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方法范文1
所谓供应链就是一个网链式结构,该结构中包括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用户,该链式结构首先确定一个核心企业,对从采购原料到加工再到生产的最终产品最后到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这一过程中涉及到的信息流、产品流、资金流进行控制。所以,一条完整的供应链不仅包括制造商和供应商,还包括运输商、零售商和顾客。
一、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
1.供应商库存管理。供应商库存管理(Vendor Managed Inventory,简称VMI)是一种合作性战略。该战略是以供应商和顾客的合作为前提,以能使双方都能达到最低的成本为目标,在双方统一目标框架的前提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并且该目标框架随着生产过程和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不断改变。VMI的核心思想是在用户允许的情况下,供应商确定库存水平和补给策略,供应商拥有库存的控制权。供应商通过VMI整合供应链上的库存管理职能,可以减少因为决策失误导致的库存积压或短缺,提高供应链对市场的应变能力,从而降低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成本,提高综合竞争力对于VMI策略的具体实施,首先改变处理订单的方式,建立起标准的订单处理模式。由供应商和客户共同确定库存信息,根据该库存信息建立标准的订单处理模式,由供应商处理订货、交货及票据业务的处理。实施VMI需要注意的就是供应商的库存信息需保持透明性,供应商能及时获得销售商的库存情况,从而对市场的需求变化了如指掌,进一步对企业的生产做出相应的调整。
2.联合库存管理。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主要是解决单个结点企业独自对需求的预测导致的放大效应,使供应链各节点企业获得相同的需求预测信息。联合库存管理强调的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不再独立运作,而是各企业共同参与,建立联合库存的协调控制方法,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使整条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获得相同的需求预测信息,进而消除对需求的放大效果。建立联合库存管理系统首先要建立供需协调管理机制。建立供需协调管理机制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供需双方本建立共同的合作目标、保证供应链各方及时获得透明的需求信息、建立联合库存的协调控制方法;其次是发挥MRPII和DRP资源计划系统的作用。MRPII(制造资源计划系统)用于原材料库存协调管理中心,DRP(物资资源配送计划)用于在产品联合库存协调管理中心;最后是建立快速响应系统,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从而使各节点企业间不再存在障碍,使供应链的整体效率提高。
3.多级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综合考虑整条供应链,使整条供应链的库存成本最小,也就是使供应链上各个结点的成本最小,但现行的库存管理模式都是从单个企业的层面考虑。所以,不能使整条供应链达到最优化。多级库存管理是在单级库存管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多级库存管理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非中心化策略和中心化策略。非中心化策略是各个节点企业不用考虑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的库存,只需考虑企业自身的库存成本,因此这种管理策略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但其最主要的缺点就是不能使整条供应链最优化。而中心化策略,正好与非中心化策略相反,它是对供应链上所有节点的库存水平共同决定的,通过各个节点的协调达到整条供应链库存的最优化,但相比非中心策略,中心策略在管理上协调管理难度较大。采用多级库存管理必须要明确:库存优化的目标、供应链的范围、多级库存优化的效率以及采用的库存控制策略。
二、结论
供应链管理为企业提供了持续保持成本竞争优势的可能性,因此供应链上的成本竞争优势成为现代企业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供应链成本管理是个动态过程,随着整个供应链的财务指标、经营策略的变化而变化,供应链成本管理必须随之而改变和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而控制库存成本是降低供应链成本的一个具体层面,对于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方法的选择,必须先明确整个供应链的发展战略和竞争战略,以及供应链所处的具体环境,再利用一定的理论知识设计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隋明刚,魏巍.供应链库存成本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管理现代化》.2000(5)
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方法范文2
从企业诞生之日起就有了库存管理的问题,而从企业经营的目标之的角度来看,需要通过库存管理的优化来实现与存货相关的成本要最小化,即要实现持有成本,采购成本,缺货成本的综合最小化。但实践中,这三者往往是矛盾的,具体而言:持有成本最小化会导致小批量的订货或生产;而订货成本的最小化则要求订货批量大、订货次数少。因而,持有成本的最小化会鼓励保持少量甚至零存货;订货成本或生产准备的最小化则会鼓励保持较大量的存货。在已有的库存管理的优化方案中,组织愿意保有存货的原因之一就是需要在两类成本之间实现平衡,以使订货成本和持有成本的总和最小,具体而言包括:最优批量法,历史均衡法等。但这些都是建立在信息充分,并且可预测的基础上的,但是一旦市场出现波动,或者不可预测的因素增多的时候,这都会直接影响库存管理的绩效。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的库存管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品特性及市场竞争需要企业进行纵向一体化管理。在新的市场形势下,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产品品种急剧增加,顾客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短、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加,要求企业能高质量、低成本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而过去的那种靠保持大量原材料、成品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需求。这就需要企业对其传统的库存管理进行变革和修正,这就是本文研究的环境背景。
