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范文1

关键词:可持续性;供应链管理;利益相关者;生命周期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6-0123-04

引言

要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实现可持续概念中的三大支柱——经济以及环境、社会诉求,必须微观地洞察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在诸如现阶段经营活动如何影响环境以及后代等议题上,如果缺乏准确认知将难以实现这三大支柱之间的积极平衡。可持续性的丰富内涵决定了企业必须考虑其整个供应链,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法律条款规定的有限环节。这要求企业考虑贯穿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经济和社会影响。

考虑一个企业经营行为的可持续性由其所在和受其影响的供应链可持续性所决定,为确保对相关经营行为做出准确判断,在维持评估决策程序制度稳定的前提下需要相关方公平透明地参与经营决策。以便供应链系统的资源配置合理、可持续绩效更明显。可持续性要求企业在供应链上开展配置工作时要维持社会和环境系统的整体性,将可持续性的三大支柱合理整合到决策过程中。为此需要对企业可持续性决策中相关诸元、标准等核心内容进行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合理的解析方法。

一、可持续性供应链管理决策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企业实施可持续供应链管理(SSCM)目标是寻求三种诉求的某种动态平衡,然而研究表明众多的社会责任以及环境保护活动并非都与企业的经济利益一致(Hoffman和Bazerman2005)。实践经验同样显示,经济效益、环境保护以及社会责任之间可能存在冲突(NIKE,2005),实施可持续供应链战略必须合理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发展社会利益、环境影响以及经济效益之间的交集。偏执追逐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将不可持续;而片面强调环境与社会方面的要求,也不切实际,也就是说只考虑了某一方面的目标而完全忽视另外两方面的要求是无法实现企业持久健康发展的。对可持续性诉求相关驱动因素的准确把握将有助于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目标界定以及实践策略的制订。

对于实施SSCM的企业而言,寻求一种基于相关者价值关切的持续竞争优势是其努力的方向。供应链的可持续责任应该突破了传统企业边界,包括社区、股东、供应商及业务伙伴、消费者、公共权力机构、非政府机构NG0s等主体,他们共同驱动可持续价值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实践(GPEC欧盟委员会的绿皮书)。消费者日益强化的公民和环保意识要求企业切实履行可持续责任与义务,以赢得公众的信赖和持久支持。管理当局则以法律法规的方式表达其对企业经营行为可持续性的要求。对于企业管理者及合作伙伴而言,塑造可持续竞争优势决定了企业内外相关方诉求的实现程度。包括:减少因产品质量问题以及频繁的设备工艺变更带来的损失与风险;减少库存积压与资源消耗、提供绿色产品与服务;强化信用体系、降低交易成本,强化对社会道德价值的尊重、树立一个诚信和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形象以获得持久支持,此种强健的产品网络和配套价值流程将为组织铸造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

二、可持续性供应链管理中的产品网络及运作过程属性分析

(一)产品网络及可持续性分析

在可持续性效应方面,组成供应链产品网络的诸元之间相互影响、制约,核心产品的设计方案对于生产性原材料、辅助产品的选择以及生产、使用过程中伴生的副产品、残留的产品的可持续属性具有深刻的影响。同样道理,生产、消费阶段新型材料与资源的涌现对核心产品提升其环保及可持续属性创造了条件,而副产品、消耗的产品以及残留产品的回收、环保特性等对于核心产品的综合可持续效应影响不容忽视。这样的相互制约与影响广泛存在于该产品网络族的诸元之间。

(二)运作流程诸环节及其可持续性分析

在增值流程的诸环节之间,也存在一定形式的关联关系。采购过程中,供应商选择标准(常用标准以及环保标准、社会责任)的调整,对后续制造、分销、物流以及售后服务环节的可持续表现的影响是显著的。同样制造环节的流程、工艺标准对于采购、物流以及售后服务也存在着程度不一的影响。分销阶段的可持续性要求会令采购环节的多级供应商扩展其标的物描述清单内容,并且需要制造环节提供稳定可靠的工艺保证。而完善专业的售后服务体系是获取从合作伙伴到消费者高度信任与感知价值的基石。

