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银行服务盈利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银行服务盈利模式范文1
>>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性的分析及改进策略 台湾银行业的盈利模式评定及对大陆银行业的借鉴意义 台湾地区发展民营银行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台湾地区征地补偿的经验及启示 美国、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企业e—learning的发展分析及启示 基于作业成本的客户盈利性分析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客户盈利性分析 国际银行业盈利模式转变研究及启示 台湾地区成人教育立法概况及启示 台湾地区微观领域公共参与形式及启示 台湾地区工程教育认证考察及启示 美国盈利性大学的特点及对我国民办高校定位的启示 台湾地区出版业发展的现况\问题及启示 台湾地区存款保险制度及对祖国大陆的启示 台湾地区特殊教育法律的特点及启示 台湾地区检察事务官制度改革的经验及启示 台湾地区“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的实施及启示 台湾地区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策略及启示 浅议台湾地区产险业并购及对我国的启示 台湾地区高校机构库的建置发展及启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04-18.
[7]S.Scott MacDonald,Timothy W.Koch;钱宥妮 .银行管理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3.
[8]刘秀玲,郑鸿章.金控公司架构与非利息收入业务对台湾银行业经营效益与风险之影响[J].台湾金融财务季刊,2010,11(3):1-33.
银行服务盈利模式范文2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风险防范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结构体系的主体风险问题由来已久,制约商业银行发展在股份制改造背景下,以及我国加入WTO.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问题尤为重要。
一、商业银行风险的界定商业银行风险是金融风险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商业银行处于不确定性环境中加之内部制度上的缺陷和管理上的漏洞暴露导致银行价值遭受贬损或者收益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经营货币的性质,导致其经营中的每一项业务都伴随着较高风险,包括存款的吸收,贷款的发放以及衍生金融产品的推出和中介业务的开展。商业银行风险在很大程度上缘自自身管理弊病管理弊病被忽视或得不到根治不断积累和加深在外界风险环境的刺激下就可能发生危机。
新巴塞尔协议将商业银行经营风险进行了明确分类具体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各种风险之间相互独立,通常可相互转化。商业银行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银行自身资本金比率不符合要求:二是内部管理不善,信贷管理水平低下内部控制不健全违规操作现象普遍甚至出现挪用公款、携款外逃现象:三是存款准备率水平低,存款人一旦挤提存款,银行就会出现支付危机:四是贷款核准制度不健全贷款到期时违约.或无力偿还或不愿偿还银行不良资产增加.收益能力下降.信贷资金周转困难。客户可根据银行活动的一些指标体系初步判断.预警银行风险,减小损失。
二、商业银行风险成因分析
商业银行风险成因多样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环境因素。银行风险的内部成因一般容易控制和管理,而外部的环境因素银行个体一般难以控制:但可以利用预警系统发出的信号调整经营策略。概括起来商业银行风险成因主要有
1.资本金比率低御险能力弱我国经过股份制改造之后的新型商业银行的资本金风险并不突出,而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存在比较严重的资本金风险,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从监管的角度来看资本充足率是银行安全的重要保证。资本充足率越小,风险越大,安全度也越差因为资本占资产的比率越小当资产一旦发生损失时,给予补充的能力越小。巴塞尔协议为了加强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强行规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最高,2002年资本净额为188179亿元,虽然比2001年的1827.90亿元略有增加,但由于加权风资产总额由2201020’fZ,元增加到2309861亿元,因此资本充足率由830%降低到815%:而中国工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则由2001年的576%下降为2002年的554%。2004年1月国务院批准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储备注资中行和建行:6月,建行和中行与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签署协议,分别向信达公司移交不良贷款1298亿元和1498亿元。这是政府使建行和中行上市达到8%资本金充足率而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注资。另外,银行自身的利润留存则由于盈利水平低下而难有作为。在资本金补充不力的情况下,资本金的消耗与流失现象却日益严重,主要表现为不良信贷资产的增加、固定资产的贬值等。
2内部管理不善.防险意识差商业银行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内部管理问题积累的结果,管理不善主要体现为风险意识薄弱,缺乏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从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来看,银行”重贷轻管”“三查“制度流于形式,贷前调查不细贷时审查不严,贷后检查不力,缺乏动态的跟踪监测。在内部控制制度上,内部授权授信制度、贷款审核审批制度.信用证和承兑汇票的签发制度等形同虚设.难于有效执行。甚至某些职员游离于内部控制制度之外,无约无束利用职权挪用公款,甚至携款外逃。商业银行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经营过程中对风险的重视,管理不够。商业银行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如利率、证券市场行情、周边国家经济情况等的变化不够敏感应对风险能力差。
3盈利模式单一化险水平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利差收入中间业务比重较小只能提供较少的银行服务与产品,利润来源单一。国有商业银行传统产品与业务的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存在产品单一性.同质性.网点相似性的特点中间业务.个人业务开展不发达。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平均为8%,最高为17%,有的甚至不足1%。而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已成为其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据统计美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30%上升到目前的384%。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盈利空间小。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可能导致恶性循环银行为达到业绩要求,往往发放大量放贷争取客户.放松信贷审核标准导致不良资产的增多.为银行风险埋下了隐患另外这种模式的盈利受到国家宏观调控对利率管制的影响。
三、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途径
1进行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股份制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产权体制和企业组织形式,也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银行产权模式的最佳选择,应当成为国有商业银行产权转换的主要方向。股份制改革能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能够有效理顺国有产权关系,重新定位其与国家有关部门的关系彻底消除行政干预。国家作为大股东只能以股东身份发挥作用.真正实行政银分离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在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机遇.利用资本市场多渠道集聚资金,解决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单一和资本金匮乏问题。同时.银行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和规模内尝试参与市场交易.改善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实现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最佳组合。
2.加强内部制度建设.进行全面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应当加强自身制度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清除违规操作滋生的土壤。包括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人事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等。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建立在丰富的业务数据、科学的管理模型以及高素质的专家队伍基础上.包括对风险的识别、度量、控制和监测等四个部分。目前,许多外国银行已经开始使用新一代风险测量模型.风险管理部每天用风险价值VARN算市场风险.跟踪信用风险.分析收益与业务量的关系.计算边际收益和违约概率.并据此确定准备金数额和配置经济资本。加入WTO后.利率和汇率管理体制逐步放开.金融衍生工具大量出现.银行风险敞口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纳入到整体的风险管理范畴,加以全盘统一规划,从组织、技术、人员上做好准备,逐步推行全方位风险管理模式。
