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计算规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计算规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计算规则

初中数学计算规则范文1

【关键词】初中数学 计算教学 日常生活 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11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不断的将教材与实际实践相结合,借此创造出有效且高效的数学教学方式。初中数学教师通过不断地对教学进行研究,逐渐地发现了计算教学的关键在于“做”,因此进一步得出了“初中数学计算教学中‘做’比‘说’重要”的结论。本文就对“做”比“说”重要的提法进行深入分析。

一、初中数学计算当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数学计算本身就在人类的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其产生的根本目的就为了满足人们对于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因此数学计算在日常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又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积极地促进作用。换而言之,数学计算同我们实际生活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使得数学计算渗入到了实际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从而成为了实际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数学计算发展至今,其不再是单纯对实际生产生活中问题进行解决的工具,也不仅是人们用于对相关问题进行解决的有效手段,而是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人类在思想上取得的进步及技术上的飞速发展,从某种程度而言,数学计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人们生活日益丰富的今日,大到国际贸易,小到个人收支,这些都需要运用到一定的数学计算知识。因此,当前的初中数学计算教学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基本生活能力,要在对学生的现有素质基础进行考虑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深化,注意在数学计算教学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初中数学教师要尝试着将实际生活引入到计算教学之中,采用具体的生活时间里来为学生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实际生活被转化成为相应的数学模式,从而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得到很好的还原,让学生能够顺利地将生活情境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进而将“做”付诸于实际的数学学习之中。让初中学生能够在获得必要数学知识基础之上,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数学知识运用体系,掌握一定的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的基本能力,让数学计算的相关知识能够更好地被运用到现实生活之中,为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知识保障。

初中数学教师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要做到大量的数学计算教学实践,并要学会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对教学节奏进行把握,从而让教学实践活动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开展,顺利地将数学计算教学和实际生活有机的联系起来。同时,教师要稍微地调整数学计算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对每个章节所涉及的数学知识背景进行了解,并学会对这些数学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从而用这些旧知识来催生更多的新知识。初中数学教师要能够在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感悟,从中找到数学计算知识要点和重点,然后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鼓励动员,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将数学计算知识予以合理的运用,借此尝试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从而达成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强化的目的,并让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相应能力。此后,初中数学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争取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从而让学生能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计算的魅力及实用价值。

比方说,初中教师在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时,想让学生真切的对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进行了解,并发现其中的相关数学原理,使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产生基本理论产生一定的认知,从而让学生能够从全新的角度去对教材进行理解把握。最后教师再将数学计算教学的重心迁移回课本,让整个计算教学能够回归到课本知识的教学之中,以此来使学生的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解题技巧得到有效的训练,从而让学生能够掌握到相应的数学计算方法。

二、初中数学计算教学应当重视学生的“做”

初中数学的计算教学中,不少数学教师对于“做”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他们理解成为了需要自己在教学中“做”,所以在教师总是不停地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对课本中的例题进行教学演算,而忽略了学生在计算学习中的重要性,没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去进行相应的数学计算。就目前的初中数学计算教学而言,教师应该让学生全程的参与到“做”中来,对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行大量的计算,来对问题进行必要的解决。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小组竞争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规则来进行分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多种形式的数学计算比赛,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一种较为紧迫的氛围,让学生能够适当的将神经绷紧,专心的投入到比赛活动之中。从而达到对数学计算能力及数学综合素养进行培养的目的。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在数学计算知识的学习中进行良好的协调,从而让全班学生成为一个团结的整体,迸发出巨大的学习潜能。同时,在这种小组成员团结协作的过程之中,学生能够对数学计算知识有着较为深刻的切身感受,还能从多种角度对数学学习进行享受,在竞争之中体会到数学计算教学的乐趣所在。当然,在小组竞争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注意课堂气氛活跃对学生带来的积极作用,明白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在不知不觉间对学生产生影响,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并使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数学计算规则范文2

