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精品课程建设思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线上精品课程建设思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线上精品课程建设思路

线上精品课程建设思路范文1

关键词: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高等学校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163-02

0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精品课程网站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国家级、省级优秀精品课程网站。精品课程建设是加强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牡丹江医学院作为一所发展建设中的高校也非常重视此项工作的开展。

1精品课程网站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牡丹江医学院精品课程网站由教务处负责建设维护,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距一些优秀的精品课程网站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精品课程网站发展中也遇到一些困难与瓶颈。

现有精品课程网站是静态展示性的,只是将一些教学课件和教学录像片简单放在网站上供学生浏览、下载。网站与学生没有互动,不能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不能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能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静态的精品课程网站维护和更新是比较困难的,往往需要非常专业的网站建设人员参与,对于教务处来说难度比较大、要求也比较高。

另外,现有的牡丹江医学院精品课程网站是独立建设的,各二级学院不同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往往互相隔绝,投入的人力、经费以及网络资源不能共享,导致了相当大的浪费。现阶段所取得的建设成果往往只能是个例与试点,如果全面针对所有精品课程建立和运营网络教学平台,那么,难度太大,成本太高。

2精品课程网站的提出及建设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研究和开发牡丹江医学院精品课程网站,解决上述困难。依据教育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要求,参考兄弟院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实际经验,初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校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思路与方法。牡丹江医学院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应突出两个特点:一是动态交互。网站必须提供功能使学生和教师开展动态的交互式教学,教学内容必须是可以动态维护和修改的;二是可定制性。教师或网站维护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方便快捷地定制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内容,并且完全符合教育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基本要求。

3精品课程网站的功能设计

3.1 教学资源维护与教学资源的核心内容是授课教案。教师首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准备教学内容。平台支持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各种媒体,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和组合它们。根据医学类授课特点,教学内容按章、节、知识点和子知识点的层次组织成树型结构,各章、节和知识点、子知识点之间,按照教学联系可以设置超文本跳转,为学生选择和浏览学习内容提供方便。为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在适当的章节配备习题。习题可以是布置给学生线下完成的应用题或论述题,也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线上习题。线上习题配有标准答案,学生在线上完成,系统当场批改并给出评价。学生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或者给学生针对性督促和辅导。教师还应为课程准备试题库,可以组织网络无纸化考试,从试题库中随机出题。

3.2 学生在线学习功能此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引导学生按教师准备好的授课教案在线学习。授课内容按章、节、知识点和子知识点的层次组织成树型结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章节内容开始学习。各章、节和知识点、子知识点之间,按照教学联系设置超文本跳转,学生可以回顾和参考这些相关知识点。如果章节配有线上习题,学生要做完线上习题并且成绩达到一定标准才算完成这个章节的学习。系统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全面的跟踪和评价。学生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学习过哪些章节,没做过的练习标记为“未练习”,做错的练习标记为“未掌握”等等。

3.3 实时讨论和在线辅导功能学生可以和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在线讨论,讨论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可以交换学习体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做相应的调整与改进。教师辅导答疑,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通过课程论坛,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然后进行解答。

3.4 在线无纸化考试教师可以组织在线无纸化考试,从试题库中随机出题。学生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答题。测试结束,学生提交答案,系统立即判卷、统计成绩。系统列表显示题号、学生答案、标准答案、答案解释及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点击“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可以进入相应的教学章节,重新学习相应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得到一份详细的成绩清单和成绩分析报告,今后可以针对性改进教学策略。

4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技术支持

网站的开发,将采用目前较为流行的开发工具及开发技术。网站采用+Java script技术,网页设计工具使用Dream waver。数据库使用Microsoft Access 2003/2007,在并发性能和稳定性要求比较高时,也可以完全兼容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2008。本系统采用B/S框架结构,客户端采用IE6或以上版本的浏览器即可访问。服务器端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2003/XP Server。网站通过 技术实现动态交互。是建立在微软新一代NET平台架构上,利用普通语言运行时(Common Language Runtime)在服务器后端为用户提供建立强大的企业级Web应用服务的编程框架,它可以组合HTML、后台脚本命令和ActiveX组件,以创建交互式的Web页和基于Web的功能强大的应用程序。

访问数据库,需要使用技术。ADO.NET是NET Framework的类库中一些特定的能够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操作的类。为软件访问数据库提供了方便的接口,可以实现跨平台,操作统一、简单,大大方便了用户使用不同数据库要不同语言开发的麻烦。

