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特色及创新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题研究特色及创新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题研究特色及创新点

课题研究特色及创新点范文1

20**年,**市教育局在全市进行的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已进入第三年,我市基础教育正在努力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教育局领导也充分认识到由于一级完中的不断完善和不断扩招,我市四个主城区的二级完中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部分学校生源质量不高,数量不饱,教师待遇上不去,教师积极性受挫,学校管理越来越变形,高中考上线率靠分流。因此,如何发展特色,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如何真正提高课堂效度,真正帮助学生实现发展等问题的探索是摆在我市二级完中面前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与我市教育综合改革的大背景、大形势和要求相吻合的,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也正因为此,市教育局将【高中文科优质教学探索】的课题交给了我们师专附中。

【高中文科优质教学探索】的课题是在**教育理论与决策研究中心的专家及**市教育局领导帮助和指导下,针对我校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的提出。学校的发展是以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前提;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是通过学生的全面发展来实现的;课堂效度的提高是教师专业化水平发展的途径;特色文科学群的构建是【高中文科优质教学探索】的具体体现。

2.课题研究的定位

1)特色定位

**市四个主城区的所有二级完全中学从高中新生录取分数上看与一级完全中学有很大的差距,我校与昆一中和昆三中的录取分相差132分,与十中和八中也相差100分以上,这一差距决定了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特色学科群的建立和课堂教学效度的研究方向,我们的一切工作应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校的实际上。

任何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都离不开“以人为本”,都是为了促进师生的发展。但实事求是地说,大部分教师对“以人为本”的理解是很肤浅的。课程的内容已从过去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变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跨学科跨文化意识等,它们在师生的发展中同等重要,换句话说,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时段,每做一件事,我们都要做到以基本技能、基本知识为发展情感态度、学习策略、跨学科跨文化意识的的载体,让学生在发展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情感态度、学习策略、跨学科跨文化意识,试想,如果我们的学生会学习,有信心,有方法,会做事,我们的效率是否会更高?结果是否会更好?尤其在像师专附中这样的普通中学。基于这一认识,我们认为我校“文科特色学科群”的核心就是“人文特色”。

2)范围界定

A.本课题所说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指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涉及我校教师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高中考的研究,专业水平的提升,教法的研究等;同时也涉及提高教学效益的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

B.本课题所说的“课堂教学”指我校传统意义上的每节课的教学和广义的由教师按计划组织的室内乃至校外的学习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涉及到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问题;也涉及到课堂教学中师生教与学的理念、教与学的内容、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和教与学的管理、教与学的评价等多方面问题。

C.本课题说到的“效度”,是指新时期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中实际产生的教学效果问题,即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能够迅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创新精神的最佳效果。

D.“策略”指的是达到一个目标所采取的步骤、方法和途径。本课题所说的“策略”指的是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和在普通中学的课堂教学中取得最佳效果所采取的策略。

3.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所学校的好坏并不决定于学生生源的好坏,不能说一级完中高考上线率高,有大批的学生升入名牌大学就算它办得好;普通中学上线率没有一级完中高,学生上名牌大学的少就算它办得差。一所学校的好坏应取决于它是否真正把教师调动起来,是否能够真正使他的每一个学生是否会学习,会做事,会质疑,会创新,是否意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是否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从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看,一所学校的好坏取决于学校的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高低以及课堂效度的好坏;既取决于学校管理评价体系的科学与否,更取决于教师能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我校选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度的策略研究”、“文科特色学科群的探索与构建”作为子课题,就是基于这样一个共识:我校教学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我校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程度;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文科特色学科群的探索与构建将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课堂效度的提高提供一个平台。

1)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促进我校办学水平的发展。没有优质的教师资源,一所学校的发展就会成为空话。应当说我校,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十分重视,对各类继续教育十分重视,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很严,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也存在问题,如:不少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与课堂教学脱节,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课堂实践活动脱节;由于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没有深刻领会,对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不敢大胆尝试,如:如何实现合作学习,如何实现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如何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等。

2)无论是学校的发展还是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是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课程改革主阵地,因而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我校“提高课堂效度的策略研究”要力争在充分了解我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经验的基础上解决以下问题:不同学段和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思路,教学侧重点,教学方式,学习方法以及各学科的教学评价体系等,这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发挥重要作用。

3)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度的策略研究,为重新建构新的教学策略,提供一种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通过课题研究,抓住“实践与活动”、“合作与交往”“差异发展”这些重大命题,探讨通过教与学活动,个体与群体的交往活动,学生是如何学会学习、学会发展的。在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文化性及主体性等特质基础上,将实践活动、交往、主体性作为理论基石,为重新建构现代教学的教学策略理论框架,提供一个新的解释系统,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思辨的提升,理性的思考。