三、可持续性供应链管理的解析方法

对于经营过程中相关议题的可持续性效应分析,需要一个合理的工具确保我们的分析框架不会遗漏某些重要的领域,引导我们发掘、识别存在的积极与消极效应。

(一)可持续性绩效的生命周期分析

有许多跨组织的管理方法能够支持可持续效应分析,包括产业生态、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可持续价值链管理等。每个概念都关注于在一个特定的系统边界和时间范围内物资流的环境影响。生命周期评价将生命阶段划分为原料提取、材料加工、制造、分配、使用和处理选择,它能够提供关于产品或服务的影响信息。追求可持续性要求在生命周期理论应用过程中持开放态度。Norris等对生命周期成本(LCC)和环境生命周期评价(ELCA)进行了比较,他们认为生命周期成本(LCC)尽管还不成熟,但经发展后可能用来阐述产品和服务在其生命周期中的多维影响,如环境生命周期评价(ELCA)正在成为一种判定生态影响的有效工具。而社会生命周期评价(SLCA)将社会影响整合到生命周期评价中,关于它的构建已经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是这些努力仍然倾向于集中研究与环境问题(如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社会措施,而非对与文化和社会体系的影响。

生命周期理论在ISO 14000体系中也得到了体现。其构建了确定产品和服务在其生命周期中的环境影响的标准方法。该框架包括四个基本步骤:定义目标和范围、分析、评价生命周期影响和提供解释。作为社会经济体系的基本单元,一个企业输入和输出可以看作是由各种数据分类组成的。环境生命周期评价(ELCA)的重点是其物资是如何流动及发生化学变化的。例如,臭氧层破坏、烟雾形成和酸化都能归为与排放有关的环境影响。相关指标的数据采集,如CO2、SO2和NOX排放可以归为影响范畴,并基于因果关系确定属性。然而,直到最近,生命周期评估的范围还普遍局限于环境的影响,为确定可持续性,经济和社会问题也必须被考虑在内。这些被充分理解和广泛模式化的关系应该存在于我们的可持续性效应分析过程中。ISO生命周期标准为促进决策包纳更广泛的可持续性影响与效应提供了一个有意的启示。

(二)扩展的可持续性的分析工具

我们应该将重要利益和关联指标包含在内,尤其应该将社会影响包含在可持续性的生命周期评价框架中,并显露出来,诚然这需要支撑生命周期评估的信息资料(如社会管理方面的假设、数据来源和数据质量)。

过去十年里有一些学者努力将社会因素整合到生命周期形式中,其中最为卓越的成果包括0’Brien、Dreyer、和Norris等人的研究。O’Brien等人的方法通过识别对环境议题产生积极影响的社会和政治因素来完善环境生命周期评估,此方法的关键部分在于分析环境指标和影响来决定“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控制、组织和行动”,以便在环境影响与社会、文化及政治结构之间建立联系。Dreyer等人的解析框架则将产品和服务对于人们的影响,尤其是促进人类健康、人类尊严和基本需求满足等进行综合考虑。Norris提出了一种方法用于研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及其排污的改变对人体健康的益处和损害。为了解决这种方法的弱点,Norris还建议引入属性数据,这里的属性数据与Dreyer等人提出的“特殊利益参数”具有相似性。

这些文献中给了我们研究工作三个重要的启示。首先,包含社会指标的生命周期评估工具的发展是受环境生命周期评价(ELCA)成功的影响。其次,企业物质转换过程(即输入和输出)和面向社会的中点和终结点之间的影响路径尚不清楚。一些关系已经确定,但似乎有许多重要的相互关联的变量在企业可持续性决策与LCA的结构中尚不相关。另外,社会影响的纳入至少需要对ELCA方法进一步拓展。这些启示对于扩展与环境生命周期评估相关的分类和评定过程具有积极意义,目的在于为社会性生命周期评估构建一个类似的架构,并应用于企业可持续决策实践。