作为牡丹江医学院教务处的教学改革项目之一,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受到学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平台已基本建成,并应用于数门课程的网上教学平台建设。本平台的开发和应用,推广了网络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贯彻了成功素质教育思想,进一步促进了我校精品课程建设,师生反映良好。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和反馈传递速度加快,加之计算机网络资源的不断扩展和对协同学习的支持,交互式的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必将成为最为吸引人的教学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李仕梅,龚盛昭.基于Web技术的精品课程网站设计与维护[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线上精品课程建设思路范文2

关键词:专业建设;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一、湖南大学本科专业建设的实践

学校确立了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定位,提出“专业建设始终要与国家、社会、区域、行业的需要相结合,专业建设始终要与学科发展相促进,专业建设始终要与人才培养相统一”的指导思想。要采取“打造品牌专业、发展优势专业、提升传统专业、扶植新建专业”等措施进行专业建设和发展。

第一,依托研究型大学学科优势,提升本科专业改革与建设的平台。我校十分注重挖掘和发挥学科专业门类比较齐全的优势,积极引导传统和基础学科专业向应用领域渗透,促进和加强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和协调发展,建设形成了一批新型应用型学科专业。如加强经济学专业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交流和合作,成立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孕育产生了数量经济学学科,并获博士学位授予权;促进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的交叉渗透和互补协作,获得了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加强艺术类学科专业如工业设计、艺术设计与计算机、机械、建筑学科专业协作和结合,获得了设计艺术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在此基础上增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以先进的大学文化为导向,立足电视“湘军”的崛起,以学校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平台,创办新闻、广告学等文科专业以及表演、播音与主持专业和广播电视编导等艺术类专业,既丰富了综合性大学的内涵,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目前,我校57个招生专业均有硕士点或博士学位点作为依托和支撑。

第二,以培养方案的制(修)订为抓手,推进和深化专业体系改革。根据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和教学实践的新发展,2004年学校制订的培养方案改变了以学科中心论思想制订组织教学、编写教材的教育模式,将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分开制定,按照顶层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在宽厚的平台上设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构建了全校公共通识教育平台――学科通识教育平台――专业大类教育平台――专业课平台四级平台课程体系,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的思想。值得一提的是培养方案还从我校课程建设的实际出发将岳麓书院优秀的教育与文化传统融入现代教育,构建了具有湖南大学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体系,并列入全校公共通识教育平台课程。

为全面推进弹性学制下学分制在我校的实施,在保持2004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原则下,2006指导性教学计划从优化学分结构和课程结构入手,按文理两大类设置全校通识教育阶段课程,并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的有机结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第三,系统修订和编制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加强专业建设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不仅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基本依据,而且是学校进行质量评估、开展课程建设的主要依据,制订课程和实验教学大纲也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落实。因此,学校要求各院(系)在组织大纲编写的过程中,要按新的培养方案课程性质和学时(学分)规定,吸收近年来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特别是要将我校近年来教学改革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固化到教学中去。按照“科学、规范、拓宽”精神,在保证与全国同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意见的协调与接轨以及根据学校整体的定位和办学思路,突出体现我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专业办学优势的基础上,外理好宏观与微观、经典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根据课程的特点确定知识单元和实验项目,注意课程纵向深度的递进和横向知识的联系,增加教学信息量,坚决防止“因人设课”、“无人不设课”的情况出现。为了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学校汇编了通识教育平台课程教学大纲,各院(系)汇编了专业大类教育平台和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并分别在网上公布。

第四,加快实践教学改革和建设步伐,适应专业创新培养人才的要求。一是出台了《湖南大学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暂行管理办法》,保护了教师投身于实验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学校鼓励研究生协助从事实验室开放工作,有效缓解了因实验室开放而带来的实验室教学人员暂时短缺的问题,以保证我校实验室开放时间长,开放范围和内容广,开放效果好。二是设置1学分(16学时)的开放实验课程,要求学生必须选修大学物理4个(或经济数据)演示实验项目和重要学科实验室开放的4个演示实验项目,学生完成以上两方面8个实验项目,即可取得1个开放性实验学分。三是创立并实施大学生创新计划(SIT)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倡导探究式自主学习方式,营造了课内课外、学习与研究并进的良好学习氛围。

第五,加强重点课程建设,着力打造精品课程。课程是专业建设的载体,为此,学校按照“重基础、顾全局,发扬优势、保持特色,重点扶持、普遍鼓励,与名师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加强重点课程建设,着力打造精品课程。在湖南省开展的一次精品课程评选中,我校有11门课程入选省精品课程;在国家已开展的精品课程评选中,我校已获得“思想概论”等9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为推进课程建设,学校还建立了相配套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如面向校级以上的精品课程、重点课程,量大面广的平台课及特色明显的系列课程,国家级(工科)教学基地等设置了课程教学岗位;建立教学附加津贴制度,对部分承担大量平台课程教学的院系教师发放教学附加津贴;对从事基础课教学(含实验教学)的教师在职称评定时实行“指标单列、集中评审”的政策等。

