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实际应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学建模实际应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学建模实际应用

数学建模实际应用范文1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高等数学;教改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2;O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138-2

0 引言

高校高等数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大多都是一成不变。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比较单一,具有约束性,过于追求概念、理论的理解,学生课堂自主活动整体缺失,仅仅注重对学生计算、抽象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的重点培养,关于数学问题在实际生活的应用,却有所忽视,这样有实际问题出现之后,学生便难以找出处理的对策及方法。传统教学过程中,我们仅仅能够看出学生对知识内容学习的追求,却难以找出学生对知识探索的追求,学生仅仅是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却不敢对知识提出质疑与深层探究。然而,随时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很多社会问题需要创新能力强的人才来进行解决,由此可见,高等数学改革之路不得不进行下去。

1 传统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与教学的内容不切实际

从当前情况来看,有很多高校在高等数学课程开展时,所使用的教材体系、内容相对较为落后,但是却依旧对学生逻辑推理与抽象思维能力有着过分追求,在学生创新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上,依旧没有完成体系,甚至遭到了很多学校的忽视,进而使得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的兴趣提不起来,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感到乏味、无聊。

1.2 教学理念过于落后

传统的高等数学的基本教育理念以讲授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对知识的灌输,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这样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使得学生在学习时,缺乏热情及动力,这样所培养出来的学习,仅仅能够完成对知识的记忆,在创新能力培养上,得不到一点提升,因此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更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因此需要完成对新方法的探究,完成新型教学理念的创造与完善。

1.3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落后

高等数学教学还没有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效地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当前,教学过程依旧维持原有模式,这与现代教学观念与思想存在很大出入,有很多高等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模式依旧采取板书进行,这与科技发展相比较,就显得十分落后,课堂上缺乏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导致学生缺乏对高等数学学习的兴趣。

1.4 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不合理

虽然高等数学多次进行了改革尝试,也只是增加了平时成绩、课堂考察、课后作业等,但是最终的期末考试成绩当中,笔试占据了较大比重,通常考试的题目,均是学生做过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有很多都是单纯的数学题目,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成绩进行考核,显得十分简单,没有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做到有效考核,进而难以展现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使得很多学生会以应付考试来学习,丧失了高等数学教学的内在初衷,使得学生学习丧失主动性。

2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索

2.1 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要与时俱进

第一,在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下,对学生传授的知识比较片面。因此,应当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二,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之间要多进行交流,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讲解比较单一,并且对学生进行单向提问,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所以,要加强师生之间双向互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参与与实践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第三,要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增加课程选择性的灵活度,应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材施教;第四,不能依据单一的分数评价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需要多角度、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激励性的进行考核评价;第五,对于基础知识的教学课时、授课难度、冗长的计算环节可以适当地进行减少,增加实验环节的教学课程以及课程选择的灵活度,重视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适应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2.2 选用适合或者自编的应用型教材

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适合的教材。教材中应该具有基本的定理、概念、公式等重点知识,还要重视高等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可以根据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在教材中编入选择的例题、习题等等,使教材更加具有实用性。尝试把教材进行“精简化”,提取原有教材的一些精华。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专业、各类学生的不同需求。

2.3 及时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下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基本定义、定理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还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应用技巧,加大力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少而精”“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习题课中尽量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坚持精讲多练。增加学生练习的时间,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逐步适应现代网络技术发展需要,使用多媒体、MOOC观摩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4 开设高数基地班重视实践教学

做好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开展,当学生对每日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可以通过高数基地班的开展,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数学竞赛或是建模等社会实践活动当中,进而使学生能够利用其所学习到的知识,完成实践活动。竞赛与数学建模等实践活动在开展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很好的参与进来,同时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这样一来,便能够使得高等数据不仅能够体现出数学的素质教育,有能够体现出专业性。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大力培养。

