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供应链管理背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供应链管理背景范文1
一、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分析
供应链金融是指通过分析企业所在的供应链的交易结构,通过管理供应链中企业的物流、信息流等方式控制每一笔具体业务授信所面临的风险,已为企业提供结算、理财等金融服务。供应链的概念广泛复杂,其包括企业上游原材料零部件的供应网络,也包括下游商及分销商,是在企业供应链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新业务。它能够将核心企业与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相结合,实现针对性的融资、结算、账款管理、风险参与等组合服务,为企业赢得资金流动,提高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效率。
企业的命运受企业资金流的影响巨大。若企业资金的收入与支出时间不统一会引起企业资金缺口的产生。对于一般企业来说,资金缺口会出现在销售、经营、采购等阶段。在采购阶段,资金缺口由供应商产品的价格波动以及供应商对下游企业的付款要求造成;在运营阶段,库存的滞留会积压大量资金,造成企业资金的断流,从而产生资金缺口;在销售阶段,受买方具有议价能力以及买方强势的影响而产生资金缺口。供应链融资与供应链全过程相对应可分为主要的三个阶段:第一个为采购阶段的预付款融资。第二个为生产阶段的存货融资。第三个则为销售阶段的应收账款融资。
应收账款融资是指企业为获取经营资本,与签订真实的交易合同,以合同产生的应收账款为基础,为卖方提供的,以合同中的应收账款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融资业务就是应收账款融资。这种融资模式的类型非常多,常见的有应收账款保理类、应收账款质押等。在这种融资模式下,还款来源是应收账款回收产生的现金流,根据借款人的信用度,银行对担保性资产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整个融资过程中,核心企业在其中起到反担保作用,当小企业出现违背融资条款时,核心企业的下游企业将承担弥补金融机构损失的责任,这就降低了银行贷款的风险。
二、供应链管理背景下企业应收账款融资采纳的风险分析
目前,国内不少银行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供应链的管理服务,但大部分国内企业缺乏供应链管理意识,认为供应链潜在风险太大,且企业信息技术相对滞后,企业管理者积极性并不高。一国政府若想在不同时期促进经济的发展,就需要根据形势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而应收账款融资作为一种国际性的融资活动,必将受到国家外贸政策、金融变化的影响。
(一)信用风险
应收账款融资采纳模式有效转移和分散了风险,使得银行无须被动承担较大风险。从信用角度来说,应收账款融资的信用风险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
第一,多方参与、共同承担风险。应收账款融资采纳模式中,债务企业在运作中起着反担保的作用,当融资企业出现问题时,债务企业能弥补银行的部分损失。同时,在供应链背景下,核心企业承担着隐性担保的责任,能显著降低融资企业违约的风险。第二,良好的合同管理限定风险。在应收账款融资中,融资企业要与下游企业签订债权-债务合同,融资企业与银行签订质押合同,债务企业与银行签订付款承诺书,融资企业与银行签订融资合同……通过这些合同的约束,有效限定信用风险的承担者,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信用风险的管理。第三,限定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施行条件,比如说限定融资企业、债务企业的准入条件,降低融资风险。
(二)操作风险
应收账款融资采纳模式最大的风险是操作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买卖双方的账务不一致。当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存在许多漏洞时,二定期的财务考核工作量巨大,买卖双方的对账就可能出现不一致现象。对银行来说,买卖双方账务的不一致将会导致风险的产生。因此,必须在融资前后进行详细的账务核对,制定严谨的账务核对制度,防范风险。第二,间接付款风险。虽然说在应收账款债权发生转移的过程中,银行会将新的付款路径通知付款人,但当企业面临成千上万个供应商时,此时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够细致,那么很有可能出现付款错误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银行将面临巨大的违约风险,只有对付款路径进行事前回款验证,才能有效避免此类风险的发生。第三,财务管理风险。财务管理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若没有非常全面、严谨、细致的财务管理制度,很可能出现付款人不及时付款,但银行却未能及时发觉的情况;也可能出现付款人将资金付到约定账户后,在网银管理等漏洞的影响下,款项又被借款人挪用等现象,这些都可能导致操作风险的发生。
(三)其他风险源
除了上述风险点外,应收账款融资采纳模式的风险还存在于应收账款的真实性、转让手续、通知程序等。在应收账款业务中,应收账款是否真实存在或是否是基于真实贸易活动而产生的,是应收账款融资采纳中的重点。在办理应收账款转让业务时,必须仔细审核应收账款是否有相应的法律约定等,确认转让事实,以免出现后期扯皮现象。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应收账款的通知必须是应收账款转让生效的必要条件,银行和卖方都必须通知买方关于应收账款的转让事实,取得买方的书面确认,在买方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应收账款的转让以及融资。总而言之,要掌握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基本流程以及风险点,合理进行风险控制。
三、结束语
供应链管理背景范文2
一、料件进口与供应物流
加工贸易是以加工装配为特征的进出口业务,企业开展加工贸易,在与外方签订加工贸易合同后,经海关审批备案,方可开展加工贸易业务。海关如何监管加工贸易所需料件按时如数进口并实施有效的物流管理,是保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加工贸易企业目标实现的先决条件。
(一)海关前期备案
1. 企业备案内容。一是加工贸易企业备案,包括有能力开展加工贸易的生产制造企业,有料件进出和制成品出口渠道、委托具有生产制造能力的企业进行加工或组装的中介机构如专业贸易公司的备案。二是中外方签订合同的备案,主要涉及外方提供的料件和设备、中方加工装配的成品名称、规格、数量、包装,以及料件进口和制成品出口日期、口岸、运输方式、用料定额、损耗率、工缴费标准支付方式、合同有效期限和违约、撤约、索赔、仲裁办法等等内容。
