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的心理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行为主义的心理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行为主义的心理学范文1

 

关键词:行为主义心理学 旅游企业管理

行为主义,或称行为论和行为学派,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1913年所创立。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特征就是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其理论的广泛应用性。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教育、心理治疗等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有目共睹的成就,而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尚无系统研究。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1.人的行为是受到有形刺激(外在的可以看见的物理、化学刺激)和无形刺激(内在的如思维、情感、欲望等)后的反应结果。多个刺激的反应表现为人的行为特征改变。

2.强化是行为得以保持的关键。强化是指某人的某一预期反应出现后,立即给予其奖励或满足其需要的行为。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前者是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能增强该反应的现象, 后者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从情境中排除时, 可增强该反应。

3.观察学习。人类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形式获取信息,通过自我调节及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和结果, 不必亲身体验就能学到复杂的行为反应。

4.相互决定论。人的行为是环境的产物。行为、环境、个人内在因素三者相互影响、交互决定, 构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企业员工培训中的应用

培训之前, 主管先要掌握员工行为的实际水平拟定培训将要达到的预期目标, 通过演讲、讲解、演示等方法, 使员工自身行为的变化表现为预期结果。如果员工表现出目标行为, 主管可根据强化论及时给予强化,使员工的目标行为得到巩固。比如导游培训,可以专门组织导游技能大赛,让导游通过模拟现场景点讲解,展示才能,从而全面了解导游们的素质特点,以便进行针对培训。获奖者必然会受到积极的强化。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 技能落后是员工必须面对的难题。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可以按照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联想学习和行为塑造原理进行。根据认知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舒适的工作环境可以刺激员工产生良好的工作情绪,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员工追求卓越的斗志反之亦反。另外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上,主管和员工个人应明确职业生涯每个阶段的具体职业目标,以及实现该目标的具体条件和要求。拿酒店业来举例,酒店不仅应让员工有充电的机会,并且有持续的充电机会,为每一个有需要的员工建立培训档案,与员工一起进行职业规划,将员工的发展与酒店的发展联系起来。同时倡导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让员工感觉到这个酒店的氛围可以让他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技能,充实自己的经验。

2.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企业员工薪酬发放中的应用。

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薪酬是员工行为的重要强化物之一。员工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追求物质报酬, 但物质报酬是员工提高工作生活质量的基础条件因为员工首先要生存然后才能发展。有些公司的薪酬计划看上去很华丽即注重未来的薪金报酬和奖励的增长幅度, 但与员工实际需要相差太远不能产生强化效果。公司薪酬方案如果与员工绩效挂钩则薪酬底线应该明确奖励标准和尺度应该科学合理且得到员工认同。例如酒店业,薪酬支付的时间也是有技巧的,支付的时间不同,产生激励的效果也不同。不同的员工会有不同的心理需求,而员工年龄的增长,经济状况的改变和酒店经营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到薪酬的支付效果。例如,对年轻的员工必须即时支付,无论是发奖金还是给予休假,给予奖励或表扬都必须即时。另外当员工情绪低落时,也应该采取即时的薪酬支付,而情绪高涨时则可采取延迟支付,这样有利于保持员工稳定情绪。

3.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景区规划上的应用

华生认为除极少数的简单反射外,一切复杂行为都取决于环境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通过条件反射实现的。针对旅游业,一个景区如果要吸引游客前来,其环境是否让游客舒适满意就成了必要条件。如果游客来到一个景区,接受到的都是一些有悖于自己认知、有违于内心预先期待的刺激,那必然产生抵触情绪,且会延续很久。所以景区规划要做到以人为本,不能盲目开发旅游资源,要考虑大多数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便利,给游客以舒服安全便利的环境。

4.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反馈上的应用

行为主义者在研究方法上摈弃内省,主张采用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口头报告法和测验法。客观观察法,包括借助仪器和不借助仪器的观察;条件反射法,凡在不能使用语言的情况下,条件作用法都可以起作用;口头报告法,人类是一种经常用语言做出反应的动物,人类有时唯一可观察到的反应就是语言。华生承认口头报告法不是彻底客观的,而是在当前科技条件下不得已采用的权宜之计;测验法,华生强调指出,考虑到语言方面的障碍,需要重视那些不一定要用语言的行为测验。旅行社一般都会安排旅游反馈,多数是让游客填写旅行社服务质量意见反馈单。而这种方法,即使能反应出一些问题,也是不全面不及时的。如果旅行社想要更好,不妨安排一些面对面交谈,即口头报告法,游客如果融入采访环境,或者旅行中确实碰到一些问题,相信可以看到很多靠笔写无法看出的问题。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出游的动机、方法、感受,都是旅游企业如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等迫切需要寻求的答案。旅游企业期望被游客在心里选择,期望游客选择自己的服务产品,从而获得经济利益。而心理学正是研究人类心里活动规律的学科。这样,旅游学与心理学找到了契合点。上述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四点应用如果可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必然对旅游企业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邓子鹃.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应用[J].企业管理C52,2006.

