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学的核心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学的核心内容范文1
关键词:文化适应;大学新生;入学教育
约翰•贝利认为文化适应是群体和个人在文化交往和变迁中不断定位,不断改变个人的经历和承受压力,以获得最终的适应,是不同的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吸收从而建立新的文化模式的过程[1]。大学新生文化适应是他们人生中文化适应的特殊阶段,是入学后个体高中文化和生活背景文化与大学文化整合的过程,是实现个人定位和角色转换融入大学文化的适应性转型过程。大学新生文化适应不仅具有适应能力的个体差异性,包括适应时间的长期性和适应影响的多重性,而且是一个整体发展的过程,更是大学生学习、人际交往、管理方式及心理这四大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新生大学文化适应的复合整体[2]。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就是为了帮助他们适应性转型,促进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环境,融入大学文化。现实中,多数学校入学教育采用自上而下的课程设计思路,专家、教授的讲座教育形式,以及参观的活动组织方式,内容常为学校理念、集校史校规教育和军事训练等。短暂的入学教育之后,学生的兴奋感和新鲜感渐渐消退,文化适应问题就会随之而来,出现不同层次的分离或者边缘化,集中表现为对大学管理方式不适应,不知道如何学习,以及人际关系紧张,矛盾重重。鉴于此,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应进一步拓展,方式必须更贴近学生,形式要多样化。
一、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内容的思考
从文化适应视角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除了常规的学校理念、校史校规和军事训练等教育外,还应拓展到学生学习指导、心理调适、专业思想教育和生活服务等方面。
(一)学习适应指导
大学新生在经过高中历练之后,进入大学一时不知道如何学习,感叹“每天就几节课”,老师讲得太快,也没“考点”,平常也不测试,期末考试不知复习重点。要改变大学新生学习不适应现状,必须给予他们三大指导:一是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既要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又要指导其参与小组学习和讨论交流,学会互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二是学习服务指导,讲清楚学年学分制具体含义,指导学生查询课表、选课,带领学生参与学术讲座和项目,教会学生使用与教学相关的网页,以及指导学生检索和查阅馆藏纸质资料和电子资源等,使学生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资源;三是参与岗位实践指导,带领学生参与企业认知实习和代岗实践,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用于企业专业岗位实践,并转化为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
(二)心理适应教育
发展心理学认为,大学新生的心理正处于迅速发展而又未完全成熟阶段,是独立与依附、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等矛盾冲突激烈期,某一时间或时期可能出现过激表现,因此入学教育期间应及时进行心理测试,建立心理档案,开展针对性心理知识讲座,帮助他们科学有效地解决入学适应问题。对于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干预,甚至进行心理治疗。
(三)专业思想教育
大学新生文化适应问题在专业上表现为大批的非理性转专业现象,因此专业思想教育应该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部分。一者实事求是地介绍本专业状况,让学生熟悉自己专业及邻近专业的设置,以及发展方向和前景,消除思想上的各种疑虑;二要让学生辩证看待专业与职业及专业的“冷”与“热”关系,明白选择一个专业并不等于选择了一种职业,重要的是怎样去学,学会学习,要摆正心态,夯实专业基础,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专业思想的教育除了专家入学时集中宣讲之外,应渗透于教师的专业课程教学之中,使学生逐渐形成专业学习意识,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
(四)生活教育与服务
生活教育既包括学生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又包括时间管理。生活教育应自新生入学起就要进行规范化、流程化教育和训练,提高自理能力;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鼓励,指导他们完成“奖、贷、助、勤、减、免”等流程,以便及时获得资助;三是时间管理指导,遵从学校作息时间,将学业、社会实践、处理人际关系及休闲娱乐四个时间板块进行合理调配,实现时间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二、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方式的思考
新生入学教育除了学校常规的集中式的讲座、座谈、集会、参观等具体内容外,还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思考,并予以创新。
(一)学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
大学新生的文化适应既是高中文化与大学文化的融合,又包括个人背景文化的影响,因此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全员工程,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一方面,作为入学教育的主体,学校教师、学校党政工团、服务部门人员及学长和校友全员参与,形成多维的立体式的入学教育团队,从不同角度为新生提供指导和服务。另一方面,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也离不开社会的呵护和引导,家长的关爱和教导,学校应该建立与家长、社会沟通的平台。