4)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度的策略研究,揭示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通过研究,帮助教育工作者反思和克服当前教育实践中不合理的传统教育观念,彻底摈弃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压抑学生发展,以及目前在急功近利价值取向影响下所造成学生虚假发展的严重弊端,增强实践活动的规律性与目的性,增强教育改革的意识,明确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的方向和主题,整体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5)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度的策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课堂教学上的诸多问题和环节存在的困惑和办法,可以寻求到或构筑起具有可操作的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带有学校特色的、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课堂教学办法,为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供可行性强和有推广价值的策略。当然,教无定法,学无定式,我们的研究不是仅仅找出几种教学模式,而是努力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也会促进我校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的成长,促进学校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提高我校整体办学水平和质量。

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而且通过大家的积极探索会形成丰富多彩的、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有较高实效性的新课堂教学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争取达到以下六个目标:

1、树立“以师生发展为本”,重视提高教师个人素养和课堂教学效度的理念;

2、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3、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4、优化教学过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

5、提高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培养研究型教师;

6、提高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使学校成为务实型和研究型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

7.构建文科特色学科群,为我校教师提供更广阔的专业化发展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发现特长,发展情感,树立信心,构建策略的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本课题研究分总课题、子课题二级。总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围绕:

(1)围绕新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度的教育理念;

(2)构筑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有我校特色的高效、有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3)构筑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有我校特色的文科特色学科群;

(3)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教学策略;

(4)探索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度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5)建立新课程理念下的促进提高课堂教学效度的评价体系;

(8)建立新课程理念下的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度的管理评价体系

(6)提供一系列解决学校课堂教学及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可操作的策略;

(7)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科研素质,培养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的策略;

(8)建设研究型、创新型的学校,提高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9)普通中学学情学力研究

(10)高中文科课堂教学效度研究及改进措施探索

(11)教师专业进修与教学能力同步发展模式探索

(12)文科学习活动在校园文化构建中的价值

(13)教学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

2、总课题下设若干子课题,各年级,各教研组,各职能部门,各备课组和个人组合及个人,可以围绕总课题的内容,结合各部门和各学科的特点和需要,设计子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要符合总课题的要求。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和实施

(一)、本课题研究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时,要研究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完成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2、主体性原则。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有利于学生发展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重视培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要体现教学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3、发展性原则。学校的管理应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应以构建有利于促进教师发展的管理评价体系为切入点;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渗透性”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作到教书育人,关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文以载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各部门要组织好教师,紧密结合学校教学实际,通过实证分析和理性思考,边研究边总结,以取得研究的实际效益。

首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全面把握近年来课程改革的进程、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以及经验与不足。从而使课题研究有一个较高的立论点。

第二、调查研究。通过对教师观念与教学行为分析(包括观念、经验、教学特色与存在问题);对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类型水平的现状调查(涉及学科差异、年级差异、性别差异),把握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加强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第三、本课题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不同课堂教学方式的意见,在实践中探索学生欢迎的、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在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总结、推广。

总之,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相结合,实证研究与专题研究、典型个案研究相结合,强调重点,突出特色,以保证研究的合理性及实践效益。

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特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专家组。

课题领导小组:李红

副组长:王树华

(三)课题研究各阶段任务

1、20**年9月-20**年10月子课题申报、审批阶段

凡要参加课题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在20**年10月30日前将课题申请报告课题专家小组,经专家组审查批准后,立项,开始课题实施。在实施过程中组织专家到场指导。

2、20**年11月准备阶段

组织队伍;确立研究方向,制定研究方案;理论培训;现状调查。

3、20**年12月~2010年5月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和期间,将分别举行多次专题性学术研讨会,及时交流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同时不断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

20**年10月和2009年10月中期检查

将在20**年和2009年10月根据各课题组进展情况,组织专家对各组承担的子课题分别进行中期检查,交流、总结和推广优秀成果。

4、2010年6月结题

——收集、整理子课题结题报告。

——撰写总课题结题报告。

——总课题结题大会。

——经验成果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

四、课题成果

课题成果将以论文、教案、光盘、总结、资源库、书等形式呈现。

五、子课题例举

1.文科特色学科群的探索与构建

《理科课堂教学中师生互相研讨、互相尊重与创新的实效性的问题》

《实现民主、开放、务实的理科课堂教学过程》

《从理科教材中挖掘幽默素材》

《理科教师的人文素养》

《在理科教学中构建民主、和谐和合作的教学模式》

《教师个人专业素养与人文特色》

《艺术与文科学科群》

《教师个人的人文修养与课程建设》

《师专附中学科人文特色的探索》

《实现民主、开放、务实的课堂教学过程》

《普通中学教学过程中人文关怀的意义》

《师专附中选修课与研究性学习》

《师专附中选修课与校园文化建设》

《师专附中选修课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的发展》

《师专附中选修课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素养的提升》

《在普通中学开设选修课的必要性研究》

2.“提高课堂教学效度的策略研究”

《树立务实的素质教育新观念,推进可行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师专附中高中文科课堂教学效度研究及改进措施探索》

《师专附中高中学生学情、学力研究》

《师专附中初中学生学情、学力研究》

《师专附中高中学生理科学习策略研究》

《师专附中高中学生文科学习策略研究》

《探究和转变阻碍师专附中课堂教学效度提高的旧理念》

《构建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学科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正确处理素质教育与高考的关系,树立全面地评价教学效果的观念》

