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休闲农业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休闲农业技术

休闲农业技术范文1

 

甲方:

乙方:

2010年初,**已被国务院批准建设国际旅游岛,旅游业已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来**观光旅游、度假的的国内外游客,达2000多万人次,旅游市场前景广阔。同时,为了加快**市羊山地区火山石漠地流转,兴建农业观光园、农业休闲度假村,开展农家乐活动,并充分利用荒山荒坡等闲置土地,发挥土地的使用效益,经过调查研究和双方共同协商,甲乙双方为共同的利益,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双方一致同意在**市龙桥镇玉刘村合作兴建**市龙桥镇玉刘生态农业观光园及农业休闲旅游度假村项目,计划总投资规模100万美元。

一、甲方负责规划出属于其权属的土地壹佰亩,作为果树种植园与休闲度假村建设用地,乙方负责筹资100万美元投入,共同合作开发,双方对合作企业承担责任,双方按其共同认可约定:甲方占    、乙方占    的比例分成利润和分担风险。

二、甲方规划出土地的地理位置、面积及四至:

1、土地地理位置、面积:观光园位于**市龙桥镇玉刘村  侧,东线高速公路  侧的土地,总面积100亩;

2、土地四至:**                  ,南至          

      ,西至                  ,北至                    。

三、双方同意遵守以下合作方式:

(一)甲方

1、以100亩土地投入合作,并负责平整场地,其费用由合作企业并支付。

2、派出副总经理一名,财务会计员一名,参与共同管理,招工以招收当地农村农民优先。

3、项目投产后,协调农村内外关系和协助乙方做好项目的规划、立项、报建工作。

4、保证土地来源合法,否则因之发生纠纷造成乙方的全部经济损失由甲方赔偿给乙方。

(二)乙方

1、负责筹资100万美元投入合作。

2、派出总经理(法定代表人)一名,负责观光园的全面工作。副总经理一名,财务出纳员一名,参与共同管理。

3、负责观光园的设计、规划、立项、报建、开发建设,提供广告销售,市场信息,策划管理,其费用由双方合作企业负责。

六、双方一致同意遵守:求**存小异,友好协商,互惠互利原则,共同加快**市龙桥镇玉刘农业观光园的建成投产。

七、联营合作期限:五十年,以签订协议书之日算起。

八、联营合作期满后,如需延长期限,要通过双方讨论作决议,如终止联营,由双方抽调人员,组成清算委员会,对联营合作企业财产进行清算,清算委员会对联营企业的债务全部清偿后,其余的财产按双方约定的甲方占   、乙方占   的比例进行分配。

九、以上协议双方共同遵守,甲乙任何一方对协议发生违约时,违约超过三个月,守约方视违约方的情况,可终止合作,并要求违约方赔偿经济损失。

十、本协议的未尽事宜,经双方协商一致补充或修改,其补充或修改后的条款与本协议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十一、本合作协议书一式三份,双方各执一份,有关部门执一份。

十二、本协议甲乙任何一方无权更改,本协议的修改,必须经双方讨论一致通过才生效。

十三、本协议自鉴发之日起生效。

 

甲      方:                 乙      方: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签约日期:二0一一 年一 月六 日

休闲农业技术范文2

 

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现状1.1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机制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机制还不完善,基础设施不足,推广手段效果不明显,技术装备也较为落后,同时,很多推广人员的住房政策、保险等并不完善,无法吸引高素质专业人才,延缓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速度。

 

1.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经费不足

 

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主要存在着经费不足的情况,对体系的建设造成了一定阻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各级政府的中短期推广项目经费,由于各级政府的推广事业预算经费始终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因此对推广机构往往采用全额拨款、自收自支以及差额拨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项目经费发放,再加上目前乡(镇)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只能在缺乏制度保障的情况下勉强运转。

 

据了解,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一般在农业总产值的0.6%〜1.0%,而中国不足0.2%。推广人员人均所占经费十分有限,对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一些地方政府在改革过程中,为了减少负担,甚至将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经费减少或取消,导致很多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不得不采取自收自支的方式,这种情况的发生使其推广体系处于瘫痪状态。

 

