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和无机化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普通化学和无机化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普通化学和无机化学

普通化学和无机化学范文1

【关键词】理科平台课 基础化学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0-0066-02

我国高校化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借鉴前苏联模式,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构建了四大化学课程体系,实验依附于理论课程,实施专业教育。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大学化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1)社会需要创新型的人才,需要在快速变革下的社会里具有应变能力和高度竞争力的人才,国内大学的教育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2)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使得教育培养的目标开始多元化,从培养专门化学人才向培养具有化学背景的高素质人才过渡;(3)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选择。学生已经拥有更多选择课程、选择专业甚至选择院系的自由。

此外,课程结构不尽合理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学科专业课程中,四大化学基础课比重大、学时多,内容重复严重,造成学时浪费,导致讲的内容用不上,要用的内容没有讲。同时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有交错重叠或衔接不紧密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课程结构整体功能的发挥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在此情况下,国内一些实力较强的学校,纷纷开展教学改革,改变原有的本科教学思想和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培养方法方面开展探索,建设适合大理科模式人才培养的基础化学课程新体系。改革的出发点都是以“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为办学方针,充分利用本校学科齐全的优势和良好的教学资源,实践本科阶段低年级通识和基础教育、高年级宽口径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突出基础、能力、素质三要素的全面发展,为研究生教育输送高素质、创新型生源;同时也为社会提供适应能力强的本科毕业生。这其中做得比较好的有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而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的理科平台课设置方案又最具有代表性。

一 课程体系概况

北京大学首先在元培计划实验班中开设了理科平台课,而南京大学与此相对应的是理科强化班。这两个实验班均是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在高年级实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一般是在第一学年设置大平台课程,学生在第一学年学习完毕后,在对自身特点、学校的学科状况、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以及其他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后,选择进一步学习的专业领域。第二学年按模块设置核心课程,学生可以选修数理类、化学生物类核心课程。从这一学年开始,无论是元培计划实验班还是理科强化班的学生,均开始按照各院系的教学计划进行选修课程的学习,但还归元培班或强化班管理。从第三学年开始,学生分流到各个院系,这一学年开设课程为各个专业的核心课程,第四学年为选修课程、科研训练课程和毕业论文阶段。由此可以看出,改革后课程体系建设的重心是第一学年的大平台课程。

二 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安排

北京大学理科平台课中的化学课程为普通化学原理,课程开设对象为化学、生物、环境、地矿类专业方向的学生(数学、物理、信息、力学与工程专业方向的学生学学化学)。对于修化学专业方向的学生,随后开设的主干课程有定量分析、仪器分析、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及相关实验等。从课程内容上来讲,他们所开设的平台课普通化学原理类似于传统授课方式中的无机化学(上),但在内容处理上又与传统的无机化学(上)有较大的区别。普通化学原理教材为一册,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六部分:(1)物态(气体、液体、溶液);(2)化学热力学初步;(3)化学动力学初步;(4)溶液化学(四大平衡);(5)物质结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和配合物);

(6)元素化学导论。

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减少了新概念比较少的四大平衡、溶液等部分内容,而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对理解化学原理更为重要且学生感到比较困难的原理部分,如热力学、动力学和结构化学等。虽然这其中也列出了元素化学部分,但其课时数较少,仅仅是对元素化学进行简单的概况介绍,更为详细的内容放在了化学学院开设的后学的课程无机化学中。这样的课程设计真正体现了普通化学原理作为理科平台课的作用,因为对于非化学专业学生来说,过多地学习元素化学的知识没有多大必要。

南京大学理科平台课中的化学课程为“化学原理”,从字面意思可以看出,它们与北京大学一样,都是着重化学原理的讲授,但课程开设对象更广,包括数学、物理、天文、化学、生物、地质、地理、大气等专业方向的学生。后续的模块课程包括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上)、谱学原理、物理化学实验(上)、仪器分析实验、生物化学为化生大类学生的必修课程。有机化学实验(下)和物理化学实验(下)为化学生物大类学生的选修课程。在通过大理科平台课程和化生模块课程后,专修化学方向的学生可以进一步修读材料与结构、结晶化学、高分子化学、高等无机化学和高等有机化学等化学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其他化学类选修课程。交叉方向如生物物理方向等在通过平台课程后,根据需要可选修谱学原理、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实验中的部分课程。