《教材取舍中的民主与创新问题》

《清除教学环节上抑压民主创新与浮躁浮夸的思想》

《树立重视实效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结构多样化的思想》

《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共同发展》

《“探究与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效度研究》、

《促进学生增强信心和发展学习策略的课堂教学模式或教学组织形式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不同年级学科教学策略和模式探索》

《高中不同年级学科教学策略和模式探索》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建构与检测》

《课堂教学质量与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的落实》

《改进学习环节中的被动局面,提高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积极性的方略》

3.“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在普通中学实现合作学习的意义研究》

《师专附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师专附中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研究》

《师专附中校情研究及对策》

《构建不同学段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

《师专附中高一年级教学管理评价体系研究》

《学科教学评价重点内容研究》

《提高师专附中教师素养的策略研究》

《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的探索》

《高考命题思路研究》

《中考命题思路研究》

《学科高考必考点、常考点研究》

《学科中考必考点、常考点研究》

《师专附中高一年级学情与教学策略研究》

《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制约师专附中学生学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多媒体教学中提高教学校读的教学策略研究》

《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共同发展》

《让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充满务实创新的生命活力》

《务实、创新型研究性教师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建立课堂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可行方略》

《教师专业进修与教学能力同步发展模式探索》

《教学管理评价机制研究》

《师专附中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师专附中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课题研究特色及创新点范文2

一、盐城民俗文化的特点

民俗文化通常是指当地保存或传承的工业时代前的传统风俗,也是指人类社会中所有形成习俗、惯例等世代传承的事项总和,如民族服饰、节庆活动、土特产、工艺品、特色美味食品等。

盐城地处苏北平原,东临黄海,境内河渠纵横,历史上盐、农、渔、商多业并举,民俗文化非常丰富,盐城本土的民俗坐标融合了海洋、农业文化的特色,决定盐城民俗有很大的先进性、开放性、多样性及复杂性。

近几年,国务院公布的民俗文化遗产主要有民间舞蹈、传统手工艺、传统戏剧、民间文学等。盐城民俗是一本大书,这本书是社交礼仪、游艺娱乐、衣食住行、民间禁忌、婚丧嫁娶、生育寿诞、生产习俗、岁时节庆的集合体。据调查,早在2013年中国机动车已突破1亿辆,汽车保有量每年极速上升,但是带来很多负面问题,如城市空气质量下降、城市公路环境急速下降、高速公路因乱抛物的意外事故率上升,这些都和车载垃圾有关。为此,本课题倡导人们设计富含盐城民俗特色的车载置物袋,旨在推广盐城民俗文化的同时,解决车载垃圾问题。

二、车载置物袋产业国内外发展现状

科技的发展使得汽车置物袋的需求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车主开始关注并使用它,它也对汽车的美观和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车用塑料已由普通的装饰用途逐渐发展成制造结构性的部件,要求也在提高,我国汽车产量的增长使得高性能的车载置物袋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全球的汽车产量在不断增加,近5年的增长率达到30%。中国汽车产量超过一千万辆,居世界第一位,美国、日本汽车产量为862万辆和839万辆,居世界第2、3位,此外,德国、韩国、印度等国家的汽车产量也较大,增长率超过10%的国家有美国、墨西哥、印度。

依照目前来看,发达国家的车用塑料量非常多,高达汽车总重量的15%,单车高达150千克,而我国单车塑料的使用量仅占车重的7%。车用塑料中的通用塑料价格最低,如PP、PF、PVC、ABS,使用量达到50%,其次是工程塑料盒和特种塑料价格较高,使用比例较低。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一)前期准备

前期在指Ю鲜Φ拇领下,本项目已制定可操作的详细实施计划。团队成员参与并搜集了相关材料,归纳整理了盐城当地民俗和有车一族喜欢的车载置物袋特点,提炼出以盐城民俗为主题车载置物袋,能够符合车主需求的,结合盐城本土文化特色,为广大车主用户设计出符合盐城本土文化的车载项目产品。

(二)中期策划

(1)主持人肖阳同学负责制定盐城民俗车载置物袋相关的设计方案,掌握盐城民俗元素与车载置物袋融合的设计方法。

(2)乔雨和戴旭同学归纳整理了相关图书馆资料文案,初步掌握了置物袋产品与盐城民俗设计的整个流程,并可以深入盐城各地对各类民俗元素进行搜集,如民间文学、民间舞蹈、传统手工艺、传统戏剧等,尽可能地挖掘与本课题相关的盐城民俗设计元素。

(3)乔雨、孙睿等同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走访盐城各个乡镇,了解当地民俗风情,并且到相关车载用品企业进行相关调研,听取他们对本项目的建议。

(三)后期组织实施

在整个项目的组织后期,本文从盐城本土风情特色出发,分析车载置物袋设计的民俗多样性,最终融合沿海文化特色,提炼典型特色民俗文化元素,将其设计为各类置物袋专属图案,将拥有文化特色的民间文学、民间舞蹈、传统手工艺、传统戏剧元素设计在车载置物袋上,提交给指导老师审核验收,并在盐城广大市民和师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确定设计草图方案是否可行,最终制定设计成稿。