(二)集中教育与长期渗透相结合
新生入学教育多为入学周或入学月的教育形式,采取短期集中式方式。一方面,学生原有文化和大学文化相互接触不够充分,文化适应并没完成,相反入学教育一结束,个体的负性情绪体验会有所升高。另一方面,大学新生对环境的适应不仅需要个体融入大学生活,而且需要独立性地发展。从心理学角度看,认知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从知到行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情感支持和意志努力,短时间内让学生熟悉和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各种制度及掌握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应采取集中教育和长期渗透的方式,时间可以从寄发录取通知书开始并拓展到整个大一阶段。
(三)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除了课堂教育方式,也应该拓展到课外,采用大学新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满足他们尊重和交往的需求,排解内心孤寂和冲突,促进文化融合和客体主体化。课外活动应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开展,具体形式包括素质拓展、“迎新生”晚会和运动会、专业联谊等,分别由学校及其学长组织,也包括主题班会或者主题团日活动。
(四)专题教育和环境陶冶相结合
新生入学教育除了常规的集中式讲座、座谈、集会、参观等主题教育,应创设适宜的校园文化,营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陶冶学生情操,增进心理健康,提高学校文化适应能力。新生适应校园文化包括校级层面的新生入学专栏,尤其重视教室文化和寝室及其走廊文化的建设,根据院系及其专业特色装扮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让学生尽情发挥,自我营造,自我维护,自我熏陶,促使客体主体化。文化适应并不是简单取舍,而是不同文化长期影响磨合的过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关乎大学文化适应全过程,我们既要重视学校理念和规章教育,也应遵循其发展需求,对大学新生进行学习、生活、心理教育和引导,家校结合,长期渗透,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大学入学适应。
参考文献:
[1]戴晓东.跨文化研究:跨文化适应(一):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12.
教育学的核心内容范文2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科书;几何;比较
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教育的内容、方式、目标也为适应时代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中。课程改革已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一种手段。2001年,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地域和内容上都拉开了大幕。随着新课标的到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有了新的要求和改变,其中初中数学教科书几何内容的改变比较大。那么这种改变具体体现在哪里,这些改变的优势和不足都是本文要重点写到的。
一、新旧初中数学教科书几何内容的知识侧重点的比较
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伴随着新课标到来,初中数学教科书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其中初中数学教科书中几何内容的改变尤为突出。初中的几何知识主要包括平面几何和初步的立体几何认识两大部分。在旧的初中数学教科书中,平面几何作为一个整体分章节进行编写,大体分类是根据点、线、面、图形来学习的,其中图形包括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多边形的初步认识。而课程改革后的初中数学教科书几何内容在点、线、面部分的讲解明显减少,而在多边形的认识的内容上略有增加。在旧的数学教科书中,对图形的定理以及性质部分的讲解比较多,注重公式和定理的计算和演算的过程,而课程改革后的初中数学教科书中几何内容更注重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总而言之,新旧初中数学教科书几何内容的侧重点不同,旧的侧重于公式和定理的推演和计算过程,课程改革后的教科书侧重于公式和定理的实践和应用。
二、新旧初中数学教科书几何内容难度的比较
由于2001年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初中数学教科书的几何内容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动,知识的侧重点不同,难度也不相同。在旧的数学教科书中由于对几何知识的内容分解得较为详细,因此对公式定理的运用方面的知识理解起来难度较低,但在课程改革后的数学教科书中,由于基础的知识的讲解不是特别的详细,因此图形和空间的运用难度比较大。在旧的初中数学教科书中在公式定理的计算上难度较大,而在课程改革后的数学教科书中,公式的计算变得较为简单,大部分的公式更注重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而不是数学上的推演。虽然,新课标下的教科书在原来的教科书内容上有所删减,但并没有降低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难度,这是由于简略了基本的知识,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去去理解较有难度的知识。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多媒体教学的出现,课程改革后的教科书在图形的认识上比原来更为生动形象,进而提高了学生把所学到的几何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的能力,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新旧初中教科书几何内容改变的优劣比较