2.5 考核的方式要多元化

高等数学教学任务开展时,教师难以对学生学习情况做到有效了解,这时,便需要借助考核措施,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考核措施的应用,也能够起到监督的效果。然而,对于传统的考核方式来说,其难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真实水平做出考核,甚至存在,一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但是在临近考试时,只需要“临阵磨枪”进行突击,以这样的方式来应付考试,反而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在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时,需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以多元化的方式来完成考核过程,使学生的笔记、学习心得、课后作业都能够成为考核的一部分,便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时,对过程做到有所重视,从而使其学习兴趣得到提升的同时,有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与增强。

数学建模实际应用范文2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教育技术 创新 教学模式

    发展知识经济必须依靠教育技术创新,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只有实现教育技术创新才能加快素质教育变革,真正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需要的人才,才能形成满足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资源。

    1 素质教育必须以转变教育观念和体制为先导

    教育改革是教育的自我发展与完善,它是多维度和深层次的,是其系统内各要素都要更新与发展的变化。简单地说,教育改革就是要使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完成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向以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由培养经验型人才向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转变。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既是教育观念,又是一种教育模式,这二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为教育模式实质就是具有实际操作功能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具有一定导向功能,在教育、教学中占据指导地位。素质教育观是与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根本对立的。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它重视素质,需要培养什么样的素质就教什么,怎样教有利于提高人才素质就怎样教,一切以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为依据,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应用,必将导致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

    在未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取代传统的黑板和粉笔是大势所趋。但是,还必须充分认识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即使运用了最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也并不一定意味着教育就现代化了,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最根本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很普遍的一个现象是:在很多学校中,现代教育技术硬件建设已相当完备,计算机已成为基础课程,但计算机操作方面的考核,仍然用笔答试卷进行,仍以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操作能力。这反映出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仍然很深,还没有从实质上理解素质教育或接受素质教育。也就是说,人们的观念如果不能更新,物质条件再优越,教学方法和手段再先进,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

    2 素质教育要求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排斥一切课外活动,忽视劳动职业训练;以传授课本知识为惟一目的,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然要为社会所淘汰。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为学习过程中创建必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实现意义学习(即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而不是机械记忆)。显然,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完全是认知的主体,学习强调的不再是对知识的记忆,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能力。

    我国教育技术专家提出了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中心”和以“以学为中心”的糅合与优势互补,它基本保留“传递-接受”的教学过程,以接受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但更多时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强调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强调学习的目的是实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即实现意义学习。显然,“双主”教学模式适合我国国情,有助于实现我国的素质教育。

    3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新型教学模

    新的教育模式重视培养认知能力、创造能力,而能力培养只能在掌握必要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应用的摸索,提高接受和理解能力。因而教学中要增加实际练习、自由操作、社会实践等以学生亲身体验为主的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运用具有交互性的教学和学习工具,把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变成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而且,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正在发生改变,计算机文化、网络文化已逐步成为一种基础文化,信息能力也日益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的一种基本生存能力。因此,教学中必须增加培养学生对信息获取、检索、分析、处理能力的内容,信息能力也要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可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必须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

    3.1 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工具 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空间不再局限于黑板和讲台。借助于多媒体工具和平台,教学可以从视、听、触多个维度展开。不仅教师的授课、指导、辅助要通过各类媒体进行,而且学生的学习和探索也要借助于各类媒体来实现。另外,各类计算机网络还构成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递信息的工具,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反馈都要在此基础上进行。

数学建模实际应用范文3

关键词:导师制;PBL教学法;医学检验;实习

优化医学人才培养结构,遵循医学教育规律,着力培养医学技能基础知识宽厚、临床综合能力较强的高素质综合医学人才,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发展方向。同时,医学检验技术作为一门临床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医学学科,此专业的实习生带教,不仅要帮助实习同学巩固在学校学习的医学理论知识,掌握检验科各项检测项目和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更需要培养实习同学独立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在新时代背景下,新的理论和技术层出不穷,检验与临床的协作也日益紧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习生带教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1]:(1)临床沟通能力较弱;(2)只对标本负责,没有过多关注临床;(3)相对缺少临床科研素质的培养。如何面对这个挑战,也许导师制和PBL教学模式会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1导师制的应用