1.3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存在着整体素质较低,很多人员观念老旧、不思进取、知识体系落后,未能充分认识到当前农业发展趋势,不了解农业技术新成果,推广工作无法与农业技术的发展速度相适应。一些青年人才更愿意选择大城市就业,而不是在小乡镇与农民群众探讨农业技术,同时,现阶段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是农村老人、妇女等,劳动力知识水平较低,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这也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产生了一定阻碍。

 

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对策2.1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机制

 

应根据党和国家相关方针政策,把握最佳契机,逐步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将法律体制贯穿于各级政府,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提供法律保障,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对现有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借鉴西方先进经验理论,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明确各部门权责,保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各环节工作的高效性。

 

2.2加大农业技术推广投入力度

 

农业技术推广投入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经济基础。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惠民工程,其资金来源十分有限,政府拨款也仅能保障前期运转,而不能保证技术推广的长期运行。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并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事业投入机制,积累更多的后续资金。政府投入力度应结合《农业技术推广法》中的相关要求,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安排资金支出结构,调整推广政策,并加强自身的廉政建设和监督机制,严禁出现公款私用、截留推广费用的情况发生。同时,当地政府也应加强本地特色经济的发展,增加经济来源,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添加经济保障。

 

2.3建设高素质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服务对象是农民,在推广过程中更多的倾听农民的意愿和需求,讲解时需要耐心、细致,保证每位农民都能够对所推广的农业技术有详细的了解,树立全新的服务观念,并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和协调能力,培养自身积极进取的优秀品质,更好的为农民进行服务。农业技术的研发人员也应及时了解市场动态,掌握市场需求,积极引进前沿农业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研发技能。同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也应米取按需设岗、竞争机制、优胜劣沃等方式进彳了人员优化,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推广队伍法律意识,维护部门与农民双方利益。

 

        2.4培育新型业态,提升综合效益

  坚持城郊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定位,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特色农业基地和特色农庄。一是生态观光型,既从事特色农业生产经营,又兼具生态观光、休闲娱乐、餐饮服务等“农家乐”功能。二是规模种养型,以企业、大户为经营主体,采用先进技术,发展规模化高效种养业。三是合作组织带动型,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带农户、建基地、拓市场,推动产业发展。现代田园经济与传统农耕经济相比,综合效益明显提升。一是经济效益更高。发展规模经营,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得到应用推广,农业综合开发效益明显。二是生态效益更好。发展苗木花卉、蔬菜园艺等产业,特别是一些荒山、荒坡建成果园、桑园、林场等,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三是社会效益更大。不仅有利于农业生产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市场对接,而且促进了农民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

2.5坚持市场导向,优化发展路径

  一是走特色化之路。坚持因地制宜,重点围绕苗木花卉、特种养殖、蔬菜园艺等产业,突出休闲旅游功能、乡土文化内涵等。二是走规模化之路。推动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实现种植、养殖、加工、休闲、体验等多种功能集成,引导同行业或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集中布局、集群化发展。三是走产业化之路。发展基地连工厂、连超市、连酒店等加工型、代销型、直销型农业,围绕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包装、加工、销售等环节,延长产业链,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比较效益。

3结论

 

休闲农业技术范文3

【关键词】农业经济;低碳经济;发展途径

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规模的扩张造成人类对常规能源的使用逐渐增多,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不断日益恶化,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碳足迹”等概念应运而生。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够通过节能降耗改善环境污染,还有利于调整经济发展结构,促进新型产业的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碳济时代下,农业经济必然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走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低碳经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重大进步,是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量、减少环境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指的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及改变生产方式,减少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经济发展中对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是通过开发低碳能源系统,研发低碳技术并建设低碳产业体系,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低碳农业规模化发展困难

目前制约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业生产的小农分布。尽管我国近些年来已经实现农业大规模生产,但基本生态生产单位仍是农户小农生产,制约了农业生产中碳生产的合理标准规划。例如农村地区仅只有一户或几户开展低碳农业生产,而大部分农户依旧仍采用粗放生产,碳生产无法实现大规模的集中化,这种情况下依然会污染土壤、空气、水源等,制约低碳农业的发展,增加推广和开展低碳农业的成本。

(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农村地区许多基础设计健身不完善,例如水利设施出现设备落后、设备老化等问题,这是由于水利投资偏向于大型水利工程,对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较小,资金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合力,资金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农业节能、节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从而制约低碳农业的发展。