第六,以研究型大学的先进文化为引导,加强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等多元大学文化的整合,提升专业建设氛围。首先,在通识教育平台课程中开设100余门由人文、艺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类组成的相对稳定的文化素质教育平台课程,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修读课程。通过第一课堂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其次,在继承与发展“中国文化论坛”的基础上,开设“艺术与人生论坛”和“科学与创新论坛”,以讲座的形式分别从文学、历史、哲学,音乐、舞蹈、戏剧,自然科学等角度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给学生做讲座,使学生通过与大家面对面的交流、碰撞,从中获得启迪,继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另外学校举办《去安源》、《郑培民》、《张思德》、《太行山上》、《鲁迅》等优秀影片全国大学生首映式活动,以影片所展现的历史人物高尚的精神鼓舞、塑造当代大学生,培育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七,以研究型大学一流的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

为专业建设提供保障。教师是本科教育教学的实施者,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败与否、成效大小的决定性要素。学校严格执行《湖南大学关于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有关规定》,并将它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制度和对教师教学考核的一项基本要求;对在本科教学第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进行表彰,对未承担本科课程讲授和教学效果不好的教授和副教授,学校不再聘任其担任教学职务。

学院的柳礼泉教授20多年来,矢志不渝地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块阵地,始终把爱国与爱校、爱岗与敬业紧密结合起来,把教马列、信马列、懂马列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不断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提出和实施并总结的“五结合”教学法通过教育部的专题简报,在全国产生了很好的影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04年又主持建成了“思想概论”国家精品课程,2006年又获得第二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二、专业建设特色明显,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近年来,通过实现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学校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领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第一,专业布局结构合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增设新专业、改造传统专业、加强专业建设,专业结构得到优化,专业布局更加合理,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搭建了本科教育教学的宽阔平台。到2006年6月,我校共设置了59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形成了多学科人才培养体系。

第二,通过2004年和2006年两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工作,构建了“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尊重了学科特点,加强了分类指导,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教育,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与空间。

线上精品课程建设思路范文3

2020年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我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以下将从思想政治表现、教学与学生考证辅导、班导师以及继续教育工作等几个方面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表现

本人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教学过程中,我自觉遵守学校相关的教学规章制度,用高标准、严要求督促自己。同时,积极学习市场营销专业的前沿知识,不断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与学生考证辅导工作

1、本年度承担了18营销班和中外营销班《连锁经营实务》、18工商管理班《员工关系管理》、

20级平台课《管理基础与实务》等课程,同时担任继续教育圆梦班的相关教学任务。在教学工作中,认真钻研课程大纲,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积极开拓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2、在实践教学方面,本人承担了18中外营销班15人的毕业大作业综合指导工作,辅导并组织学院383名学生参加《全国市场营销经理助理资格》考试,获得95%的考证通用率。

3、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广东赛区一等区,广东赛区国赛遴选赛三等奖。

4、立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建设。

三、班导师工作

担任19工商企业管理1班的班导师,组织学生开展就业主题班会和心理班会等各种班级活动,积极开展班级学生团队建设,提升学生的各项技能。

四、继续教育培训

2020年参加1+X证书网店运营推广国家级培训、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解析及竞赛技巧线上研修班,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学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讲习营和全国职业院校系统构建高质量思政体系暨顶层设计与融入实操案例分享课程培训等。

五、其他工作

线上精品课程建设思路范文4

[关键词] 汽车产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一.汽车产业的发展与就业市场的分析

1.我国汽车与相关产业发展的特征

随着汽车步入寻常百姓家庭一刻的来临,汽车从奢侈品变身为生活的必需品;2010年我国的汽车销量和产量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国。汽车产业的巨大商机驱使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汽车厂商纷纷进驻中国的汽车业市场;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汽车制造技术,实现我国汽车制造自主品牌的生产,已成为我国汽车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必然信念。实际上,从现代汽车制造的综合技术分析,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已不再只是装备制造业独家经营的情况下所能实现。高强轻质的碳纤维新材料正在替代传统的玻璃钢(即玻璃纤维增强材料)汽车材料,汽车代用燃料新能源技术也已进入现代汽车领域;同时,因为汽车制造集约了现代工业最新的科技成果,社会协作和产业链的专业化分工必将形成汽车产业生产的新格局。

