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园林设计的看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园林设计的看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园林设计的看法范文1

一是对生态园林理念认识不充分。当前许多房地产企业在建设生态园林时,过于重视人们的视觉感受和审美感受,忽视了生态园林自身所具有的生态效应,生态效应与生态园林理念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忽视了生态园林中的生态效应,那么就会使得生态园林理念无法融入到生态园林设计中去。二是园林工程是一项涉及内容广泛、复杂、资源消耗大、施工工艺要求高的建筑工程,现阶段,许多房地产产业虽然开始大力建设园林工程,但是由于园林工程自身具有的特性,导致园林工程建设中频频出现资源过度浪费的情况,加上对生态园林理念认识不充分,使得园林工程产生了较高的成本。另外,在园林工程建设后期,由于养护与管理不到位,还会产生更多、更大的资源浪费情况。三是由于生态园林理念属于较为先进的理念,加上房地产企业对生态园林理念认识不充分,导致在生态园林设计中存在材料使用不合理情况,例如在选择景观植物上忽视了保存年限,使得景观植物的使用寿命与设计预期的标准不相符;在选择的景观设施上没有考虑成本情况,一些景观设施本可以采用木结构的材料,却采用了钢结构的材料,进一步增加了材料成本[2]。

2.房地产生态园林设计要点探讨

2.1遵循亲近自然、协调周边环境原则

房地产生态园林设计好坏直接影响着房地产项目的受关注度以及最终销售效益。所以,大部分房地产企业过于注重生态园林设计,忽视了亲近自然、协调周边环境这一原则,最终造成适得其反的情况出现。因此,在进行房地产生态园林设计时必须遵循亲近自然、协调周边环境的原则,在设计中重视本土文化,融入一地的人文情怀,根据地区性差异选择合适的设计风格,使得生态园林景观与周边环境有限协调,从而充分满足人们群众的生活要求[3]。

2.2因地制宜选择园林景观中的植物

园林植物是园林景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景观建设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在房地产生态园林设计中,设计人员应根据园林设计要求,结合园林土质情况,并对园林周边地理位置、气候情况等因素进行充分考虑,而后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的选择园林景观中的植物。在选择景观植物时,应对所选择植物的生长规律及生长环境条件有充分的了解,选择的植物应具有地方特色和较好的亲和力,不要因为植物外观好看就随意进行选择,防止选择的植物出现水土不服情况。另外,为了提高园林的生态效应,应尽量选择二氧化碳吸收能力强的植物,真正实现低碳型的生态园林。

2.3植物的配置与规划

在生态园林中,植物的配置与规划必须结合园林整体布局以及植物的习性来确定,通过科学合理的配置方法,充分发挥植物改善环境的作用,从而达到维护生态平衡、美化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目的。生态园林中常用的植物配置方法有花和木有机结合、层次搭配等。采用花和木有机结合的配置方法使园林呈现出一种四季如春、生机盎然的感觉。采用层次搭配的配置方法丰富了园林景色层次感,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给人一种视觉冲击,进一步增加了园林的观赏价值。另外,由于植物具有季相性,在不同季节植物的外貌会随季节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变化,为了确保植物的季相性不会对园林景观产生影响,就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例如人工控制季相变化的方式。

2.4生态园林设计主题

房地产企业开发建设生态园林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更好的房屋销售效益,然而一个房地产项目的设计主题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看法。一个优秀的设计主题是房地产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的重要助力。因此,结合房地产生态园林情况选择一个适合的主题至关重要。构思独特、契合大众需求的主题有助于提高房地产项目的市场竞争力,极易受到消费者青睐。另外,设计主题应保持较好的统一性,并融入一定的人文情怀,使得人们在了解主题后能够明确感受到其中的文化内涵[4]。

3.结语

对园林设计的看法范文2

【关键词】:生态园林 发展历程 设计原则 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5.12+1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在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城市建设取得了日新月异的成就。与过去相比,我们的生活条件变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休闲娱乐活动增多了,我们不再面对饥饿寒冷的考验。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环境与原来相比出现了巨大的变化: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生态平衡遭到破坏青山绿水逐渐被高楼大厦取代。为了改善这种日益恶化的环境状况,人们开始探索一种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方法。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生态学应运而生。发展到今天,生态学已经不止是一门单一的学科,而是与各种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学科。用生态学的原理指导园林设计,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求一种方法能够让人能够在日益恶化的环境中,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我国生态园里设计发展历程