2. 海关审核审批。海关结合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批文批件,对加工贸易企业申请备案内容尤其是对生产制造企业的能力和中介机构资质进行审核无讹后,核发具有法律效应的加工贸易《登记手册》,企业凭以办理进出口业务。加工贸易《登记手册》是加工贸易企业向海关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免税手续和核销手续的主要凭证,经海关审核并签章认可后的申报项目,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准擅自涂改和伪造、撕毁。
(二)企业进口料件物流管理
1. 《登记手册》管理。加工贸易《登记手册》记录着进口料件的数量和质量,是加工贸易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登记手册》如有遗失,要及时向海关报告,将有关进出口货物的单证交主管海关,经海关核实情况属实的,予以补发《登记手册》。在海关补发《登记手册》前,加工贸易料件不得进口。如果中外双方已登记备案的合同发生中止、延长、转让、变更等问题,加工贸易企业应于上述情况发生前并经主管机关批准确认后,向主管海关申请办理有关合同变更手续。
2. 料件供应物流管理。加工贸易企业在完成海关前期备案后,即可按照与外方签订的合同,并依据企业生产进度组织料件进口。进口料件是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经营中供应链管理环节的供应物流,也是企业加工装配生产活动的开始。南宁富士康公司生产需要的机电元器件、中石油钦州炼厂需要的原油等都属于企业生产的料件,企业组织料件到生产基地的活动(确定原材料需求和供应商、购买、运输、储存)均为加工贸易企业料件供应物流管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加工贸易规模小,出口产品层次较低,企业进口料件集中在矿石、原油、电子元器件、布料等低值或初级料件等货物,给供应物流管理中的运输和仓储带来一定困难,对于企业而言,关键是如何将料件及时运送到位,以确保企业生产正常进行。
(三)海关口岸物流管理
1. 料件进口管理程序。海关对加工贸易企业供应物流管理主要表现在对加工贸易进口料件的现场查验、征免税管理和放行三个环节,这三个工作环节的监管依据是加工贸易《登记手册》海关的监管条件和批注。海关现场查验的职责是查验进口料件是否符合《登记手册》所列项目和数量、质量要求,是否需要进口许可证和相关证件;征免税管理要求核查进口料件是否符合国家征免税规定;海关对进口料件实施放行后,由海关加工贸易主管部门进行管理。
2. 进口料件物流管理。海关在履行口岸监管职责的同时,要求企业做好料件进口物流管理工作,如北海出口加工区内的加工贸易企业,以计算机及配件加工、手机生产测试、激光头组装加工等电子产品类为主,企业需要对加工装配所需进口料件的具体物流活动进行详细策划,并与商务、海关、银行等加工贸易主管部门和物流企业的运输、仓储、搬运保持联系。
二、加工装配与生产物流
加工贸易企业从境外保税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件等料件,经加工装配后,将产品复出口,这一加工装配常见的方式有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进料加工。海关对企业加工装配过程中的料件使用情况必须进行中期核查,企业要做好生产物流管理工作。
(一)企业生产物流管理
1. 生产物流。加工贸易生产物流是加工贸易企业在加工装配过程中的物流活动,是加工装配整个过程中的一部分。从生产属性分析,生产物流起于原材料的投入,止于成品仓库,其贯穿生产全过程。生产物流的物流属性是生产原材料在生产系统各个生产阶段的流动全过程,是生产系统动态表现。广西兴力达鞋业有限公司将鞋类加工贸易生产流程和生产物流同步进行管理,使企业生产物流管理对产品生产的时间和人力资源节约产生积极影响。
2. 生产物流管理。加工贸易企业进口料件要遵守海关管理制度,专料专用,不得与国内其他料件串换使用,有专门的仓库进行存放,做好详细的料件进出库记录。在特殊情况下,因加工出口产品急需使用国内同品种、同规格、同等数量的料件顶替进口料件进行加工装配的,应事先报经主管海关批准。加工贸易企业进口的料件不得在境内销售,如因故必须转为内销的,应经有关部门批准并经海关许可。
(二)海关中期核查物流管理
供应链管理背景范文3
关键词:电子商务 供应链 合作模式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概述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呈现迅猛增长。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电子商务的应用已经在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此相对应,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发展过程依赖于自身所处环境的资源供应,日常生产经营过程都离不开企业外部资源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承担着资源转换的功能,即输入资源并输出相应的产品或者服务,对于企业来讲其生产的产品或者服务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输入的资源的质量优劣,正是基于此有必要对企业自身所不能够控制的外部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以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当前,不少企业管理者都认为企业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在所有方面都管理到位,只需要将关键环节――价值增值核心部分管理到位即可,只要在关键的价值增值环节具备核心竞争力就能够获得竞争优势,这些观念也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应用背景。尽管供应链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实践,但是就我国企业来讲实践过程相对滞后,其对于科学化管理的提升作用仍待于进一步加强。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电子商务正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电子商务的应用进一步扩大了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及外延,扩展了管理范围和管理内容,同时也对供应链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更高的要求。如何强化电子商务信息的整合运用,提升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成为研究的新课题。