2.汽车与相关产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汽车与相关产业的互动不仅推动产业发展,也将为全社会的就业提供了有效的劳动力市场。以德国为例:2002年汽车装备制造业就业人数为67万,而因汽车产业发展拉动的汽车维修、销售、服务等相关产业间接提供就业人数为335万人;汽车和汽车相关产业就业的总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比例高达16.7%。而据我国2002年的初步统计结果仅为3.5%。

我国2003年由教育部、劳动部等六部门联合公布的《技能型紧缺人才报告》显示,汽车专业人才的缺口在200万以上,其中汽车修理人才缺口80万;目前汽车维修的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高,2010年全国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约300万,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占38.5%,中级技术工人不足50%,技师不足10%。再看我国目前的汽车相关产业的配套发展还很不完善,汽车的技术服务在服务体系、技术质量和人力资源配置水平等各方面都还处在起始阶段。因此,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和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个极好机遇;当然教育和就业所面临的挑战也是严峻的,原因是我国汽车技术市场的发展和职业教育资源是很不对称的。

3.汽车制造业专业化分工的案例分析

汽车喷涂就是汽车的喷漆涂装生产过程,汽车喷涂是汽车制造过程中的一项美容技术。现在我国的汽车用漆和汽车喷涂设备正在从进口转为国产和部分国产。现在让我们分析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两大汽车制造企业的汽车喷涂生产工艺。传统的汽车喷涂工艺采用空气喷枪,汽车喷涂上漆率仅为40%,而且污染环境。上海大众汽车生产线建设的初期采用的就是传统喷涂工艺;而上海通用汽车生产线建设则高位起步,采用静电旋杯新工艺,其原理是以静电旋杯的高速(70000转/分钟)运转,油漆被高速离心雾化,再通过有机器人操作的雾化喷枪实现汽车喷涂,在油漆集中供给和自动喷涂的保障下,汽车喷涂上漆率理论值可达到90%,实际为80%。

汽车制造设备的国产专业化生产可降低汽车的生产成本,并从中获取应有的利润。目前美国的Binks、Ransburg、Devibiss三家专业化生产企业分别可以提供油漆输送设备、静电旋杯雾化器和雾化喷枪设备,从而形成目前最为先进的喷涂设备产业链。在汽车喷涂设备制造中,除静电旋杯和要求极高的输送管路阀门需要从美国的专业公司进口,而大部分如管接头等零部件完全可以实现国内自主供给。创业者正是利用长三角的各种优势企业群,组建起专业化零部件生产的供应商,并最后组装成汽车喷涂的系列设备。

与高度自动化汽车生产线上的简单操作工人相比,招聘喷涂设备组装的专业人员则需要复合型的技能人才,因为组装设备的过程是以人工操作为主的,而机械的各种冷加工操作以及氩弧焊等生产环节工人们都会遇到。

二.汽车产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1.能力本位的课程建设

实践证明,确立以能力单元为教学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从传统走向创新的一条成功之路。近年来,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里程碑的成果性标志要算得上2007年由澳大利亚政府投资,中国政府配套国家层面的重庆中澳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项目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澳“汽车维修与检测”改革试点的项目院校,历经5年的改革实践,确立了以职业资格与职业能力相对应的能力单元教学模块,实现了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的对接。课程建设的过程是以能力标准为单元组建教学模块,并以单元教学模块对应职业资格等级的课程能力教学标准。这些实践项目院校开发的课程能力模块主要有汽车维护基本能力、汽车检测诊断与维修能力、汽车电控系统维修相关能力,课程开发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

2.汽车专业的项目化教学

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是项目化教学的最佳路径,而工学结合的教学机制则需要建立在校企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先进的核心生产技术,不仅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也是学校发展的命脉。当然,校企合作不仅取决学校与企业二者之间专业技术水准是否对称,也需要把握好企业与学校在人力资源互补的结合点。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存在一种倾向:就是职业院校专业结构趋同化,教育教学改革方法模式单一缺少创新。面向社会各行各业服务的职业教育,绝对不能仅靠项目化教学的一种模式去应对各行各业。然而,汽车专业采用项目化教学法则是最佳的选择,一是因为汽车具有相对独立又有互相关联的工作系统所构成,如发动机系统、转向系统、电控系统等,十分便于进行教学项目的设计和课程单元的开发;二是汽车维修服务业以S英文字母打头的*S店是依据汽车销售、零配件销售和各种服务功能进行的S组合。学校完全可以依据当地的实际需要和学校自身的教学条件选择不同难度、不同技术含量的实训项目,开展项目化教学。