拓展业务范围,转变盈利模式
银行服务盈利模式范文3
【关键词】金融市场 上市银行 盈利模式 转型
我国银行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商业银行逐渐形成了以“工、农、中、建、交”为核心的五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城镇银行的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商业银行,特别是上市银行,能否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盈利模式是否能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银行盈利模式现有问题的分析,来探索在未来的发展中上市银行如何实现盈利模式的转型。
一、我国上市银行盈利模式现状
截止2011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16家上市银行,其中有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5家国有控股大型银行;8家全国性的上市中型银行,即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和光大银行;另外有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三大城市银行。
我国上市银行盈利模式的结构集中体现在其各项业务的财务指标上,本文以杜邦分析法为工具,以净资产收益率(ROE)、总资产收益率(ROA)等指标来评价我国上市银行的盈利结构。
依据2011年各上市银行年报财务数据整理可知,我国上市银行中,五大国有大型银行年净利润远超过股份制银行和城市银行,其中工商银行年净利润高达2084.45亿,其净利息收入为3627.64亿元,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1015.50亿元和其他收入为109亿元。在股份制银行中,净利润最多的是招商银行,其年净利润为361.27亿元,净利息收入为763.07亿元,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156.28亿元和其他收入为42.22亿元,而城市银行净利润远落后于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其中北京银行的净利润为89.46亿元,净利息收入为187.71亿元,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16.12亿元和其他收入为1.04亿元。
ROE作为盈利性代表,其值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从2011年各上市银行财务报表的数据分析可知,在所选样本公司中,16家上市银行中兴业银行ROE值最高为22.14%,最低是平安银行ROE值为5.63%,在传统的五大国有大型银行中,中国工商银行ROE值最高为21.76%,中国银行ROE值最低为17.24%。由杜邦分析法可知,ROE值会受到ROA值的影响,在ROA中,建设银行的值最大为1.38%,其中最低的是华夏银行为0.74%。
从我国上市银行的净利润构成来看,净利息收入、中间业务净收入和其他净收入构成了其收入的三个主要部分。由2011年各上市银行财务报表的数据分析可知我国上市银行净利润主要依靠净利息收入,其他净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则占很小一部分。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上市银行的盈利模式是以利差为主导。
二、我国上市银行现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上市银行作为商业银行的主导力量,肩负着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双重任务,这种双重任务为我国上市银行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这些因素也阻碍了我国上市银行的自身发展。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上市银行商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受到各因素的限制,其盈利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净利润来源单一,过于依赖净利息差
我国上市银行净利润绝大部分来源于净利息差,其中净利息收入在整个净利润中占80%以上,中间业务与其他业务净利润尽管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其所占比例仍然很低。西方发达国家先进银行的业务和收入中,40%为非利息收入,60%为净利息收入。由于我国金融市场起步晚,发展慢,金融产品种类少和商业银行经营范围窄,这直接导致了我国上市银行过于依赖存贷款的净利息差。
(二)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
我国上市银行由于受到我国证券、银行和保险分业经营的影响,其主要以公司贷款业务为主。各上市银行的公司贷款占总贷款比例远远超过零售贷款比例,这导致上市银行过于依赖公司贷款,而公司相对于零售个人而言数量少,特别是优质客户,这使得各上市银行之间同质化竞争严重,同时,各上市银行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断地进行地域扩张,以通过设立更多的支行来获取竞争力。这种粗放式的扩张方式不利于我国上市银行可持续性发展,相比于“全能型”的外资银行,我国上市银行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产品创新能力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地向国际市场开放,我国上市银行除了要面对国内商业银行的竞争外,还需要应对“全能型”外资银行的竞争,而竞争力的强弱往往取决于各银行的产品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上市银行近几年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不断地推出了各种理财产品,而各种理财产品品种也很有限,特别是技术含量高和盈利前景较好的资产评估、投资咨询、租赁等业务发展落后。相比较于金融产品品种多和创新能力强的外资银行而言,我国上市银行产品创新能力有待于提高。
三、我国上市银行盈利模式问题的对策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直接催生了《巴塞尔协议Ⅲ》,该协议的制定更加强化了对银行业的资本约束。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我国上市银行利差缩小俨然已成为现实。在后危机时代,我国上市银行将面临着各种挑战,其中最主要的挑战是如何实现盈利模式的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我国上市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可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优化业务结构,拓展中间业务
我国上市银行的业务结构是其盈利模式的基础,因此,有效的、可持续的盈利模式转型需要建立在合理的业务结构之上。中间业务,作为我国上市银行的业务之一,是商业银行发展创新的产物。为了能够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监管部门先后制定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金融衍生产品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办法。同时,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实行分业经营和监管模式,这极大限制了我国上市银行的资源配置效率。为此我国上市银行需积极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以拓展跨市场的中间业务来寻求可持续发展。同时,我国上市银行需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建立资本节约型的业务发展模式。
(二)稳步推进综合化经营与国际化经营,提升品牌价值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完善,客户的金融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和个性化,单纯的银行服务已很难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和应对混业经营的外资银行的竞争,我国部分上市银行已开始尝试进行综合经营,这种经营模式目前在我国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上市银行需稳步推进综合化经营,为客户提供更多多元化和个性化服务,以此逐渐形成我国上市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部分上市银行已经开始走向国际化,但是目前,我国上市银行的国际化程度较低,特别是我国上市银行在境外机构资产、经营网络、客户数量等方面仍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为了提高我国上市银行的品牌影响力和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我国上市银行可以通过并购和分立的方式推进国际化经营。
(三)提升金融产品创新管理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上市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管理能力已经成为我国上市银行盈利模式转型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证。为此,我国上市银行为了能提高金融产品创新管理能力,需要构建一套产品创新流程管理制度,提高产品创新效率,搭建模块化金融产品创新管理平台和支持管理的系统架构。同时,加速推进创新产品评价,实施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参考文献