二、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库存管理现状
就我国企业库存管理而言,急需发生转变。近年来虽然我国在经济效益与规模上不断增长,实力不断增强,成为了世界上的制造大国,我国有140多种产品处在世界第一的位置上,在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传统产品中,我国有75%左右的产品处在世界前五名的位置上。但我国不是经济大国,同国外企业相比,仍然存在运营成本高、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企业运作缺乏效率,在竞争上固步自封,各自为阵。因此,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近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据广东省经贸委的数据(课题组,2009),2008年1至9月份广东省企业关闭数为7148家,据分析,主要原因是由于在产品销售不畅的情况下,企业的库存成本和资金占用成本增加了。因此必须加强企业的管理,降低库存费用,不仅是企业挖掘利润的重要模块,更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渠道。
库存管理的目标主要是使库存投资最少、物资储备量最优、对用户的服务水平最高和企业保障能力最强。传统库存管理方法虽然在企业运营实践仍有重要意义,但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已经显出诸多不足之处,下面进行逐项分析:
第一,ABC重点管理法,ABC库存管理是根据库存品种在技术经济上的主要特征,对库存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进行库存管理的技术,它是一种简捷便利而又科学的技术方法。但是,由于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产品的生命周全大大缩短,很多存货都需要秉着少量、优质、快速更新来管理,这就造成了存货种类繁多但是类别价值偏低的状况,而ABC管理法是不能适应这一变化的。
第二,经济订货批量(EOQ)。EOQ模型是推动式存货系统的一个例子,是把存货维持与订货处理相结合并使库存总成本最低的补给订货批量。它运用最优化的思想,说明了与储存成本和订货成本有关的优选问题的重要性。经济订货批量的确定的关键是建立在相关指标确定的基础上的,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特别是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些指标的波动幅度较为以前大大增加了,因此这种依靠历史数据的刚性管理是不能适应这一变化的。
第三,订货点法和定量维持方式。它要求保持一定的存货数量,并在存货降至一定水平时启动订货程序来进行库存补充,进行批量订货以补充企业的存货。而达到这一临界点的库存数量就是再订货点,再订货点作为存货资源的一个重要的决定变量,是控制库存水平的关键因素。现代经济中,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的稳定,往往会制定较高的再定货点,这不仅会造成资金的浪费,同时增加也会因为市场的变化形成存货的现值下跌的风险
第四,定期订货法。企业存货的数量按固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检查,并按照预先确定的订货周期进行的存货补充。在定量维持方式中,前置期是变化的,而每次订货数量保持不变;在定期订货管理中,每次订货数量变化而订货期不变。这种方法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经济的全球化极大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定期检查往往会造成库存管理的滞后性。
第五,安全库存。这是指当不确定因素已导致更高的预期需求或导致完成周期更长时的缓冲存货。安全库存用于满足提前期需求。它是企业库存的一部分,是指用于防止和减少因订货的顾客需求和不确定的物流运输环境等非确定性因素,是一项以备不时之需的存货。安全库存的设立对任何企业而言都是意义重大的,这保证企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但是在当前企业实践中往往是用固定的公式计算来确定“最佳的”安全库存,这显然不符合变化性极强的全球化的经济环境。
由此可见,在传统的库存管理中,人们采用了ABC重点管理法、经济订货批量、订货点法、定量维持方式、定期订货法等对库存进行控制和优化,但这些管理都是着重于企业本身,局限于个体,这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背景下是不合时宜的。
三、供应链视角下的企业库存管理的优化探索——联合库存管理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被提出来的,指的是对企业内部及外部发生紧密联系的所有活动的统一管理,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订单、采购、计划、生产、库存、运输、销售及服务在内的企业业务活动,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由内部活动管理扩展到相关上下游企业之间相互联系活动的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其敏捷性高、生产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等特点引起了制造企业的广泛的重视,并得到了运用,供应链管理成为了企业的一种重要管理模式。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库存管理方法发生了的变化:传统的库存管理关注的是个体的企业,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就必须站在供应链的角度来考虑和优化库存。
为了克服传统库存控制中的不足,需要实施联合库存管理。简单地说,是一种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权利与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这体现了战略供应商联盟的新型企业合作关系,强调了供应链企业之间双方的互利合作。
联合库存管理的总体思想。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联合库存管理更强调的是企业之间的协作与信息共享,通过对整个供应链进行库存控制和优化来达到控制的目的——追求整个供应链成本最低。将库存管理方法由过去关注单个企业的优化转变为站在供应链角度来考虑库存规模与水平的联合库存管理。