三.因地制宜推进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改革实践

近几年,不少职业院校顺应汽车维修业发展的需要,加强了对教育的投入,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设备不断充实,师资配备不断完善。目前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遇到的“瓶颈”和问题主要是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已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的脱节,直接成为学生顶岗实习效果不高和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直接诱因。

1.重组课程内容实施能力分级培养方案

(1)做好校内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从目前学科教学的传统管理体制下,理顺汽车维修专业校内教学资源之间的配置关系;通过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学合作,实现学科知识的融通和课程内容的重组,例如机电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可以把《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知识融入到《汽车电器设备的构造与维修》课程,进行组合式教学。

(2)以能力分级培养为前提设计课程体系。

①初级能力课程。以学生职业导入为目的,从汽车基本维护、常用工量具的使用为入口,进行课程内容的知识整合。设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钳工工艺基本技能》、《机械基础》等初级课程;同时辅以、《汽车职业素养与职业规划》、《口语与礼仪》等文化类课程。

②中级能力课程。以学生基本能力培养为目的,学生在进行汽车零部件拆装任务的实际操作中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维护》、《电控发动机技术》、《汽车空调构造与维修》等实训课程;同时辅以《汽车文化与汽车产业》、《数学》、《计算机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

③高级能力课程。以培养学生汽车检测诊断能力为目的。现代汽车维修的特征是“七分诊断,三分修理”;即由传统的凭经验诊断转变为利用仪器检测的数据说话。因此要让学生掌握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检测数据的分析方法。主要课程有《汽车故障与诊断技术》,并逐步开设《汽车发动机故障综合诊断》、《汽车电气故障综合诊断》、《底盘故障综合诊断》等课程;同时辅以《汽车的销售与管理》、《汽车技术服务》等服务类课程。

2.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尝试

(1)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采用任务驱动与小组互助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既便于开展项目化教学,又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任务驱动教学要求教师对教学任务的内容和相关知识进行穿插讲授,对每一项教学任务,应设计配套的工作页,包括理论知识要点、实操步骤、数据记录与分析等。小组互动是教师把教学任务下达给学生的每个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内的学员通过任务分工、教学互助、成果互评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2)建立汽车维修专业单元教学操作的实验台。

汽车维修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应备有汽车整车,主要用于汽车构造认识、汽车保养以及电控故障排除的教学实训。在教学中整车不能拆解拆装与检测,造成学生对汽车构造无法清晰了解,很多汽车检测项目无法有效进行;即便教师采用电化教学,学生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了便于开展汽车维修项目的单元教学,可配套汽车单元实训教学台,如添置只包含汽车发动机系统和底盘,汽车发动机只含台架、线束、仪表、面板等配件;并匹配只含汽车电器控制的综合实验台,如微型货车整套电器配件,汽车空调控制系统等。

(3)探索中构建“名企引领、订单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广西经济近年来虽然发展迅猛,但仍然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因地制宜地开展汽车维修专业的项目化校企合作教学,我们选择在探索中构建“名企引领、订单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我校与北京现代合作的“北京现代品质班培养” 项目为例:我们通过对岗位能力的分析,明确本精品课程所需掌握的所有技能,依据汽车维修工职业成长规律,建立本精品课程学生技能递进培养路线图,由合作企业与学校按路线图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实施、共同管理、共同进行人才评价,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结合、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形成“名企引领、订单驱动”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与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运用与服务分会在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师资培养、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组织、学生就业等方面实行三方联动,全程深度合作的运行模式。

在整个教学体系改革中,我们以汽车维修行业及职业教育专家引领,企业的技术主管、课程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精品课程建设指导小组负责对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创新、师资团队建设、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改革。经过四年的合作,改革已初见成效。

综上所述,校外分散式的实践学习并不十分利于有效的教学管理,重要的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效果有时并不尽如人意;对此,我们的设想是建立汽车维修服务实景基地,形成真实的“产教合一”的工学格局。汽车维修服务实景基地利用学校的实训场地和设备及人力资源,企业提供部分专家及管理体系,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设计适合企业需要又满足学校教学的项目课题。本着这个思路,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在与企业、市场的人才对接中,应进行大胆的尝试与探索,从而不断推进专业教育的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占山.需求导向的职业教育探索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2]余祖光.产业文化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5

[3]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4] 王银山.汽车维修企业高技能人才状况问题及其解决.职业教育研究,2011,3