(三)科学技术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发展低碳农业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而技术创新是发展农业新技术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农业技术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农业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先进农业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缺乏农业科研人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不完善等,这些现状严重制约了技术在低碳农业中的应用。除此之外,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模式缺乏先进的技术,例如沼气的开发和使用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但目前只适用于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家庭生产生活,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大中型沼气池等技术还不完善,使沼气的开发和利用并没有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二、低碳经济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

(一)建立循环农业经济体系

西方国家低碳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迅速,例如阿根廷实行完善的免耕加秸秆还田的低碳农业技术,打破传统的额“种地必须先耕”的现状,有效的保护土壤面积;巴西政府在2010年实施低碳排放农业计划,运用生物固氮等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实现农林牧一体化生产等。我国人口总量大,但人均耕地面积小,人地矛盾突出,且农业生产效率低,耕地污染严重,因此应大力推广和使用农业固碳技术,减少高碳能源、化肥等资源的使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指的是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农业废物再利用的循环模式,降低资源消耗率。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进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综合利用,加强对情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二)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模式

首先要转变农业生产发展理念,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屏气原有的“重农业产出,轻生态环境”理念,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坚持集约化的经营理念,加强对农村农民知识和技能的再教育,提高现代农民的综合素质。其次,坚持资源的多层利用,实现资料良性循环,例如发展沼气利用模式、病虫草防治模式、产业链延长增殖模式等;充分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农业生产效率,大力发展农田平原、水体立体等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低消耗、高产能。

(三)促进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一方面要大力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促进我国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进行支持和引导,引导社会资金的不断投入,积极开发新技术,整合现有的先进技术,降低现有低碳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成本,同时要注重技术服务体系的构建,积极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学会运用先进农业技术,使技术真正运用到低碳农业生产中,缓解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强农村地区新型农机技术的推广力度,组织农民学习新技术,开展免费农业教育课堂培训业务,宣传新型低碳农机的作用,使低碳农机在农村得到真正使用;增强安全意识,更好地发挥低碳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有机物多层利用技术的推广,在生态系统中形成物质良性循环多级利用的状态。

(四)提升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低碳化的转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加强树立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理念。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观,农业的发展是一种全面的、科学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其次要走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出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的现代低碳农业经济发展道路。最后还要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型农业,资源节约型农业,充分利用好农业资源,降低农业能耗,减少农业生产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

参考文献:

[1]冯蛟.从低碳经济时代消费者行为特征看休闲农业的发展――以宁夏休闲产业发展为例[J].农业经济,2010(10):3839

[2]胡新良.低碳导向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3]刘国斌,党美丽.低碳经济时代吉林省县域经济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1(1):114120

休闲农业技术范文4

目前已初步形成黄河牛场及小白河一带的垂钓渔家乐、土右旗和固阳县及市区近郊的“农家乐”、达茂旗的牧家乐等形式的休闲农业,但从农业旅游资源的利用和休闲农业旅游模式研究来看,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

2包头市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资源分析

2.1地区“农家乐”休闲游已具雏形

包头人有着深厚的“农家乐”情结。“农家乐”历经20多年的发展,形成在餐饮、文化上特色明显的“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休闲游形式,现已成为包头市民小假日出游的主要内容。黄河沿岸的渔家乐,将春季踏青、吃开河鱼、垂钓、购黄河鲤鱼、乘渔家小渔船观光等项目融入休闲游;达茂旗利用草原蓝天、白云、牧场、草原日出、暮色、夜景等自然风光,草原敬酒仪式、敬敖包、蒙古族摔跤、骑马、蒙古族歌舞、服饰等草原风情,吃蒙餐、品奶茶、购纯正的牧人传统食品、住蒙古包体验牧民生活等项目形成特色草原“牧家乐”休闲游模式;土右旗以二人台戏曲、漫瀚调为主要文化内容的“农家乐”为包头地区观光农业游和“农家乐”休闲游向休闲农业旅游转型奠定了基础。

