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制图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范文1
职业中专机械基础课内容繁复、概念多、比较抽象。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参差不齐,学习意志力有待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中职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采用符合学生实际的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有所获。图表教学法形象直观、一目了然,尤其是分类性图表、对比性图表、标记性图表、说明性图表更是职业中专机械基础常用的教育教学方法。
二、职业中专机械基础课实施图表教学法的具体策略
1.分类性图表
职业中专机械基础分类性图表是指区分种与种概念或种属概念的图表形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如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常用的图表形式(表1)。
分类性图表的使用要提取一个概念的关键信息、主要信息,图表形式要简洁、简单,便于学生记忆。图表的展示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边讲课边展示,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时间长久了,学生也就学会了制作图表,教学方法就变成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通过提示、指导促成这一转变。
2.对比性图表
对比性图表是指以图表形式区分概念、原理、细节、关键知识点。对比性图表源于认知理论的元认知,通过对比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常用的对比性图表(表2)。
这个图表的关键词是“面”和“点”“线”,教师展示图表,启发学生识别关键词,在识别关键词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概念。关键词清楚了,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就清楚了。
3.标记性图表
标记性图表是指在对各种专用代号的意义和名称做出标记,便于学生记忆的一种教学方法。职业中专机械基础专用代号量大、面广、种类繁多,因此标记性图表最常用到。这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种类设计不同的图表,也提倡学生在学习和复习中运用标记性图表加强记忆。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一个常用的标记性图表(表3)。
上表为典型的标记性图表,教学中教师展示第一行,学生填写第二行,大量练习形成类推,让学生举一反三地掌握知识。
4.说明性图表
说明性图表是指对重点难点知识特别强调的一种图表形式。教师面对重点、难点,要有图表意识,根据具体的教学情景,设计趣味性较强的图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如表4)。
三、 职业中专机械基础课实施图表教学法的评价系统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水利工程;渠道;机械化衬砌;混凝土面板;混凝土裂缝;施工技术
近些年,随着我国加大了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以及工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都极大了刺激了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而混凝土面板作为机械化渠道作业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混凝土其自身结构发生碳化、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容易产生裂缝。而这些裂缝不仅对整个工程的工作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同时也会对其外观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本文结合在水利工程施工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与现状,对如何做好相应的裂缝防治工作进行详细的探究与讨论。
1常见裂缝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1.1干缩裂缝及其相应的预防措施
这种裂缝问题大都出现在混凝土自身养护结束完成之后,或者是混凝土浇筑现场完成之后的一定时间内。一般来讲,在一段时间之内,水泥浆其自身所存留的水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蒸发,进而形成干缩,而且这种收缩现象一旦发生就是不可被逆转的。从当前的施工现状来看,产生这种干缩裂缝的主要原因大都是因为在对混凝土使用过程中,其自身所存留的水分由于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发生诸多变形:在作业时,混凝土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表面所存留的水分发生过多的损耗,因而导致变形较大;如果其内部结构中湿度变化相对较小,那么相应的其自身所产生的变形也会相对较小,而在这个环节中,混凝土表面所产生的干缩变形大都是受其内部结构中存留水分变化的影响,如果水分存留过小,就会产生相对较大的拉应力,进而导致产生裂缝。在作业过程中,其内部的湿度越低,水泥浆体受力干缩的越大,进而更容易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裂缝问题。这种干缩裂缝大都是那种呈网状或者线状的浅细裂缝,其宽度大约在0.049―0.23mm范围内。而这种裂缝一般都会对混凝土其自身的抗渗性能以及外观形象等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总的来说,导致产生干缩裂缝主要是受水灰比以及水泥的自身成分还有水泥用量等诸多因素有关。