供应链企业经营活动(涉及物理物质、人力资源和信息)的可持续效益评估需要与社会生命周期评估(SLCA)结构建立联系,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给出了一个扩展了的可持续分析模式,如图1所示。实践中应用该模式需要解决和注意的问题是数据的提取与准备,在确定这一分析构造过程中,我们需要确定具有社会重要性的分析项目与指标,以及有关的中点(如夭折率、免疫率等)和终结点(人类健康、安全和公平等)。对潜在的可持续性指标和中点指标,需要基于社会可持续性的系统思考与广泛评估过程产生。从各环节项目指标数据到中点和终结点的影响路径和传递机制也是需要预先进行验证的,这如同本文中关于产品、流程以及利益相关者诸元之间的互动关联机制,需要后续相关研究的跟进。将包括整个供应链在内的社会的数据映射到中点和终结点是我们确定企业可持续性绩效的重要步骤,但在这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进行,如诸元、中点与终点间的关联机制以及数据准备等。图1中的实线和虚线图分别代表在社会生命周期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已知和未知的项目。

很明显,图l中有几个中点和终结点已显示,然而,这里提出的数量有限的可持续项目与数据采集是对一套全面的分类进一步讨论的起点。千年发展目标建议的基础性要求和更高的需求都应重视。这些目标是通过减少贫困、改善人类健康存续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同时还要考虑如教育和性别平等相关的更高层次的需求。最初,公司可能寻求解决企业自身有限的可持续性或企业社会责任,满足他们的员工和他们互动的社区基本需求,而寻求可持续性的公司可能希望获得超越满足其基本需要的社会可持续性效益——即,广泛意义的安全、生活质量和公平等终结点。

四、可持续性供应链评估的标准

围绕三个支柱、以产品网络以及价值流程视角、应用扩展的LCA对可持续性议题进行解析,实践工作者需要在评估标准方面的启示,以便厘清思路准确判断。考虑到可持续绩效表现形式的差异,这里从利益(Benefit)、机会(Opportunity)、成本(cost)与威胁(Risk)四个方面对评估决策对象的可持续性特质进行评估,以便更全面地反映企业供应链管理实践中的可持续性绩效。

(一)利益

某项更人性和更环保措施(如人性和环保的设计),对于消费者而言,收益表现在:性价比更高的产品与服务,生活环境与状况更安全,商业消费环境更和谐、融洽,与相关商业主体、机构的沟通、诉求更为顺畅;对于供应链利益相关者而言,则是更稳健的运作关系,更为持久的销售收入、利润,更好的形象与品牌、信用,更为持久的竞争力,更高资源利用效率,更少的能源支出与环保成本,来自员工、合作伙伴、社区、消费者以及机构、政府更多的支持与信用;对于政府而言,供应链可持续性带来相关产业的稳健发展,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和税收来源,更高的GDP及财力;更佳的能耗比,更低的资源压力,更理想的能源安全状况,更好的环境与生态;社会的富足与繁荣、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对政府的支持与信用增加,更好的历史业绩。

(二)机会

这种致力于绿色环保的措施使消费者减少低质量重复消费,使其享受现代物资精神文明进步的可能性增加,环境状况的改善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乃至人类存续奠定坚实的基础。高品质产品与服务的涌现使民众有更多的选择;对于供应链企业与组织而言,更为宽松的信用使企业的新产品与各项新业务更大可能地为消费者接受,充足的资金与市场支持使得许多业务设想变为现实成为可能,以获取更为有利的竞争地位,形成良性机会链,而在资源以及环境方面的良好表现,将使企业受能源市场波动的影响度降低,在规避惩罚性环境政策的同时受益于政府的各项激励性措施;对于政府而言,由于良好的任期表现,将拥有来自民众、商业界、国际舆论的强力支持与信用资源,拥有充分的空间执行一些潜在项目与工程,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等方面的改革等,使一些难以实现的方案变成现实,具有更强的捕捉机会的能力。