行为主义的心理学范文2

关键词:行为障碍;行为治疗;角色扮演

一、案例概况

小A(化名)是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性别男,10岁。小A出生时体重5斤9两,孩子身体健康,智力正常,患有先天性兔唇,经过后期手术目前嘴上还留有明显的疤痕,说话有时发音不清楚。

1.家庭情况

小A是独生子,与父母同住,其家庭是典型的三口之家。父亲干部身份在职,平时工作较忙,母亲在孩子8岁时,因单位裁员下岗,加上孩子难以管教,所以现在没有上班。父母关系和睦,家庭条件较好。平常母亲负责照顾和教育孩子的工作,父亲也能共同配合教育孩子。

2.学校表现

小A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基础差,书写慢,相对而言,口语表达较好。平日里好表现,喜欢踢足球,还喜欢画画。上课难安静,因为喜欢看电视,电影课时就能做到非常安静。课间喜欢和同学一起玩,但又因为很霸道,不遵守规则,同学又不愿和他一起玩。喜欢攻击同学,课堂上乱拿同学的学具来玩,玩一下就丢。经常在教室里走来走去,不如自己的心意时就动手打同学。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有时不仅不听,甚至还谩骂老师。班上同学都很怕他,外号“萨达姆”,连年级最高大的男生都不敢和他打架,反映他打架很“阴毒”,有时会专打人的要害位置。

3.个人成长史

顺产,一出生就有先天性兔唇。父母亲以极大的勇气接受这个现实,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分别在孩子6个月和三岁时做了兔唇矫正手术,留下明显的疤痕,在孩子12岁左右时还将进行第3次手术。年幼时奶奶曾协助一起照顾孩子。曾在外省读过几年小学,孩子经常不上课,在外面玩,基础很差,于是因为父亲工作的原因转学到我校。

4.班主任老师主诉

(1)有严重的暴力性倾向。上学期有记载的打同学的记录有36 次,主要行为有:踢同学的肚子、掐同学的脖子、打同学的头和脸。导致打人的原因大体有三种:第一是和同学游戏时,别的同学不小心碰着他;第二是游戏中不如意导致打同学;第三是无故打人。

(2)影响课堂秩序。该生除了在班主任的课堂表现比较安静,其余的课都难以自律,具体表现为:第一,和老师顶撞,暴粗口,漫骂老师,谁批评教育他他就骂谁(几次骂英语和科学老师)。第二,随意离开座位,拿同学的学习用具,谁不给就打谁。第三,情绪不稳定,大喊大哭。有当没有争取到上课的回答问题或参与活动的机会,他就很生气地大喊大哭,甚至威胁同学谁回答老师的问题就打谁,有时会在地上打滚。

(3)学习成绩差。该生长期无法正常完成作业,其家长也给予很多的辅导,由于其上课基本不听讲,作业和考试都存在较大的困难,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数学均不合格,英语刚合格分,学业成绩与其他同学相距较远。

家长配合度很好,每次孩子犯错误都能进行教育,并给对方赔礼道歉,并对孩子的学业进行辅导。上学期,班主任做了大量的思想教育工作,对这个孩子给予更多的爱心,也鼓励同学和他交朋友,但收效甚微,这学期刚一开学,打人问题更加严重。

5.母亲主诉

“作为一个母亲,我比别的妈妈付出更多。当时在给孩子做手术时,医生也提醒我们要慎重,担心手术会给孩子带来心灵的创伤,要多注意关注孩子的心灵。我记得孩子在做完第一次手术后,行为就有了变化。术前别人来抱他,他很开心;但术后,除了我,谁都不要,只要人一靠近到他,他就用手拒绝,就哭。在第二次手术后,他就变得更淘气、霸道、打人,什么都要让着他。一有事情不如意,就大哭大闹,连最严厉的父亲都得尽量让着他,所有的亲戚朋友、单位同事都对孩子很宽容。他在家里也动个不停,只有看电视时安静会。作业我不督促他就不做,特别怕写字。在家里经常一个人玩,跟亲戚朋友的小孩在一起玩时,也没有出现过打人的行为,也可能是大家都让着他。”