从南京大学的课程设计来看,他们对原有的化学课程进行了充分的整合和充实。新设计的化学原理内容丰富,包括原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分析部分)和物理化学三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上、下两册出版,具体内容包括:(1)物态(气体、液体、固体);(2)溶液化学(四大平衡)及定量分析化学;(3)热力学基础(包含统计热力学简介);(4)化学动力学;(5)物质结构(原子、分子、晶体和配合物结构);(6)元素化学。

由于化学原理涵盖的内容很多,因此不再开设后续课程无机化学。这样设计的主要优点有:(1)从基础化学教学的总体要求出发,删减了原三门课程中的重复部分和陈旧内容,融入了近现代化学的思想、内容和发展成就,增加了新的涉及学科前沿的内容。(2)该课程及教材的特色是注重全面系统地介绍化学学科的基本理论,使一年级学生对整个化学领域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及其相关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3)大大缩减学时(从原先的240学时减至140学时),为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提供了时间保证。(4)配置有系列后续理论课程,如谱学原理、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材料与结构等,构成了完整、全新的基础化学课程体系。

从两者的课程设计来看,南京大学的改革更彻底、更完善,课程体系中已经完全不见了无机化学和定量分析化学的踪影。这样的设计既有利也有弊,好处是大大缩减了学时,利于教授授课和学生自学,不利之处是这样的课程设计极大地增加了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负担,对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要求较高。

三 实施效果

由上不难看出,通过理科平台课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将具有知识面宽、创新意识强、对交叉、边缘学科的适应性好的特征。学生有深厚的数理和化生基础、独特的知识结构,能够在不同学科方向之间作选择。如物理方向的学生可以在化学领域,特别具有向理论化学、量子化学等方向发展的潜力,在物理领域内也特别适合在凝聚态物理的某些方向发展;化学方向的学生也可以在物理、材料、生物、环境等学科发展,成为能适应边缘学科和很快进入学科前沿的人才。这样的学生将来走上科研道路后,与其他学生相比也将有更为出色的成就。据统计,南京大学强化班的学生在研究生阶段普遍都有高水平高质量的于国内外科技期刊。

总之,南京大学强化班的课程设计同北京大学元培班的课程设计相比,向前迈的步子更大,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更宽。但这种模式的推行至少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学校的整体实力,二是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及智力水平,正因如此,这种理科平台课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短期内还不能在更多的学校内实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普通化学和无机化学范文2

 

CAI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ng)的英文名称缩写。多媒体CAI课件的含义为:把自己的教学想法,包括教学目的、内容、实现教学活动的策略、教学的顺序、控制方法等,用计算机程序进行描述,并存入计算机,经过调试成为可以运行的程序[1]。

 

无机化学是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根据药学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使学生掌握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内容包括普通化学原理和元素化学两部分,这些内容的掌握不仅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也是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须。我们在药学专业的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全部采用教师自制的多媒体CAI课件进行教学,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无机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

 

(一)改进传统教学方法,教师易于讲授

 