[1]徐新华,俞开江,徐晓苏.中国上市商业银行业务结构与盈利能力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2012(05).
银行服务盈利模式范文4
关键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私人银行;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5)05-0076-07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市场正在逐步扩大。在业务份额日益扩张、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根据欧美市场经验,私人银行业务带来的利润大约为银行零售业务平均水平的10倍左右,而这项业务在我国却是刚刚起步,国内商业银行对于这项新兴业务的盈利及利润等数据公布甚少,但根据已知数据资料分析,目前的盈利水平远远没有达到欧美成熟市场的平均水平,发展潜力巨大。私人银行业务成为当今国内外知名商业银行的战略核心业务,也成为金融服务业中发展最快的领域,竞争十分激烈,国内商业银行容易走入盲目扩张、不深耕细作、粗放式经营的误区。因此,开展对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盈利模式的研究,前瞻性地分析私人银行业务的现状和问题,研究发展策略和办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现状
(一)私人银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1. 私人银行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1)私人银行的起源及概念。私人银行(PrivateBanking)起源于17世纪的瑞士日内瓦,是一种私密性极强的专门提供给贵族和富人阶层的金融服务。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做投资理财产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投融资服务,对客户及其家人提供教育规划、移民计划、合理避税、信托计划的服务。
(2)国外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历程。国外银行从19世纪起经营私人银行业务,历经100多年的传承和积淀,在组织模式的设置、客户的甄选定位、产品和服务的量身定制以及业务风险的防范控制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和较为先进的实践经验。这对于从2007年开始起步的国内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而言,具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国外私人银行的机构形式主要有:完全独立注册的私人银行、综合银行集团下设的私人银行、金融顾问公司、投资银行、私人银行及事务所以及家庭办公室。提供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包括:
①顾问咨询模式,这种模式将资产管理业务置于银行的核心,利润的主要来源是资产管理费收入,是一种典型的佣金盈利模式。采取这种模式的银行包括瑞士宝盛、EFG国际等。
②经纪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主要为客户和公司自身进行证券买卖提供服务,该模式非常注重于交易,并且业务联系频繁。这一模式在美国的私人银行中占主导地位。
③投资银行模式,这种模式的产生基于有一部分高净值人士是企业家,个人财富尚未完全从企业财富中游离出来,需要的是以投资银行为主的服务模式,私人银行作为投资银行的一项辅助业务,通常为超高净值客户服务,这一模式包括高盛在亚洲的业务等。
④综合模式,这种模式基于业务种类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创造出意义重大的协同效应,在有些国家,这种模式综合了公司信贷、个人信贷、私人财富管理和投资银行咨询服务,盈利的模式多样化,除了资产管理的手续费收入外,信贷业务的利差收入、投资银行业务的手续费收入也是盈利的主要来源,一些世界上最大的财富管理公司,如瑞银集团、美林集团等都采用这种模式。
目前,全球私人银行的战略重点已经从销售、提供自身产品和服务,转向强调信任的顾问角色,将会提供更广泛的增值性解决方案。
(3)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我国银监会于2005年首次正式提出了私人银行的概念:“私人银行服务,是指商业银行与特定客户在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签订有关投资和资产管理合同,客户全权委托商业银行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计划、投资范围和投资方式,客户进行有关投资和资产管理操作的综合委托投资服务。
2007年3月28日,中国银行在国内商业银行中率先成立私人银行部,在北京、上海两地开业。同年8月6日,招商银行总行私人银行中心开业。2008年3月27日,工商银行私人银行在上海成立。截至2014年6月,在16家上市银行中,明确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已有12家。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是新鲜事物,由于发展历史短,大多数商业银行并无太多实践经验,正处于从个人理财业务向现代财富管理意义上的私人银行的跨越之中,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大多采取综合性模式,与海外私人银行发展中的第4种模式趋同,综合了公司信贷、个人信贷、私人财富管理和投资银行咨询服务,盈利模式除了资产管理的手续费收入外,信贷业务的利差收入、投资银行业务的手续费收入也是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目前大部分的收入来源集中在资产管理的手续费收入。从收入结构来看,相对简单且成本较高,顾问咨询、家族信托等低成本、高效率、高收益的收入占比较小。
2. 私人银行业务的特点。
(1)私密性。私人银行强调服务的私密性,要求为客户严格保密。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只能与协助该客户管理分析投资需求、规划投资目标的相关人士共享客户信息,并不能以此作为谈资随意泄露或者作为自己品牌的宣传。如若出现需要客户本人到场的情况,客户经理会安排在较为私密的地方接洽。大部分情况下客户本人不出面,客户经理可以前往拜访。不论哪一种办法,无不体现出这一业务的私密性。
(2)量身定做。与国内外商业银行的贵宾理财业务不同的是,私人银行业务不是简单的批量生产加销售的服务模式,而是根据每一位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做的,在服务和销售环节可以不拘定式。
(3)一站式服务。私人银行不仅服务于客户的个人财富,还可以涉及客户的企业。私人银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金融服务。其中包括为其企业投融资提供全方位的商业银行服务和投资顾问服务;并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咨询建议,同时在客户企业需要的时候,提供投资银行服务、法律和财务咨询等也是私人银行的重要服务内容之一。
(4)全方位服务。私人银行可以为客户的家族财富提供全方位服务。从服务角度看,私人银行注重家族服务,为客户提供财富“传承规划”服务,强调全方位、全时间段、全空间段的概念服务。
(5)增值服务。作为服务财富顶尖人士的私人银行业务,蕴含着业务操作范围外的增值服务,包括健康规划、家务顾问、教育咨询等一系列贴身管家式增值服务,时刻体现出私人银行客户的尊贵身份。
(二)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客户基础
2014年,我国私人财富规模大幅增长49.2%,达到22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据预计,到2018年,我国的私人财富将从2013年的22万亿美元增长到40万亿美元,增幅超过80%。
同时,根据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联合撰写的《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到2013年底,我国高净值人群数量将达84万人,高净值人群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27万亿人民币,而且预计未来5年将持续保持增长,年均增速将达到17%左右。这些高净值客户及其持有的资产无疑给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巨大空间。
1. 私人银行的目标客户和客户细分。私人银行的目标客户,主要包括高资产净值的个人及其持股或控股的企业,为每个客户群制定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在私人银行界,比较通常的客户细分方法为按照可投资资产额进行划分,例如,把客户细分为贵宾客户(50万―800万元)、高净值客户(800万―1亿元)、超高净值客户(1亿元以上),这可以作为一个最基本的细分标准,而在同一个财富水平的人群里,按照风险偏好、职业背景、年龄结构、行为特征等还可以作进一步分层次的细分。
以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细分为例,工商银行私人银行客户划分标准为:个人金融资产800万元(含)―2000万元为高净值客户;2000万元(含)―1亿元为超高净值客户;1亿元(含)以上为极高净值客户。个人金融资产是指个人客户在银行的存款、理财、基金、保险(但不含股票、房产)等金融资产总和。招商银行则以1000万元为分水岭,日均资产1000万元以上的为私人银行客户,而这部分客户又可细分为1000万元以上的“普通私人银行客户”和5000万元以上的“超高端家庭工作室私人银行客户”。
2. 国内财富人群特征。
(1)国内财富人群职业分布。我国千万富豪主要可分为4种类型:企业主、“职业股民”、“炒房者”和“金领”。亿万富豪主要可分为3种:企业主、“炒房者”和“职业股民”。根据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联合撰写的《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调查结果显示,从职业角度来看,我国高净值人士仍然以企业主为主,达到60%左右,且在融资服务方面,高净值人士最希望获得个人融资和企业融资服务,个人融资需求的提及率达到63%。此外,在企业融资方面,接近30%的高净值人士希望财富管理机构提供资本市场融资服务,提高投资杠杆。
