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

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范文1

分析Google搜索引擎的优缺点和数字图书馆在资源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借鉴供应链管理理论,提出数字图书馆供应链的管理模式。构建数字图书馆的供应链体系,详细描述供应链的组成及供应链数据流(内容服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流动情况。该模型能整合搜索引擎和数字图书馆的优势,给用户提供适合、高效、一站式的知识服务,对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供应链管理;搜索引擎

数字图书馆是网络环境下可扩展的知识网络和社区服务系统,因此,数字图书馆具备为人们提供信息组织和知识服务,完善公民素质教育的职能[1]。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很多发达国家就强调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然而随着Google等搜索引擎技术的完善和发展,数字图书馆的使用逐渐边缘化。为了应对这种威胁和挑战,欧美一些国家图书馆开始研究和创建新型数字图书馆模型,参考搜索引擎的优点,同时避免其固有缺陷,从而实现数字图书馆的文化与社会价值[2]。Google在查询最近的信息方面较数字图书馆有显著优势,因此往往人们将其作为第一选择。首先,Google拥有丰富的资源。Google不仅具有大量的网页和海量数据,还扫描了世界上大部分公共和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并提供图书馆资源的直接链接,便于用户访问。其次,Google具有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用户体验。Google有简单的检索界面和方法。Google提供多种应用程序接口(API),并使用用户对等服务集成技术。同时,Google还为人力资源和技术提供资金。虽然Google在以上方面明显优于图书馆,然而,Google和其他搜索引擎一样,存在以下缺陷:搜索引擎会导致严重的信息“稀释”。因为有用的信息往往隐藏在大量不相关的材料当中,使用搜索引擎进行全文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较低。搜索引擎很难捕捉到当前快速增加的网络信息,同时在检索过程中也会侵害一些民间文化权益。图书馆相对于搜索引擎的优势在于:能针对性的提供完美的元数据目录和信息服务。为了消除缺陷,Google启动了Google图书馆项目,扫描图书馆的书籍、一些历史性的报纸和杂志、并试图融入一些图书馆功能[3-4]。但还是解决不了Google固有的一些不利因素。由于数字图书馆发展的瓶颈问题并不能依靠图书馆本身资源数字化得到解决,数字图书馆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怎样构建整合图书馆和Google等搜索引擎优势的先进的管理模式,以及提供用户高效的个性化和一站式信息与知识服务。供应链管理是一种能快速满足个性化需求、迅速弥补资源稀缺和组织战略缺口的先进管理模式[5],本文将供应链管理理论用于数字图书馆的运作和管理,构建一种基于数据流的数字图书馆供应链管理模型。

1数字图书馆供应链的体系结构

数字图书馆供应链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1.1数字图书馆供应链的组成部分数字图书馆供应链主要由内容供应商、数字图书馆联盟(DLA)、内容服务提供者和辅助方组成。⑴内容供应商。内容供应商向数字图书馆提供各种媒介内容,处于供应链的上层,是内容的生产者和创造者。内容供应商主要包括版权人(作者和版权所有者)、出版商、报社、出版公司、高校、学术机构、媒体进口商,专业数据库、档案馆和网络站点等。⑵数字图书馆联盟。DLA是供应链的核心层,掌管数字内容的制作、组织、存储和管理。由于在信息、资金、技术和人力方面,任何图书馆都无法与Google竞争,因此,通过共享资源和技术方法构建数字图书馆联盟系统(DLAS)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同时,分布式协作模型明显优于Google采用的集中模式;另外,每一个图书馆经过整合的信息服务能为用户提供更准确的信息资源。国内DLA可以由国家数字图书馆、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国家电子技术图书馆、社会科学图书馆、地方性数字图书馆、商业数字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等组建而成。⑶内容服务提供者。内容服务提供者位于供应链底层,根据用户需求通过各种渠道向用户提供数字平台和DLA内容服务。内容服务提供者主要包括搜索引擎、个性化和专业的门户网站、数字电视、广播和移动通信设施。由于所有服务都是整合的,所以内容服务提供者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务。⑷辅助方。数字图书馆供应链的辅助方包括第三方承包商、监督机构和支付中心。第三方承包商主要指支持数字图书馆建设,可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的组织。

1.2数字图书馆供应链节点间的关系数字图书馆的供应链相似于企业供应链,是一个附加的增值链,供应链中每个节点内容通过服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融合到一个整体中。⑴数字图书馆供应链的内容服务流。内容服务流来自于内容供应商,然后由DLAS进行处理和组织,最后由内容服务提供商向用户提供。内容服务流承接了数字图书馆供应链的上游和下游,如图2所示:⑵数字图书馆供应链的信息流。数字图书馆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能保证数字图书馆快速、准确地满足用户的需求。需求信息、内容信息、支付信息、用户信息和版权信息可以有效地传递给数字图书馆供应链节点。信息流是双向的,如图3所示:⑶数字图书馆供应链的资金流。除了图书馆本身,数字图书馆供应链还包括版权人、商业数字图书馆和企业。此外,购买昂贵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增值服务和个性化服务都需要用户额外支付费用。这些费用(资金流)都是分布在节点之间,如图4所示:

2数字图书馆供应链的服务模式

由于用户关心的是如何得到来自不同信息环境的信息和知识,因此数字图书馆的价值和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服务质量(QoS),QoS由相应的服务模式加以保证。本文将数字图书馆和供应链管理的优势相结合,提出数字图书馆供应链3种信息服务模式,包括普通信息服务模式、专业信息服务模式和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