二、初次访谈

孩子看起来很有礼貌,走进心理咨询室先敲门,并叫“老师好”。他个子偏高、偏瘦,眼神显得有些紧张,但又有些防备,嘴上的疤痕十分明显,并问:“老师,找我什么事?”我请他坐下,坐下之后老爱脚动来动去,双手摆放自然。通过观察和会谈了解到:孩子十分乐于表达,思路清楚。问什么说什么。他有一个十分疼爱的家庭环境,不仅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喜欢他,别的亲戚都对他好。他说学校的老师也对他好,同学也对他好,只有一个男生老是跟他作对。他很在意嘴上的疤痕,怕同学笑他,谁要取笑他,他肯定要打人,并认为十分有道理。说这话的时候,他的情绪很激动,一双眼睛充满愤怒。他对当时的手术印象不深,只说“很痛”。我称赞他很勇敢,他很开心。他很想和同学玩,渴望人际交往。他最喜欢踢球,长大要当足球明星;还喜欢游泳和画画,妈妈在家会教他画画。问他上课为什么不听课,爱拿同学的东西玩时,他就不吭声,问多几次,他说“好玩”。

三、分析与诊断

(1)初步临床印象为攻击性强,行为控制障碍,人际关系不良,学业不良,有退行行为。

(2)理由如下。①生物因素:小时候两场大手术,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灵伤害。②社会原因:存在负性生活事件,被人称为 “萨达姆”,招人嘲笑,没有同学愿和他交往。由于孩子特殊的身体状况,周围的人都对他比较宽容,更促使他放纵自己的行为,无所顾忌。③心理原因:一是因为自己患有兔唇,觉得外表很不好看,过分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二是缺少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当遇到和同伴的冲突时,不知道怎样去解决。三是人际关系上与同学真心交往少,支配欲望强。四是性格外向,强好胜,表现欲强。

四、制订咨询方案

我与孩子共同制订了这个方案,并经取得孩子的同意后告诉了他妈妈和班主任。

(1)目标:①矫正攻击行为。②改变认知,学会和伙伴相处的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咨询的方法:①采用孩子喜欢的游戏进行矫正和治疗攻击行为。如“角色扮演”游戏、画画游戏、象征性游戏、规范游戏等。②用代币制提高完成作业的能力。③根据小步子原则逐步改变其认知,循序渐进地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五、咨询过程

(1)“画人、树、房”进一步分析和了解孩子的心理情况。我觉得从画中可以看出:孩子在攻击行为中,得到了快乐,这对他的行榻谜有很大的难度。他的母亲一直照顾他,但和孩子还有距离。老师虽然关心他,但看来和老师也不是很好沟通。他想和人沟通,但沟通不畅。

(2)根据以上的情况,在以后的咨询中,我采用游戏进行行为矫正:①“角色扮演”游戏:在孩子身上模拟其侵犯的动作,通过“移情”使其感受到对方的痛苦。我让孩子扮演母亲、老师及被打的孩子,在扮演中来体验角色,宣泄情绪,表达愿望。我从中也了解他原有的与社会化过程中的个性。在他扮演被打的那个同学时,他也知道愧疚,并知道打人是不对的。②象征性的游戏:我尝试用小型玩具做一些短小而带有情节的象征性游戏,让他学会在游戏中约束自己的行为。比如,我让他带上一个猴子的面具,他一戴上面具就手舞足蹈。我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猴子想做森林中的大王,他怎样才能做大王呢?猴子很好动,但你有办法管住他,怎么管呢?你有办法。就让他开始编故事训练猴子能控制行为的想象故事。希望他通过训练猴子规范的活动来约束和训练他自己。③规则游戏:孩子在班里和其他小朋友做游戏时,时常破坏规则,谁要求他遵守规则,他就打谁。别人不和他玩,他也要打那个同学。我有意识安排他做一些“跳楼梯”“打扑克牌”“投球”“下棋”等规则性的游戏。如果他遵守规则,就奖励他多玩一次,并让他在电脑看10分钟动画片。由于学校的时间有限,我让他母亲参与游戏,并在家和他一起玩。有时也请一些小朋友合作,以增加游戏的兴趣,并且让他在与小朋友的合作中,接受小朋友的监督,学会约束控制自己的行为。④教授他一些能够合理发泄自己情绪的方法:对着桌子、玩具或枕头拳打脚踢,大哭一场,在操场等不打扰别人的场地大喊等。