预防措施:(1)在作业过程中使用性能相对稳定以及收缩量相对较小的水泥,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选择使用中低热以及自身强度相对较高且安全性能较高的水泥。(2)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干缩裂缝受搅拌作业环节时的实际水灰比以及材料质量等影响较大,所掺入的比重越大,干缩裂缝也会越大,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时,应依据标准和流程尽可能的控制好水灰比。(3)依据施工标准对混凝土搅拌环节中的实际配合比以及实际坍落度还有相关滑膜衬砌机的实际行走速度、抹面时间等都进行认真、严格的控制和把握。(4)严格依据当前的设计要求来进行相应的伸缩缝切割作业,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环节中,将其抗压强度控制在1到5Mpa之间。
1.2塑性裂缝及其相应的预防措施
塑性裂缝大都是出现在混凝土最初的固实凝结以前,因它自身表面所存水分蒸发相对较快而导致的一种收缩问题。从当前来看,这种裂缝大都出现在大风或者是干热天气之下,而且所形成的裂缝主要呈现出中间较宽、两端相对较细,同时所形成的裂缝长度也是长短不一,又互不相连。裂缝长度最长可以达到2.5―3.2m,宽度最宽也在1.5~5.3mm,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容易造成混凝土面板在使用过程中形成一种贯穿性裂缝。从现阶段来看,导致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作业过程中,混凝土没有在最后固实凝结之前达到一定的强度,另外若是在浇筑时,受到外界因素,比如高温和风力的一些影响,造成混凝土面板表面所存留的水分蒸发速度相对较快,而且在日后使用过程中,会造成其内部结构中的毛细管会因受到较大的外部负压而导致它自身的体积出现一个较大幅度收缩,从而产生龟裂。应该说导致裂缝出现的因素主要由搅拌作业环节时所选用的水灰比,以及混凝土在初凝之前的施工现场风速等。
预防主要措施:(1)选择使用干缩性能相对稳定且强度相对较高、性能相对稳定的硅酸盐水泥。(2)对水灰比进行严格控制,同时在搅拌作业过程中,添加高效减水剂来进一步的增加其自身的坍落度以及和易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作业时,也应通过调整混凝土配合比适当的减少所使用的水泥用量。(3)在现场进行浇筑混凝土之前,将它内部底层用于保温的保温板还有土基面等都用水将其浸湿。
2裂缝处理措施
2.1选材
(1)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尽可能的选择使用由相关施工企业、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已经认可的质量相对较高的材料。
(2)对于那种缝宽宽度小于0.25mm的裂缝,在处理作业时可以先使用那种水泥基且具备一定渗透结晶性能的防水型材料涂抹于表面;而对于那种裂缝宽度大于0.26mm,但又小于0.42mm的裂缝则最好采用那种柔性的防水型材料进行表面涂抹作业;而对于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裂缝宽度大于0.45mm的裂缝,则最好使用聚硫密封胶凿槽后进行相应的嵌缝处理;
2.2处理措施
(1)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在混凝土面板表面多涂抹一些具有渗透性能的结晶性质的防水材料。
(2)防水基面处理。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将其表面的浮灰以及浮浆等用水直接冲掉,而对于空鼓、疙瘩以及一些起皮等相对较为疏松的位置,可以将其铲除掉,并用水冲洗。如果其表面相对比较光滑,则可以先使用钢丝刷以及砂磨机等专业设备对其进行打磨处理,然后再用水冲洗。不过在这个环节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用水对其进行冲洗时,一定要用水浸透其自身的防水基层,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将其表面浸湿。
(3)料浆制备。在施工作业过程中,依据所需涂抹的实际面积,然后参照一定标准来确定所使用结晶型具备渗透性能的防水材料的实际用量。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其表面进涂刷作业时,应在裂缝两侧位置处13cm附近涂刷一遍,且保证其厚度为1.2mm。最好利用圆形轨迹去进行涂刷,以避免在作业过程中出现漏刷的情况。
2.3施工技术要求
(1)在选择施工作业时间时,最好不要在气温低于6℃的情况下进行作业,也不要在气温高于39℃的情况之下进行相应的施工作业。
(2)在对相应的混凝土面板作业时,要确保在涂抹柔性型的防水材料之前,其基层混凝土内部自身强度不能低于原设计中所规定的标准。
(3)在施工过程中,一般都会选择使用人工性质的直接抹面方法,不过在这个环节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其裂缝两侧处13cm的范围之内进行涂刷,且保证涂刷否度不能薄于1.2mm,另外要将其表面压实,抹平。
3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在现阶段的水利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裂缝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这并不是代表着我们对这种“问题”放任不管,而是要依据工程建设的实际特点以及施工现状,通过科学的组织和设计,以及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来切实做好相应的预防以及防治措施,争取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参考文献:
[1]杨建平,寿伟.渠道衬砌混凝土裂缝分析与处理[J].山西水利科技,2009(02).