在电子商务以及信息化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成员应当密切协作,有效整合信息资源,提升信息数据的使用效益。通过合作管理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同步化,促进企业供应资金及物流的合理高效流动。与此同时,网上零售渠道的扩展等相关发展问题也对新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机遇和挑战,正是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需求预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供应链管理涉及了供应链的四个环节,即计划、采购、生产以及产品配送等,包含了供应商、客户等一系列主体,也包含了产品生产、产品制造、产品供应、产品配送等环节。这些既表明了供应链管理的范围,同时也表明供应链管理在实际运行中涉及了多个企业、跨多个部门环节的综合管理活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电子商务就是企业在电子商务、信息化背景下,有效集成、整合整个企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有效提升企业服务和产品质量,跨部门、跨企业的整体优化管理过程。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历程
在供应链管理理念下,企业的采购活动、生产活动以及销售活动等都不再是相互孤立的环节,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管理者也应当突破相关的界限束缚,有效地将企业的生产、销售、供应等相关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关联,并将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等视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通过协调、整合各个主体之间的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等,将各个组织有效整合、集成。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企业以及组织就能够结合成为供应链的有机整体,实现良好衔接、渗透、依存以及互动,形成供应链网络,整个网络中的所有成员都可以实现共赢。供应链管理的实质就是合作共赢,这一双赢的关系是建立在供应链网络中各个成员相互信任、相互发展的基础上的,能够将消费者的需求最终转化为整个链条群体的整体活动。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经历了好几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有了较大的发展和丰富,正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而且伴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客户需求的不断增加,供应链管理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在20世纪80年代,供应链管理处于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已经形成了基本的供应链概念,这其中就包含了企业资源的内部集成与企业资源的外部集成思想,并且在企业中初步实践,这都说明在初级阶段供应链管理模式基本成型。
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供应链管理模式逐步形成和提高,在这一阶段形成了供应链管理的框架,同时由于信息技术以及管理技术的不断成熟,供应链组织中的各个成员尽管跨域部门,但是相互协调已经成为共识。不过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之间常常出现信息传递不顺畅、信息失真或者是难以有效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利用供应链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效率。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新世纪初至今,在这一阶段供应链管理处于全面发展和成熟阶段。这主要是由于新的供应链管理技术不断出现,同时伴随着电子商务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原来的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的流动方式和流动形态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都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创新,例如协同预测补给策略、供应商库存管理、协同计划预测补给等相关技术。上述创新管理技术能够起到促进供应链组织中的各个企业相互衔接、有效配合,积极适应市场变动,提升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积极作用。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联合管理模式分析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兴的贸易方式,作为商业贸易领域的新兴技术,它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对贸易领域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电子商务是一种动态的商务模式,它将传统的经营理念以及新兴的信息技术有效结合,将市场的时间形态、空间形态以及虚拟形态等有效整合、能够把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汇集在一起,将市场作为连接纽带,以期发挥最佳效用、收获最大效益。总的来讲,电子商务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广泛,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消费者对于产品或者服务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这都增加了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难度,因此企业应当将优化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的合理流动,促进供应链管理的同步性作为管理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有效结合电子商务的营销方式,研究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的需求预测。