大家所熟知的导师制不仅适用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在本科生实习阶段,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2-3]。通过导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和在实习阶段的互动,能让导师因材施教,能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践,寻找到自己感兴趣并擅长的发展方向。作为肿瘤专科医院的检验科,与综合性医院不同,本科室有自己的专业和特色。本科室成立了实体瘤疾病诊断亚专业组、血液细胞学诊断亚专业组和感染性疾病亚专业组。各专业组内有丰富实验技能和临床经验的老师,可以成为带教导师。医学检验专业的实习生,可以在实体瘤疾病诊断亚专业组,学习实体瘤的早期诊断,如何监测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评估肿瘤患者的疗效,从而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手段和临床应用,以及分子诊断平台等有更多认知。而在血液细胞学诊断亚专业组,同样可以在相应导师的指导下,学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过程,并打下扎实的细胞形态学基础。最后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亚专业组,将更全面地认识肿瘤患者在进行传统放化疗、精准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中,合并感染后将如何进行感染病原菌的鉴定和临床相对应的治疗。学生与各专业导师就各种问题进行互动,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认为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导师通过自己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对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解析,形成良性互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专业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这种模式不仅培养实习同学的实验技能和临床思维,还培养他们制作PPT和讲课的能力。实习同学在每一个亚专业组学习过后,都需要对在此亚专业组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在科室每周例会上以PPT的形式和各位导师进行汇报。汇报时不仅要求PPT的制作规范、美观,更需要内容充实且联系临床,而不仅仅是对书本中理论知识的单一重复。所以实习同学在制作PPT和汇报PPT的过程中,又将学习的知识串联起来,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各位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将临床思维和与临床的沟通贯穿整个实习过程。而导师也在不断的带教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创新带教方式,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由此可见,实习生带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临床检验专业学生临床沟通能力较弱和重视检验轻视临床医学的问题,同时可以帮助实习同学快速进入工作状态,进行角色转变,做出合理的职业规划,指导考研和就业。

2PBL教学模式的应用

随着临床思维在检验医学专业的普及,检验医学生不仅仅是只对本标本负责,更需要看到标本背后的每一例患者,每一份病例。无论是临床科室,还是医技科室,都通过一个个经典案例的学习,做到“以患者为中心”,进行精准的报告解读和个体化治疗。案例分享不仅提高了各亚专业组导师的业务水平,而且在实习生的带教中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而这种带教方式,也与PBL教学法不谋而合。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先导,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方式[4]。这种教学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剖析整个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及团队合作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而本科室每周一次的经典案例分享,会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例如,实体瘤亚专业组更多以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胃癌等案例中肿瘤标志物在其诊断、复发监测、疗效评估等方面进行讨论;血液细胞学诊断亚专业组更多围绕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出现的血常规、血液细胞形态学、血凝、生化等异常指标,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辅助血液病的临床诊断;感染性疾病诊断亚专业组则更多围绕患者的临床感染症状和各种病原菌的培养和检测结果,辅助临床医师对患者的感染类型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治疗。PBL教学模式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打破了传统的检验医学专业分类,而是将相关专业进行重新整合,而每个案例都涉及了血常规、血凝、尿常规、生化、免疫、微生物等相关检查结果,所以从案例出发,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从患者角度综合起来看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是对检验专业学生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PBL教学法强调综合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培养,也非常有利于临床思维的培养。已有相关教学案例和教学讨论的报道显示,PBL教学法提高了检验医学专业实习同学的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沟通能力等[4-5]。同样的,PBL教学法也可以启蒙实习同学的科研思维,培养他们的临床科研兴趣。临床科研有别于基础科学研究,它更关注临床医师在诊治患者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挑战,着眼于现有的临床问题,结合已有的临床数据和病例资料进行相关研究。所以实习同学通过PBL教学中的经典临床案例的学习,会发现临床案例中的难点,一般会是科学问题的切入点,这也是临床科研思维的培养。当发现科学问题后,导师鼓励实习同学进行分析和文献的查阅,文献的查阅也是临床科研的重要基本功。由此可见,PBL教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临床检验专业学生临床科研素质培养有待提高的现象,对于临床科研的启蒙非常有帮助。近三年来,本科室一直在探索此模式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实习阶段的应用,初见成效,并会一直探索下去。