(三)成本

而一项欠考虑的措施对消费者可能产生的成本表现在多个方面,包括:低品质的产品与服务,增加购买、消费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成本,环境恶化、能耗增加,人们的健康状况受到更多的威胁,生活成本增加、品质下降;对于供应链利益相关者而言,则是产品社会接受度低,导致生产营运不畅、库存积压、利润下降、负债增加、品牌受损。对于自然环境的掠夺式开发以及对社会责任、普世价值的漠视,使得企业的生存环境恶化,需投入更大的财力、精力进行修补。由于恶劣的商业环境,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紧张,导致整个商业营运计划的推进阻力更大。政府也会受到牵连,表现为税收来源减少、财力紧张,环境恶化、能源供需紧张,经济发展成本高,产业竞争力下降,就业机会减少,民众抱怨增加,对各级政府支持、信任度下降。

(四)风险

一项欠考虑的措施可能增加消费者利益受损的可能性,环境与身心健康受到威胁;如此将使供应链利益相关者及其产品被淘汰的风险增加,企业面临更大的经营和财务风险。高能耗.使企业因环境绩效不佳而受指责、处罚的可能性增加,面临着更大的资源压力与财务压力,来自合作企业与民众的支持度下降致使企业品牌受损。政府则面临着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产业竞争力下降、就业机会减少,环境与资源安全状况恶化,社会对政府的抱怨增加,抗议以及不稳定性因素增加。

结论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范文2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对策分析

1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本文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对整个供应链进行生态设计,通过链中各企业及其各企业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使整条供应链在环境管理方面协调统一,以较高的资源效率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它涉及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终端用户以及回收处理商,其目的是尽量使得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危害最小,同时使对资源的利用率最高,进而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我国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实意义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既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又有利于我国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规避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1)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我国改善环境和高效配置资源的重要途径。我国这种高能耗、高物耗以及对环境高污染的高增长与持续发展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必须采用新的方法来改变这种现状,从长远来看,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从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及回收处理五个方面全盘考虑各个物流环节的环保问题,既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环境污染又有利于提高我国资源的高效配置,是我国保持生态平衡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要求。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环境贸易壁垒,从其本来意义上说,是指那些以维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为目的而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有关国际贸易活动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及其相应的行政措施,以避免这些贸易活动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我国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首先,在当今全球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达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空间的目标。

其次,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广泛宣传,人们的环保观念与日俱增,企业的顾客也会越来越多地选择对环境有利的产品。这样,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将越来越会得到顾客的青睐,其企业形象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使企业能够稳固并扩大市场份额,在市场竞争中保持较大的优势。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范文3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been brought forward. In recent years, people began to realize the serious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Greenhouse emissions is the first reason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people began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With the passage of the research, the research direction developed from green supply chain research to low carbon supply chain research. Low carbon supply chain can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and improve environmental qualit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low carb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iming at clearing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low carbon supply chain and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P键词: 低碳;供应链;研究综述

Key words: low carbon;supply chain;research review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5-0058-02

0 引言

低碳供应链的兴起来源于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不可避免地遭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如何在保证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保护环境是现在的热点问题。环境遭到破坏究其原因就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以解决环境问题关键是寻找办法降低碳足迹。近年来,国家也逐渐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着手制定相应环境改善措施。低碳供应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低碳供应链的提出与研究为实际生产起到指导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碳足迹。但是低碳供应链提出时间较短,发挥作用并不完善,对此方面的研究文献还不全面。因此,本文对低碳供应链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旨在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1 低碳供应链的提出

低碳供应链管理是在绿色供应链、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提出的。在最初的供应链管理中,人们只是针对供应链的经济性进行管理,但随着供应链运营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研究者开始把环境因素考虑进来,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96年,是由MRC提出的。虽然绿色供应链考虑了环境因素,但是对于经济、社会、环境这三方面的协调性并没有关注,致使绿色供应链还不够完善,于是可持续供应链走入研究者的视线。可持续供应链最初是由Drumwright提出的,此概念的提出对供应链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低碳供应链的出现就是基于以上两种供应链的提出,碳排放被研究者关注开始于2010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低碳供应链比绿色供应链、可持续供应链要求更为严苛,且供应链管理复杂度更高,但是低碳供应链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是毋庸置疑的。