2.1古人的生态园林设计思想

我国的园林规划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苑、囿是可以看做是园林的雏形。虽然古代没有专门的生态园林设计理论,但是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隐居园林从选址、规划、设计上都能够体现出生态的思想。诗人陶渊明的诗句中体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超然情怀,努力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以看做是我国生态园林设计的开端。古代人的生态观讲究“师法自然”,追求自然法则下的天然之美,把人和自然的关系看做是一种和谐共生,追求“物我两相忘”的生态设计理念。

2.2近代的生态园林规划探索

经过了十九世纪的几场大战,使固步自封的国人认识到了自然科学技术带来的力量。在几十年的争取自由生活的斗争过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在近代过上了和平的生活。建国初期,在各种思潮的冲击下,生态园林设计基本上处于停滞阶段。 随后的改革开放迎来了城市建设的春天,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换取城市的快速发展。当我们认识到这种发展模式并不可取的时候,生态园林设计被提上了日程。不管是国外的设计经验,还是传统的园林设计经验的升华,都在这一段时间进行了各种探索。

同济大学的刘滨谊教授率先开辟了景观规划设计学学科领域的理论研究与高技术应用、专业教育以及工程实践,创立了《风景景观工程体系》、提出了《CQE人类聚居环境工程体系》 以及 《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 ,景观与旅游AVC三力理论, 最新研究理论:旅游规划3S+3L理论。

海外归来的俞孔坚教授,倡导生态和人文的精神;他把城市与景观设计作为“生存的艺术”,提倡白话景观, “反规划”理论, 大脚革命和大脚美学,以及“天地-人-神”和谐的设计理念。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高度发展,经济利益和自然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怎样建设一个健康,生态,可持续的城市社会,这是一个摆在所有是所有城市建设者面前的问题。

3生态园林设计的概念及其内涵

3.1生态园林设计的概念

关于生态园林设计的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关于园林设计,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园林设计是一门研究如何应用艺术和技术手段处理自然、建筑和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达到和谐完美、生态良好、景色如画之境界的一门学科。而生态园林设计就是要在此基础上突出园林设计的生态性,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多功能的植物群落,建立人、动物、植物和谐共处的新联系。

3.2生态园林设计内涵

按照生态学原理,建立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谐共生的植物空间群落,达到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合理种植植物,提高绿量,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利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制造氧气,维持生态平衡;运用美学观点创造优美的园林空间,为人们提供一个环境优美的休憩环境。

4生态园林设计原则

4.1生态性原则

生态园林的设计首先要符合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不是件简单的植物配置过程。应该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进行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把握,植物、动物、环境与人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他们之间是相互依存,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使生态系统能够稳定存在。

4.2艺术性原则

运用植物的形态、颜色、质地等营造出不同的植物景观。在植物配置上遵循统一、调和、均衡、韵律四大基本原则,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植物的选择要统一,不能杂乱无章,同时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以免引起单调和乏味

的感觉。同时运用借景、对景、分景、框景、障景、隔景等方式,创造固有层次感的视觉景观。

4.3生态位原则

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是指每个个体或种群在种群或群落中的时空位置及功能关系。1924年由格林内尔(J.Gri-nell)首创,并强调其空间概念和区域上的意义。1927年埃尔顿(Charles Elton)将其内涵进一步发展,增加了确定该种生物在其群落中机能作用和地位的内容,并主要强调该生物体对其它种的营养关系。自然界中的各个物种都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即生态位关系,处理好植物的生态为关系才能避免种间竞争,形成健康的植物群落结构。

4.4生物多样性原则

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是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前提。只有保证了物种的多样性,才能完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保证区域内的土壤肥力,小气候循环,使生态系统在面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时候,增强抵抗力。种类繁多的植物树种更能够营造色彩多样,层次丰富,内容充实的植物景观。

4.5因地制宜原则

我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环境特点。因此,设计者必须根据当地的环境特点来选择植物群落,营造园林特色。本地树种在长期的生长过程中,形成了对环境的适应力,在生态系统中比其他的树种具有更强的生命力。运用因地制宜原则可以大大提高好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减少经济投资,创造经济效益。

5生态园林的设计方法

5.1保持园林的生态平衡

系统的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在这样的生态系统中,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绝对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因此园林内部的生态系统也是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园林的生态型越强,园林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就越稳定。在进行生态园林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生态效益,通过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保持园林的生态平衡。

5.2处理视觉景观与生态学的矛盾

在现实的园林设计中,为了达到好的视觉景观效果,在植物配置及设计手法上往往忽视了园林的生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生态园林设计的时候,充分了解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既要满足视觉景观的要求,又要有生态性的考虑。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复合树种形成的植物群落的生态性要大于单一树种形成的植物群落。往往设计师为了追求阵列规模效果,只选择一种树种,这样形成的植物群落比较单一,不符合生态学的设计原理。