缓冲溶液对药剂生产、保存具有重要作用,是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我们在讲授缓冲溶液概念时,运用Flash MX 2004制作以下实验:在三个试管中分别都加入纯水或NaCl溶液,然后各试管中加入数滴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这种指示剂在pH值为7.0的溶液中呈绿色,在pH< 6.0的溶液中呈黄色,在pH> 7.6 的溶液中呈蓝色),这时试管中溶液由无色透明变为绿色;接着我们在一个试管的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则溶液立即由绿色转变为黄色;在另一试管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则溶液立即由绿色转变为蓝色。教师演示完实验后,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纯水和一般溶液的pH值是不稳定的,其pH值容易受外来少量强酸或强碱的影响而改变。再制作另外一个实验:在四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由NaH2PO4和Na2HPO4所组成的pH=7的溶液,然后分别滴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这时溶液均由无色透明变为绿色。接着我们在第一个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盐酸溶液,溶液仍呈绿色。在第二个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也是仍呈绿色。在第三个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进行稀释,结果溶液的颜色仍然是绿色。上述实验表明这一类溶液能够保持溶液的pH值基本不变,不因外界加入少量强酸、强碱或稀释而使其溶液pH值有明显的变化。教师通过应用二维动画手段形象生动地在课堂上展现缓冲作用过程,从而可以使其教学内容清晰工整,讲授形象生动,提高学生的感知水平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较好的理解和掌握了本节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更新授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CAI课件的优势,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综合应用到无机化学多媒体CAI课件中,不仅有利于形象逼真的表现化学世界,还可以对微观现象和抽象事物进行模拟和直观表现,同时将重点、难点内容再现等。应用无机化学多媒体CAI课件授课学生不需要在课堂上忙于做笔记,课下利用拷贝下载的多媒体课件可以自由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自学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教师通过学生反馈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自制的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进行有益的补充和完善,取长补短,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发挥多媒体课件优势优化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发挥教师授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多媒体课件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应用多媒体无机化学课件使一些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教学内容等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除了制作动画外,还要用专业化学术语、肢体语言等对动画和相关知识进行详细讲解[2]。同时,教师还必须熟练掌握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操作方法,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很好地驾驭教学课件,灵活应用课件,随机应变地处理某些偶发的小故障,使现代化教学手段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3]。

 

(二)利用计算机的虚拟仿真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在药学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杂化轨道理论是比较抽象,一直是学生比较难理解和掌握的重点内容,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我们通过网上搜集素材,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具体实例分子,例如BeCI2、BF3和H2O等分子的形成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动画演示将不同类型的杂化过程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复杂的教学过程简单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和学习效率。

 

三、制作多媒体课件注意的问题

 

(一)设计课件内容时注重表现形式简单明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文字表达尽量简明扼要,以提纲式和结论性为主。避免将课本内容或讲稿内容简单的复制粘贴到幻灯片上。课件页面布局简洁美观,画面色彩搭配合理、生动形象。

 

(二)文字编辑要注意采用合适的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编辑和设计课件文字内容时要注意标题醒目,文字内容的字号要尽量大,选择的字体要醒目,同一级别的内容采用同一字体和字号,突出课件的整体感。对于文字内容中涉及关键性结论、总结等,考虑用不同的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设计加以区别,从而强化视觉效果上的冲击力,加深印象;文字颜色与背景颜色相匹配,如果不是为了制造特殊效果,尽量采用无图案的简单背景;文字和背景颜色搭配的原则一是醒目、易读,二是长时间看了以后不累,把握好文字颜色与背景颜色的对比度。

 

(三)音频、视频、图像和动画与教学内容相符合。课件中设计的音频、视频、图像和动画要与教学内容相符合。视、听觉配合和谐;视频、动画中的对象运动流畅,有跳跃的感觉。同时注意使用量得当,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应用,简单易懂的教学内容就没必要应用,避免喧宾夺主,过分花哨,影响教学效果。

 

在药学无机化学教学中采用多媒体CAI课件教学,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与药学相关的化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坚持对传统的理论课教学进行改革,在课前制作多媒体CAI课件、课堂教授以及课后总结经验上,注意教与学的紧密结合,合理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坚持自制多媒CAI体课件,引入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作者简介:

普通化学和无机化学范文3

关键词:工科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教学实践;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18-0191-02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如化工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等工科相关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对学生科学素质、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对大学化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一直按照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及物理化学这一顺序进行教学,这种传统的课程体系过于强调教学内容完整性,且自成体系,但使得各课程间内容重复度大,不利于目前学生的学习。因此,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建立新课程体系势在必行。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将原来的无机化学(或普通化学)和分析化学进行改革整合而来,目前已有多种版本教材可供选择。各校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改革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结合多年理论课教学经历,谈谈这方面体会。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概况