(3)针对他不能按时交作业的现象,我设计了一个小步走渐进方案。第六周: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每天交任何一科的作业,就算完成作业。第七周: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每天交任何两科的作业,就算完成作业。从第八周起: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作业都按时交,可以选择一天不交齐。从第十周起,每天都按时完成作业。孩子对这个方案的完成很有信心。

(4)按照阳性强化的程序,制订靶目标。我设计表格进行记录,并希望班主任加以督促。表格中可以记录每天的关于打同学的频率和程度,以及后果。如果从第4周开始,每天只打5个同学或以下,根据程度和后果的严重性进行强化奖励。以后每隔2周,根据行为的改变设计新的靶目标和行为结果。

六、咨询效果与评价

从第三周的第一次咨询到第八周一共进行9次(有3周来了2次),孩子的行为有些改变。作业正按设计的方案实施,作业完成的次数比以前多了些,虽然有时候做得不好,但是家长反映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在逐渐改善,攻击行为有所减少。课堂上行为依然保持原状。本案例还将继续咨询下去,期待孩子继续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永胜.小学生心理诊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2](加拿大)马丁・安东尼,(美)伊丽莎白・罗默.行为疗法[M].庄 艳,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

[3]王 蕾.行为治疗法及其最新进展和评论[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4]陈 屹,石 惠,唐 平.积极认知行为治疗的基本方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5]陈洪岩,高红丽.论行为治疗在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利弊[J].中国民康医学,2010(6).

行为主义的心理学范文3

【关键词】实证研究 实证主义 行为主义

纵观心理学发展的一百多年历史可以发现,实证研究对心理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心理学实证研究的方法,是随着哲学方法论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要探析实证研究的方法与行为主义学派的关系,就可以从分析实证主义方法论与行为主义的关系出发。

一、实证研究的发展

实证研究的方法是以实证主义为指导的,它随着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发展而发展。实证主义是法国哲学家孔德倡导的一种哲学思潮,它强调知识或科学只限于可以观察到或经验到的事实。

实证主义在它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形态,而各个不同形态的实证主义对心理学不同流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第一种形态是孔德倡导的社会实证主义,他提出了以“实证原则”为核心的实证主义,认为一切科学知识都必须建立在来自客观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之上。马赫继承了孔德的实证主义思想,提出科学仅仅是对事实作出概要性的描述,把人的经验看做是中立的感觉要素。第三代是维也纳集团提出了逻辑实证主义。他们发展了可间接观察实证的原则,并将证实的可能性分为经验证实的可能性和逻辑证实的可能性。

二、实证主义对行为主义的影响

(一)孔德的实证主义与激进的行为主义

孔德提出了实证主义的经验证实原则,即知识局限在主观经验范围之内,一切科学知识必须建立在来自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之上。在人的心理研究中,只有那些通过行为的观察获得的概念才是有用的知识。

华生将孔德的社会实证主义运用到了极致。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上,他以可观察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过程来解释行为。他认为,一切不能观察的东西都不能成为科学的对象,意识不能被客观的观察,所以它不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上,华生主张以方法为中心,强调“实证”,并提出方法学的客观性原则。他主张,心理学应彻底废除一切主观性,而取代之以客观的行为和客观的实验方法,即心理学只运用客观的方法研究可观察的行为。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继承了华生的激进行为主义的影响,同时他还受到了实证主义的操作主义观点的影响。斯金纳把有机体内部所发生的事件当做行为本身的一部分,在他看来外部的或内部的行为不过是一组操作,因此行为科学无需假定那些内部事件具有任何特殊性质或是必须用任何特殊方式去认识。斯金纳将行为区分为应答和操作,他强调一切行为概念的操作化,片面的夸大了操作行为,走上了操作主义的极端。

(二)逻辑实证主义与新行为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提出了直接证实和间接证实。间接证实是借助于逻辑推演,使命题变成一个能直接证实的命题,经证实后再反过来证实原先的命题。间接证实使研究有机体的内部活动成为了可能,这一观点为新行为主义者研究介于刺激与反应间的“中介变量”提供了依据。操作主义是广义的逻辑实证主义的一种。操作主义认为那些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都可以用操作概念来加以定义。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视中介变量为行为的内部决定因素,提出了S-O-R联结。他提出了符号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是有机体在一定的目的的指导下,根据指向目标的一些符号,认识达到目标的途径,形成一种新的认知组织,即认知地图。托尔曼在这基础上提出了学习的先期准备是期待,期待就是有机体对未来事件的假设或信念。这样,托尔曼解释了中介变量以及中介变量是如何影响人的行为。