3结语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实习阶段,是从学校到临床工作的一个桥梁,一个好的实习经历,不仅是对在校理论知识的临床综合运用,也是将来进入临床工作的重要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实习-教学体系也在不断改变[6],导师制有利于发现不同学生的发展潜力和方向,因材施教,使之在将来的竞争环境中可以扬长避短,脱颖而出。医学检验技术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已有院校提出通过医学检验技能大赛促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7],PBL教学法对于检验理论知识的应用和临床思维的建立,有着极大的作用[8]。所以本科室将会继续探索导师制和PBL教学法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实习阶段的应用,已期找到两者最佳的结合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济,欧阳琳,邹礼衡。提高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教学质量方法和策略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8):1142-1144.

[2]杨蕾,王挺.双导师制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实践教学中的效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5):2168-2169.

[3]吴志奇,张洁心,谢而付,等.导师制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24):3494-3497.

[4]李敏艳,王伯平,马慧玲,等.CBL+PBL教学法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7,34(5):447-449.

[5]谢珊艳,杨荫.PBL教学法在医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4):2044-2045.

[6]李霞,邓元峰,奚春凤,等.信息时代检验医学专业改革与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1,42(16):2033-2035.

[7]石玉荣,李玉云,梅传忠,等.以医学检验技能大赛为契机促进医学检验技师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8,38(1):98-100.

数学建模实际应用范文4

一、简单分析多媒体技术及多媒体教学含义

所谓的多媒体,也就是指多重媒体,简单理解就是直接作用在人的感官的图形,文字,动画,图像,视频和声音等多种媒体的统称,也即多种信息载体的表现形式及传递方式。而多媒体技术则为将图形图像,文字,音频视频,动画等等媒体利用计算机的方式进行数字化采集,获取,加工处理,存储及传播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

多媒体教学主要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按照相应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对象特征,利用教学设计,对现代教学媒体加以合理地选择及应用,用多种媒体信息进行教学,在学生身上产生作用,结合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构成科学教学过程,最终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1.在建构主义基础上的多媒体教学

在建构主义中,知识并不是通过相应的教师进行传授的,而是相应的学习人员在特定情境也就是社会文化背景中,利用学习伙伴及教师的帮助,通过一些必要的资料,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建构主义主张在相应教师的指导中及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学习,简单来说,即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性作用,同时并不忽视教师指导性作用,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并促进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并不是传授和灌输知识的人。学生为信息加工主体,为意义主动构建人,并不是通过外部的刺激进行一种被传授和被灌输的人。在建构主义当中,学习环境包括协作,情境,会话及意义建构这四个因素,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就可以理解为:以学习者作为中心,在相应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通过相应的协作,情境,会话等要素让学生们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学生快速地构建起所学知识。

2.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应用多媒体技术

在建构主义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有这样几方面的意义:

(1)有效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建构主义当中,情境为学习环境一个重要的因素,更是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越来越重视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创设真实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文本,视频,图片,声音等各种形式相互融合,然后链接同所教内容有关的资料,这样学生就能直观的认识到相应的教学内容,实现情境创设目标。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应多媒体技术,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从而让学生进行学习的时候运用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通过多方位、多角度体验,感受,理解并运用自身知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思维。

(3)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将教学过程需要的多种录音,录像,数据,事例等浓缩到一个个课件当中,还能将那些同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利用多媒体手段加入到课件当中,这样学生就可以学习到更加丰富的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三、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原则

1.尊重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提倡学习的本质为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构建知识的过程,而教师仅仅是协助者,学生为建构主体,一定要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积极主动地参与,这样才会构建出真正属于自身的知识。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的时候,其出发点应放在令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并在不同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方面,按照学生自己行动获得的反馈信息认识客观事物,并相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高度重视协作性