联合库存管理的具体策略。联合库存管理把供应链系统管理进一步集成为上游和下游两个协调管理中心,库存连接的供需双方以供应链整体的观念出发,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实现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从而部分消除了由于供应链环节之间的不确定性和需求信息扭曲现象导致的供应链的库存波动。联合库存管理在供应链中实施合理的风险、成本与效益平衡机制,建立合理的库存管理风险的预防和分担机制、合理的库存成本与运输成本分担机制与风险成本相对应的利益分配机制,在进行有效激励的同时,避免供需双方的短视行为及供应链局部最优现象的出现。通过协调管理中心,供需双方共享需求信息,因而起到了提高供应链的运作稳定性作用。具体实施联合库存管理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建立供应链协调管理机制。为了发挥联合库存管理的作用,供应链各方应从合作的精神出发,建立供应链协调管理的机制,建立合作沟通的渠道,明确各自的目标和责任,为联合库存管理提供有效的机制。没有一个协调的管理机制,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联合库存管理。 建立供应链协调管理机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供应链共同愿景。要建立联合库存管理模式,首先供应链各方必须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共同的合作目标。为此,要理解供需双方在市场目标中的共同之处和冲突点,通过协商形成共同的共赢的目标。
(2)建立联合库存的协调控制方法。联合库存管理中心担负着协调供应链各方利益的角色,起协调整个供应链的作用。联合库存管理中心需要对库存优化的方法进行明确确定,包括库存如何在多个需求商之间调节与分配,库存的最大量和最低库存水平、安全库存的确定,需求的预测等等。
(3)建立利益的分配、激励机制。要有效运行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必须建立一种公平的利益分配制度,并对参与协调库存管理中心的各个企业、各级供应部门进行有效的激励,防止机会主义行为,增加协作性和协调性。
其二,建立信息沟通渠道。为了提高整个供应链的需求信息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减少由于多重预测导致的需求信息扭曲,应增加供应链各方对需求信息获得的及时性和透明性。整个供应链通过构建库存管理网络系统,使所有的供应链信息与供应处的管理信息同步,提高供应链各方的协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为此应建立一种信息沟通的渠道或系统,以保证需求信息在供应链中的畅通和准确性。要将条码技术、扫描技术、POS系统和EDI集成起来,并且要充分利用internet的优势,在供应链中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桥梁和联系纽带。
其三,发挥第三方物流系统的作用。实现联合库存可借助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TPL)具体实施。TPL也称物流服务提供商,这是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把库存管理部分功能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使企业更加集中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增加了供应链的敏捷性和协调性,提高了服务水平和运作效率。
其四,选择合适的联合库存管理模式。供应链联合库存管理有两种模式:
(1)各个供应商的零部件都直接存入核心企业的原材料库中,就是变各个供应商的分散库存为核心企业的集中库存。集中库存要求供应商的运作方式是:按核心企业的订单或订货看板组织生产,产品完成时,立即实行小批量多频次的配送方式直接送到核心企业的仓库中补充库存。在这种模式下,库存管理的重点在于核心企业根据生产的需要,保持合理的库存量,既能满足需要,又要使库存总成本最小。在我国目前,电信营运商多采用此模式。
(2)无库存模式,供应商和核心企业都不设立库存,核心企业实行无库存的生产方式。此时供应商直接向核心企业的生产线上进行连续小批量多频次的补充货物,并与之实行同步生产、同步供货,从而实现在需要的时候把所需要品种和数量的原材料送到需要的地点的操作模式。这种准时化供货模式,由于完全取消了库存,所以效率最高、成本最低。但是对供应商和核心企业的运作标准化、配合程度、协作精神要求也高,操作过程要求也严格,而且二者的空间距离不能太远。
库存管理的真正本质不只是针对物料的物流管理,更是针对企业业务过程的工作流程管理。库存管理方法的综合运用才能达到降低库存的目的。要降低企业库存,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必须要与公司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企业库存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它是涉及到企业内部供应链及处于供应链环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库存管理的策略与方法组合运用,可以达到降低库存的目的,更好地服务于公司的战略。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陈荣祥:《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2]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方法范文3
[摘要]库存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由于孤立和静止地看待库存,存在着整体意识不强,成本高、协调性差等问题。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与之相比更注重用户,效率更高、更具有整体性。因此,应通过变革组织,与供应链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搭建信息平台等方式,更好地实施供应链环境中库存管理。
[关键词]供应链;库存管理;企业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0.136