明确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需求预测涉及多个方面因素,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此基础上强化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为持续有效运转提供支持。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应当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供应商选择与原材料采购、信息共享、分销管理、生产定制以及决策技术的开发等。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供应商的选择以及企业原材料的采购等相关问题是由电子商务拍卖市场所引发的研究课题。其管理目标就是企业在可以接受的风险条件下采购到质优价廉的原材料。在这一环境下,供应商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形成供应商联盟,这能够有效降低供应企业之间的交流成本,继而强化供应商的市场地位。
信息共享则是供应链环节中各个企业有效沟通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各个合作伙伴之间如果缺乏信息沟通或者信息沟通不真实都有可能导致企业之间发生目标冲突。如果是处于供应链管理中的组织属于同一家企业,则会导致企业生产部门以及销售部门在未来的需求预测上发生信息冲突,难以做到有效衔接,加大了生产管理成本。
供应链各环节的合作模式如表1所示。
电子商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现网上交易,电子商务活动包含了消费者行为、商务活动以及电子商务平台三部分内容,在电子商务下消费者可以实现网上购物,并把自身的特定需求和个性化要求及时发送给供应商,同时各个供应商之间也可以借助于电子商务平台来进行资源共享和互换,实现协作共赢。总的来讲,电子商务对于供应链管理的影响是深远的,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能够获得更多、更具有个性户的消费需求,但是也不能够摆脱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依旧需要缓冲库存来降低自身风险水平。另外,在供应链管理中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显得尤其重要,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就要积极引进电子商务平台,强化自身行业地位。
本文总结供应链不同合作模式的主要特征如表2所示,以期为电子商务环境下实施供应链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平台,可以有效降低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成本,不仅能够有效强化企业信息搜集和决策能力,同时也会使得企业决策更加可靠。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提升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运营效益及运营效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方式就是实现了网上销售,可以采取网上零售及网上直销方式,扩展传统的供应渠道,实现网络营销商品价格的最优定价,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营销渠道的运营成本以及消费者的消费偏好。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使得企业在获取精准市场消息时成本更低,这提供了决策技术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决策技术的实用性。决策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企业供应链管理者及时发现需求及供应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
总的来讲,生产定制、网络营销等电子商务手段的使用都是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推广能够有效推动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及研究,促进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演臣.广州市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供应链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9
2.孙德建.HT公司基于ERP的电子商务整合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06
3.王庆礼.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6
4.娄葱飞.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物流采购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9
5.廖艳华.中小企业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
供应链管理背景范文4
1.1企业重视供应链管理,但效果并不显著
在2002、2003年,由于加入WTO之后中国企业更直接地感受到了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品种的多样化、产品寿命周期的缩短以及顾客要求的提高,因此更深感依靠企业自身力量与本行业的对手竞争已经不能满足顾客需求,由于企业的产品从生产到送至用户手中,要经过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商、承运商直到零售商等多重环节,因此要满足顾客对产品在款式。性能、价格、数量、交货期及服务等方面的要求,则与上述各环节有关,现实市场竞争的需要,迫使中国更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和重视供应链管理并投资于供应链业务。用供应链思想指导运作,已经为各类企业所重视。对于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认识更趋于统一。物流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信息系统之于现代物流已经成为企业物流管理和操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件.