5.3生态园林中基础设施的生态设计

在生态园林中,为了更好地服务大众,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基础设施,如何让这些基础设施的设计具有生态型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以园路为例,生态园林中的园路有两种设计方式:一种是以工业制成品为原料,如水泥、地砖等;另一种是以自然界中的现成品为原料,如木材、石块等。比较这两种方式我们可以发现,以第一种方式建造园路的过程中涉及到开采、加工、运输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而第二种方法就地取材,不牵涉大规模的运输、加工过程,因此比第一种方法更加具有生态性。

5.4体现生物多样性特征

山,水,植物,建筑[7]是园林的四个基本要素。在这四个基本要素之中,植物的生态效益是最强的。因此,充分考虑植物的生物多样性,设计不同形态,不同功能,不同物种的植物群落是解决园林植物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法。

湿地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包括植物群落、动物群落。湿地介于水、陆之间具有丰富的动植物物种,是最富于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湿地我国许多珍稀鸟类的栖息地,农田类湿地是大米的产地,因此,湿地的生物多样是其他生态系统无法代替的。在生态园林设计过程中,根据自然地理条件,适当的加入一些人工湿地可以有效解决生物多样性的难题。

6结语

生态园林设计在国外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反观我国,生态园林设计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在我国现阶段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设计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园林设计的传统手法,运用生态学的原理,设计出生态效益突出,生态结构完善的园林,为日益突出的环境矛盾问题提供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1] 卢继红.谈园林生态设计[J].广东科技.2008(10),88-89

[2] 祁素萍,王兆骞,卢剑波.城市园林生态设计与探讨[J].世界林业研究,2005(1),33-38

[3] 许正原.论园林生态艺术设计[J].科技信息.2006(6),213

[4] 张建伟.浅论园林生态化的发展及运用[J].科技资讯.2008(31),131

[5] 高娟.浅谈园林生态设计[J].园林与景观生态.2010(5),52-55

[6] 张婷婷.现代生态园林设计研究[J].园艺与种苗.2011(5)30-33,96

[7] 王克勤等. 园林生态城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2(1),58-62

作者:

对园林设计的看法范文3

关键词: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生活环境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人们对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在现代的城市建设中,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园林建设的水平也得到了提升,这为现代的园林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几十年来,由于盲目追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生态境造成了巨大破坏,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在现代的园林设计过程中,除了应该注重园林的观赏性之外,还应该注重园林的生态效益。而在当前的生态园林设计中,如何才能够对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就成为了当前园林建设单位所亟需解决的问题。生态园林为人类创造了优美宜人的环境,令人赏心悦目,心情舒爽。而植物配置的生态园林不仅仅是人造景观,更是一门综合性艺术,融合了多领域的学科。,通过建设科学的植物群落,讲究多样化、多层次和多结构,建立良好的人与生态之间的关系,以期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有益于人身心健康的生态环境。

一、对生态园林的分析

“生态园林”一词最早起源于欧洲,内容是从保护原野上的自然景观出发。然而,到了六、七十年代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环境却在不断恶化,人们认识到要改变正在逐步恶化的城市环境就必须发挥生态园林的作用,用绿化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从我国生态园林的产生和概念来看,生态园林大致可以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具有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赏心悦目又舒适宜人的自然景观。二是具有生态美。即能够起到改善环境,净化空气的生态作用。通过与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等作用,能够达到调节小气候,降尘防风,减少污染,吸收环境中的有害物质等维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三是具有科学美。就是要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有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以期能够为人们创造一个生态良性循环的美好生活环境。

二、植物在生态园林设计中的功能

各式各样的植物在我们平时生活丰富着我们的环境,美化着我们生活,是城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有许多土地规划领域的人士经常将建筑和植物割裂来看,把植物仅仅当成建筑的园艺附属品。但其实这样的看法并不合理。事实上,植物能够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预防沙尘,而且经常用于土地规划形态,因此植物其实已经成为很多场地选择以及规划所要考虑的基本要素之一。植物在园林设计中概括起来具有三大功能:即观赏功能、环境功能以及建造功能。观赏功能不言而喻,形态各异、质地迥然、大小不同的植物能给我们带来美的视觉享受,成为每个人的视线焦点。环境功能则是指,植物有很多改善环境的功能,如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减少污染等等。植物的建造功能是指植物在景观中限制和组织空间,涉及植物大小、形态、封闭性和通透性。植物的建造功能则体现在可以用于空间中的任何一个平面,形成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覆盖空间、完全封闭空间及垂直空间。

三、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原则

(一)统一原则

在生态园林中进行植物配置时,树形、色彩、质地、比例等要有一定的差异,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有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如果变化过多,整体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失去美感。但是如果太过单调,缺少变化,也会显得沉闷乏味,因此生态园林设计时必须以统一为前提,在统一中求变,在变中求统一。