(四)实践环节

根据盐城本土民俗产品特色,团队成员设计出符合本地人需求的盐城民俗产品,手绘设计草图,并用Photoshop、AI等设计软件,绘制盐城民俗作品以及产品设计的平面款式图、结构图、彩色效果图、工艺流程图等,形成完整的设计方案文本。在此过程中,指导教师全程跟踪,加强指导,团队成员分工合作,以确保项目的完成。

四、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经过半年的努力实践,本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

首先,将国内早期车载置物袋和当今车载置物袋进行比较,主要是比较设计元素在置物袋造型上的表现方法。

其次,要做的是:设计素材收集――设计元素――创意构思――民俗文化元素、车载置物袋相结合。

最后,作品呈现,如图1所示。

五、整套设计的创新点及问题分析

(一)创新点

广泛汲取盐城民俗文化元素(如民间文学、民间舞蹈、传统手工艺、传统戏剧),立足现代车载置物袋的表现,深入了解近年来盐城车载置物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展现传统民俗文化元素与现代元素融合的艺术特质。

本套设计主要是两款(虎头鞋款和脸谱款):

虎头鞋款是可降解的塑料袋,可以防水防潮,承受力和耐用性都很好。优点是不占用空间,不足之处是美观性稍差。

脸谱款用的是可回收的粗纸,外观大气,兼容产品外包装的美感与设计感。优点是外观漂亮,不足之处是吸水性较差,占用一定的空间。

整套设计以塑料和纸质两种材质相辅相成,根据汽车空间的大小来定制不同种类的置物袋,在颜色和材质上面都进行优化,方便用于汽车上的不同地方,以及用于各种用途的汽车。

(二)问题分析

本次研究时间仓促,笔者对盐城当地民俗资源梳理的不够多,走访的民俗工艺品厂不是很多,对民间工艺品文化元素挖掘得不深。团队成员前几次商讨时,一起讨论盐城特色民俗文化元素,如射阳虎头鞋和东台发绣等具有代表性的元素需要进一步的设计、完善。在设计传统民俗置物袋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在选取最佳方案绘制效果图时,出现一定的意见分歧。比如,是绘制脸谱图案还是虎头鞋图案,分歧较大,因为脸谱图案绘制在塑料袋上易造成立体感不强,并且颜色复杂,不容易上色。在后来的团队讨论中,虎头鞋在民俗元素置物袋电脑效果图的设计中,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完善设计方案。在成稿的修改过程中,置物袋要根据整体风格进行适当的处理,处理方式灵活。根据实用性的需要,要彻底颠覆传统意义上的包装袋式样、色彩搭配、质地材料的形式,设计结合包装袋本身的造型特点,冲破固有的认知束缚,进行夸张和优化的处理方法。

六、结语

在民族文化资源甚多的盐阜大地上,很多资源都适合应用在民俗车载置物袋的设计上。本次课题相关的民俗文化元素探究虽然已经有一些基础,但是力度还不够,在今后的研究中更要遵循生态保护的原则,大力发展创新型民俗研究产品。除了本土文化,还可以开发非本土文化,如盐城铁军文化,可以开发研究海盐文化置物袋以及铁军旅游区储物袋。在今后的开发中,人们要多检讨存在的问题,为盐城民俗特色的进一步开发保驾护航。

课题研究特色及创新点范文3

关键词 “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017(2013)06-0022-04

一、课题的背景

(一)基于对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人深省。其实质是“如何掘与挥创造性人才的社会功能与价值。”而要培养出杰出人才,催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让创新之花盛开、创新之树常绿”是关键。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操作、尝试、现、创新是将个人带到成功终点的交通工具。”我们需要把幼儿好奇心、探究热情、初步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的培养作为幼儿科学教育最关键的目标。

(二)基于对幼儿园课题深化研究的思考

“十一五”期间,我园依托课题《幼儿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的设计与实践的研究》,从幼儿科学探究环境、内容、途径的设计与实践以及教师的角色与定位四个方面进行扎实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形成了鲜明的“科学启蒙教育特色”。同时,也存在一系列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尤其是对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价值取向仍把握不够,理解不透,常常导致幼儿创新意识、探究热情和能力培养的缺失。“十一五”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为我们确立“十二五”研究的生长点提供了可能。我们将以幼儿的内在需要和学习特点为依据,立足园本,研究和构建“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应用策略,践行幼儿园“爱德、求真”之园训,改变传统科学教育中“重知识,轻过程”“重结论,轻素养”的教育观念,创新科学启蒙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三)基于对师幼科学探究素养内涵式提升的考量

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改善教育行为,形成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和善于动脑、不断反思的科学作风。初步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求异的思维力、多维的创新力,促进幼儿形成积极主动、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品质,使幼儿的智慧得到生,个性得到张扬,生命价值不断被唤醒、显、弘扬、提升。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去结果”式