2.2旅游资源丰富

包头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秀美,山河景观壮丽,文化古迹别具特色。人文古迹包括寺庙道观:五当召、美岱召、百灵庙、梅力更召、席力图如、哈布图哈萨祭奠堂、吕祖高、昆都仑召,乃春庙;文明遗址有中国最古老的战国赵长城和秦长城遗址、汉代麻池古城遗址、“阿善”遗址、汉长城遗址、阴山岩画、赵国人墓葬、匈奴人墓葬、秦直道、西汉古城、涸阳道、怀朔镇遗址、燕家梁元瓷窑遗址、元代阿伦索木古城(赵王城)、金堑壕、突厥石人墓等,都具较高的文物考古价值。自然风光有:希拉穆仁草原、赛罕塔拉城中草原;包头黄河渡口、南海湖泊、昭君岛屿、南海湿地、九峰山自然保护区;周边旅游地有响沙湾、恩格贝、神光等沙漠景观;伊盟的成吉思汗陵园等各具特色。包头市深居内陆,气候处于中温带,夏季气温不高,蚊蝇少,不潮湿,非常适宜外地游客消暑避夏。包头市旅游资源内容多、分布面广,具有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自然和农业景观,同时还有反映农村特色的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田园生活、乡村风貌、休闲娱乐等人文景观,这为包头开发休闲农业旅游提供了优越条件。

2.3农业资源区域分布特色明显

土默特右旗是包头蔬菜、果品、葵花产区,具备形成大规模自然景区的农业旅游资源,可发展特色规模景区,如杏林、桃园、葵花园、葡萄园等,开发观景、赏花、踏青等欣赏田园风光等休闲农业旅游活动。固阳县以大田农业为重点,具有开发季节性油菜园、胡麻、荞麦、莜麦、马铃薯特色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的基础。在黄河沿岸依托黄河旅游风景区,结合现有的渔家乐,开发黄河鲤鱼养殖、垂钓、烧烤、鱼宴、购买黄河鲤鱼等活动的休闲渔业游。达茂旗依托天然草原牧场,发展草原骑马、射箭、摔跤、赛车、滑草、篝火晚会等旅游项目;打造典型草原民族的“牧家乐”,开发住蒙古包,吃风味餐饮,购牧人奶食,体会独特浓郁的蒙古民族文化风情的休闲农业旅游。鲜明的地域特色对开发特色的主题休闲农业旅游活动极其有利。

2.4经济环境优势明显

包头是内蒙古最大的工业城市,是国务院第一批确定的13个较大城市之一,获得了许多值得自豪的荣誉,如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等,现已跃居中国经济实力百强城市排名第34位,中国投资环境五十优城市。美誉度的提升增强了包头旅游的吸引力。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交通、通讯业发展迅速,优势明显的经济环境,成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配套资源。

2.5地理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包头市位于的西部,距北京、天津、西安、太原、银川、兰州等中心城市较近,是呼、包、鄂金三角的重要支撑点,具有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对周边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京包、包兰铁路和包白、包神铁路在包头交汇,东行可达北京,西行可达兰州,南行可达太原、西安、上海、宁波等地;110、210国道穿越市区,呼包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7条公路干线通向全国各地,形成了以北京—包头、包头—银川为东西轴线和包头—西安、包头—白云为南北轴线,连接和临近省、市、自治区的公路网络;可起降波音737、767飞机,至北京、广州、武汉、西安等沿海城市。便利的交通为进出包头旅游提供了方便、迅捷的服务,为休闲农业旅游客源的开发提供可能。

2.6旅游观念转变

短时间、近距离的休闲度假出游已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都市郊区、旗县区及乡村以“农家乐”为主体的多种休闲农业旅游项目满足了游客对特色和多样化生活的需求。这种需求也为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以包头市为例,其总人口为260万,城镇人口180余万,城市人口超过69%,渴望抛开紧张的工作压力、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回归自然、尽情放松的城市人不在少数,潜在客源市场较大。

3包头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主要的模式

3.1大规模景区模式

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通过旅游项目、内容组织各种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目标市场为城镇居民、大中小学生。

3.1.1田园农业游

以大田农业为重点,开发欣赏田园风光,可在土右旗各大蔬菜、果品产区发展特色规模景区,形成大片自然景区,如杏林、桃园、葵花园、油菜园、葡萄园等,开发观景、赏花、踏青等欣赏田园风光、观看农业生产活动、学习农业技术知识、采摘、品尝和购置绿色食品等旅游活动,以达到了解和体验农业的目的。在固阳县主要发展季节性胡麻、荞麦、莜麦、马铃薯特色规模景区休闲农业观光旅游。