【关键词】模型思想 初中数学教学 原则

引言

多年来,我国数学教育重视数学理论的学习,轻视数学的实践应用,缺乏对数学知识的背景介绍与应用训练。近年来,社会舆论对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淡薄、数学应用能力低下的状况表示不满,敦促我国数学教育界采取有效措施以改变此种状况,提出了加强中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提升其数学应用能力的改革要求。对中小学生实施适当的数学建模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平抑社会舆论对数学教育的不满,消解社会对数学教育的压力,顺应社会对数学教育的要求。

就目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情况来看,由于学生难以掌握数学模型的思想,导致其无法真正应用模型解决数学实际问题,制约了学生数学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在新课标背景下,数学教学更注重数学知识与外界的联系,发展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成为数学教育的首要目标。在新课标环境下,初中数学老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人为本,始终坚持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培养数学模型思想的意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能力尚未完全形成,比较容易接受生活实际方面的东西。为更准确合理地构建数学模型,基于数学语言基础上,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相关的数学概念、法则及数学方法将其解决,确保数学答案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这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从而获取正确答案的过程就是数学建模。由此可见,数学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与外界的联系,是学生实际应用数学知识的桥梁。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数学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成为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新课标要求初中数学教学需要将模型思想自如地运用于解决数学实际问题中,因此老师应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和技能,感悟数学模型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高年级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二、基于模型思想的初中数学教学的原则及思路

1基于模型思想的初中数学教学的原则

(1)源-型-流;(2)问题驱动;(3)概念-题-应用。

2基于模型思想的初中数学教学的理路

(1)数学:模式的科学;(2)问题--模型--应用;(3)例证--概念--例证;(4)例子―规则―论证―应用;(5)习题---模型(关系、结构、方法);(6)复习―概念图---知识图---大模型观---模型层次观;(7)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8)数学气质-----量(图)化意识----数学模型的世界--数学模型化的世界。

三、数学模型思想与函数模型的应用

数学基本思想是数学的精髓,它蕴涵在数学知识产生的整个过程。数学基本思想的教学应逐步深入并在教学中反复呈现。没有数学知识、技能的牢固掌握,就不会有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准确、迅速、灵活的运用;而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也离不开对其中背景、思想、方法的理解。所以,在谈及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时候,我们也强调以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加强数学思想的教学。好的数学教学,应是将数学知识、方法、思想融为一体的教学,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与素养等方面得到同步发展。

所谓数学模型,是指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对象,为了某个特定目的,作出必要的简化和假设,然后运用数学工具得到的一个数学结构。它或者能解释特定现象的现实状态,或者能预测对象的未来状况,或者能提供处理对象的最优决策或控制方法。数学模型思想的渗透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原型出发,充

分运用观察、实验、操作等手段,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方法,运用简化和假设的策略,建构与实际问题相适合的数学模型。

一般说来,数学模型的建立有以下几个过程:

1模型准备: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其实际意义,掌握对象的各种信息。

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问题;

2模型假设:根据实际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的简化,并用精确的语言提出一些恰当的假设;

3模型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利用适当的数学工具来刻划各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结构(尽量用简单的数学工具);

4模型求解:利用获取的数据资料,对模型的所有参数做出计算(估计);

5模型分析: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数学上的分析;

6模型检验:将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形进行比较,以此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合理性和适用性。如果模型与实际较吻合,则要对计算结果给出其实际含义,并进行解释。如果模型与实际吻合较差,则应该修改假设,再次重复建模过程;

7模型应用:应用方式因问题的性质和建模的目的而异。

应用函数模型解决问题,是通过考察实际问题的数学特征后建立函数类模型对问题进行研究,体现了“普遍联系和运动变化”的辩证观点。善于发掘问题的隐含条件,适当构造函数解析式,熟练运用函数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所给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观察、分析、判断,才能找到由此及彼的联系,构造出函数原型。此外,方程问题、不等式问题和某些代数问题也可以转化为与其相关的函数问题,即用函数思想解答非函数问题。

初中数学计算规则范文3

关键词:数学竞赛;新题型;解题策略

在最近几年的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出现了一类新题型.这类题就是给出一个新定义,或新运算,或新定理,然后在这种新情景下,综合所学知识并运用新知识加以解决所给问题.这类题难度不大,但根据学生的反应,学生做得并不好,究其主要原因就是不理解题意.所以,我就针对近几年初中数学竞赛试卷中的几个题来谈谈我对这类题的几点见解.