[2]李红云,申向东,康文彪.渠道衬砌混凝土抗冻耐久性试验研究[J].人民黄河.2009(04).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12-0265-01
1引言
机械制图是所有的高等院校工科类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作图的时所必须遵守的规则,机械制图是工程师利用图纸来表达自己对机械零件的设计生产要求,是工程界的语言,这门课程是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基本的作图能力,不仅能够读懂图还必须能够画出图。机械制图所介绍的知识为学生后期的学习专业课和做课程设计都是必备的基础知识,对学生的后期发展影响巨大,虽然现在主要使用电脑CAD三维作图软件,但是传统的机械作图是所有制图的基础。为了使学生更能适应以后的工作,灵活的运用自己的知识,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进行改正,提升教学课程的整体水平,将来更好地培养出更多的工科类人才。
2机械制图课程存在的问题
由于在招生时各省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有的学生程度稍好一些,有的学生学习程度稍微差一些,老师在上课时不能够兼顾所有的学生,只能按照学校规定的统一的标准进行授课,并且在招生过程中,学生人数过多,学校的实验教学设备过于老旧,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学校设备严重缺乏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够单纯的靠自己的想象,不能动手很难理解,并且课堂上机械制图包含的理论知识较强,学生只是呆板的看着屏幕,有时甚至出现瞌睡、逃课、早退的现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枯燥、没有兴趣,考试能混过关,学生出勤率低,最终学生的自身专业技能低,最终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3机械制图教学内容的改革
传统作图与现在作图手段比较。在进行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改革时必须明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根据21世纪机械制图的教学目标进行确定,机械制图是工科类学生最初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零件图纸是工程设计师和生产工人信息传递的桥梁,是工程界技术交流的载体,每一个从事机械类行业的技术工人都必须熟练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机械制图是学生迈向社会工程读图和作图的基础。传统的作图和今天的作图手段略有不同,传统的作图方法主要是手工作图,这对于作图者的技术要求极高,不仅要细心认真,还要记住标题栏尺寸、各种线的格式以及各类符号,有时候画好一张图需要一周甚至半个月,而今天,各类作图软件的开发,使得作图效率有很大的提高,虽然学生的记忆压力有所减少,但是机械制图仍然是软件做图的基础,随着计算机作图软件的发展,在教学内容上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4机械制图教学内容改革
4.1计算机制图的改革。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一定要加深对计算机作图的教学,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当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学生牢牢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选择一种计算机作图软件,把相关的操作说明传授给学生,多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零件图形,加重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多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课下作业,并及时督促学生完成,直至完全用计算机来绘制机械图。
4.2教学内容的调整。现在计算机已经非常普及并且各类作图软件已经做的非常完善,但我们还是不能放弃手工绘图,计算机绘图软件是在收工绘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图板和丁字尺的发展和延伸,只有更好的熟记收工绘图的各项规则和知识才能够更好的学习计算机绘图,所以在教学上可以对两部分知识穿插来学习,或者进行适当的删减。在掌握这些基本的知识外就能很快的用计算机作图,在教学中应时刻记住手工作图是基础,计算机作图是提高,一旦基础不牢固,计算机作图也很难完成。
4.3加强学生的练习。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老师教的再多如果学生课下不练习最终还是不能掌握知识,大量的习题是学习制图的最佳捷径,在练习册的配备方面,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革练习册,编写的习题集要与教材内容相配套,同时对课后习题的合理选择安排学生完成,使理论的学习与制图的学习同步,学一部分,练一部分,真正做到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训练并重,并每节布置相应的作业并且老师及时的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上交。
4.4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动画来模拟复杂机械的运动轨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由于课堂上大部分都是学生利用理性思维进行思考,所以适当的插入动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较深的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在课件中插入网页,及时的向学生传播最新的机械知识,教学更趋向多元化。
5结束语
通过本次的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对大多数的学生对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使得更多院校的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应当坚持课程教育的改革。主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变革。通过对机械制图课程教育的改革进行研究,得出目前在课程上的改革正是顺应了教育界的发展趋势。在课程改革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解决对于授课中出现的问题,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理解能力,对于课程中出现的偏难的、偏深的知识适当的根据国家教育大纲进行删选,或者自己院校组织老师编撰符合自己学生的教材,适当的进行课程教学的改革,这样既能体现教学的科学性,保证核心的内容符合国家要求,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涂小华,王翠芳,朱建新.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研究[J].江西化工,2011(3).