但是,许多企业仍缺乏对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自身内部的生产流程到下游的仓库配送商、承运商直到零售商等物流环节的全过程整体规划,致使因在物流的某一环节压缩成本而导致整体成本上升的事情时有发生,许多企业正在为供应链问题付出高昂的代价。有人分析,就像今年出现巨亏的康佳,其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巨量库存,这主要是因为其销售渠道和销售策略出现了问题,更进一步说,就是他们的供应链出现了问题。这位人士表示,国内家电类的企业因供应链不畅而造成的成本损失,一般要占到其年营业额的10%左右。有这样一组数据来说明问题:假设全国有1 000家家电企业,这些企业的年平均营业额为2.5亿元。那么这些企业每年因供应链不畅而造成的成本损失就将高达250亿元,而按照国际惯例,进行供应链整合第一年的收费大概在这个数字的10%左右,也就是25亿元,这还只是家电行业,整个市场空间有多大,也就可想而知了。而这里面还没有计算实施供应链方案带来的储运业务收入的增加。
1.2供应链管理研究与实践更加深入
在近两年,供应链管理表现出了更强的实践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进来,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企业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也通常考虑到为供应链服务、提升供应链地位的目的。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持续,企业对于全球化的供应链管理表现出了更大的兴趣。埃森哲中国公司的专家称:“供应链已经成为中国企业首席执行官及高层管理人员明确关注的重要问题。事实上,在亚洲各国,供应链服务的市场需求正以23%的速度逐年递增。”
近两年,有关供应链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更加深入与细致。其中,有代表性的成果当属供应链管理绩效评测参考模型SCPR1.0。2003年12月,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供应链管理委员会(CSCC)在上海举行了“供应链管理绩效评测参考模型SCPR1.0”新闻会。这一绩效评测模型对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提供了科学、定量的评介办法,在国内供应链管理领域中尚属首次。SCPR1.0是CSCC针对中国供应链管理模式和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实需求,组织国内供应链管理相关专业机构、专家学者,充分吸收国外供应链管理,历时近一年,经过多轮研讨、修订并推出的。SCPRI.0模型是目前中国第一个自主的、具有知识产权的、以供应链订单反应为核心的绩效管理模型。业内人士认为,SCPR1.0模型的出台,将有科于科学判断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绩效水平,改变中国企业信息化、特别是跨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缺乏价值衡量的现状。同时,SCPR1.0还能科学地指导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工作,引导中国本土企业更加重视跨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业务协同和反应速度,并规范中国供应链管理行业的服务行为,有效地避免IT黑洞。SCPR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一套科学、定量评价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指标体系,同时提供了基于评价结果、针对单项指标的改进措施,使得企业在实施运用SCM工具的同时能够不断对其进行持续的优化和管理提升。
1.3我国供应链情况初步调查
2002年11月26日,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普华永道合作调查的《工商关系调查报告》在中国连锁业年会上公布。本次调查选取了国内零售百强中的32家企业(占连锁百强的零售市场总额的16%)、若干外资企业,以及国内知名供货商。调查结果表明,97%的零售商最关心的是供应商的订单是否足额交付;96%的供应商关注零售商的信用是否良好及是否拖欠款。在得到好评的前10名供货商中,跨国公司或带有跨国公司背景的企业占各主角地位。调查结果还显示,本次前10名的供货商对零售商的满意程度不到45%,而零售商对制造商的好评最高才45%。调查认为,造成供应链管理难的原因不是单一制造商或零售商的问题,而在于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效率不高。首先,制造商被供货商抢压供应链,其区域过大且政策不统一,结算系统的效率低;其次,分销系统层次过多,有多家供应商,且系统不统一,服务低下。零售商受系统制约,总部职能低下,运作不透明,跟不上供应商的系统发展;最后是消费者消费能力较弱,受价格驱动。加上商家结算手法单一。所有这些造成整个供应链系统扭曲并降低了效率。有的供应商为避免以上障碍,采取权宜之计将终端转移到销信渠道中去,但零售商方面不会使用这些系统,供应商不得已要派自己人去帮零售商户下,最终结果就是供应商向自己下单,这就导致很多问题变得复杂化。此次调查认为,正是在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基础上,渠道费用变成了工商关系矛盾的焦点,其实归根结底的原因在于整个社会处于通缩状态,除非中国7亿多农民的购买力被创造出可消费的动力,否则在通缩状态的前提下,零售商永远唱主角。
2 供应链管理研究与实践状况分析
2.1企业供应链行为更加理智、有序、有目的
近几年,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更加具体而有针对性,对于合作伙伴的选择、联盟的建立等问题都表现出了实际的操作行为。在中国的各类企业中,都涌现出了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有新的突破的企业。