类型一:解未知数

例1.(2008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填空第一题)

依题意有a+1≠0,Δ=(a+1)2-(a+1)>0

解得:a>0,或a

解题策略:

这道题它新定义了一种运算,而这种运算可以转化为我们熟悉的乘法,加法运算.在做题时我们只要“对号入座”就行,当然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再结合我们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二十二章有关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解题即可.

针对训练:

已知x,y满足x+[y]=2009,{y}+y=20.29其中[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x}表示x的小数部分.即{x}=x-[x],那么x=( )

类型二:直接运算

例2.(2011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选择第二题)对于任意实数a,b,c,d,定义有序实数对(a,b)与(c,d)之间的运算“”为:(a,b)(c,d)=(ac+bd,ad+bc).如果对于任意实数u,v,都有(u,v)

(x,y)=(u,v),那么(x,y)为( )

A.(0,1) B.(1,0) C.(-1,0) D.(0,-1)

解:由已知得(u,v)(x,y)=(u,v)

(u,v)(x,y)=(ux+vy,uy+vx)=(u,v)

那么ux+vy=u,uy+vx=v,

对于任意实数u,v,都成立,

则x=1,y=0,

所以选B.

解题策略:

这道题有关数对的计算,解决本题关键在于u,v的任意性.

针对训练:

如果ab表示a-2b,那么3(75)等于多少.

类型三:找规律

例3.(2013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选择第一题)对正整数 n,记n!=1×2×3×4×…×n,则1!+2!+3!+4!+…+10!的末位数

字是( )

A.0 B.1 C.3 D.5

解:根据题意得:

1!=1

2!=2×1=2

3!=3×2×1=6

4!=4×3×2×1=24

5!=5×4×3×2×1=120

所以,5!,6!,7!,8!,9!,10!这几个数最后结果的末位数字多是0.即最后结果中的末位数字就是1+2+6+24结果的末位数字是3,故答案选C.

解题策略:

阶乘实质上是高中数学的内容,而对初中学生它又是一种新定义的运算,本体将阶乘转化为我们熟悉的乘法再相加.但解决本体主要在于要看出后几个阶乘结果的规律.

综上所述,要更好、更准确地来解答这类题目并非难事.而解此类题的重点难点在于要深刻理解所给的定义或规则.后将它们转化为我们熟知的加减乘除及乘方,开方运算.但它也联系和区别于加减乘除及乘方开方运算,如:

初中数学计算规则范文4

初中数学学困生就是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难以准确的理解数学概念、原理和解题技巧的学生,究其原因数学学困生的存在主要是学生没有足够的兴趣集中在数学教学上,同时对数学学习没有耐心,逻辑思维不严谨的学生,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及时的了解学困生的学习状态,并进行疏导,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变化。本文就针对目前学困生的学习状态,提出几点有效的,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的教学策略。

1 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学困生并不是学习能力差,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没有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调动学困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够让学困生恢复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既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数学知识通俗易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还要保持新旧知识的衔接,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能够听懂学会,还能够巩固数学知识。而且学困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以前学习的不积极性,导致在教学时无法跟上教师的速度,从而产生放弃的心理,基于这种状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再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

比如说在进行“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在教学之前进行教学内容的导入。教师可以根据上节课三角形的内角以及多变形的定义进行分析,这样既可以巩固上节课的知识,还能够让学生慢慢的进入到数学的教学环境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玩橡皮筋的游戏作为导入,经常三个人将一个橡皮筋勾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内角和已经学过,那么如果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四个人勾住橡皮筋会构成一个四边形,如果是一个长方形的话,学困生知道长方形的内角和的大小,那么如果勾成的图形是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那么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会是多少呢?这样通过一个玩游戏的小例子,就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对本节课要将的知识产生质疑,在质疑的前提下,学生就会对以后的教学内容投入更大的兴趣和精力,从而促进学困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