2.1普通信息服务模式普通信息服务模式适用于大多数用户,通过信息门户、公共媒体(如数字电视、广播等)和移动通信设施,用户可以方便地查询和获取他们感兴趣的信息。普通信息服务模式包括信息检索、在线订阅和各种形式的多媒体信息服务。⑴信息检索服务。数字图书馆供应链的信息检索服务类似于搜索引擎,用户可以自由登录提供检索功能的资源网站,输入搜索关键词获取检索结果,并审查检索结果的主题、标题,下载资源的摘要或全文。对于有些资源,用户可能需要支付费用。信息检索服务流程如图5所示:⑵在线订阅服务。在线订阅是数字图书馆供应链周期性提供数字或打印形式的古籍或期刊资源复本给用户的订单服务。在线订阅服务流程如图6所示:⑶多媒体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供应链的多媒体信息服务是利用各种多媒体工具(数字电视、广播和移动通信设施),向用户提供具体的音频和视频信息服务。一方面,电视和广播主要提供能促进用户阅读或文化教育全面发展的免费服务;另一方面,用户可以从移动通信设备(手机、ipad)方便地获得有偿信息,只需按信息量支付一定的信息费或通信费。移动通信信息服务流程如图7所示:

2.2专业信息服务模式专业信息服务模式是基于专业领域组织信息服务,满足专业用户的需求。根据用户与数字图书馆供应链的相互作用程度,专业的信息服务可以分为专业门户服务和专业咨询服务。⑴专业门户服务。专业门户网站需要专家或专业图书馆员严格挑选,符合一定质量控制准则。专业的门户网站有详细的元数据或目录数据库,用户可以直接获取信息,或通过网络信息资源描述提供的链接访问所需资源。专业门户服务主要包括专业参考书目(数据库)检索服务、学术虚拟社区、专题论坛、专门的主题跟踪服务等。专业门户服务流程如图8所示。⑵专业咨询服务。专业咨询服务继承了传统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优势,能够及时和用户沟通。数字图书馆供应链不仅是信息提供者,而且是信息产品的生产者。专业咨询服务提供数字图书馆和用户的双向互动,其模式较专业信息门户网站更为复杂。当数字图书馆供应链为企业或其他用户提供咨询服务时,其服务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提供增值服务,主要涉及专题咨询服务、专业化信息咨询服务、市场分析服务、信息分析服务和查新服务等。如图9所示,用户向数字图书馆供应链系统提出咨询问题,供应链系统会在咨询知识库中搜索问题解决方案。如果咨询的问题是新产生的,即咨询知识库中没有解决方案,系统会自动分配给供应链上的相关的咨询馆员或专家,他们通过搜索、组织和分析相关文献,以获得适当的解决方案,并将其传递给用户。

2.3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

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可根据用户不同的行为、习惯、偏好、特点及特殊性要求,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内容和策略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数字图书馆发展最主要的方向。数字图书馆供应链可以有效的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主要包括定制服务、自愿推荐服务。其服务流程如图10所示。

3结论

数字图书馆供应链融合了内容源、数字图书馆、内容供应商、监督机构和第三方承包商,通过这样的服务融合成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系统。数字图书馆联盟这种新的组织形式和服务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数字图书馆,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模型能够发挥数字图书馆和Google等搜索引擎的优势,提供用户高效、个性化、一站式的信息和知识服务,可以有效地应对Google等搜索引擎对图书馆发展的挑战,对我国在信息新时代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FanSm,WangY.Customization:theinevitabletrendofli-braryservices[J].JournalofSichuanSocietyforLi-braryScience,2008,141(5):36-38.

[2]LopatinL.Librarydigitizationpro-jects,issuesandguide-lines–asurveyoftheliterature[J].LibraryHiTech,2012,24(2):273-289.

[3]HuangZ.Anewdevelopmentphaseofdigitallibrary:valua-tionandadvicesforGoogleandEuropean’sdigitallibraryplan[J].KnowledgeofLibraryandInformationScience,2005:5(1):5-15.

[4]HuntingtonP,FieldhouseM,GunterB,etal.TheGooglegeneration:theinformationbehavioroftheresearcherofthefuture[J].ASLIBProceedings,2008:6(4):290-310.

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范文2

[关键词]物流管理;供应链规划;第三利润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8-0038-02

当历史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企业在向国外先进企业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必须改变企业现有的物流状况以适应全球一体化与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以及竞争的日趋激烈。传统的物流已经完全无法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步伐,物流正在向着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方向迈进。供应链的规划与物流的管理近年来已经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的动力之源,我国的许多大企业已经率先开始将目光从制造加工过程与资源管理过程转变到了供应链规划与物流管理。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的制订与实施,必须在强有力的现代物流管理与供应链规划的依托之下才能得以顺利实现。供应链规划与物流管理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发展与经营成败的关键。