作者简介:周茂杰,男,广西交通技师学院(广西交通技师学院)机电工程系副主任,

线上精品课程建设思路范文5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推广应用;评价;混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6-0076-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再次强调要以促进深度融合为核心,坚持应用驱动,形成有效模式,探索以教育信息化手段破解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方式方法,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近年来,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推广应用平台支撑高校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已成为我国各大高校竞相关注的热点之一。但由于政策引导、教师理念、技术水平等客观现实的限制,网络教学平台的推广应用水平远未达到理想状态。[1]笔者亲历扬州大学网络教学平台(THEOL)引进、培训、评价、推广等全过程,希望通过对扬州大学网络教学平台推广实践做一些简析,分享我们在建设、应用、推广中的做法、经验和教训,以期为兄弟院校的平台推广应用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一、网络教学平台应用推广策略

我校在前期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以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可用性和用户体验为核心参考指标,注重平台功能的易用性,兼顾平台的可发展性(对未来教学模式、方法的支持度方面),最终选定清华教育在线(THEOL)网络教学平台,并于2007年初正式上线。由于网络教学的开展费时费力,特别是现阶段对教师网络教学工作量的核定方法还基本空白,[1]完全依靠教师自觉自愿来推动网络教学成效十分微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必要的政策干预和科学的规划实施都是平台得以良好利用的重要手段。

1.明确目标,使基于平台的网络教学有的放矢

根据我校实际,将课程网络资源建设规划目标明确写入《扬州大学关于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2009年9月之前,所有课程必须实现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参考资料等全部上网开放。同时推进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建设面向学生的精品课程、参考教学资料、素质教育的数字化资源中心和学习中心……”

2.科学规划,保证基于平台的网络教学有序推进

针对全校几千门课程(本科生),我校实施了三年三步走战略:第1年,要求所有省、校、国家精品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上网;第2年,所有核心课程上网;第3年,所有选修课程上网。

针对各课程的建设和使用,我校也提出了相应的具体要求:首先是将各门课程的基本的教学材料包括课程简介、课程大纲、教学进程以及多媒体课件纳入平台;其次,引导教师开展网络辅助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平台的使用效率;最后,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研究性教学活动的尝试。

3.制度推进,促进基于平台的混合教学有效开展

有了目标明确的政策、规划,实施有效的过程监督则是基于平台的混合教学得以开展的重点,因此,学校配套出台了一系列网络教学审查制度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如将基于平台的网络教学开展实施情况列为每学期期中教学检查的必查项目,参评年度优秀教学奖的必要条件,专业和课程评估的一级指标,年度学院教学工作量化考核指标。同时,设置年度校优秀网络课程评选活动,鼓励教师利用平台开展有效的混合教学活动。

二、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服务支持体系

由于网络教学是新生事物,我校教师大多没有教育技术学习研究背景,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缺乏必要的了解。鉴于此,构建强大的服务支持体系成为平台推广应用的重点。我校依托省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点这一机构,开展多层次平台应用推广培训服务。

1.专家型――以点带面,普及推广

邀请校内外教学设计专家为我校核心课程教师(精品课、学科负责人)做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类的专题报告和应用培训,增进大家对网络教学的认识,有效激发广大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参与教学改革的热情。

2.普及型――服务到家,推向深入

送培训到学院,深入教师中进行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咨询服务。此类型培训在推广应用初期尤为重要,绝大多数教师是在此类培训中认识、了解平台,继而在培训后尝试使用平台。培训人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决定了推广应用的广度和效果。

3.示范型――沟通交流,注重实效

不定期组织教师网络教学应用交流和讨论,邀请应用网络教学辅助课堂教学积极性高、成效显著的教师介绍教学思路、方法和经验,用同行的切身体会有效引导在网络教学方面暂时后进的教师掌握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此外,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课程,实行教师线上自主学习,利用平台公告栏、教学邮箱、教学论坛、博客等各类形式支持教师、学生应用过程中的技术需求。

三、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辅助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推广,政策是导向,管理服务是根本,适当的激励机制则是平台应用推广的“强心针”。通过六年的不断探索,我们提出了一个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网络辅助教学质量评价模型,并基于模型形成了可操作的网络辅助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具体步骤包括:[2]

1.构建Theol环境下的网络辅助教学质量评价模型(如图1)

该步骤通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等步骤将影响网络辅助教学质量的众多因素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3]基于平台的教学质量评价这一复杂问题条理化,从而为我们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简明有效的方法。该步骤的最终目的是为参与评价的各项指标计算出相应权重。

2.获取数据并进行预处理

该步骤主要是根据模型内的评价指标提取各课程内相对应的原始数据,并进行课程初筛和数据标准化过程。课程初筛体现出我们对网络课程建设和使用的基本要求;数据标准化的过程则是将离散的后台行为数据转换为可比较、可运算的量化数值。为力求评价的客观公正,参与评价数据主要为标准化后的各课程内教师、学生的实际行为数据,和依据相关标准对依托平台开展研究性教学的课程模块予以评分。