库存管理是生产制造企业或服务、流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对各种原材物料、产成品以及其他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其储备保持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上的管理行为。库存管理始终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有效地进行库存控制,规范合理的仓库管理是重要的一个课题。过高的库存不仅会增大管理成本,同时会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增大企业的运营成本,不利于资源配置的优化;而过低的库存保有量又会带来原材物料供应不足,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造成订单不能及时交货、服务水平下降等经营风险。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库存是供应链管理的最大障碍,库存量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单一企业的综合成本而且也制约着整条供应链的性能。因此,如何建立适当的库存量,既减少库存成本,又不影响正常的产品生产和对客户的服务,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实施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如何建立与市场不确定性需求相对应的库存,也是企业管理者改善和优化供应链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1 传统的库存管理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库存管理注重企业自身因库存而发生的成本或风险,目的是降低库存成本,包括仓储成本和持有成本,规避缺货风险。库存管理方式就是建立此种目的下,具体说来,有ABC管理法、定量订货法、定期订货法、经济订货法和JIT库存管理方法等。
1.1传统库存管理模式的特点
(1)孤立地看待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是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传统的库存管理却把库存管理与其他各环节看作相互独立的。不仅仅是独立于供应链的其他环节,在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都会各自管理自有库存,使用单独的库存控制策略而且相互封闭,缺乏沟通与协调。
(2)静止地进行库存管理。企业对最佳库存量的确定,以下游客户的订单情况为主要依据,企业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机制。信息的获取渠道狭小,信息来源不充分,判断也往往会出现过于主观的情况。
(3)传统的库存管理方式因为注重降低缺货、需求不确定性等风险以及对外部交易商的依赖,与公司内其他环节、与公司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作信任程度较弱,对待风险态度较保守。
1.2传统库存管理模式的问题
由传统库存管理模式的特点可以看出,传统库存管理模式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整体意识不强。由于供应链成员企业的相互独立性,供应链上、下游的各个企业库存管理目标和策略各不相同,各自为政,使得整个供应链不能从根本上统一利益,阻碍了整体水平的提高。
(2)“牛鞭效应”的存在增大了成本。由于各个企业只能由邻近的上、下游企业的供销信息来确定合理库存并安排相应的采购和生产,不具有全局性。信息的不确定和供需的不稳定性,使得各企业往往需要保有更多数量的库存以应对风险,造成了资源的一定浪费。这种浪费由下游到上游被逐渐放大,产生了“牛鞭效应”,使得整条供应链的成本增加,资源浪费。
(3)缺乏合作与协调。由于各个公司都独立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而存在,对库存管理的独立性使得整个供应链缺乏沟通和合作。需求和供给的预测等信息不能有效地进行传递、共享,不能有效集成。信息透明度较差,无论是信息获取的成本还是库存管理的成本,都不能得到优化。
(4)库存管理手段单一。由于传统管理模式下各企业是相互独立的单元,库存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本企业的成本的控制以及不确定需求的应对,不具备整个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性眼光,无法考虑到供应链运行的连续性,上、下游企业的配合协作,库存管理手段往往单一,无法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库存成本居高不下。
2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指的是将企业的上、下游企业视为整体,将整个供应链考虑在内的库存管理。企业通过供应链库存管理所要实现的目标主要包括采用多种指标评价库存策略所产生的准确效果,决定库存量对供应链上不同节点企业各方面的影响,在充分了解库存状态的前提下确定适当的服务水平。通过对客户、生产、运输等资源的平衡利用,企业对供应链中不确定性产生的缺货、延迟等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缓解与控制。
与传统库存管理模式存在很大不同,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管理目的不同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目的不同于传统模式,传统模式下,库存的控制一方面是对成本的控制;另一方面是对风险的防范,库存的存在是为了满足生产环节及客户需求的预测与供给。而在供应链环境下,库存的管理是通过评估不同库存水平对上、下游不同节点企业的企业,实现对用户的优质服务。通过对客户、生产等环节资源的平衡,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2.2管理环境不同
传统的管理局限于企业内部,而供应链环境将上、下游的企业作为整体考虑在内,将企业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予以有机地整合,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优化。
2.3信息的集成化管理不同
传统模式下,各公司相互独立,库存是封闭式管理,信息的交换和集成较少。在供应链环境下,由于上、下游企业作为整体供应链条上的有机组成部分,库存的管理需要信息的高效准确传递,信息的集成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信息的集成有利于各个公司及时获得有效信息,减少库存缓冲的时间,快速响应、迅速应对,减少机会成本,提高效率。
2.4对物流的管理不同
供应链环境由于将上、下游企业均视为一体,注重对物流的一体化管理,从全局对物流活动进行管理,从而实现库存水平的最低。
综上所述,由于“互联网+”带来的工业变革,信息化带来的市场革新,用户为中心的新理念,使得基于供应链环境的库存管理相比于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更具备竞争优势。在供应链环境下,库存管理不再是最大化地降低库存减少成本,而是形成一种平衡机制,供应链环节的各企业相互协作,更具战略高度。通过业务流程优化、信息传递技术的提升、服务客户的高效运作,使得企业的库存管理总量降低,生产和销售更加流畅,资源配置大大优化。