“去”即除掉,减掉。“结果”即在某一阶段内事物达到最后的状态。

“去结果”式:指的是以幼儿求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价值取向、以尊重幼儿本真、关注幼儿知识经验的建构过程为首要目标的科学启蒙教育策略和方式。“去结果”式是一种注重过程的科学探究。整个科学活动不在乎幼儿最后做出的结果是什么,而是要看他们在整个参与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观察、想象、记录、实验、讨论等等;“去结果”式是一种注重品质的科学探究。它注重幼儿求真态度和探究精神的培养,而不只是知识性的东西;“去结果”式是一种注重开放的科学探究。它是一种多元的科学探究策略,是一种“去权威、去答案、去规则”的科学启蒙教育实践。“去结果”说明有无限可能性和一切皆有可能。它强调去“有形结果”,留“无形结果”(即“探究过程”),这种“探究过程”就是“结果”,就是“价值”。对于幼儿来说,“去结果”式是一种最为重要、最自然、最基本和最有效的科学探究方式。

(二)科学启蒙教育

指的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主动地参与各种科学探索活动,让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境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操作、游戏等方法与途径,自主寻求答案或信息,自主建构意义与理解,获取新的科学知识和经验的教育活动。它是一种启蒙教育,重在激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使他们体验探究和现的乐趣,感受获得科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重在教授大量的科学知识。

三、支撑性理论

(一)建构主义理论

“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过程是一个意义的建构和生成过程,新知识也是在学习者的原有认知图式基础上逐步生成的。”它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生的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明确指出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只有学生才是学习的唯一主体。

(二)布鲁纳的“现学习”理论

“现学习”就是通过学习者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行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他认为“所谓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使学习者通过体验所学概念、原理的形成过程来展思维能力。

(三)施瓦布的“探究学习理论”

探究学习就是儿童对客观事物进行探究的过程,通过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展他们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该理论倡导在观念上注重平等、开放、民主;在过程中强调自主、体验、个性;在形式上表现生动、多样、有趣;在目标上追求现代的务实、多元。

据此,我们认为:幼儿科学教育应以幼儿的亲历探究为核心,以幼儿求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出点和归宿,以尊重幼儿本真、关注幼儿知识经验的建构过程为首要目标。

四、研究目标

(一)梳理“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内涵特征,形成较为系统、理性的认识,构建具有园本化的、前瞻性的科学启蒙教育理论体系、基本框架及应用策略。

(二)提高教师在“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活动中指导的合理性、有效性和科学性,以求真、解放、游戏、体验为基本指导策略,以实物感知、多通道参与、游戏探究、交流分享等为主要学习方式,激幼儿主动探究的兴趣和愿望,点燃幼儿创新的火花。

(三)更新教师观念,以“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理念为指导,有效促进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的形成,养成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素养,丰富园本科学特色内涵。

五、研究内容

子课题1:《科学启蒙教育的现状分析研究》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幼儿科学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本园教师组织和开展科学启蒙教育活动的持续的、跟踪的分析研究,探讨影响其成效的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子课题2:《“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价值取向和内涵特征的研究》

研究和梳理“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价值取向,对其内涵、特质等进行理性思考,通过查阅资料、实践验证、活动分析、经验总结等方式,探索并建构园本化的理论体系和应用策略。

子课题3:《“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框架建构的研究》

研究和构建以“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核心理念为支撑,以游戏、生活、教学为主阵地的框架体系,为教师分析、处理和评价科学启蒙教育活动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引领。主要包括理念系统、操作系统和评价系统三个层面。

子课题4:《“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指导策略的研究》

研究求真、解放、游戏、体验等多元指导方式在“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中的运用策略,提高教师指导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学性。

子课题5:《“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学习方式的研究》

研究实物感知、多通道参与、游戏探究、交流分享等学习方式在“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中的运用策略,让幼儿在亲历探究全过程中,建构个性化、多元化的经验,养成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良好品质。

子课题6:《“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教师科学素养的研究》

研究提升教师科学素养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实现我园教师科学素养的内涵式提升。

研究重点:“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内涵特征是导向、是核心、是灵魂,框架的构建、指导策略和学习方式的运用等都需要以此为支撑。因此,子课题2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六、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查阅相关幼儿科学教育文献资料,以理论指导“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实践。

(二)行动研究法

在实践中进行反思性研究,改进科学启蒙教育的实践。

(三)个案研究法

在“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活动中对教师或幼儿个体进行跟踪观察、分析与研究。

(四)经验总结法

及时总结、反思、提炼,形成可供借鉴和应用的理性认识和实践经验。

七、课题研究的操作要点和研究措施

(一)操作要点

本课题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有关精神为指导,以建构主义、现学习、探究学习理论等为支撑,从科学启蒙教育现状分析研究入手,构建既有理论深度,又在实践上有效可行的“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理论体系和应用策略。

(二)研究措施

1 课题组的构建与课题的策划充分挥民主,形成“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民主管理体系,对课题进行整体构思,明确分工职责,明确“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内涵和特质,围绕总课题制定相关子课题工作计划,并加以实施。

2 建立、健全学习交流制度,在研究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障。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初制定学期计划,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研讨活动;定期组织开展文献学习、研讨交流、观摩培训等活动。