[2]将新建.机械制图教学灵魂剖析[J].现代企业教育,2007(7).
[3]方小菊,陈继清.高职院校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范文4
中职院校机械专业课程设置中,《机械制图》是其中较为基础的专业课程之一,在中职教育重要性得以进一步凸显的当代社会,如何构建中职机械制图教学高效课堂,值得每一名中职机械制图专业教师分析探究。本文围绕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实践,从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属性特点分析入手,重点总结构建中职机械制图教学高效课堂的策略要点,以资借鉴。
【关键词】
中职;机械制图;高效教学;要点
中职机械制造等专业在课程设计上,《机械制图》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由于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涉及到一些较为缜密负责的计量及计算内容,学生需要兼具机械绘图技能及极强的逻辑思考能力,最终落实到机械设计或制造图纸上[1]。而受制于中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等因素,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需要在教学模式上加以创新,打造契合中职教育特点的机械制图高效课堂,以此改善及提升中职机械制造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一、以激发及调动学生的机械制图学习积极性为目的,构建教学新模式
中职教学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形式,围绕专业课程基础知识讲述及知识实践应用而形成一种教学模式或常态。以往中职专业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主导型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为主,一方面有悖于中职教育注重实践性的特点,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受此影响,中职课堂教学收效不高。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涉及到较多的逻辑思维及抽象思维运用,需要学生充分调动学习热情,以此作为营造构建中职机械制图教学高效课堂的基础和前提。作为教师而言,其在设计机械制图教学计划,或确定机械制图教学方法时,要充分顾及到中职机械制造专业学生的学习力,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跟进,构建融合专业性、科学性及充满学习乐趣的课堂教学氛围[2]。例如,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涉及到制图部分的基础知识,如点线面及其投影,内容较为晦涩枯燥,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其逻辑思维及抽象思维,该部分内容就成为中职机械制图学习的难点。此时,教师可以将教室的墙、面及学生的位置方位作为比喻对象,通过设置空间直线段及空间平面形的方式(如:以教室墙壁作为面,以学生座位作为空间点,以学生课本作为空间平面形),可以辅助学生总结制图中点线面及相应的投影之间的内在关系,再经由师生讨论交流,最终突破教学难点。
二、丰富中职机械制图教学的方式方法,借助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较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及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经过实践验证,在教学收效上较有保证,例如,涉及到机械制图中的字体设置、零件装配图纸、制图的尺寸要求、图线的布局及画法、机械制图图纸的阅读等,早期教学环节形成的教学做法,如板书书写、板图绘制、线条设计等,都符合国家制定的机械制图标准范式。对这部分内容,教师应沿袭以往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制图严谨的思维意识。此外,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一些较为重要且抽象的知识点学生在理解上较为困难,例如,结构复杂体的模型制作、截交线及相贯线等,教师除了可以采用实例教学方法外,针对机械几何体截交线及相贯线,以及相应的投影画法等内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使教学过程兼具图文多样性及视听综合性,如此就可以让学生在更加形象直观中获取相应的知识点,增进课堂教学效果。而在机械物体的内外部空间演示上,教师可以综合采用模具实例教学、多媒体教学、AutoCAD教学等多种方式,通过动画演示及步骤分解,使学生对机械复杂物体及元件的构成及绘图要点加以全面熟悉及掌握,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关联学习,尽快掌握AutoCAD软件使用技巧,达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三、合理分配及设计中职机械制图课堂线上线下教学内容
首先,在中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环节,针对机械制图的基础内容及重要内容,教师应通过着重讲解的方式,在师生互动交流学习中,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针对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应更多采用精讲的教学策略。在线上课堂中,由于课堂讲授时间有限,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集中时间也较短,教师此时就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生源特点,摸清学生的学习能力状况,注重采用直达重点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式教学,将机械制图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进行集中讲解及突破[3]。作为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来说,机械制图是机械制造专业学习的基础及前提,教师在教学目标上应围绕提高学生的制图及识图能力设定,通过采用《AutoCAD》教学及机械制图交叉教学的方式,使学生能够通过混合学习,对相关知识点达到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在对重点进行集中讲解后,教师还应趁热打铁,对学生理解过程中较易陷入误区,或在练习中较易出错的内容进行课上专项训练,让学生可以在线上课堂教学中就能够对本节课的重点及易错点加以深入理解[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教育重要性愈发凸显的新时期教育背景下,中职教学应在方式方法上予以丰富创新,在教学模式上进行重新建构。作为中职机械制图专业教学而言,其存在较大的教学及理解难度,中职机械制图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结合中职学生实际情况,通过教学手段的扩充,线上线下课堂练习的跟进,提高中职机械制图教学的成效。
作者:姚园园 单位:泊头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陈艳.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论坛,2012,(20):30-32.