改变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变化,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在素质教育浪潮的推动下,初中数学教科书几何内容的改变有利也有弊。课程改革后的初中数学教科书几何课程改变了以往几何课程只注重培养学生计算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目标,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并积累几何基础知识和几何活动经验作为几何课程的核心目标,虽然使得学生在几何知识的计算能力上有所减弱但实践能力有所提高。总之,与旧的数学教科书相比较,课程改革后的教科书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并且倡导学生形成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中,教材的改革是最为明显的。因为教材是教育改革的窗口,也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和实施课程教学的重要资源。教育改革的思想、内容和目标都要通过教材才能呈现到教师和学生的面前。教材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在学校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新旧初中数学教科书的几何内容比较分析有利于突出不同版本教材的利弊得失,为数学教师在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提供一定的帮助,也有利于数学教师深刻理解教材的编排理念,进而正确把握教学方向,合理地进行课堂教学。几何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只有在清楚地认识到教材中的利弊后,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去学习几何知识。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但不是唯一的依据,因此作为教师要学会利用教材,适当地补充和删减教材上的知识。尽可能地去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几何知识。
参考文献:
1.谢辉艳.初中数学新旧教材几何内容的比较研究[D].广州大学,2011.
2.严志荣.新旧课程下初中几何内容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教育学的核心内容范文3
[关键词] 财务管理 管理会计 教学内容 整合
一、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教学内容异同分析
1.两门课程教学内容简介
管理会计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与方法,收集、分类、汇总、分析和报告各种经济信息,借以进行预测和决策,制定计划,控制业务,并对业绩进行评价,以保证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当前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的主要内容设置为:总论、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经营决策分析、投资决策分析、存货管理决策、全面预算、标准成本制度、责任会计、战略管理会计与作业成本法。
2.两者教学内容异同点分析
(1)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相同点
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二者都具有共同的“管理”属性,都是为满足企业的管理层要求服务。两者存在着许多共同点,这些共同点导致了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在教学内容上的交叉:
第一,两者研究对象相同。均以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为研究对象;
第二,两者数据来源相同。都以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为信息分析来源,在此基础上进行计划、 决策与控制;
第三,两者分析方法、操作模式相同。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均以定量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都是按照计划、 决策、 执行与控制这一顺序进行数据分析工作,都是根据企业运作的现实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积极规划未来,着眼于企业的未来发展。
相同的内容和方法,加之两者同属边缘学科,其理论工作者不断拓展各自的研究领域,使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职能均不断扩张,研究内容相互覆盖。以上种种使得学科内容无可避免地出现交叉重复现象。
(2)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不同点
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学科的本质不同。管理会计是一门为管理而服务的会计,主要是为强化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性、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的。它是企业的经营管理的信息系统,考虑的对象不仅是资金如何高效地物化,还考虑物化后的资源在经营管理中如何以最佳效率进行配置。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企业经营活动实施价值管理,并从管理中处理好企业的各种财务关系。它主要负责管理企业的资金,考虑的重点是如何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资金,如何更有效地运用资金。