在建构主义当中,学生同周围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被看做是理解相应教学内容的关键环节,学生构建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具有一定局限性,而不同个体之间的会话和协作能够使学生看到其他不同构建结果,有利于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数学建模实际应用范文5

关键词:教学改革;互动式教学模式;助教团队;CDIO

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是在我国经济转型历史背景下提出的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新体系。所谓应用技术型人才,是指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能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应用型人才是与仅精于理论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和仅擅长实际操作的技能型人才相对应的,应用型人才既有足够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如何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本科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是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一、现行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模式的不足

1.教学方法死板。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仍然是在套用学术型本科教学模式,对于实践教学往往采用以教师演示教学为主,学生跟从学习,原样照搬,重复动作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过于死板,导致绝大多数学生不能主动思考,只会其一,不会其二,更谈不上创新。

2.内容安排缺乏系统性。实践教学内容大多是以课内验证性实验为主,少数应用性项目,并且各个实验之间相互独立,内容安排缺乏系统性。这样会使学生学完实验项目后,不知如何综合应用各个独立的知识点。

3.辅导不够细致。参与实践教学的教师一个人往往需要面向整个实践小组的学生,这无暇顾及并一一解决每个学生的问题。一般来说,教师仅能够解决认真、主动提问的学生的问题,但是大多数应用型本科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和主动提问的精神,哪怕自己出错、不会,也会选择保持沉默,不会主动提问。

4.教学效果检验手段单一。实践教学缺乏完善的检验体系,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单一,考查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途径单一,很多高校仅将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和期末上机考试作为合格标准。这种只注重一次性考试结果而缺乏过程考核的验收制度,不利于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助教团队

1.助教团队构成。为了让学生参与日常的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在班级中选拔培养一批助教,遵循自愿原则,选出一批学习成绩好、自学能力强、具有服务意识等的学生作为助教团队。一般可以根据班级人数按照一定比例确定助教团队人数。

2.助教团队职责。助教团队作为实践教学教师的助手,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前完成相应内容任务的学习。教师首先对助教学生进行超前培训,单独辅导,然后让助教学生参与当前的教学辅导。

三、互动式教学模式内涵

所谓互动式教学,是指在助教团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助教团队学生的主动性,使其参与日常的实践教学课堂管理,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1.设置案例教学任务。要想形成良好的互动式教学,首先需要改变现有的实践教学内容,将需要传授的知识点、概念、原理、方法等理论内容融入具有可观性的案例中,使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具体理论知识的应用技巧和方法。

2.互动式教学。在日常的实践教学中,传统方法都是由教师完成授课内容的讲解,而互动式教学模式,则可以让助教团队讲解实践课程内容,教师只是起辅助、纠正、补充讲解的作用。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为,对于助教学生而言,要想讲清楚相应项目的内容,首先需要自己主动思考,归纳总结。对于其他学生而言,同学的表达方式,可能比老师的方式更容易接受,听课效果也会更理想。另外,助教团队还需要参与实践课题的辅导、答疑,解决同学存在的问题,通过这些,可以带动班级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程学习效果。

3.互动式监督。在完成基于项目驱动的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该定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少有学生会主动、自觉、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导致课后习题或任务往往都是形同虚设。为改变此现状,可以让助教团队负责深入同学中监督作业完成情况,随时随地跟踪同学学习情况,并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以此作为最终评定成绩的考核内容之一。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满足中小微企业需求的需要。对如何改善现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极具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

[2]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1).