1供应链规划

如果在一个供应链中,所有的部分均具有同样的处理能力,则供应链的研究将失去意义,但是,在物流管理的实践中,非常不幸的是极少有这种情况出现。由于不同部分的处理能力不同,其中的一些薄弱环节——瓶颈就必然限制了整条供应链的物流能力,进而就影响了物流管理过程中的效率。在研究供应链规划过程中的一个经典案例就是瓶装饮料的供应链问题,若饮料工厂的每周生产能力为760000瓶、包装能力为每周12000000瓶、物流最大运输能力为每周900000瓶,而仓库的处理能力为700000瓶,则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整个供应链的瓶颈就在于仓库的处理能力,如果不解决仓库的处理能力,生产越多就会越积压。[1]在供应链规划中,我们看到对于整条供应链的需求是在不断增长的,随着对供应链需求的不断增长,整条供应链的处理能力在不断提高,这时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在需求的增长过程中,处理能力一直引领需求;另一种情况则是处理能力一直低于需求,在需求的刺激下不断扩展。这两种情况就构成了供应链的两种最为基本的调节能力。虽然也可能存在着处理能力与需求一直相当的情况,但是在物流实践过程中,这种情况是几乎不可能存在的。

2供应链规划发展趋势

随着历史进入21世纪,整个社会对于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因为决定着第三利润的源泉,因此,近年来已经被摆在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高度。供应链的规划也由原来的无序规划转变为整合上下游资源的规划。供应链规划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以效率为出发点,以发挥专业能力为着手点,以提升供应链通过能力为主旨的趋势。供应链目前仍然表现为以市场订单作为拉动的,根据订单调整内外资源的规划模式。全程可视化管理与全部流程的高效衔接将成为供应链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实时管理与高效运作则一直是所有物流行业孜孜以求的终极物流发展目标。目前世界上只有极少数企业做到了,其中之一就是沃尔玛,这也是支撑玛尔沃成为全球最大零售企业的一个不传之密。不同的物流管理企业的组织形态与管理因素不尽相同,这就造成了供应链管理存在着重大差异的原因,这也是物流行业难以迅速成长为真正做到实时管理与高效运作的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沃尔玛的物流系统之所以能够达到实时高效,完全依赖于其先进的全数字化的供应链系统。全数字化的供应链系统突破了传统的非实时化的供应链系统的时间差、管理差、空间差等问题,使得业务数据交换更为迅速,企业、客户、供应商以及各衔接过程可以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化数据供应链,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也更加快捷。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技术上实现全数字化的供应链已经不存在任何技术障碍。任何企业只要更新管理理念都可以快速实现全数字化的供应链系统。[2]

3供应链规划对于物流管理的影响

3.1供应链快速响应的智能化

随着物流竞争的日趋白热化以及竞争对手的不断进入物流市场,物流企业已经感受到了来自内外的竞争压力。建立快速响应的智能化供应链对于任何物流企业都是势在必行的。快速响应的智能化供应链可以对于客户的需求进行最大化的动态响应,并能够迅速调整物流吞吐能力将物流效率提高至最大化。物流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殊之处在于其物流输送特征,物流企业的货物输送虽然是一次性,但是,每一次的输送效率都会对其业务造成一定的影响,任何延误都会有可能使得物流企业损失一部分客户。针对这种情况,物流企业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快速响应机制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客户需求与竞争危机。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已经不是资金雄厚就能够在竞争上居于有利地位的问题了,因为,对于任何客户而言关注的只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成本,另一个方面是效率。可以是二者兼得,但是二者必居其一。对于快速响应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曾经有过一番高论。盖茨说,如果不能快速响应,那么微软公司距离倒闭仅有18个月的时间。对于物流企业,这番话也同样适用,任何失去快速响应的物流公司都有可能在18个月的时间内倒闭。[3]供应链的快速响应反映到物流管理工作上就是非常显著的物流管理效率的提高,较快的供应链响应速度可以使得物流企业变得活力十足,不仅产生时间上的节约,而且也将大大降低物流总成本,从而为客户乃至全社会带来更大的利益。由此可见供应链的快速响应对于物流管理效率的影响之大。

3.2供应链控制能力的信息强化

供应链的控制能力是物流企业通过迅速调动企业内外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大的运量满足突发用户需求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供应链的信息化程度,供应链的信息化程度越高,物流企业就越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对供应链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良好控制以达成管理目标。供应链的信息强化是供应链实现高效控制的基础,信息强化的基本要求是要实现物流企业内部的EDI(电子数据交换),同时还要对物流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进行重组、优化、整合,该重组的环节重组、该优化的环节优化、该整合的环节整合,这样就可以让整个供应链重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4]信息强化是IT技术助力供应链与物流企业管理的最为重要的法宝之一,信息强化主要分为信息收集、信息交换、信息、信息管理等几个部分,信息收集与信息交换发生在货物流动的过程中,在货物流动的过程中,时间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实现EDI以后,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就完成货流的传递,这在未实现EDI的物流企业往往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有时甚至更长。同时信息强化使得供应链可以将区域内的物流进行整合进而提高了范围效益,而信息强化的另一个作用是物流企业可以实现整个供应链内的运力整合,这就极大地提高了物流企业的规模效益。由此可见对于供应链的信息强化为物流企业带来的管理效率上的影响十分巨大。

4结论

供应链的快速响应既实现了物流单一环节的效率,又提高了整个物流的工作效率,供应链控制能力的信息强化使得物流企业既可以实现范围效益,又能够兼顾规模效益。范围效益使得物流企业能够在有效范围内将同一目的地的货物进行快速整合,从而降低数据重复率与物流重复路途,而装运规模的扩大则使得物流企业可以满足客户突发的运量的需求。[5]供应链对于物流企业的物流管理效率影响十分巨大,并且这种影响还将长期存在下去,随着第三利润源泉的不断发掘,这种影响还将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骆温平.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3]何炬.供应链管理中的供应商选择机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9).