二、两者教学内容交叉重叠现象分析
由于上述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所存在的异同,造成高职院校财务专业安排这两门课程教学时困难丛丛。大多数学校为保证课程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在教材编写和课时安排上,两者互不干涉,这势必造成同一专业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出现大量重复的现象,宝贵的课时浪费在相同的内容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如果两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没有课前进行必要的沟通,这种现象将更为明显。使得学生无所适从,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学科异同点造成的教学内容交叉重复现象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教材编写与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交叉重叠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资金需要量预测内容重复。分别属于管理会计课程中的全面预算内容与财务管理课程中的财务预算与控制内容。
(2) 投资管理内容重复。分别属于管理会计课程中投资决策分析内容与财务管理课程中的投资管理内容。
(3)存货管理内容重复。分别属于管理会计课程中存货管理决策内容与财务管理课程中的投资营运资本管理内容。
(4)财务预算内容重复。分别属于管理会计课程中投资决策分析内容与财务管理课程中的投资管理内容。
三、教学内容重新构建对策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处理这个问题的总体原则是:既要将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重复状况予以解决,又要同时兼顾各学科的完整性,突出其本质。使学生清楚认识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是两门独立的学科,两者类而不同。并使各知识点按实务的要求衔接起来,以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
1.不应以取消管理会计课程为解决办法。
目前,高职院校采用的财务管理、 管理会计这两门课程的教材在内容上普遍存在交叉、 重复现象。一些管理层主张直接将管理会计课程取消以解决教学内容的冲突,认为这样简单有效,还节省了课时。笔者对此持保留态度,认为仍应保留管理会计课程,不能简单地将其取消。这是基于管理会计在管理科学中日益重要的考虑。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要求会计工作由经济过程的反映和事后分析向经济过程控制和预测、决策转化,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2.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交叉内容进行整合。
作为一门学科研究而言, 可以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延伸,与其他学科内容的重复可以说是一种进步, 只是在教学中应将其内容与其他学科明确划分。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两门学科的不同侧重点入手。财务管理课程应以资金运动为主线, 以资金的筹集、投放、运用、回收和分配为主要内容构建教材体系。而管理会计课程,则应以其职能( 规划和控制) 为主线, 以经营决策为核心构建教材体系。笔者认为,在此基础上协调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交叉内容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具体划分建议如下:资金时间价值观念、风险价值观念、成本效益观念、投资管理、资本成本、杠杆原理、财务预算以及资金需要量的预测内容放在财务管理课程讲解;而将经营预算内容、存货经济批量决策、经营决策分析放在管理会计讲解。
如前所述,高职院校如再继续对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两门专业课程采取各自为战的方式,分别安排教师进行授课,只会令课程内容重复、冲突的问题日益突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相关专业应对此两门课程的教师安排授课前的集体备课,教师们通过讨论,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交流沟通, 以此实现课程内容的重新构建,从而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如教学安排许可,此两门课程应尽量安排同一位教师进行授课,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需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等随时调整课程内容及顺序,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韵琴. 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内容改革[J] . 财会月刊,2008,(3): 94-95.
[2] 栗 洁.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探讨[ J ] .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3):65.
[3] 宫景玉,鞠红兵.对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关系的探讨[ J ] .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3):198-199.
[4]赵咏梅 ,郭文玲.新编财务管理(第四版)[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06.