例如,宝供宣布将与IBM合作,为企业提供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并将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向供应链服务商进行战略转型;联想成功实施耗资1亿的供应链管理;长虹公司同苏宁电器连锁集团公司在南京正式签订阶段性彩电购销合同,加速行业供应链整合;湖南步步高连锁超市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企业签订协议,成立了中国第一家自由连锁采购联盟--上海家联采购联盟有限公司,通过联合采购,优化供应链,降低采购成本,提升联盟成员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国美连锁经营将与全球著名的数据管理及企业集成解决方案供应商赛贝斯公司和武汉金力软件有限公司合作,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金力供应链系统JLSCM;上海联华实现供应链的增值管理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艾斯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就采用艾斯苯油品销作解决方案优化中国石化成品油二次配送系统签署了协议,优化供应链中的销售物流;等等。这些举措,无疑为中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实践填上了新的内涵。
2.2供应链管理的国际合作趋势更为明显
其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的是中国物流业领先者。例如,2003年12月10日,大田集团与捷富凯公司签署合资意向书,宣告了大田将与捷富凯携手,挺进中国物流市场的处女地--汽车及零备件供应链物流市场,通过与国外企业的合作更加具体,开拓新的供应链物流领域:2003年9月,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与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供应商江科技公司达成了全方位战略合作意向,与国际供应链管理专家建立强强组合,携手打造最佳物流服务;等等。这种国际性的合作,将为提升我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提供良好的机会。
2.3国内有关供应链的研究受到重视
这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的是各种论坛、会议的举办。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中国供应链及物流圆桌会议(2002年9月24日~25日,北京);供应链管理及电子商务国际论坛(2002年8月10日-12日,北京);2002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论坛(2002年6月13日-14日,北京);中国美国联办供应链物流展(2002年4月24日-27日,北京);第二届中国企业采购国际论坛(2003年10月14日,北京);2003汽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高峰论坛(2003年5月22-23日,上海);跨国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系列研讨会(2003年):首届中国食品物流与供应链高层论坛(2003年9月4日~5日,北京);中国--欧洲家电供应链高层研讨会。此外,国内成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例如,2002年,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招商迪辰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的“北大光华—迪辰物流供应链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将依托北人光华管理学院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研究资源以及招商迪辰在当前中国科技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服务业的专業背景,依靠众多国内外一流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推动中国物流供应链管理领域高级管理人才的培训与学术研究。
供应链管理背景范文5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企业管理 管理模式
供应链的思想是西方学者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到目前为止,企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伴随而来的就是企业对于物流以及信息流的重视。市场竞争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再是传统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那么简单,而是成为了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的管理已经成为了企业现在对于自身的核心力竞争以及自身企业的优势增强和适应时代的要求以及市场竞争需求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世界上的很多的著名跨国公司也在逐渐的建立起科学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来对于企业的国际市场优势得到相对的保障。
一、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现代化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一定的对于信息流以及物流和资金流的控制的方式来对于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以及商品的产品制造商和分销商、留手上直接到达最终的客户要求所构成的。其采取的是由客户需求开始到提供给客户所需要的商品以及服务之间的一个整体的功能性质的网络结构模式。其中包括了其所加盟的企业的所有的活动和行为。从企业的订单的发送一直到企业的订单获取、原材料的获取、产品的制造直到产品的分派和发放的整个过程的管理活动。