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范文3

关键词:沃尔玛 价值网络管理 竞争优势

通过编织和精心管理合作网络赢得利润优势,已经成为国际大型零售企业竞争的重要方法。作为业态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零售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单独依靠自身实力,已经难以应对竞争性微利时代的要求。通过纵向和横向合作网络的构建,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对顾客需求的反应速度,才能保持零售企业稳健经营,赢得竞争优势。沃尔玛通过合作价值网络的管理创造竞争优势的经典案例,给予我们很多思考和启示。

从价值链管理到价值网络管理

价值网络管理是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是供应链管理的一种演变与发展。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形态是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有机的链型整体。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服务提供商以互利互惠、互信互补的原则,共同面对市场竞争,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位于供应链上的企业都实现了成本的最低化。然而在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却忽视了在市场环境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顾客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存在。在这个基础上价值网络管理便应运而生。

价值网络管理模式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从波特的链式思考提升到网络思维,是传统供应链模式在当今电子商务社会的一种提升。价值网络管理模式的本质是围绕顾客价值重构原有的价值链,使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不同的主体按照整体价值最优的原则相互衔接、融合、动态互构。同时,它将处于多个竞争地位的不同企业所在的供应链进行相互连接整合,增加了对竞争对手的管理,从而将链型管理转化为网络状管理,弥补了供应链管理的薄弱环节。

沃尔玛价值网络管理

沃尔玛(Wal-Mart)百货有限公司,是由美国零售业的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先生1962年在阿肯色州创立。沃尔玛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企业,更是最大的百货零售公司。它在16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500多家零售单位,包括折扣百货店、超级购物中心和山姆俱乐部。其中业务范围主要在美洲、欧洲和亚洲部分国家,全球顾客人数达到1.4亿,员工超过160万人。

沃尔玛价值网络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以需求为导向,以核心企业作龙头,以提高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和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协同商务、协同竞争和多赢原则为运作模式,通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方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集成技术、达到对整个价值网络体系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商流、价值流和工作流的有效规划和控制,从而将核心企业与客户、分销商、供应商、服务商、竞争企业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网链结构,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战略联盟。

沃尔玛基于供应链的价值网络管理模式在实战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很多企业所学习和效仿。但更重要的是沃尔玛总能先人一步更新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一)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沃尔玛价值网络管理特点是把顾客纳入价值创造体系中,并把他们的要求作为企业活动和企业价值取得的最终决定因素。通过价值网络,企业可以及时捕捉顾客的真实要求,并将其用数字化方式传递给其他网络伙伴。不仅如此,将顾客纳入企业价值创造体系中,可以不断为企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有助于企业明确竞争优势动态演化的趋势。

同时,沃尔玛的企业文化对其价值网络管理起到支撑作用。其中最精髓的是以下四大原则:

太阳落山原则 :沃尔玛要求所有员工必须在当天落日前完成自己的工作,不得拖延。

超值服务原则 :要向每一位顾客提供比他们原想得到的更多的服务,并寻求改进。

十步服务原则 :只要顾客在十步距离范围内,员工必须主动热情打招呼,并询问是否需要帮忙。

薄利多销原则 :采用低价销售的原则,降低每件利润,提高总利润。

重视客户需求,有“天天平价”和“满意服务”的口号作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内容,沃尔玛才能在价值网络管理的各个环节上做到领先。

(二)数字化关联网络支撑体系

沃尔玛特别注重对信息技术设备的应用,这方面的成功在于其销售和采购数据的及时集成和实时共享。这样,沃尔玛就能在第一时间内知道客户的真实需求,对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大大缩短了沃尔玛的供应链。沃尔玛主要应用了以下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销售时点系统(POS)、 自动补货系统(AR)、条形码技术等。

除此之外,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是不得不提的一项技术,这是数字化关联网络的重要内容,沃尔玛很早就使用了此项技术,利用EDI与其供应商通过电子通信传递数据信息,实现电子数据交换,产生托运单、订单和发票的电子化,得知最新的订单、存货和配送情况的技术。使用这项技术后,沃尔玛将原来分散的业务进行了整合,提高总体的规模效益。数据显示,EDI给沃尔玛带来的间接效益达到总贸易额的3%到5%。

卫星通信系统是沃尔玛用于数字化关联网络的另一项重要的技术工具。公司的大部分数据都可以通过主干网和通信卫星传递到数据中心去。同时,通过全球卫星系统,沃尔玛总部可在一小时内对所有门店的库存进行盘点,重要消息和进行远程沟通。

正是有了上述众多相互配合的信息技术工具,使沃尔玛能进行快速反应,将时间充分利用,以压低成本的方式来获取最大的利润。从而使沃尔玛的规模效益明显,形成了强大的整体市场竞争力和良性循环效应。

(三)网络化物流配送系统

沃尔玛的物流配送系统是值得称颂的“无缝物流”系统,这是保证沃尔玛达到最大销售量和最低成本的存货周转及费用的核心。

沃尔玛在物流配送中心的优势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沃尔玛的自营车队确保物流的高效。沃尔玛拥有2000多辆卡车,一年能运送75000吨货物。通过建立运输网络,可以保证在48小时内使货物从仓库到任何一家的店门。同时,沃尔玛应用数字全球定位系统(GPS)准确对车辆进行定位,统一调配。其次,高新技术的应用保证了物流的质量。沃尔玛最早的自动补货系统采用条形码(UPC)技术,电脑系统自动分析并建议采购量,使得自动补货系统更加准确、高效,降低了成本,加速了商品流转。