(二)协调原则

植物配置时,要注意协调感。植物与植物之间相互联系与配合,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找出近似性和一致性,用差异和变化产生对比的效果,给人带来热情奔放但不突兀的感受。同时应该表现出群落的美感,将科学与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这就需要我们进行配置时,熟练掌握各种植物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并对整个群落的配置效果整体把握,使得最后形成优美和谐的整体效果。

(三)均衡原则

配置中的均衡原则有,设计生态园林时,要根据植物本身的色彩、数量、质地、树形的不同,并结合周围的环境来进行植物配置。例如色彩浓重、体量庞大、数量较多、质地粗厚、枝叶茂密的植物种类,会给人以厚重的感觉;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较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此时就要根据具体环境配置植物,以达到规则式均衡(对称式)和自然式均衡(不对称式)两种效果。

(四)生态位原则

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植物配置时,一定要考虑植物的生态位特征,避免物种间直接竞争,导致影响最后植物群落的结构、功能等。要形成利于物种间相互补充又十分优美和谐的景观。

四、生态园林设计时植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层次感

由于不同花期的种类分层配置,可使观赏期延长,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注意不同的叶色、花色还有高度的互相搭配。使色彩看上去鲜艳分明不混沌,层次错落有致不杂乱。还可以利用对比的艺术手法衬托托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表现出一定的艺术构思,突出景观植物的美。例如1m高的黄杨球就可以搭配3m高的红叶李,5m高的柏树搭配10m高的红枫,这就是一个在颜色和高度上搭配都非常适宜的完美例子。

(二)配置的植物要有季节性

要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习性合理选择搭配树种,配置成复层植物群落,并遵循植物生长规律,在合适的季节培育适宜的植物群,避免造成单调、造作的自然景观,以尽量贴近原生态的自然风光为上佳选择。

(三)绿化树种要尽量选择能够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乡土植物

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由引种、迁移、、运输而导致成活率低下的情况出现。减少不必要的自然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不要选择有毒、有异味、易过敏的植物。还要注意定期对园林进行整理清洁、防止恶性杂草侵入,同时避免或尽量不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药剂,降低土壤污染率,还可以采用科学的生物学方法对绿地进行生态维护。

结语

生态园林其实与我们平时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为我们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还为我们创造更良好的绿化环境。作为一个优秀的生态园林景观,要体现出和谐之美、生态之美就绝不能忽略生态园林中植物的作用。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生态学原理,也要遵循美学原理。而不仅仅只是植物的堆砌和摆设。只有充分了解植物,掌握植物配置这门艺术,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综合功能,为生态园林设计做贡献,为人类带来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享受。

参考文献:

[1]李茂才.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分析探讨[J].中外建筑,2008,09:105-107.

[2]邹慧.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分析[J].现代园艺,2012,24:95+97.

[3]刘强.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分析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2,24:225.

对园林设计的看法范文4

【关键词】老子道家思想;我国古典园林;设计;运用

道家思想源于2500年前的春秋末期,而《道德经》则是道家思想传承和发展的载体,道家思想的核心就是道,它在天地之前就已经产生了,也是一切生命发展的基本。道是宇宙万物发展的基本准则,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运行方式,而和谐则是最为基本的法则,不管是自然界还是人世间的众生,它都是最终极的目标。道家强调自然法则,这才是人们应该追求的行为规范。道家思想从产生以来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影响,而我国古典园林设计只是其中受影响的一部分。

一、老子道家思想的内涵

道家思想的核心就是“道”,也是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道”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字,其中蕴含的内容却是十分复杂和广博的。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以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1]。老子道家思想中认为道是万物发展运行的根本,也是总的法则,古代不少的学者对道都有着自己的理解,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在《淮南子•原道训》中,道就被解释是造化者,造化和道之间是一致的。而在《易经•系辞》中对道的解释是:“一阴一阳谓道”,道包含了天道和地道。在《易经•说卦》中把道的内涵进一步的扩大为天道、地道和人道[2]。

二、老子道家思想和古典园林之间的关系

艺术本是人们情感交流的一种手段,而我国的文化艺术在各个方面都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是我国本土化的思想。艺术的种类多样,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艺术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比如文学就属于时间的艺术,而美术则是属于空间的艺术。对于园林设计而言,它是需要动静结合的,所以园林设计是综合艺术。