目前存在的问题有:(1)课时与教学内容的矛盾;(2)教材编写纯理论化;(3)大班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4)生源高中化学基础参差不齐。

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整合的课程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首先在国家一些重点院校中进行,经过近30年的探索和实践已逐渐得到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取得了一定成果,相继出版了多本教材。如197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陈荣三教授主编的《无机及分析化学》一书是我国最早正式出版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是在1975年南京大学自编讲义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它首次将四大滴定融入四大平衡中讲授。再如华东理工大学1992年出版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随后,在1995年,由华东理工大学组织的“面向21世纪理科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项目被国家教委高教司批准为首批教学立项课题。在教育部有关部门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数十所高校教师成立了“全国高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建设与教学研讨会”,历次研讨会对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建设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实现了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整合、优化和教学体系改革,《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四版)于2002年初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针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现状,我校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进行了调整,并将实验单列为一门课程,建立了相应的考核方式和办法。同时,随着全校新专业的增加,开设《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专业增多,课程建设力度加大,为了提高《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组的整体素质,满足课程建设的需要,加强相关人才的引入力度,逐步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在2005年获得了学院首批精品课程建设的立项资助,在2008年成为兰州理工大学的校级重点课程,建立了精品课程网站。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已建立了科学、系统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体系,并于2008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大力协助下,与五校合作正式出版了《无机及分析化学》。

二、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

(一)潜心研究,整合内容,构建教学新体系

原无机化学教学中包括四大化学平衡,即酸碱、沉淀、配位及氧化还原平衡,而在分析化学中也涉及相应的四大平衡体系,这样的教学安排,既浪费时间,又让学生感到枯燥。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将原理和应用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原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门课程中内容联系最紧密和重叠最多的“四大平衡和四大滴定分析方法”两个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浓缩精简后的课程安排,体现少而精的原则,使得必须掌握的理论重点突出。

由于无机及分析化学内容广泛,涉及现代物质结构理论基础、化学反应原理、溶液平衡、化学分析、元素化学和仪器分析6大部分,这教师必须熟悉教学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潜心研究教学内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同时,课程内容还引入了无机与分析化学学科近年来所取得的最新成果,注意了知识面的补充和延伸,以满足现代无机及分析化学对各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多平台教学层次满足不同专业要求

对于不同专业,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安排要有所区别,为了保证基本的教学要求和整体教学水平,不同专业开设无机及分析课程要统一界定基本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约占整体的75%)。以多平台教学层次编写教学大纲,提出各专业教学内容的基本点与侧重点,以及相应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环节的要求。

(三)结合实际,改革教学方法

根据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抓好课堂教学,确保教学质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课件中配以大量图片,一些较难的公式推导通过课件可以一目了然,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部分适合自学的教学内容学习中引入自学模式,课前给出自学提纲,并将提纲中的相关部分以提问的方式予以检查,了解学生完成的情况,通过辅导答疑方式,及时了解自学的效果,使学生由被动向主动学习方式逐步过渡。为进一步调动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课开展“部分双语教学”,对章节标题及专业术语标注英文并配以中英文讲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介绍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和发展动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们的新教材中编写了部分前沿知识内容,例如稀土元素化学简论、生物无机化学简论、无机高分子物质简论和化学分离方法,这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该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将新方法、新成果融入教学相关部分,激发学生获取新知识、新成果的热情,也有助于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的“授业传道”定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经过近7年的理论课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已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体系,实践证明该体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今后,还需进一步使之完善,使课程教学质量有更大提高。

参考文献

[1]芮光伟,蒋珍菊,岳松.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7,24,(3).

[2]薛德平.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四版)教材的编写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07,(3).

[3]李英杰,张文治,陈国梁,等.浅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建设[J].高师理科学刊,2002,22,(4).

[4]李艳辉,许兴友,马卫兴,等.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考试周刊,2008,(35).

[5]王运,董元彦,张方钰,等.面向新世纪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体系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05,(4).

[6]钟国清.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7,(5).