2 低碳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

2.1 低碳供应链研究方法 杜少甫等在限额与贸易系统约束下建立了博弈模型,在此模型下,博弈双方分别是一个依赖碳排放的生产厂商,一个是碳排放供应商的两级供应链模型。在此模型下得到了唯一的纳什均衡点,碳排放供应商与依赖碳排放的生产厂商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购买碳排放单位价格及生产量做出自己的最优决策。杨红娟等通过传统的DEA方法对低碳供应链的运营状况进行了评价。杨洪娟提出五个一级指标及相应的二级指标,并且做出了八条虚拟供应链,最后得出结论,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为使供应链达到最优要减少要素的投入量。

2.2 低碳供应链模型建立 赵道致等通过建立微分博弈模型,研究了单个供应商和单个制造商长期合作的两级供应链中合作减排问题。文中分别对制造商占主导供应商跟随的博弈情况与供应商、制造商协同纵向合作减排的状态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相应的均衡策略,并对这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发现供应商与制造商的纵向合作减排对提高产品减排量的作用较大,同时整条供应链的利润也得到了提高,实现了供应链企业间的协调。何华等从微观低碳的角度出发,对碳限额、碳限额与贸易、碳限额与贸易投入绿色技术这三种情况分别建立相应的定价策略模型,并得出结论:在碳限额政策下,企业的最优定价与利润小于无限额下企业的最优定价与利润;在碳限额与贸易政策下,企业的最优定价位于碳限额与无限额最优定价之间;在碳限额与贸易加入绿色技术政策下,此时,企业的最优定价主要取决于限额时产品的边际利润;另外适当的绿色技术的投入,可以增加企业的期望利润。

3 低碳供应链管理研究趋势

低碳供应链的提出基于绿色供应链、可持续供应链。低碳供应链较以上两种供应链更为复杂,要求更加严苛。低碳供应链要求产品从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加工、生产与回收等各个环节减少碳排放量,弥补了以上两种供应链的不足之处,通过这样一个闭环系统,废弃物得到合理的回收与利用,促进了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低碳供应链的研究经过了绿色供应链、可持续供应链的研究,并在这些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供应链研究的逐步完善,也是供应链研究的意义与动力。最初的供应链的研究只是一些定性的分析,并不能拿出客观的数据令人信服,但是现在低碳恭供应链的研究不管是从模型的建立还是研究方法的选择来看,其结果的得出都有科学的数据作为支撑,这使得研究更加准确与科学。

4 低碳供应链研究的不足之处

低碳供应链是一个新兴事物,对此的研究文献较少,还不成熟,所以在实际的经营中,低碳供应链的建立实例并不多见。低碳供应链的研究不足之处有三:一是研究切入点都是从供应链的外部影响因素入手,比如国家政策的提出或是企业间的合作减排,这些都不能从根本上降低碳排放量;二是供应链涉及多个环节,如果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碳足迹的测量,现在为止还没有科学合理的测量办法。三是低碳概念的提出,国家并没有相应的管理政策去应对低碳供应链的管理为问题,现在国际上建立了碳限额与贸易系统,但是由于系统的初步建立,其实施的具体要求还不规范,这就使得低碳供应链处于管理混乱的局面,不利于供应链的研究与发展。

5 结语

低碳供应链是在原有供应链的基础上加入低碳这一因素的考虑,它比绿色供应链、可持续供应链的组成内容更为复杂,对环境保护的反应能力也更强。低碳供应链要求从产品的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加工与废料的回收等一系列环节降低碳排放,其实施效果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最大力度保护了环境。但是低碳供应链管理体系并不完善,研究内容还需进一步成熟加深研究内容,同时研究方法也须随社会的发展要求作出创新性改变,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雪琳,赵志鹏.“新常态”下低碳供链管理研究综述[J]. 现代商贸工业,2015(10):50-51.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范文4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供应链; 绿色供应链管理; 途径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背景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我国经济发展倡导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经济发展低碳经济,要求企业强化绿色供应链管理,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可持续发展。与国外发展的经济相比,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也相对落后,要获得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就要积极克服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企业管理的发展。