(一)古典园林中的道法自然思想

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是为人们介绍了崇尚自然美的美学内涵,所反映出来的也是人们追求美的一种精神。园林可以说是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虽然它无法为人们的生存提供必要的物质,但是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求。就我国的古典园林类型,周维权先生曾做了区分:按照开发的方式和园林基址可以把我国的古典园林分为天然山水园和人工山水园;按照园林之间的隶属关系可以划分为寺观园林、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3]。但不管是哪一种园林,它们都有一定的共性,园林的设计要源于自然,却也要高于自然。这个特点是我国所有古典园林独树一帜的重要标志,而这种自然思想也是道家思想的内涵。我国古代在建设园林的过程中,会把道法自然作为主要的原则来遵守,园林中的山水、树木等都会模仿自然界的万物,最终达到更高层次的艺术效果。

(二)古典园林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我国古代的哲学中对人和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概述,即天人合一的思想,它最早产生于周朝,主要是从当时的礼教思想中演化而来的。虽然我国的儒家也有类似的思想,但是他们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儒家主要强调的是人和社会之间的和谐,而道家思想则是要追求人自身的和谐。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所提出的重要思想都很明显地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而这种和谐的关系体现在我国的古典园林设计中就是要充分的遵循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人和大自然要进行和谐共处。我国古代园林所推崇的正是园林的自然天成,因此不管是园林的景观形式还是园林基地的选址等方面都充分地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我国的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比如季羡林先生认为天是自然界,人是人类,合就是彼此理解[4]。

(三)古典园林中的神仙信仰思想

我国古代先人的很多行为都是受到了神仙信仰思想的影响,这对我国古代园林的设计自然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我国最早记录的园林形式是“囿”,其中最主要的建筑物就是用土堆成的高台,台的主要功能就是通神明和观天象。最后运用到造园的过程中,台的功能又拓展到了登高望远和欣赏风景等。道家的神仙信仰思想在秦汉仙苑式的皇家园林设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史记•封禅书》中所记载的神话中就提到了“东海仙山”和“昆仑山”,这些神话故事都为古代的造园师们提供了借鉴和启迪。此后,“一池三山”成为我国最为经典的造园模式,不管是隋唐时期的西苑,还是西汉时期的建章宫,宋代的皇家园林,它们都具备了十分特殊的功能那就是求仙,这些都展现了古代人们对于人间仙境的向往。

(四)古典园林中的道家朴素辩证思维

对于世间万物之间的关系,道家辩证思维对其进行了明显的解释,而且也论述了对立统一是最为永恒不变的规律,这种朴素辩证思维也影响到我国古典园林的建设,比如内外、高低、虚实等手法,在我国的园林创作中都是十分常见的。另外就我国的古典园林设计而言,最为核心的内涵就是体现出境生象外的意境,这和道家的“有无相生”思想之间有了契合点。

三、老子道家思想在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一)道家对比法在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在艺术门类中最为普遍的基本法则就是对比法,在我国的古典园林设计中这种原则也是得到了很好的遵循。如果从概念上来看,对比法是十分简单的,因为它只需要把不同的空间放在十分临近的位置,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就是对比法。而在道家思想中,老子就指出,世间的万物都存在着矛盾,而且它也提出了不少的矛盾,比如最为经典的就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矮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这些思想都间接地指出了万物之间是以对比的形式存在的。关于道家提出的这种对比法原则在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中也得到了十分明显的体现,比如在我国江南一带的私家园林中,有不少的园林是存在于市井中的,因此它们的经营范围也很有限。但是为了可以达到小中见大的目的,就会选择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对空间的序列进行组织,也就是在进入园区的主景区之间,会先设计一些比较小的空间,这样就会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园中主要景区的特点得到进一步的凸显。比如在南京的瞻园,它就是使用对比方法来对园林的空间进行组织的。虽然院内的主要景区空间并不大,而且空间的规模也很有限,但是如果游客在进入这个主要景区之前,经过了一系列的小空间,那么就不会觉得主要景区的空间小了,而且还会有一种比较开阔的印象。另外通过空间之间的对比还可以起到小中见大的效果,比如网师园,它属于私家园林,主要是建设在住宅的西侧,而且园中还有部分地方和住宅区相互连接。连接住宅和园林的是一条比较窄暗的巷子,人们经过这个巷子进入到园中就会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从而觉得园中的空间被无形地扩大了。如果没有建设这条巷子,而是直接进入到园中,必然是起不到这样的作用的。另外还有一些私家园林中也遵循了这样的设计理念,比如苏州的留园,都会在经过主要景区之前设计一个比较小的院落来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当人进入到主要园区中时就会有一种视野开阔的感觉,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道家虚实法在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在老子的观念中,道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无形无状却又有像有物。在我国的园林设计中也将这种虚实观念运用的十分自然,主要分为三种情况:第一,实物之间的对比,比如山水对比;第二,空间之间的对比,比如山峰为实,沟壑则为虚。第三,实物显现方式之间的对比,比如在苏州留园中的布水谷,如果从外部看,曲溪楼被遮挡了一部分,隐藏在山水树木之中,给人所呈现出的就是一种虚实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古典的园林就是我国美学的产物。在传统园林的设计过程中,遵循露则浅藏则深的原则,会把一些比较美的景观隐藏在偏僻幽深的地方,充分的实现虚实结合。我国的古典园林,不管其规模的大小,都是十分避讳把景物直接地呈现出来的,而是把景观部分遮挡起来,或者是借助于游廊引导或暗示。比如狮子林中的卧云室,这本是一栋高大的楼阁,如果是建设在空旷的地面上必然会让人肃然起敬,但是它却是深藏在石林丛中的,楼阁的周围松柏蔽天,只有楼阁的一个小角露在外边,这又暗示了这个楼阁的存在,表达的方式十分含蓄,却也引起人的兴趣。