[2]刘颖.浅谈中职《机械制图》中徒手绘图能力的培养[J].装备制造技术,2013,(9):220-222.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范文5
关键词:机械制图;CAD;课程改革;三维建模
【中图分类号】G712
一、近几年的教学现状
近几年,我院制造大类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和汽车整形技术专业《机械制图》与《autoCAD》是两门独立的课程,分别在两个学期开设,把这两门有关系的课程割裂开来,并且从内容上有交叉重复的现象,不仅增加了学习课时,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在学习CAD时,又得回顾已学过的制图知识,效果也不佳。将机械制图与CAD合并,侧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以计算机绘图为工具、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大多数学生从事的是在汽车流水线上的操作工或者检测、维修人员,能看懂图纸作为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有了明确的目标,教学才会有很强的针对性,两门相辅相成的课程结合到一起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对象属三年高职,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较差,空间想象能力欠缺,原来的教材学习起来有难度,进行教学改革,能更好地适应学生,原来两门课程经整合后形成适合学生和教学特点的的新课程----《机械制图与CAD》,有效的解决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问题,同时满足了专业对知识的需求。
二、机械制图与CAD的关系
经常有学生提问:老师,我们为何不开设《CAD》课,有了《CAD》课程我们就不要学《机械制图》,直接开《CAD》就可以了;还有学生说:既然只要看图、识图,那还开《CAD》课程干什么,只开《机械制图》就可以了。对这两种认识上的偏差,就要求作为教师有必要搞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机械制图》课程就是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目的和任务是:学习正投影的基本理论;掌握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对空间的想像能力。工作中使用的《CAD》是当前流行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之一,它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利用各种指令绘制各种图样,可以看做是一种绘图工具,对培养学生看图、画图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作用不大。而如今我们每班的学生人数多,做机械制图习题时,很多学生会没有图版、图纸、尺子甚至铅笔等绘图工具,不能很好的完成作业,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如果将这两门课整合起来,《CAD》可以看作是一种绘图工具,显示器可以看做是图板和图纸;鼠标和键盘可看做是铅笔、直尺和圆规。当然,《CAD》里的工具还要比手工工具丰富的多,它会极大的提高绘图效率和绘图质量,是机械设计及制图的一场革命。尤其是一些手工不能绘制的图形,计算机会很容易的绘制出来。除此之外,CAD还可以完成三维建模。它虽然能取代徒手或尺规绘图方法,但并不能取代制图理论和制图的一些标准、规范,相反,它是在机械制图理论、标准下开发出来的绘图软件,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思考,更有利于学生学好《机械制图》。
三、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机械制图》中的点、线、面部分可以少讲,遇到需要板图大作业时,可以放在CAD中进行。因为,在一般小企业都有计算机,手工绘图几乎被淘汰,没人愿意使用。那么让学生了解CAD绘图十分必要,应把它作为技能来进行训练。轴测图的画法也应放在CAD中进行介绍,尤其在CAD中,画椭圆非常方便,并且,设置等轴测追踪,打开正交模式,等轴测图很好绘制。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零件图的识读应为授课的重点,组合体视图的识读为次重点,我们要围绕这两大重点进行教学。组合体视图的识读是入门知识,着重培养的是分析和空间想象能力,有了这个基础,零件图的识读内容就好学了。零件图的识读是我们职业院校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也是学生就业后用得最多的知识。组合体视图的教学是《机械制图》的一个难点问题,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有体会。由于模型缺乏和挂图的不完整,学生的想象力差甚至得不到开发。现在,我们采用CAD可以绘制三维模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尤其是我们有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将黑板上尺规绘制的三视图与三维模型一一对照,学生一目了然,经过多次练习,学生很快就会掌握的。零件图识读的教学可以从四方面来进行:1、标题栏;2、视图;3、尺寸;4、技术要求,也可以把零件图制作成PPT,以幻灯片形式进行讲解。在CAD中,标题栏有标准图纸样板文件可以调用;视图可以用CAD命令完成绘制;尺寸可以结合CAD中的尺寸标注样式的设置和尺寸标注命令的使用进行讲解;技术要求应结合表面粗糙度的模块的属性设置和文字的输入进行讲授。这样将它们有机地穿插在一起,会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再加上适当的上机训练,确保课堂动手训练,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样也能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再次,在CAD的教学中,应该以基本绘图命令和基本编辑修改命令为重点,要求学生必需掌握。