供应链的管理值得就是在认识到并且掌握了供应链的每个环节的规律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在企业的生产以及流通的过程之中,为产品和服务所提供的最终合适的用户。联系上游企业以及下游企业之间,利用现有的管理的决策以及组织和领导、控制以及创新等的技能,对于物流以及信息流和资金流之间关系的合理的调控行为,这种行为的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达到企业的最佳组合,发挥其最大的效率,迅速的以最小的成本为客户提供出最大的价值的过程。
(二)供应链的管理特点
作为一种相对比较新的管理模式,供应链在管理的过程中具有以下的几个特点:首先,供应链的管理是一种基于流程的集成化的管理模式。对于供应链的管理来讲,其涉及到了企业的管理范围内的所有的企业与部门和员工,其本身是一种纵向管理与横向管理相互集成化的管理体系,并且其集成化的水平相对比较高,其管理的模式最终是以流程为最终基础的,以价值链的管理和优化为最核心的要求,充分的强调了供应链的整体的集成性以及协调性,通过一定的信息的共享以及技术上的扩散和资源上的优化配置,使得企业的经营实现充分的一体化和集成化的模式。
其次,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是一种相对比较新型的合作竞争管理理念。对于现代化的市场竞争环境来讲,企业之间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竞争管理,企业之间也不是单纯的存在一种合作的关系,这所有的基础就是企业的利益所在。供应链管理不是简单的将企业之间的流程以及技术方法等方面的因素简单的考虑到了一起,而是将其整合成为了一种比较完整的系统,这不仅仅要考虑到企业的核心内部管理机制,更重要的是将关注的重点放到了各个企业之间的资源利用与合作的关系,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并且能够共同的开发市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最终的结果就是彼此之间分享节约的成本以及创造彼此之间利益的最大化。
第三,现代化的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充分的提升企业顾客的价值。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顾客的价值就在于顾客期望从已经给定的产品或者是特定的服务中获得所需要的利益。所以,对于企业来讲,顾客的需求就是拉动企业的生产供应链管理的原动力所在。企业只有充分的重视到了市场的细分,满足了企业不同的消费者之间的需求,才能够生产出有交稿的顾客价值所在的产品,才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二、企业有效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构建
首先,企业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构建要从战略的高度上树立企业的供应链意识。供应链的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方式的变革,主要的是一种管理思想上的创新。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的障碍就是企业的传统的管理概念的阻碍。转变和更新观念是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所在。在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企业要想在现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从管理思想上提高对于管理的认识,价钱各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的构建意识和管理意识。
其次,企业的有效供应链的构建,必须利用IT的平台,强化企业的供应链的知识管理。现代化的企业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企业的供应链公里的应用以及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保证。在以信息技术为平台进行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企业的供应链中的只是资源的管理工作。供应链的节点企业的资源集成的关键就在于其知识资源的集成方面。企业的知识的共享以及传播在企业的知识管理中必须要处在一个核心的地位。供应链作为一种相对来讲的扩张型的企业管理模式,尤其必须要强调知识在企业的不同供应链的节点企业上的企业之间的共享和传播。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的供应链中知识有一定的共享性就会更加有利于企业迅速的消除供应链组建的初期节点企业之间的技术上的差异成为企业的一致性建设的阻碍。这样就能够快速的使得企业之间能够相互融合。
最后,企业的供应链的管理方式的建立,必须要利用外包业务以及关系影响构建其战略合作的关系。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所以,企业之间的合作性竞争已经成为了企业面对竞争市场的一个新的生存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要想获得比较好的发展,就必须要获得比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在企业的供应链合作的一致性的基础上选择比较有实力的企业作为发展的伙伴,相互之间存在的更多的依赖和合作关系,这样的关系才能够更加的长久,这样的合作才能够更好的达到相互帮助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河.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06,(19).
[2]张英姿.现代酒店管理的新思路——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观点[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01).