3.计算并得出结果

将步骤1得出的各指标权重与步骤2得出的标准化数据值相乘再求和,即得到每门课程在THEOL环境下的网络辅助教学质量评价中的综合得分,根据得分的高低,确定对课程的奖惩。同时,按院系、课程类别等分析评价结果,给出本学期(学年)的全校整体网络辅助教学应用情况报告。

与传统的经验法相比,通过使用基于AHP的网络辅助教学评价方法,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合理。当然,由于平台应用是一个由表及里、逐步深化的动态过程,评价指标的选择、层次模型的建立、数据来源的确定也同样需要顺应这一变化,从而保证评价的有效性和引导性。[2]

四、网络教学平台应用推广成效

7年来,扬州大学通过应用推广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共享和利用教学资源,克服时空限制,将师生联结在这一平台上进行教、学方面的高效沟通,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推广获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

如表1所示,截至2014年1月,我校平台在建课程数已达4200余门次,总计非同名课程2711门,约占教学计划总数的80%以上,基本覆盖了我校所有专业的所有必修课和主要专业选修课程。每学期有1800门次左右的活动课程(活动课程:选课人数≥15的课程)在进行不同程度的基于平台的混合教学,占学期在授课程门次数的1/2以上。

网络教学平台成为教学的有效载体,使混合教学成为常态。如今,教师备课不仅是做做PPT为自己课上讲授,还要利用平台组织内容、活动,鼓励学生自学;学生除了上课听讲,课堂外还要通过浏览平台补充的教学材料,自主参与课程论坛讨论,在线完成作业等,在线学习形式已成为日常教学的一部分。平台的推广应用,不仅在资源上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上也更加自由、开放,有效延伸了课堂教学,将教和学渗透到了学生的身边,极大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仅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广大任课教师积极使用平台开展混合教学,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应用情况良好,平台各模块功能教学过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如表2所示)。

网络教学平台有效支持教学改革,教学成果不断涌现。[4]、[5] 在全校大面积推广平台应用的氛围下,积极投身教学改革的实践者脱颖而出,他们不断尝试和探索,规范自己的混合教学过程,在做好课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的同时,不断丰富教学材料拓展学生视野;适时利用控制模块督促学生学习进度;充分使用课程论坛与学生进行学科前沿互动;积极使用常见问题,不断丰富问题库,简化日常答疑过程,有效提高答疑效率;尝试使用研究性教学模块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课程问卷,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改进教学质量;个别教师还积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开创性的教育教学工作,如利用平台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完成科研课题、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赛等。

五、结束语

综上,虽然网络教学平台的推广应用在扬州大学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缺乏量化教师网络教学工作量的具体标准,导致教师网络教学行为可持续性受到挑战;大部分教师被动使用平台,缺乏主动更新资源、开展在线教学活动的意识;绝大多数在建课程缺乏对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设计,导致学生基于平台的学习仍然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提醒我们,全校范围内的高质量的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方式与教学全过程的深度融合仍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梁林梅,罗智慧,赵建民.大学教师网络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以南京高校为对象[J].开放教育研究,2013(1):74-84.

[2]王佳利.基于AHP的网络辅助教学评价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6):102-106.

[3]顾培亮.系统分析与协调[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177-179.

线上精品课程建设思路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网络教学模式;MOOC

1 MOOC概述及对高校教育的影响

MOOC(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s),通常译作“大规模在线网络公开课”,是一种从2012年开始迅速在全球流行的网络教学模式。它由课程讲座视频(video lectures)、课程评测(assessments)、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活动(interactions with/among students)等组成,这些模块将传统教学课堂转化成更碎片化、更适合在线学习的形式并移植到了互联网环境中,供学生学习。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以计算机本身作为学习对象,而MOOC的基础也是一台可以上网的计算机,两者的结合将会产生独特的优势。MOOC开放共享的教学模式,也将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只需通过联网计算机,教师和全世界的学生就可以进行计算机课程授课、实验、讨论,而教师甚至可以在线监控学生的实验和作业,在软件的帮助下开展实时评估,授课教师面对全世界的学习者进行授课,与全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讨论,自己的思想也会受益匪浅。因此,MOOC的发展将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这将对未来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MOOC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我国MOOC平台还处于起步阶段,这就使得MOOC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优势尚未体现出来。然而,随着MOOC平台的不断发展,将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优质的课程资源。MOOC提供了名校、名师、名课、前沿技术、专业核心课等资源。(2)灵活的学习方式。MOOC使学生有更大的学习选择和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3)完善的互动模式。MOOC提升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参与学习社群互动的机会。(4)批判思维的培养。学生借鉴MOOC,可质疑本校教师教学内容及方式。(5)教学质量的比较。MOOC带来了全球范围的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水平比较。