(四)开发合作价值网络的协同效应

具有核心能力的生产厂商、供应商是价值网络模式的微观基础。沃尔玛十分重视与厂商、供应商的关系,它认为价值网络管理的整体竞争力来自于价值网络成员的竞争力的协同效应。沃尔玛在与厂商、供应商关系处理上,实行的是相互合作,共生共荣的双赢关系。其主要做法是:由供应商提供优质产品和低廉价格,由沃尔玛提品服务和信息交换。

沃尔玛价值网络管理带来的竞争优势

以上研究表明,沃尔玛的成功关键在于其价值网络管理的成功,是顾客订单信息流、高效物流、薄利多销式的快速现金流的完美“三流合一”,由此产生的巨大的核心竞争力使其能在竞争激烈的零售连锁业扎稳脚跟,愈做愈强,立于不败之地。表1列出了沃尔玛近年销售额和利润率一览表。沃尔玛的成功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沃尔玛通过强大的价值网络管理创造竞争优势。

(一)规模经济效应,降低总成本

价值网络的规模经济效应能够通过降低客户总成本提高价值让渡效率。以物流配送为例,沃尔玛通常围绕一个区域性配送中心密集建店,强大的配送中心可以支持120家门店,服务500 公里半径内的店面。沃尔玛在众多小镇的密集布点能够有效地发挥物流中心的规模经济性。物流环节的规模经济与高效的系统共同作用降低了沃尔玛的物流成本。沃尔玛85%的商品通过自己的配送中心运输,其配送成本不到销售额的3%,而竞争对手则达到4.5%~5%。沃尔玛因此可说服供货商支付物流补贴,将物流活动交给其物流体系完成,从中获取物流利润;统一采购配送也保证了沃尔玛商品价格在市场上的优势,使其获得竞争主动权。

(二)风险对抗效应,稳定的价值让渡

沃尔玛的风险对抗效应主要体现在其抵抗内部风险上。降低内部风险是指通过价值网络内部运作降低组织间的风险水平,从而达到一定程度的环境控制。沃尔玛通过其稳定的网络组织与众多企业建立合作联盟关系,譬如宝洁公司、皇后公司等一些知名的大企业。战略联盟模式使得网络成员,特别是纵向链的各环节企业的利益和目标一致,从而降低了沃尔玛与其供应商及顾客交易中的信用风险与违约纠纷风险。沃尔玛内部风险的降低保证了整个供应系统的稳定性,进而也增强客户价值让渡的效率。

(三)粘滞效应,提高顾客的依赖性

粘滞效应也称为锁定效应,是指客户放弃原有价值网络,转换成为其他价值网络的客户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沃尔玛价值网络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先进的网络营销理念,表现在其价格优势和优质的服务,尤其是其“天天平价”和“一站式购物”, 不仅仅让顾客满意,还使顾客对其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产生很强的依赖性,保证了客源的充足,提高了其竞争优势。

(四)速度效应,节约顾客宝贵的时间

速度效应指的是价值网络能够给客户提供更快、更及时的服务。研究表明,顾客对速度的要求将超过货币成本和品质,保证供应的速度和时间上的准确将成为企业战略的首要目标之一。沃尔玛在价值网络上能够产生速度效应,它的快速反馈系统使原先在时间和流程上处于先后关系的职能和运营环节得以同时进行,也就是说这些环节在空间上是分布的,在时间上却是是并行的,从而大大提高了整体响应速度,缩短了客户需求反馈的周期。沃尔玛通过构筑网络内部的信息平台,大大提高网络成员之间交换信息的速度。充分发挥速度效应,节约顾客宝贵的时间,是沃尔玛提高竞争力的手段之一。

目前,我国零售企业的成本优势更多地是建立在向上游厂家实施价格打压而降低采购成本基础上的,是一种典型的外生优势,而外生性的低价战略决不会构筑一个企业真正意义上的持久竞争优势。相比之下,沃尔玛通过其建立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传输信息平台上的先进物流科技来整合供应商资源,构筑合作价值网络,获得了比竞争对手更低的经营成本优势。这种内生性优势,是沃尔玛采用总成本领先竞争战略而获得,形成了其所向披靡、不可取代的核心竞争力。学习和借鉴沃尔玛价值网络管理的做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松评.向沃尔玛学供应链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赖茂生.信息技术与零售之王沃尔玛[J].情报科学,2003 21(8)

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范文4

关键词:煤电智慧供应链;华电集团北京燃料物流有限公司;模式创新

一、煤电供应链基本架构

煤电供应链主要包括供应链上游的煤炭资源、煤炭开采设备商、煤矿生产企业,供应链供应链中游包括所有的运输、中转、储存等物流企业环节,下游则是所有的煤炭用户,包括电力企业、冶金、化工、建材等企业。其主要节点企业为煤炭生产企业和火电发电企业。电力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家的经济运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煤炭生产企业是以地下煤炭资源为依托的资源开发型企业,80%左右通过火电企业转化为电能。电和煤均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供应链上具有相当高的相关性和依存度。