(2)国内财富人群地域分布。根据《群邑智库2013胡润财富报告》, 2013年,北京千万富豪达到18.4万人,亿万富豪达到1.07万人,全国排名第一;广东有17.2万位千万富豪和9600位亿万富豪,排名第二;上海有14.7万位千万富豪和8500位亿万富豪,排名第三。天津是增速最快的一个城市,有1.9万位千万富豪和1400位亿万富豪,分别比2012年增加11%和12%,全国排名第10。其他增速较快的还有山东、河南、云南、贵州、青海和。6成富裕人士在非一线城市,例如杭州、宁波和佛山,千万富豪人数均在2万以上。
3. 私人银行客户的需求分析。根据贝恩公司调查,目前国内高净值人群投资态度以保守或中等风险为主,股票、现金储蓄以及房地产是该人群最为青睐的投资工具,不过有近20%的人主要靠专业建议进行理财,同时有超过50%的人表示自己有一定的理财知识和经验,但是仍然需要专业投资建议。金融危机之后,高净值人群对市场的风险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更深刻的考虑,对于投资风险更加谨慎,对于投资方向更趋于多元化,且更倾向于回报可靠持久的投资方式。因此,在产品和服务偏好方面,多元化的配置,特别是横跨货币、资本、房地产、贵金属、衍生品、私募股权、艺术品这种市场的综合性理财方案,受到了市场的欢迎。与此同时,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财富安全、财富继承、子女教育这种偏好明显上升。
(三)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分析
本文选取了几家有代表性的国内商业银行2010―2013年私人银行业务数据,分析国内私人银行客户数量、资产及结构等特征。
1. 私人银行客户数量增速显著。因为入围门槛不同,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量横向比较并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但是,通过纵向比较也可以看出,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量增势迅猛。工商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从2012年的18000户增长到2013年的31300户,增长了73.9%;招商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从2012年的12645户增长到2013年的25496户,增长了101.6%,翻了一番;而中国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从2012年的14250户增长到2013年的60000户,增长了321.1%。中信银行和民生银行,也分别增长了14.2%和419.1%。
2. 私人银行管理资产增长明显。从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管理资产的绝对值来看,招行、中行和工行均在2013年突破了5000亿大关,其中,招行绝对值最高,管理资产5714亿元。从增速来看,从2010至2013年,招行、中行管理资产增速分别为111.4%和171.4%,均超过了100%。
3. 2013年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客户、管理资产、户均资产情况。2013年,在工行、招行、中行、中信和民生银行中,客户数量最多的是中国银行,达到60000户,管理资产数量最大的是招商银行,为5714亿元,同时,招商银行的户均资产为2241万元,也是最高的。
三、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盈利分析
(一)私人银行业务盈利能力尚不显著
国内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正处于发展初期,配套的服务设施、人员配备、增值服务等投入可观,除了常规金融服务,私人银行客户在艺术品投资、家庭健康、商旅服务、慈善活动、体育赛事等方面均需求旺盛。因此,商业银行为私人银行客户提供包括机场贵宾服务、私人医疗服务、子女教育服务、艺术鉴赏服务、酒店预订服务等个性化增值服务的投入也很大。因此,在发展初期,私人银行业务的盈利能力还不显著。
(二)私人银行盈利模式现状
1. 国内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主营业务内容。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大致提供以下几方面的服务:
(1)商业银行服务。私人银行服务体系中,商业银行服务的宗旨是提升客户对银行基础服务的满意度,做好客户关系的渠道维护工作,其中包括柜台服务、现金服务、转账服务、结售汇服务、信用卡服务等。
(2)财富管理服务。财富管理业务属于私人银行业务中的核心业务,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部门主要经营资产管理、保险、信托、税务咨询、财富传承及规划、遗产管理服务等。财富管理涉及的境内产品如货币市场产品、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股票基金、保险产品以及另类产品。
(3)财富传承业务。财产传承业务指的是为客户提供财产保护与财产传承服务。其主要手段有:遗嘱、离岸公司的注册、人寿保险、信托等。通过一系列专业合理的安排,有效地为客户做好财产的传承。
(4)家庭增值服务。目前我国提供的家庭增值服务主要有境内外机场贵宾厅服务、医疗健康服务、子女海外教育服务、投资移民服务、艺术品鉴赏服务以及高尔夫赛事。国外的私人银行在增值服务方面主要有全球奢侈品代购、高端社交晚宴、私人旅游助理、全球体育赛事预订等。
2. 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盈利的案例研究。以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的盈利模式为例,探究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盈利模式。
(1)工商银行私人银行盈利分析。
①工商银行私人银行的布局。工商银行总行私人银行部相当于分行的研发后台、服务支持终端和培训组织者,私人银行总部的职能定位,首先是成为产品的提供部门,在私银产品的创新方面做出努力,通过研发产品对一线的财富顾问提供支持。推出自主开发的私人银行专属产品、发展全委托理财业务、专户理财业务,形成跨机构、跨市场产品遴选机制。其次是通过网络大学、经验交流等方式,加强对财富顾问的培训。
工行各分行的私人银行部门由当地的分行负责管理。根据全国工行系统内私人银行业务的规模,区分A、B类地区,在任务下达上有区别。一般A类地区分行私人银行部有业务支持团队和财富顾问团队,针对二级分行,包括重点支行实施直通式管理,提品服务和业务指导、客户维护。
②工商银行私人银行的考核机制。工商银行私人银行总分行间考核导向是,重点考核包括客户发展、资产发展、产品余额、产品销售、核心重点产品销售、中间业务、投融资项目等方面的内容。
③工商银行私人银行产品研发特色。工商银行私人银行在产品研发、选择上有严谨的体系,例如,总部对于投资基金采取MoM(Manager of Mangers)基金投资管理,MoM始于20世纪80年代,通过对投资管理人的研究评价,筛选多元投资风格类别的优秀投资管理人,构建管理人投资组合,并持续对其业绩进行动态跟踪、风险控制,获取长期、稳定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投资收益。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
一是选择全市场优秀的投资经理,每准入一个新基金经理后,都会量身定做一款新的投资品。由优秀的管理团队基于成熟的理念,运用前沿的策略,为客户实现资产的长期保值与增值。
二是配置分散,风险可控,由于投资于多个不同的投资经理,风险敞口分散,可以有效平抑投资运作中的净值波动,降低风险。
三是策略、风格、基金多元化,“多元策略、多元风格、多元经理”管理模式是让投资者获得最佳投资方案的有效途径;集个别基金经理之强项,构建更多元化的投资组合,从而获得更平稳持续的投资回报。
正因为存在这些优势,工商银行研发私人银行产品的收益率、安全性都有了最大限度的保障。
④工商银行私人银行的主要盈利来源。目前,工商银行私人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于向客户销售产品的收入,包括产品的管理费收入和销售手续费收入、产品超额管理费收入等,家族信托、专户理财、投融资项目收入等在总收入中的占比较小。
2. 招商银行私人银行盈利分析。
(1)招商银行私人银行特色团队。招行私人银行成立之初,即组织了一支特色团队,其中包括几位来自台湾的投资顾问和产品经理,团队成员平均拥有超过15年的财富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在全行范围内选拔人员,组建了投资顾问和市场研究团队,为各地分行培训了接近40名投资顾问和300名客户经理。
(2)招商银行私人银行的考核方式。私人银行考核最主要的指标就是每个客户经理的新增资产管理总量(Assets under Management,简称AUM)、新增客户数量、收入贡献度以及客户满意度等,除此之外,工作流程的执行本身也是考核的内容之一。其中,出于对客户资产负责的初衷,对于全面资产配置尤其关注,如果资产配置不合理,会降低分中心以及客户经理的业绩考核分值。
(3)招商银行私人银行的产品研发。招商银行在私人银行投资产品上基本保持自主开发产品和外购产品各占半壁江山,其中,招行自主开发产品由金融市场部、投行部以及公司条线来研发,主要涉及固定收益类产品。另外,外购产品则主要来自于基金公司、信托公司、PE等机构,具体产品的选择由私人银行理财顾问团队负责。
(4)招商银行私人银行的盈利模式。招商银行私人银行的收入主要是销售信托、私募股权基金、理财产品等获得的佣金,产品超额管理费收入等。另外,招行也在探索一些新的盈利模式,包括针对5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超高净值家庭推出的“家庭工作室”,为每个这样的家庭配备专门的专家组,提供完全定制的投资和风险控制策略,也提供包括税务规划、财富传承、资产隔离等在内的各种解决方案。这样的家族财富管理方案按单收费,是私人银行未来盈利的重要支撑点。
四、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和服务同质化导致竞争力不断下降
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仅以客户可投资资产数量作为准入门槛,按照客户在本机构的金融资产净值总额加以分类区别,私人银行与贵宾理财界限不清晰,直接导致了私人银行无法从细分客户需求的角度为私人银行客户提品和服务。
私人银行业务的基本要求是资产的管理,其产品不仅要求有银行理财、基金、保险等,甚至要涉及股票、信托、金融衍生工具等方面。私人银行的服务范围还应涉及家庭管理、各种规划、教育、税务、房地产、收藏、遗产安排、法律顾问等各项专业领域。而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的私人银行服务还是较多地进行个人的理财业务,购买基金保险等,产品比较单一,较少地涉及股票、信托、金融衍生工具等高层次的投资,而对于税务规划、教育规划、遗产继承等的服务也提供得较少。