1.低碳经济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述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下,提出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一般来讲,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手段,减少高碳能源的消耗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一种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共同发展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形式[1]。

低碳经济是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经济模式,也是人们工业文明发展的又一次重大的进步。追求能源的高效利用,开发清洁能源,创新技术等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质性内容。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现代管理模式,主要是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的影响和资源效率,它来源于传统的供应链,但又比传统的供应链先进,将“绿色”和“环保意识”引入整个供应链,使企业能够达到绿色制造的目的。绿色供应链以强大的理论和供应链的管理技术为基础,会涉及多个供应商、生产厂。主要的目的是使产品从物料的获取、加工等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最小,具有极高的资源效率。

低碳经济与绿色供应链管理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目前低碳经济发展的领域有清洁煤技术、新能源、智能电网等,绿色供应链管理则一直将绿色理念和环保意识融于整个供应链管理的过程,在企业的生产中实施绿色采购、绿色包装等一系列的绿色供应管理,使绿色供应链能够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资源的消耗降[2]。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低碳经济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供应链的管理是为了应对现阶段的气候变化,保证能源的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具有以下特点。

2.1优化能源利用,寻找绿色能源。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低碳经济,而我国社会的发展仍然存在高能耗、高污染的现象,资源的配置出现错位,影响了整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关注能源的优化,以及充分利用,努力寻求低碳能源,而低碳能源是指高能耗,低污染、低碳排放的一些能源,具体包括可再生的能源、核能以及部分的清洁煤,而可再生能源又包括太阳能、风力能生物质能等。

2.2注重技术创新。积极创新能源技术与减排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制度的创新,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控制碳的排放量,保持生态平衡[3]。基于这样的发展,无论发展怎样的技术能源,都必须以低碳技术为主。在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关注技术的创新,将技术创新作为改善环境、控制能源消耗的关键。

3.低碳经济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措施

现代社会中的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在全新的理念中,从明确低碳经济发展的模式开始,了解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特点,在低碳经济下寻求企业发展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以下低碳经济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具体措施。

3.1完善内部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在低碳经济下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的领导用发展的眼光来统筹企业管理。要做好绿色供应链的管理,就要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采用合理的方法对个部门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协调平衡混合部门的发展,在公平的基础上注重效率的不断要提高。要让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作成为企业发展的优势[4]。

另外,要积极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筹建企业的信息传输网络,对基础性的网络信息设计进行优化,利用企业的信息化网络推动各个企业之间信息的传播,利用信息化的建设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大量的一手资料,为绿色供应链的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3.2政府加强监管,完善相关法规。绿色供应链的管理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在有效的管理下加强监管,对相关的法规进行完善。首先对绿色环保进行大力的宣传,让全社会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以及迫切性。让企业具有一定的危机意识,对于宣传的内容,一方面要宣传市场营销的理念,也要向消费者宣传绿色消费的重要意义,培养其绿色消费的意识。为绿色供应链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除此之外,要完善政府监管的体系,从各个方面听取意见,接受舆论的监督。其次,要制定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大对污染的惩罚,为绿色发展模式的运用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另外,也可以建立产品质量检测的监督体系,与法律法规相结合,共同促进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3.3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绿色技术。要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就要进行绿色生产,达到节能、减污、降耗的目标。根据生产的过程,制定防治污染的具体措施,减少企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开发利用新型能源,将传统产业进行升级,使具体的运输方式也能达到节约资源,降低污染的目的。另外,也要积极建设综合运输系统,对交通的基础设施进行规划,优化运输的路线,采用一些低排放的运输方式。要鼓励发展,并使用具有节约资源、降低能耗的新型的运输方式,发展货运信息的服务网络,提高运输效率[5]。这些技术创新,都是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措施。