3 遵循“十一五”期间形成的“研到‘实’处方是‘真’”的课题管理思路,创新课题管理模式,以名师工作室、市幼教学科中心组、课堂观察协作组为载体,实现资源共享,搭建与专家、同行互动交流的平台,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

4 实施教师专业展分层考评和成果考核奖励机制,课题研究成果与绩效考核挂钩,激励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及时总结,不断反思,现问题,及时调整,使课题研究扎实有效,逐渐从实践上升到理性,探索“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规律。

5 依托课题网络管理、环境创设等平台,动态展示课题研究过程和阶段成果,丰富幼儿园特色内涵。

6 设置局域网,每班配电脑,订阅幼教专业杂志和相关理论书籍,为课题组教师搜寻、查阅资料提供保障。

7 聘请吴江市教科室主任、幼教教研员、苏州市教科院专家担任学术顾问,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以弥补课题组成员理论造诣不深之缺陷。

八、研究步骤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01~2011.06)

1 组建课题组,采用文献法,对课题内涵、特质等进行理性思考。

2 举办设计论证会,逐级申报。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07~2015.06)

1 围绕课题涉及的六项主要研究内容进行全面的探索性研究。

2 定期组织开展文献学习、研讨交流、观摩培训等活动,丰富理性修养和实践经验。

3 依托课题网络管理、环境创设等平台,动态展示课题研究过程和阶段成果,丰富幼儿园特色内涵。

4 总结提炼,形成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修改和调整课题研究方案,逐步形成基于“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理性认识,并给予实践印证。

(三)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鉴定阶段(2015.07~2015.12)

课题研究特色及创新点范文4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至今已有十多年没有新进一名大学生。由于教师年龄老化,每年退休教师多,学校编制十分紧张。为了缓解教师缺编情况,学校不得不采用拔高使用和转行的方法,即从小学调入一批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担任语文、数学学科教学,从学校中年教师中挑选一些基本功比较扎实的教师改行教英语、理化、政史、地生等学科,教师的专业素质亟需提高。

为了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近几年来,我校以发展性教育为指导,把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突破口,确定了“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师质队伍建设思路,引领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走出了一条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师队伍建设之路。

一、开展校本教研,优化教师专业水平结构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由于和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关系密切,教师们参与的热情高,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教学技巧的把握,而且还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达到了互助、互学、互进的效果。

1、开展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教育教学的主要支撑,而集体备课能将教师科学合理地组成备课小组,通过备课小组内各个个体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达到教学设计最优、学生学习效果最好、教师专业发展最快的目的。从而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同成长、共进步。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我校成立了以教研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小组,每周定期开展备课活动。各备课小组不仅分析教学目的、教材重难点,研讨教学方法,形成教案,而且在全组成员完成本次集体备课内容的教学一周后,再举行总结反思会。全组成员必须围绕“五个有效”,即是否有效地达成了三维目标、是否有效地创设了学习情境、是否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是否有效地利用了课程资源、是否有效实施了因材施教原则写出书面教学反思。

2、开展教学比武,展示特色亮风采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有效评估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学比武活动。比赛规则为:教研组长提前一天布置讲课内容,教师在一天内钻研教材、设计教案、制作课件,第二天上课。这样的一个“磨课”过程,其实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而认真倾听每一节比武课,也可以领略到“万千风情”。这样的教学比武活动,对教师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使教学教研变得扎实而灵动。

同课异构教学比武是我校的重点。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把同样的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现有教学条件进行备课并上课。由于教师不同,教学设计、执教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听课的老师就能对这几节课进行有效的比较,找出各自的优点和不足,然后进行对比、反思、总结、提高。促进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提高了对教材的理解、处理、把握及教学领悟的能力,有效的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

教学比武活动有效的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推动了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可以说,教师们各具特色的教学比武活动,大大缩短了教师的成长周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二、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占领专业水平的制高点

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成为读书型和研究型的教师,而对于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农村学校来说,加强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学习、思考,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显得犹为重要。为此,我校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成立了教科室,全面管理学校的科研工作,以课题研究为突破,为广大教师创设了成长的平台。

2012年,学校承担了省教育学会研究课题――《现代信息技术在校本教研中的应用研究》,参与研究的教师占全校教师的25%。广大教师积极探索课题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通过理论学习、专家报告、案例研讨、课例点评、经验交流、听课观摩,使广大教师形成了浓厚的研究风气。在实践中探索、体验,在困惑中反思、感悟,在研究中分享、交流,在辨析中超越、提高。广大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

2014年,我校又分别承担了荆州市、洪湖市2个课题研究项目,采用以老带新的方法,让所有教师全员参与。目前,学校正在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明年将举行校内成果总结,让优秀成果在校内推广。

三、深化课堂改革,打造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

教师的专业风格是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段的最高境界,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是成为名师的首要条件。我校从两个方面入手打造教师的专业风格。

1、突出教育教学个性化

教育教学活动不是一般的产品生产,而是面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群体的创造性劳动。对于教师来说,好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只是完成任务,而是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体现过程中的个性特点。为此,我校大力提倡教师教学的个性体现,引导教师形成自己的风格。如教学语言风格、教学体态风格、板书风格、研究风格、学习风格等等。个性化的体现,促进了教师成长的多样性、丰富性。