(三)道家气化和谐思想在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老子道家思想认为,阴阳是万物的两面,它们之间最终是可以实现相互调和的。这又被称之为是道家思想的气化和谐思想,那么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怎样表现出这种思想的呢?通过空间的对比,或者是布局的虚实变化,可以让园林的设计展现出节奏感,但是如果想要让园林建筑的节奏感和层次感展现的更加立体还需要充分的运用层次和起伏变化。比如谐趣园,园中的建筑物是疏密相间的,同时所有的建筑物也保持不一致,比如建筑物的体量、成熟、屋顶等都是不同的。在我国江南一带的园林中,更加强调层次的和谐感,比如苏州私家园林,很多都是依附于住宅的墙体来建造的,墙体本身的轮廓就不断变化,在这种侧墙上再特意地设置一些背景,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陪衬作用。另外苏州的畅园、鹤园等,它们的立面组合节奏都比较和谐,给人留的印象也非常深刻。

四、总结

道家思想是在我国本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和我国人民的生活习俗更加接近,从产生就无时无刻的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同样它也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提供了不少的理念,让我国的园林变得更加独特。最具有代表的江南一带私家园林更是将道家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使道家思想和园林设计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参考文献:

[1]彭泽立:道家美学思想与当代艺术的继承和发展[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01):57-59.

[2]乔永强,陈元欣,周曦:中国园林与道家思想[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13-16

[3]易博文:道家思想与中国园林艺术的相通之处[J].中外建筑,2015(01):122-123.

对园林设计的看法范文5

关键词:设计理念;结构设计;问题分析

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y economy,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problem becomes more serious. Ther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ndscaping work imperative. In the greening landscape structure desig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arden work, is the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garden work in so understanding, accurate grasp of landscape design is the necessary principles in the botanical garden workers master.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uses the modern aesthetic needs of ecological concepts and living space theory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human to the evaluation of the human settlements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and introduc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landscape design, for reference only.

Keywords: design; structure design; problem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园林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现状正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人们生活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不断的提高,因此对于生活、工作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园林景观设计人员仅仅凭借以往的经验和技术来进行规划设计工作是不够的,我们必须灵活的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时能与周围的环境完美结合,建立人与自然环境的平衡关系,建立一个拥有文化内涵和生活舒适的理想的园林环境空间。因此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必须做到资源的节约、景观和周围环境协调、中国传统规划和西方的规划设计手法能完美的结合等要求。以下本文以绿化类的建筑居民环境景观为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绿化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在现代的城市居民心中,园林景观的意义已经不仅是用于游玩或者休息的场所了,它还拥有着环境保护以及放松心灵的功能。园林景观中的绿化植物不仅仅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工具,而且还拥有净化空气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起到减低噪声及调节空气湿度等功效。

然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注意:1.对于绿化类的园林环境不能盲目的追求宏大的园林景观,而是应该使我们设计的园林景观能融入自然;2.由于每个地区都有自己不同的气候环境,因此在进行绿化类的园林景观设计时不能只是模仿,而应该融入自己的特色;3.园林景观在设计建造时不能破坏本地的生态环境,不能对园林中的绿色植物进行随意的配置,要保护园林中植物的多样性;4.我们设计人员在设计时不能仅仅注重植物的种类,而忽视了具体的气候、环境等因素,例如某市地区气候清爽、温和,冬季寒冷,我们就必须选择与该气候相适应的绿色植物。

二、对园林景观设计问题的看法及改进措施

以下是结合在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以及对园林景观设计与居住区环境的结合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以及改进措施。