赫尔从逻辑实证主义和操作行为主义的方法论出发提出了假设演绎法。他认为刺激变量需要通过三个层次的中介变量才能产生反应变量,并尽可能地使这些变量之间数量化和公式化。赫尔采取演绎推理的方式,从表述清晰的公式出发,推演出相关的定理,然后放到实践中进行检验。他建立了客观化、数量化的逻辑行为主义体系。

三、实证主义对心理学的意义及教训

不可否认的是实证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思想使心理学借助实证研究的科学方法,对心理现象进行客观精确的研究,从而巩固了心理学的科学地位。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回避它给我们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第一,实证主义使心理学家只注重研究可观察可证实的客观现象,而忽视了人的主观性。叶浩生指出:在客观、实证的旗号下,心理学家盲目接受经验证实原则,把经验证实原则当成一种不可超越的教条,并进而形成了对经验原则的崇拜。第二,国内有学者将实证科学观看做小心理学观,它导致心理学四分五裂、不统一的危机。葛鲁嘉认为,小心理学观体现为对实证方法(或实验方法)的崇拜上,把实证方法看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

四、未来展望

通过综合分析实证主义对行为主义的影响以及它对心理学发展的意义和教训之后,我对心理学今后方法论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展望:

1.发展大心理学观。葛鲁嘉将大心理学观看作是心理学发展的新契机和新视野。大心理学不是要放弃实证方法,而是要消解实证方法的核心地位,使心理学从仅仅重视受方法驱使的实证资料的积累,转向也重视支配方法的使用和体现文化价值的大理论建树。

2.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为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而实证研究为理论研究提供了材料,两者的辩证结合才能完整地揭示和把握人心理活动的规律。

【参考文献】

[1]戴健林. 心理学研究的实证主义方法论评析. 广州师范学报,1988,20(3).

行为主义的心理学范文4

1.人的行为是受到有形刺激(外在的可以看见的物理、化学刺激)和无形刺激(内在的如思维、情感、欲望等)后的反应结果。多个刺激的反应表现为人的行为特征改变。

2.强化是行为得以保持的关键。强化是指某人的某一预期反应出现后,立即给予其奖励或满足其需要的行为。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前者是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能增强该反应的现象,后者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从情境中排除时,可增强该反应。

3.观察学习。人类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形式获取信息,通过自我调节及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和结果,不必亲身体验就能学到复杂的行为反应。

4.相互决定论。人的行为是环境的产物。行为、环境、个人内在因素三者相互影响、交互决定,构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企业员工培训中的应用

培训之前,主管先要掌握员工行为的实际水平拟定培训将要达到的预期目标,通过演讲、讲解、演示等方法,使员工自身行为的变化表现为预期结果。如果员工表现出目标行为,主管可根据强化论及时给予强化,使员工的目标行为得到巩固。比如导游培训,可以专门组织导游技能大赛,让导游通过模拟现场景点讲解,展示才能,从而全面了解导游们的素质特点,以便进行针对培训。获奖者必然会受到积极的强化。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技能落后是员工必须面对的难题。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可以按照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联想学习和行为塑造原理进行。根据认知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舒适的工作环境可以刺激员工产生良好的工作情绪,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员工追求卓越的斗志反之亦反。另外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上,主管和员工个人应明确职业生涯每个阶段的具体职业目标,以及实现该目标的具体条件和要求。拿酒店业来举例,酒店不仅应让员工有充电的机会,并且有持续的充电机会,为每一个有需要的员工建立培训档案,与员工一起进行职业规划,将员工的发展与酒店的发展联系起来。同时倡导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让员工感觉到这个酒店的氛围可以让他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技能,充实自己的经验。

2.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企业员工薪酬发放中的应用。

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薪酬是员工行为的重要强化物之一。员工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追求物质报酬,但物质报酬是员工提高工作生活质量的基础条件因为员工首先要生存然后才能发展。有些公司的薪酬计划看上去很华丽即注重未来的薪金报酬和奖励的增长幅度,但与员工实际需要相差太远不能产生强化效果。公司薪酬方案如果与员工绩效挂钩则薪酬底线应该明确奖励标准和尺度应该科学合理且得到员工认同。例如酒店业,薪酬支付的时间也是有技巧的,支付的时间不同,产生激励的效果也不同。不同的员工会有不同的心理需求,而员工年龄的增长,经济状况的改变和酒店经营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到薪酬的支付效果。例如,对年轻的员工必须即时支付,无论是发奖金还是给予休假,给予奖励或表扬都必须即时。另外当员工情绪低落时,也应该采取即时的薪酬支付,而情绪高涨时则可采取延迟支付,这样有利于保持员工稳定情绪。