3 如何实施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
3.1变革组织结构,整合业务流程
由于传统模式下供应链上的各企业相互独立,与上、下游组织并无业务连接,流程上也是独立于其他企业的,不成体系,相互间不能形成业务支持。如果建立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必然首先要变革传统的组织结构,重新整合业务流程。
在组织上,应将原来的松散组织进行有机的整合,可通过融资持股等手段使各企业形成利益共享的有机整体,或成立第三方组织,对各企业形成有效的管理和协调,使供应链上的企业具备整体性。同时在企业内部,应将原组织予以扁平化或网络化,以确保信息的高速传递。
在业务流程上,建立一个以客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供应链体系,协调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统一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服务流各个流程体系,使其相互支持,实现供应链管理的高效运作,保证库存的有效管理。
3.2完善绩效评估,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由于供应链上某一企业的库存管理状况和成本将影响其他节点的企业,影响整条供应链的综合成本和竞争优势,各个企业需打破各自的独立性和壁垒,联合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
同时,由于利己性的存在,供应链的整体综合利益的实现,必然要有能约束和激励所有成员企业的绩效评估系统。该绩效评估体系应当将所有企业纳入其中,能够准确衡量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的库存管理绩效,合理分配供应链利润,使各个企业能够风险共担、收益共享。
3.3搭建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共享信息平台,是供应链环境下库存管理的基础。通过信息平台,才能实现信息的快速高效传递,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才能及时有效地制定库存管理决策,合理控制库存,提高供应链的效率,更好地服务客户。
目前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可通过先进的供应链管理软件实现。将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公司纳入信息系统中,建立需求规划、配送规划、制造规划、生产日程、运输与物流、仓库管理等各个模块,搭建信息平台,形成信息共享,使得各公司能够随时进行信息的接收、处理和反馈,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库存决策以及安排生产、销售等业务,沟通便利,响应迅速,各环节联系更加紧密,使供应链的运行更加顺畅,实现库存的有效管理。另外,实现信息共享,也可通过专业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借助于第三方的力量实现供应链企业整合资源的优势。
3.4协同预测需求,实现共赢
准确合理地预测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库存策略,是库存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需求的预测仅仅由供应链的个别企业进行,这种预测往往不够精确,这种有较大偏差的需求预测往往又通过“牛鞭效应”作用于上游企业,进一步放大偏差,降低效率。在市场竞争激烈,市场环境变化迅速的情况下,只有各企业协同预测需求,避免决策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才能提高需求预测的精确度,进一步实现库存的优化。
3.5借助第三方物流,提高库存水平
物流在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物流的快速及时响应,能够大大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因此,可借助与第三方的物流管理系统,不仅提高物流的效率,而且能使上、下游企业更专注于核心业务,提高了整体供应链的敏捷性和协调性,大大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方法范文4
社会不断发展对供应的管理要求也逐渐提高,而这种要求是动态的过程,针对供应链方面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企业的库存管理是工作的重要环节,加强库存管理的力度是保证企业市场营销和自身运转的关键环节。但是当前我国的库存管理方式比较落后,本文将从供应链和传统的库存管理的基本内容出发,解析我国现阶段传统的库存管理方式构成,提出存在的问题并作出合理设想,为我国库存管理的方式改革提供有力参考,也为管理人员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
供应链;传统;库存管理方式;问题
社会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供应链这个概念应运而生,并且受到重视,但是关于供应链的研究时间比较短。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库存管理方式仍然被广泛运用,这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也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地位。所以,研究供应链下传统的库存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是当前各企业面临的新课题,必须被提上日程。
一、供应链和传统的库存管理的基本内容
供应链主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是实现这个目标的直接过程和间接过程,全面包括各个环节。所以,供应链并不是单一的关系,它是包含生产、运输、存储、零售、和顾客各环节关系的。传统的库存管理是在计划经济时期运用的管理方式,主要工作内容就是负责进货、发货和管理存货,每一个环节都有独立的库存,然后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改变库存的数量,从而降低风险,但是这个过程不确定的因素太大。
二、当前我国传统的库存管理方式的构成
在传统库存管理的工作内容作用下,传统的库存管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第一,ABC管理方式,这主要指根据某一类库存性质占总体的比例和资金的占有比例来管理,将库存物品分为A类别、B类别和C类别,他们的性质比例与资金比例区别分别是(10%;70%)、(20%;20%)和(70%;10%);第二,定量方式的管理方法,这主要指在库存的总量下降到预期的最低数值时,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补货,从而对库存进行管理,需要严密的运算;第三,定期的订货管理方法,主要是按照规定的时间补充库存物品,这个时间一般是提前预定的,间隔的时间差距不大,先确定订货的周期,运算库存数量的最大值,然后确定补货的时间和数量。