教育学的核心内容范文4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技术;室内设计;教学融合
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可以提高建筑室内设计教学的实践性,能够运用与学生能力水平相适应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专注于课堂教学活动,并且可以给学生配置丰富的慕课和微课资源。在“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建筑室内设计教学帮助学生取得了实质性的提高。
一、信息技术与建筑室内设计教学结合必要性
(一)帮助学生理解建筑室内设计理论
实现在“互联网+”新常态下的信息技术与建筑室内设计教学的高度融合,可以借助互联网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建筑室内设计理论。首先,现代信息技术营造的直观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更好的观察设计细节,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形成了学生更先进的设计理解。其次,计算机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模拟情境,有助于学生走进真正的设计室,在现实用结合实践进行理论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实践水平。
(二)解决传统建筑室内设计教学的问题
传统的建筑室内设计教学过于注重理论教学,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不仅不能主动的学习知识,而且存在着教学过程机械,教学内容简单,无法培养实用型人才问题。实现信息技术与建筑室内设计课堂教学的深入融合,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更为生动的教学环境,建立了互联网环境下的良好的师生沟通关系,还可以把建筑室内设计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促进学生主动的开展相关的预习活动,从而全面提高了教学效率,解决了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建筑室内设计教学结合的原则
(一)全面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原则
在“互联网+”背景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室内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必须采用创新性的思维,充分的发挥出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与特征,全面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首先,从室内设计教学的课堂结构着眼,在“互联网+”背景关照下,实现教学时间与资源的优化配置,注重课前引入、理论陈述、教学实践、讨论创新等环节的科学配置。其次,注重开展有人文价值的教学,着力引导学生领会室内设计背后的人文含义,能够结合具体事例进行教学,全面提高现代室内设计教学的直观性,并且把现实室内设计理论潜移默化的投入到室内设计领域当中。第三,明确室内设计教学的目标,合理恰当的安排教学内容,选用与教学任务贴切,易于学生理解,而且具体启发性的内容进行教学。
(二)注重使用模拟教学法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可以在课堂上就模拟出真实的设计工作场景,学生可以结合现实中的具体案例在课堂上学习相关知识,这样可以提高室内设计课堂教学的真实性,把教学内容以实景化的场景呈现出来。首先,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模拟真实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实践中的设计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情境性,而且有助于帮助学生结合实况操作。其次,教师可以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给学生演示相关的数据分析,运用模拟设备对教材和现有的教学素材进行优化安排,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第三,可以在课堂上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对室内设计教学的重点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探究,围绕具体的问题,启迪学生的设计思路,促进学生开展设计创新。
(三)进行室内设计教学反思
现代建筑室内设计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教师应当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开展主动的反思,促进学生对建筑室内设计理论有更深入的认识。首先,教师应当围绕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和课下积累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着案例或是互联网信息资源进行深入的反思,不仅要引导学生反思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更要围绕问题思考解决办法,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活学活用,解决学生在设计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问题。其次,教师可以使用评价手段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必要的点评,实现方向和细节方面的引导,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主动性。第三,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主动反思,找出课堂教学的得失,借助互联网资源,全面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
三、信息技术与建筑室内设计教学融合的策略
(一)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各种丰富的教学资源,改变了传统的建筑室内设计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对更丰富的数据、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精细的加工,制作出更加精美和吸引学生的课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首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提供丰富的实践环境和活动场景,引导学生走进真实的设计室,帮助学生进行设计领域的创新。其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传递丰富的信息,极大的开拓学生的眼界,使学生结合丰富的典型设计案例,促进学生更生动的运用现代设计理论进行课堂实践操作活动。第三,运用三维影像技术实现立体化的教学,全角度的展示设计作品实景,在课堂上提高室内设计教学直观性。
(二)使用更新颖的教学形式
现代信息技术使得建筑室内设计内容更丰富,同时降低了教师的教学强度,教师可以运用更新颖的创新性教学形式,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价值,而且有助于学生深入的理解设计理论。首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减少教学程度,节省教学时间,把反繁琐的教学程序变得简单化,借助数字手段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其次,运用多媒体技术深入的解读教材,把教学内容的细节直观生动的展示给学生,同时运用对比、实践和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相关常识和理论知识,促进学生深入的理解相关内容。
(三)增加课堂实训实练环节