3.1.2湿地渔业游

黄河沿岸依托黄河旅游风景区,开发黄河鲤鱼养殖、垂钓、烧烤、鱼宴、购买黄河鲤鱼等旅游活动的渔业游。

3.1.3草原牧业游

达茂旗依托天然草原牧场,发展草原骑马、射箭、摔跤、赛车、滑草、篝火晚会等旅游项目;打造典型草原民族的“牧家乐”,住蒙古包,吃风味餐饮,购牧人奶食,体会独特浓郁的蒙古民族文化风情的休闲农业旅游。

3.2景区依托模式

依托梅力更、九峰山等自然风景旅游区的客源来开发休闲农业旅游活动。在景点周围开发集吃、住、娱、购一体的综合休闲农业旅游项目,与景区的登山观光、游憩、休闲度假、森林探险、地貌欣赏等项目形成互补,加强吸引力,协同发展。

3.3观光采摘游模式

针对温室和时令的各种名特优果品、特色蔬菜、新鲜品种,开展传统名果、蔬菜及其他农作物采摘的观光采摘旅游活动,如土右旗的杏、李、果、葡萄、向日葵;城市郊区的草莓、蔬菜、糯玉米、甜瓜、西瓜;固阳县的土豆等,让游客体验采摘和丰收的喜悦。

3.4农事体验模式

以农业生产活动的农耕技艺、农耕用具、农耕节气、农产品加工等和农业工艺技术、田园风光吸引游客前来休闲旅游。通过农事参与,让游客接触实际的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特殊的乡土气息。挖掘和利用民间特色的作坊,如荞面作坊、豆腐作坊、榨油作坊等,进行参观、学习、操作,体会亲身体验的乐趣。

3.5“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民俗游模式挖掘各民族、各地区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民风、民谣民歌、农家菜肴、民族服饰等,形成在餐饮、文化上特色明显的“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休闲游。如开发春节的转九曲、十五的闹元宵、盏花灯、踩高跷、扭秧歌,结合传统农家菜肴,住农家热炕头,丰富市民春节休闲游的内容;端午节利用包粽子、做凉糕,插艾草驱邪、消毒和避疫的习俗为市民提供艾草休闲游。土右旗可将二人台戏曲、漫瀚调等纳入“农家乐”;黄河沿岸发展渔家乐,将春季踏青、吃开河鱼、垂钓、购黄河鲤鱼、乘渔家小渔船观光等项目纳入休闲游;达茂旗充分发挥草原文化,利用草原蓝天、白云、牧场、日出、暮色、夜景等自然风光,以及草原敬酒仪式、敬敖包、蒙古族摔跤、骑马、蒙古族歌舞、服饰等草原风情,吃蒙餐,品奶茶,购纯正的牧人传统食品,住蒙古包体验牧民生活等项目发展特色草原“农家乐”休闲游模式。

3.6农业科技游模式

以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重点,开发观看园区高新农业技术和品种、温室大棚内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既使游客增长现代农业知识,又可以形成产业化经营的示范园区,高新技术、新优品种研发、示范、推广的基地,带动郊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包头市主要粮食产区、蔬菜产区的科技示范区,展示异地特色花草、蔬菜、水果和新开发的农业产品,展示当前已开始应用的滴灌、喷灌、温室等高效设施农业技术,节水、节地、节能等农业资源节约型技术,沼气池等应用的环境治理与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让市民充分了解当前中国农业化的进程及发展前景。

3.7畜牧业科技游模式

充分利用畜牧业优势,开展畜牧业科技游。伊利、蒙牛是全国乳业龙头,建设在包头的蒙牛、伊利工业园区,参观其世界水平的生产流程和设备,学习其先进技术,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现代牧场是其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开发工业园区旅游与采用现代化技术的养殖小区和家庭牧场旅游相结合模式,以产品生产、绿色养殖参观、购无污染的鲜奶、手工奶食品来吸引游客。借助小肥羊、小尾羊餐饮全国连锁的知名度,开发肉羊现代化屠宰、等级分割、成品肉分装等加工车间参观,火锅调料生产加工车间参观旅游,以品尝、购买优质小肥羊、小尾羊涮肉,购买正牌的小肥羊、小尾羊火锅调料吸引游客,形成以畜产品生产、加工、餐饮为特色的畜牧业科技旅游模式。