数学建模实际应用范文6

 论文摘 要:对外汉语写作教学较之其他技能的教学研究数量较少,随着汉语教学的全面发展,这一领域逐渐受到关注。拟将数字技术、网络学习的理念引入汉语写作训练,探讨如何利用网络写作的学习模式消除学习者的畏难情绪,提高写作技能。 

 

 汉语写作技能专项训练虽然重要,却常常被学习者忽视。一项对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印尼留学生的调查显示,除了部分希望获取学位的学生表示出对“汉语写作”有兴趣外,大多学生都不愿意在写作方面下工夫。(郝红艳,张念,2005)这种学习者中普遍存在的消极态度必然导致写作教学工作开展得步履维艰。早在1996年,吕必松先生就针对汉语写作课存在的诟病提出:“在通常情况下,笔头表达至少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想写,二是能写”,而一直以来作为写作教学主要教学手段的命题作文,“往往是跟这两个条件相违背的,因为老师出的题目不一定是学生想写的,即使想写,在初级和中级阶段也不具备自由表达的能力。”因此,如何让汉语学习者在自然的状态下写出自己真实的生活状态,如何激发学习者的写作热情并使其实现完整表达,是汉语写作教学目前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选择,也提供了进行教学改革的机遇。2003年,何克抗教授引进了“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的概念,“混合学习”主张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利用超文本的整合性和网络传播的互动性激发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技术不仅仅是手段,技术是一种展开的方式。”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电脑作为写作工具,以因特网作为写作、传播媒介,利用数字技术构建对外汉语网络写作的学习模式是当下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一、网络写作的非物质性便于学习者自然、随意地写作 

 大多数学习者在运用第二语言进行笔头表达时,都会有一种如临大敌之感。这种感觉不仅仅源自于有限的语言能力对思维的羁绊,而且由于以纸张为载体的文稿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学习者的写作过程(包括逻辑上的调整和内容上的修改),所以,学习者往往在手写表达时更慎重、更紧张。 

 传统笔纸写作要求学习者必须严格遵守文字表达的线性逻辑。一旦词语由头脑中的形象转变为纸上的文字,就具备了物质性,成为真实具体、冥顽不灵的客观实在。正因如此,学习者对于纸质文本的修改往往建立在对原有文字的抗争和拒绝之上——涂抹或圈除不适合的文字,在旁边加上替换的词语。也正因为纸面大小的限制,容不下蔓延的思绪,受不起肆意地涂改,所以学习者下笔之前常是凝思勾画,在心中先行酝酿。 

 相较于纸笔写作的“意在笔先”,网络写作基本上实现了文字对思想的同构再现。 

 网络写作依赖电脑操作而完成。随着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对电脑发出指令,学习者可以将头脑中的语句直接以磷光体像素的形式反映在显示屏上。而显示屏上显现的字符不过是暂时存储的密码,学习者可以根据需求随时对其进行修改,删除、改写、插入即时发生而不著痕迹。换言之,网络文本仅仅是学习者写作结果的展示,而与写作过程是百般纠结还是兔起鹘落没有任何关系。个体的痕迹从写作中全部抹去,正像德里达所指明的那样,电子写作中产生的文本具有非物质化与反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特点。因此,电脑环境下的写作与说话十分类似,学习者头脑中的语言、书写、显示屏上显现的字符同步发生、合而为一,网络文本成为对于思维着的整体进行的变幻不定的模拟。于是,学习者可以卸下因语言能力有限而造成的思想上的包袱,在电脑环境中自由地表达自己,对不足意之处反复修改、编辑,使随意适心的写作成为可能。 

 二、网络写作环境的真实性有利于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意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强调彻底摒弃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由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随着信息科学脚步的迈进,“网络现代教育的特征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供了技术层面上的支持,其学习环境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主张的学习环境相一致,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情景性和社会性。”(李新民,2006)在创建建构主义学习模式上,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实施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运用媒体技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写作学习,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步骤完成。 

 1.创设情境。新学期开始,首先向学生介绍写作教学的总体计划和学习策略,并将由教师预先在局域网或互联网创建的论坛介绍给学生。教师可以鼓励论坛中的每位学生彼此关注,形成圈子,第一时间捕捉其他同学的言语信息做出反馈、展开交流,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2.确定主题。教师根据学生群体的基本情况及关注视角,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发放与主题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教师在向学生提供讨论主题的同时,将与讨论主题相关的目标词语、常用句型等一并展示给学生,鼓励其发言时使用本学期课本中新学的词汇。 