普通化学和无机化学范文4

授课题目:离子鉴定和未知物的鉴别

授课时数:4课时

教学课型:实验课

所属学科:化学

教 材:赵新华主编,《无机化学实验》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授课对象:化学专业本科生

一、 教学内容分析

由于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等的限制,很多阳离子或阴离子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共存于溶液中的各离子彼此干扰较少,且许多阳离子或阴离子有特征反应,故可采用分别分析法,即利用阳离子或阴离子的分析特性先对试剂进行一系列初步试验,分析并初步确定可能存在的阳离子或阴离子,然后根据离子性质的差异和特征反应进行鉴定。本实验为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学会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离子鉴定或未知物的鉴别,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新方法、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

化学专业的本科生在进行该实验之前,了解了一些典型物质的分析与鉴定,通过设计化学实验的相关内容,对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化学实验有一定认识,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在该实验之前,学生已进行了多次无机化学实验,掌握了大多数仪器的基本操作,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通过对设计的实验方案实施,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与教材进行比对,更好地明白和掌握理论知识,同时提高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

三、 教学目标

1、 思政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发现新方法、积极探索的精神。

2、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通过已学的元素及化合物的基本性质进行常见的鉴定或鉴别。

(2) 巩固常见阳离子和阴离子重要反应的基本知识。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运用所学的元素及化合物的基本性质,进行常见物质的鉴定或鉴别。

2、 教学难点

(1)进一步巩固常见离子和阴子重要反应的基本知识;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未知物进行鉴别或鉴定。

五、 教学方法

1、 采用理论讲授和操作演示的方法;

2、 采用“线上预习——线下实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线上巩固”的教学模式,以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时间

线

学习通线上学习任务:

预习实验;

了解实验原理、操作要点、实验关键点;

根据要求,设计实验方案。

登录学习通,完成线上学习;

预习实验内容。

自主安排

了解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再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可对常见物质进行鉴定和鉴别,这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体会,尝试举例。

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

3~5min

问题铺垫:通过对前面一些实验中对一些典型的物质分析与鉴定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鉴别未知物的意识,但是还未系统的学习过鉴定或鉴别物质的方法,那么对某种物质或离子进行鉴定时的依据是什么?应该如何鉴定离子和鉴别未知物呢?

思考归纳,回答所提出 的问题,巩固理论知识。

思考、

讨论、

完善方案

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锻炼归纳总结与表达能力。

35 min

问题提出:

1、如何区别二片银白色金属:铝片和锌片?

2、如何设计实验鉴别四种黑色和近于黑色的氧化物:CuO、Co2O3、PbO2、MnO2?

3、未知混合液1,2,3分别含有Cr3+,Mn2+,Fe3+,Co2+,Ni2+离子中的大部分或全部,如何设计实验方案以确定未知液中含有哪几种离子,哪几种离子不存在?

4、当盛有以下十种钠盐试剂瓶标签被腐蚀,如何分别鉴定这些物质:NaNO3、Na2S、Na2S2O3、Na3PO4、NaCl、Na2CO3、NaHCO3、Na2SO4、NaBr、Na2SO3?

解决问题:(列出方案)

1、可以利用物质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先加稀盐酸溶解、再加浓氨水)对铝片和锌片进行鉴别。

2、根据他们与浓盐酸地反应条件和产物的不同进行分析,再利用不同阳离子的特征反应进行鉴定。

3、利用阳离子性质不同进行鉴别。

4、利用钠盐中阴离子性质不同进行鉴别。

问题解决详细方案见教学内容

动动手:讲解实验目的和要求,指导学生操作,指出其中的不足。

开展实验,解决问题。

2 h

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实验方案以及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验中的不足,与先前的理论分析做对比。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进行思政教育:科学家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积极探索。

积极参与课堂小结,回顾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激发自主探索精神。

通过总结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

2~3 min

线

线上讨论题:

1、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对盛有以下十种硝酸盐的试剂瓶标签被腐蚀试加以鉴别:AgNO3、Hg(NO3)2、Hg(NO3)2、 Pb(NO3)2、NaNO3、Cd(NO3)2、Zn(NO3)2、Al(NO3)3、KNO3、Mn(NO3)2?