国内商业银行目前在私人银行业务领域,自主的产品设计与开发集中于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金融产品和服务仍然围绕传统的储蓄、信贷和中间业务,辅之以销售为实质内容的公募基金、信托集合理财、阳光私募和PE产品等,产品主动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足。
(二)高端财富客户对私人银行的接受度不强
由于我国的国情决定,很大一部分富裕人士出于各种原因,不愿将自己的财富交给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而是选择自己管理,使得私人银行业务的开展遇到障碍。具体原因主要包括,一是传统的“财不外露”的思想,使高端客户不愿意接受私人银行的服务;二是国内私人银行始创于2007年,对客户来说还属于新鲜事物,难以得到高端客户的完全信任;三是我国富裕人群多为自己创业的企业家,其更加倾向于自己管理财富,因此对私人银行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还不高。
(三)同业竞争异常激烈
国内商业银行纷纷投入到财富管理、争夺财富客户的竞争中,同时外资银行也不断抢滩登陆。外资银行投资顾问团队强大,享有盛誉,客户经理专业性也相对比国内商业银行更强,尤其在品牌历史、人力资源等方面更有优势。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着较为强势的外资私人银行以及国内其他银行间的同业竞争压力。
(四)私人银行的盈利前景并不明晰
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处在一种“富矿不富”的状态。多数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仅是理财业务的升级版或高端版,而且附加增值服务,但这在成本增加的同时,并没有为银行带来直接的收入增加。
作为传统银行盈利来源的存贷利差,对私人银行并不适用,私人银行客户贷款需求不多,而且他们的资金并不愿意太多沉淀在存款。因此私人银行很难获得存贷差利润,销售或代销理财产品获取手续费仍是现阶段私人银行业务部门的主要收入来源,相关业务深度和广度不够,是私人银行目前存在的盈利难点。
同时,如果私人银行过于依赖销售产品获得中间业务收入,将促使销售出现短期行为,难以顾及客户资产的平衡配置,可能出现的后果包括私人银行客户购买银行代销的信托产品出现大幅亏损,或者由于资产配置的不平衡导致流动性或者安全性出现问题,客户将不再信任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这将直接导致盈利的枯竭。
(五)人才竞争激烈
私人银行业务属于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其业务不同于一般的高端理财服务,它的服务对象是高端的客户群,业务涵盖非常广泛,涉及银行、外汇、证券等许多市场以及税务、法律等专业知识,从而要求知识面广阔、实践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所有的从业人员都应当具备相应的能力,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操作技能。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开展的时间还比较短,相关从业人员都来自于基层,原从事的是单一的理财工作,并不能马上胜任私人银行的工作,需要专业知识的迅速提高与不断补充。
五、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盈利模式发展策略
(一)以差异化来服务不同的细分客户
1. 实施资产配置战略,不断深化私人银行资产管理服务。加强与信托、基金、证券、保险的横向业务合作,为客户提供涵盖各大类市场的投资理财产品,并为客户提品定制、专属投资方案设计、资产受托与全权委托管理服务。积极开展专享理财业务,通过现金管理、固定收益、资本市场、商品市场、私募股权投资、另类投资等资产管理服务,满足私人银行客户多元化理财需求。加快开展第三方理财业务,为客户广泛遴选合适的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产品,形成信托计划、基金和券商专户、投资类保险等产品的优化组合,帮助客户实现全市场的资产配置。大力开展专户理财业务,根据客户投资需求,以专户的形式为客户提供理财产品或者专属投资通道。尝试开展资产受托服务,按照与客户签订的资产受托服务协议,在满足客户关于项目投向、收益水平、存续期限、风险等级等方面约束性要求的前提下,为客户遴选符合需求的银行或第三方产品并进行推介,由客户做出投资决策,银行代为执行交易。尝试全权委托投资服务,根据客户的风险收益偏好及流动性等其他投资约束,与客户共同制定投资策略声明,并与客户签订全权委托投资服务协议。在服务协议框架下,银行代客户进行投资决策,为客户的专户资产提供全权委托的投资服务。
2. 实施项目开发战略,做大做强私人银行理财及顾问咨询业务。一是创新开展个人理财业务。通过私人银行顾问咨询业务模式,尝试对个人财产收益权、个人股权(股票)收益权等个人合法拥有的权益开展理财融资。二是积极开展资本市场类理财业务。推进股票收益权理财业务,探索开展结构化证券投资理财业务。加强与优质证券、信托合作力度,探索开展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二级市场股票(债券)投资、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金融衍生工具投资等创新业务。三是探索开展另类投资理财业务。通过开展艺术品、酒、茶叶、影视文化等基金、信托模式,推动私人银行业务开展。四是创新开展顾问咨询服务,通过向客户提供合适的私募股权投资项目或基金,创新开展私人投行顾问服务,积极介入私人银行客户相关法人主体的并购、资产剥离与重组、收购融资安排、权益资本的私人配售、股权激励计划、融资方案等方面的安排,为其提供顾问咨询服务。
3. 实施服务创新战略,全面做好私人银行非金融服务。一是个性化方案定制创新。通过全行联动,开展客户开发、服务整合,研究客户的个性化服务方案,实行区域内客户的名单制联合管理且一户一册地设计定制化方案。二是产品整合创新。整合个人金融产品,在为客户提供传统理财产品的同时,附加贵金属、白金卡、手机银行等新兴产品;整合公司金融产品,在为客户提供个金产品的同时,附加公司结算业务;整合贷款产品,在为客户提供投资、结算服务的同时,附加个人及公司贷款业务。三是利润模式创新。尝试与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合作,通过为其推荐客户开展法律、税务、财务咨询业务,向其收取顾问咨询费;尝试与优质拍卖公司合作,通过推荐客户参与拍卖活动、提供竞拍咨询等,收取顾问咨询费;探索与券商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为其推荐客户开展上市辅导业务,向其收取顾问咨询费用。四是服务内涵创新。联合第三方专业机构为私人银行客户、家庭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优化非金融服务方案。如:慈善安排服务,为客户提供慈善基金设立咨询、慈善方案设计、慈善活动组织、慈善资产委托管理等服务;艺术品保管服务,为客户持有的艺术品提供保存与定期保养服务;信息资讯服务,通过私人银行客户专属的终端或信息渠道向客户提供市场资讯、宏观与行业研究报告等服务;尊享非金融服务,面向私人银行客户提供高端文体活动、私人健康安排、私享系列名家讲座等非金融服务等。
4. 实施跨境服务战略,积极做好离岸业务服务。近年来,我国向境外投资移民人数出现快速增加,超高净值人群中近60%的人士已经完成投资移民或有相关考虑,这一行为在可投资资产规模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主中表现尤其明显,对于我国高净值人士而言,伴随投资移民问题而来的是对境外资产管理问题的关注。有约40%的高净值人士表示希望得到有关如何寻找境外合适的投资产品和机会、如何合理分配境内外资产比例的建议。
从内部环境上说,高净值人群移民倾向增加、我国企业涉外业务增多以及高净值客户对投资区域多元化需求逐步增强,高净值客户对投资境外市场的热情进一步增加。从外部环境上说,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以及相关政策的逐步放开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我国开展离岸金融的脚步。随着相关政策的放开,在自贸区里的私人银行能够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对冲基金、境外企业股权投资以及各种金融衍生品服务。此外,若境外家族信托业务能够在自贸区落地,私人银行就可以借助欧美国家完善的家族信托金融服务为客户办理企业境外上市、家族信托基金的设立等服务。因此,商业银行应该逐步建立海外投资平台,为客户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具备投资价值的IPO和PRE-IPO项目。另一方面,通过与国际知名投资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多款境外、跨市场的货币和资本市场投资产品。例如,工商银行前期成功推介了巴西石油ADR、友邦保险等海外股权投资项目,满足了客户在其投资组合中增加国际市场投资的要求。
(二)实施团队营销战略,构建高素质、专业化队伍
加快打造私人银行核心团队。通过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并举,构建一支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私人银行核心管理团队、核心专家团队和核心客户关系管理团队,加快构建私人银行上下联动营销团队。商业银行要举全行之力办私人银行,调动基层行办理私人银行业务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财富中心、网点优势,加强对私人银行业务营销指导,挖掘客户资源和项目资源。
(三)建立相互信任的客户关系体系
私人银行客户经理首先要和客户建立起信任关系,从朋友的角度为客户提供建议,而非普通客户经理那样单纯地推荐产品。要想与高净值客户成为朋友,对于私人银行客户经理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除了考取CFP、AFP、CPB等资格考试证书,还要不断充电,定期培训专业技能,同时,私人银行客户经理还要对客户的兴趣爱好有所涉猎。
参考文献:
[1]曹彤,张秋林.中国私人银行[M].中信出版社,2011.
[2]戴维・莫德(英).全球私人银行业务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3]招商银行、贝恩公司,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2013.
[4]波士顿咨询公司(BCG).2014年全球财富报告,2015.
[5]王奇.探寻私人银行盈利新路径[J].财富管理,2014,(11).