3.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景区规划上的应用

华生认为除极少数的简单反射外,一切复杂行为都取决于环境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通过条件反射实现的。针对旅游业,一个景区如果要吸引游客前来,其环境是否让游客舒适满意就成了必要条件。如果游客来到一个景区,接受到的都是一些有悖于自己认知、有违于内心预先期待的刺激,那必然产生抵触情绪,且会延续很久。所以景区规划要做到以人为本,不能盲目开发旅游资源,要考虑大多数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便利,给游客以舒服安全便利的环境。

4.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反馈上的应用

行为主义者在研究方法上摈弃内省,主张采用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口头报告法和测验法。客观观察法,包括借助仪器和不借助仪器的观察;条件反射法,凡在不能使用语言的情况下,条件作用法都可以起作用;口头报告法,人类是一种经常用语言做出反应的动物,人类有时唯一可观察到的反应就是语言。华生承认口头报告法不是彻底客观的,而是在当前科技条件下不得已采用的权宜之计;测验法,华生强调指出,考虑到语言方面的障碍,需要重视那些不一定要用语言的行为测验。旅行社一般都会安排旅游反馈,多数是让游客填写旅行社服务质量意见反馈单。而这种方法,即使能反应出一些问题,也是不全面不及时的。如果旅行社想要更好,不妨安排一些面对面交谈,即口头报告法,游客如果融入采访环境,或者旅行中确实碰到一些问题,相信可以看到很多靠笔写无法看出的问题。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出游的动机、方法、感受,都是旅游企业如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等迫切需要寻求的答案。旅游企业期望被游客在心里选择,期望游客选择自己的服务产品,从而获得经济利益。而心理学正是研究人类心里活动规律的学科。这样,旅游学与心理学找到了契合点。上述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四点应用如果可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必然对旅游企业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邓子鹃.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应用[J].企业管理C52,2006.

行为主义的心理学范文5

一、心理学理论的相关概述

心理学理论是一种针对心理学和精神疾病领域的重要理论,可以根据人们的行为情况,对对象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进行预测,甚至可以通过心理学理论将对象的行为进行诱导。心理学理论可以广泛的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部分,可以应用到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医生治疗的过程中,缉查办案中,其功能的全面发挥可以使得的各类问题得到良好的处理,促使社会的和谐安定。心理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对象的心理活动情况,对象的行为等,心理学理论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心理活动揣摩和分析,将对象的下一步活动进行猜测,从而有效的提高行为问题、意识问题和主观能动性的问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学理论的应用,可以提高对象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对象的潜能。

二、心理学理论的意义

随着心理学理论的进步和完善,心理学理论的具有良好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对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心理学理论的理论意义

1.心理学理论可以为的认识理论和辩证法提供足够的依据,促使社会主义哲学可以得到有效的解读。心理学理论对人们的行为、意识和心理等进行研究,为事物的客观性和主观性进行解释,还可以根据心理学理论的研究成果对人们的心理现象和脑活动等进行揭示,使得外物对人们的行为、心理和意识的影响可以得到有效的解读。

2.心理学理论可以为相关的学科提供参考,并提供良好的理论价值。心理学理论的研究对向是人,通过对人的心理活动研究,揭示事物客观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可心理学理论可以为文学、艺术、政治等提供理论基础,积极推动相关学科的进步与完善。

(二)心理学理论的实践意义

心理学理论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尤其是在人们的生活,心理活动可以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进行调节,促使实践可以得到顺利的展开。将心理学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实践的效率和实践的质量。以教育为例,教师将心理学理论进行应用,可以根据学生的表情和行为对学生的听课状态进行分析,并根据心理学理论的基本情况,完成对教学活动的调节,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的质量可以得到提升,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此外,心理学理论可以为人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提供实践基础,人们通过对心理学理论的学习和解读,形成良好的自我情绪控制,有效的对各类不良情绪进行控制,降低不良情绪对自身的影响,积极推动人们对消极的个性品质进行控制,推动人们的身心健康,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人们的积极品质可以得到提升。