1.园林景观设计要有特色

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表现形式中,应该做到大方朴素,特别是在绿化类园林设计时对色彩的运用也要尽可能的做到简单明快,以达到清新、舒适的效果;还要在资金的投入上,要尽可能考虑到其经济性和使用性;对园林景观所处的地区环境以及居住的人群类型也要充分考虑,体现设计中的现代园林特色,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和技术,使园林景观环境能使人们能感受到现代的特色。

2.园林景观设计中对自然地的处理措施

对于自然地的园林环境设计是园林规划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利用原有的地势以及环境基础,不仅会给施工和设备的配置带来相当大难度,而且会增加园林施工的投资成本。因此我们在进行园林景观的开发与利用时,必须认真的考虑自然条件的限制,例如某市地区的土壤的偏碱性、地质结构复杂等。我们作为园林景观设计人员的应尽最大努力对不利因素进行处理,通过运用各种先进科技手段与设计手段,变自然环境的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将一些人为很难改变的风景环境条件利用特定的造景方法隐藏或者融合到园林环境中。

3.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造景规划措施

对于居住区的绿化造景要根据各地的不同环境进行设计,例如某市地区的气候温和、湿润的特点,在进行园林植物造景时,可以适当的采用一些亚热带以及温带的乔木和灌木,对于环境绿化植物的设计,可以运用其生长特点与艺术表现手法相结合的方法,使之能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达到互相呼应的效果。绿化园林设计时还使植物表现出时序性,不能使人感到单一枯燥,也就是使植物随着季节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景致,还要根据植物的季节特性,使不同时期的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使其随季节的变化呈现出一种生命循环,生生不息的感觉。

4.园林景观设计中对城市密集区的环境规划措施

随着城市人口数目的日益增多,城市中建筑物的密度也越来越大,因此城市居住、生活区内的公用空间的面积就变得越来越小了,所以在处理城市密集区园林设计时,可以对环境规划进行以下处理措施:由于城市区的地势比较平缓,在园林景观规划时对有限的土地地势进行调整和规划,可规划一些大型的标志性景观,使环境景物一览无余;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要保持主体景观的体量感的效果,做到主次分明,体现出坦荡地势的层次感;设计时还要注意配景的点缀效果,由于水平面积的狭小,可以对标志性的景观的垂直方向进行修饰,形成柔美、大气的景观;绿地面积由于受到建筑物周围环境条件的制约, 布局相对比较松散,所以在设计时一定要加强园林环境的联系,增强景观的整体感。

5.园林景观设计中对山石点缀的规划措施

对园林环境景观的设计中必然会有对假山,石路以及石质景观的设计,由于某市地处平原地区,所以山石景观配合绿化环境的园林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在绿化环境景观设计中加以石质景观可以使景观更加大气,增强地势平缓的城市环境豁然感。我们可以在设计时取用附近地区山上的石材建造假山以及曲廊等,与繁荣遍地的树木相呼应,使园林景观显得更加郁郁葱葱。我们在设计时必须注意保护自然风景,合理的利用天然资源。

6.水源地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对水源点缀的规划措施

水孕育了大自然的无数生命, 也孕育了我们人类的生命,因此人和生物都拥有亲水的天性。水景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水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出现在不同形式的园林风景中。建造风景园林时用水加以点缀,不仅可以使绿色植物的生长更加旺盛,而且可以为园林景观提供很好的景色,增加园林景观的生气,使环境更加丰富多彩。

三、总结

建设园林景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园林景观的设计需要我们根据用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而不仅仅是将景物简单罗列、随意的堆砌一些用地的材料。风景园林的建设中使用的材料也不再只是简单的植物与建筑材料,而应加入了一些现代化的元素和新的科学技术。我们风景规划人员要将风景园林的设计视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我们设计人员还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以开放和务实的眼光来看待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各种问题,着重分析规划设计中有利和不利的条件。合理利用有利的条件,尽量避免不利条件对风景效果的影响,充分考虑人文、环境背景、风景园林面积的大小以及容积率等现实中的实际问题。结合古今中外的风景园林实例,不断追求独立的,创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景观设计风格。

参考文献:

[1] 胡晓燕.《浅谈现代园林设计》[J],科技资讯,2007(30)

[2] 孟兆祯.《中国风景园林的特色》[J].广东园林,2006,28(1).