三、传统的库存管理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
1.缺少对供应链的深刻认识。
上文中已经提到供应链的概念,虽然供应链整体的经济效益与每个环节的效益有直接关系,但是这些环节单个也是一个组成部分,都有各自的预定目标和任务。这个过程中一些环节与整体供应链存在矛盾,它的经济效益低下,整体的效益也会低下。而现阶段传统的库存管理部门恰恰只将自己作为个体存在,忽视上面提到的问题,导致缺少对供应链的深刻认识,这就直接导致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矛盾,甚至会造成资源浪费。如一些企业在运用传统库存管理方式的时候,忽视对象主体接收信息的时间差,也没有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对方的实际需求,出现一系列问题,总而言之就是忽视对象主体的满意程度,只注重自身的利益。
2.信息化水平低直接导致信息传输缺少时效性。
实现库存管理的有效性,需要保证估计数值、库存情况、计划生产数量和情况等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又要注意时效性,缩短各个环节之间信息传输的时间差。但是,在供应链的情况下,需要的各种数据分散性强,而各个企业管理人员的思想保守,常常认为只有做好这些数据的保密工作才能提高自身的利益,大部分企业并不愿意实时传输这些数据。除此之外,信息化水平低是制约这个问题的主要因素,虽然各个企业都重视信息化建设,但是只存在于内部,供应链整体上信息化水平不足,各项数据之间的联动效应差,难以实施监控,这就直接导致把握情况有误造成的浪费或者亏损。
3.当前的管理方式难以适应供应链各环节的变动。
上文中已经提到,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独立存在,相互之间缺少交流,而信息化水平又不高,这就直接导致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变动,其他环节不能及时接收信息[2]。当上一环节的变动传到下一个环节的时候,下一个环节往往已经按照惯例做好了相应的工作,或是进货或是出货,以此类推,到最后一个环节的时候,相应的差距会非常大。
4.总体上传统库存管理方式缺少多样性。
根据传统库存管理方式的概念和主要方式可知,这种库存管理方式缺少多样性,尤其是按照规定统一进行库存控制这个方面,进行分类工作的方式过于单一,运算的时候忽视风险数值,常常不能及时反映出实际的供求关系。运用这种方式管理库存,相关的企业无法实时了解实际情况,缺少对风险问题的处理办法和防范意识,而对于需求的变动也无法预计。
四、关于改进库存管理方式措施的合理设想
1.处在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提高对供应链的认识。
提高企业对供应链的认识,这是改进库存管理方式的首要环节。各个企业要认真分析,明确自身处在供应链的哪个环节,从而在库存管理的时候从整体上考虑问题,尤其是要从整体利益出发,不能只顾自身的经济利益,这样才能保证库存管理的有效性,发展自身的同时促进整个供应链企业的发展。
2.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各环节的沟通。
一方面,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供应链各环节的行为,保证他们有序竞争;另一方面,各个企业在明确自身处于供应链的环节位置后,建立库存管理的专业团队,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注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并且促进他们与其他企业的沟通。这样就可以增加供应链各个环节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保证库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此外,相关的人员自身要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高自己对库存管理的认识,并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创新,改变传统的库存管理方式。
3.通过信息技术提高数据传输的时效性。
这一点设想建立在上一点内容基础上,通过信息化技术提高数据传输的时效性,同时也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首先,企业自身提高信息化水平,完善信息化系统,实现信息办公,完善库存管理系统,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操控;其次,在整体上建立相应的网络平台,将供应链各环节的企业联系起来,将各项数据实时共享,这样就可以保证各项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因为通过同一个平台传输数据,省略繁琐的环节,当然节约时间的同时会提高工作的效率,最终就会提高经济效益;最后,注意不断完善这个平台,对商品的价格变动、需求变动、风险预测数值等都录入程序,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及时维修和完善,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4.丰富库存管理方法的形式,注意考虑需求的变动。
在上面三点措施的实施过程中,改变传统的库存管理方式,在实践过程中注意创新,最主要的内容就是丰富管理的方式,将需求的变动加入其中,让库存管理方式更加科学,从而推动企业自身不断发展,各环节共同配合,促进整个供应链中企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做贡献。
五、结语
总之,传统的库存管理方式已经不符合供应链下的要求,所以一定要注意改革和创新。除了文中提到的问题外,国家要完善关于供应链网络平台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操作,保证各项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和合法性,避免非法竞争,从而推动我国库存管理方式有序发展。
作者:郭悦涵 单位:西安航空学院
参考文献:
[1]董鹏,薛建谱,庞晓琛,丁文捷.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型企业库存优化研究与实践——以AIP公司库存管理优化为例[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5,01:50-55.
[2]邹筱,张玲,张世良.基于梯次存贮模型的供应链管理库存控制策略[J].统计与决策,2015,02:176-178.