2 优化教学指导

学困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差,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指导,针对学困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指导,培养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困生多进行心理上的沟通,了解学困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的进行疏导,根据学困生的学习特点,指导学困生进行数学知识的预习,让学困生在学习之前能够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回忆,然后对本节课要讲的知识进行复习,这样当教师在进行新知识的讲解过程中也不至于学的太吃力。

比如,在进行《函数》教学内容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提前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们预习函数的含义、函数的图形,并让学困生进行思考,生活中有哪些我们经常遇见的例子本身就是一种函数关系,让学困生在进行讲解之前进行思考,学困生就会发现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走路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函数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怎样从爱能构用初中数学知识进行表达出来呢?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带着疑问学习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式学习,这样可以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越学越自信。

3 重视课堂互动

学困生由于自己的心理作用,在课堂上很少回答教师的问题,而班级内的其他同学却踊跃回答,在这样的对比下,学困生的心理就会越来越自卑,越来越不敢回答,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与班级内的学生进行课堂互动,还要多激励、多鼓励学困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比如,在进行“概率的预测”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简单的概率计算题的,教师不妨让学困生在黑板上作答,锻炼学困生的信心与胆量,而一些与概率有关的大型的有难度的计算题就可以让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作答,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提问,既可以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还可以在学困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学困生可以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也就不会辜负教师的希望,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学困生的基础弱,也会保持学习的信心和坚持的信念。学困生在信任教师之后才敢于向教师提出自己的质疑,从而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4 结语

学生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成为学困生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既包括外在的客观因素,又包括内在的主观因素,而初中又是学生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关心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并及时的进行疏导,确保学困生能够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以健康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

参考文献:

[1] 孙利平.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及对策的案例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5.

[2] 洪发来.浅谈提高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能力的策略[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6,23(2):19-19.

初中数学计算规则范文5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生活化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040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来说,我们需要重点说明的是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传授新知识,还要注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联系,以他们的经验为基础,将新知识导入学生的知识体系中,从而达到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目的。换言之,研究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素质,加强此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数学是学生学习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是学好其他理科科目的基础。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联系生活,缩短学生与知识的距离,让他们产生熟悉感,才能更乐于学习数学。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并不能令人满意,依然还有许多问题,有教材方面的,比如教材有些内容过于陈旧,有些内容单纯追求全面、严格,因此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忽略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又显得过于关注数学知识的演算证明和对运算技巧的教学,不重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比较局限,不能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

二、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数学学科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有着更为深入而广泛的应用,正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加强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能够促进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形成,还能激发初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另外,加强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有利于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加速形成,能够促进他们加快形成社会实践能力。换个角度,从教师的角色来看,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将教师的注意力从书本上转移到实践中,使教材与生活更加贴近,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始,注意促进提高教学技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铺垫工作和准备工作。

三、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的策略

为了达到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师相比从前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生活中与学习有关的一些事情,并巧妙地穿插到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但是,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准确实施这些策略,创设怎样的情境,如何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安排在课堂中,都是教师需要思考的具体问题。笔者认为,通过初中生熟悉的生活人或者事务来理解数学知识,将难以理解和记忆的数学概念与定理等化解为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中,做到在生活中找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具体的策略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生活情境,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课上给学生多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实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都有依赖直观的实物或者现象来支撑的特点。就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尽量创设与数学相关的生活情境,也就是说将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情境中去,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以蝴蝶飞舞的动画来演示,让学生观察它的外形特点,有这些现象作为认识基础,然后再在恰当的时机引入轴对称图像的相关概念以及其他知识,这样学生的接受就更加容易。

(二)深入钻研教材,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都有数学思想的应用。教材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依据与主要的教学资源,但在以往的教学中视教材为权威,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是在机械地照搬教材,教材上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的教学势必会脱离学生,脱离生活,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而,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教材,并将课堂教学的目标与学习内容的生活化同步处理讲解。如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点或平行线成比例的知识点利用手边的工具来探究操场上旗杆的高度;利用圆柱体积公式来计算现实生活中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利用正比例函数来提高射击游戏子弹的命中率;利用函数知识来计算超市购物、外出旅游等促销活动方案哪个更优惠等等。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回归生活,重视学生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学有所用,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让学生形成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形成和提高。