现代建筑室内设计教学的任务主要在培养有应用能力的实践型专业人才,增强课堂实训环节已经成为必然要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建工室内设计课堂的实训实练效果。首先,可以在课堂上借助计算机为学生提供与实训室相似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就形成室内设计必要的空间感和结构感。其次,可以运用各种室内设计三维动画软件,例如Adobe After Effect、Autodesk3ds Max硖岣哐生的设计体验,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室内设计中实与虚的关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四、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建筑室内设计教学领域,有助于发挥“互联网+”的技术优势,补足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学习工具,可以把课堂教学内容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实现了室内设计课堂的互动目的,是符合现代改革趋势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刘旭红.网络环境下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教育学的核心内容范文5
论文摘要: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专业培养的角度来说就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因此,要求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本文分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组合的必要性,以此引起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重视,进而合理安排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合理配置现有的教学资源,以实现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对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重大影响,而当前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是各高职院校的薄弱之处,因此有必要对该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组合。课程组合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仅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程为例阐述基础会计教学内容的重新组合问题。
一、我国高职院校基础会计教学现状
(一)教材内容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因基础会计教材的编写是传统的手工操作方法基础上编写的,与后期的《会计电算化》内容脱节,没有把计算机进入会计领域对会计内容的影响考虑进去,与住处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另外,由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我国的会计准则和制度逐步与世界接轨,赞成新会计科目和要求,不能在教材 中体现,导致教材内容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二)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突破。当前高职学校普遍采用的是以教科书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基础会计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参与,虽然多年来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但长期的思维定势 ,冲破不了禁锢多年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师只能以课程为依据,要用“灌输”的方式将书本内容讲授给学生,学生也只能机械性的将书本中的“要点”、“难点”记录下来,以应付考试,脱离了真正的职业教育轨道。更重要的是很多传票的填制、传输入过程无法生动的展示给学生,对于没有会计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讲,纯理论的讲授无法给学生带来立体感,更难产生兴趣
(三)缺乏真实的经典案例。例案教学法是指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典型的经济案例,让学生参与实践互动,自己动手,主动分析,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目前众多基础会计教材中,都缺乏经典的案例。
事实上,基础会计的学习质量直接影响了会计专业学生以后的专业素质,因此,对基础会计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已势在必行。
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组合
1、基础会计课程组合的实质
基础会计课程组合实质上是一种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将基础会计课程有关内容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基础会计课程的互动性双向组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样式的发展,建构起组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进而使信息文化与基础会计课程成为有机的连续体和统一体。在课程研制视野里,信息技术与基础会计课程组合的基本策略有“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的结构”、“优化课程的时间结构”以及“创新课程材料包”等。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育活动方式,设计出信息化的新课程方案,组织和引导学生,以信息化新课程方案为根据,开展信息化的知识、经验和价值学习,让一定的知识,经验和价值化为学生的自身发展成果,以确认和推进基础会计课程的立体教学模式。
2、基础会计课程组合的实施
首先是基础会计教材的建设。我们目前所使用的教材过于注重形式上的连贯性,却将会计工作过程割裂开,所以各高校应根据会计工作过程编写教材,其内容更应注重高职学生教学特点,以突出学生动手能力为重点,为提高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还应准备一系列完整的实训资料,通过这些实验教材的使用,提高了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填制原始凭证到编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最后编制会计报表,加大手工及电算化的力度,优化基础会计教学内容。
其次是教学方法的应用。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利用教学素材,结合教学策略,方便而灵活地调用或制作出适应各种情境的有效课件,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现代化教学手段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网络式教学,建立学习单元库、题库和远程网络课程材料库。学习单元库是把多媒体化的课程教学材料按照一定技术进行设计的适用于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的程序集,包括微教学单元、学习游戏、程序等。题库包括例题库和试题库。 远程网络课程材料库是将网络上可调用的远程资源作为课程资源库。一个学校、一个地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教学信息网络资源都可以在教授、学习和教学中利用一台个人电脑作为终端机通过网络进行检索、下载与重组,也可以将本地课程材料以html格式上传到web服务器上,供师生们下载使用,在增加资源利用率的同时,还使课程资源处于时时更新的状态。我国教育部现在正大力建设一些学习网站,并准备把网址向全社会公布,这些网站就是典型的远程网络课程材料库。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乐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大了视觉的冲击,满足了学生的动手欲望,例学生在学习中实现了手、眼、脑的有机结合。
三、基础会计课程组合的实施