三、心理学理论的主要理论分析

心理理论的主要理论由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通过对心理学理论的主要理论进行分析,结合心理学理论的意义,对心理学理论的对生活的揭示意义进行分析,积极推动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可以得到全面的提升,使得人们的可以持续健康发展。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主要是根据相关动物实验得到的心理学理论,通过相关试验的验证,可以使得到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可以与环境相交互,通过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对一些实际问题进行解读和改善。行为主义心理学是1913年由华生提出对心理主义概念进行摒弃,对刺激和反应客观的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揭示。同样巴普洛夫在《条件反射理》中对行为主义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并证实了可以采用生理学术语等对心理过程进行研究。心理学的研究对向是意识,但是由于意识是不可见的,不能采用传统意义上的自然方法进行预测和测量,单仍旧需要通过外界信息对人们的行为影响。在进行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的研究过程中,不能完全对主观意识进行摒弃,科学的对观察法、条件反射法、测验法和社会实验法等进行应用,对社会情境和社会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和分析。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的应用,可以充分的应用到药物心理学、广告心理学中,并积极的对人文科学等进行渗透,积极推动主观唯物主义和客观唯物主义可以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精神分析心理学理论

精神分析心理学理论主要是由弗洛伊德进行提出,弗洛伊德根据病人的谈话等内容,对病人的疾病原因等进行推测,佛洛依德指出,人变形的行为活动是含有无意识的行为活动,但是通常情况下,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使得人们的一些意识和行为受到压制,不能良好的表现出来,这也就使得长期的压抑积累,使得人们的下意识形成,也就会导致人的一部分本内在下意识的作用下,产生无意识活动。

1.无意识。人的无意识行为是人们不易察觉的部分,其中包括人们被压抑的欲望和原始的本能冲动。其中被压抑的欲望是指人们在实际的生活中,由于社会法规和社会行为和道德规范所限制,人们不能做的一些内容,长期以往的压抑会使得人们欲望不断被压制。通常情况下意识不能对无意识进行驱动,往往需要在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下,无意识彩绘被激发。

2.抵抗与压抑,人们的一些欲望是不能被社会的规范所容忍的,也就使得人们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为了抵抗这些不被社会所容忍的欲望,人们的意识需要进行抵抗和压制。

3.本我、自我、超我,其中本我的是人们最原始的部分,也可以被视为无意识的部分。随着人们的年龄不断增长,人们的社会阅历逐渐丰富,面临的社会现象也逐渐增多,也就使得人们的自我产生。结合自我的实际情况,控制自身的行为准则,最终实现超我。其中,本我、自我和超我都具备不同的原则,分别为快乐、现实和道德原则。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是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创造力等进行体现,促使心理和人的本子可以得到有效的统一,重视心理学和人的本性之间的关系,积极推动人的自我实现。其中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教育中可以冲自我统一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德育原则、超越原则等进行,从而积极的提高教育质量,使得学生可以进行例行控制和内心矛盾,积极推动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认知心理学理论

认知心理学理论是较为新颖的心理学理论,采用了信息加工的观点,将认知作为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中,包括信息的采集和信息的存储和应用,而且每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的操作产物。此外,强调对人们闹钟由的知识和知识框架进行应用和认识活动相结合,并科学地对人们接触的语言材料和各类关系进行分析,提高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解读。

四、结束语

心理学理论是关系到人们的行为、意识和心理的重要部分,针对心理学理论的基本含义和理论心理学的意义进行阐述,并分析心理学理论的主要理论,切实的对心理学理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进行发挥,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作者:宋大力 单位:北京市延庆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行为主义的心理学范文6

还有人认为,否认意识的作用,也就间接否认了人类自主选择行为的能力。可是,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难道不是出于自愿?一个人伤害了另一个人,莫非没有主观故意?如果一个人举手投足都受环境的控制,没有“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的自由意志,那么个人责任有什么意义?人类的存在又有何意义?

斯金纳在著作《超越自由与尊严》里对这些质疑进行了反击。他说,古希腊人认为一个人行为笨拙,是因为某个怀有敌意的神祇往他的胸中注入了糊涂的激情。意识决定行为的观念不过是这种谬论的现代版本。他辩解道,行为主义并不否认意识。心理过程可能的确存在,但由于它在本质上是不可观察的,故而必须排除于科学研究的范畴之外。相反,观察人的行为与环境的相关性才是研究的正道。

他提醒人们正视进化论提出的有力证据。人们应该明白,这个世界之所以有着形形的生物存在,完全是环境决定的。在各种生物的进化过程中,不断变化的环境“不推,也不拉,而是在选择”。

至于自由意志,斯金纳把它当作一个概念上的累赘。他认为一切生物远离有害事物,或从不利环境中解脱出来的行为,都可以称得上某种程度的自由。一个人吃了不消化或有毒的食物,会反胃呕吐。一只动物遭到束缚,会反抗挣扎。从本质上讲,自由跟呼吸、出汗、消化等生理活动没有多大区别。没有人会说,我热爱呼吸,或者选择出汗之类的傻话。同样道理,像热爱自由、自主选择这类标榜意志自由的说法其实毫无意义。