再加上轴测图的画法和一些简单的三维造型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CAD仅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教师也只能把它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来处理,把学生看图、识图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来进行教学,这才是我们课改的正确做法。任课教师要能够针对教学课时、教学内容及进度,合理的安排这门新课的内容,如机械制图课开始学习投影基础时,可以让学生在上机课上熟悉AutoCAD软件的绘图基础,重点练习基本绘图命令和图形的编辑修改命令;学习到剖视、剖面时,在CAD课上相对应的讲授绘制面域与图案填充内容,而机械制图讲到线型及尺寸标注时,可上机练习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总之,每周理论课与上机课要同步进行,互相渗透,从而使学生既能够掌握制图知识,又能够掌握如何用软件来实现绘图。
结束语:我们应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社会的需求,在《机械制图与CAD》教学中注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表达,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通过上机练习来开发学生的智力,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我们的学生将会学到更多、更有用的先进技术与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今后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范文6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机械制图》 课程整合
一、问题的提出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明显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教育部已决定: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这个决定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将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在这种大环境下,教师必须从学科的角度来研究,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学科教学中。为此,我们教研室申报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机械制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学科,它将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与生产实际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近几年,随着职业学校招生门槛降低,中、高职进校生的总体素质严重下滑,学生第一学期就学习这门课程,无实际经验,无空间立体几何知识,教师仅靠黑板、教具、模型很难表达清楚,学生感到很困难,不少学生由此产生厌学、惧学情绪。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会学生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教师应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发各种CAI课件,利用音像制品等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二、对“信息技术与机械制图教学研究整合”的理解
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整合有三个基本属性: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
我认为二者的整合是把信息技术有效地和机械制图学科融合,合理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服务于机械制图教学,解决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变得更容易。
三、对“信息技术与机械制图教学研究整合”的初步探索
(一)信息技术与机械制图教学内容的整合
二者内容整合主要体现在《机械制图》与《AutoCAD》的整合。机械制图随着时代变化发展,从刚开始的手工绘制,到现在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精确绘制。这要求我们在具备了绘图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要深入学习使用一些计算机绘图软件,例如最常用的机械制图软件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软件)。我们可将《机械制图》与《AutoCAD》这两门独立课程进行整合,使学生把《AutoCAD》作为帮助《机械制图》学习的认知工具,同时利用《AutoCAD》激发学生的学习机械制图的兴趣,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和情感激励工具。