线上拓展学习资料:

1、登录学习通,学习网课视频资料。

2、完成线上资料拓展学习。

学生积极参与且思考

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

自主安排时间

七、 参考资料

1、 李华民等,基础化学实验操作规范(第2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付强,普通化学实验,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张勇等,现代化学基础实验,科学出版社,2000.

4、 袁书玉,无机化学实验,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5、 沈君朴,实验无机化学(第2版),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普通化学和无机化学范文5

一、引言

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 国际化学界就已经广泛地开展有关化学教学改革的研讨活动,提出过不少新的见解和改革方案。我国化学教育界也及时组织有关专家、

教授就化学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讨,系统地研究国外优秀的化学教材,结合我国实际进行分析和探索化学教学和教材改革的问题, 并提出了许多非常有创见的意见和建议。有些院校不仅设计了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而且进行了多轮试验,取得了可观的成果。

二、教学改革

1、对课程结构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在化学教学课程改革方案的设计中,有多种设想,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种不同的思路。一种方案以保持四门化学独立设课、分别讲授为特点,要求在强化每门课程改革的同时,重视四门课程之间的联系与综合。另一种方案则主张按照课程的性质和内在联系,或两两合并,或将四门课综合为一门课程。在这两种方案的试验过程中,都形成了各有特色的试用教材,其中的一部分已经纳入21世纪新教材的出版计划之中。教学实践表明,这两种方案都有利于化学教学的改革,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支持和鼓励。无论哪种方案,改革的趋势强调的是各科之间的融合,而非孤立。

天津大学、四川联合大学等对化学系列课程的结构进行调整,即打破原有的课程设置结构,不再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四门化学课程,而开设相关的新的系列课程,无机化学被主要或部分融合到基础化学或普通化学、化学原理、中级无机化学等课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教改成果。他们将四大化学重新组课,例如分析化学与无机化学合并、化学原理与物理化学基础理论部分及有机化学原理部分合并,能够解决各化学分支学科内容重复问题,同时也适应新的学科发展要求。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深化大学化学教学改革

新时期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深入,要求高校教师不断深入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技术具有处理文字、图像、视频和音频等多种功能,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发挥其良好的交互优势和视听优势,能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高校教师要充分认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必要性,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扬长避短,深化大学化学教育教学改革。

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增大课堂容量,而且能变抽象为形象、提高教学效率。比如使用化学软件可以画出晶体结构以及配合物的结构,这样就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微观的知识宏观化。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实现因材施教。使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良好的交互性。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地实现教师对学生进行个体辅导,生动地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多媒体教学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要使自己从知识的“讲解者”的角色自然地转变到学生学习的“导演者”。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手段,其可以使教学重点由单纯的传播知识转向培养学生能力,扩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三、实验课程建设

化学通常被视为是一门实验科学,我国著名化学教育家徐光宪院士认为:“化学是研究从原子组装成分子和泛分子的科学”;理论课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而化学实验课不仅仅是一个积累知识和技能训练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化学实验课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是技能的训练和素质的培养;不仅需要学会“说”,还需学会“做”,要学会带着“问题”去做,带着“想法”去做,善于“手脑并用”。传统的“四大化学”实验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学科间的交叉,缺乏多种实验技能的相互联系和综合应用。学生缺少接受综合性实验训练的机会。传统的实验课程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为了与新的化学教学改革相呼应,必须对大学化学实验课程进行相关的调整。

1、突破旧框架,建立课程新体系

针对上述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浙江大学就率先进行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获得显著成效。而后, 南京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湖南大学等著名大学均对四大化学实验课程各自作了内容和形式有所不同的教学改革,都取得成功。其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从整体人才培养新目标出发,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打破了四大化学课程间的壁垒, 将四大化学实验与理论课剥离后合并,独立开设基础化学实验课程。这一教学成果已被全国众多大专院校接受,各种风格的实验教材也相继出版。