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大多都在根据教育部十六号文的规定,努力的探索并实施教学改革,而在基础会计教学上,大多数院校都开始注重基础会计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主导媒体渗透到基础会计课程中,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将基础会计知识置于“虚拟”的真实情景中,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已有经验与现在经验的时间组合基础上,开辟未来的时间向度,促使内在经验的再组织;去主动寻找和应对外在的新问题情境,将源于外部空间的新经验组合到内在的经验系统之中,这就是时空统一的组合。显然,这实际上就是师生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民主教学和合作学习等,使学生实现学习经验的建构.这样,学习就成为一个主动探究、主动发现的过程,课程就成为学习者主动经验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教学内容不再是孤立的、单调的说教,而是一个完整的综合的体系, 学生在学完《会计学基础》之后, 头脑中就有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程序, 也理解了各环节的关系, 在实践中建立起会计核算与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体概念,同时在这种综合的实训中,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我国高职院校基础会计教学内容的重新组合已成为当前基础会计教学的新趋势,组合后的基础会计为会计教学带来了新鲜的血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为后面的会计专业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这些手段和方法还处于摸索阶段,其中可能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浅谈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陈芳《中国商界(上半月)》 2009年07期
教育学的核心内容范文6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实践类小学课程,学生在学习这一课程时,不仅可以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指引,还可以了解、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所以,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时,应该深入研究教材,掌握教学核心内容,联系日常生活,拓展课堂教学,增加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如此才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深入研究教材,掌握教学核心内容
小学教师在进行品德与社会教学时,应该明确教材是课程教学指导,对教材内容充分研究并理解,归纳总结出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的教学核心内容,最终给予小学生更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小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同时它也是该课程的教学核心内容,明确这一点之后,教师在对思想品德课进行教学的时候便应该将重点放在怎样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上。
例如,教师在对《不能忘记的屈辱》这一章节进行讲解的时候,便应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核心内容,即爱国主义精神。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便需要将当时的中国国情介绍给学生,使其了解国家的贫穷与软弱导致西方列强变本加厉地欺辱,最后,教师对怎样爱国,怎样正确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感进行积极引导,从而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用知识力量报效并建设祖国,使祖国日渐繁荣昌盛。又如在《钱该怎样花》这一章节中,核心思想便是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那么教师在讲解的时候便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树立合理的消费观,不相互攀比、不铺张浪费。
二、联系日常生活,拓展课堂教学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积极的品德的综合型课程,它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时便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使学生将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知识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以教材为教学指导方向的前提下,适当拓展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将教学内容实践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例如,针对《平安回家》这一章节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道路标识与交通规则等生活内容,培养学生遵守道路交通安全的良好习惯与意识,并且在互动环节中,教师可以针对上学路线这一话题,引导学生分享与讨论,总结上学路上影响安全的因素,并且教导学生怎样避免交通危险的发生。再如,教师在讲解《我会好好吃》时,便可以将饮食常识与正确用餐礼仪教授给学生,同时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不文明用餐行为进行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同时逐一提出正确的用餐礼仪,加深学生对用餐礼仪问题的理解与掌握。
三、增加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
通常情况下,拥有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或是学习动机十分明确的学生,往往会比不愿学习或是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拥有更强的学习能力。所以,为了有效提高思想品德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便需要设法提高学生对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与热情。
例如,教师在讲解《长城》的时候,由于很多学生并没有接触过长城,长城对他们来说还是相对较为抽象的,教师可以尝试借助多媒体设备,利用动画或是图片将长城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够了解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中A民族精神的象征。再如,教师在对《我们的国粹――京剧》进行讲解的时候,由于京剧对大部分小学而言都是十分陌生的,这时候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播放《唱脸谱》选段,便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从而帮助其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更加全神贯注地听教师讲课。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在小学教学中进行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文中研究并提出了几点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教育同仁带来一定程度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叶柳欢.试论影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因素和有效解决方案[J].学周刊,2013(10):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