我发现《AutoCAD》对《机械制图》教学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机械制图》知识的依赖也很强,如果《机械制图》与《AutoCAD》分离,计算机专业老师来教授《AutoCAD》,没有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只会纯粹地画图,易使学生误认为《AutoCAD》只是画图,与机械制图无关。而在《AutoCAD》教学中,需要《机械制图》中的图样幅面、图线、文字标注、尺寸标注等知识,以及读图能力作为基础,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从而造成绘制的图,不符合制图规范,影响学生的制图能力。因此需要把《机械制图》和《AutoCAD》两门课内容整合。在机械制图讲授中,穿插AutoCAD教学,利用AutoCAD强大的二维与三维绘图功能,绘制许多基本体、组合体、剖视图及零件图等二维与三维图形,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表达能力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对规范AutoCAD绘图也会有所帮助,对突破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这一制图教学难点一定有很大帮助。鉴于这样的认识,在新编的教材《机械制图与AutoCAD》出版之前,我们教研室就开发校本教材,把传统的机械制图与现代的AutoCAD进行内容的整合。
(二)信息技术与机械制图教学活动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
例如:在讲授《机械制图》的第一章绪论及制图的基本规定后,我就带学生进机房,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信息技术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我引导学生上网搜索AutoCAD软件,指导学生下载、安装,通过这些看似与机械制图学习无关的活动,为刚入学的有些没有上过网的农村学生提供接触信息、利用信息、处理信息的机会,为经常上网的学生提供展示他们能力的机会,让他们感觉到学习该门课的乐趣――显示实力(能熟练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对经历中考升学失败打击的学生极为珍贵);通过AutoCAD这项具体软件为媒介,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软件的特点,掌握与未知环境打交道的能力,实现培养信息素养的真正目的。因为信息技术虽然发展很快,但是各种软件环境中有许多共同的因素和特征,许多应用软件之间有不少概念和操作是相似的;通过信息技术把机械制图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课余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再如:在讲授《机械制图》投影知识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来创设教学情境。在讲授投影和三视图时,播放课件:某机械零件的实物(或是加工过程短视频),通过该课件导入,使一年级的学生感受到机械专业的专业气氛,了解本专业将要涉及的问题。我提出问题:现在如果你已经走上工作岗位了,企业接到订单要用数控车床加工,但是订单上的元素就是系列图,你能否胜任的关键之一是什么?很多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能否看得懂图纸。就这样让学生自己感觉到本门课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我趁机在把刚才课件中展示的零件的三视图呈现出来,讲解投影概念、投影规律、三视图原理等,这样直观明了地勾起了学生学习制图的好奇心――兴趣,为以后的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
关于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这部分内容,教师可在多媒体教室或计算机房利用教学光盘、CAI课件辅助教学讲解,然后在计算机房利用AutoCAD软件进行基础知识与二维图形的绘制,巩固所学制图知识,同时掌握计算机绘图技能,为后续教学打基础。
正投影作图基础、立体表面交线的投影作图、组合体、轴测图、零件图和装配图等内容都可以采用下面这样的教学安排: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光盘等手段讲解机械制图中的知识点;利用AutoCAD软件,通过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培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视图表达能力和计算机绘图能力。对于读图,如补视图、补缺线、识读零件图、识读装配图,应该是先画二维、后画三维;对于补视图、补缺线中的难题,可以边画二维、边画三维,边分析、边比较、边修改,直到正确为止。
例如:在基本体、组合体投影、剖视图的教学中,如果用教学模型在教室中教学,模型数量少,学生参与率低,而采用AutoCAD教学可以方便地对基本体等进行建模,由三维转换成二维,并可通过多个视图角度观察模型(此处模型指由CAD创建的三维模型),增强学生的形象储备,学生全员参与,教学效果好。又如:在零件图绘制和识读的教学中,我们可利用AutoCAD强大的二维、三维绘图功能,方便得到零件的实体模型,并提出多种表达方案进行比较,最终得到符合国家标准的优化方案,突破传统教学中学生难以直观掌握教学内容的这一缺点,培养学生的机械制图素养及综合素质。
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有多种方式,恰当地采用信息技术可以辅助实现创设情境,而教师的语言渲染、列举生活实例也可以创设情境。信息技术的使用正是为了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解决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切忌生搬硬套使用信息技术,为使用而使用,流于形式,用鼠标代替粉笔、教具、挂图,等等。比如在教授绘图工具时,用PPT展示三角板、直尺、图板、丁字尺,就没有实物展示更简单直接。
总之,我们应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内容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建立无时空限制的教学大课堂,促进教育制度的革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为此,我们会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主编.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