煤电供应链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二、煤供应链管理特点

煤电供应链管理以煤炭消费客户为中心,通过煤炭生产与火电企业间的资源优化配置,基于社会网络结成战略联盟,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在煤炭生产企业与电厂终端用户需求之间,连接港口、铁路等物流活动,集成商流、资金流、信息流,通过配煤加工、库存管理,提供标准化产品和个性化解决方案,实现从坑口到炉口之间价值逐级增加,提升客户满意度。

煤电供应链有其独有的行业特点:

(1)供应链物流管理复杂。煤电供应链物流物理距离长、物流方式复杂,涵盖了皮带、汽车、火车、轮船多种运输方式。

(2)供应链节点企业复杂。煤电供应链节点多,并且各个节点企业的权属归不同的行业产业主体,包括个体户、国有企业等各个行业的多种性质不同的合作伙伴,在客观上加大了各节点间管理协作的难度和复杂性。

(3)煤电价格管理矛盾突出。煤炭价格由国家计划调节和市场供求关系双重决定,电能上网电价格由国家行政刚性控制,两者缺乏市场化调节功能的联动机制和制度安排,导致在煤价上涨与下降之时,电价调整严重滞后,煤电价格机制错位运行,不利于煤电供应链的运行。

(4)煤电仓储管理矛盾突出。煤炭生产与销售可以短暂库存,而电能生产与销售同步运行,无法存储,客观上供应链存在煤炭与电力生产销售节拍的矛盾。

(5)煤电供应链协同落后。由于煤电供应链点多、线长、面广、网大、人杂,供应链管理的更需要高度协同,但恰恰这也给供应链协同带来了空前的难度。

三、智慧供应链诞生发展

“智慧供应链”是结合物联网技术和现代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在企业中和企业间构建的,实现供应链的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的技术与管理综合集成系统。这一概念由复旦大学罗钢博士在2009年上海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会议上首先提出。

传统供应链的发展,技术的渗透性日益增强,很多供应链已经具备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视化、自动化等先进技术特征。在此基础上,“智慧供应链”将技术和管理进行综合集成,综合集成供应链理论、方法和技术,指导现代供应链管理与运营的实践。

“智慧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相比,具备以下特点:

(1)智慧供应链技术复合创新。与传统供应链相比,在智慧供应链的语境下,供应链管理和运营者主动吸收包括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在内的各种现代技术,主动将管理过程引入新技术带来的变化。

(2)智慧供应链可视移动化。与传统供应链相比,智慧供应链更倾向于使用可视化的手段来表现数据,采用移动化的手段来处理供应链运营问题。

(3)智慧供应链智能人性化。与传统供应链相比,在主动吸收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同时,智慧供应链更加系统的考虑问题,考虑人机系统的协调性,实现人性化的技术和管理系统。

四、煤电智慧供应链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按照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总体部署,“去产能”系列政策持续发力,煤电供应链的煤炭企业和火电企业的生存发展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煤电智慧供应链的管控模式成了煤电供应链核心企业增强供应链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煤电智慧供应链管理就是充分结合煤电供应链的管理特点,加强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各种现代技术在供应链中科学耦合,实现供应链业务运营和金融产品的管理创新,达到供应链运作管控协同、资源高度共享、交易成本最低的供应链战略共赢的供应链管理效果,提升供应链的整体核心竞争力。

煤电供应链中的先知先觉企业,面对竞争环境的压力,大胆创新,纷纷采用煤电智慧供应链管理,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管理效果,值得煤电供应链中的关键节点企业学习借鉴。

华电集团北京燃料物流有限公司是华电集团煤电供应链燃料物流管理的专业化公司,公司发挥集约化、规模化管理优势,抢抓机遇,通过强力整合华电集团内外部煤炭资源、物流资源、客户资源、信息资源、金融资源,加强战略协同和精益管控,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管控精益”的智慧供应链服务与管控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内外部一体化的互联网+煤电智慧供应链战略管控创新模式,燃料物流综合成本同比大大降低,极大地提升了华电集团战略协同核心竞争能力,开创了我国煤电智慧供应链实践的先河。

参考文献:

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范文5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

1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是指一个企业与其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以此向前直到最初的供应商,以及与其销售商、销售商的销售商,按此向后直到最终用户之间的关系网链。供应链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它不仅是一条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价值增值链,能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因此,供应链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

供应链管理是市场渠道各层之间的一个联接,是控制供应链中从原材料通过各制造和分销层,直到最终用户的一种管理思想和技术。供应链管理也是一种新的管理策略,它强调供应链上各参与成员及其活动的整体集成。它把不同企业的目标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提高整个生产和销售过程的有效性,同时还可以给客户增值。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在于追求效率和整个系统的费用有效性,使系统总成本达到最小,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在于采用系统方法来进行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关心的并不仅仅是物料实体在供应链中的流动,除了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运输问题和实物分销以外,还包括以下问题: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和计划;战略供应商和用户伙伴关系管理;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物料管理、产品设计与制造管理、基于供应链的用户服务、企业间资金管理、内部与交互信息流管理等。

2基于供应链的财务管理重点

供应链中的财务问题,应该说是以物流为载体的资金流问题。财务供应链与物流供应链是同时发生的,不过前者表现为资金流,后者表现为物料流动。财务应该涉及在公司控制下的有关资本投资、借款、利润等方面的决策。人们研究了公司财务计划优化模型、资产负债优化模型、跨国公司财务规划模型、金融流量模型等等。基于供应链的竞争财务管理是一种与环境变迁相适应的、动态的、战略的财务管理,它要求企业结合网络信息经济发展的现状,以IT为基础选择适合本企业创新发展的财务竞争战略,从供应链发展的趋势中把握方向,确立其持久的竞争优势。