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零库存综合竞争力
在企业管理中,由于未来需求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企业之间、生产环节之间衔接的非协调性及非同步性,人们才不得已采用库存来应对外界变化。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零库存是一个特殊的库存概念,它并不是要求链上各个节点企业的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物品的储存量真是为零,而是通过供应节拍加快,节拍间歇缩短,每种物品的备货数量相应减少,实现各节点企业库存量的最优化。这样,就可以解决仓库建设,在物品保管、维修、装卸等方面的费用,人员配备、库存占用的大量流动资金以及在库品的老化、变质等问题,提高库存管理效益。
一、企业库存的成因分析
1.信息共享程度差是库存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了竞争,企业总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进行资源的自我封闭(包括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人为地增加了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和沟通的障碍,企业不得不为应付不测而建立库存,库存的存在实际上就是信息的堵塞与封闭的结果。
2.企业动作的不确定性。在传统的企业生产决策过程中,因为无法预见到外在需求量或供应的变化信息,从而库存成了维系生产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3.缺乏合作与协调性。供应链是一个整体,需要协调各方活动,才能取得最佳的运作效果。而组织间缺乏协调与合作,就会导致交货期延迟和服务水平下降,库存水平也由此而增加。
4.低效率的信息传递系统。由于制造商不能实时得到所需的相关数据,预测误差就会加大,制造商对最新订货信息的有效反应能力也就减小,造成所谓的“牛鞭效应”,即需求变异加速放大,生产出过时的产品和造成过高的库存。
二、传统模式下的零库存管理实施方法及其缺陷
1.准时制生产方式。基于传统的库存观点,库存管理就是物料管理,于是人们花大量的实践与精力去优化库存,但是总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转移库存就是利用本企业的优势,将库存分散转移到上游的供应商处或者下游的分销商处,由供应商或者分销商来承担库存的风险与成本。这种库存管理方法局限性较大,只适用于在供应链中处于决定地位且实力较强的大企业。而对于在供应链中不具备主导地位的企业而言,就必须通过准确的预测和优异的协同供应来尽量降低本企业的库存。
3.轮动方式,也称同步方式。是指在对系统进行周密设计的前提下,使各个环节速率完全协调,从而根本上消除库存的一种零库存形式。但是,实现轮动方式是一项需要很大投资而且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
三、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零库存管理
1.协同供应链。库存是企业之间或者部门之间没有实现无缝连接的结果,因此库存管理的真正本质不是针对物料的管理。而是针对企业业务过程的工作管理。
2.导入企业资源计划(ERP)。零库存管理是建立在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之上的,要实现零库存管理首先必须保证企业之间、企业内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畅通。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管理的精髓是通过所谓的“信息增值”机制,以信息代替库存,以供应链作为库房,实现物流的敏捷配送。ERP系统就是适应了这一需求,由于设计、采购、制造、配送整个流程信息传递畅通,使得企业库存能够降至最低甚至为零库存。因此在这个系统中,所形成的企业库存最低或者零库存不再是传统的库存转移,即把库存转移给上游供应商或者下游的经销商,而是真正意义上的零库存。
3.科学评价供应链零库存管理绩效。缺乏均衡一致的供应链业绩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是目前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弱点和导致供应链实践效率不高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科学、全面地分析和评价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绩效,就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零库存管理环节。此外,应该建立“奖惩”机制,对零库存管理的不断改进提供激励机制和持久动力。
4.集成供应链各环节。对供应链各个环节进行集成,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将各个环节组成一个“虚拟组织”,组织成员通过信息共享以及资金和物质等方面的协调与合作,优化组织目标(整体绩效)。这些都是零库存管理的必要手段,通过供应链的集成和精简,库存数据能够实时、快速地在整个供应链传递,有助于消除逐级放大的“牛鞭效应”。
5.广泛开展电子商务。目前,以互联网为基础结构的动态企业联盟,实现企业和供应商、消费者的互动沟通,为零库存管理提供了一条极佳的途径。电子商务将有助于降低库存成本,进而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运营业绩,这是为实践所证明的。
6.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资源。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实施零库存管理应该坚持走专门化、集约化的道路,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发展本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流程,把非核心的物流业务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配送,只保留少量的安全库存,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四、结束语
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步转变成供应链体系之间的竞争,而供应链的管理是建立在合作竞争理念之上的,它主要通过企业间通力合作,控制和协调各个节点上的企业行为,达到降低整体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水平,增加顾客满意度,从而全面提高整个供应链系统的综合竞争力。其实,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零库存管理,达到了削减流通各阶段存在的大量库存,挖掘更大利润空间的目的,正是供应链管理的效果之一。
参考文献:
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方法范文6
Abstrac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uiding ideology of enterprise competition. Inventor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link to achieve the value-added of value chain.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odel, the enterprise level of inventory will not only have an impact on their costs, but also restrict the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The appropriate inventory can reduce the inventory costs and not affec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nd customer service. It is an important issue must be considered to establish the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demand of the corresponding inventory to improve and optimize the enterprise supply chain managers.