4结语

休闲农业技术范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提升生态环境品位为核心,以创新农技推广服务为抓手,结合花卉苗木产业,大力种植油菜,培植“油菜花”景观带,推动我镇农家乐产业发展。

二、规划布局

镇“百里金花长廊”工程建设主要以虎青公路沿线两侧200米范围可视内,油菜种植覆盖率达到100%以上为目标,同时在临江景区、工业园周边全面开展油菜生产,掀起冬种油菜热潮。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为顺利推进“百里金花长廊”工程建设,根据我镇生产布局实行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技术人员包干的工作责任制。各村(居)委会务必高度重视,尽快召开会议布置油菜生产种植方案,每个村都必须主要领导亲自抓,其它村干部田间抓;镇农业技术综合站具体负责主导品种推广和技术指导工作,每个技术员要落实到各个片、区。

2、加大宣传,精心组织。各村要充分认识“油菜花经济”的重要意义,引导农民积极发展油菜生产,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观光休闲农业转型。一是各村要上门上户做好群众宣传动员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争取和调动广大农民种油菜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全镇上下参与油菜种植的浓厚氛围。二是要层层落实任务,把“百里金花长廊”油菜种植面积分解到村组,落实到田块。鼓励没有劳力和不愿种植油菜的农户进行单季流转,促进冬闲田向油菜种植大户、合作社、公司、企业集中。油菜种植补贴、机械耕整补助采取“谁耕种、谁受益、不耕种、不受益”的原则,各村尽快落实片区内油菜播种任务。三是各村要组织人员翻耕土地,及时播种,确保在10月28日前全部作好畦,播好种,并保证100%发芽出土。

休闲农业技术范文6

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和融合发展理念发展新农业,正确认识世界农产品竞争的挑战,准确把握我国消费需求发展带来的机遇,瞄准多样化需求“大市场”,依托农业生产、生态、生活“大资源”,发展产品生产、文化传承、休闲养生、科普教育等多功能融合的“大产业”。为此,必须改变传统和单一的农产品生产型农业发展观念和思路,按照产业关联性主动推进融合发展和集群发展,以农业园区建设为增长点,培育一批基于传统农业基础的多功能聚合的农业综合体,建设多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应尽快制定适应新形势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需求和发展目标的考核体系,突出结构优化、突出质量效益、突出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突出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和农民收人的增长,以新的考核体系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2  完善农业三大体系,提升农业发展内在动力  

建设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农业发展成败的关键。农业生产体系建设的重点在于建立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品牌认证体系,其中改变农业生产技术、质量和结构是生产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农业经营体系建设重点是积极培育农业合格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生产性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经营大户,以土地流转的方式,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改革的重点是加快推进建立区域性、带动力强和有竞争力的合作组织和规模家庭农场,要规范合作社建设,加快推进合作联社发展。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要加快推进产加销衔接,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必须打破现有生产、购贮、加工环节分离独立的状况,建立区域同业各环节主体参与的产业联盟或协会,形成产、贮、加、销产业合作连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一致行动,构建市场需求变化应对机制。

3 改革调整现有农业发展体制和政策,支持农业融合发展   

 首先,必须改革当前粮食生产政策,由保障粮食总量安全向保障主粮安全转变,把非食品用粮种植决策权真正交给生产者。其次,适当调整财政支持政策,尤其是省级农业财政政策,由以支持总量增长为重点向以支持品质效益增长为重点转变,重点支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品质检测、“三品一标”认证、农村互联网及休闲农业发展。再次,调整土地利用政策,应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加大农民在自己承包地上调整农业结构的自主权,尤其对非粮食主产区,应允许农民向高效种养产业调整。对新农村建设腾出的建设用地,应适度向休闲观光农业倾斜,适度保障农业功能拓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最后,加快改革不适应新形势下现代农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建设以农业管理部门为主导、多部门联合管理推进机制。

4  调整优化农业科技创新结构,构建适应农业结构调整需求的技术创新支撑体系

适应供给侧结构调整的需要,主动调整农业科技创新增量结构,在保持现有科技创新优势的基础上,着重加强低耗安全节本提质增效技术创新,加强特色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加强适应生态休闲农业发展需求的创意农业技术创新,加强有利于推进资源再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创新,加强提高农业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的综合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创新,以及农业新材料、新装备、新设施等物资装备技术创新,调整优化技术创新供给结构,引导和支撑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