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在创建基础化学实验的整体框架时努力寻求“四大化学”实验的内在联系,以化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为主线,从而构建基础化学实验新体系, 并编写了《基础化学实验讲义》试行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以专业为背景,设置不同学时

在多学科综合性大学中,由于培养目标和目的不同,不同学科对化学实验需求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因而在各门实验课程中,根据专业需求程度,设置不同学时。

3、加强“三基”训练,培养可持续学习技能的能力

传统教学是将所有化学“三基”训练列入教学计划,以大量学时作保证,严格教导学生,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但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被认为是基本功扎实,但可持续学习能力差,科研后劲不足。 “三基”训练强调“授人以渔”,着重掌握部分“三基”训练的深层次,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掌握技能的能力。

4、开展课外实验及开放性实验

除为开设必修化学实验课程外,可考虑增设课外开放性实验。积极地利用师资及设备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创新平台。

开放性实验是指课程外自选实验,一般为综合型实验,由学生自己选题、查阅文献、独立操作、总结实验结果,旨在培养学生的课外实验兴趣和学鼓励性评价体系强调要把评价的出发点放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上。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中南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根据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以本课程进行基础化学实验创新教学项目为试点,将创新教育培养落实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等各个环节,分层次进行。

四、展望

应当看到,课程的合并与否,并非当前化学教学改革的关键,至少不应当是着力点之所在。如何将“四大化学”各科进行融合,从大量的化学素材梳理出那些在基础化学学习阶段最基本、最核心和最有启迪作用的知识,组成一个最有利于学生自学和复习用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编写出既符合少而精原则又有启迪作用,符合化学学科的现状并且关注到它在近一二十年的发展趋势的教材,可能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张云怀,曾政权等.大学化学课程教学与内容改革[ J] .贵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1, 18(3) : 230- 231.

[2] 胡月华.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黄山学院学报.2006, 8(5):151-153.

[3] 张小林,周美华,李茂康,等.论化学实验中的“设计性”实验[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7, 5 (2) : 74 – 76.

普通化学和无机化学范文6

测试系统是专门用于用户注册、登录、参加实验预习测试并查看预习成绩的web应用程序。学生通过学生模块可进行注册、登录、密码修改、在线考试。界面主要包括科目选择、实验预习测试、系统自动评分、预习成绩查询等。测试系统能自动计时、阅卷、评分并反馈测试结果,并能根据考生信息控制登录时间及次数。设计网络实验预习测试系统时,我们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

1.系统应简单、易操作。

学生以学号登录,题目多为选择题。

2.时间及登录的限定。

一方面答题的时间限制,要求每位学生的考试不超过20分钟;另一方面,因为考题是随机抽的,为了防止个别学生为了获取全部考题而反复登录答题,设定只要提交预习答题结果就不能重新答题,还有同一账号在同一电脑上登录时间间隔是20分钟。

3.计算机能自动评卷并显示成绩。

教师根据计算机给出的分数判断学生预习是否合格。

4.本系统有一定的安全性、平台通用性。

管理员和教师可以轻松地向题库添加、修改和查询试题。考生使用有效的身份验证登录后,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考试科目及要做的实验,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答题。当达到规定的时间后,系统将自动予以提示。考生做完交卷后便能立即看到自己的考试成绩,并且其分数将被记入库中供教师审核和查阅。

(一)用户注册

用户输入合法的用户名和密码,提交后由系统判断该用户是否存在,并给出相应信息,完成注册。系统将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写到数据库中。

(二)考试系统

考生登录成功并选择实验项目后,即可调出试卷进行在线考试。现阶段题目多为选择题,考生按鼠标选择答案即可。考试时间由管理员进行设置,考试结束采取自主交卷和限定时间自动交卷结合的方式予以实现。学生提交答题结果以后就不能再次答题,即便没有答题,同一账户在同一台电脑上连续登录时间间隔是20分钟。