银行服务盈利模式范文5
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国际概况
零售银行业务已成为国际先进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
上个世纪7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出现了二战以后严重的“滞胀”问题,当众多的银行还执着的在公司银行业务领域大规模地进行投入,期望获得丰厚回报的时候,以花旗银行为代表的先进银行就敏锐地洞察到零售银行业务所蕴藏的无限商机,并把它提升到战略高度进行拓展。实践表明,零售银行业务以其收益稳定、风险较低的特点很快成为了国际先进银行的利润支柱,使这些银行平稳度过了经济周期波动所带来的危机,推动着它们一步步成为业界翘楚。
最近几年,国际大型银行更是普遍意识到零售银行业务对于银行长远发展的重要作用,采用各种方式加快自身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步伐。例如摩根大通和美洲银行采用收购兼并的方式,迅速扩大自己在零售银行市场中的份额。欧洲的银行业则在经历了经济低迷和资本市场的动荡之后,重新审视零售银行业务在银行经营中的地位和价值,开始调整业务发展的重点,一度备受冷落的零售银行业务逐渐升温。零售银行业务目前已成为国际先进银行利润来源的主体,支撑着银行业务的稳步增长。如花旗集团、德意志银行、汇丰集团、美洲银行等国际先进银行的零售银行业务对整体利润贡献率都已达到50%左右的水平(详见下表)。
零售银行业务是亚洲银行业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
上世纪九十年代,亚洲金融危机的动荡使不少国家和地区的银行面临重重经营困境。亚洲的银行业因而开始反思以往过于依赖公司银行业务的弊端:企业经营风险大量地集中在银行体系内,宏观经济运行一旦出现波动,企业效益滑坡,会很快引起银行不良贷款数量的急剧上升,非常容易遭受巨大的价值损失,陷入一蹶不振的泥潭。
而另一方面,亚洲作为几十年来世界上经济增长最为迅速的地区,居民收入持续上涨,家庭金融资产规模不断扩张,财富管理、住房按揭、消费信贷和信用卡等零售银行业务存在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零售银行客户不仅是低成本的资金提供者,而且是重要的利润来源。
因此,近些年亚洲的银行业都高举业务转型大旗,进军零售银行业务市场,经营重心由批发型公司信贷领域逐步向公司信贷、消费信贷领域并重过渡。经过近几年的调整转型,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的零售银行业务,在财富管理、按揭贷款和信用卡等方面,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银行的盈利能力正逐步恢复。可以说,零售银行业务是亚洲地区很多银行摆脱金融危机困境,重回健康发展轨道的重要引擎。
当然,各个国家的商业银行由于所处的发展环境和实施的发展战略不尽相同,零售银行业务占比及其实现方式也存在差异。对于国际先进银行而言,零售业务占比一般在50%以上,零售业务已成为与公司银行业务、资本市场业务并重的战略主线。
但也有一些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占比并不高,有些甚至不做零售业务,而是专门从事公司和资本市场业务,这些银行的整体盈利水平和品牌价值也较高。最典型的是美国州街金融公司,它不涉及零售银行业务,是面向全球机构投资者的金融服务公司,也有非凡的成就。但是,也应该看到,采取这种专门性发展策略的银行属于少数,它们具有其他银行无法匹敌的独特技术、客户关系和业务优势。对于大部分国际银行而言,零售银行业务是现代银行重要的业务领域,并已构成银行主要利润来源。应该说,零售业务并不是当今中小银行的惟一出路。
中小股份制银行步入零售银行时代
从国内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现状看,发展零售银行业务既具备一系列的有利条件,又是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具备有利的外部环境
居民财富的迅速增长为零售银行业务发展带来广阔市场空间。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以及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居民收入不断上升,个人财富不断积累。最突出的表现是,居民储蓄存款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00多亿元开始一路攀升,到2006年6月末已超过16万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0%以上。如此庞大的储蓄存款市场为零售银行业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正面临着难得的零售银行业务发展机遇。
居民收入的分化丰富了零售银行业务的内涵。在居民财富整体上涨的同时,收入的分化也在促进富裕人群和中产阶层逐步崛起。富裕人群按照美林集团的定义,是指拥有百万美元金融资产的人,该公司公布的《2005年度全球财富报告》显示大陆富裕人群数量达到30余万人,掌控着近万亿美元的金融资产,人均300万美元。中产阶层按照家庭平均年收入达到1万美元,并拥有4万美元资产的标准,估计目前国内这一阶层超过了2000万个家庭,这部分人群也积累了近万亿美元的家庭财富。富裕人群和中产阶层相对普通大众的银行服务需求有很大的不同。普通大众的预防性动机和流动性需求较强,侧重简单的存取款服务;而富裕人群和中产阶层投资性动机和增值性需求较强,倾向财富管理等方面的产品和服务,这样为银行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多样性的零售银行产品和服务创造了客观条件。零售银行业务必将成为国内银行业最具潜力和最具活力的业务领域。
大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符合国家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近年来,我国政府把扩大内需、提振消费作为一项长期的经济政策,鼓励银行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同时,随着国内家庭收入的增长,住房、汽车、大宗物品等消费信贷需求日益增多,国内银行正迎来零售银行业务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国际银行业的经验也表明,在社会物质产品逐步丰富的过程中,银行服务逐步从侧重生产领域向生产领域与消费领域并重甚至于侧重向消费领域转变。因此,发展零售银行业务既符合当前国家拉动内需的经济政策,也符合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规律,有助于推动银行服务领域的迅速扩展,促进银行利润来源多元化。
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促使商业银行在零售银行业务领域寻找新的利润来源。国外金融业的发展历程表明,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会对银行传统盈利模式形成强大冲击。大批优质企业走向资本市场直接筹资,大大降低了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银行传统公司业务的基础受到侵蚀,也迫使银行业开拓零售市场,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从当前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情况看,股票市场经过最近几年的改革调整,正在加快复苏,短期融资券市场也在迅速扩容,直接融资市场比重的提高不可逆转,企业融资脱媒化现象将更为突出,这些都使国内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依靠公司银行业务为主要利润来源的盈利模式面临巨大挑战。
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大客户贷款议价能力增强,存贷利差区间也将收窄,银行对公业务利润增长日显乏力,保持银行利润的持久增长就必须从零售银行业务中寻找新的利润源泉。
监管政策和规则的变化鼓励商业银行发展零售银行业务。2004年开始,银监会实施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加强了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按照该办法规定,企业贷款的风险权重为100%,而个人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仅为50%,后者对资本的占用仅为前者的一半。换句话说,同等资本规模将能推动两倍于公司业务的零售资产业务,这将大大提高银行盈利水平。因此,大力发展资本节约型的零售银行业务既是提升银行盈利能力、满足股东投资回报的需要,又是适应监管规则的需要。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零售银行业务低成本扩张提供了有力支持。信息技术在银行业的广泛应用,使得零售银行服务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电子银行服务渠道的兴起,不仅从时间上、空间上延伸着银行的服务范围,而且还降低了银行业的运行成本,改变了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单纯依靠机构网点扩张的传统模式。据有关机构测算,零售业务柜台单笔交易的费用为1.07美元,电话银行是54美分,ATM是27美分,网上银行是1~13美分,电子银行渠道可以显著地降低零售银行的服务成本,银行可以依托电子服务网络,以较低的成本
推动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
发展零售银行业务是国内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银行实际经营中,国内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业务结构上普遍偏重公司银行业务,要实现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结合中小股份制银行内部经营的情况,实施零售银行战略,实现公司银行业务和零售银行业务协调发展。
从负债结构看,长期以来,大多数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着对公存款比重偏高,对私存款比重偏低的问题。对公存款过高,一方面财务成本很高(如一部分是协议存款,协议利率较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盈利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对公存款维护成本较高,稳定性一般较差,需要投入相当多的人力物力进行维护。对比全国对公存款市场和对私存款市场(见图1),可以看到,对公存款增长日渐乏力,储蓄存款则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在总额上已经远远超过对公存款总量。及时调整负债结构,改变过于倚重对公存款的现象,才能有效支撑银行的长期稳定发展。