由于财务管理的综合性、全面性和连续性特征,规定了它在各种供应链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如果基于供应链思想的企业管理仍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它将呈现出诸多方面的缺陷和不适,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形成的重心前移,如制造企业产品的75%的成本因素已在产品研发阶段确定,这样,以事后管理为主的现行财务管理系统就难以达到优化控制整体供应链系统的目的。

(2)现行财务管理系统难以满足多目标要求,从而使得企业再造(BPR)、增值管理、企业资源规划(ERP)以及现金流量管理(CashflowManagement)等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3)现行财务管理系统建立的基准点是“短期的”(1~12个月)。它反映的是企业短期的收益、成本,这种将固定成本简单作短期化处理,淹没了大量企业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要信息,使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绩效难以真正体现。

(4)现行财务管理系统与现代管理观念相抵触,比如与“零缺陷”的管理潮流相抵触等。

(5)供应链各节点的财务信息不准确。

(6)供应链诊断和改进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的支持。

供应链管理所提出的要求使现行财务管理系统面临挑战和机遇,迫切需要重构财务管理体系,即借助于信息技术(IT)、电子数据交换(EDI)、产品数据交换(PDI)、Internet、Intranet的应用发展,创建以培育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财务管理体系。

3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财务管理系统

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循环虽然是各自独立的循环系统,但它们又是密不可分的。物流循环和资金流循环相互配比,信息流的前期形成基础来源于物流和资金流,这“三流”保持者互动促进和互动修正的关系。基于供应链的财务管理系统在开发设计阶段就应该充分考虑这“三流”循环的成分,以增强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企业要把这样复杂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及时准确地集成起来,光靠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是很难做到的。资金占用不明,成本构成不清,消耗定额不准,考核、决策无依据等问题,使原有的财务管理系统无法满足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要求。面向供应链的财务管理系统,应以基于Web平台的文本信息处理手段为依托,从企业的日常业务入手,面向未来,面向控制,从而实现基于价值的管理。

供应链架构下的财务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系统、管理会计系统、企业控制系统和信息决策系统。

3.1财务会计系统

企业财务会计系统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严格遵循会计制度的规定,采用科学、快捷的处理技术和手段,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强调面向业务流程的财务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控制。使财务会计系统能支持重组后的业务流程,系统内部的各模块充分集成,并与供应链和生产制造等系统形成无缝集成。从而使企业各项经营业务的财务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反馈,加强对资金流的全局管理和控制。企业财务会计系统包括总账系统、现金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应收款管理系统、应付款管理系统、报表系统、财务分析系统等。其中,现金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分别用以处理企业的现金、存款、票据管理、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的核算与折旧等业务,并生成凭证,这些凭证与总账管理系统相集成,可以直接在总账中进行查询。应付/收款管理系统对业务、结算、坏账、合同、分析等业务进行管理。

报表系统对总账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类调整、汇总,按照一定的表格形式编制会计报表,集中、概括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有关方面进行管理和决策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财务分析系统对会计报表所提供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解释,揭示报表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它们的变动趋势与金额,从而提高报表信息的决策相关性。

管理会计系统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针对企业性质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对企业进行内部管理与控制,它主要有决策和控制两部分组成,其中决策包括销售预测、销售定价、产品生产、成本和投资决策,控制包括全面预算、存货控制和成本控制。管理会计系统通过责任中心的定义,根据财务会计系统提供的基础数据,确立预算方案,制订预算审批流程,明确责任预算编制内容,进行责任预算的编制、审核、审批。实现对责任中心的控制、分析和绩效考核。此系统以企业的经营目标为出发点以销售预算为主导,进而延伸到生产成本和现金收支等其他方面的预算,最后编制预计财务报表。在此系统中,预算的每一部分都紧密围绕企业的目标利润来制定,从而保证目标利润得以实现,同时提高企业在预算期内经营的经济效益。企业管理会计系统中的销售预算在整个系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预算、现金收支预算和各种财务预计报表中的有关数据。生产预算则为材料供应、人力支出、制造费用和现金收支预算及各种财务预计报表提供依据。最后,各项预算的数据经过处理编制成各种财务预计报表,为企业决策和控制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3.2企业控制系统

企业控制系统是指采取人工和自动化相结合的措施,保护财务管理系统,确保资料的准确可靠和系统的正常运行。此系统把管理软件和Internet有机地连接起来,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实现异地数据实时快速传递,是企业总部和分支机构及分支机构之间信息交换的桥梁,为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提供有力的工具。同时,它采取网络安全保护性措施,防止传输数据外漏。控制系统中传输的数据可以是整个数据库,也可以明细到具体的业务凭证,这样,总部可以很方便地对企业内部进行监督和指导,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并实现各部门往来业务的自动抵消和分类管理。