(三)加强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可以发挥很大作用,以其强大的图文声像功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教学体验。因此,教师必须加强使用多媒体,让多媒体课件发挥作用,促进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利用大量直观的图片,让学生能够有效的理解数学知识,并主动参与到枯燥的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缺乏生活化联系的缺陷,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四)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作为基础教学的组成部分,生活是学习的来源,只有加强生活与教学的联系才能把生活化落到课堂的实处。将教材中原有的例题经过教师的改编,变成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强化了学生的应用能力。所以,教师要开动自己的脑筋,积极挖掘教材,使课堂教学内容始终能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切实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如汽车的耗油量与行驶的距离和汽油的价格有关,行驶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与行驶的距离与行驶的速度有关,而与行驶的方向无关,从而使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事例中来加深对绝对值这一抽象概念的深刻理解。

总而言之,促进学生自己主动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只是依靠模仿与记忆,必须要让学生通过运用自己熟悉的生活,推动着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勤于动脑思考。我们必须将数学教学与广泛的现实生活练习,引入生活这潭源头活水,促使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和发现数学素材,抽象成为数学问题,通过自主探究,顺利解决,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同步,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才能焕发勃勃生机,让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有成效。

参考文献:

[1]朱国英,张军.浅析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11).

[2]卢青.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探讨[J].新校园:中旬,2015(5).

[3]张秀娟.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研究[J].教师,2015(8).

初中数学计算规则范文6

一、做好开课引导工作,避免“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是传统数学课堂在开始教学的阶段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这种数学教学内容的导入方式虽然具有明显的直截了当、简单明了的优势,却存在天然的教学弊端———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数学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是整节课堂教学的奠基环节,如果基础打不好,教师就算讲得再好也是徒劳无功。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讲,我们要改变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开始通过创设问题悬念,可以有效调动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问题指引学生,带领学生在教材中自主探索新知识,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为整节数学课奠基。比如,在教学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有理数”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创设疑问的教学模式,数学中关于数值的定义有很多种。比如,有理数、整数、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等,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经过一个暑假,对于数学基础数值的概念基本淡忘。因此,通过创设疑问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构建数值树状体系图十分重要。如此,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杂乱的数值关系,还可以激发初中生的自主探究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结合趣味教学活动,创设游戏教学模式

初中生是一群精力旺盛的青少年,以往数学课堂呆板的教学模式,不仅固化了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还抑制了青少年活泼好动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基于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被抹杀也在情理之中。而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响应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号召,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或者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游戏,通过创设游戏教学模式的途径,激励更多初中生参与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队伍中,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徜徉。比如,在教学数学“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中富含的美学,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情趣,陶冶情操,树立审美意识,数学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对称美绘制游戏”,以游戏比赛的方式,让学生亲手绘制一幅富有对称美的画,并评选出优秀的美学作品,给初中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数学平台,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优化数学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时,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结合为学习小组,制定小组游戏比赛规则,教师给出几个相应的坐标点,让学生采用合作描点连线的方式探究一次函数图象的行走趋势,激发学生学习一次函数的兴趣,让数学教学更高效。

三、利用高效信息技术,营造视听教学气氛

在科技现代化的今天,高速传递的信息以及各种媒体技术的应用便利了我们的生活,更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福音。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程度的概念性和抽象性,因此,对于一部分理解能力稍弱的初中生来说,存在学习障碍。比如,在学习“三维视图”的相关知识时,由于一些学生在大脑中无法构建三维立体图像,导致解析立体几何的问题时屡屡出错,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恰恰便利了学生的理解,更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只需要在计算机上绘制几幅立体的几何图形并标明相应的位置与数量关系即可,一眼明了的直观呈现方式,极大提高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教得省心,学生学得轻松。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积极探寻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做好开课引导工作,避免“开门见山”;其次,结合趣味教学活动,创设游戏教学模式;最后,利用高效信息技术,营造视听教学气氛。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我们依然在路上,但是只要我们坚持探究和总结,胜利的曙光必定在不远的前方向我们招手。

作者:张明霞 单位:山东省日照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