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科学理论的优缺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行为科学理论的优缺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行为科学理论的优缺点范文1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激励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90-02

我们通常所说的辅导员是专指与学生打交道、做学生思想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人,其工作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引导和启发学生会学习、会生活、会适应,进而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辅导员处于与学生联系的第一线,学校的每一项要求、每一次活动都是通过辅导员来传达和布置到学生当中的。如何使这些活动能顺利有效的开展,如何对当今大学生的思想进行正确的引导,如何使他们适应新的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这些都需要辅导员讲究一定的激励艺术和原则。

一、激励的概念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激励就是通过内部、外部刺激来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它通过激发人的动机来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达到所追求目标而努力。从管理角度而言,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个体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条件。从不同学科和角度对激励的定义是不同的,但是意义都是一样的,即实现一定的目标,提高成绩。

二、激励的理论

1.行为科学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绩效=能力×动机激发程度。在能力不变的条件下,学习成绩、工作成绩的大小,很大程度取决于受到激励程度的高低。能力水平是基础,激励水平是动力,后者是主体愿意不愿意做,积极性、主动性和热情、激情问题。

2.需要层次理论。需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指人对某一目标的渴望,它激励人们去积极行动,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和内驱力。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期望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认为激发力量=效价×期望值。“激发力量”就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效价”就是指个体对达到目标与满足本身需要的主观估计,“期望值”就是指根据一个人的经验,判定一定行为将导致某种结果或满足某种需要的概率。如果个体把目标价值看得越大,估计实现的可能性就越高,受激发的动机就会越强,产生的内驱力就越大。

4.强化理论。强化就是通过一种有效的刺激,起到对人的行为的加强。如果一个人行为的结果是好的,则对动机就起着正强化作用。对人的某种行为给以肯定和奖赏,使这个行为得以巩固和保持,能够重复出现,这是正强化。反之,对人的某种行为给予否定和惩罚,使它减弱和消退,这是负强化。

三、遵循正确的激励原则

1.科学性原则。由于大学生群体有其自身的需要和兴趣,因此在实施激励方式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坚持科学性原则。要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等原理,借鉴激励理论的研究成果,从激励对象的需要特点出发,选择恰当的激励手段、方式。

2.公平性原则。心理学学家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的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这要求辅导员在设计和实施激励措施时,一定要强调公平,要一视同仁的尊重,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有亲有疏、有厚有薄。应注重不同激励对象的心理平衡,以防激励一批,挫伤另一批。

3.系统性原则。影响激励方向、强度、个体行为持久性的因素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单一变量,而是多元、综合因素,是复合变量。因为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的,如环境、人际关系、学习氛围、班级凝聚力等,因此辅导员在实施激励艺术要综合多种因素的影响,把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情感激励和目标激励等相结合。

四、激励的艺术形式

1.目标式激励。只有结合学生的切身实际设定明确、可行的目标,环环紧扣、递进发展,才能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目标激励包括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远期目标具有前瞻性、明确性,即让所有的学生明确在大学期间所要达到的目标。近期目标是达成远期目标的路段,只有扎实完成每一个阶段目标,才有可能最终完成远期目标。学生只有在目标的激励下,才会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一目标前进。

2.情感式激励。现代心理学表明,积极健康的情感,能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具有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较强的记忆力。苏霍林斯基说:“教育的全部奥秘在于热爱学生。”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因此对他们的管理必须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满足学生自尊和爱的需要,他们会产生温暖、愉快的体验。反之,他们对辅导员的教诲便会产生抵触情绪。

3.参与式激励。大学生自我参与意识很强,因此辅导员要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的需求,集思广益,让学生献计献策,给予学生较大的决策参与机会和权利,使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有一定的自。同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引导学生从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参与。

4.自我激励。自我激励就是自己激励自己。自我激励是寻找向上动力的最好源泉,也是大学生迈向成功的最佳途径。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和原动力,就必须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清除自己的优缺点。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自我教育过程是认识和自我体现的过程,也是一个意志过程,最后表现为意志行为。

五、激励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辅导员应该是掌握激励艺术的专家。要熟练地运用行为科学知识,针对学生的需求,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地给予相应的激励。在运用激励手段时,既要保证激励及时,又要保持激励适度和激励公平,避免“马太效应”现象的出现。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蓬勃向上的朝气,营造一种民主的、人性化的、和谐的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氛围。使用激励艺术应注意以下几点。

1.激励目标的设置应注意适当性和多元化。“适当的目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目标必须是符合学生需要的,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事紧密联系的。(2)激励方法因时、因人、因需要不同而定。如对成绩各个方面都比较好的学生,表扬不宜经常,在表扬过程中应加上希望;对于成绩和其他方面表现一般、中规中矩的学生,表扬应适度,肯定其在学习的某些方面。对于成绩落伍的学生,应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公开表扬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激发起他们更大的热情。

2.运用恰当的激励手段,采取多种激励形式。有时某一单一的激励方式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这时要考虑多种激励相结合的方法。美国管理学家赫茨伯格说“精神上的激励有时比物质上的激励更有效”。大学生精力充沛、热情洋溢,特别在乎别人的评价,尤其是老师的表扬和认可。因此,采用表扬激励、榜样激励、情感激励辅助与一定的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3.评价方法要“多样化”。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有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分别是: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和自知智力。这也就是说,每个人在某一个特定的领域都有其自己的优势,只不过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因此,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不能只看学习成绩这一个方面。还应结合学生其他的方面综合进行评价。这需要辅导员平时要多和学生交流、接触,去发现学生的另外一面。

参考文献:

[1]张金华.高等学校教师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5.

[2]马晓旭.浅析激励艺术在大学生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高等农业教育,2006,(10).

[3]徐隆图.论激励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及其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1999,(10).

[4]林俩传.浅谈学校管理中的激励艺术[J].教育评论,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