3.3企业信息决策系统

供应链中信息的作用和价值,直接对于供应链绩效产生作用。信息作用和价值主要问题是成本和效益优化分析。信息决策系统是一种建立在集成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之上的信息处理和决策系统,它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对复杂的决策问题,辅助中高层决策者决定活动的,具有一定智能行为的人机交互系统。近年来,微机的普及和应用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信息存储、查询、数据处理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的发展更是以极低的消耗,完成了以往需要付出成倍的代价才能完成的工作。企业的领导阶层在做出短期计划和长远规划时,必须对现有的及以往的企业发展状况做一番全面的了解。企业信息决策系统的作用就是对各种报表和那些看似整齐但却不能及时反映实际状况的数据进行整理、加工,使其成为对决策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依据。同时,信息决策系统还要满足领导阶层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的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现阶段企业的信息决策系统大多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内层的核心信息系统,一是围绕在其外部的数据库。内层信息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主要记录企业中所有与资源流动有关的信息资料,提供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基本会计信息资料。外层数据库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企业中各层管理人员,它可以由这些管理者根据需求自行安排信息种类,其范围可以随着各层管理人员的不同需求而扩大或缩小,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企业管理者的要求。

参考文献

1JamesC.VanHorne,JohnM.WachowiczJr.财务管理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范文6

供应链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

1.图书馆供应链系统。图书馆拥有着自己的产品,这些产品或是从出版社订购来的实物性图书,或是电子图书,从图书馆管理流程来看,它可以被看成是分销型企业。但是它们也存在不同之处,“逆向”回来的资源都是可再利用资源,也就是说,读者借阅之后的图书其价值不会减弱,仍然具有不变的使用价值,那么图书馆供应链系统的一个必要环节就是“逆向物流”;从实物的角度来看,图书馆的产品环节比其他产品环节要简单得多,它们似乎只有读者和出版商两个环节;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图书馆的外部环境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却不是非常清楚,较为模糊,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社会、政府、文化、读者水平等,因此,图书馆的立足点就是将读者的需求凸显出来。在图书馆的供应链中,所谓供应商就是指出版商,传统的出版商在发行图书之前,首先对读者的需求进行预测,这样虽然有明确的目标,但是这样的话有些图书还是达不到预期的销售量,那么就会给出版商和作者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我们建议将图书馆管理改为“拉动式”管理。及时获取读者的需求信息,统计需求量,再分别采购图书,提供给读者最满意的图书,使得图书馆资源不再闲置或者缺乏,从而使图书馆成为读者所需求图书的主要来源地。

2.构建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图书馆管理模式。首先,图书馆建立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也就是建立一体化的组织结构,而“读者的需求”就是这个核心企业的立足点。图书馆管理员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来编制图书采购计划,新书的采购工作主要由采购员来负责。采购员将新书采购之后,进行图书入库,然后由采编室负责编目以及标签粘贴,图书目录生成。将新采购的图书上架,为读者的需求提供帮助。新购图书采编完成之后,将电子图书和数据库交给电子阅览室,供读者使用。这样使图书馆中的各个部门能够形成一个系统的内部组织。其次,在供应链中,读者处在下游。注册读者借书时,管理员将相关信息录入到系统中,从而使系统中所登记的图书数量信息得以更新。这样的采购才能真正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才能促进图书馆发展。再次,在供应链管理中,出版商处在上游。根据图书馆的实际需求,出版商要能够及时地为图书馆提供所需的图书的种类和数量,并且出版商还可以将图书馆没有主动提出需要的新的图书及时地推荐给图书馆。在供应链中,图书馆的供应链上游就是选择满意的出版商,确保图书的供应能够满足需求。因此,在供应链管理中,上游是为了图书馆而服务的,而图书馆是为了下游而服务的,供应链管理的整个过程可以说是一个从生产图书到使用图书的服务过程。

现阶段供应链管理的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主动出击市场的动力和积极性较为缺乏。由于图书馆还没有充分利用起其外部资源,一直以来,图书馆都是以利用其内部资源为主,从而导致图书馆与其他合作伙伴还没有形成战略伙伴等具有战略联盟的关系,在事业机制下,图书馆站在了整个供应链管理中的高位置,认为出版社和读者都是要以自己为核心,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是以服务为宗旨进行管理,因此,需要建立或规范跨地区、跨国界的供应链系统。

2.很多图书馆仍然按照计划经济模式进行管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高校图书馆虽然已经与出版社或者其他图书馆有合作关系,但是其管理模式并没有发生较大的改变,仍然以计划经济模式进行,在彼此合作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的协商决策和合作对策,从而致使市场竞争的科学意识较为缺乏。另外,图书馆并没有将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利益机制充分发挥出来作为促进它们之间合作的一个媒介,进而使它们之间的合作也受到了影响。

3.图书馆与供应链节点合作关系中缺乏长期行为。就目前高校图书馆实际情况来看,图书馆与供应链节点合作关系中普遍存在的就是短期行为,短期行为是它们工作所采用的主要方式,而严重缺乏长期行为的实施。图书馆与它们之间的协商过程不够客观,相反一般都是由主观因素来决定,也就是说很强的非经济因素和个人偏好行为决定了图书馆与它们的协商过程。

4.很多供应链节点之间的信息传递工具较落后。就目前情况来看,基于网络的互访问供应链模式是未来物流资源发展的方向,当前大多数的物流企业都有效地利用了网络这一有力武器,基本上每一个供应链节点都有自己的门户网站与基于网络的信息管理系统,而且这些信息管理工具伴随着物流管理技术的提升而完善,比如目前有些供应节点已经拥有了完善的数据管理、挖掘分析系统,利用这些数据为自己的商业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加强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图书馆管理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