斯金纳认为自由意志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混淆了客观事实与心理感受。他举了一个例子:如果监狱要强迫囚犯参加那些非常危险残酷的实验,估计人人都会反对。可是,假如囚犯们为了较好的生活条件,或者为了减刑,心甘情愿地参加实验。那么,他们的行为算得上自由吗?推崇自由意志的那些人必将面对这种尴尬局面。

斯金纳说,只有把自由界定成行为,而不是感受的人才能够分辨,无论哪种情况下,囚犯参加危险实验的决定都是不自由的。同样的道理,在奴隶制度之下,清醒的奴隶也好,快乐的奴隶也罢,“奴隶”这个词才是事实的本质——即使经过精心设计而不滋生反抗行为,那样的奴隶制度仍旧是对自由的真实威胁。

认为自由是人与动物共有的行为特征,斯金纳这个观点的确过于激进了。不过,他在自由与自由意志之间所做的区分很有价值。当然,他并没有证明自由意志的有无。简单地把人们对自由的热爱视作幻觉,那未免过于粗暴了。事实上,斯金纳与哲学家伯林对自由的看法颇有相通之处。而伯林指导的学生,后来的哲学家查尔斯?泰勒的博士论文正是针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

斯金纳对待意识的看法难免让我想起拉普拉斯。当这位19世纪的法国天文学家解释太阳系运行规律的时候,拿破仑问道:“那么,上帝如何发挥作用呢?”他的回答是:“陛下,我不需要这一假说。”斯金纳显然也持这种态度:意识未必乃是幻觉,但是人们不需要这一假设,至少目前如此。

然而斯金纳看待意识的态度还是太偏激了。站在行为主义的立场,一个真正痛苦的人与一个表演痛苦的人区别在哪儿?当同一辆卡车迎面驶来,为什么行人纷纷闪避,惟有一人呆立不动?这些问题行为主义很难解释。

斯金纳的态度也伤害了科学探索的精神。意识问题很可能是现有科学仍无法解释的,但这并不表示意识不属于科学应该探索的范畴。实际上,随着科学的进步,他在世时已经目睹了行为主义的衰落,以及意识研究重返科学后的强劲势头。特别是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在心理学、神经科学、哲学、人工智能、语言学、社会学等各领域展开的新综合。

心理学家乔治?米勒曾经是一位坚定的行为主义者。但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他彻底改变了观点,成为认知心理学的先锋。时至今日,他仍然清晰地记得自己放弃行为主义转向认知主义的确切日期。那是1956年9月11日,这一天麻省理工学院举办了第二届信息理论研讨会。在会上,赫伯特?西蒙、艾伦?纽厄尔提出了“第一代信息加工语言”。那是一个强大的计算机程序,足以模拟逻辑定理的证明过程。

正是从“信息加工”这个角度,米勒忽然意识到,我们在这个世界中并非直接感知和行动的。完全相反,感觉、思维和行动都要仰赖机体内部的转换或运算。也就是说,无论先天还是习得,人类具有获得信息、理解信息以及选择适当反应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必须依靠一套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加工过程—这就是认知科学的精义。

就在同一年,达特茅斯学院举行了一届人工智能会议。与会者包括马文˙明斯基、克劳德?香农等人。其中,约翰˙麦卡锡说服与会者同意,使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AI)这个概念来定义利用人造系统实现的智能,以及相关的研究领域。

认知科学的异军突起,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缘故,科学技术在各国政府的支持下有了深入的开展。例如数学家阿兰?图灵的工作是帮助英国军方破解德方密码,他后来被视为人工智能的奠基者之一。在帮助美国国防部研制潜艇探测技术的过程中,威尔森?丹拿和约翰?斯威特发展了信息检测理论。战后这些技术逐渐转入民用,十余年间取得飞速进步。到了1956年左右,这些进步汇集起来,形成共识,并且渐渐对行为主义有了合围之势。

在心理学内部,除了米勒,杰罗姆?布鲁纳等不少心理学家也在这一年改变了自己的观念。后者从儿童学习的角度也发现了行为主义的局限。他指出,以经验主义为基础的累积式学习固然有效,但是结构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视,因为学习的过程肯定会涉及到大脑中的加工系统。他称之为“心理地图”。

在《教育过程》的再版序言中,布鲁纳回忆起刚着手此书时,米勒神情激动地要他注意一个人,以及这个人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