(三)后台管理

后台管理内容包括试题管理、试卷管理、成绩管理、用户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采用的是管理员和教师两层管理。教师具有学生没有的权限,教师模块由系统管理、学生管理、题库管理、试卷管理、成绩管理及修改密码等部分构成。教师登录后,根据学生的课表安排,选择实验项目,让学生答题;在实验课前随时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将预习检查没有通过的或者误操作而账号被锁定的学生的账号解锁,使其可以重新答题。教师还可以随时更新题库中试题。因为本系统承担基础化学五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普通化学)课的实验预习测试,所以需有专门管理员对整个系统进行维护。管理员具有比教师更大的权限,可以管理每个用户(包括教师和学生)的账号,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或者课表设置其可选实验课程;还可以根据不同教师承担课程的不同,设置教师的权限。后台管理界面会显示课程名称、教师资料、学生资料、实验成绩等信息。

1.题库管理

(1)对于题目的要求

由于本系统是要求有较好通用性的考试系统,因此试题要按统一的规范去设计。试题的类型、方式为标准化试题,答案要求确切无歧义且唯一。知识点的分布要均匀合理,才能反映出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减小投机取巧概率。题库内的试题量要足够大,考试采用随机抽题的方式,每个考生的试题不完全相同。管理员可随时适时地更新、维护题库,随着课程发展不断补充新的试题。

(2)题库的维护

管理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增、删课程。每门课教师可以根据实验内容,增加新实验的检测题目,或者对原有题目进行修改。在增加或修改题目时,教师根据题库管理界面的提示,设计选择题的题干、选项及正确答案。系统将题目提供给参加实验预习的学生,并根据答案随即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打分。

(3)安全性的保证

教师应根据学生课表选择实验项目,让学生答题。学生只能看到下一次实验的预习题,而不能看到所有实验的预习题。测试时,考生抽取了一套试题后,不能再通过浏览器中的“刷新”功能来抽取其他套试题,否则系统会认为是作弊行为,将其账号锁定。学生回答的题目随机抽取,每个学生不完全相同,题目的保密度较高。进入系统后,即使没有答题,同一帐户在同一台电脑上连续登录时间间隔是20分钟。

2.试卷管理

管理员和教师均可对试题数量和每道题的分值进行修改和设置,并根据试题难度和试题数量对考试时间进行设置。

3.成绩统计

为了了解学生实验预习效果,教师可通过成绩统计管理系统方便地查看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督促成绩较低的学生重新预习,使用权限将其账号激活,重新测试。

二、预习测试系统的实现

系统主要采用C#编程语言来实现,选用2005sqlserver数据库平台来完成后台数据库,考生和管理员分别在Web浏览器上进行答题和系统各种功能的维护。

三、教学实践结果讨论

本系统从2013年开始正式应用于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师生普遍反映较好。对于教师来说,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学生的影响更为显著和积极,很多学生反映,预习测试可以督促自己主动学习,明确要做的实验的重点和难点,而不能泛泛地看一遍教材就算预习了,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进一步工作的设想

(一)增加主观题目

仅仅靠几个选择题来判断学生的预习情况是不全面的,因此目前这个系统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只能作为教师考查学生预习实验情况的参考,学生还要写预习报告。以后,我们希望加入主观题目,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回答填空题和简单的问答题,提交后由教师评分。这样可以较为全面地考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二)增加讨论区

有时学生在预习时遇到问题,又找不到讨论者。所以我们增加了讨论区模块,这是一个专门讨论实验的论坛。由于登录的限制也仅限教师和学生讨论,安全性较强。这里不仅可以讨论预习中的问题,还可以研究实验中出现的“意外”情况。

(三)丰富学习形式

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学生除了回答问题以外,掌握基本操作更加重要。以后我们还会增加一个“模拟操作”模块———让学生轻点鼠标,就像玩电脑游戏一样———正确的就过关,错误的则从头再来,最后通关就得分记入预习成绩。这样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使一些基本操作更加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不同学科还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改进教学内容,提高效率。如在“无机化学实验”中,目前我们采用人工方法让学生抽取离子,用实验方法鉴定。如果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其中,事先在数据库中输入无机离子,然后让学生随机抽取,将提高考试的效率和公平性。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