2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如何适应MOOC

2.1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MOOC课程多数来自知名高校的精品课程,由高校教师直接任教,很多教师所教科目是在其高校讲授过若干年的内容,具有丰富的经验,既能传递该领域最重要的内容,又能兼顾内容与学习者的联系。凭借这些精品课程和优秀教师,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可以借用MOOC平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2.2 灵活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MOOC使用视频的形式教学,具有直观、信息量大、情感丰富等特点,进而强化学习者与媒体的交互,降低课程学习难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多数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其传统课堂上,知识是单向传输,学习是被动接受,教师常常用同一套教案面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学生,这样教学效果没有最大化。MOOC教学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一个完整的MOOC教学视频像拍电影一样,有制作人、摄制团队、后期制作等工种,同时MOOC还可以把原来的课程内容分割成若干个5-10分钟的短视频,学生可以根据需求和兴趣有选择地观看。如果学生在MOOC课程中对某一个教师的讲解有未学懂的知识,可以通过回看或选择另外教师的同门课程学习获得两个或多个教师对同一知识的比较学习,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即学生可以选择教师。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学的东西一定是自己主动选择并感兴趣的知识,从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 利用网络平台增强交互性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仅要传授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主要也教师讲解为主,教师与学生互动较少。这样的学习环境难免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MOOC提供了在线讨论模式,教师可以与学生实时交流,学生也可以与学生实时交流,教师可以抛出知识点让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MOOC还提供了机器判分和同学互评机制等完善的课后作业评价体系。机器判分在理工科类课程中得到大量运用,机器判分甚至能够指出编程类作业中编码的不当之处。而在课后作业互评机制中,学生之间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来互相评价。虽然互评者是系统随机匹配的,但每次评价都会从3到5个人的评分中取一个平均的分数来保证评分公正性,学生在批阅其它学生的作业时也可以学习其它同学的优点。通过MOOC提供的讨论和作业评价体系,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发现问题和困难,并不断寻求解决办法,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验证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但是在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上,学生玩游戏、上网聊天、看电影等现象时有发生。尽管任课教师三令五申地强调,但这种现象总是屡禁不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缺乏监督,二是缺乏交互性。MOOC教学模式的网络化能够使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进行计算机操作、编程等实验,直接将课堂教学和实验练习相结合,让教师在MOOC平台的帮助下实时监控学生的实验过程,检查学生实验结果,根据实时反馈指导学生实验情况。

2.4 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是:内容范围广、知识更新快、应用要求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掌握计算机发展趋势从而改变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在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模式下,有些教师缺乏对计算机知识的更新,不能很好地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现有计算机发展技术相结合,无形中制约了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MOOC教学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一旦课程成为MOOC课程,教师很快会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是课程的唯一建设者了,而只是课程组的一员,唯有与技术员、传媒顾问、视觉专家等一起,才能制作出一期MOOC课程。这就使课程成为一种合作产品,无形中也促进了现实课堂教学中的平等关系,由于课程是全程录像,也使教师能回头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在线反馈教学效果。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授课效果只能依靠测验、考试或论文考查学生。但现在不同了,放在网络上,所有人都能评论,由此一来,教师必须要清晰地认识自身的优缺点,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掌握计算机发展趋势,及时反省自己的教学及其效果,才能吸引学生选择该门课程。这对教师能力的提高,对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样具有积极作用。

2.5 MOOC大数据下的数据挖掘

由于MOOC课程参与人数多,可以从MOOC教学课件、学习档案、交互过程中提取海量数据,如从一个学生看过多少次课程视频,哪一个课程视频点击率最高,到一个题目有多少人答对等基础数据。利用这些基础数据可以进行数据挖掘,提炼出很多有用的信息。如在数据挖掘课程中,如果采用了MOOC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利用MOOC本身的规模性让学生来做本门课程的数据挖掘,让学生在课程研究中学习。这样不仅掌握了该门课程的知识,还可将知识及时用于实际操作,从而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教师而言通过这些反馈能分析出课程设置的问题,让网络课程成为一个可以反复修正的“电子课本”,而高校也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及时掌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对高校学评教、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3 关于高校计算机基础MOOC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对于高校计算机基础MOOC课程体系与教学体系建设,根本是要突出计算机基础学科特色,重点是发挥MOOC平台优势,关键是将二者有机融合产生化学反应。同时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积极探索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线上/线下教学与实践模式,把知识和能力的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