关键词: 供应链;库存;成本;效益
Key words: supply chain;inventory;cost;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F2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4-0024-02
1 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在国内外开始流行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即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放眼全局,对供应链上的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进行控制和调度,它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方式。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库存管理,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库存量的高低既影响自身成本,也和整条供应链的性能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为了有效降低库存成本,提高顾客满足度,在供应链范围进行库存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2 问题的分析
2.1 供应链环境下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供应链管理思想对库存的影响,与传统的企业库存问题相比,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问题有着很多不同之处。
①企业不重视库存控制,库存控制策略简单化。库存控制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仓储管理,而且也经常很简单地认为库存存在问题的原因是采购过多,或者是仓储部门的工作没有做好。其实很多情况下是企业对市场预测没有准确把握,因此利用跟踪到的信息去制定相应的库存控制策略很重要。
②低效率的信息传递系统。在供应链中,需要对需求预测、库存状态等做出快速及时的响应。这就要求必须实时地传递这些数据。当客户下订单时,企业交货的时间一定是客户想要了解的。有时客户在等待交货的过程中会对订单上的数据进行修改,这些可能都会造成信息传递系统延误的问题。
③缺乏合作与协调。由于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一般企业都会设定一定的安全库存,甚至由于组织的协调性等原因,不得不维持一个较高的安全库存,但是这对成本造成了较大浪费。
④产品的过程设计没有考虑供应链上库存的影响。库存对供应链的结构设计也有一定的影响,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库存这个因素的影响。例如要增加或取消分销中心,就应该考虑由此而变化的固定成本和运行成本,它们对供应链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
2.2 供应链管理对于推动库存控制实现优化的支持作用
①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通过采取及时采购等策略,可以有效地降低库存持有量,达到减少资金成本和风险的目的。②要想形成供应链必须对整条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做出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有效降低社会库存量,防止库存浪费和资金占压,进而优化供应链库存管理。③供应链管理有利于企业从“实物控制”向“信息控制”的转变,实现库存控制信息化的目标。通过信息技术控制库存,以最后一个环节交付实物库存的方式,能够有效减少“静态”库存的持有水平,如此不仅流通环节会减少,库存控制的难度也会降低,进而推动了库存控制实现优化。
3 解决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问题的方法
3.1 自动库存补给法
在制造业和工程中的有多种用途、低价值的商品中采用这种方法比较多,它的目的是增加订货和补给流程效率,给供应商完成采购商的各项要求节省更多的时间。该方法要求供给双方对特殊商品的配送数量、固定的仓库地点达成一致。把一定数量的商品装在要配送的包装袋里,同时存放在仓库的箱子中。当生产需要更多的商品时,就使用其中的袋子。要求供应商定期检查采购商的仓库,补充袋子,实行电子化处理开票手续。
许多企业经常使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需要双方具有很高的相互信任程度。其中要处理好的问题是在采购商的控制、有效性和供应商的自由行动之间如何获得较好的平衡。
3.2 供应商管理库存法
供应商管理库存法是以通过双方密切合作形成的交付货物的方式为基础的。通常来讲,供货商决定管理库存的方式,而采购方决定交付货物的方式。其主要思想是由供应商设立库存,确定库存水平和补给策略,拥有库存控制权。对供应商而言,实施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的关键是库存状态公开化。只有库存状态公开化供应商才能及时地了解销售商的库存状态,从而及时地掌握市场需求的变化,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因此,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策略可以分如下几个步骤实施:
第一,建立客户信息系统。供应商要想及时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并根据客户的需求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建立客户信息系统是最有效直接的方式。
第二,建立销售网络管理系统。供应商要想保证自己的产品需求信息和物流畅通,必须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管理系统。现在已经有很多企业开始采用MRPⅡ或ERP系统,这些软件系统都具有销售管理的功能,通过扩展这些功能,有助于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管理系统。
第三,变革组织机构,因为供应商管理库存法改变了供应商的组织模式。引入供应商管理库存法后,在订货部门产生了一个新的职能负责用户库存控制、库存补给和服务水平。
3.3 联合库存管理法
联合库存管理系统把供应链系统管理进一步集成为上游和下游两个协调管理中心,如此能够有效消除因为供应链环节之间的不确定性和需求信息扭曲现象造成的供应链的库存波动。在联合管理库存这种方式的安排下,供应商拥有仓库的所有权,但是需建在采购商选择的地点。供应商决定预测需求和补充存货的合适水平。联合库存管理法要求合作双方相互开放、资源共享,如此一来供应链的运作稳定性会得到有效提高。联合库存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了三种优势:一是缺货的风险大大的减少了;二是可以保持较低的存货水平;三是增加了支付方式。
实现联合库存管理的实施步骤如下:
①供需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原则,通过协商形成共同的合作目标。②确定库存优化的方法,比如在多个供应商或多个需求商之间库存如何调节与分配,如何确定库存周转时间,如何确定最高和最低库存水平,如何确定安全库存等。③建立信息沟通的系统,以保证需求信息在供应链中准确传递、畅通无阻。具体需要把EDI技术、条码技术、RF、POS系统等集成起来,使互联网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④建立利益的分配和激励机制,并形成供应链协议文本,成为供应链运作的重要规则和条款。
4 结论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正日益成为企业一种新的竞争战略。然而,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库存管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为了有效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提高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的效益,运用合适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陈铭,于超.供应链与物流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朱道立,龚国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