 3.协作学习。教师和学生约定好上网互动的时间、时长,鼓励学生由写短句开始,最终实现段落表达,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回应或质疑其他同学的看法,抑或就语言问题向其他同学求助、指出其他同学表达上的语法错误等。通过观点交锋的形式,重在培养学生充分表达思想的习惯,努力让学生把想说的说出来。 

 教师根据学生在网络讨论时出现的问题和反馈意见及时总结和调整计划,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将讨论主题集中在学生最为敏感的话题上。每个主题以一周为周期。周期末,教师整体评估学生参与网上交流的表现, 集中讲解写作技巧和普遍性、典型性的语言问题,并鼓励学生继续下一个主题的讨论。 

 4.效果评价。讨论结束后,学生以书面作业的形式将讨论的情况与内容整理好上交给老师。由此,学习者能够充分巩固和强化讨论时已涉及的词汇、用法,利用有关经验的同化或重组实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在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赖以持续下去的情况与条件。具体到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环境就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构造的、提供各种学习条件以支持个性化学习,并促进学习者交流合作以完成学习任务的虚拟学习场所。”(谢舒潇、黎景培,2002)互联网能够为语言学习者提供无焦虑的写作环境,能够给予学习者最真实的交际场景及各种可理解的目标语使用实例,基于任务的实时网上互动能够加强意义的协商,激发学习者创作的兴趣。因此网络写作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理想中介。 

 三、网络写作媒介的多样性宜于学习者扩大写作视野、丰富写作内容 

 传播学者普遍认同,网络传播集历史上的一切传播方式: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于一身;将传统中分置于不同媒介的符号,如文字、声音、图画整合在一处。因此,利用网络载体的写作训练必然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传统写作认为:写作是人类运用文字、符号进行记录、交流、传播信息的语言活动,是排除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符号的创作过程。而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写作成果已经不是单一的文字文本,而是融合了表格、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符号的多媒体文本。论坛写作时,学习者可以根据需求插入上述媒介符号作为文本内容的补充,既丰富了写作内容,又使写作过程生动、活泼起来。 

 另外,网络文本的超链接功能扩展了写作的内容、延伸了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所谓超链接是指包含在每一个页面中能够点击进入其他页面的链接信息,用户点击链接而跳转到它所指向的页面。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浏览相互链接的页面,拓展阅读的空间,增加写作资料的储备,进而扩大写作视野、实现完整表达。教师在向学生提供写作背景资料时,可以将资料中的语言点讲解和补充说明设置为超链接的形式,一方面不会破坏背景资料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也保持了页面的整洁美观。同时,学习者也可依照语言能力的不同选择是否需要超链接的帮助,使量体裁衣、因材施教的学习理念落到实处。就学习者而言,超链接为汉语写作者交流思想、反馈信息提供了跳转阅读、实时交流的可能。网络文本是一种非线性的网状结构,没有固定的顺序,不要求读者必须按照固定的顺序阅读,因此,论坛交流过程中,学习者可以任意选择阅读的页面对任意内容进行回复,打破传统写作从文字到文字、从开头到结尾、从书面到书面的线性写作形态。 

 结语 

 现作理论认为,写作是一种高级认知活动,是一种“发现意义的过程。”应用数字技术构建对外汉语网络写作的学习模式正是引导写作主体去传播信息、表达思想、发现意义。此种模式下的汉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角色的转变,关注学习者表情达意的逻辑思维,培养汉语书写逻辑形式。此外,教师应当培养并具备网络环境下对学习者的写作行为进行监控和评估的能力,督促学生用目的语持久参与评说与讨论,鼓励学生用已学或正在学习的词汇表达,对词不达意、内容空洞、衔接不畅的作品给出适当的意见和修改参考。 

 

参考文献: 

[1] 吕必松.二十世纪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国语言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 李新民.构建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