2、倡导教育教学创新

课题研究特色及创新点范文5

关键词:教育教学,课题;申报

随着“教学兴校、科研强校”人才战略的实施,广大教师也逐步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变,校本研究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课题研究作为教育科研的抓手,更是倍受教师青睐。自然,教育研究课题的申报,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拟对申报教育研究课题的有关问题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了解教育课题申报的渠道

1 国家级课题。教育部每年都有社会科学方面的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和青年基金课题等,在这些课题中,都有教育教学方面的课题。

2 省级课题。省教育厅每年都有教育教学方面的专项课题,省基础教育科研办公室也设有教育教学方面的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等。

3 市级课题。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工作需要,设有教育教学方面的专项课题。

4 本单位教学课题。根据校本研究需要,设置的教育教学方面的专项课题。

5 横向课题。有关非教育机构为解决与教育相关问题,设置的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专项课题。

6 自选题。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自拟的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课题。

二、加强“课题指南”的学习研究

申报课题,首先要对“课题指南”进行研究,“课题指南”是课题立项的基本要求,是当前教育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教育研究的重点领域。选题一定要紧扣“课题指南”,在“课题指南”的范围内结合自己的研究特长来确定选题。

“课题指南”对课题申报给出一系列规定。如对课题申报人和参与人的资格都提出要求,课题申报人一次只能申报一个项目,并且不能参与其它课题的申报,有的课题还规定没有结题的前几位参与者都不能申报新的课题,对于不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还需要有两名高级职称人员推荐,对课题的时间要求和经费等问题都有具体规定。因此课题申报时,只有满足“课题指南”要求的申报书,才能被专家评审,否则申报书形式审查无法过关,丧失专家评审的机会。

三、重视课题申报人相应的前期成果

通常情况下,课题申报人在某一研究领域需要1―2年的学习和研究,发表相关的研究成果,才有能力完成后继的课题研究任务。这就需要课题申报人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动向,掌握丰富的研究文献资料。主要参考文献的介绍要突出“新”、“广”两字,要列出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著作、论文),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代表性和前沿性。同时也要比较全面地介绍该学术领域重要的著名学者,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你熟悉本学术前沿研究领域,对课题的研究有比较充分的资料准备和研究基础。有较丰富的前期研究成果,既可以缩短研究周期,又可以保证研究质量。如果缺乏坚实的研究基础,那申报的课题就不可能立项。

四、强调课题组成员的力量

当今的课题研究很难由一个人来完成,需要靠集体的智慧来完成,因此,课题申报人员构成显得非常重要。课题组成员水平的高低是能否完成该课题研究的关键,也是评审专家特别关注的内容。课题组的组成要体现学科融合的优势和特色,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等方面体现出该课题研究的基本实力。根据课题研究内容的需要,可邀请国内外学者或政府的领导、企事业单位的专家联合申报。但所有参与人,必须满足“课题指南”的要求,不得同时参加数项课题的申报,而且这些专家或领导都不是挂名的,而是需要参与实质性研究工作的。当然,从课题培养青年人的角度考虑,也可吸收一些暂时无相应成果的青年人参加课题工作。在课题研究中应有明确的任务分工,承担具体的研究任务。

五、选好申报课题的题目

首先,申报的课题要符合“课题指南”的范围要求。“课题指南”是课题立项的根本依据,是当前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学术研究的重点领域,所以选题一定要紧扣“课题指南”,在“课题指南”的范围内结合自己的研究特长来确定选题。

做好选题,就是解决研究什么。选题必须有价值(理论与实践)、有新意(新内容或新角度)、有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内容涵盖面适度(切忌过宽过窄)、有竞争力(在特色中挖掘、在比较中产生、在优势中提取)。

选题过程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选题应具有创新性。即,所选的课题是别人没有提出过的,或者是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解决别人没有解决的方面。(2)选题应具有价值性。(3)选题应具有可能性。可能性就是指在研究这个课题时,各种条件是有可能的、具备的。如主观条件是指研究者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研究能力、科学品格、兴趣爱好及献身精神等;客观条件是指所研究的课题必须具备有相关的文献资料、协作条件、环境条件、相关的科学发展程度以及研究经费等。

在确定课题题目时,还必须注意两点:(1)扬长避短,突出优势。在对“课题指南”进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人员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研究特长和熟知的研究领域来确定选题,并且积累丰富的前期研究成果。现在,课题申报的竞争相当激烈,尤其是国家级课题,在全国范围内有许多同行在研究,这就需要研究人员正确估计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在激烈竞争中取得胜利。(2)准确判断、避免雷同。在确定选题时,需要研究人员准确判断和估计各学校和研究机构同行在自己申报课题领域的研究情况以及往年的申报情况,尽量避免“扎堆”和“撞车”。

六、做好课题论证

课题论证非常重要,因为同样课题申报者有几家甚至几十家,哪些能评上,哪些评不上,主要看论证。进行课题论证,要注意以下问题:

1 关于研究问题的表述。评审者对课题的兴趣首先来自题目反映的问题。因此,题目要能抓住人、吸引人,并力求全面反映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使人一看题目就知道研究什么、怎么研究。拟定题目要做到:表述简明;具体不空泛,运用明确概念,不含糊不清、自造或简化。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这一部分要阐述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等。不仅要从一般意义上讲清研究的必要性,更要突出该项目研究的现实针对性,并从与同类项目研究比较中体现其独特性。目的是向评审者说明研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这部分有几个问题必须交代清楚:(1)有关概念的界定。概念表述不清,会使评审者对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产生怀疑。(2)研究的现实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方面。教育应用研究要注重从实践意

义说明研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3)国内外研究现状。对这个问题的阐述,一是让评审者了解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了解申报者研究的基础;二是说明研究者拟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哪些创新和发展。这部分内容的阐述要注意:第一,这个问题别人是否研究过,如果研究过,是哪些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研究,取得了哪些进展,有什么主要成果,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哪些突破。如果这个问题没有人研究过,那么是否有人进行过相关的研究,对本课题研究有什么借鉴意义。第二,已有的研究存在什么主要问题和局限性。第三,本课题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拟解决什么新问题,力求取得什么突破。要突出本研究与他人研究的不同之处,让评审者了解不是同类课题的简单重复。

3 研究的内容。任何研究都会涉及研究的具体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研究的内容。任何课题都不可能对涉及的所有因素进行研究,因此需要界定研究的范围和内容。目的是使课题避免过大、过空,使研究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研究内容的确定是把大问题缩小的过程,也是把问题分解的过程。

研究内容涉及的主要问题是6个“是什么”:项目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项目研究的建设目标是什么?项目研究的技术路线与基本方法是什么?项目研究的具体方案是什么?实施方案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4 研究的方法。写清楚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拟采用哪些方法。不仅要写出方法的名称和解释,还应写出运用这些方法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是什么。实验研究类课题还要写清楚研究的重要变量,主要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

5 研究条件分析。目的是使课题评审者了解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是否具备研究的资格和能力。研究条件包括主客观两方面。主观条件主要包括研究者的理论水平,以往的研究基础、经验背景、研究能力和研究的组织能力;客观条件主要包括进行课题研究的时间、研究资料、研究经费、研究设备等物质方面的保证。

6 研究报告和成果形式。这部分要交代清楚研究大致分成几个重要阶段及具体时间安排,每一个阶段具体的研究任务和预期的研究成果。最后还要写清楚研究的最终成果及形式。

项目研究成果预期内容也是6个“?”:方案实施的预期成果是什么?项目研究最终成果的基本形式是什么?方案预期效果的评价体系是什么?项目研究成果预期产生的效益是什么?项目研究成果应用推广的前景是什么?项目研究成果预期的特色和创新点是什么?

七、认真填写申请书

课题研究特色及创新点范文6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并出台了一系列课程标准,按“先实践,后推广”的思路,在全国实验区实验。美术校本课程如何更好地开发实施已迫在眉睫地摆在美术教育工作者面前。

二、课题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

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程度标志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水平。因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最重要、最具实质性的步骤和内容。

国家新课程标准设计、编排的美术课程面向的是大范围、大面积的学生,适应全体学生是它的宗旨,而美术又具有十分强的地域特征和个性特征,开发美术学科校本课程可以促进他们在这方面的个性发展。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同样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1.市内同类研究现状述评

目前我们保定市大部分学校都在开设校本课程,开设校本课程的种类也非常多,但是开发的情况和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本课题的开发能更好地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

2.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本课题以塑造个性化、崭新的艺术形象来表现情感和思想,反映人和环境的关系,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实践性特点。除拓宽学习领域,增加文化底蕴,加强美术与各学科的联系与综合应用,可视性还是美术校本课程区别于其他各科校本课程的另一个性特征。

三、本课题研究内容、目标、重点、难点和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目标

(1)研究地方传统特色文化与美术校本教学的内容(地方美术文化课程)。

(2)研究如何从自然和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美术校本教学内容(自然社会生活美术课程)。

(3)研究与现代科技密切相关联的科技信息美术校本教学内容(现代科技美术教学课程)。

(4)研究与社会、环境、其他学科密切结合的综合美术校本教学内容(综合美术课程)

(5)研究与校园文化密切结合的校园文化美术课程(校园文化美术课程)。

2.重点

独创性是校本课程的灵魂,是确定我们编写的课程能否成为校本课程的必要条件。课程的独创性即课程的个性,由教师的学识修养、教育理念、教学实践经验和艺术教育风格及探索、创造能力与所处的区域环境特色决定。对教师而言,个性化与实践性、创新性是校本课程的灵魂。

3.难点

(1)教材的研发。

(2)课题研究当中如何在新课程下提高美术学科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研究方法

本课题属于理论研究与实践范畴,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研究。

(1)调查法。课题开展之前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归纳、统计。

(2)文献法。课题研究当中查阅、搜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研究。

(3)个案研究法。对有代表性的教师、学生做跟踪研究并写出个案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