从资产结构看,零售银行的资产业务扩张非常快,全国个人购房贷款的数量增长迅速(见图2),零售资产业务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成为银行业的重要利润来源。而在企业融资脱媒化、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下,公司银行业务承受着愈发沉重的压力,迫切需要进一步开拓零售银行业务,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保证股东合理的投资回报要求。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公司银行贷款质量容易受宏观经济周期影响,不良贷款具有集中暴露的特点,往往给银行的经营带来明显的波动。而零售业务具有服务对象分散、单笔业务金额有限、业务规模庞大的特点。因此,在同样的经营规模下,零售银行业务可以更好地分散风险,和宏观经济波动关联度较低。在实际情况中,大部分银行的零售银行贷款不良率在1.5%以下,明显低于银行的总体不良贷款水平。因此,大力拓展零售银行业务,有助于降低银行的整体不良贷款率,促进银行业务质量、效益和规模的协调发展。
从品牌建设看,由于公司银行业务面对的客户群体较为单一,专业性较强,大众市场认知度较弱。而零售银行业务与居民的生活、消费、投资等方方面面休戚相关,优良的零售银行服务品质能培育银行大批忠实的客户群体,有助于银行整体品牌的塑造,进而促进公司银行业务发展,实现零售银行业务和公司银行业务的良性互动。
中小股份制银行零售银行战略的路径选择
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竞争地位
在国内零售银行市场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竞争主体。一是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国有银行;二是十多家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三是正在大举进入国内市场的外资银行。三类竞争主体在零售银行业务发展中具有各自的经营特色,形成了不同的竞争态势。
八九十年代国有银行利用自身的垄断优势,通过网点建设进行了大规模扩张,目前已合计拥有10万多家机构网点,占到国内银行网点总数的90%左右。遍布全国大中小城市的机构网络,为零售银行客户带来了空间上的便利,使国有银行积累了深厚的客户基础。
然而大规模的机构网点建设也给国有银行带来沉重的财务成本压力,单位投入产出比偏低,有数据显示国有商业银行单个网点平均的个人账户数量仅为1600个。同时,由于拥有了庞大的客户数量,国有商业银行曾一度忽视了对优质客户的筛选、细分和差异化营销,影响了中高端客户的忠诚度。现在,国有银行已经注意到零售业务发展中的这一不足,并在国外战略投资者的协助下,加紧改进零售银行的经营策略,实施差异化的服务以增强对中高端客户的吸引力。
外资银行则在渐进式的金融开放政策下,加紧进入国内银行市场,零售银行业务是不少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战略重点。尽管外资银行在拓展零售银行业务方面有明显的不足,如网点少、客户基础薄弱,本土化程度低等,但又具备其独特的优势,如成功的市场经验、先进完善的产品与服务、高效超群的营销技术和一批优秀的国际化人才。这样,外资银行在华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战略意图非常清楚,就是直接介入高端市场,为富裕人群提供理财及资产管理服务。
不可否认,中小股份制银行中领先的商业银行,早在90年代就根据零售客户的现金存取、刷卡消费、账单支付、网上支付和资金理财等方面的金融需求,依托技术创新,先后开发了以电子渠道为依托的金融产品,并采取了富有成效的营销策略,打造了零售银行的知名品牌,成为零售银行市场中最有力的竞争者。
然而,对于大多数中小股份制银行而言,迫于发展初期追求股东回报和做大规模的生存压力,较为注重短期盈利性较强的公司银行业务,而零售银行业务的投入和发展明显滞后。目前中小股份制银行经历十多年的快速成长后,已经具有了一定规模实力和品牌知名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经营压力双重影响下,迫切需要拓展零售银行业务,使之构成银行稳健发展的另一个支点。但是,从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自身条件看,在网点数量上远不及国有银行,在品牌和技术上又同外资银行存在明显差距。如何实施行之有效的零售银行战略,亟需深入思考和积极实践。
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一般规律
从国内外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成功经验看,发展零售银行业务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的工作,即包括客户积累、客户经营、客户增值三个阶段。
客户积累是零售银行战略成功实施的前提。零售银行业务存在着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要为数量众多的零售业务客户服务,并尽可能满足客户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需求,就必须首先搭建较为完善的零售银行服务平台,如机构网点的建设、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的运行、自助银行的设置等等,这自然要在固定资产、人力、科技上进行大规模投入。但由于单个客户一般交易量都较小,单个客户的收益较为单薄,因此,只有积累一定规模的客户基础,才能成功跨越零售银行业务的盈亏平衡点,最终由成本区进入利润区。客户积累应当采用积极的、主动的市场营销策略,如通过工资、住房贷款、出国金融、网上银行、借记卡、信用卡等产品和业务建立与客户的联系,逐步扩大客户基础。
客户经营是零售银行战略成功实施的中心。银行进行了有效的客户积累,就需要以经营客户的理念,满足客户多方位的金融服务需要,同时获取利息收入和中间收入。目前,国内外零售银行的主要产品分为四类,包括个人贷款类产品(信用卡、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个人经营贷款等),理财类产品(如固定收益类产品、衍生交易类产品、资产证券化产品),交易类产品(证券、基金、外汇、期货等),电子支付类产品(各类银行卡、POS支付、网上购物、跨行转帐等)等四类产品。客户经营就是要针对客户个性化、综合化的需求,通过对上述四类产品的交叉销售,并辅以优质的服务,向客户提供良好的个人金融服务体验,加深与客户的业务联系,培养客户忠诚度。
客户增值是零售银行战略成功实施的重点。在零售银行业务中,通常是20%的客户创造80%的利润,甚至是比例更低的中高端客户人群创造更高比例的利润,这部分客户主要是富裕人群和中产阶层。他们所需要的是复杂的高级金融服务,涉及金融交易、投资管理、纳税筹划、管理咨询,乃至遗产管理等内容。与一般零售银行业务不同,向这类客户提品和服务的核心在于以量身定做的服务模式为客户创造价值。从国内外银行中高端客户服务的经验来看,为客户增值主要通过贵宾理财服务以及在此之上的私人银行服务,这是衡量零售银行服务水平的更高标准和零售银行服务的更高境界。
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零售银行战略的路径选择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多层次的客户需求,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在零售银行业务发展方面进行赶超,如果仍然从客户积累环节逐步做起,循序渐进,就难以摆脱零售业务相对滞后的局面,实现走在中外银行零售业务竞争前列的目标。在我看来,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根据自身的条件走一条三个阶段同时启动、一体化运作的零售银行发展道路。
在客户积累方面,借助自身一定规模的分支机构和先进的电子银行渠道,实行积极的、主动的营销策略,尽快突破基础客户数量的瓶颈;在客户经营方面,要加大信息技术系统建设力度,完善电子银行服务渠道,加强产品研发,加大产品的交叉销售,提高零售银行的整体盈利水平;在客户增值方面,中小股份制银行应该借鉴国外银行客户增值服务的成功经验,尽快构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贵宾客户服务体系与私人银行服务体系,进入中高端客户服务的利润区,实现零售业务的超常规发展。
从中信银行发展零售银行业务过程来看,我们实施零售银行战略正是要探索这样一种新的发展路径。
在具体的市场策略上,中信银行贯彻和执行“三维四动”的经营方针。“三维”是指从业务结构的维度,要形成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完整的业务体系,丰富中间业务品种;从客户结构的维度,要形成低端(普通客户)、中端(贵宾理财客户)、高端(私人银行客户)完整的服务体系;从核心竞争力的维度,要围绕系统、产品和队伍三个方面全面构建零售银行业务核心竞争力。
“四动”是指公私联动、产品拉动、专业促动和全员推动。
――公私联动方面,要借助中信银行公司银行的市场基础和优势,将公司客户中蕴含的零售银行的能量和资源转化出来,以工资、信用卡等服务为切入点,扩充基础客户;加大交叉营销力度,向公司客户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中信贵宾理财业务的营销宣传,建立业务关系,扩大贵宾客户群体。
――产品拉动方面,中信银行不断开发有吸引力的投资理财产品、信用卡、交易支付工具,丰富网上银行功能,利用差异化产品特点吸引不同客户,同时提高对现有产品的营销能力,实现对产品的组合营销。
――专业促动方面,扩充零售银行专业人员队伍,不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化营销能力,提高理财客户经理产能,带动业务稳定增长。
――全员推动方面,制定切实有效的奖惩办法,调动全行员工参与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积极性,鼓励员工进行零售银行业务营销。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建设有中信特色的零售银行服务体系”的目标,加快零售业务发展。
首先是建立高科技支撑的零售银行业务体系。在服务渠道、金融交易、产品服务、后台账务、客户关系管理等诸多方面强化信息技术运用,以高科技手段降低零售银行运行成本,以高科技手段满足客户多层次的需求,以高科技手段提升零售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摆脱依赖物理网点和人员数量的增加来发展零售业务的传统模式。