供应链管理背景范文6
关键词:戴尔;供应链;中国市场
0.引言
在全球化市场背景下给众多企业带来了新的商机及发展空间,这促进了企业间的联系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使得众多企业呈现了一种相互竞争与相互依存并存的状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不断成熟,在市场开放度不断加大的情况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到了国内,事实上这是一种双赢的举措,跨国公司在国内市场赢得了效益,同时也带来了充足的资金与技术并在现代企业理念的带动下促进了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这其中便涉及到了供应链管理。戴尔公司作为世界顶级的PC设备供应商并作为跨国公司的代表,显然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化的体系,值得借鉴。
1.供应链管理概述
在企业竞争逐渐趋于白热化的过程中,企业成本控制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中提倡以开源节流的方式来捕捉各个环节从而将总成本降低,以此来扩充企业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就涉及到了供应链管理[1]。事实上学者对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所表达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部分学者认为供应链是经过前馈信息流及反馈物料流及信息流将销售链上的所有角色有效连接的一种管理模式;还有学者认为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体制策略,通过将数个企业集合从而让供应链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强调了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2]。尽管对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理解有所区别但显然供应链管理将集成管理思想凸显出来并强调了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有机整合从而保证供应链整体效率。相对于传统管理模式而言供应链管理将各节点企业归纳为一个综合体,其管理范围包括了物流、供应商采购、销售、制造等。在供应链管理实施过程中强调了战略管理,它将对整体性的供应链成本及市场占有比例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供应链管理需要依托于集成思想或方法方可实现,并不是单纯性的节点企业技术或资源链接。供应链管理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更高的目标,其中不仅仅涉及到了市场目标,同时也关系到了企业服务的水平的提升。由此可见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异性[3],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1 供应链管理模式与企业传统管理模式差异性对比
因子 供应链模式 传统模式
存货管理 相互协调 重视内部存货
存货流动 无缝/可见 中断
成本 装卸成本 内部最小化
信息 共享 内部控制
风险 共担 企业承担
计划 小组方式 企业导向
组织内部关系 伙伴关系,装卸成本核心 以成本为核心
2.戴尔公司供应链管理所带来的启示
作为跨国公司的典型代表戴尔公司通过其独有的直接模式为用户带来了便捷的IT服务而在行业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其进行销售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先进的IT技术并以顾客为对象来进行具体战略实施,在这种直接销售模式的背后隐藏了一个庞大的供应链体系,涉及到了采购、生产以及配送等多个环节,在公司获取客户订单后即可采购原材料并生产然后再进行配货。在PC产业成熟度不断加剧的情况下用户对于PC设备的要求也逐渐趋于个性化及多样化,而为了匹配用户需求同时保证供应链的正常运作戴尔公司以先接单后生产的方式。只要供应商可在限期内将原件发货给戴尔,那么公司便可进行生产组装并直接将成品输送到转配线上并派发给用户,这种模式极大的降低了仓储成本并为客户带来了更为便捷的服务,受到了好评。
综合来看戴尔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十分注重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管理,同时与供应商也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戴尔公司规模不断扩展的情况下,与其合作的供应商数量也在不断提升,但为了保证合作始终处于良性状态,戴尔会对供应商数量进行控制,让合作关系趋于简单化,同时也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当然供应链是由多个环节构成,其中除了戴尔本身外供应商自然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供应链的协调发展对于戴尔的长期发展而言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戴尔对供应商的利益会给予一定程度的照顾并扶持供应商发展,使得整个供应链可良性循环。戴尔同时对信息平台加强了建设,通过采取互联网手段对相关信息如客户信息、生产管理信息、原材料信息进行采集,整合出了一个强大的数据信息链。网络信息平台给戴尔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并将供应链业务形成了无缝对接。通过定制化服务让服务品质有所提升。
3.结语
在企业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若要获取竞争力并在市场上站稳就需要在细节上进行完善,而供应链管理无论是在方式上还是理念上都带来了支持,这也给市场上所有企业带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在信息化时代下信息数据整合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必然需要结合市场动态做出有效的应变对策才能够保证企业战略的有效性,以此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启迪.浅析信息化对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作用[J].现代商业.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