相应的数学模型来解答问题,优化解题过程。所以,教师要提倡一题多解,让学生在探索、思考、交流、比较的过程中优化应用技能,获得更多的建模经验。

比如,三月植树活动,三年级4个班,每班植树45棵,五年级4个班,每班植树55棵,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第一种算法为先求每个班的,再求一共植多少棵树:45×4+55×4。第二种做法:(45+55)×4。多数学生会用这两种解题方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说出解题思路,优化解题方法,不仅建立此种类型的数学模型,还能进一步深刻领悟乘法分配率数学计算模型,可谓一举两得。

2.拓展练习,提升建模水平

数学建模教学范文6

关键词:数学建模;高职院校;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码:1672-0601(2016)04-0048-03

引言

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髙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院校工科和经济管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基础课和工具课。数学建模作为髙职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极好载体。

1目前髙职院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形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至少还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虽然高职数学教学内容是本科高等数学“压缩饼干型”的状态有所改观,但仍是知识的简单迁移,教学内容没有从根本上体现面向应用性职业岗位的基本特点。强调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具有较高的抽象性、理论性强、偏重计算、忽视应用仍然是数学教学的弊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第二,经过多年的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现在许多省(市)已将高等数学的部分内容下放到高中阶段,微积分中极限、导数及其应用、积分等已经是中学数学的必修内容。学生进入髙职院校,再讲微积分,特别是重复讲授简单的极限计算、求导数、求积分,教学内容“炒冷饭”,令学生反感。第三,随着以Mathematic、Matlab为代表的优秀数学软件的普及,其强大的数值计算、符号运算和图形表示的功能,以及具有使用方便、输出结果可视化、人机界面直观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原先教学的重点内容,如极限、导数、积分的计算问题,运用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解决,不必再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复杂计算的训练教学。

2高职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教学的意义

2.1数学模型(MathematicalModel)是用数学符号、数学式子、程序、图形等对实际问题本质属性的抽象和刻划,它能够解释某些客观现象,或预测未来的发展规律,或能为控制某一现象的发展提供某种意义下的最优策略。当人们需要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一个实际问题时,就要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对象信息、作出简化假设、分析内在规律等工作的基础上,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作表述来建立数学模型。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数学无所不在”,“计算机无处不在”,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数学建模的广泛使用提供了可能。

2.2创办于1992年,每年一届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和课外科技活动之一,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至今已经举办24届,参赛院校和人数逐年增加。2015年,来自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香港和澳门特区)及海外的1326所院校、28574个队(其中专科组3016队)、85000名大学生报名参加本项竞赛。其“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重在参与、公平竞争”的竞赛宗旨,受到大学生的推崇。竞赛也在推动教学改革、促进科学研究、扩大国际交流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3髙职院校培养目标是技术应用型人才,教会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和技术,去发现和解决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中的具体问题,才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数学建模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是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极好的平台。通过数学建模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思维的生机活力、数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数学应用的无处不在。数学建模比赛是一项微型科学研究活动,其课题源于生产、管理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再用所求的结果解释实际现象,从中可以使科学研究能力得到训练,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数学建模竞赛一般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建立模型,这就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能力提供了平台。数学建模竞赛的结果要求参赛学生提交一份论文,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具有查阅文献、收集资料、了解工程和管理实际背景的自学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以及数学软件的能力,撰写科技论文的语言表达能力。数学建模竞赛需要三名学生协作完成,是一项团队合作性的工作,需要学生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以及攻坚克难的顽强品质,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挑战。

3髙职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教学的途径

3.1对于列入教学计划的高等数学课程,可以通过数学引例、数学实验讲清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源于社会生产实践,具有实际意义。例如用曲边梯形面积的计算引进定积分的概念,利用FLASH动画演示实验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突出无限分割的思想,加强用“微元”分析方法建立积分模型,促使学生理解非均匀积累问题的数学建模的基本步骤,即“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也可以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数学建模教学。新生小王购买了一部手机计划在中国移动公司入网,现有两款资费标准不同的套餐可供选择:“动感地带”套餐的月租费为20元,每月来电显示费6元,本地电话费每分钟0.2元;“神州行”套餐的本地电话费每分钟0.4元,月租费和来电显示费全免。两种套餐的数据流量费相同。小王的家人和朋友大都在本地,他希望拥有来电显示服务,请问他应该选择何种套餐更省钱?这就是简单的方程模型,设小王每月通话时间为分钟,电话费元。则选择“动感地带”套餐的费用:(元);选择“神州行”套餐的费用:(元)。比较与的大小,即。显然,当小王的每月通话时间超过130分钟时,选择“动感地带”套餐合算,当通话时间小于130分钟时,选择“神州行”套餐省钱。[5]

3.2重视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微积分中的几个重要概念,极限、导数、定积分、微分方程等在各个专业上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复利(人口增长)、最值问题、变力作功等。数学应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学生正确地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面对实际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问题的核心。例如生产和流通企业中广泛使用的经济最优库存量模型,企业管理人员确定计划期内企业生产所需物资的合理订货批量、订货点和订货间隔时间的模型,其目的是在保证正常生产的条件下使库存总费用最少。库存模型分为两大类型:确定型库存模型、随机型库存模型。其中比较简单、常用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是确定型库存模型,它是建立在以下条件基础上的:需求是连续且均匀的;不允许缺货;当库存量降至零时可立即得到补充;每批订货量及订货费用不变;单位物资平均库存费用不变。根据上述五个条件,若要求采购和库存费用最小(经济订货批量),这就涉及到抽象、简化、建模、求解等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3开设数学建模讲座和选修课,可以普及数学建模的基本常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挑选优秀学生组建数学建模比赛集训队伍做准备。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精选建模案例,如足球队排名问题、交通信号问题、投资组合问题、人口模型问题,它们既是经典的数学建模案例,又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选讲这些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察、分析、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4举办小型数学建模比赛,锻炼选手,积累经验,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指导老师需要将不同专业背景、知识能力互补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培训。采用实战的形式,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去挖掘、采集有用的信息,提出模型的假设、再完成模型建立、计算、分析、编程、验证、写作等。

4结语

髙职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教学是数学教学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的重要载体,对学生数学思维的熏陶、数学方法的运用、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表明,把数学建模教学引入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焦树锋.在髙职院校中开展数学建模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5(8):21-22.

[2]张秋生.关于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教学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2(4):39-40.

[3]祝安,陈元安.高职院校开设数学建模课程的意义及方法探讨[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21.

[4]王为洪,岳西泉.对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教学的思考[J].济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