其次,集中经营客户。实施零售银行业务集中经营的经营管理平台、预算管理机制和营销服务机制,对信用卡、借记卡、个人贷款、出国金融、理财产品销售等业务进行集约化经营和管理,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
第三,完善的高端服务体系。健全贵宾理财服务体系,打造高素质的客户经理队伍,统一服务质量标准,充实贵宾服务的增值功能。启动私人银行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学习和借鉴国外私人银行成功经验,引进和培养私人银行专家人才,探索适合国情和客户需求的私人银行服务体系。
私人银行业务―零售银行业务战略发展的方向
私人银行是零售银行业务“金字塔”的顶端,是利润回报最为丰厚的业务领域,对银行的品牌和形象有很大的烘托作用。最近一两年,国外著名的金融机构纷纷瞄准国内富裕人群,抢滩国内私人银行市场,专门为高资产净值客户提供财富管理和财富保障服务,服务内容涵盖资产管理、投资、信托、税务、遗产安排及收藏、拍卖等广泛领域。
面对日益激烈的零售银行业务竞争,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实现从客户积累、客户经营和客户增值三个阶段的跨越式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加快开发具有高利润价值的私人银行业务领域。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以国际化视野,参考国外私人银行机构的运作模式,构建起自身的私人银行服务体系。具体说来要实现六个重要转变:
在服务对象上由一般理财客户向超高端客户转变
与一般的个人理财业务不同,私人银行服务强调差异化和个性化,单个客户的服务成本较高,因而在产品和服务方面必须设置很高的门槛要求,以实现成本和收益的平衡。如美林集团对私人银行客户标准最低要求是100万美元金融资产,摩根大通和高盛要求是500万美元,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亚洲)则是300万美元。目前国内银行理财客户的门槛只有从几万到几十万人民币不等。需要针对私人银行服务的特性,找到适合国情的新的标准。
在服务方式上由标准产品的统一营销向个性化服务的单独定制转变
目前国内银行的理财服务更多是向客户推销各种标准的理财产品,还不能针对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财方案。而私人银行客户对个性化服务的要求非常高。银行必须细分市场和客户,全面了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对每个客户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度分析,针对客户的风险偏好、年龄、投资目的和金额大小,设计出切合客户需要的服务方案,主动地对客户的财富进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客户财富的保值增值。
在服务内容上由单一银行产品向综合化金融服务转变
为了满足客户复杂多样的金融需求,私人银行服务就必须要形成多元化的、完整的产品结构与服务内容,包括理财规划、资产管理业务,信托和不动产业务,托管业务,信贷业务等等,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甚至要对客户的旅行、商务、子女教育等提供相应的生活服务。
在服务范围上由自然人向法人,由客户“生前”向“身后”转变
一般性的零售银行业务只针对自然人的范畴服务,而私人银行客户大部分拥有自己的企业,私人银行除了提供个人的财务规划,还要协助客户的企业寻找融资和投资渠道,甚至是企业托管、并购、出售的财务方案。私人银行服务因此要对自然人和法人进行一体化服务。对于自然人,除了对客户生前进行细致周到的服务,往往还要延伸出客户生命周期之外进行遗产管理服务,成为资产管理受托人,将服务延续到客户“身后”。
在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上,由一般银行理财经理向高素质复合型客户经理转变
私人银行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具有个性化、综合化的特点,因此,一般银行从业人员无法胜任私人银行客户经理的职业要求,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必须是精通银行、财务、税收和不动产策划、法律以及会计等领域的复合型专家人才,并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比如英国巴克莱银行要求私人银行客户经理的人选要“具有15年以上的资历,亲身体验过经济景气循环的人”。
在服务场所上由富丽堂皇、公开的贵宾理财室向隐秘性强的服务空间转变
做为一般的贵宾理财业务往往在位于分支行的贵宾理财室内进行,场所公开度较高,装修豪华雅致。私人银行客户则非常注意财富的隐私性,特别是国内的富裕人群有更强的隐密意识。所以私人银行服务空间要格外注意隐密性,更多时候,客户无须到银行网点,由专属客户经理登门拜访进行服务。
银行服务盈利模式范文6
【关键词】邮政金融 转型发展 建议
当前邮政金融在业务种类、网点环境、销售能力、客户管理、风险防范、人才队伍、经营管理体系等方面,和商业银行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市场竞争能力较弱。网点是邮政金融最重要的竞争优势和最具防御力的发展资源。如何全面提升邮政金融的市场竞争力,提升营业网点的服务效率与质量,为客户提供一流服务,“网点转型”成为邮政金融的重要依托和必然选择。但目前在网点转型上,邮政金融明显落后于其他主要商业银行,必须加快。
一、全面树立商业银行经营理念
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邮政金融必须牢固树立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理念,摒弃“”束缚,遵循现代商业银行运行机制,加快调整经营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努力实现高质量、有价值的持续发展,实现“金融”到“专业银行”的转变。
二、分阶段推进金融转型工作
网点转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一撮而就,需要明确目标,细化措施,分阶段推行。
第一阶段:解放网点生产力:网点装修改造
利用先进技术提高网点的运营效率,解放生产力,实现由传统银行向电子银行转型,由交易操作向销售服务转型。主要内容包括网点功能布局,服务礼仪规范,服务销售流程和厅堂现场管理。重点关注 “厅堂服务营销”。一要优化网点布局,改善消费环境,突出网点装修改造,强调功能分区,营造“简约、舒适、温馨”的消费氛围。二要导入厅堂服务营销流程,分层经营客户,将排队客户分流到各自助渠道,或理财中心,提高客户体验,提高服务效率。三要强调网络技术和电子化产品的运用,加大自助服务设施投放,提供自助银行、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等新服务手段,使银行不再单纯依靠网点和柜台扩展来扩大规模,从而实现低成本扩张。四要实行业务流程再造。将传统的以方便柜台内部处理的交易服务流程,改变为以提升客户体验为目标的销售服务流程,并相应调整网点生产运作组织。
第二阶段: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客户全方位关系管理
实现客户分层管理,将资源重点投入到能够给银行带来80%业绩的20%中高端客户的经营上。集中资源建立理财经理队伍,建设理财中心。关注阵地由第一阶段 “厅堂营销”转移到第二阶段的“中高端客户经营”。一要提升员工的客户关系经营技能,重点关注服务营销行为动作的持续性,关注员工服务营销深入程度,关注网点效能和员工效能的产出。二要建立起销售活动管理体系,以理财中心(或大客户营销中心)作为主要营销阵地。三要强化客户关系营销管理,实行分层维护,区分客户价值与需求差异,创新产品与服务,更有针对性和更有效地满足客户需求。
第三阶段:重塑金融业务及盈利模式:机制转型
当前,金融的业务种类及盈利模式比较单一,主要经办个人储蓄业务,网点无法直接开办资产和公司业务,盈利主要依靠代办手续费,无法直接赚取存贷利差及表外收益。金融业务转型的战略方向是要发挥“自营+”的经营管理模式优势,发挥邮政金融区别于其他银行的显著特点“服务三农”的优势,共同拓展农村资产业务、理财业务市场。一是业务经营要体现全业务,做稳储蓄业务,做强结算业务,规模发展理财业务,积极发展信贷业务。理财业务是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的战略性重点业务,是不断创造和加强为中高端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的有力武器,农村理财市场潜力巨大,是金融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信贷业务是金融业务的根本,相关部门及邮储银行要逐步、部分授权授信邮政金融,以特定方式经办小额贷款、农业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粮农宝”农户直补资金担保贷款等贷款产品,通过邮政金融网点直接将资金直接反哺农村,激活农村金融市场。
除了业务及盈利模式转型外,邮政金融还需要从提升精细化经营管理水平、加强专业经营管理队伍建设、健全内控及风险防范体系、完善用工分配激励机制、树立专业化经营企业文化等多方面转变机制,保障转型工作顺利推进。
三、转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网点装修改造和流程优化的关系
不少人将网点销售化转型简单理解为网点的硬件改造、网点装修,而忽视了硬件改造背后的业务流程梳理优化。网点销售化转型对网点的经营环境有一定的硬性要求,如环境要整洁明亮,功能分区要基本到位等,而邮政金融的网点,大部分确实存在老化和落后的现象,网点转型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就是网点改造。网点硬件改造确有必要,但如果过分重视网点装修改造,甚至认为网点转型就是网点装修改造,如果只是硬件改造而没有对网点运营流程进行有效优化,没有提高营业厅对外销售机会的发现、激发和销售实施的效率,就无法提高网点的产能,偏离了网点转型的本质。
(二)硬件建设和营造营销氛围的关系
绝大多数的网点硬件改造后,宽敞明亮,形象比以前有明显改观,客户体验有了明显提升,但网点营销氛围却没得到有效营造。交易型网点和销售型网点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对网点氛围的营造。在销售过程中,氛围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根据行为心理学原理,营业厅氛围直接影响营业厅内人员包括客户和银行服务人员的心理和行为,进而导致结果的发生。网点转型,坚持“软”“硬”结合,聚焦“网点销售效率”和“客户体验”,才可能将网点转型转出成效、转出产能、转出利润!
(三)处资源投入和资源效益管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