3.4加强企业合作,促进低碳生产。在整个低碳经济的发展中,不同的企业主体之间会有不同的利益,但是可以进行积极的战略合作,将各个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连接成一个庞大的系统,在供应、生产、运输、销售等领域普及环保意识,能积极促进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利用这样的企业合作平台,使不同的企业共享技术创新的信息和成果,促进低碳生产。

结束语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倡导低碳经济发展,在具体的企业管理中,应用绿色供应链管理,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低碳经济下进行绿色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发展低碳科技的意识,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途径去优化绿色供应链的管理,完善内部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政府加强监管,完善相关法规;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绿色技术;加强企业合作,促进低碳生产,共同推动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钱宇.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供应链管理途径[J].中国水运,2010,03:24-25.

[2] 田慧丽.基于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浅析[J].企业研究,2013,02:13-14.

[3] 崔立民.低碳经济时代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J].中国商贸,2012,19:120-121.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范文5

[关键词] 绿色供应链管理制造商经销商

由于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仅仅是基于供应链上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管理,虽然也涉及原材料、能源的节约,但这只是考虑到企业的成本和企业内部环境的改善,并没有充分考虑在制造和流通过程中所选择的方案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所产生的影响,也没考虑到使用产品的废弃物和排放物如何处理、回收与再利用等,因此,其对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十分有限。虽然在整条供应链中一些位于关键环节的企业,对于环境管理制定实施严格的内部标准,但他们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却不一定遵守同样的标准,这就使得供应链环境管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遭到了破坏,无法达到企业的环保目的,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国家先后相应地调整了自己的发展战略,把有关系统和整合的思想引入到了供应链环境管理中。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绿色供应链管理(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是21世纪初才被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本文采用著名学者Zsidisin和Siferd提出的概念,“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在供应链管理中考虑和强化环境因素,具体说就是通过制造商和供应商企业的合作,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沟通,从产品的设计、材料的选择、产品的制造、产品的销售,以及回收的全过程中考虑环境整体效益最优化,同时提高企业的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从而实现企业和所在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下制造商和供应商合作效益

处在供应链上的制造商和供应商企业关于环保合作的问题,一般同时进行决策,但是由于决策时一般不了解其他决策者的策略。所以,这种决策就可以视为静态博弈。因此,此种状态下就分为两种情况:制造商和供应商进行全部的合作;制造商和供应商不进行合作。

设在绿色供应链的N节点是M节点的供应商。并且假设M节点有m个制造商,N节点有n个供应商。即,,,

,,,,。制造商(i=1,2,…,m)表示M节点第i个制造商,供应商Nj(j=1,2,…,n)表示N节点的第j个供应商。

1.制造商的收益函数

(1)价格变化。M节点每一单位产品需用N节点的一单位产品或产品包,即两节点的产品需求量(假设等于产量)相同,设均为Q。一般制造企业通过提高环保水平,能够同时提高产品的环境绩效和质量,因此可能提高产品的价格。假设、分别为制造商M采取环保努力前后所生产产品的价格,≤。

我们用环保成果来度量采取环保努力后带来的产品价格的提高。用Xmi表示制造商M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环保成果。制造商M采取环保努力所生产产品价格的提高包括三部分:制造商M自己的环保成果、M节点其他制造商的环保知识溢出到制造商M带来的环保成果、N节点供应商的环保知识溢出到制造商M带来的环保成果。

、分别为制造商Mj和供应商Nj的环保溢出水平,设,则。

(2)成本变化。制造企业开展环境管理也会带来成本的增加,一般体现为变动成本。假设环保成本是环保成果的二次函数,并设为制造商界采取环保努力的环保成本,为正的系数。、以分别为制造商M采取环保努力前后所生产产品的成本。、、为正的常数。企业采取积极的环境管理战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节约生产成本。例如制造商生产成本包括三部分:制造商自己采取环保努力的结果、节点其他制造商的环保知识溢出到制造商的结果、N节点供应商的环保知识溢出到制造商mi带来的结果。