[3] 刘智.《现代园林设计的要点分析》[J],现代农业科学,2009(05)

对园林设计的看法范文6

【关键词】高等院校 教学改革 社会需求 园林教学 问题 对策

随着人类对居住环境要求的逐渐提高,园林专业也成为高校热门专业。但是由于我国园林专业起步较晚,部分高校为了抢夺生源,在缺乏师资的情况下盲目设置课程,造成国内诸多高校的园林专业教学能力薄弱。笔者在文中对当前国内园林专业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到相关措施以提高教学效率。

一、现代园林专业教学现状与问题

(一)高等园林教育现状

我国园林专业教育从上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而职业教育发展要比本科教育晚10余年。近20年来,我国正处于大规模建设阶段,又因绿色生态理念的推广,因此对于园林景观人才需求量较大,诸多院校专门开设了园林专业。当前,开设园林景观专业的院校主要涉及到5个专业:建筑院校的城市规划与建筑学专业,农林院校的园林、观赏园艺专业,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资源环境院校的资源、生态专业,管理院校的旅游和资源管理专业等。这些专业会根据自身条件与对于园林教学的不同理解,对于课程设置、培养人才目标等内容会不尽相同,并且在水平方面也相差较多。然而园林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由于人才素质整体不高,实践能力较差,远远难以满足现代园林国际化发展需求。[1]

(二)目前高等园林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素质较往年下降,门槛相对较低,并且在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下,很多家长、学生并不看好地方类高等院校,“考不上好学校,被逼无奈才选择进入这里”的状况较多见。并且,从学生群体来看,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对园林专业有兴趣,部分学生是受家长给予的压力才选择来高等院校就读,因此会持有“无所谓”的态度来学习。

其次,部分学校实训场所设施薄弱。部分高等院校的实训场所与设施并不能满足园林专业的教学需求,场地十分有限,相关设施较为匮乏,学生缺乏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也会影响到教学实际效果。

再次,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院校开设的基础课较多,而专业课较少,并且开设时间较晚,因此导致学生专业能力不强。部分农林学校开设的跟植物相关的课程达五六科,例如植物生物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园林树木学等,而其中诸多内容是相互交叉且重复的,因此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甚至时有旷课、逃课现象出现。

二、新时期园林专业教学策略研究

(一)明确学校培养目标

《论语・雍也》中感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把山水赋予精神、草木予以人格,从原始生态中宣扬美德,使园林具有隽永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园林景观的精彩之处。[2]因此,对学生在中国古典文化层面的掌握应有一定的体现。然而诸多高等院校学生文化知识基础差,知识面相对狭窄,并且很多学生只注重专业理论的学习,并不愿意学习文化知识。高等院校在实施园林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实践操作教学,同时注重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培养学生成为高级技术型人才。

(二)完善学校课程体系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园林专业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能够适应现代园林建设需求的人才,顺应现代生产需求。[3]所以,必须要结合现代园林教学特征,根据现代园林建设的实际需求,加强完善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的力度。在实际教学内容中融合栽培、设计、施工及养护等内容,并且也需要在一些特定的课程中融合相应的理论内容、教学理论与实践操作内容,使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融入实践之中,让两者紧密结合。

(三)多尺度细化园林教学内容

对于学生设计技能的实践训练方面,园林专业教师通常会注重学生宏观园林景观功能、设计方面的合理训练,却忽视了一些中等尺度与小尺度的景观设计训练,而这样的现象也会直接导致园林专业学生对景观实际形态的失控。长此以往,学生似乎只会“搞规划”,不会“做设计”,而这就与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有着紧密联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要针对设计训练过程去统一思路,分成大、中、小3种空间设计能力开展教学,就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这种细致化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细腻的思路与实践操作能力,在其步入社会岗位之后,就会更为自信。

(四)强化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学校实践教学分为两部分,即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其中,校内实践主要是完成教师所指定的实践任务内容,包括园林设计、建筑设计、花卉苗圃管理工作等。校内实践是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过渡阶段,实践内容应当根据具体工作来布置,可以让学生去了解到未来岗位工作的具体情况,或是在接到一个实际任务后,学会怎样去执行,这对于学生进入到工作角色而言是十分重要的。[4]

假如将学校实践教学作为“演习”的话,那么校外实践工作就是“实战”的内容。这主要指的是在校学生到相关单位来从事实际工作,汲取相应工作经验,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例如让学生去设计院从事园林设计工作,或者去房地产公司、绿化公司、建筑公司从事绿化管理工作。通过校外实践能够让学生学习到在校园中学习不到的一些知识内容,例如与别人沟通、合作、交流的能力,与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经验等,而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日后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结语

笔者从事园林教学多年,因此在文中针对一些园林专业教学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总之,对于高等院校园林专业日常教学来说,要想切实提高园林专业教学效率,就必须不断完善园林课程的设置,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实现园林专业的持续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新型园林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浩,苏同向,赵兵.聚点成面、以面拓展、强化核心――南京林业大学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体系的创新建设[J].中国园林,2008(1).

[2]肖振萍.从“大观园”的文学意境解读园林设计美学[J].大舞台,2013(4).

[3]武小钢,郭晋平.山西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教学改革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