则其成本函数为:,

利润函数为:。

2.供应商的收益函数

同理可求供应商Ni的利润函数为:,其中为供应商Ni的环保成本。

如果M和N两节点的各个决策者在供应链的共同发展中不进行合作,那么决策问题变成:。

如果M和N两节点的各个决策者在供应链的共同发展中进行合作,那么决策问题变成:。

设(i=1,2)为环保的综合成果(包括经济成效和社会成效),解此方程,可以得到以下的结果:

(1)制造商和供应商不合作,得到,。

(2)制造商和供应商合作,得到,。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范文6

【关键词】企业;采购供应链;管理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加强,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大多企业都会采取相关的策略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其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采购供应链管理水平是企业普遍热衷的经营方式,由于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采购成本多占的比例相对较大,所以对采购成本的控制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要不断优化升级企业采购供应链,进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一般来讲,供应链主要是用来连接企业与供应商的纽带,想要不断提高企业采购供应链管理水平,首先要致力于采购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降低采购成本,进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企业采购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企业采购供应链是在采购产品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条科学有效的供应渠道,同时在采购过程中形成同定的采购价格、采购规范、采购渠道,进而使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形成一种稳定和谐的供应关系,最终实现双方共同获益。在此基础上,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业务关系会不断优化升级,最终形成一个相对晚上的供应群体,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各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但是总体来讲,企业采购供应链的形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生产和采购成本,同时,企业采购供应链的形成不仅可以提高采购产品的质量,同时还能相应的提高供应商的服务质量,进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采购供应链的系统化首先要保障采购过程中各环节都处在体系之内。其次,要建立起采购的信息平台,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效率,为双方的共同发展提供保障。

三、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采购方式的变化

随着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和升级,企业采购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供应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相对于传统的采购方式,当前的采购方式带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传统的采购方式主要是为了库存而采购,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活动主要是针对订单而进行的,传统的采购部门对于企业的生产和整体发展规划并不是很重视,所以在采购过程中对市场的需求和产品的生产进度并不是很了解,采购工作的进行主要是依据库存数量的多少而决定是否采购,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活动主要是以订单数量为重要依据而产生的一种行为,在采购过程中,要求采购人员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变化,并通过评价和分析订单的市场效应来进行采购,并在此基础上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速度和质量,进一步促进企业的正规化发展。

二是,供应量管理模式下,采购逐渐实现了南内部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的转变,通常情况下,传统的采购管理主要是对内部的资源进行统计,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的管理计划,但是其实施效果还有待提高,传统的采购管理无法实现资源的及时补给,但是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不再是仅仅对企业内部的管理,而是加大了外部资源的管理力度,通过与供应商建立起和谐互助的合作关系来实现采购活动的即时性和科学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采购产品的质量。

四、企业提高采购供应链管理对策

首先,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有很多的供应商,但是供应商的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仍有待提高,只有建立起高效的信息平台和评价机制,对供应商的服务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吸收更多优秀的供应商为企业提品,实现供应商的优化升级,进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其次,企业采购供应链管理要分别从财务方面、产品质量方面、仓储方面、运输方面等对供应商进行评审,实现采购系统的优化升级。与此同时,发挥招投标的优势,并却把投标的正规化和严格化,避免供应商通过非正规渠道进入招标体系之中。

最后,建立起采购供应链管理系统,采购供应链管理体系能够为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利益,也可以使采购过程更加科学有效,并提高采购的质量和采购管理的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实现采购管理的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同时,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五、结语

随着企业经济的结果的不断转型和优化,企业在选择供应商过程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一般来讲,有效的采购供应链管理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转的关键,为了使企业的发展不断适应市场的需求,企业需要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并作出准确的判断,不断调整自己的生产方式,企业在选购过程中,对于质量、成本等因素要进行充分考量,以此来提高企业采购供应量的管理水平。参考文献:

[1]金燕波,王小迪供应链管理下的中小制造企业采购管理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3,02: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